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立体思维的运用2014-3-9

论立体思维的运用2014-3-9

论立体思维的运用2014-3-9
论立体思维的运用2014-3-9

论立体思维在技术改造中的运用

李国灿

立体思维是辩证思维具体化和完善化的进一步发展,是辩证思维的完成的表现形态,是人们观察、研究、探索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用它的思维规律去研究技术改造(也包括各类基建)的全过程,可以正确反映其内部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全面把握改造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得正确的决策,获得良好的效益。可是,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改造的调查论证上不实事求是,以偏概全,违犯客观经济规律;在掌握事物的质、量、度辩证关系时,要不就是简单化,短于理论的深刻把握,或是惯于静态的机械分析,不能立体、动态正确地处理改造中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下面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是世界观上的问题,有的同志处事不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而是耍权威、谋私利,有偏见,因而在论证决策过程中,失去了正确思想的指导,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处理问题,造成失误;二是人们的认识在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律的指导,不了解客观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复杂性,主观与客观脱节,因而不能正确、准确地获得真理,由于思维方法的错误,导致论证不深、利弊不清、优劣不明,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往往使综合判

断不准,造成决策损失。为了解决思维方法的问题,我们从实践探索中用立体思维去指导技术改造工作,从中发现一条重要的立体思维规律——“全方位、多层次量的协调和质的提高”的规律。运用这条立体思维规律去指导技术改造过程的始终,将会事半功倍。

全方位、多层次量的协调和质的提高是一条立体思维规律,是辩证思维基本规律的具体化的完善化。质量互变的辩证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都表现为质和量的统一;量变与质变是事物运动最基本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的互变过程,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质和量的统一之“度“,就是与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我们在技术改造中每个层次、环节或要素以致整体,通过量的协调可以达到质的提高,而质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量的协调,质与量之间的变化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而又同时制约于”度“之中。上述质量之间协调和提高的过程是很复杂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而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又引起新的量变,所以说,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关键环节,这一关键环节又受着”度“的制约,所以我们在技术改造中一定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例如,产品的质和量都要适度才能适销对路,质不高的产品用户不购买,量太大超过了市场容量,难免会滞销,对企业提高效

益都是不利的;但质太高了,可能产生功能过剩,成本增高,市场竞争力下降;量太少了供不应求可能使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设备闲置,企业固定费用相对增高,这也会影响价格低廉取胜的竞争能力,所以企业在改造时要掌握”度“的范围。由此可见质量互变规律是我们改造中必须遵守的辩证的基本思维规律。同时,技术改造又是一个过程,从调查、论证、决策(实施)、竣工、投产、管理、资金回收过程的始终,伴随着质量互变的产生和转化,这种复杂过程促使我们必须从整体出发,每个层次,环节或要素都要从不同角度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研究才能揭示技术改造内部过程的本质和妥善地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全面掌握技术改造的规律性,进而采取各种措施,以不同的手段实现、改造的目标。这时,质量相互之间的协调和提高就体现辩证思维的完成的表现形态,使辩证思维进入具体化完善化。

企业技术改造的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改造后的产品要优;第二,是企业通过改造要增加合理的盈利;第三,是企业经过改造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包括人的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第四,是企业的改造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的规定,并要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一个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应力求达到以上四个层次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改造系统的目的性在整体上的正效应。这也是运用立体思维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论证、决策的目的。

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取得技术改造系统良好的整体效应,必须遵循一条科学的思维路线,这条路线就是:市场——产品——先进技术——技术改造——启动存量——优化生产要素——市场——提高企业素质。这就是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要瞄准国内外市场开发产品和获取资源,然后用先进技术改造企业,以增量资产去启动存量资产,优化各生产要素,生产出优质产品,将产品投放市场,从而提高质量,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这条线性思维路线有五个明显的特征;(1)是在技术改造中强调了技术进步,可避免低水平重复;(2)是尽可能利用原有条件,走内涵改造之路;(3)是把市场作为逻辑的起点终点,可协调企业内外部之间的关系;(4)是可为立体思维在改造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5)是初步揭示了改造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在进行技术改造项目论证、决策时,对上述思维路线的每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进行量的协调和质的提高的分析、判断和选择。

现以“产品“这个环节为例,剖析立体思维在技术改造项目论证、决策中的具体运用。根据企业改造的要求,改造后的产品一定要优化。要使产品优化应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和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同时要认真分析产品方向的层次性,企业改造后的产品方向有三种选择:(1)是保持原有方向;(2)是保留原有方向,增加新的方向;(3)是完全改变

