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第四届扶阳论坛暨首届国际扶阳论坛讲稿 2

从卢氏来讲,我从事中医几十年,虽然从郑钦安到我祖父,到我大伯父。卢铸之,卢永定,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桂枝法,四逆法。但是七十年代初,通过整理家里的病案,就发现了,在临床对疾病的处理,可以说无论什么疾病,到我们手上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治疗。

首先看起来用了桂枝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最后,看起来用了四逆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1973年,我在南京做一个学术讲座,我将这个扶阳的思想在江南的应用。当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些问题。那时我接近三十岁了。所以到后来,我一步步地认识到,我提出了卢氏的桂枝法。桂枝汤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法呢,我开了一千条桂枝法的方子,都有哪些?有桂枝,有苍术,或者白术,有陈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炙甘草,在一千个方子里面都是这样,并且涉及的病种相当多,不但是外感病,也有不是外感病。当然,在这些方子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药物,这样根据临证处方。

在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我就讲,一个中医,你现在是中医学生,以后要当中医大夫,如果你能够把张仲景的桂枝汤用活了,你就能够解决临床遇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学们不太相信,确实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好桂枝汤,桂枝汤的机理,各家说法太多了。桂枝汤变成桂枝法就更加灵活了。

我就是在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桂枝汤的变化的基础上,

用桂枝汤的变化,仲景不外乎就是20多个方。那么用桂枝的,包括肉桂,仲景三百多个方子里面有70多个,但是还不是很广泛,如果你用桂枝汤,你可以演变出几千个方出来。我打比方,就像买彩票,虽然只有20多个,30多个号码,但是,可以有好多的排列。桂枝法中,如果有些药物不该选用,你选了,就是败了。桂枝法,这个有一定的难度,当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很好的境界,对桂枝法的应用,例子很难举,因为变化太灵活了,它可以是为某一个人定做的,别人就绝对不能吃。但就这几味药物,你大胆的用了,会比你没有使用它之前效果好得多。

我们谈四逆法,这个四逆法是我们天天在用的一个法,它可以是一,附片,炙甘草,生姜,可以是,二,附片,白术,砂仁,生姜,炙甘草,可以是,三,附片,苍术,益智仁,仙灵脾,砂仁,炙甘草,姜,它都有,附片,姜,炙甘草,对于四逆法有这样的认识。

七十年代初,我积累了三年的病例,通过三年的病例,一个方,一个方地找,附片,炙甘草,生姜,后头百分之九十以上就这些药物,这就有了共性了,所以我当时提出,当时大伯父卢永定也在,卢氏有很多法,但实际上都是四逆法的基础上得来的,如果没有这三个,就没有四逆法的存在。当时大伯父认可我的说法,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病,我们具备了几十年的治疗经验,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病例已经很齐全了。都是这样治疗的,虽然除了姜桂附,还有其他的药物。

六七年前,我讲过,我把1992年看病的资料做分析,总共用了多少桂枝,多少附片,多少姜。我对四逆法有很多研究,还在中医

药大学上报课题,当然,不可能被批下来,当时的环境,作为国家的科研医疗机构,对于扶阳不太认识,扶阳被认为是异端学说。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这几样药物,如果不用这三样,会出现什么状态呢?这就不好了。去掉附片,去掉姜,没有效果的一张处方。

总结下来,确实每个方子的用药不多,这就是扶阳,药不要用得多,用的药物的品种非常少也很有效果。

去年,我从中医药大学退休了,就搞了个卢火神扶阳中医馆,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一共进药的品种有70多种,那么这70多种药物里面,只进了一公斤或两公斤的,占了百分之三十,有些一次也没有用过,有些用了两次或者三次。排除了这百分之三十,也就剩下了40多种药物了,那么这四五十种药物我用了两年,你看,你要专研卢氏扶阳的思想,这个面就很窄了。就像买彩票,就30多个号码,那么你怎么组合这几十个号码,那么组合这几十个号的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姜,桂,附。支持这个基础的就是扶阳的思想。那么你有了这个扶阳的思想,阳主阴从的观念,如果你没有阳主阴从观念,你的扶阳就是不牢固的。

你的扶阳观念的变化,会使你在辨证上束手束脚,特别对于严重的大证上会无所适从,所以只有支持阳主阴从观,这样才能牢固你的扶阳的思想,那么你有了这个扶阳的思想,就会正确的选择药物,去组方。

所以很多,我接到电话,我接到来信,很多人直接来找我,他

们都很激动,能开出大剂量的附片,治疗过去不敢想象的病种,这要感谢扶阳的思想,使他的医术提高了,有一个人说他行医将近二十五年,也是中医学院的毕业生,只不过在不好的环境里面,他说在过去也治好了一些疾病,而我估计,是不治疗也会自己好的一些病。

那么现在他可以治疗很多大症。他说现在放的挂号费都是一百块钱一个,他每天看三十多个号,这就很了不起了,在座的各位呢?他很激动,不过,他已经不在医院,干了个体,因为医院不欢迎他的治疗方法,所以自己开了诊所。我认为这很好,他没有生活方面的压力,他还继续学习扶阳的方法。

四逆法,为什么要用四逆法,四逆法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法?所以,这个问题要回过头来看,郑钦安先生,我祖父的老师,他在著述中提到他的扶阳的思想的建立也是几十年的探索,他才能达到认识,认识阴阳是合一的,但还不是统一的,因为我是在中医药大学的,我讲的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

卢崇汉老师讲稿 2

卢崇汉老师第四届扶阳论坛暨首届国际扶阳论坛讲稿 2 从卢氏来讲,我从事中医几十年,虽然从郑钦安到我祖父,到我大伯父。卢铸之,卢永定,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桂枝法,四逆法。但是七十年代初,通过整理家里的病案,就发现了,在临床对疾病的处理,可以说无论什么疾病,到我们手上都是采取这样的方法治疗。 首先看起来用了桂枝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最后,看起来用了四逆汤的加减,但又不完全是。1973年,我在南京做一个学术讲座,我将这个扶阳的思想在江南的应用。当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一些问题。那时我接近三十岁了。所以到后来,我一步步地认识到,我提出了卢氏的桂枝法。桂枝汤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法呢,我开了一千条桂枝法的方子,都有哪些?有桂枝,有苍术,或者白术,有陈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炙甘草,在一千个方子里面都是这样,并且涉及的病种相当多,不但是外感病,也有不是外感病。当然,在这些方子里面,还有其他的一些药物,这样根据临证处方。 在中医药大学的时候,我就讲,一个中医,你现在是中医学生,以后要当中医大夫,如果你能够把张仲景的桂枝汤用活了,你就能够解决临床遇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学们不太相信,确实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好桂枝汤,桂枝汤的机理,各家说法太多了。桂枝汤变成桂枝法就更加灵活了。 我就是在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桂枝汤的变化的基础上,

