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风格教学内容

教学风格教学内容

教学风格教学内容

教学风格:思维严谨方法灵活宽松和谐

思维严谨:在理清线索、把握结构、抓住主干、突出重点的同时研究细节、认准要求(知识点、知识要素、能级要求),思路清晰,描述准确。

方法灵活: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领悟知识、掌握方法、拓展思维。

宽松和谐: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需要自然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才会被激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2学时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教育科学的一门总论性质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的制度,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它集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既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育基本原理,又从应用的视角切入时代问题,同时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教育,形成教育知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教育事实,掌握并发现教育规律,形成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意识。形成强烈的教育问题意识,能够从看似普通的教育现象发现深层的问题,积极的探讨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的异同。 2.理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要素在当代的变化。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要素三、教育的形态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发展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 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学重点】 1.“教育”的概念。2.教育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 3.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4.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教育学发展阶段五种主要教育学流派及其主要学术观点。2.教育学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功能的含义,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2.能举例说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并分析负向功能出现的原因。 3.了解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三、教育对个体发展 的负向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学重点】 1.教育对社会、个人的正向功能2.教育功能类型。3.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教学难点】 1.教育功能多维度的复合分类。2.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及其功能。2.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及意义。 3.理解并掌握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价值取向。4.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育学主要内容整理

第一章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历史 原始教育的特点 1. 非独立性——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2. 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具有原始均等性 3. 原始性——形式、手段和内容极为简单,水平低下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 第一、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 第四,机械性与刻板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控制,公立教育崛起。 第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 第四,教育立法的实施。 3、教育的定义,广义狭义。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德育”是同义词。 4、教育的八个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生产性 3、教育的历史性 4、教育的继承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教育的长期性 7、教育的民族性 8、教育的阶级性 5、教育的要素与作用 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学校教育,教育者则主要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层于主导地位。 2.学习者 第一,学习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学习者具有独特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

高等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特殊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识记:高等教育的四个阶段及其内容(P2~P6) 常用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 : 高等教育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识记:高等教育价值观及其观点: 个人本位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在于促进个人的理智发展。B: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C:高等教育在于通过实施自由教育、普通教育、人文教育来达到目标。 知识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社会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B: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识记+理解)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A、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制约。B、受社会制度制约。C、受文化传统制约。 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A、服务于经济建设.。B、服务于制度建设。C、服务于文化建设。 : 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得设想与规定。 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专才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于某一专业领域的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识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作用: 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 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激励教育主体 高等教育目的: 自由教育目的 职业教育目的 普通教育目的 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基础 私有制下的社会分工,使人片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 面向全体学生 全程培养学生 全面发展学生 确立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大纲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给出理由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二、答题注意事项 1、名词解释:概念解释,考的是概念的理解是不是规范?概念比较长,按照主 谓宾模式背诵记忆;可能四分一题,可以多答一两句,则更加长度,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 2、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联系实际就要举例说明,要说专业术语不要 说别的;字迹整洁; 三、名词解释(精简版) 1、大众教育 西方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公民,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

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而且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 或: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成员,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目的除了培养未来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国家政府虽然提供一部分高等教育经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学校数量多,与各种职业相对应的技术逐渐成为专门的学科,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包含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4、高等教育目的p48 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学”大纲

高等学校岗前培训课程之一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2009年7月28日) 说明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国家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离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等教育的目的将无法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将无法保障,“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也将无法落实。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而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人员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揭示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重要科学,是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学理论、自觉地运用高等教育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既是社会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又是高校新教师尽快熟悉和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途径,同时还是高校教师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的不竭动力。 为此,我们把《高等教育学》这门课程作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促进高校新教师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高校教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终确保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本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大纲是在2009年7月28日安徽省高校教师培训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合肥工业大学钟玉海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王守恒教授与安徽理工大学谢振安、安徽财经大学杨天一、合肥师范学院李继秀、合肥工业大学陈群、皖西学院王全林、安庆师范学院张启树、黄山学院余南宁、安徽科技学院李晓东、淮南师范学院廖军和、安徽工业大学毛国红、巢湖学院陶晓丽、安徽大学黄利非和朱光明、池州学院束仁龙、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金艾裙等老师共同研讨、创作而成。 大纲的编写指导思想: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要求、高效求实,保证高等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质量。 本大纲的编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求实创新。 三、讲课内容和时数 讲课内容共10章,总学时40学时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2 学时) 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4学时)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4 学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4学时)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6学时) 第六章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 6学时)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一)(4学时)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二)(4学时) 第九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4学时)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6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 《高等教育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一)考试性质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实行的一项职业资格认定的制度,它对于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任用标准,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是广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广西招生考试院负责实施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 (二)考试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力。从而使申请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教育现象、发现教育规律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把教育学的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养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

