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未来主义思潮

未来主义思潮

未来主义思潮
未来主义思潮

未来主义思潮

未来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进行研究与预测的社会思潮。未来主义思潮的理论核心是社会发展理论,其理论目的是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这一思潮突出的理论特点是,既承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被一系列弊病弄得痛苦不堪,又竭力论证这些弊病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向美好未来过渡的暂时现象。几乎所有的未来主义者都试图说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迭起、危机丛生的现象正是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特征。由于这一思潮的理论内容与研究方法,迎合了广大社会成员对当代西方社会现实不满,寄希望于未来的心理,它一出现即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未来主义借助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在全世界迅速流传、泛滥。在这场国际性的未来主义运动中,许多学者著书立说,未来主义思潮迅猛兴起,短期内各种未来主义著作倾泻而出,如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和《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和《展望90年代》,布热津斯基的《电子技术时代的美国》和《两个世纪之间》,日本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法国施赖贝尔的《世界面临挑战》……

从70年代中期至今,一些未来主义者把视线从一国转向全球范围,掀起了对世界前景综合预测的“全球模式”的未来研究热潮。随着罗马俱乐部一系列研究报告的问世,对“全球问题”和“全球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成为未来主义思潮研究的新热点。围绕世界发展道路与未来前景,持不同观点的未来主义者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论战。

未来主义思潮的理论完全脱离生产关系,把科学技术的作用夸大到极端,让人们把希望寄托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为资本主义构造了多种美妙新世界的未来模型,否定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把早已陈腐的“资本主义永恒论”罩上新的“科学技术”的光环,以貌似科学的形式,以“新变化”、“新技术”和“新产业”等令人迷惑的新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唱“资本主义永恒”的老调。

未来主义思潮是一种知名度极高的社会思潮,它的影响早已突破地区界限,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未来主义思潮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社会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集中于:

1.观念变革方面

未来主义思潮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带来了人类社会历史观的重要变革。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历史观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重视过去的历史观,即历史主义社会历史观,它重于传统的历史经验,注重总结过去;二是重视现在的历史观,即现实主义社会历史观,它重于现实实践活动,注重利益得失;三是重视未来的历史观,即未来主义社会历史观,它重于从现实中把握未来,从未来规划中发展现实。

未来主义思想家认为,未来与现实紧密相关,人们既不是单纯地生活在现在,也不是单纯地生活在未来,而是生活在未来与现实密不可分的连续过程及各种关系之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同构成一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序列,这一时间序列是一个连续的链条,现在是未来的过去,未来是现在的将来。在这个连续的链条上,未来是属于最高层次的链节,它是一种潜在的存在,它表现为一种开放的、充满丰富内容的时空,它的实现结果受到现实社会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对它的把握和对它的选择的严重影响。正是在西方未来主义思潮这一社会历史观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下,近30年来,人类社会历史观得到很大的转变。至今,人们已把重视未来的社会历史观作为步入信息社会(或用其他名称)的必要社会历史观看待,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包括未来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关切子孙后代意识在内的许多新的社会观念。

2.理论创新方面

未来主义思潮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创新了社会理论。

我们知道,自孔德以来,西方社会思想家一直关心的是一个诞生中的、发展中的现代工业社会。他们观察、分析、比较、解释的都是这个工业社会的实际;他们使用的各种核心概念,包括轴心概

念,如商品生产、社会分工、阶层、阶级、科层制、城市化等,都是由对工业社会的分析、综合中抽象出来的;他们提出的各种理论范式、社会模型等,也都是由对工业社会的分析、归纳中提炼出来的;他们对社会类型的划分,如斯宾塞的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梅因的身份社会与契约社会、迪尔凯姆的机械团结的社会与有机团结的社会、韦伯的传统型社会与法理型社会、帕森斯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等,也无一不是以这个工业社会为基本研究对象而分析比较得出的类型学研究结论。总之,只要我们认真阅读一下西方社会思想家们的著作,我们就会发现,在未来主义思潮兴起之前,西方社会思想家们所建立的社会理论,实际上都只是工业社会的理论。