用桂枝汤的变化,仲景不外乎就是20多个方。那么用桂枝的,包括肉桂,仲景三百多个方子里面有70多个,但是还不是很广泛,如果你用桂枝汤,你可以演变出几千个方出来。我打比方,就像买彩票,虽然只有20多个,30多个号码,但是,可以有好多的排列。桂枝法中,如果有些药物不该选用,你选了,就是败了。桂枝法,这个有一定的难度,当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很好的境界,对桂枝法的应用,例子很难举,因为变化太灵活了,它可以是为某一个人定做的,别人就绝对不能吃。但就这几味药物,你大胆的用了,会比你没有使用它之前效果好得多。 我们谈四逆法,这个四逆法是我们天天在用的一个法,它可以是一,附片,炙甘草,生姜,可以是,二,附片,白术,砂仁,生姜,炙甘草,可以是,三,附片,苍术,益智仁,仙灵脾,砂仁,炙甘草,姜,它都有,附片,姜,炙甘草,对于四逆法有这样的认识。 七十年代初,我积累了三年的病例,通过三年的病例,一个方,一个方地找,附片,炙甘草,生姜,后头百分之九十以上就这些药物,这就有了共性了,所以我当时提出,当时大伯父卢永定也在,卢氏有很多法,但实际上都是四逆法的基础上得来的,如果没有这三个,就没有四逆法的存在。当时大伯父认可我的说法,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病,我们具备了几十年的治疗经验,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病例已经很齐全了。都是这样治疗的,虽然除了姜桂附,还有其他的药物。 六七年前,我讲过,我把1992年看病的资料做分析,总共用了多少桂枝,多少附片,多少姜。我对四逆法有很多研究,还在中医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8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金匮要略8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现在我们进入哦,第七篇,专门讲肺,这一段这一章节呢包括了肺脓疡啊、肺气肿啊,这个肺痿缩啊,甚而至于肺癌啊,肺炎啊,统统在这里面,那包括我们如何去治疗它,怎么去分辨,怎么去辩证,处方怎么下手哦,统统在这一篇里面,统统会提到哦。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哦,首先呢看,哦,什么叫做肺痿,就是萎缩掉了哦,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所以肺痿之病呢从哪里得到呢,他(张仲景)回答了,哦,有的肺痿呢从汗流太多,津液伤到,或者是呕吐,吐太多津液伤到,或者是消渴,哦,就是喝了水还是口渴,不能止渴,小便太多都是失掉津液,或者从大便难大便干燥,大肠的大便干燥,大肠和肺是表里的,所以你如果大肠干的话,肺也跟津液也伤掉了,或者呢会被快药下利,就是你有,本来有便秘,哦,攻坚的药攻下去以后太快

了,津液,还是伤到津液,反正总而言之就是重亡阴液,肺里面的津液没有了,哦,所以叫做肺痿,所以你随时要保持肺里面要有津液,哦,这个这是中医的观念,那你如何去看脉呢,寸口,寸口脉就是阳脉,就是胸腔的脉,胸阳的脉,非常的数,数是代表很热,其人有咳嗽,口中含有浊唾涎沫者,这就是肺痿的病,所以肺痿的病呢,吐出来的痰呢是浓痰,比较浓痰,这个不会很稀,比较黄浊,哦,这是肺里面太热造成这样子,哦。 那这个痿证的来源呢,经方和温病派呢不太一样,如果说有一个病人呢,原来只是咳嗽,可是呢碰到温病派,温病派很喜欢说阴虚,对不对,你把咳嗽当阴虚来治,开了滋阴的药一下去以后,造成肺痿,哦,所以肺痿是可以制造出来的,所以你哪天这个人生乏味,你觉得这个太无聊了,咳嗽找个温病去来看看,到头来就会变成肺痿,哦,那就是这种情形,所以滋阴的药不要用它。 嗯,等一下哦。这里少掉一段对不对,哦,前面讲过。 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这个肺痿之病呢?哦口中呢就是有燥咳,不断的一直咳嗽,胸腔隐隐作痛,这个隐隐痛很重要,临床上你在看病人有肺癌的时候,癌症出现的时候,我们定义为阴实,肺是阴嘛,里面有实,这个时候他的痛呢是刺痛,非常的刺痛,而且这