方向进行彻底的转产。如果某个企业根据本厂的技术条件、生产能力、管理水平、销售能力选择保留原有方向,增加新方向,那么,下步就可以对新、老产品功能进行不同角度的全方位分析。该产品功能设计可供选择有以下七个方位:产品小型化、微型化、多功能化、简化、多样化、节能化、组合化等,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内部条件进行优选。在产品结构方面,应对改造后不同类型产品之间进行质的组合和量的协调使之优化,如在产品方向结构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不同服务对象(地域、行业、集体、个人)之间数量比例关系的构成;在产品水平的结构上,高、中、低档产品和高、中、传统技术,要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结构的比重关系进行确定;在产品用途结构上,根据功能不同的产品进行量的协调;在品种结构上,生产多种材质,多种规格,多种系列产品进行质的结合和量的匹配。同时我们在产品决策时。还要考虑产品设计、工程设计和工艺设计协同进行;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资源(含人才)开发同步考虑。还应考察、预测产品寿命期的长短,使产品的质和量处于满足市场需要的适度范围内,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实现产品微笑曲线上下游高效能两端全链条布局,从而达到优化产品增进效益的目的。我们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进行优选产品,拟出产品纲领,付诸实现,并在不同时期视市场动态变化作出适度调整,以实现产品的动态优化。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项目在论证、决策时,没有用立体思维作指导,不考虑实际情况,违犯了客观经济规律,进行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我们在技术改造论证、决策中运用立体思维时,首先要将技术改造全过程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技术经济系统去研究、论证,分析系统中改造的目的性,它的整体效应,分析系统的层次,把握系统的相关性,即各层次、各环节诸要素内部之间和系统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技术改造系统内部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性,以时间价值观点分析改造项目的量、本、利之间互相影响的规律性;以竞争的观点论证产品在市场取胜的可能性;以动态的观点考察企业改造后发展前景等,进而采取先进技术,针对生产力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对厂房、设备、工艺、检测手段等生产要素进行改造,使之达到优化的目的。由于企业技术改造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改造的思路,将线性思维列出,然后把每一层次、环节或要素内部之间和外部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量的协调和质的提高的论证分析。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客观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以动态的观点去考察每个问题,从多方案中找出满意的决策方案。但是,由于改造项目的复杂性和我们认识客体上的局限性,运用立体思维分析论证时,要穷尽一切是有困难的,为了力求免除决策中的重大失误,我们对改造中的薄弱环节、关键层次、主要因素一定

要全力以赴的分析清楚,要深知其利弊、得失、损益才作出决策,决定取舍。

立体思维在技术改造中运用,为我们提高思维有效性给出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但我们在运用立体思维去分析、处理问题时,往往会遇到种种的思维障碍,影响论证、决策的准确性和正确性。为了提高立体思维的有效性,我们必须突破下面几个思维障碍:

1、在运用立体思维时,循规蹈矩,死守逻辑。立体思维离不开逻辑,离开了逻辑就会乱套,所以我们不能不要逻辑,但是为了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又要敢于突破逻辑去分析论证问题,不要让死的逻辑把活的立体思维束缚住了。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不一定也不可能事事都讲完全符合逻辑,在某种情况下逻辑思维可能把创造性的立体思维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我们任何一个决策都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些具体问题作出的,而具体问题,具体事物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对所有的具体事物完全彻底的认识,总是存在着没能把握到的部分,无法按逻辑程序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冲破死守逻辑的障碍,发挥决策者运用立体思维的创造性,去果断正确地处理改造过程中的问题。

2、是谨小慎微,怕出差错。我们在技术改造的论证、决策中,运用立体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创新过程,如果我们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接下来怕砸破了头,不敢闯,不敢担风

险,没有进取心,对事犹柔断,就会误失良机,这是与当前党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背道而驰的。如果我们抱守这种思维定势,即使在论证过程中分析得再深,判得很准,也是无济于事的,最好的方案也不能变现实。

3、是立体思维运用的排他性。所谓排他性就是决策者不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一意孤行,不能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它的成因或是权力与真理相悖,或是价值取向利益驱使,也可能是信息不灵,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所致,其危害是很大的,决策者固执己见就可能放弃正确的方案,采纳错误的方案。

4、立体思维运用中随从附和。这种思维惯性是一种从众现象,持有从众心理的人,他不是构思新方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是人云亦云、途听道信,随风倒。其原因一是有偏见,感情用事,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二是决策者知识贫乏,对摆在面前的方案茫茫然而不知所措,为了使用权力就不得不效仿他人的行为和见解,盲从附和。存在这种思维障碍的人,分析问题时,就会以偏概全,不实事求是,影响决策科学性。

以上四种思维障碍不加以克服将会影响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为此,必须切实解决。解决的办法是:要求参加论证的人员和决策的领导,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在素