然而,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想家则不同,他们创新了社会理论。他们采用未来学的预测方法,把人类社会向未来延伸,预测、分析和描绘了未来社会的图景,建构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未来社会理论还不只是对传统社会理论在时间序列上所作的拓展和延伸,它们在建构时已经变换了考察社会的概念性图式的中轴,采用了研究社会的未来学方法,从而使得未来社会理论已经成为一种自成体系的新的社会理论。

3.发展导向方面

未来主义思潮的第三个重要贡献是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导向作用。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包括所有国家,发展仍然是一个硬道理。但是,应该怎样发展,这是困扰人类社会尤其是各国政府的一个大难题。工业社会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遭遇到多重危机,这已告知人们,增长的极限已步步逼近,大工业时代已行将终结,未来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仍然停留在大工业生产的老路子上,人类社会应该走向某种新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关于未来应怎样发展,未来主义思想家提出了多种发展思路,其中具有很高参考价值并具有可操作性意义的发展思路有两种:一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信息化发展之路。这两种思路在当今社会发展规划中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未来主义思潮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许多的贡献,但它也有着明显的局限,诸如它具有浓厚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色彩,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与马克思主义多有背离;它对未来社会的思考主要注重的是技术或知识中轴,因而仍然具有浓厚的“技术决定论”痕迹;它的理论是基于对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而形成的,因而其中某些观点以及与之相应的某些发展战略并不完全适合于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的社会实情和现实需要。正因为它有着如此这般的局限,所以我们在从事社会管理、社会规划和社会决策时,还必须以清醒的头脑来对待它,借鉴它,参用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2.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3.“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是() A.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4.“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B.历史唯心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怀疑论的观点 5.在展望未来社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辛辣地批判 B.是否看到了资本主义旧制度灭亡的命运 C.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D.是否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里的“魔鬼” 是指()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 7.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是() A.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B.消灭一切旧风俗、旧习惯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社会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 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的重大意义是() A.第一次以人的劳动作为分配的标准 B.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C.第一次否定了特权作为分配的标准 D.第一次否定了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 11.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B.《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14.“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样的社会形式是指()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5.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 A.独立国家联合体 B.独立个人联合体 C.自由组织联合体 D.自由人的联合体 16.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劳动 C.按劳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

现代艺术思潮名词解释

现代艺术思潮 一名词解释 1.未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文艺流派,1909年意大利马里内蒂倡始的。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热衷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否定一些文艺规律和传统,表现出对未来社会的追求和热切向往,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艺术。 2.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一座富有个性的建筑作品。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位于贝尼朗岛,面临大海,被设计成贝壳型。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桥梁工程师埃菲尔。设计以钢架结构而成,高300米。埃菲尔铁塔在现代美学上的意义今天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它解开了现代审美的新篇章,是现代美学和现代艺术新纪元的伟大起点之一。 的艺术影响而从事新的探索发展:导致了象征主义的庄严、简约化和变形的装饰风格。 对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他们没有明确的纲领,指是思想、类型相近的艺术一群。其设计风格颇为大胆独特,往往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追求艺术实用性合理性的新艺术流派。 士集团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 他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纹样和色彩,利用观众的视觉变化来造成一种幻觉效果。他们是打

破了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广告艺术和建筑艺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代表比亚齐、赖利等。 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后来将这一观念用于建筑和机械设计,代表艺术家塔特林,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构成主义对现代设计与建筑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的艺术大家。他的雕塑注重造形与材质,作品流露出结实的造型和赋予思考的、独特的创作思维。他以现代手法结合罗马尼亚民间木雕艺术特点,形成独特的象征主义风格,被视为现代抽象雕塑之父。 影响,开始制作以抽象形态组成的、可以由机器牵动的金属雕塑。通过不断更换位置和方向,随之不断出现新的形态,给人以多种多样的感受。他的活动雕塑打破了雕塑的静态法则,并使之成为工业制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之中。 现代媒体和现代媒介两部分。使艺术向所有可了解的媒介和社会关系延伸,是当代艺术的主流样式。 抽象造型能力来控制画面的形式因素。他的艺术是链接19世界末实验性绘画和1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桥梁。 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而得名。其绘画宗旨是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