李可-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指导思想

中国第一批的赤脚医生啊也没有什么学问,就是在中医治疗的第一线,在乡下在农村为人民生命健康摸索出来这么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东西,我现在主要讲一下我的一些主要思路和方法,这个思路方法他是来源于易经,来源于内经,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总起来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就是凡是病,都是人体的本气自病。所谓人体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构成的这个浑元一气,这个就是人体的本气,所有的病啊都是本气自病然后才形成的一些后果,这个外因不是占主要成分,本气呀这个为生命的两本,一个先天之本一个后天之本,如果两本飘摇哇,危若垒卵,就好像把那个鸡蛋罗在一块一样,随时有破碎的危险,这是我攻克疑难病症的一个主要观点。 第二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之症先救胃气,保的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枉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所以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 第三点,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中国在清代火神派的始祖郑钦安,讲过这么一句话,唯此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清末民初的彭子益先生,他把这个命门之火,人身这个元阳叫做阳根,这个阳是人身的一个根子,如果这个根子动摇了,那个生命就危险了,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道理是根据河图洛书上的五行以土为中心的观点创立的,火可以生土,脾胃在人身就像一个釜,就是一个做饭的锅,而元阳就是釜底之火,所以凡是治脾胃之病,本药不效,你很快地去温阳,命门之火,这个火旺之后,自能生土,他的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的话,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可以治百病。 第五一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这是张景岳的一个观点,他就说这个心肝脾肺肾的五脏伤损后果最后就损伤人的肾气,就是根本动摇,所以我总结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丝生机,这个就是我在六十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思路就以上这么五点。 另外谈一下我对伤寒学习的一些个领悟,我觉得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一个四逆汤一个理中汤,当然还有外感了。我们知道伤寒论太阳病条文最多,而且这个误治也最多,救误的方法也最多,所谓误治主要是汗吐下三法应用不当,损伤了胃气,也就是损伤了中气,所以所有救误的方法首先是救胃气,救人体的本气,因为这个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应当升的反而下降,应该降的反而上逆,这个五行运动啊就出现了偏颇,所以这个根据彭子益先生的观点,这个救胃气就是恢复中轴,他把人的这个12经的中气比成轴,中气为轴,这个救胃气就是保护这个轴,拨动这个轴来运转12经五脏六腑,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这个不但是易经的观点,内经的观点,也是伤寒论的精华所在,所以这个救胃气扶中轴升降通畅以后哇,因为这个中气是升降的一个枢纽,升降通畅以后哇中土运转正常,四维就是肝心脾肺运转复常以后这个病就好了,治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内经有句话说出入废则生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个就到了生死关头了,所以生死关头阳根将拔,就是把一个人的生命根基连根拔起了,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就是刚才我上面讲的基本观念里的,生死关头救阳为急,我觉得我一生学习伤寒论,学的也不到家,有好多没有学好,这个要怎么样呢,重要的是由博返约,就是我们学了不仅是伤寒论,学了好多的古代的书籍,古代各家的学说,究竟怎么办,这么一大堆的东西,你从哪入手,这个由博返约非常重要,彭子益的圆运动古中医学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伤寒的理络就是表里寒热这四个字,表里寒热四个字就可以贯穿113方,如果把它和在一块不过3个方子而已,就是除了我刚才说的四逆汤、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成为治疗一切外感病的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前言: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症法的关系 何谓阴阳辨症法? 阳是热,阴是冷。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 一:连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节: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膀胱----申 大肠—--卯肾----酉 胃----辰心包----戌 脾----巳三焦----亥 心----午胆----子 小肠----未肝----丑 第三节: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 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于右(阴)脉;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于左(阴)脉;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 扶阳能够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能够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 虚胜于实的观念,不足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第二节:以颜色区分 色白为阳、色黑为阴。 桂枝与麻黄之去表实:辛甘发散之药,能去气分之实症,因为清阳发肌表,实四肢。 大黄与芒硝之去里实:是味厚之药,能去肠胃中之实症,因为浊阴走

五脏。 寒无浮、热无沉:石膏色白为阳、性寒为沉,附子色白为阳、性热不沉。 如何选择去实与攻坚的药物之二 咸味与阳性药的互动:能够软坚、排除肿瘤,如生附、牡蛎、石硫磺。阳气足则无阴实与积水之患。 能入血脏之活血化瘀药物:可去血中实症,如茜草、炙鳖甲等。活血能够去五脏积聚。 气为阳血为阴:气实血清为正常。 第五章: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 第二:以躯体之恶寒、恶热为主; 第三:以喜冷饮、喜热饮为主症; 第五:以有汗、无汗做判定; 半夜十二点

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座三甲医院

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座三甲医院 如今,大家去医院看病,除了挂号、排队的问题,恐怕就要属不知道该看哪个科室了。医院的科室纷纷杂杂的,内科、外科、眼科、妇科、儿科、男科…… 琳琅满目的科室,对于极少去医院的我来说,太过陌生。 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座医院 去找中医看病,不必考虑太多,没有繁琐的各种检查(很多检查都是不必要的),不必托关系挂号,不必花费昂贵的医药费…… 很多人有亚健康的问题,一身的毛病,比如女性朋友们头晕眼花了,心悸多梦了,手足发麻了,月经量变少,或闭经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的毛病,这些小毛病看似都好不相关,要去医院看的话会怎样?内科、外科、妇科……一堆的科室等你去“拜访”,杂七杂八的药下来,不花个千八百才怪。最

后呢,这些小毛病好了没?没好,但是以为钱花出去不少,心疼的让这些毛病更加严重了几分。 找中医看呢?望闻问切,号脉、看舌头、问几句生活习惯,老中医一句:“姑娘,你这是血虚啊”,简简单单一个体质问题,OK了,开方拿药,不超过3百大洋,拿一大包药回去煎吧。有效吗?不敢确定有效吧,看大夫实力了。 为什么说一个好中医,就是一座医院,一个顶尖中医,就是一座三甲医院呢? 内、外、妇、儿……科,除了必须需要手术或者急救的病人之外,一位好的中医都能看。 太原张建银老师、成都卢崇汉卢火神中医堂、化州董草原中医堂、太原潘洪君潘老…… 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医高手,朱良春、彭重厦、邓铁涛、倪海厦、李可……,他们,一个人就是一座医院,一个人就扛起了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重任。 曾经的古中医,一个村,一个县,只一位老先生,就担起了周围所有病人的各种疾病,一个人就是一座如今的医院,寻常感冒找他,沉珂重疾找他,人人都害怕的传染病、霍乱、鼠疫也找他,他只是一个人啊,却承担起了一所医院的责任。这就是我们的中医,这就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嫌弃厌恶的传承。相比于西医院豪华的样子,我更喜欢朴实的中医,更

2006年6月26日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

2006年6月26日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 卢崇汉先生2006年6月26日国医堂门诊病历情况,全部病例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为G) 李某女 79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两个月) 西医诊断:肺癌。 主诉:咳嗽、气喘促症状好转,痰少已无血丝,纳增,精神好转。 四诊:舌微绛,苔白腻罩黄,脉滑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广紫苑15 茯苓15 法半夏20 陈皮15 木蝴蝶20 杏仁15 石菖蒲20 浙贝15 瓜蒌壳15 苍术15 砂仁15 炙甘草5 生姜20 黄某某男 74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9个月) 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主诉:晚上未出汗了,胃口正常,二便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75 白术15 杭巴戟20 菟丝子20 白晒参10 黄芪50 砂仁15 木蝴蝶20 阿胶20 肉苁蓉20 枸杞20 炒麦芽20

