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导学提纲

一、还原糖的鉴定

1、什么是还原糖?常见的还原糖有哪些?

还原性糖指含有醛基或酮基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实验原理是什么?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的淡蓝色Cu (OH) 2

沉淀的悬浊液,葡萄糖溶液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在加热条件下还原为砖红色的沉淀,而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为:CH2OH-(CHOH)4-CHO+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

3、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4、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一长,Cu(OH)2沉淀在溶液底部无法充分发生反应

5、为什么选择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植物组织?

因为颜色过深的植物组织中的色素会对颜色反应起掩盖作用。

6、研磨小块苹果时,为什么要加少许石英砂?

使研磨更充分,否则还原糖少,颜色不明显。

7、为什么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注入苹果组织液中,而不能分别加入?

如分别加入,组织液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导致Cu (OH) 2不足。

8、为什么最终的颜色中有时会出现红褐色,甚至黑色?

Cu (OH) 2对热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黑色氧化铜CuO。

9、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定还原糖?

班氏试剂(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纳和碳酸溶液)或用银镜反应。

10、如何鉴定淀粉?

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二、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是什么?

将尿素加热,两分子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缩合成双缩脲。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B)。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使用蛋清作实验材料,为什么要先稀释?

如果不稀释,反应后产生的化合物会吸附在试管壁,导致反应不彻底。

3、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溶液什么颜色?之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后溶液什么颜色?

加双缩脲试剂A后,溶液仍透明(或白色);加入B液振荡均匀后,变紫色或紫红色。

4、为什么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不能过量?

会生成大量蓝色Cu (OH) 2,遮蔽产生的紫色。

5、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主要不同点?

(1)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1 g/mL。

(2)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条件下的Cu2+。

(3)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使用时,先把Na0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0H溶液,然后再加入CuSO4溶液。

三、脂肪的鉴定

1、实验原理是什么?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用什么试剂洗去浮色?

2、为什么要取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而浸泡的时间又不宜过长?

浸泡的种子易切片,而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有些橘黄色的小颗粒并不在细胞之内,而在细胞的周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用刀片切取种子子叶薄片时,切破了细胞,细胞中的脂肪分子游离到细胞之间。

4、切取花生子叶薄片,要求实验技能较高,此步骤如何改进可以更便于操作?

改成刮取花生子叶泥制作临时装片,易做,效果又好。

3常见非还原糖

如淀粉、纤维素、蔗糖等

多糖的还原链末端反应性极差,实际上也是非还原糖。

单糖、双糖或寡糖在与苷元生成糖苷后,也成为非还原糖。

常见还原性糖

还原糖包括如葡萄糖、果糖、甘油醛等的所有单糖,以及乳糖、麦芽糖等二糖,和寡糖。

备注[编辑]

?如果溶液中还原糖含量较低,产生的氧化亚铜便会较少,试验后只会有绿色、混浊的黄色或橙色等。

?在酸性环境中,Cu2+会变得较为稳定,不容易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进行试验。