评郑大华新著《晚清思想史》

?书评与文评? 评郑大华新著《晚清思想史》 ———兼谈晚清思想研究的若干问题 郭汉民 郑大华教授的新著《晚清思想史》(以下简称郑著),2005年11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笔者认真研读了这部洋洋洒洒52万多字的著作,发现郑著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晚清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逻辑起点、发展过程、突出表现、主要遗产以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了系统考察和深入分析,提出了不少颇为新颖的观点,是一部很有思想和价值的学术著作,值得一读。概而言之,郑著的主要创新之处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晚清思想的研究对象作了新的界定。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过去还没有以晚清思想史命名的著作,反映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学术著作大都冠以“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或“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等名称。由于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自身缺乏必要的研究,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与范围,中国近代的思想史与哲学史、经济思想史、学术思想史等分支学科和专门思想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缺乏应有的讨论,学者们对思想史应该写些什么没有统一的认识,许多思想史著作写进了哲学史的内容或学术史的内容,学科界线混淆不清。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研究热潮的兴起以及西方用社会史方法研究思想史观念的输入,中国学术界开始对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生兴趣,对思想史本身开始有所讨论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人主张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应是一定时期的知识、思想和信仰;有人主张思想史应当研究一定时期的各种思想观念,尤其是社会政治思想新陈代谢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还有人提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应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观点和主张。 郑著与上述看法不同,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主要内容是由中国近代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所决定的。中国近代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使中华民族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亦即后来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进步,实现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这既包括从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向近代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也包括从传统的封建农业经济向近代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转变,即所谓的“近代化进程”。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相依存,民族独立是实现社会进步的保障,而社会进步又有利于民族独立的实现。围绕这两大任务,近代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和势力的利益出发,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和主张,有时还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的人们围绕“民族独立和331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Futurism) 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 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界各领域的冠以“未来主义”名称的宣言纷纷发表。1914年7月,意大利年青的建筑师圣伊里亚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激烈批判了复古主义,认为:历史上建筑风格的更迭变化只是形式的改变。因为人类生活环境没有发生深刻改变,而现在这种改变却出现了,因此,未来的城市应该有大的旅馆、火车站、巨大的公路、海港和商场、明亮的画廊、笔直的道路以及对我们还有用的古迹和废墟……在混凝土、钢和玻璃组成的建筑物上,没有图画和雕塑,只有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形给人以美。这样的建筑物将是粗犷的像机器一样简单,需要多高就多高,需要多大就多大……城市的交通用许多交叉枢纽与金属的步行道和快速输送带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筑艺术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也就是说,使物质世界成为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未来主义”的建筑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份,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不仅如此,直到20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花,如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和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等。 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马里内蒂这种狂热的艺术观点立刻征服了那些米兰的画家们。波丘尼、卡拉和鲁索罗等人在视觉艺术领域发扬了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观念。鲁索罗同时还是一位作曲家,他将未来主义元素引入了音乐领域。画家巴拉和塞韦里尼于1910年结识了马里内蒂。这些人构成了第一批未来主义艺术家。 画家和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于1910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在宣言中,他声称:“我们将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 未来主义者们将沉溺于昔日时光的行为戏称为“过去主义”,将这类人称为“过去主义者”。他们有时甚至对这些所谓的“过去主义者”们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些“过去主义者”包括那些对未来主义的画展或演出没有兴趣的人们。 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一些未来主义者们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怀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未来主义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

浙师大-2012外国美术史复习题(下)