路党参30 炙甘草5 生姜60 郑某某男 73岁成都初诊 西医诊断:高血压,小脑萎缩、脑动脉供血不足。 主诉:腿脚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舌僵吐字不清,痰多不利。四诊:舌质淡淤,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60 白术15 胆南星15 石菖蒲15 法半夏20 陈皮15 明天麻15 南山楂20 硃茯神15 炙甘草5 生姜50 许某某男6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1年余)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诉:咳嗽减,已无黄痰,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减轻,人已不畏风了。 四诊:舌质暗,苔薄白腻罩黄,脉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90 白术15 砂仁15 地肤子15 桂枝尖25 茯苓20 木瓜20 淫羊藿25 杜仲20 炙甘草10 生姜60 干姜30 徐某女5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3次)

蔡长福讲解六经辨证录音(二)各家经方

蔡长福讲解六经辨证录音(二)各家经方 蔡长福讲解六经辨证录音(二) 自从蔡长福先生从民间逐渐接触到中医圈子以来,网上既有赞叹的言论,也有怀疑的言论。我从去年春天开始多次跟随蔡老师学习,学习期间每日朝夕相处,常常探讨医学至深夜,也每日侍诊于左右,亲眼观察蔡老师之临床疗效。时间越久,越来越感觉到蔡长福老师,是一位对六经辨证有深刻理解,能够熟练应用仲景理法方药治疗疾病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明 眼老师。但是人永远不会成为传说中的神,也有一些患者疗效不好,这是事实。哪一个现当代著名的医家能保证自己的患者永远疗效都很好呢?但是这些医家仍然有可学之处,也是事实。 凡是长期呆在蔡老师身边学习的人,都有和我类似感受。网络上言论混杂,并且不容易一一明辨。人与人相处,大概还是要看缘分。欢迎各位想探讨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人,亲自来马鞍山这里当面讨论,当面分析诊疗思路。我认为多数人必然受益匪浅。 最近蔡长福老师想把自己的一生的思想,做一些概括性的报告,奉献给各位。今天上午蔡长福先生就开始以《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结合实际医案,讲解了蔡老师对于六经辨证的个人理解。以后再有录音,还会继续

补充。 希望有缘者,珍惜。 广州中医药 大学徐风瑞 写于蔡长福 门诊老店2013年8月14日伤寒论清晰录音第二部分 点击下面链接即可:2013-8-14日葛根汤医案一2013-8-14日葛根汤医案二2013-8-14日葛根汤医案三既往发布第一部分: 点击下面链接即可:2013年8月12日蔡长福讲解伤寒论清晰录音(1)2013年8月12日蔡长福讲解伤寒论清晰录音(2)2013年8月12日蔡长福讲解伤寒论清晰录音(3)第一部分录音里面,蔡老师对于现代医学关于肝炎的“甲、乙、丙、丁”的命名,理解很可能有误。敬请各位谅解。

我的学医历程——梁浩老师

我的学医历程——梁浩老师 父亲四十几岁时母亲才生了我。我八岁便加入了地方的游泳队,常年泡在水里,一游便是数年。每次训练结束,父母说我辛苦,叫我补维生素、多吃水果,我最爱吃香蕉,但每次吃了它都会拉肚子,却不明原因,让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上了高中,我逐渐出现了怕冷、腰酸、腰痛、尿频的症状,夜晚睡觉不能平躺。不久就检查出了双肾结石。 我到解放军303医院做了体外碎石术,手术颇为痛苦,还吃了诸多排石药。时日不长,右下腹又感觉隐隐的针刺一样的疼痛,做了胃镜,又遭一劫---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自此开始吃了胃药。第二年结石复发,且越来越大,我跑了很多医院,每次医生都问我先治疗结石还是胃病。得过肾结石的人都知道,结石发作时剧痛异常,极难忍受。因此我总回答先打结石,于是医生就会开很多苦寒的排石中药,他们都说我内热,甚至教我可以尝试多喝啤酒,做跳跃运动,结果是结石未去,身体则每况日下,一塌糊涂! 那时的我彷徨而悲观,觉得前途一片迷茫。 2004年10月份,刘力红博士邀请李可老到广西坐诊,我幸运地挂上了他在广西的最后一个诊号,当

时刘博已声名雀起,但他还在身旁虚心地给这位长者抄方,我心想这位必定是一位中医界的耆宿。只见李可老一头银发,淡淡的眼镜后透着矍铄的目光,脸型削瘦,岁月的褶皱写着几分异相,几分飘逸、几分仙风道骨。李可老左手夹着的香烟,从未间断,右手时常挠挠后脑,询问不多,就操笔为我写方:制附片45克白芍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川牛膝30克乳香5克金钱草125克滑石30克鸡内金30克肉桂10克生姜45克。因药量极大,抓药时,捡药的人劝我不要吃。而我久病已经麻木,没有想什么叫量大,什么叫中毒,当日上午就吃了一付。午睡起来便有了不同的感觉,常年不出汗的身体,开始发热、微微出汗,手脚开始有劲。结果结石很快打掉了,十年久病,旬日得解,连多年拉肚子便溏的情况也有了好转!我见识了李可老精湛的医术,这也是我第一次体验到中医治病的神奇! 我保留了李老的这个方子!后来学医了知道这是《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加味,也才知道中医界畏乌附有如蛇蝎。后来,我还用这个方子加减,治疗了很多脾肾阳虚患有结石病的人。如几年前,有一位70多岁搞西医的老者,他不甚信中医,说中药花花草草,没有多大用处,他患肾结石已经多年,也吃了不少西药,

