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献综述 论中小型融资理论

文献综述 论中小型融资理论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引言
融资难的问题历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才能延长这一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短板”,才能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可能,才能够更好的催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截止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都做了研究,我们通过本文对中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的主流观点做一回顾,并试图从中找到对我国当前中小企业有意义的东西。
2.主体
有关企业融资的研究历时已久,许多学者们基于信息不对称等基础,从信贷配给、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等角度对企业融资进行了探索。因此我将也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做一回顾。
2.1关于中小企业主要融资理论
2.1.1均衡信贷配给理论
均衡信贷配给认为:导致一般利率条件和其他附加条件下信贷市场不能出清的现象的原因不是因为货币当局对利率上限的管制,而是因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动机。均衡信贷配给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较为普遍,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银行标明的利率,所有贷款申请人的借款需求只能部分地被满足;第二类是银行对不同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待遇,一部分信息较对称的借款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另一部分信息相对不对称的借款人则会被拒绝。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大多来源于第二类信贷配给。关于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历来是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题。例如, Jaffee and Russell( Jaffee and Russell,2008)指出,银行应选择某种竞争性的利率水平,才有益于各类企业的贷款。Baltensperger (Baltensperger,2008)提出,信贷配给是指即使当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所有价格条件和非价格条件时,其贷款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的情形。其中,价格因素是指银行要求的、且不受货币当局约束的贷款利率水平。显然,如果存在利率上限,就一定会出现配给现象。即便是银行不断提高贷款利率,对于信贷的需求仍然会超过对于信贷的供给。Baltensperger还认为,双方订立的贷款合同中不仅包括利率规定,还应包括非价格条件,如担保条款等。
2.1.2企业周期理论及其银企关系研究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周期理论与银行的关系也备受西方学者的关注,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一般的关于企业资本结构影响融资方式的研究方法并不适用于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存在更为严重的信息不透明问题,而融资周期理论为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考方法;其二,西方较为普遍的关系贷款现象也促进了学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周期理论与银行关系的研究。
Berlin和Mester(Berlin

等,2007)将银行贷款分为市场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他们认为,市场交易型贷款多为一次性的交易行为,信贷需求不会反复发生;关系型贷款以银行对借款人保持密切监督、银企重新谈判和双方长期隐性合约为基本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额度贷款和承诺贷款。Berger和Udcll(Berger等,2008)认为,市场交易型贷款主要依赖于借款人易于表达、量化、传递的硬信息,而关系型贷款主要依靠可意会却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一般认为中小企业更加依赖于关系型贷款,因为关系有助于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增强银行的放贷意愿,提高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减少抵押要求。
2.2.国内相关理论分析
2.2.1张杰的观点
张杰(张杰,2007)在界定财政补贴与金融补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金融补贴的体制内增长模型,初步论证了金融补贴与渐进改革之间的逻辑联系,并讨论金融因素在中国渐进改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他认为,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尽管国家也付出了巨大的控制(约束)成本,但是国有银行仍然一直受到强有力的政府约束。基于这个事实他得到以下结论:一、中国渐进改革的成功是以金融改革的滞后以及巨大的金融风险的积累为代价的;二、从整个渐进改革的逻辑看,这种代价的支付又正好构成中国改革的特质;三、代价的大小是一回事,而能不能支付得起则是另外一回事。
张杰(张杰,2009)又讨论了民营经济的融资次序与策略选择问题。他的研究结果显示: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是渐进改革过程中一种内生现象,其实质在于信用困境。解除民营经济金融困境不能依赖于现有的国有金融框架,而是要寻求以内生性为特征的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的关键点又在于外部金融支持机制的建立不能以破坏民营经济的内源融资基础为代价。此外他还指出:如果没有良好的内源融资机制,民营经济的发展将失去起码的资本结构基础,将会重蹈国有经济的覆辙。他认为,国家至少从宏观改革策略上不应诱使民营经济与现有的国有金融体制建立广泛的联系,而是应该鼓励中小企业之间自身出资组建金融中介机构。
2.2.2王自力的观点
王自力(王自力,2002)基于对呼吁民营银行出台的金融经济环境认知,解析了究竟什么是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是否真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他认为,以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看,短期内放开民营银行准人绝非是一种现实的可行选择。他提出: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外,还应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民营化”改造方式替代新设立民营银行。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全部或部

分实现新设民营银行的宗旨,即打破金融体制的垄断局面。为国有银行提供一个对立面,强化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2.2.3李志贽的观点
李志贽(李志贽,2012)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非匀质性(heterogeneity)、贷款抵押和交易成本是影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的三个主要原因。无论是缓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还是增加贷款抵押,抑或是降低交易成本,都将会使得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数量增加。此外,他还指出: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资本稀缺的要素禀赋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了能够与这一经济结构相适应,就有必要在我国建立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在“资本相对富余”或中小企业的资本边际生产率比大企业高的情况下,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整个经济的效率得到提高。
3.结束语
总体而言,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在西方比较早,在国内则处于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国内已经有很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但他们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某一个方面,理论成果并不完善。现实中,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则更为突出,而且与国外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各地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引导政策也不相同,例如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比中西部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就较大。此外,政策的执行程度也不相同,更多的是很多政策形同虚设,对于中小企业起不到扶持的作用,更有甚是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际中的中小企业研究探讨,不仅能够有利于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更有助于解决现实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Jaffee D M, Russell T. Imperfect information, uncertainty, and credit rationing[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 90(4): 651-666.
[2] Baltensperger E. Credit Rationing.[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 2008, 10(2): 170-183.
[3] Berlin M, Mester L J. Intermediation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7, 31(3).
[4] Berger A N, Udell G.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8, 112 (2008)(477 (February)): F32-F53.
[5] 张杰. 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J]. 经济研究. 2007(10).
[6] 张杰. 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 经济研究. 2009(04).
[7] 王自力. 民营银行准入:目前还宜缓行——兼与部分呼吁开放民营银行的同志商榷[J]. 金融研究. 2002(11).
[8] 李志赟. 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 2012(0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