2011-2012学年外国美术史复习题(下) 一、填空题/5×2=10 1.《荷加斯兄弟的宣誓》是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代表作品。2.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作品主要是女人体画和肖像画艺术。3.德拉克洛瓦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美术的重要代表画家。 4.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热里科的代表作品是《梅杜萨之筏》。 5.《自由领导人民》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品。 6.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石工》是其代表作品。 7.19世纪在巴黎近郊聚居的一些风景画家被称做“巴比松画派”。 8.《孟特芳丹的回忆》是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画家柯罗的代表作品。 9.19世纪法国以农民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是米勒,其代表作品是《拾穗者》。10.《草垛》是法国印象主义画家莫奈表现不同光线下物体色彩变化的系列作品。 11.法国印象主义画家马奈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 12.法国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主要画妇女肖像和人体艺术。 13.德加是法国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擅长画芭蕾舞演员。 14.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15.法国后印象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画家有塞尚、凡高、高更。 二、选择题/5×2=10 1.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重要作品有《地狱之门》《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2.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画家门采尔表现现代工业生产的作品是《轧铁工厂》。 3.荷加斯是18世纪英国风俗画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系列组画《时髦婚姻》。 4.特纳是19世纪英国风景画中善于表现大自然悲壮雄伟力量的画家。 5.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画家是霍默。 6.19世纪德国象征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画家是勃克林。 7.列维坦是19世纪俄罗斯“情绪风景”画家,代表作品有《弗拉基米尔小路》。 8.克拉姆斯科伊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的肖像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9.苏里科夫是19世纪俄罗斯历史画家,代表作品有《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 10.美国19世纪重要的风景画流派是哈得逊河画派。 11.“拉斐尔前派”是英国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一个艺术流派。 12.马蒂斯是20世纪法国野兽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 13.毕加索是20世纪西班牙立体主义绘画的代表,重要作品有《格尔尼卡》。 14.20世纪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是挪威画家蒙克,其代表作品是《呐喊》。15.20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主要是以抽象的点、线、面为形式语言。 二、解释题/3×6=18 1.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是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边的村庄,一批画家对大自然热爱,在这里写生创作,把风景画推向新高度,称为“巴比松画派”。其实他们并未组成明确团体,有些画家也未在此定居,有的写生地点也不限于巴比松,主要是他们受卢梭“回到自然去”的思想启发,以柯罗“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为创作原则,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意趣,走出画室,描绘自然,体现出画派的特征。代表性画家有罗梭、特罗容、迪亚兹、多彼尼等,柯罗和米勒与巴比松画派有密切联系,但他们的创作成就及影响都超出了画派的范畴。 2.哈得逊河画派 18世纪的美国人在殖民地的荒野上勤奋劳作,以图生存。19世纪他们在自然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在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潮主要为三个方面 1,传统思潮如保守主意和自由主义以及教派主义民族主义等 2,新派思潮如女权主义和绿色和平主义、以及后行为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3,学科交汇如新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等 影响: 政治思潮作为一种观念形太大致归结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备共同政治倾向和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以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得到:思潮具有理论导向作用,即对某一时代的普遍政治观念,或者是政治学说的发展方向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从政治概念研究的角度上来说,它与政治学说有很大的不同,政治学说历史影响长远,相对稳定持久,可能一时不为更广泛的民众所了解。而政治思潮是一种社会曾面的动态思想倾向,它蕴涵着某种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的意义。判断某一政治思潮的特点,地位和重要性,不是取决于它在