如今的附子炮制过程看的我寒心痛心啊

(转帖)(转载 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一 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使用附子来治疗阳虚、脱阳的方比比皆是,如着名的“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据统计,《伤寒论》全部112方中使用到附子共计10余方。而对于中医扶阳学派(火神派)来说,附子如同一国之君一般,其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在卢氏扶阳学派祖师爷卢铸之、卢永定老先生立法处方中,附子的运用占到全部处方的3/4以上。但到了现今“卢火神第三代传人”卢崇汉先生,附子的运用却在减少,甚至有段时间卢火神已少用附子,是什么原因促使最擅用附子的卢火神少用自己的拿手好药呢?卢火神的回答是:“附子的质量在下降,附子的药效在降低,甚至还有副作用在增加!” 附子的生长特性是:冬至一阳生时栽种,三月末打尖、去枝、修根(促进根茎和附子的生长),四月末二次修根,到夏至阳尽之时,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也正是采挖之时,如不及时采挖附子将很快烂掉。 很早卢火神就想亲自前往附子的产地实地考察附子的生长、采挖以及炮制过程,探索附子药效下降的真正原因,谋求恢复附子功效的方法。 夏至刚过数天,我们一行7、8人随从卢火神一道前往附子的道地之地——江油中坝,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 已时左右,驱车到达中坝的河西大桥。国家中药材公司中坝附子公司的汪总一行已在此等候多时,随及步行前往附近的田间观看采挖情况。 附子原图

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二 汪总从事附子有关工作已近40年,对附子生长、采挖、炮制均有发言权。据他介绍,中坝种植附子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清。而到60年代时达到鼎盛,种植面积最多达5000余亩。但从此开始衰退,近十多年更是快速萎缩,今年的种植面积仅为1200余亩。当然收购价格也是一低再低,前几年甚至为每公斤三、四块钱左右,极大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近两年价格才略略回升。汪总在分析这种现状时,总结出两点原因:一是教材原因,50年代为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在全国新办了许多中医院校,将全国优秀的名老中医从民间汇集于中医院校及中医医院,在课程设置上放弃中医经典,大肆采用统编教材,而统编教材的编制者恰恰是受金元以降医学思想影响较深之人,误解阴阳平衡,重用寒凉之法,加上教学与实践脱离,近亲繁值几代后,培养出的学生已无疗效水平,更不用说灵活使用温阳重剂——附子,大都陷入“附子有毒;非身凉、四肢厥则不可用;非危证不用”的怪圈,用汪总的话就是:“学院派不用附子”。二是政策原因,“药典”颁发后,里面明确记载附子用量的上限是15克,如果能用附子的医生开方用量超过15克的话,则有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责任人,而根本不管这医疗事故是不是附子用量造成的。综上所述,这是导致附子市场极度萎缩的两个主要原因。 我们不由得感概,从附子市场的衰败也可从一方面折射出中医、中药市场的全面衰败。政策往往是一把双忍剑,不管发心如何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大办中医院校,无非是想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想通过西方的教学模式大规模复制人才,但结果呢?现在许多中医院校的老师根本没有能力看病,不能看病的老师能培养出能看病的学生吗?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而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

蔡长福老师六经辩证之—太阴、阳明篇(一) ——弟子李鹏整理蔡长福老师济南经方会议讲话 大家好,今天我讲一下乳腺病的由来,乳腺病是怎么造成的。我们今天从太阴篇开始讲起,(把太阴篇的歌子放上来)人为什么要生病?人后天之本就是它(太阴),生死也是它,你体质好坏也是它,你有没有能力也是它,你工作的好坏也是它。 我们每一个医生,先不讲给别人看病,最起码你把你自己要了解,你不懂脏腑就不是个纯正的医生,你不懂经络,学一辈子你也走不上大道。我们学中医首先了解脏腑,首先了解自身。我们医生自古来都是这样讲:医生是患者的父母。可是当初我遇到一个病人连卷带骂,直接手指着脸骂我,那是我说错了一句话,其实也不算说错:我们医生心都是好的,都是善良的,前人讲“医生是患者的父母”。他说:你讲的屁话!我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他说:我换了几十个医生,我房子都卖了,我的病还瞧不好,我看你们这个称呼要改一改了。我说:怎么改法呢?他说:讲不好讲。我说:你讲就是了。他说:应该说“患者是你们医生的父母”。我的妈呀,这句话讲的我脸一红,我半天没有回答他。我说: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为什么这样说?你们医生吃的穿的,住的洋楼,奔驰宝马,不都是患者给你们的吗?有几个看好病的?我换了几十个医生,房子也卖了到现在也没看好病。你们还是我们患者的父母吗?你们吃的、穿的、小洋楼、奔驰、宝马、老婆孩子旅游玩都是患者的钱呐! 我让这个病人讲的半天没有言语回答他。哎!想想就是这样,有的人到处求医无门,听这个医院搞,找这个专家看,找这个博士,找那个权威,上下都找,民间的医生也找,找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一个好医生没有找到,最后倾家荡产死路一条。很多病人结果都是这样的,其实病人让治,不是不让我们治,有的求医十年二十年没遇到一个好医生,终于这个病人死了。如果是暴病死了还有情可原,马上得病就死了,那就不怪我们医生了,换一个医生还这样,换一家医院还这样,跑到北京权威医院、上海权威医院,终于这个病人钱花光了人死了,现在是普遍现象,不仅仅是哪一个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不能说我们同道的不下功夫,你们下的功夫也很大,你们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晚上有时间还要背方剂、背条文,下功夫可大了,但是在临床上见了病就昏了,治不好,为什么?因为你的方向路线是错误的。怎么这样说呢?其实治病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是你自己搞复杂了。人就是两个病:表里、寒热。不是表就是里,不是寒就是热。《伤寒论》张仲景写的什么?就是衣食保暖。《伤寒论》深,深不可测;浅,浅就在皮毛。我今天谈皮毛两个字,何谓皮毛?就是着凉感冒,就这么简单。人身上外边三层、里边三层,第一层太阳,二一层阳明,三一层少阳。三阳过后就到了太阴,三阴太阴是第一阴,少阴第二阴,厥阴第三阴,合在一起就是三阴三阳。人身上就这么多部件,三阴三阳与外感都有关。太阳病第一证桂枝汤、麻黄汤不就是治着凉的吗?二一证葛根汤、白虎汤;三证小柴胡、大柴胡。我们把三个问题搞清楚了,你就能见病知源,你不会治错病的。