?醇和醛在这测试亦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物,因为两者都具有在这试验中产生作用的官能团。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导学提纲 一、还原糖的鉴定 1、什么是还原糖?常见的还原糖有哪些? 还原性糖指含有醛基或酮基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实验原理是什么?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的淡蓝色Cu (OH) 2 沉淀的悬浊液,葡萄糖溶液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在加热条件下还原为砖红色的沉淀,而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为:CH2OH-(CHOH)4-CHO+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 3、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4、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一长,Cu(OH)2沉淀在溶液底部无法充分发生反应 5、为什么选择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植物组织? 因为颜色过深的植物组织中的色素会对颜色反应起掩盖作用。 6、研磨小块苹果时,为什么要加少许石英砂? 使研磨更充分,否则还原糖少,颜色不明显。 7、为什么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注入苹果组织液中,而不能分别加入? 如分别加入,组织液中的有机酸会与NaOH迅速反应,导致Cu (OH) 2不足。 8、为什么最终的颜色中有时会出现红褐色,甚至黑色? Cu (OH) 2对热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黑色氧化铜CuO。 9、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定还原糖? 班氏试剂(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纳和碳酸溶液)或用银镜反应。 10、如何鉴定淀粉? 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二、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原理是什么? 将尿素加热,两分子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缩合成双缩脲。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B)。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使用蛋清作实验材料,为什么要先稀释? 如果不稀释,反应后产生的化合物会吸附在试管壁,导致反应不彻底。 3、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溶液什么颜色?之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后溶液什么颜色? 加双缩脲试剂A后,溶液仍透明(或白色);加入B液振荡均匀后,变紫色或紫红色。 4、为什么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不能过量? 会生成大量蓝色Cu (OH) 2,遮蔽产生的紫色。 5、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主要不同点? (1)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1 g/mL。 (2)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试剂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条件下的Cu2+。 (3)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使用时,先把Na0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0H溶液,然后再加入CuSO4溶液。 三、脂肪的鉴定 1、实验原理是什么?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用什么试剂洗去浮色? 2、为什么要取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而浸泡的时间又不宜过长? 浸泡的种子易切片,而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有些橘黄色的小颗粒并不在细胞之内,而在细胞的周围,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用刀片切取种子子叶薄片时,切破了细胞,细胞中的脂肪分子游离到细胞之间。 4、切取花生子叶薄片,要求实验技能较高,此步骤如何改进可以更便于操作? 改成刮取花生子叶泥制作临时装片,易做,效果又好。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注意事项: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脂肪的鉴定: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蛋白质的鉴定: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资料一: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 加热 葡萄糖+ 2Cu2+ + 4OH—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资料二: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内。苏丹三染液其实是苏丹三固体颗粒溶于高浓度乙醇(70%-95%,多用95%)配制而成的,而脂肪同样较易溶于高浓度乙醇,所以染色时间长了就会让样品中的脂肪溶解,洗浮色的时 候被洗掉,就观察不到了。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临床上常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 资料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资料四:在实验中液体的材料可以直接利用,而有些固体的材料需经过处理后才能用于实验。如苹果、萝卜、梨、西瓜等可以支撑匀浆过滤后利用。一种检测脂肪的方法:取少量生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用苏丹Ⅲ后者苏丹Ⅳ染色后,用50%酒精洗去浮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这样即使生物组织中脂肪含量少,显色不明显也能观察到。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概述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加了“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这是一个生物化学方面的验证性定性实验,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对实验技能有一定要求。通过本实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精神与严谨学风。 文本对这个实验提供了“教师教学设计指导”,包括:教学设计、实验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与结果、开放实验室、练习与评价。 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实验目的 初步学会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2.实验重点难点 由于这是高中生物课第一个实验,也是人教版新教材新增加的实验。总体说来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改为探究性实验。 重点: 1.掌握三种物质与各自检验试剂反应所发生的现象,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2.生物学实验的要求以及规章制度 难点: 1.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关系这次实验的结果是难点之一。 2.由于本实验要用到显微镜,而本实验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实验,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 有2年没有进生物实验室了,显微镜的使用已经淡忘了。所以在鉴定脂肪时如何指导 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是一个难点。 3.让学习者认真按照规范操作按照规定格式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这要求教师有很 好的组织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1.这是高中生第一次进入生物学实验室。多数学生会比较兴奋,这本来是好事。但有一部 分学生不注意操作要领以及规章制度。 2.而那些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和不太了解的学生会对实验不积极甚至旁观。 3.本实验要用酒精灯加热水浴,常出现的问题: 试管中液体过满(超过1/3) 学生使用酒精灯不当,吹灭火,盖盖儿灭火后不提起来再放下,使得下次拔不下来 4.高中实验学生第一次做切片,他们的花生切片可能较厚,显微镜下看不清;可以将两个 刀片并起来切,这样可以切出较薄的切片。另一种方法是:左手三指捏住材料并使其突出在手指之上,以免伤到手指。右手持双面刀片,平放在食指上,刀口向内。以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均匀滑行切片。(媒体使用:用录像演示正确的切片姿势,边放边讲解) 5.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操作虽然不复杂,但还是有相当的学生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他们最易出现的错误操作是: 掌握不好对光的方法(主要是显微镜的反光镜角度),视野不够明亮。 教室光线不好时,不会调节反光镜寻找光源。 调焦的操作常不协调。 被检物比较小、比较透明时,常常错过焦点。 不理解换高倍镜时不必上升镜筒,因怕出问题,总是先升高镜筒再换高倍镜。 2.装片制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取材部位与方法不对 取材的大小掌握不好 水滴的大小掌握不好 (三)教学目标: 分别说明三种物质鉴定方法及试剂; 大致说出检测反应的基本原理;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讲课人:曾永昌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实验改进 广东省罗定中学李稚虹 一、实验目的 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 2.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 3.