某一历史时期是否重复出现,存在多长时间,而是在于它是否能成为标志政治观发展的潮流,凡是能够成为某个时期具有主导性的政治思潮,总是具备广泛的群众倾向,影响其对应的政治活动,甚至能影响到政治学说的发展。 也可以说,政治思潮是政治学说的发源地,作为某部分人的思想倾向,它不是孤立的,而且是必然有着与社会接轨的现实存在其中。而政治学说的背景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政治思潮的发展。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可以说流派纷呈,五花八门。王玉莉主编的《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介绍的十二种思潮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包括新自由主义、女权社会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市场社会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等。本书依据翔实材料客观地论述了十二种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对每一种思潮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态度鲜明,期望能为青年学生和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清末民初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清末民初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以历史建筑风格为例一个多世纪前,一个来自欧洲的列强带着它的坚船利炮堂而皇之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那一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序幕被拉开。至此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个古老而落后的国家,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劫掠夺,给这个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国家带来创伤,当然,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深刻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我们一行人在12月2日这一天前往杭城,寻找我们周围近代化历程中的文化变迁的足迹。众所周知,杭州是一座充满历史风情积淀浓厚文化的城市。这次我们以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建筑风格为切入点,前往杭城的大街小巷,用心触摸历史变迁的脉络。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位于上城区中山中路的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兴业银行是清光绪三十一年由修建沪杭铁路总理汤寿潜等发起创办浙江铁路公司,自办沪杭甬铁路。次年10月公司附设铁路银行。这座坐西朝东的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阔五间,三层,入口台阶两边弧形石鼓上为爱奥尼克双柱式门楼、门面、台阶,欧式的雕花石刻,柱身采用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冠戴高突的圆顶无不体现出中西文化交融。站在银行对面,一座巨大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进入我们的视线,透过巨大的法国梧桐,顿时我们被它古朴又典雅的外形震撼了,气派却不落俗套。进到银行里面,据了解,现为杭州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 中国的外资银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从“耻于言利”到敢于“争利”是中国推进近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经之路,中国近代银行业就是在“争利”的过程中奋起直追,不断发展的。许多产业部门和金融业遵循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已或迟或早地出现了资本集中的趋势,产业和银行业开始相互渗透,银行业商办趋势日益明显,代表着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传统经济向近现代经济的加速演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着新的活力。 紧接着,我们一行人还探寻了杭城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南宋御街,南宋御街作为杭州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主要展现南宋古代街区的古老风貌,但就在御街两侧散布着许多近代中西合璧的典范建筑。 五洲药房就是一个典型的建筑,五洲药房旧址是一排高高的四层建筑,有七八间门面的宽度,排场很大。墙面上有一块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安置的历史建筑说明铭牌,上面铭刻着“20世纪20年代钢筋混凝土西洋混合式风格商业建筑,反映了近代建筑演进的历史脉络”,五洲药房据说原本是三层的楼房,北侧一半的第四层楼是后面加上去的。当年,北边的一半是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2013年4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42.简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的。 (1)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2)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4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为什么还会存在超额利润?它的本质是什么? 答: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是按照它的价值销售,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不再按价值销售,而是按生产价格销售,商品市场价格转而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生产价格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排斥个别企业的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个别企业的生产条件比较优越,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其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就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所反映的具体经济关系不同。平均利润的产生是与部门之间的竞争相联系的,它反映的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主义关系。而超额利润是与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相联系的,它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主义关系。所以,超额利润并不会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平均化。 44.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答: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表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45.简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含义。 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

对当今未来主义思潮释解

对当今未来主义思潮释解/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中国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当今未来主义思潮释解 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的基本特征未来主义思潮借用未来学的方法为未来社会蓝图进行了描绘,阐述了人类迈向未来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据此提出了人类社会未来生成的实现路径。一言蔽之,它具有如下特征:致思思维缜密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潮植根于未来学,向多学科借力,综合汲取其他领域研究优势,发现了新问题,建立了新理论,创造了新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关于未来社会研究的逻辑体系。未来主义对全球性环发问题的研究就是以生态学为科学背景和根据展开的。19世纪中叶,赫克尔(德国)首次提出“生态学”概念,主要是探究有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未来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同有机体和环境的关系一样,都存在着物质变换,通过物质变换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生态系统,因而,必须将环境和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系统关联(如食物链),因此,人类不适当的活动就会造成生态破坏,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限制社会发展,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人类通过掌握和运用生态学规律,可以最终实现生态协调,因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预测方法前瞻性后工业社会理论、增长极限理论、信息社会理论、后福利社会理论、数字化生存理论、后资本主义社会理论、全球化理论等都是当代西方未来主义思潮中比较着名的理论。各位思想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筹划不一而足。尽管建树理念有所不同,模板建构相去甚远,我们依然从中看到未来图景中的现实范本和对社会演化模式的科学掌控。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就是架构于“概念性图式”和“旋转着的中轴”基础之上而进行技术反思生成的社会机制。贝尔写道:“社会结构不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是一种概念性图式的‘反映’。”贝尔的观点中突出技术运用的科学性。“我的重点在于技术的影响,我并不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因素,而作为一种分析的因素,以观察新技术出现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及其政治制度必须设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贝尔不仅对