质方面包括思维素质、知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身体生理素质,品德素质。在能力方面包括预测决策能力、组织创新能力、控制协调能力、立体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使我们在论证和决策时,能够做到:既要用好逻辑又不死守逻辑;要敢闯而不盲干,积极而又慎重;要多谋善断不要决而不断,处事当机立断,决不犹柔断。从而消除心理、生理、知识、逻辑、思维等因素对灵活正确地运用立体思维的影响,进而达到有效地运用立体思维指导技术改造论证、决策的目的。

综上所述,立体思维是一种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在技术改造论证、决策过程中,无论在理论、实践和理论实践的结合上,或技术、经济和技术经济的结合上都可以证明:凡是运用立体思维指导技术改造的论证、决策,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不然。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好地运用立体思维去妥善处理和解决改造中的问题。要用好立体思维必须以系统方法论为基础,以可靠、及时的信息作依据,对技术改造系统中进行分析,明确目的,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对薄弱环节、关键层次、主要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量的协调和质的提高的论证分析,并以动态和竞争的观念去考察其整体效应,从而优选出满意的方案,进行正确的决策。运用立体思维去解决改造中(也包括各类基建)的问题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要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就必须排除思维障碍,

要排除思维障碍一定要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不断增进立体思维的应用效果。

《技术经济论文库》1993年9月

理论思考与模式选择(一)

理论思考与模式选择(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住宅的选择开始从解决住房基本需要转向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亲近大自然、追求清洁安静的住宅环境是这一时期住宅选择的方向,这也是郊区住宅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我国住宅郊区化以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发展最快。从这些城市来看,目前的郊区住宅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一是政府为照顾低收入者而兴建的经济适用房;二是大型成片社区,主要是面对城市高级白领;三是高档别墅,居住者常是城市或当地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小群体。这三种住宅以大都市不同阶层居民作为主要客源,都比较好地利用了郊区土地成本低、环境优美的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郊区化住宅又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城市居住空间组织模式的发展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来自邻里单位模式。邻里单位是由美国建筑师佩里(C·Perry)于1929年提出的居住空间组织方式。它以一个小学的合理规划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大约居住1000户),以四周的交通道路为边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内设必要公用设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良好的居住空间。邻里单位模式产生于以功能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与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具有同构关系,邻里单位模式的确立为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提供了基础。邻里单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工业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拥挤、恶劣的居住环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对应汽车交通时代的客观条件,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忽略的。斯坦因的雷德朋街坊模式、苏联的居住小区模式是邻里单位模式的典型代表。 不论是20世纪50年代完整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还是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抑或6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过对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本身并没有脱离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等。居住小区模式正借目前大规模住宅建设的东风在中国城市中被普遍使用着。 邻里单位模式及以之为原型的小区模式,都是在住宅匮乏、需要大量建设的背景下形成并成熟的。小区模式简化了居住空间的组织要素,抽取了组织结构中最有效的表象成分,而忽略或舍弃了与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在大量住宅建设时这一做法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但当社会从满足量的需求发展转变为提高质的水平时,这种简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就鲜明地显现出来。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不断反思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背景下产生的诸多理念,并进而倡导以社区理论取代邻里单位模式作为居住空间塑造的理论依据。社区理论建立在社会科学领域成果的基础上,它强调社会整体关怀,把居住置于社会网络的整体中。社区理论把人与居住的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并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生活与物质环境的对应,追求多层次的物质环境与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复合,激发居住者对居住环境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以小区的服务半径设定规模、以交通干道划分空间范围的方式,被从人的认知范围和规模划分范围的方式所代替。居住空间在组织结构上不再继续沿袭邻里单位的树形结构,而试图使居住空间与丰富多样的具有网络结构的邻里生活相适应,向多功能复合的空间回归,对居住空间中人的认知、参与、创造能力及居住空间的秩序、意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等各项职能空间不再被机械地割裂,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劳动密集型生产被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所代替,为城市生产、生活、居住的空间融合奠定了物质基础,居住空间内允许与其他城市职能混合布局。至此,居住空间的构建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国外大城市中出现了混合居住区、居住综合体、整体式小区等,在居住空间中融入了多种城市职能,比如办公、小型工业、多种服务设施等,同时将多种功能进行了立体化组织。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智慧树答案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智慧树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D) A. 逻辑型 B. 空想型 C. 表现型 D. 纪律型 2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C A.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 个性灵活、开放 C. 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D. 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3 【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勾股定理 C. LED显示屏 D. 四大发明 4 【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

A. 创造性动机 B. 创造性需求 C. 创造性行为 D. 创造性目标 5 【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 尝试法 B. 试错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疑问法 第二章 【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C )。

A. 思维定性 B. 思维模式 C. 思维定势 D. 思维方式 2 【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A)特征。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 视角上的灵活性 D. 内容上的综合性 3 【单选题】(2分)