认识到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是生物组织的重要成分。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颜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材料与器具 1.实验材料:新鲜猪的皮下结缔组织,雪梨,鸡蛋清,马铃薯。 2.仪器:解剖刀,滴管,小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酒精灯。 3.试剂: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 四、方法步骤 1.脂肪颗粒的检测 ①取材 取新鲜的肥猪肉(富含脂肪),切成小块放入培养皿中备用。从中间将肥肉切开两半,用解剖刀刀面在肥肉内侧轻刮几下,把刀面上附有粘稠物的一端,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染色 在载玻片的粘稠物上滴加苏丹III染液滴2~3滴,染色5min;用吸水纸吸掉染液。倾斜载玻片,并在染色的部位缓慢滴加3~4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用吸水纸吸掉粘稠物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于粘稠物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选择最理想的观察对象(肉末层的较薄、染色均匀且橘黄色明显的区域)。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观察被染色后的脂肪细胞。 2.还原糖的检测 ①取材 新鲜雪梨去皮后切成小块放入培养皿中备用。用解剖刀在雪梨组织上轻刮几下,把刮下的组织涂抹到载玻片的中央。 ②染色 向有组织处滴加两滴菲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 ③加热观察 用试管夹夹着载玻片的一端,把载玻片在酒精灯外焰末端来回移动烘烤,观察雪梨组织颜色变化。 3.蛋白质的检测 ①向试管内注入稀释的蛋清2mL。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可见组织液颜色变化。 4.淀粉颗粒的检测 ①取材 马铃薯切成小块放入培养皿中备用。用解剖刀在马铃薯组织上轻刮几下,把刮下的组织涂抹到载玻片的中央。 ②染色 向马铃薯组织处滴加两滴碘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制成临时装片。 ③观察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一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另外,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一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4.做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三、参考资料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验证性实验,本节实验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重点,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分工合作以提高课堂效率。其次,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新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条件分析 本实验所用到的材料和各种实验器材都是学校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各种化学试剂、器材的使用都在以前的教学中涉及到,学生应该对此并不陌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特别对于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配制和使用方法的不同。 突破策略: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的情感、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四、实验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五、实验准备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而且要求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犁的果实。 2、脂肪的鉴定 所用材料要求一脂肪含量高,二有一定大小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本实验的要求。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泡3~4h,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太软,切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该实验中,对三类化合物的鉴定都是根据它们的特定颜色反应进行的。当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亦可)与质量浓度为 0.05g/m1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糖共热,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利用该反应,可证明样液中含可溶性还原糖。 苏丹Ⅲ是可以对脂肪染色的试剂,因此,当含有大量油滴的植物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内橘黄色的颗粒。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因而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若在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有紫色反应,则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 二、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还原糖的含量、生物组织中有色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及其观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其中以苹果、梨最好。也可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不能选西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所用材料一要脂肪含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才能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将花生种子经过3~4小时的浸泡使其变软,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切片时易碎裂,切不成薄片。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一般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豆浆)或鸡蛋清。 四、试剂配制: 1、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10克的氢氧化钠加水至100ml即成);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高一生物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高一生物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和所出现的颜色分别是()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C.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2.鉴定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主要目的是( ) A. 重复两次,结果准确 B.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的颜色作对照 C. 再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D.失败后还可重做 3.医院确认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及结果是( ) A. 加入新制的Cu(OH)2,出现红色 B.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 C. 加入苏丹Ⅲ溶液,出现橘黄色 D.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淡黄色 4.用苏丹Ⅲ染液检验脂肪,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但要立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溶解.能溶解脂肪颗粒的是( ) A. 染液中的苏丹Ⅲ B. 染液中的酒精 C. 染液中的水分 D. 染色反应中的热量 5. 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能显出紫色的物质是(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核酸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双缩脲试剂A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B.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50%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C.所有的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苏丹Ⅳ可用来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7.下列糖类中属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是:①葡萄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蔗糖⑤果糖⑥麦芽糖() A.①⑤⑥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8.脂肪鉴定实验中,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此是( ) A.制片—染色—洗浮色—镜检 B.染色—洗浮色—制片—镜检 C.制片—镜检—染色—洗浮色 D.染色—制片—洗浮色—镜检 9.下列物质中能被苏丹Ⅳ染成红色的是( ) A.马铃薯块茎 B.浸软的蓖麻种子 C.蛋清液 D.苹果 10.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B.苏丹Ⅲ或Ⅳ鉴定脂肪

