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简述“一国两制”的提出并记住其含义,概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概况,记住香港、澳门回归时间及意义,说出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概述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体会民间交往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认识到血浓于水,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

3.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祖国的强大是实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重要原因,培养热爱党和国家的情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重点:“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密切。

2.香港、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指明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方向,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纲领。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互补互利局面正在形成。海峡两岸人员交往以及文化、教育、新闻、科技等领域的交流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为推进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

(1)方式与结果:用武力解决,其弊端是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平解决,和平的方式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探究问题二】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我们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哪些障碍?该如何应对?

(1)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作梗和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2)对“台独”分子绝不妥协,坚决打击。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我们要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统一。

*【探究问题三】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我国目前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

②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③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世界

的和平与发展。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17

祖国统一大业反思.

《祖国统一大业》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目标引导,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为核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设计的一节课。按照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学习目标为: 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内容、影响。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认识祖国统一十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导课时我从余光中的乡愁谈起,让学生谈谈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情怀,通过品读学生立即就能想到:作者渴望骨肉团圆,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共有三个子标:一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二香港、澳门回归;三是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基本方针,而香港、澳门的回归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整合教材我设计了三个小标题:昨天---------不堪回首的屈辱往事(港澳台问题由来),今天---------两制花开满园春(一国两制构想及成功实践),明天-----------台海同欢庆团圆(两岸关系及展望)讲授港澳台问题由来时,学生交流学习,整理、汇报、呈现。在此基础上师生小结:香港是被掠走的,澳门是被骗走的,台湾是逃走的。接着探究港澳台问题实质是否相同? 讲授“一国两制”构想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联系课本和学案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合作订正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用“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意义,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记忆。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环节的教学仍然采用上述方法,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

2021年[《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是**版第四单元第15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本课所讲述的“ ___”构想是 ___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在 ___、澳门成功实践,为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做了铺垫,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又属于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 ___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 ___、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知道海峡 ___发展的现状;理解“ ___”构想的含义,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 ___的前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看 ___、视频、聆听音乐、欣赏诗歌及思考问题等情景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教育。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 ___港澳回归的庄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认识 ___提出“ ___”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发学生振兴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通过认识党和 ___对于 ___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使学生坚信 ___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统一___只是迟早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 ___、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知道 ___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 ___”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并具备了初步的阅读教材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现在听到的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由著名作词家郑国江作词、罗大佑填词、关正杰等明星联合演唱的歌曲《东方之珠》。“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什么?”,香港、澳门的回归使我们举国欢庆、国人振奋,更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2课《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同走进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吧。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了解课本基本内容,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五分钟后)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一课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很多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一课。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展现香港、澳门的图片,利用图片引出昔日港澳被占领的问题,利用英国占领香港示意图,葡萄牙占领澳门示意图和学生一同回顾香港、澳门被占领的过程。)美丽的香港、澳门、台湾过去却被列强强行占为殖民地,让我们重温那让人难忘的历史,(多媒体展示)就这样我们的祖国被外国入侵者占领了。(播放《七子之歌?香港》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后,香港、澳门、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的回归成了祖国统一大业中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老师给出两种解决方案,让学生选择)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

的途径和方式有那些?不同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结果? 1、武力解决。其弊端是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和平解决。和平的方式却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结合教材,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措施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谁提出来的呢?(邓小平) 【小组讨论1】(同桌为一组) 结合教材,小组进行讨论,一国两制的内涵和影响是什么? 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解释“一国”和“两制” 意义:1、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 2、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的振兴,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过渡)“一国两制”是符合中国现实的可行的解决国家统一的理论,那么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能不能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呢?让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标题的学习,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香港、澳门回归。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历史: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导学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内容提要 一、“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基本内涵建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三、今天,尽管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掌握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认识意义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向往统一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组织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导言框”描述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盛况,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