《战略管理》课后思考题

《战略管理》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战略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1、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2、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3、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什么是战略? 战略是计划(Plan)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制定,是对未来行动的有意识的安排 战略是模式(Pattern)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管理者理性思维模式的反映 战略是定位(Position)在特定环境中企业的环境定位,对企业未来发展愿景的描绘 战略是观念(Perspective)体现管理者独创性和想象力,指导员工价值取向、行为准则 战略是计谋(Ploy)向竞争对手宣布我们的竞争愿景和决心,动员企业员工为之奋斗的召号令 4.企业存在什么样的战略层次? 1.公司层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2.事业部战略:又称经营单位战略、竞争战略,是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 3.职能层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事业部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5. 在战略管理中,各级战略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1.企业高层管理者 制定公司的任务和战略; 确定公司各事业部的任务; 按照任务给各部门分配资源; 批准各事业部的计划、预算和主要投资; 考核各事业部的工作,保证整个公司按照战略规划顺利运作。 2.事业部主要管理者 向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出本事业部单位的发展战略; 制定本事业部的经营计划并获得上级批准; 为取得最佳利润率和业务增长率而经营; 按照公司方针、政策与程序进行管理。 3.职能部门管理者 参与讨论和制定公司战略; 制订公司范围的方针、政策与标准,通过考核与监督,保证执行的一致性; 就各事业部的任务、战略、经营计划与预算问题,向公司高层管理者提出建议; 就各事业部的职能部门工作,向公司高层领导者提出专门性的意见; 制订职能部门系统的战略、目标和职责; 对于关键岗位的任命、工作标准的设置,以及考核评价,提出建议; 在需要的地方提供职能方面的服务。 第二章 1.分析一下能够对企业产生显著影响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有哪些? 1.政治与法律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制订战略、实施战略和控制战略的各种政治变量、政策变量和法律制度。例如:反垄断法律;环境保护法;税法;外贸法规;政治稳定性;对外来企业态度等。

并购模式选择的理论思考

并购模式的选择,是任何一个企业在选择开展并购活动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前文的分析,并购模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到并购效应实现与否,而且还关乎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竞争优势的强弱。同时,并购项目一旦启动,就具备很大的不可逆性,并购模式选择的错误将产生大量的沉淀成本。因此,选择何种并购模式,是并购方在决定进行并购时必须慎重考虑和得以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本章中,作者综合分析了竞争优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思路,这为并购公司选择有效的并购战略从而提高并购活动创值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1并购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企业的本质是盈利,即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而在日益激励的全球竞争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首先必须具备并且不断地增强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并购作为企业的一项重大投资决策与行为,理应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从而创造更多经济利润为中心。因此,以致力于研究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基于企业能力理论发展起来的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核心理论为并购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4.1.1 竞争优势理论与并购模式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初,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成为战略管理的主流。该理论将以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中,为解释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经济分析依据。其核心是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即产业竞争者、购买者、供应商、替代者、潜在竞争者五种产业结构力量[33]。该理论认为:企业制定战略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即市场)高度相关,并且最关键的环境因素是企业所处的产业。产业的结构影响竞争的规则,五种竞争力模型的综合作用随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其结果是使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因此,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单元是行业、企业和产品,关键点是通过对五种竞争力量的分析,确定企业在产业中的合理位势,通过战略的实施对五种竞争力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甚至可以改变某些竞争规则。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市场中的位势就成了竞争优势的源泉。 按照竞争优势理论,企业应根据产业吸引力和自身在市场中的位势来制定和实施战略。该理论对并购模式选择的意义表现在:(1)并购企业分析所处行业的特性和位势。如果并购公司现处的产业有吸引力,则选择进行横向并购扩大自身的规模,或纵向并购巩固自身的地位;如果并购企业现处的产业缺乏吸引力,则应通过混合并购实行战略转移与撤退。(2)并购企业通过并购战略的实施影响五种竞争力形成的格局。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相关混合并购进入某些产业,在这些产业中它可以利用关联征服单一业务的竞争对手或具有较差业务单元阵列的竞争对手。(3)并购企业在决定进行混合并购时,通过分析产业吸引力来确定进入的产业。 但是,作者认为,运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选择并购模式有其内在缺陷。表现在:第一,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并不代表没有盈利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高利润的企业,在吸引力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鲁梅尔特(Rument)的研究表明,产业内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比产业间的分散程度大得多,产业内的利润率的分散程度是产业间分散程度的4-6倍。由此可见,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完全来自外部的市场力量[34]。第二,该理论隐含着企业可以在任何有吸引力的产业取得成功。波特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企业在进入一个新产业时,首先是根据产业的吸引力选择一个产业,然后根据在竞争者理性的前提假设下,对其战略作一个合理判断后制定一个进入战略,最后进行战略性投资,参与竞争。因此,用该理论指导企业选择并购模式,很容易诱导企业进入一些看似利润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竞争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混合并购。现有的经验研究已证明,企业间的能力差异与产业