第三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第三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 1.还原糖的检测 2.脂肪的检测 (1)检测原理: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2)检测步骤: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方法二: 3.蛋白质的检测

1.理清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2.关注实验中的四个注意点 命题点 1.(2016·江苏高考)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2.(2016·海南高考)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归纳拓展]生物实验中的材料选取原则 (1)凡是用到染色剂的实验,一般都需要选择无色材料,涉及的实验有:①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②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③观察线粒体;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⑤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2)用到有色材料的实验有: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②观察叶绿体;③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在选择实验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颜色的影响,还要特别注意材料中是否包含实验对象,如甘蔗汁不能用来检测还原糖,菠菜叶的表皮细胞不能用来观察叶绿体。 命题点(二)以种子成熟和萌发为素材,考查有机物的检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试题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试题

————————————————————————————————作者:————————————————————————————————日期: 2

1.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所用实验材料较合理的一组是() A.韭菜叶、豆浆、大豆B.梨、鸡蛋清、花生子叶 C.西瓜、花生子叶、大豆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 2.下列有关颜色反应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番茄和成熟西瓜均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蔗糖等还原糖,但不适合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B.利用花生的组织样液或组织切片进行脂肪鉴定实验时,需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相应的颜色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颜色变化为浅蓝色→紫色,该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处理 D.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应向组织样液中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加入乙液 3.表格是某同学探究不同材料中还原糖含量高低的实验。下列是对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苹果提取液 2 mL 雪梨提取液 2 mL 白菜提取液 2 mL 蒸馏水 2 mL 斐林试剂 1 mL 1 mL 1 mL 1 mL 水浴加热砖红色很深砖红色深砖红色较浅无砖红色 A.苹果组织细胞中含还原糖较高B.白菜叶肉细胞中也含有还原糖 C.试管4中溶液为无色D.试管1~3中,溶液颜色渐变成砖红色 4.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性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②乳糖③胃蛋白酶④RNA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②、③和④ 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不能用煮过的豆浆做实验材料,因为蛋白质已经变性 B.甘蔗含有较多的糖,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C.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D.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6.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白色液体是否含有脂肪、酵母菌酒精发酵是否彻底、提取的DNA是否 被DNA酶污染、酪蛋白是否充分水解成氨基酸,依次选择的试剂是 ①苏丹III染液② 2 () Ca OH③斐林试剂④双缩脲试剂⑤二苯胺A.①③⑤④ B.①②⑤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7.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 ..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8.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 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裴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 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9.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 是()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10.检验苹果中是否有还原性糖,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碘液B.苏丹Ⅲ染液C.双缩脲试剂D.斐林试剂1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 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81