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成因探析

1999年5月第26卷 第3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May.,1999V ol.26 N o.3 [收稿日期]1998-06-12 [作者简介]徐方平(1964-  ),男,湖北江陵人,湖北大学讲师。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成因探析 徐方平 (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是指在民族危亡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培育国民尚武精神、全民皆兵,以实现军事救国目标的爱国主张。它的形成是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中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国际局势的发展,特别是德、日两个军事强国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先进知识分子 [分类号]G 40-09;K 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1999)03-0093-0098 一、振衰去弊 救亡图存 探求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想的成因,必须首先简单考察一下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不甘民族屈辱而奋起救亡图存的历史轨迹。一般而言,在亡国灭种的历史关头,最直接、最有效的救国方案,莫过于在战争中击败敌人,以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即军事救国。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魏源发挥了林则徐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见解,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养兵练兵之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军事救国的方案,其历史作用在于开始打破深闭固拒的传统,为中国人提供了“睁眼看世界”的新视角和新的参照系。到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师夷智以造船 制炮”,掀起了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最终目的,但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所起的倡导与推动作用,尤其对近代中国军事国防力量所起的增强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1894年至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的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及其军队的腐败无能,致使国家遭劫,人民受辱。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把中国推向了更加苦难的半殖民地深渊。《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卖 国条约。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包括所有附属岛屿 和澎湖列岛),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的2亿白银和作为赎辽费的3000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3年财政收入。为了赔偿,清政府除了进一步搜刮人民外,不得不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款, 又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航运特权的取得,使各国得以深入长江流域广阔地区,直接掠夺中国内地丰富的资源和恣意倾销商品,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尤其是允许日本在中国直接投资设厂,使其在中国享有种种特权。甲午战争后,列强便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 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地打击了尚未成长的中国民族工商业,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马关条约》另一个重 要恶果是大大加速了列强争夺、 瓜分中国的步伐。空前的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挽救国家的民族意识,康有 为和梁启超等人将救国的目光注视日本,企图通过走明治维新的道路,使国家强盛。他们认为,日本教育的现代化是使国家强大并战胜中国的根本原因,“近者日本战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者,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为此, · 39·

立体主义的特点

P9 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对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与雕塑带来革命。立体主义创作的主要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与狂野的野兽派完全相反,它代表唯理的倾向它。认为印象派、野兽派的绘画都是在模拟自然,基本上是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它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的新观念,它实际上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与表现主义风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较,立体主义风格可以说是古典的和形式主义的。那么说到立体主义就不得不提到塞尚,他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他的作品对于19世纪的艺术观念转换到20世纪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同时他的作品对于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产生重要的影响。 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 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影响了全欧洲的艺术家,并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如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等,尤其鲜明地反应在对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不小的推动作用上。 P10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 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现代派艺术部分流派表现了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P11 无 P12 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