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如何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 1、消极:今天美发业竞争这么大,赚钱很难。 积极:今天美发业这么多店,竞争大,我该如何做的比别人好更赚钱。 2、消极:顾客又来返工了真烦。 积极:顾客的返工和投诉时给我们第二次表现的机会。 3、消极:现在8090的员工太现实了,心态不好也不好管理。 积极:这帮员工真的是可爱,其实他们要钱是对的,我应该更好的引导他们,我有责任让他们学习和成长,和我一起发展,我必须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4、消极:现在做美发真累,又累钱又赚的不多,但做了十几年了丢不了啊! 积极:为什么我开店就这么累?而且赚不到太多的钱,永琪、发源地的老板也是人,也在做美发,为什么别人轻松赚大钱,座奔驰开宝马?这一定是我方法没有用对,我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5、消极:合作生意真难做一个人一个想法,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唉!股东都不团结如何建 立团队呢? 积极:其实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时可以理解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都为自己的利益去想,如何能把事业做大呢?兄弟齐心泥土变黄金,改变不了他们,我必须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改变去影响他们。我相信我的付出一定能得到回报的! 6、消极:辛辛苦苦把他们培养出来,结果跑去自己开店,有的还跑在别人家打工,这些人 真是没有良心啊! 积极:为什么培养的人才会流失?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我留不住他们呢?我自己要如何做菜可以让他们不流失,我一定要找到方法! 7、消极:现在的顾客要求越来越高,又想好有要便宜,真的是做的累,没有意思啊! 积极:以后的顾客比现在的顾客要求还要高,所以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各个方面,为什么顾客去肯德基、麦当劳不还价。我一定要像别人学习! 8、消极:旁边又开了一家店,唉!又多了一家竞争对手! 积极:又来一个不怕死的,他来了我就又多了一个对手,有竞争才有进步。所以我一定要做的比她好。把他给收购了,去解救他! 9、消极:还去开连锁店,现在一家店都让我累死,在开更累! 积极:我们必须发展,因为不发展必然像被困的死水,我不发展,兄弟们也发展不了,他们一定会离开我,这样会越做越累,所以我必须加强学习,必须带领大家一起发展,让他们赚更多的钱!

我国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对于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 思考 在最新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我国提出了生物资产的概念,并对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提出了用历史成本模式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是一个在国内消费和出口创收方面对农业依赖性都很强的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加强,我国急待有一个统一且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规则体系来规范我们的企业农业经济活动的会计行为,以便使我国的企业能够顺利走向国际。如我国对外投资的农业企业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又如国内的农业企业要吸引外资也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这都要求我国的准则体系要对生物资产这一块有个明确的规范。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2001年1月发布了《IAS41——农业》来规范农业活动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而我国一直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生物资产这一概念,并通过企业会计准则的形式规范了企业农业项目的会计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活的动物或植物的概念完全相同。而我国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就三大类生物资产的定义、

包含内容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规范。其中有特色的是我国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纳入了生物资产的范畴,并将公益性生物资产定义为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之所以将公益性生物资产也界定为生物资产的一类是因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满足生物资产确认的条件。 二、生物资产的特征 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企业对其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谋求资金增值得手段,而使收回投资时的资金大于原始投入,在这一点上,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对于企业的意义是相同的。但由于生物资产与其他资产的形式不同,价值转化机理也不一样,因此生物资产不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且基于它具有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生物资产还具有与其他资产不同的生物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性和自然增值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因此其自身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退的自然规律,它依靠这些自然规律和人的劳动的推动来实现自身的转化,如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又由于生物资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因此生物资产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增值。 2、生物资产具有生长周期性。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殊生长规律,其生长都要经历从繁育、成长、成熟、蜕化、

2018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答案解析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准确率90%以上)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A) A.纪律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表现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B A.个性灵活、开放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四大发明 C.LED显示屏 D.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A)。 A.创造性需求 B.创造性目标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尝试法 D.疑问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D )。 A.思维模式 B.思维方式 C.思维定性 D.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内容上的综合性 D.对传统的突破性 3【单选题】(2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思维定式。 A.从众型 B.权威型 C.直线型 D.习惯型 4【单选题】(2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 )思维定势。 A.从众型 B.局限型 C.偏执型 D.习惯型 5【单选题】(2分)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被人讥笑他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对传统的突破性 C.思路上的新颖性 D.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学而思模式探讨与现状的思考