高考生物 6年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012重庆)30 II.乙醇可部分替代石油燃料,利用纤维素酶、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耐高温纤维素酶可以加速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 (1)某研究小组将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2)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 【答案】Ⅱ⑴80℃水浴保温适量纤维素液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 ①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②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 ⑵次级 【解析】Ⅱ⑴根据实验是探究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所以应先对纤维素酶用80℃高温处理,常用方法为水浴80℃保温。对酶进行高温处理后,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作用的底物——纤维素,利用纤维素酶能使纤维素水解为还原糖,来检验经高温处理的酶是否还有活性,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检测。 ①如果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则经80℃高温处理后,依然能使纤维素水解,经斐林试剂检测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反之,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 ⑵乙醇对酵母菌无明显生理功能,并非是酵母菌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这样的物质为次生代谢产物。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光合作用和书上第一个实验的变式实验,联系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据函数图象处理分析能力,难度较大。光合作用在教学中仍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以重视。 (2012上海)3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淀粉:碘液,蓝紫色 B.还原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高中化学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选校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5382474.html,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按ctrl 点击打开)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物质鉴定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 一、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还原糖有、、 等;(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还原糖) (2)还原糖与(试剂)在(条件),生成沉淀。 2、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 (1)含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 (2)生物组织颜色宜浅——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的匀浆、白萝卜的根等。 思考:用甘蔗汁行吗?为什么? 3、注意事项——斐林试剂的使用(实际上用的是) (1)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 (2)使用原则——①;②; 条件——;(实际上用的是) (3)现象——颜色变化过程:→→ 4、方法步骤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 脂肪可被(试剂)染成(或被染成) 2、方法步骤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一定要用显微镜吗?) (1)取材切片 (2)染色: 用的酒精,目的是:,原理是。 思考:还有哪些实验中用到酒精?作用分别是什么? (3)低倍镜观察——寻找花生子叶薄片的,移至; (4)高倍镜观察 3、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 (1)选择富含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花生种子,干种子需要浸泡; (2)种子要足够大,便于做徒手切片。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 (1)蛋白质与 (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反应; 思考:尿素与该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吗? 2、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 (1)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大豆种子、鸡蛋蛋清;(2)颜色宜浅 3、注意事项——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实际上用的是) (1)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 (2)使用原则:先加入,再加入;(条件:不需加热) 4、方法步骤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淀粉遇变; 2、材料:马铃薯匀浆 习题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民勤三中闫小青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1.材料: 梨匀浆,鸡蛋清(稀释10倍后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花生种子匀浆。 2.用具: 滴管、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试剂:(1)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 4 溶液。 (2)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10 g NaOH加水至100 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 4溶液(1 g CuSO 4 加水至100 mL)。 (3)碘液 (4)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三、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④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待测组织样液中还原糖含量较高,可见溶液的变化为:浅蓝色→绿色→棕黄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 mL。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③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待测组织样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观察到待测组织样液变成紫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一、实验内容分析: 1.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原糖、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此为根据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这三类有机物的存在,对 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需要识记确认。学生要识记化学试剂的名称(斐林试 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和相应的组成成分以及产生的相应的颜色,容易混淆。 2实验的操作技能的训练:滴加溶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不要接触管壁等,, 化学里面已经讲过。本实验操作的试剂多,容易混乱,需要训练学生用过的器材 及时送回原处的实验习惯。本实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需要进行显微镜的操作,显 微镜的使用在初三时已经训练过,但是到高二已经事隔一年。在本实验之前有一 个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应该对显微镜的使用重新复习讲解, 对高倍的物镜的使用进行训练,这样就为本实验扫清了显微镜使用的障碍。 3.探究的过程:先假设、预期待测的组织样液可能发生的颜色反应,实验操 作后观察结果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发生颜色反应。待测样液的选择,要考虑组织样 液本身的颜色遮盖特定的颜色反应的情况,表格的设计提前做好,对学生实验操 作有一个预设实验方案,指导操作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还原糖、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实际上类似的知识在初中遇见过,那就是淀粉遇碘 变蓝色,由此引出,学生对全新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认同。