视觉传达设计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32分,每题8分) 1、洛可可风格 典雅、富于女性温柔特征。盛行于1720年到1770年的法国宫廷,这种风格强调浪漫情调,从自然形态,东方装饰、中世纪和古典时代的装饰之中吸取动机,大量采用C形和S 形的曲线作为装饰手段,色彩上比较柔和,广泛采用淡雅的色彩计划,比如粉红、粉蓝、粉绿等等,也大量采用金色和象牙白色,设计上往往采用非对称的排列方法。 2、文艺复兴 始于14世纪的欧洲,在文学和艺术上是将古罗马、古希腊的风格加以发挥,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提倡“人文主义”。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 3、石版印刷: 是建立在油水不溶的原理上,以油性的笔在光滑的石头平面上绘画,再用水淋,除了油性笔画过的部分外所有的部分都被水浸湿,油性油墨层覆盖的部分就沾上浓淡不等的油墨,浸湿的部分则没有油墨,再把纸压在上面印刷。 1796年,德国人阿罗斯-森尼非德发明的。 4、“工艺美术”运动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由于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准急剧下降,导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家希望能够从传统的设计中和远东的设计风格中吸取某些可以借鉴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设计颓败的趋势。 5、“立体主义” 是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核心和源泉。 重视直线,忽视曲线,运用基本形体开始几何学上的构图起源于法国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 中心形式是对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成,具有理性化的特点。 奠基人是毕加索,创作来源于非洲的原始艺术形式,特别是原始部落的面具、雕塑,以及埃及出土的文物。 5、“未来主义” 是意大利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于绘画、雕塑和建筑设计的一场影响深刻的现代主义运动,是以歌颂大工业化、大机械化、大都会生活的无政府主义态度为中心,否定一切过往的文化和艺术,否定传统文明为中心。 未来主义运动开始的标志: 1909年2月份意大利未来主义奠基人费里波-马里涅蒂在法国报纸《费加罗报》上发言的《未来主义宣言》为标志的。 未来主义绘画: 表现对象的移动感、震动感、速度和运动。 6、“达达主义”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社会前途感到失望和对发展感到困惑的时候,首先在瑞士,然后发展到德国、法国、美国的一个高度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以强

浅析未来主义建筑的产生及其意义

浅析未来主义建筑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 09级工程硕士城市规划方向:韩蕾 前言:2009年,是“未来主义宣言”诞生100周年,以意大利米兰为首的各大城市都相继展开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未来主义为20世纪初的一股艺术思潮,在20年代即开始衰落,如今已基本绝迹。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由安东尼奥·圣特利亚(Antonio Sant’Elia)提出的《未来建筑宣言》因其鲜明、独特的观点,成为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分。虽然因其英年早逝(28岁即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圣特利亚没有留下任何建成的建筑作品,只留下一系列以“新城市”为题的城市建筑想象画。但他的艺术观点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对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都有着启示作用。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浅析未来主义建筑思想的产生及其意义。

一、《未来主义建筑宣言》的诞生: 未来主义发生在文艺复兴德策源地意大利。当时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不堪忍受意大利历史的重负,他们目睹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同时又看到意大利政治文化的衰落,从而提出了激进得艺术革命主张。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经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应该相应改变......马里内蒂的宣言一经发表,激起来巨大的反响。文化界各领域都在随后的几年里发表了冠以“未来主义”名称的宣言。 1914年7月,意大利青年建筑师圣特里亚(Antonio Sant’Elia,1888-1916)的以“新城市”为题的城市建筑想象画在“新势力”团体举办的展览会展出,展品目录上有圣特里亚署名的“前言”,这就是著名的《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圣特里亚的建筑想象画同他在“宣言”中提出的观念形象地表现了未来主义的建筑理想。 二《未来主义建筑宣言》的内容: 未来主义建筑的问题不在于直线的安排上,而是找寻新的外型(轮廓)、新的门窗,取代传统的柱子、托肩、怪兽出水口;问题不在于正面到底是清水砖、油漆或覆以石材;也不是使新、旧建筑之间能在形式上有所区分。未来主义考量的问题是创造属于未来的住宅,根据健全的绘图工具,以各种科学与技术的资源去建造,满足生活与