学而思模式探讨及现状的思考 对于学而思,几乎所有北京的家长和培训行业都不会陌生。这是一家2003年起家,短短5年之便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优秀教师,5万在校学生,年利润超过3亿的培训集团。这是一家由80后组成的集团,北京学而思校长白云峰的年龄只有27/8岁;这是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集团,他们独特的网络平台、口碑营销模式及授课模式让无数传统培训公司自叹不如…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学而思今日的辉煌?学而思在企业运作上又有着那些过人之处?学而思模式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参考和反思?在学而思高速发展和繁荣的背后有存在着那些深层次的危机?让我们一起走入学而思,来探究学而思的秘密。 个人认为,学而思模式的成功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是先进独特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二是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及与之配套的完善的教师培养监督体系; 三是相对高效的公司组织架构和统一完善的流程执行体系; 四是一流的网络扩展平台和互动的口碑传播监督体系; 五是高屋建瓴的市场运作手法。 六是符合家长、学生心理和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课程设定与安排; 七是拥有一流的学生生源; 八是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学手法和效果上的领先; 九是学生考入一流中学、大学的比例人数要明显高出其它培训学校; 十是与之形成的良好向上的学而思外校园文化和竞争氛围; 十一是公司高层的人格魅力及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 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 在学而思的上我们可以发现学而思的办学理念是:“打造学习型团队,帮助员工进步和成长,员工与学校共同发展;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人生激励、做人和思考。”让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学而思的办学理念的根本在那里? 早期的学而思文化中曾在“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人生激励、做人和思考。”这一理念之后明确的提出过一个名词“精英教育”,那么什么是精英教育呢?简而言之就是“培优”。在2003年之前培训班给人更多的印象是“补习、补差”,只有学习成绩相对薄弱的同学才参加各种各样的

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思考

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思考 如今中国的变换日新月异 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 而不是变换的结果 你就会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 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小创说 如今中国的变换日新月异,甚至可以移步换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而不是变换的结果,你就会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有人提出了中国未来商业模式的30个大胆设想,今天,我们一起来脑洞大开。。。为自己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全文:3645 字| 5 分钟 01. 中国未来产业分为三种

一维世界正在推倒重建,二维世界被划分完毕(BAT掌控),三维世界正在形成,高维挑战低维总有优势。所以网店可以冲散实体店,而微信的对手一定在智能领域诞生。因此,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02. 中国当下的企业氛围三个等级 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03. 中国互联网进化论

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水木然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04. 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 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05. 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 “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06. 中国经济结构进化论

战略管理 思考题重点

1.什么是战略竞争力战略竞争优势超额利润以及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竞争力:当一个公司成功的制定和执行了价值的战略它就能获得战略竞争力。 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竞争优势:当一个公司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时,它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超额利润: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投资者预期能从其他相同风险的投资项目获得的利润。 战略管理过程: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2.什么是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它们的价值是什么 愿景——对企业期望成为什么样子的描绘 广义上讲,就是企业最终想实现什么。重要的是,愿景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渴望,并且希望借助愿景抓住每个雇员的心,最好也能影响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一个企业的愿景比较持久,而企业的使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而发生变化。 使命——指明了一个企业意图和竞争的一个或多个业务以及所要服务的顾客。 超额利润是企业努力实现其愿景和使命过程中结出的果实。实际研究表明,对于以销售增长、利润、雇佣率、净资产为指标的业绩表现而言,有效制定的愿景和使命对其有积极作用。 3.总体环境的6个方面是什么,解释它们之间的不同P33-34 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地理分布种族构成收入分配 经济因素:通胀率利率贸易赤字和盈余预算赤字和盈余个人存款率商业存款率 国内生产总值 政策/法律因素:反托拉斯法税法放松管制的理念劳工培训法教育哲学和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劳动力中的女性劳动力的多样性有关工作生活质量的特征对环境的关注工作和职业偏好的转变产品和服务特点偏好的转变。 技术因素:产品创新知识应用私人和政府支持的研发支出焦点新的沟通技术 全球化因素:重要政治事件关键的全球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不同文化和制度属性 自然环境因素:能源消费开发能源的实践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小化企业的生态化烙印 5.行业中的五个竞争力量如何影响企业的盈利潜力,请说明 新进入者威胁: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本要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的获得 和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政府政策预期的报复 供方力量:供应商可能通过提供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来战胜行业内的竞争者 买房力量:企业总是寻求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替代品:如果客户面临转换成本很低甚至为零、或当替代品的价格更低、或者质量更好、性能接近于甚至超过竞争产品时,替代品的危险就会很强。 6.什么是战略群组,其概念对于企业规划有何价值 战略群组——某一行业内强调相似战略维度并采用相似战略的一组企业。战略群组的概念对于分析行业竞争结构是非常有用的。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判断竞争状况市场定位以及行业内企业的盈利情况。高流动壁垒、高竞争性和企业的资源不足将限制战略组群的形成。研究表明战略群组一旦形成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其稳定性会相对较高使得对其的分析更为容易有用。 2.什么是价值?为什么说企业能否创造价值是很重要的,企业应如何创造价值? 价值是由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性能特征和属性来衡量的。企业通过创新性组合和资源利用来创造价值,并塑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比其竞争对手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3.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二者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了解这些差别对于决策制定者来说很重要的,相对于无形资源来说有形资源是否与创造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或者相反,为什么? 有形资源——那些可见的,能够量化的资产。分为;组织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实物资源。 无形资源——深深植根于企业历史中,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资产。分为;人力资源,创新资源,声誉资源。 广义上来说,资源涵盖了一系列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现象,一般来说,仅仅是资源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事实上,一种竞争优势通常要以几种资源的独特组合为基础的,所以了解这些差别对于决策制定者来说很重要的。有形资源的价值是有限的,因为企业很难再更深地挖掘它们的价值,这也就是说企业很难从有形资源中获得额外的业务和价值。 与有形资源相比,无形资源是一种更高级,更有效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实际上,在全球经济中,相对于实物资产来说,企业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先进的知识和出色的系统能力。由于无形资源更加不可见,而且更加难以被竞争对手