2009年扶阳论坛汉唐中医+倪海厦

2009年扶阳论坛演讲内容题纲 汉唐中医倪海厦 前言: 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症法的关系 何谓阴阳辨症法? 阳是热,阴是冷。 阳是神、是力。阴是形、是体。 神形无病,则阳可畅流无阻。 第一章:如何将阴阳辨症法精准的应用到人体上? 阴实的诊断法则,阳不入阴 第一:可以从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来诊断 第二:利用十二时辰脏腑气血的流注来诊断 第三:可利用寸口脉的阴阳部位来做诊断 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第一: 疼痛与寒热感的表现 一: 持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 上热下寒的症状。 三: 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 肺----寅膀胱----申 大肠—--卯肾----酉 胃----辰心包----戌 脾----巳三焦----亥 心----午胆----子 小肠----未肝----丑 第三: 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 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於右(阴)脉, 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於左(阴)脉, 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 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 扶阳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运动与中药可以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 虚胜於实的观念,不足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去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 第一:以气味区分,气为阳,味为阴 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

慎对扶阳派重用附子。

这里牵涉到对附子的药性的理解。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下品,属于不可长期服用之品。附子走而不守,并不能补益元气,它所起的作用是激发人体储存的元气或者说元阳,有人认为,这种激发作用和激素的作用相类似,都是将人赖以生存的能量提前支取,所以是不可持久的,有危险的。 阳和阴并非完全对立,非此即彼,除阴虚阳虚之外还有阴阳两虚,最为棘手。补阴则阳不足,壮阳则阴不足,而阴不足会导致血不足,壮阳会耗阴动气,导致气血双衰,又反过来引起阳虚,就象燃烧灯心,不加油光加火,最终要烧光光的。故畏寒之症不可一概以阳虚而论。伤寒论中有四逆散,也是治疗手脚怕冷的,其中并无壮阳之药物。即使阳虚,也分很多档次,重症才用附子。还有阳和汤,就用麻黄肉桂,不用附子,临床效果还是不错的。桂枝汤其实也是补阳的。我觉得火神派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动不动就是几十克附子,非常人可以承受,一病一方,因人而异为好 本品具有镇痛作用,临床上用于缓解癌痛,尤其适用于消化系统癌痛;外用时能麻痹周围神经末梢,产生局部麻醉和镇痛作用;有消炎作用,本品毒性极大,能兴奋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兴奋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兴奋心脏迷走神经,直接毒害心肌细胞。还有发汗作用 伤寒重温阳,也多用白虎清气,承气急下救阴 温病重护阴,也要生脉饮,参附汤,四逆汤回阳救逆

自东汉伤寒论后,一些医生学艺不精一味重温阳。 到宋金元时期始觉不能太过温燥,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滋阴降火,后来者不精通学习,一味苦寒,又太过了。 到明之后,张景岳等又纠正那些盲目尊崇刘河间,朱丹溪等人的错误,注重温补。 到清中期,又有叶天士,吴鞠通纠正那些盲目温补者,重竖温病派旗帜。 名家们都没错,错的是那些一味推崇某个单一学派,却不能全面,系统学习,学得一鳞半爪就认为练就屠龙技。 最近看叶案,虽以自拟方为主,但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栀子豉汤,半夏泻心汤,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旋覆代赭汤,黄芩汤,真武汤,乌梅丸,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麦门冬汤,肾气丸,甘麦大枣汤等都常加减应用。 扶阳,最怕那些——画虎不成反类犬,动辄附子60,120克,把某某名家的个别病案当成金科玉律,能不出问题吗? 附子的用量与煎法 张仲景用附子分生、熟,生者用于回阳救逆如:四逆汤、白通汤,炮者用于温阳扶阳、散寒除湿,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等。考其用量,一般用一枚,甚者二枚,最多为三枚,按一枚20-25计算,大约在80左右,而扶阳派诸家用附子则多为大剂量,甚者超大剂量,郑钦安、吴佩衡、卢铸之、卢崇汉、范中林、李可等常用量都在30

卢崇汉病案(扶阳讲记后附病案)

卢崇汉病案 附录三 2006年6月26日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 卢崇汉先生2006年6月26日国医堂门诊病历情况,全部病例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为G) 李某女79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两个月) 西医诊断:肺癌。 主诉:咳嗽、气喘促症状好转,痰少已无血丝,纳增,精神好转。 四诊:舌微绛,苔白腻罩黄,脉滑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广紫苑15茯苓15法半夏20陈皮15 木蝴蝶20杏仁15石菖蒲20浙贝15 瓜蒌壳15苍术15砂仁15炙甘草5 生姜20 黄某某男74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9个月) 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主诉:晚上未出汗了,胃口正常,二便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75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 白晒参10黄芪50砂仁15木蝴蝶20 阿胶20肉苁蓉20枸杞20炒麦芽20 路党参30炙甘草5生姜60 郑某某男73岁成都初诊 西医诊断:高血压,小脑萎缩、脑动脉供血不足。 主诉:腿脚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舌僵吐字不清,痰多不利。 四诊:舌质淡淤,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60白术15胆南星15石菖蒲15 法半夏20陈皮15明天麻15南山楂20 硃茯神15炙甘草5生姜50 许某某男6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1年余)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诉:咳嗽减,已无黄痰,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减轻,人已不畏风了。 四诊:舌质暗,苔薄白腻罩黄,脉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90白术15砂仁15地肤子15 桂枝尖25茯苓20木瓜20淫羊藿25 杜仲20炙甘草10生姜60干姜30