二、命题依据和原则 (一)命题依据 根据《高等教育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结合我区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 导向性原则。反映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引导考生职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考生学习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养成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 2. 科学性原则。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遵循考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紧密联系高校教师工作实际,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语言表述规范准确,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 客观性原则。试题内容有一定代表性和较广覆盖面,反映高等教育学学科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试题的题型、难度比例适当,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 4. 基础性原则。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为蓝本命题,重点考查考生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考查教师分析、判断、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分了解、理解、运用三个知识和能力水平层次。杜绝偏题、怪题,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总结

1.萌芽阶段:机构:雅典大学;稷下学宫(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孔子、老子(世界公认的早期高等教育思想家)。 2.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早的学科:医学、文学、法学、神学。汉代太学、唐宋书院。书院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3.成型阶段:高等教育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完善阶段:大学三大职能逐步完善;形式与结构发展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特征: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2、总体上看属于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尚未形成定论,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也存在不同的主张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的表现)1、性质任务的特征——高等专门性2、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的特征——复杂精神性。 高等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基本的价值)本体价值:1、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社会价值:1、社会化2、社会选择3、社会流动。 个人本位价值观: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认为:1.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 2.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知识的创新; 3.高等教育实施在于通过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而达到目的。 知识本位价值观:早稻田大学的教育宗旨;1. 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2.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社会本位价值观:1.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 2.目标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辨析概念: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为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同思想及实践模式,自由教育最古老概念,强调心智的训练,人文教育出现近代,以发展人的理智为根本目的;普通教育产于现代,对人实施一中共同的理智训练,以获得基本观念的共同基础。 高等教育的载体——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一)大学走近社会中心的历程:经济形态制约着大学的地位: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二)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大学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1、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2、大学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库”和“思想库”;3、大学还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 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与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活动的关系;(一)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1、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2、社会制度制约高等教育发展 3、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广泛影响;(二)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2、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3、为文化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是物质前提、环境提供发展的现实可能性、教育起主导作用;(二)高等教育引导与促进专门人才的成长:1、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引导专门人才成长;2、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指向大学生发展 3、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提供大学生发展的广阔空间。

高等教育学学习与考试大纲2017年

第一章绪论 Ⅰ.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在了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识记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从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关系的角度,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本质。掌握高等学校四大社会职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解不同的内涵、意义及社会作用。 Ⅱ.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 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现象中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提示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的了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2、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有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教育为政治服务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目的、内容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一方面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能动地作用于政治。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实现其政治理想。 1、通过传播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 1.2、通过培养政治、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服务于政治 2.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二、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摘自教高[1997]2号)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教委于1994年初制定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简称"教学内容改革计划")。 一、这项改革的总目标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形成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近期目标是,用5年左右的时间,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集体攻关,努力形成一批优秀的研究和改革成果,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对落后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有较大的改观,为21世纪初叶大范围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教学内容改革计划"是有组织、较系统、起点高、立意新的改革计划,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包含: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调整专业结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研究和改革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研究和改革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研究和改革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高质量?quot;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三、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和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因材施教;要十分注意改革的科学性,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等;既要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要大胆借鉴和积极吸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切先进的、有益的经验和成果,努力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勇于开拓创新。 四、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先导。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以微电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为重要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飞速发展,正在改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前言 l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l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前言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 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莘、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并于1999年6月起草了新大纲的征求意见稿。在听取了两百多所院校的意见之后,英语组在1999年10月的年会上逐条讨论了新大纲的各项内容,并在原则上通过了对新大纲的审定。年会之后,何其莘、黄源深和姚乃强三位教授根据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大纲进行修订,并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 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全国各类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是高校英语专业组织教学、编写教材与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落实和贯彻教育部批准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年3月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高等教育学(提纲内容)

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中国的高等教育: (1)传说在虞夏之时已有了高等教育的萌芽,五代以后书院具有高等教育性质。 (2)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把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 外国的高等教育: (1)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出现高等教育,世俗与教会的高等教育学习七艺,至文艺复兴)(2)中世纪(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3)近代和现代(洪堡建立柏林大学。。。)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学重点内容汇编