立体思维模式的建立一

一、立体思维模式的建立 (一)什么是思维和思维模式? 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简单理解就是我们如何想问题而思维模式就是我们想问题时我们所固有的方式方法。 我经常问学生一个问题“狮子老虎厉害还是人厉害?”;有学生会说当然是狮子和老虎厉害,我却说既然是狮子和老虎厉害,那么我们还要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哪儿可以看到老虎和狮子。学生们回答“在动物园。”我说:“既然狮子和老虎厉害为什么狮子和老虎只能呆在人为它们设置的铁笼子里呢?” 大家研讨为什么人要比狮子和老虎厉害。(用强和弱填写)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一、纯粹从生理上讲人在世间万物中并不是很强的,甚至可以说是弱的。 二、人之所以强主要是因为人是会思考,会学习,会创造,有智慧的物种,他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有谋略。 三、人之所以强,不在于他是单枪匹马,能力超强,而是他有强大的社会性和组织性。人能够团结在一起,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超强的战斗力。 这就提醒我们如何在社会中发展和壮大我们自己。由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

启发。作为一个个体,真正有力量的是什么?是人的智慧。真正强大的力量是什么?我们要看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才是伟大的。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其实主要在于修才与修德。修才之首在于提升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智慧关键在于“悟道”。其二在于修德,修德的目的是在于我们能够感召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团队,从而又使我们能够融入更大的团队,来壮大我们自己。 思考题: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比较,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就会非常明白为什么校长的收入是中层管理和教师的许多倍了。 (二)思维模式的种类有哪些? 思维模式的划分有很多种,基于我得个人认识,在此我们主要根据思维所展现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深度)进行划分,我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思维模式。(1)点式思维模式;(2)线式思维模式;(3)面式思维模式;(4)立体思维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选择思考

企业管理模式选择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管理模式相关的概念,继而剖析了企业管理模式选 择及运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来说,企业对管理模式的重视及了解不足, 从而导致具体模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盲目性,而且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及运用过程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问题;选择 企业管理模式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战略、企业发展模式等。其中,企 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制度、程序、方法等的一种系统化的描述,企业战略决定着企业管理 模式,而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模式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企业管理模式决定着企业发 展模式的方式与路径,企业发展模式又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与变革。 1 我国现行企业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硬件及软件部分。其中硬件主要包括企业的固 定资产、设备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管理,软件部分主要包括企业的目标、文化及价值观等方 面管理。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管理的理念、文化、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是对企业管理模 式软件范畴内容的研究。从这个视角看,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管理模式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管理模式的重视力度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 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企业对管理模式的概念及运用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虽 然企业引进了大量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思想,但是对其内涵的把握偏离了重点。或是不知 道如何将这些理念及思想运用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之中。第二,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质量 及经营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无论是企业战略的制定, 还是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都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所以,对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视力度 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第三,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系统的方法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企业管 理模式的作用与意义体现得比较突出,但对于小型企业来说,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率 及效果的提高不是很明显。再加上企业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也限制了管理模式的运用。 1.2 管理模式的选择比较盲目 企业对管理模式的选择比较盲目,主要是因为许多企业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了 解不足,再加上对企业自身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在选择管理模式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直 接对一些成功模式进行复制,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管理模式与企业的内部条件出 现不匹配的现象。久而久之,企业管理模式在执行的过程中慢慢流于形式。不仅达不到提高 企业经营与管理效率及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及企业目标的实现。 1.3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虽然非常多,但是大部分都集中 在对企业管理模式个案的研究,而这些个案是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所以,导致企业管 理模式的选择及运用过程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这也是导致企业管理模式选择出现盲目性的 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虽然知道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如何 才能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条件及需求的企业管理模式。 2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因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对管理模式的选择及运用方面,存在重视不足、选 择盲目、缺乏理论指导等方面的问题。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实施途径及保障策略。 2.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 化三个层面。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是广义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的内容,是企业价值观、经营 理念及行为准则等的统称。而与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相关的因素主要是侠义层面的企业文化, 具有凝聚、导向、激励三方面的功能。企业文化之所以会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是 因为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管理者及员工的思想与行为。 2.2 企业生命周期