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知能演练提升 ZHINENG YANLIAN TISHENG 1.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图片展。右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2.右面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神舟”五号安然着陆 3.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香港回归祖国(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③“汪辜会谈”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③①②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 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 (2)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1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2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7.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初中八年级历史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学案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课标内容]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课时] 1课时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1、构想的提出 2、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二、港澳回归 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2、香港、澳门回归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台湾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2、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 [小结] 师生共议:(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2)“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是怎样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最全版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 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 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建议教师从当时社会背景切入,请同学们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意义,最后教师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意义:充分说明党和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统一、结束分裂的唯一可行之路。 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可利用的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非常多,同学们也都从电视台的节目中目睹过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教学设计中回旋余地大,教师可准备节目录相片段给大家重看。 1.教师可向学生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运用并获得成功的则是对香港问题,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 2.教师在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条件时,应先请同学回顾,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割占中国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又在1898年强租新界,说明香港问题的由来;其次,应从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切入,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了解中英谈判的艰难,然后提出问题:香港问题得以解决的条件有哪些?可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发言。最后教师总结:香港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由于邓小平外交才能的杰出,及党和中央“一国两制”方针的切实可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意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又增强了学生对党、对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感。 3.香港回归的意义,建议教师从香港回归对香港、中国、世界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对香港而言,回归祖国怀抱,实现平稳、保证繁荣;对中国的意义,百年雪耻,开创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对世界影响,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分裂局面的形成,教师简单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形成分裂。教师可利用课文后学习延伸部分的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余光中先生的诗,使学生感受到诗中表达的两岸分裂、骨肉分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痛,然后向学生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说课资料)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我的说课共分为三个流程,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板块。 一个中心:即本课的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其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两个基本点:即本课的教学理念。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二是以教材为立足点,发掘、整合其它课程资源。 首先,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说学情、说学法)1.学情: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2.学法:协作学习法(JIGSAW方法)、参与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其次,以教材为立足点,发掘、整合其它课程资源。(说教材) 1、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教材的地位 本课内容既是重大历史问题,又是重大现实问题,涉及许多时政热点,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素材。本课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或独立或合作的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运用已有历史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港澳回归,感悟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5、教法 ①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各种课程资源。 ②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合作探究。 三个板块:即本课内容的一个整合。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课标内容]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大家回顾一下,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导入新课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1、构想的提出 2、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二、港澳回归 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2、香港、澳门回归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三、海峡两岸关 系的发展 1、台湾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2、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 [小结] 师生共议:(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2)“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是怎样推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试题: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2 3 香港、澳门的回归 4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5 综合 6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郑州期中)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 解析:A 材料表明可以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内部问题,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形势,海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这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之一,故A项正确。 2.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邓小平的智慧是提出( ) A.四项基本原则 B.“一国两制” C.恢复高考 D.改革开放 解析:B 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主要是处理西方殖民者与中国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国两制”上,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恩

怨情仇”无关。 3.(2017·山西太原期末)“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上述文献最有可能出自于(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汪辜会谈 D.九二共识 解析:A 据材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可知当时双方还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改变这种状态的是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正确。 4.下面两幅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D 题中两幅图片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体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的是“一国两制”构想。 5.(2017·吉林长春期末)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 A.有利于实现“一国两制” B.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华东师大版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提要 一、“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三、今天,尽管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综合分析认识意义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向往统一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师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5页《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次割占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从未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收回这些领土。“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课后反思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课后反思 ——李花梅 上课之前播放《七子之歌》这首爱国歌曲,煊染了课堂气氛,导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这首歌反映了作者闻一多怎样的爱国情怀,通过歌词学生立即就能想到作者渴望骨肉团圆,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共有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是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三是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基本方针,而香港、澳门的回归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 讲授“一国两制”构想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联系课本和学案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合作订正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用“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意义,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记忆。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环节的教学仍然采用上述方法,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有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 问题的解决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合作总结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入台湾问题的学习。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讨论交流学案中设置的四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课堂充满生机,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学生不要照着教材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培养了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祖国统一是两岸骨肉同胞的共同心愿,我们坚信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将翘首期盼,视目以待”。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