先用一个课时来讲解 实验原理,引导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再用一课时来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验目标: 1.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知道实验原理。 2.养成有序取用器材,用过的器材及时送回原处,有条理的实验操作习惯。 3. 熟练使用高倍物镜。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第一个实验,既要体现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我首先在讲清楚整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演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主进行实验,并且进行交流和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二、实验内容分析 对于生活中常见植物组织中富含的有机物,学生并不陌生,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对这些有机物的检测,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难度适中,学生感兴趣也容易接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及 实验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组织中富含的有机物 (2)区别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合作能力,初步掌握实验设计方法,提高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其他方法 (2)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认识到 生物这门课程的价值 四、教学重和难点 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观察教学难点: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及实验注意事项 五、授课课型 实验课 六、计划课时 1课时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情景创设):(教师提前在实验台上摆放了苹果、花生、牛奶、 豆浆、鸡蛋等食物) 师:同学们,讲台上放了一些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常吃的食物,大家也知道苹果中糖类的含量很高,花生中脂肪的含量较高,而牛奶、豆浆、蛋清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那么你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测这些有机物呢? (学生思考)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说课稿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常德市常德外国语学校陈琳 一、说教材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的内容,同时这也是高中阶段的第一次实验课程。按教材的编排本节是在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后,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进行的验证性检测实验,其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尝试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严谨认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四)难点突破——实验改进 1.实验材料:改组织匀浆为组织小块。还原糖检测实验中,苹果匀浆改用苹果小块,省去了削皮,切块,打磨的繁琐过程。蛋白质检测实验中,鸡蛋清液改成熟鸡蛋蛋白,克服了鸡蛋液稀释不好易粘附在试管壁的弊端。 2.实验试剂:改良了斐林试剂(①甲液:40mL水中加8.5g 柠檬酸钠和5g无水碳酸钠;②乙液:5mL加热的水中加入0.85g无水硫酸铜,制成CuSO4溶液;③把乙液加入到甲液中)。改良后不需要现配现用,可长期保存,同时简化了实验操作。 3.实验操作:改切片法为压片法。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要用到切片法,这是实验中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实验还不一定成功。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活跃,对生物世界充满了探知欲望,求知欲强,对实验非常感兴趣。同时,由于学生的分析、推理的能力有限,对生物知识的储备不足,并且大多数没接触过生物探究实验,缺乏相应的探究精神和态度。 (二)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实条件,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分组实验法 即通过将学生分小组引导他们进行实验,采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的观察和对比—结论的表达、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2.对比教学法 通过实验中各样品颜色的变化和对照组对比,从而验证它们含有的有机物种类。 3.直观教学法 借助老师的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三)学习方法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教”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不用教”,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学变为主动要求的学、愿意学和乐意学,因此,我着重以下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 在实验中,我没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让学生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2.合作学习法 由于实验内容多,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可以更顺利地完成实验项目,从而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由实验员准备好所需要的试剂和材料,另外课前交代学生可以自带某些想检测的生物样品。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物质鉴定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 一、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还原糖有、、等;(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醛基或游离酮基的糖,叫还原糖)(2)还原糖与(试剂)在(条件),生成沉淀。2、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 (1)含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 (2)生物组织颜色宜浅——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的匀浆、白萝卜的根等。 思考:用甘蔗汁行吗?为什么? 3、注意事项——斐林试剂的使用(实际上用的是) (1)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 (2)使用原则——①;②; 条件——;(实际上用的是) (3)现象——颜色变化过程:→→ 4、方法步骤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 脂肪可被(试剂)染成(或被染成)2、方法步骤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一定要用显微镜吗?)(1)取材切片 (2)染色: 用的酒精,目的是:,原理是。思考:还有哪些实验中用到酒精?作用分别是什么? (3)低倍镜观察——寻找花生子叶薄片的,移至; (4)高倍镜观察 3、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 (1)选择富含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花生种子,干种子需要浸泡; (2)种子要足够大,便于做徒手切片。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 (1)蛋白质与 (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反应; 思考:尿素与该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吗? 2、成功关键——取材的重要性 (1)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如:大豆种子、鸡蛋蛋清;(2)颜色宜浅 3、注意事项——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实际上用的是) (1)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 (2)使用原则:先加入,再加入;(条件:不需加热) 4、方法步骤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淀粉遇变; 2、材料:马铃薯匀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