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大学等科研机构面向社会的灾害教育

日本大学等科研机构面向社会的灾害教育

日本大学等科研机构

面向社会的灾害教育

Disaster education facing whole society conducted by scientifi c institutions in Japan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张英

大学既是学校灾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在社会灾害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学中的专业的灾害教育与面向公众的旨在科学传播的灾害教育虽属于不同层次,但二者如能有机融合,将会共同促进灾害教育体系完善与发展。同时大学除了科学研究、教学之外,还有服务公众与社会的职责与义务。大学等科研机构如何开展灾害教育值得我们思考。

大学不仅仅进行教育、科研,更需要进行社会服务。一年一度的日本京都大学校园开放日既是招生宣传的手段,又是进行社会服务的契机,更是了解京大的绝佳时机。京大专门制作了宣传手册,上面标明有京都大学下属各个研究所的活动时间、地点、对象和活动内容。其中,去宇治川的活动还有专车接送,每个地方都有指引、签到、解说的工作人员,足见重视程度之高,细节之完善。开放日历时2天,期间还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取得反馈,效果良好。

京都大学有3个校区:吉田、宇治和桂校区。作者所在的防灾所位于宇治校区,该校区包括化学研究所、理工学、生存圈、防灾研究所,以及大学院农学、工学、情报学等研究实体。科学研究设施对公众开放,可以促进公众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接近生活的防灾减灾知识。此次开放了地震、斜面灾害、水害、风灾、巨大灾害研究研究中心等。活动形式以专家讲座、模拟实验、小组讨论、野外考察洪水灾害遗址、灾害亲身仿真体验为主。限于时间与专业爱好,作者在开放日仅走访了防灾所下属的研究实体,新体验了这些活动带来的益处。

当有流水进出,“你知道门外的水到一

定高度就打不开门了吗?”工作人员讲解、

提出问题之后,请参与者体验,最后计算,

具体可以应用力学知识来解释。平时遇到这

种情况的几率很少,通过这一仿真体验,参

与者感受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利于培养公

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专业知识与良好的

心理状态才能临危不乱,在灾害发生的时候,

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流水中的行进

如何在激流中勇进,感受一下流水的力度,而不要等到灾害发

生时才“亲身经历”,那样为时已晚。作者也尝试了一下,真是举步

维艰。其实,穿上防水的衣服裤子,感觉真的不一样,不防水的衣

物在身的话,估计行走更加艰难。

滑坡

可以透过红色标记的印记清

楚看到表层滑动,这需要一定时

间的观测,通过不同高度调节预

测滑坡运动规律。透过此实验,

能够增加公众对滑坡的直观印象

与理性认识。

感受暴雨

模仿琵琶湖北部山区产生降雨,在按照

一定比例设置的实物模型上,体验者可以在

暴雨中行走,感受降雨与流量的关系。下多

大的雨,就有多大的流量,非常直观。把生

活感知与科学测量相结合。灾害科学不仅仅

是把历年数据做模型和预测,也需要通过实

验研究做模型和预测。

泥石流

真实再现迷你版泥石流。

泥石流在日本又称土石流,我

国台湾地区也如此称谓。不同

粒级的石块按照一定的比例放

置在斜面上,然后注水,瞬间

可以看到水石俱下,无论是孩

子还是成人都明确了泥石流的

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作出预

防。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我

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泥石流灾害,

四川等地开展群防监测,及时

预警,避免了人员伤亡。我国

台湾地区在单位时间降水量偏

大的季节,很多家庭都备有可

乐瓶简易制作的雨量筒,以便

及时测量预警。

海啸

“津波”,在中文里是海啸的意思。大家还对前几年印尼大地震带来的海啸

记忆犹新。教授讲解了海啸的原理之后,让大家观看海啸的模拟实验,可见海

岸边的房屋模型都被浪花卷下。这一过程中,也介绍了海岸防海啸的工程设计

模型及工作原理。

测量河流流量

在参观完水害地形之后,参与者们拿着秒表

计时、计算流速,之后通过给定公式计算流量。

这既可以亲近大自然,又可以学习知识。寓教于

乐,何乐不为?

建筑防震实验

防灾减灾科学应该是多学科的综合。同时,防灾减灾

涉及科学研究、应急管理、医疗救助、建筑设计、教育宣

传等多方面。通过了解建筑结构与质量,可以更加明白建

筑质量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

构造地震

用面粉等做地层,小朋友挤压之后,可以看见房屋

模式被淹没,这就是模拟构造地震。实验成本不高,但

是通过小小实验就可以让参与者感受这一自然现象。左

下图的电脑展示地震预报系统,门口一般多有中图所示

的紧急救援包。联想起参观所送的礼物就是一个应急手

电筒,作者所在的办公室门口也有(取下即可照明,不

用开关,节省时间)。右下图是日本应急避难场所的标

志,学校都是应急避难场所,是最安全的地方。日本的

防灾减灾工作真是深入人心。

小组防灾政策决策

一般的防灾减灾政策都是至上而下的,而现在,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正在成为研究热点。这次就是民意讨论,集中各界代表建议,把各自意见写在纸上,大家一起协商,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无论在哪里,防灾减灾的公众参与都亟待提

上议事日程。

参与两天的开放日真是意犹未尽。对这种大学等科研机构全面开放,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活动,既有感慨又有启示。

灾害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受教育者如何预防灾害的具体细节,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灾害原理、明确灾害危害,懂得防灾减灾、培育全民安全文化,以期提高防灾减灾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建筑设计施工、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等相关人员都具有一定的防灾素养与减灾意识,正确开展防

灾减灾活动,确保全民安全。而这一

过程中,灾害教育需要采用恰当方式、选择正确途径来进行,大学等科研机构在社会灾害教育上大有可为。

灾害视频播放

通过放映灾害科学传播的宣传片,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提高其防范意识。不仅包括灾害发生的原理、迹象,还包括如何灾前预防,灾中自救,灾后恢复等知识。不是简单的灾害历史视频再现,也不是简单的发生原理教导。

(本文作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10604114),赴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进行“灾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此前在本刊发表过“国际灾害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灾害教育的展望”等相关灾害与环境教育的文章——编者)

启示一,利用开放日传播科学知识,培育安全文化

大学等科研机构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众多的科学家和教育家,通过开放日可以让公众接近科研工作者,传播科学知识,培育安全文化意识。具体途径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专题讲座、模拟实验、互动游戏等活动进行,要注重形式多样,注重受众的体验参与和实际效果。启示二,利用防灾减灾日开展主题活动

我国国内高校大多以5·12地震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仅以纪念标语代替一系列活动。可以包括海报、讲座、灾害地形野外考察等主题活动。通过高校带社区,学生向社会传递减灾意识与防灾知识。

启示三,科研机构的网站建设

日本的天气预报网站都有灾害情报一栏,如日本气象学会http://tenki.jp/。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应该多些公众参与,利用网站平台进行防灾减灾知识传播。多些视频资料,而不仅仅是文字材料。也可以以游戏、论坛的形式

吸引公众参与。同时,极端性天气现象、地震、台风都应该通过网站发布(感谢同在京大研究的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赖俊彦拍摄的部分照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