徐某女5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3次) 西医诊断:荨麻疹。 主诉:全身瘙痒明显减轻,大便略干,多喝水后脘腹微胀痛。 四诊:舌质暗红,苔薄白根略腻,脉浮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桂枝尖20苍术15法半夏20地肤子15 小茴香20青皮15香白芷15蛇床子15 苍耳子15硃茯神15南山楂20生姜20 炙甘草5 雷某女43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4次) 西医诊断: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 主诉:昨日感冒,今日头微痛,咽痛,口干欲饮。 四诊:舌淡红,苔薄白,脉略紧浮。 处方1:三付,每日一付,先服。 桂枝尖20苍术15法半夏20香白芷15 石菖蒲20陈皮15广紫苑15茯苓15 南山楂20生姜25炙甘草5 处方2:三付,每日一付,后服。 路党参30白术15陈皮15砂仁15 秦归身15杏仁15石菖蒲20浙贝15 瓜蒌壳15杜仲15炒麦芽15木蝴蝶20 炙甘草5生姜20 岳某女40多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一年余) 西医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诉:前两天过食生冷后导致腹痛、腹泻,牙龈未出血,皮下无出血点,汗多。四诊:舌质淡,苔薄白略腻,脉沉紧。 处方:三付,每日一付。 路党参30白术15小茴香20吴萸12 南山楂20青皮15法半夏20官桂15 桂枝尖15茯苓15炙甘草5干姜20 崔某某女47岁都江堰复诊(已连续复诊一年余) 西医诊断:红斑性狼疮。 主诉:已不咳嗽,疲倦乏力,早晨口苦,手心热。 四诊:摄制偏红,苔少,中根部略黄。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桂枝尖15苍术15茯苓15石菖蒲20 南山楂20白芷15陈皮15法半夏20 广藿香15白寇12炙甘草5生姜15 周某某女54岁武汉复诊(已连续复诊6次)

蔡长福经方治疗癌症

蔡长福经方治疗癌症 蔡长福老师根据自己临床实际经验,创作了乳腺疾病辨治歌诀,这部分歌诀并不能涵盖所有乳腺疾病的治疗办法,但是可以给予医生治疗思路的启发: 乳腺疾病医辨证,辨清表里再用方 寒胀怕冷不出汗,麻附细辛逍遥方? 热胀痛疼臂难举,麻黄汤加逍遥方? 乳核疼痛病人怕,药用柴胡桂姜方 解说: 乳腺疾病医辨证,辨清表里再用方寒胀怕冷不出汗,麻附细辛逍遥方蔡长福老师认为治疗乳腺疾病要彻底坚持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不能受“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等病名干扰。而是要从整体脉证去治疗。?

比如乳腺疾病病人如果出现乳房寒冷,病人怕冷,不出汗的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逍遥散治疗。蔡老师二十多年前在安徽鹤山县遇到一个32岁女病人,在菜市场卖卤菜,医院检查出乳腺癌,要求其尽快手术,患者家属已经准备好钱,准备第二天手术。蔡老师正巧在菜市场遇见患者,诊察到患者乳房肿胀、四肢无力、胸闷气短、心烦急躁、胸腹胀、背部胀、大便不通,怕冷、无汗、诊脉细弦。因而想到此是伤寒直中少阴,治疗要太阳少阴同治,于是就告诉患者可以先吃一副中药再决定是否手术。蔡老师给患者开了一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逍遥散加川芎。患者服用后得小汗一夜,大便遂通畅,乳房肿胀疼痛消失,身体其余不适症状也几乎全部消失。病人身体好转后,最终未去手术,虽然不能确诊癌细胞是否消失,但是病人痛苦得到了极大缓解。? 热胀痛疼臂难举,麻黄汤加逍遥方? 病人如果出现乳房热、胀、疼痛,手臂难以上举,可以考虑使用麻黄汤加逍遥散。蔡老师遇到这样患者较多。多年前蔡老师在鹤丘县,遇到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女病人,乳房发红疼痛一周,浑身痛,无汗,脉弦紧有力,脸色红润,蔡老师使用麻黄汤加石膏合并逍遥散。服用一剂后几乎全部不适

《扶阳论坛》治肝癌案例两则 作者:倪海厦.

《扶阳论坛》治肝癌案例两则作者:倪海厦 肝癌案一、12-02-2008初诊,Joe Ling,2cm肿瘤在肝脏里。处方:生附子3钱、黄连2钱、黄芩3钱、柴胡3钱、川芎3钱、茜草3钱、炙鳖甲3钱、半夏3钱、南星3钱、白芍5钱、伸筋草4钱、泽泻5钱、决明子3钱、枸杞5钱、生硫磺3钱、干姜2钱、栀子3钱、茵陈3钱、白术3钱、茯苓5钱。(正耀注:生附子3钱、白芍5钱、白术3钱、茯苓5钱、干姜2钱---真武汤温阳利水祛寒;柴胡3钱、茜草3钱、炙鳖甲3钱-------------------------------------------------清肝活血软坚;茵陈3钱、栀子3钱、黄芩3钱、黄连2钱;泽泻5钱-----------------------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半夏3钱、南星3钱-------------------------------------------------------------------燥湿化痰止呕;川芎3钱、伸筋草4钱----------------------------------------------------------------活血化瘀;决明子3钱、枸杞5钱----------------------------------------------------------------清肝明目;生硫磺3钱-------------------------------------------------------------------------------壮命门火兼去里寒。)平时煮四神汤当点心吃。至今一直进步中,07-20-2009来函说最近一次肝脏扫描得知,肿瘤没有扩散而且有缩小。肝癌案二、余志先生,男性,31岁,传真看诊。初诊日期 1/15/2009。2008/8/20做肝切除手术(左肝部八分之一);2008/12/31 做右肝化学栓塞手术。症状:睡眠差,每日半夜一点准时醒,醒后肝区及腹部疼痛,彻夜不眠。大便一日3次不成形;小便一日7、8次,淡黄味重。胃口差,食不下,味觉差,受风时肚子绞痛。手温足冷,夜间身热,怕风怕冷;口不渴,极喜热饮。体力极差,整日疲劳。舌脉未见(传真治疗,病人在中国)。处方:方用四逆汤和小建中汤加减。生附子3钱、干姜3钱、炙甘草3钱、柴胡3钱、茜草3钱、炙鳖甲3钱、桂枝3钱、白芍6钱、生姜2片、红枣10枚、三七3钱、续断3钱、当归3钱、川芎5钱、生硫磺3钱。生附子三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四逆汤去里寒攻阴实;柴胡三钱、茜草三钱、炙鳖甲三钱-------------------清肝活血软坚;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生姜二片、红枣十枚------小建中汤去腹部寒痛兼实脾;三七三钱、续断三钱---------------------------------------活血化瘀;当归三钱、川芎五钱---------------------------------------活血补血;生硫磺三钱----------------------------------------------------壮命门火兼去里寒。服食加一匙麦芽糖冲服,服药至07/31为止。(正耀注:倪师一钱等于4克(3.75克),二钱等于8克(7.5克),三钱12克(11.25克), 4钱等于15克(15克),5钱等于18克(18.75克),六钱等于24克(22.5克)。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 中医难学,古有《此事难知》一书,尽谈学中医之难。但又有《医学实在易》一书,反而谈中医如何容易学。后人岂不是被搞糊涂了,到底中医好不好学呀。 我认为,中医不容易学好,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学者能有志向,有方法,循序渐进,则必能有所成就。朱子曾说过:居敬持志,读书之本;循序致精,读书之法。读书如此,学医何尝不是如此。心中执着一份信念,加上心思聪颖,配合切实的功夫,假以时日,必可医理贯通无碍。 近年来,经常有中医爱好者以及一些年轻学子问我学中医要看什么书,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几篇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些文章,并且也曾提供了三本可以读的中医书。但对于志在专精医术的同道看来,原来的答复有些粗糙了。因此我想再详细地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并提供一份学中医的书单。或许挂一漏万,或许被他医所不解,但只求一心积善,罪我怨我,一切不计。如果能帮助大家因此而走上中医之路,继而精通医术,则自觉善莫大焉。因此,此文是给将来的大医作个引路指南的。 要学中医,就要学最上乘的中医学。有了这个目标,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动力。中医入门极为不容易,登堂入室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既要求学者吃苦肯学,还需要不错的天赋,那就是悟性。现在的中医情况堪忧,后继乏人,是因为真正领悟中医的人太少,反而靠中医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当前,社会上处处可见那些学了几天理论,背了几张方子,连混带骗地弄来一纸文凭,就开始打着中医的旗号去吆喝的庸医之辈。这般庸医行世,直接就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况且因此而害人无数,更数可憎。所以说,如果只想着抄几个秘方,会治几个小病,那不能算是学医,不过是浅尝辄止而已。只有学到第一流的中医学,才能真正走进中医、理解中医、相信中医,并能应用中医治疗一些大病重病危病疑难杂病。 我建议未学医时,可先从周凤梧的《名老中医之路》、李可的《人体阳气与疾病》以及刘力红的《思考中医》看起,既增兴趣,又增动力和信心。以后学医过程中,也可反复研读此三书,则其收获更多。 一则,修德为先。