第12课_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 1 页 第12课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2、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结束海峡两岸的人为隔绝局面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海 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意义和香港、澳门的回归。 教学难点:对“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的理解。 三、教材要点解析 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 统一大业 还没有完成。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 中华儿女的 共同心愿 ,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 所在。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实现祖国 统一大业 ,邓小平首先针对 台湾 问题提出 了 “一国两制” 的构想。其基本内容是在 祖国统一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社会主义 制度,同时在 台湾 、 香港 、 澳门 保持原有的 资本主义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 “一国两制” 的构想,得到了 国际社会 的广泛认同,成为了推进祖国和平 统一大业的 基本方针 ,首先在解决 香港 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4、 1984 年 12 月,中 英 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 香港 问题的 联合 声 明。 1997 年 7 月 1 日,中英两国在香港举行 香港政权交接 仪式。国家主席 江泽民 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 正式成立。 5、与香港情况类似, 1987 年 4 月,中 葡 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 澳门 问题的 联合声明。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 澳门政权交接 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 正式成立。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 “一国两制”构想 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推进了祖国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导学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视频播放与历史回顾以见证历史。 (2)自主探究,材料阅读,分析概括。 (3)课堂讨论,畅所欲言。 (4)课后探究,知识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是重点。 2、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加以提示与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五、教具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视频观看:《香港回归》,老师进一步指出:祖国统一大业既是重大的历史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还有哪些地方尚未实现统一?学生回答后,展示中国地图并引入课题《祖国统一大业》 (一)辛酸的历史——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自主探究一:在解决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港澳回归,台湾统一,为何说法不一? ——由学生回顾历史,了解问题的形成过程,明确提出:港澳问题涉及国家主权,而台湾问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教案 (2)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预习前认真阅读如下内容)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措施 一、激趣导入 二、知识储备(利用网络查找下列内容,并对感兴趣的内容制成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 1、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谈谈你的理解 2、港澳回归的视频材料 3、汪辜会谈资料 4、香港回归后的有关资料 三、自主探究(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后独立思考作答,也可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然后将答案要点工整记录下来)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谁?有何重要意义?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2、中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3、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建议和主张的讲话的内容 4、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 四、轻松阅读 台湾的历史大事记 1、约3万年前,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2、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3、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 4、1662年2月9日,荷兰人退出热兰遮城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 6、1885年10月,慈禧太后下懿旨,诏准左宗棠提出的台湾建省方案。 7、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8、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严正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9、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4.6《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4.16《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教案岳麓版 [课标内容]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的加强”,大家回顾一下,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努力寻求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和方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导入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1、构想的提出 2、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二、港澳回归 1、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2、香港、澳门回归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台湾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2、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 [小结]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是针对市教科院倡导的“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核心要素落实策略”而进行的尝试。整堂课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讲练结合,达标拓展”,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上课之前播放《七子之歌》这首爱国歌曲,煊染了课堂气氛,导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这首歌反映了作者闻一多怎样的爱国情怀,通过歌词学生立即就能想到作者渴望骨肉团圆,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共有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是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三是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基本方针,而香港、澳门的回归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 讲授“一国两制”构想环节,教师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联系课本和学案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合作订正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用“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意义,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记忆。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环节的教学仍然采用上述方法,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有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 问题的解决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合作总结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入台湾问题的学习。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讨论交流学案中设置的四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课堂充满生机,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学生不要照着教材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培养了学

华师大版历史八下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word教案2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视频) 2.能力培养 ⑴分析理解: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⑵讨论归纳: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 ⑶阅读讨论:按“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高度评价“一国两制”是具有独创性的伟大构想,它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中国的统一开辟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途径。 ⑵欢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势力对中国领土的占领,雪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耻辱。 ⑶认识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往来交流,增加了民族感情,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深信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终将实现。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港澳的回归不仅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是我国外交工作一大成就,更为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树立了有说服力的范例。 2.难点

港、澳回归和处理台湾问题涉及经济、外交、统战诸多因素,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难题,初中生不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讨论法讲述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设计(课件) 导入新课:刚刚召开过去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一部新法《反分裂国家法》,大家知道这是针对哪一方面的问题而制定的法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说是为反对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维护祖国统一而制定的法律。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由此导入。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可以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分成以下几个篇目进行学习。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按照以下几个篇目去学习: 1.历史篇 ⑴香港、澳门是怎样被分裂出去的? 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史关于香港、澳门的知识。 香港:英国自鸦片战争以后,迫使清政府在1842年、1860年、1898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对香港的统治权(教师可展示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图片)。 澳门:16世纪中期以后,葡萄牙殖民者以先欺骗,后强占的手段,占领了澳门。 ⑵台湾同大陆有怎样的历史联系?台湾问题的由来如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二册课本,重温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有关史实(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清朝于1683年设立台湾府后于1885年在台湾设省)。在近代,日本在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肯定台湾归属中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集团内战失败,退居台湾。1950年,美国武装力量进入台湾岛与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从此造成了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状态。 2.政策篇

祖国的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德育渗透: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通过祖国的统一大业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教材分析 《祖国统一大业》——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讲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主要史实的,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4)讨论归纳: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 (5)阅读讨论:按“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过程与方法:ppt辅助教学、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 讲授法、展示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等。 3.情感目标 (1)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的信念。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树立了有说服力的范例。 (2)难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该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寻求身边的历史,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愿意主动接受这些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利于课堂探究过程的进行实施。 五、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