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16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含参考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特训16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含参考解析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美国《时代》周刊在2017年11月13日发售的杂志,除美国本土版外,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China Won)。据封面文章作者伊恩·布雷默介绍,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

材料二:

以法国《世界报》、美国《时代周刊》和英国《卫报》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强势话语媒体,对十九大前后的中国接连做了密集度很高的报道。已有70年历史的德语世界老牌政论性杂志《明镜周刊》,于2017年11月11日推出了重量级的封面文章《醒来!》,对中国崛起的现状进行了多方位评述。

材料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前,人们缺吃少穿,而现在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改革开放前,人们不敢奢望养生,而现在讲营养讲养生;改革开放前,都在供销社买东西,现在都是网上买东西。请根据以上两则或三则材料,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答案:

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振聋发聩。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40年的时间里,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跨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40年的实践铿锵有力的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纵观历史,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无不依赖于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形式多、范围广,既有人员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即包括亚洲周边国家,还包括欧洲和非洲。诗人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一诗中提到“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讲的就是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并在开放中成就伟业,彪炳千秋,所谓“大业来四夷,仁风和万国”,唐王朝的开放和繁盛,吸引了周边众多的国家,从而出现空前的盛世。反观清朝,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不可一世的东罗马帝国和大清帝国有过相似的命运,也有过辉煌璀璨的文明,也是因为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思进取,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反观近代俄国、日本,分别通过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列强俱乐部中的新成员。

历史告诉我们,封闭保守必然导致贫穷落后,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发展、要飞跃,就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大潮中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坚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因为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中国将凝聚起亿万人民力量,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作文题材料新颖,不仅时效性强,而且图文结合。选取中外三则材料,旨在促使考生思考十九大所提出的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问题,让考生当一个讲好“在国际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具体感”的中国故事的讲述人。三则材料,都充满启示。或令人欣慰,或催人奋进,或令人坚定信念,或引导人们埋头苦干,都引人深思。第一、二则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性质一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对中国发展、中国崛起的肯定,告诉读者要重新认识中国,甚至有可能会提示读者警惕中国发展和中国崛起。但无论怎样,考生应当站在积极、正面的立场上,阐述中国自己的内在发展是赢得国际声誉的根本,把中国的发展变化、如何发展变化,尤其是党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实现这种发展变化,进行有观点、分层次、有证据的论述。基于此,选取前两则材料,在进行组合而立意时,可选用的立意角度有:“中国的声誉从何来”“外国媒体为何给中国点赞”“中国崛起,世界瞩目”“令西方刮目相看的中国”“西方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实干才能兴邦,发展是硬道理”等。第三则材料,与前面的两则材料内涵不同,其主旨是中国发展成就巨大,需要埋头实干、继续前进,决不能因为一点点成绩或进步就被冲昏头脑。既要看到成就,又要保持奋斗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选取材料,无论是选取第三则和第一则的组合,还是第三则和第二则的组合,或者是第三则和第一、二则的组合,都应当兼顾第一、二则和第三则的区别不同。组合后,可以选用的立意角度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学会归零,重新出

发”“用更大的成绩赢得更高的声誉”“练好内功,自有好评”“改革创新,努力发展”等。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