蔡长福老师讲稿[试题]

蔡长福老师讲稿[试题] 蔡长福老师讲稿 2012年10月15日夜,蔡长福老师为我们上了深情一课,由于地方音太重,拍成视频后由温兴韬女儿温织曦翻译成下文,以广其传。愿天下多明医。在此借花献佛啦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要我说天下就两个病:“一寒一热”,别把中医看复杂了,当医生一定不能小题大做,舍近求远。伤寒论写的是什么,写的就是衣食保暖,就这么简单,它可深奥。深,深不可测,浅,浅在皮毛,~什么叫皮毛,吃一顿饭,好身体的人没事,空调开着,身体差的人吃一顿饭回家,第二天就难受,这是什么,受了风寒~我们的身体就是与风寒抗衡,体质好的不生病,体质不好的非生病。 我们谈谈六经,何为六经,~我们读伤寒的人,要知道一个六,二个六,三个六,四个六,五个六,六个六。六病,六经,六方,六证,六脉,六法。何为六病,六病和六经,同行的争了不少年,有的人说没有六经,我认为其实不然,我们不能欺师灭祖,不能藐视前人。六经不是仲景提出来,也不是后世人提出来的。这是黄帝内经上面的。大家看我的六经辩证图谱上,太阳病,脉弱浮,这是仲景的,看岐伯与仲景的对话,那是内经的,六经病变里面的。医生不讲家族,学术不讲门派,别看那老师有威风,权威高,他讲错的东西,我们也能承认吗,那不行。学术是对后一代的教育,我们要说错了不得了啊。六经和六病,经病同源,一回事,没有六经,也没有六病。是草有本,是花有因,我们的孩儿是父母所生,这就是源头啊。长江滚滚向东流,它的源头在西方。没有六经哪来的六病。没有树根哪来的树头。我们不能为了学术的这点东西在这争论,没有意思。六病是绝对有,是写在岐

从《扶阳讲记》谈附子的临证应用

从《扶阳讲记》谈附子的临证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论坛第四讲 刘法洲老师 从《扶阳讲记》(以下简称《讲记》)附2中指出:《周易》在提示阴阳矛盾的对立、依存和消长转化的运动中,始终强调了“阳主阴从”的两者关系,如《彖传》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谈到“乾元”时则说是“乃顺承天”,其意是说,阳为统辖,阴为顺承。附1中说,“在生理上,维持生命的正常生存是阳气,它关系到生命的强弱与存亡……在兵变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阳气。”说得很好,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先哲就早已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可惜的是,先哲的话,没有被我们当代人所重视。《讲记·扶阳理路》第二节从八个方面谈了我们当代人,体内阳气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形,讲得很中肯,很深刻。卢崇汉老师说:“卢氏运用附子,没有脱离阴阳学说这一基本理论的指导。”所以在谈附子的临证运用之前,有必要谈谈用现代人的视角如何解读中医的阴阳学说,因为真理有时是需要重新勾勒的。 纪由先生说(《阴阳初探》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版):首先应了解人类所处的空间是属于阳性偏高的场。按照阴阳的本性,在阳性偏高的场区,由于阴少阳多,已经获得阴性中和的阳性,必然把阴性排在内部,这就是阳为表阴为里的根本原因。……这个空间属于阳性的光子还不能完全被淹没,是阳有余而阴不足(P57)。那么,“动属阳就是阳性之间互相排斥争夺阴性的现象。静是阴阳平衡时作用力相互抵消的现象”。“阴性偏少,缺者为贵,来之不易的阴性,只能深藏在内,才不会轻易被夺走。”而‘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的提法,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关系。P58,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度,这个温度本身如果与阴阳完全平衡淹没状态的温度是摄氏零下273度相比,自身已经是阳性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