最新外国文学史模拟题

外国文学史模拟题(一)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三、专用术语解释 1.荷马史诗2.埃斯库罗斯 3.《俄底浦斯王》4.阿里斯托芬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2.简述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及主要成就。 3.简述希腊神话的特征。 4。简述希腊戏剧的起源。 5.筒述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五、综合论述题 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4.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5.论述《俄底浦斯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六、分析比较题 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三、专用术语解释 1.教会文学2.骑士文学 3.英雄史诗4.城市文学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新生》的内容。 2.简述维吉尔和贝亚特丽齐在《神曲》中的象征意义。 3.简述《神曲》的艺术特点。 五、综合论述题 1.论述但丁在《神曲》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的两重性。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专用术语解释 1.文艺复兴2.人文主义 3.彼特拉克4.《十日谈》 5.流浪汉小说6.《罗密欧与朱丽叶》 7.福斯塔夫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2.简述《巨人传》的主题以及艺术手法。 3.简述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内容。 4.简述莎土比亚喜剧的主题。 5.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

6.简析奥赛罗的形象。 7.简析李尔王的形象。 8.简析麦克白的形象。 9.简析桑丘的形象: 五、综合论述题 1.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 2.分析夏洛克的艺术形象; 3.分析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六、分析比较题 试比较人文主义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异同。 第四章17世纪文学三、专用术语解释 1.巴洛克2.《失乐园》 3、古典主义 4、三一律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古典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 2.简述莫里哀的创作分期及特色。 3.简析阿巴贡的形象。 4.简述《伪君子》的“开场”。 五、综合论述题 论述答尔丢夫的艺术形象。 六、分析比较题 试比较夏洛克和阿巴贡这两个吝啬鬼形象。 第五章18世纪文学三、专用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2.感伤主义 3.哲理小说4.狂飙突进,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启蒙文学的主要特征。 2.简述《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精神。 3.简析《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内容。 4.简述席勒《阴谋与爱情》的思想内容。 5.简述《浮士德》的主要内容。 6.简析梅非斯特的形象。 五、综合论述题 1.论述浮士德的艺术形象。 2.论述《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六、分析比较题 英、法、德三个国家18世纪文学比较。 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四、专用术语解释

风格流派——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1909年, 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 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未来主义的滥觞最早出现于1907年,意大利作曲家弗鲁奇奥·布索尼的著作《新音乐审美概论》被看作未来主义的雏形。未来主义思潮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一国,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马里内蒂这种狂热的艺术观点立刻征服了那些米兰的画家们。波丘尼、卡拉和鲁索罗等人在视觉艺术领域发扬了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观念。鲁索罗同时还是一位作曲家,他将未来主义元素引入了音乐领域。画家巴拉和塞韦里尼于1910年结识了马里内蒂。这些人构成了第一批未来主义艺术家。 画家和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于1910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在宣言中,他声称: 我们将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授教大纲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乐平 课程力求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对20世纪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各种理论学说的特色和内在逻辑,揭示这些社会思潮之间的思想联系和演变。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有关的社会思潮作实事求是的评述,并在分析和讲授的中特别强调方法论的研究。 讲授内容包括:人文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精神分析与社会批判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未来主义与全球化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等。 第一章导论 (一)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产生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二)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产生的理论原因 (三)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走势、内在矛盾 人本主义思潮 概述: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与流变 第二章时代的先行批判者:唯意志主义 (一)生命意志向西方传统理性哲学挑战 1、世界是我的表象 叔本华首先对传统的理性主义提出挑战,特别是对黑格尔哲学。他将康德关于“善良意志”的伦理学改造为意志主义的本体论。他断言: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必须和知觉到这些存在物的人相联系,都是作为这个人的表象而存在。 2、世界的本质是意志 作为表象的世界离不开认识主体。认识主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肉体,也属于表象;另一部分是意志。意志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永动不息的、永不疲惫的欲望冲动。叔本华认为他是一种求生存的欲望冲动。在人的诸多欲望中,最根本的是生存,即延续生命,它是其他一切欲望之本,是人的意志的本质。 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存意志发外化或客观化。 3、直面惨淡人生,虚无主义的解救之法 (1)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叔本华认为;意志的邪恶的,是我们全部永无止境的苦难和罪恶的源泉。人生是一场悲剧。 (2)解救之法: 叔本华对人作了三个层次的理解。并提出如何摆脱苦难深渊的方法:患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