一、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1)教育概述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学校教育: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仍然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 中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手段,教育材料,教育组织形式和制度)。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 起主导作用。(2)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高等教育的概念: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和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性。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基础教育之后个体现实水平之间的“位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动力。(3)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高等教育目的: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专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特有的目的:文化拓展。高等教育功能的划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育人、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 1.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 2.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作为一种相对独 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集中表现在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1.通过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 2.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 和习惯;3.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集中表现为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 2.创造、更新人类文化3.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结构: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它是由高等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纵向结构: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教育三个层次;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被看做是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 头早期大学的代表:古代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分别是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中世纪大学与社 会保持相当距离的体现: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2.学术自由的治学观;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现代大学的诞生:德国的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莫雷尔法案》大学教育通过实用知识的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工农业生产。1862年美国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授权联邦政府 通过赠地和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威斯康星思想:核心是大学要走岀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和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2)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蔡元培注重人文、伦理和人格的中国古代大学理念与立足开明、民主和自由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北大教育理念。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1)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具体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2)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追求知识的通博,造就既有专业技 能又有“文化修养”的人,重视通识教育。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是必然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二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平等和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效率取决于高等教育质量,减少浪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学是否有用。瑞典教育家胡森:教育平等包括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高等教育的平等至少包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高等教育受教育过程的平等;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结果的平等。一种理想,作为普遍问题长期存在下去。现实的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往常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二战之前,各国高等教育均属 英才高等教育阶段。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四、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1)高等学校的教师高校教师:专指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称专任教师。高校教师的 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高等教师职业角色定位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知识 的发展;(本体性知识[专业、其他学科],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岀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 高校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学科研)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是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专业自我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表现在三个方面:(处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1.薪酬工资等物质待遇以及住房、交通等生活境遇是否改变; 2.职称等级等晋升状况是否 改变;3.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否改变职业生涯成功: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心理上或工作有关的成果或成就。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是建立在高校教师成长的基础之上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非关注阶段(接受正式教育之前);虚拟关注阶段

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浅谈

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18-07-23T17:36:27.7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杨小溪[导读]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平台,也是对人才规格、人才品质发展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是优化当前的高等教育工作、提升高校学生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样也关乎学生的就业、生存和发展。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能够培养高品质、高素养的人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沈阳工程学院)摘要: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平台,也是对人才规格、人才品质发展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是优化当前的高等教育工作、提升高校学生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样也关乎学生的就业、生存和发展。良好的教育教学手段能够培养高品质、高素养的人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对此,本文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方法,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育 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 1. 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中,教师和校方往往更加注重知识逻辑性的提升、重视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往往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状,即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却无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后,仍需要长期的入职培训才能适应其工作要求。更有部分学生难以获得企业的青睐,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显然,高校未能为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和实训平台,让学生的实践和操作经验缺乏,更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中时,其发展受限。 2.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在我国的教育教学方法上,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仍较为落后,其教学模式依然陈旧,缺乏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导致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地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后的教学观念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如果不改变这种观念,改革就很难取得有效进展。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十分陈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培养和就业的冲突。专业培养的目标就是为了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找份工作。然而目前多数高校都只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二是上课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一般本科在最后一年都可以开始找工作,然而这个时候还有很多课程未完成,导致既没有充分时间找工作,也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业。 3. 教学管理体制与教学评价落后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管理体制不可行,过分强调管理过程监督职能,而忽略了管理效果和服务职能;二是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权责部分不合理;三是教学效果评价不科学,对学生的考核以考试成绩为主,对教师的考核以规范为主;四是资源配置方式不恰当,不利于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此外,多数高校评价学生的学习基本是看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高校所采用的评价工具也是传统的考试,学生的学习评价以教师为主的,这种评价方式就没有反馈功能,无法激励学生学习,更不能提高教学效果,严重阻碍了许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遵循高校教学改革的原则,增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高等教育改革要遵循改革的原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看成改革的关键要素,努力提高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的原则,实行任课教师审批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各科系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教学实践需要考虑到高素质人才知识的需要和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要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同时,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施新型教学模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是难以应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的。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就要贯彻四个理念:一是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学生个体特征和课程性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评价,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二是通识教育理念,专业教育使得学科过度分化,使学生知识面变得狭窄,国内知名大学纷纷设定了自己的计划,比如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三是创新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把以课堂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要想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主动学习,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二是自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三是多样化教学,以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四是以人为本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3.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好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二是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形势,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向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三是加强学风建设,树立现代学习观。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现代学习观,不断更新的合理知识结构,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提高高校教学综合效果。总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