实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的介绍

實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 認識NLP(下) TQA:練友梅小姐 NLP 來自modeling 的過程NLP NLP NLP NLP NLP NLP 任何一套方法都有它的起源與背景,從這些歷史背景可以掌握到這套方法的精神與重點。在談實用有效的NLP(Neuro-Linquistic Programming)思考模式之前,想說明NLP 是怎麼來的。 NLP 的起源於1970 年代,參見圖1NLP發展過程示意圖,當時有兩位對心理治療很感興趣年輕人分別是語言學教授Dr. John Grinder,及電腦科學家Richard Bandler,請教他們兩人的老師-溝通大師Gregory Bateson,告知老師他們兩人的興趣,結果Bateson就介紹給他們找當時心理治療的幾位大師,包括催眠大師 Milton H. Erickson,家族治療大師Virginia及完型治療大師Fritz Pearls等。Grinder & Bandler長時間觀察幾位大師們,包括Gregory Bateson,他們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即能夠成功有效地溝通或協助個案,達到所想要的改變。

Grinder & Bandler 將他們觀察到(看到、聽到、感覺到)的結果及歸納出來的思維及想法,有系統的整理下來,並將看到(V)、聽到(A)及感覺到(K)的順序排列出來,如同寫電腦程式(programming)一般,目的在可以重複大師們的方法與步驟。其後兩人將歸納整理出來的方法步驟,試用(驗證)在身邊的人身上,結果顯示效果很好。採用兩人觀察、解析出來的步驟及方法,在2~3月內,即可達到傳統心理分析可能要花上 2~3年才能達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學習的。而學習NLP的人,不少將之用於個人溝通能力的提昇,以及個人或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調整、諮商與治療,也的確發揮不錯的效果。 從NLP 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其實它是一套探討個人經驗與行為的一門科學,是一種模式化(modeling)的方法。其後陸續有人採用這套方法,觀察各行各業成功的人士,包括在企業界、教學、學習、…等方面,萃取出這些成功人士的行為、想法與經驗等,如果想要見賢思齊,可以學習他們所採用的策略(programming)。NLP 的modeling 過程,其實是將內隱性知識(內在運作/思考)外顯化的典範,要做隱性知識的萃取,NLP是相當值得參考的方法。 下面介紹NLP專家們,從成功/專業人士萃取發展出來,幾種實用有效的NLP思考模式,從中體會NLP modeling (模式化)的結果。

教你几种创新思维方式

教你几种创新思维方式 一、在独特中寻找创新 在广州,有人用这样的话来形容餐饮业的竞争之惨烈:每天有多少家餐馆开业,就有多少家餐馆倒闭。但近来就有一家自助火锅餐厅,以它的独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该餐馆在大门口上方摆设了一辆蒸汽机车:机车轮轴不停转动,汽笛声此起彼伏,播音器不断地提示你随时上车。走进餐厅,只见两列精致的小火车各拖着26节车厢在环形轨道上缓慢行驶,车头灯时而闪亮,烟囱蒸汽徐徐冒出。顾客购买了38元一位的通往“美食天堂”的“车票”后,就可在自己的座位上挑选由火车送来的各种食物,只需在火锅里自行烹制即可。这个创意应该说是具有独特型的创新思维。 所谓独特型就是充分显示自身独有的特点和性质,表明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类型。独特型的创新思维要求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沿袭传统的、不效法流行的观念和做法,而是独辟蹊径,形成自身的特点,走出自己的新路子,进而产生新的思维成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独特”呢? 凡事都有独特性———这是独特型的第一条思维原则。世间上所有的事物、事情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亦即独特性两方面,并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体。而独特型侧重于强调事物、事情的独特之处,力求找出各种事物、事情中的不同点,以便区别于别的事物、事情。 凡事总有特定解———这是独特型的第二条思维原则。“解”即解决问题而采用的方法、途径、道路、工具和手段等的总和。一般解只能得出一般性的思维成果,唯有特定解才能结出体现自身特点、性质的特异成果。这就是说,创新有赖于特定解,只有找到并且实施事物、事情的特定解之后,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独特型具有促进事物呈现新的发展阶段的功能。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难以继续发展。唯有运用与众不同的、即独特的思想、方法和手段等进行研究,使之注入新的活力,才能突破相对稳定状态,促使事物、事情发生质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当日本人在传真机的开发和市场销售额上称雄世界时,美国人别出心裁地重点发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连接,以独特的综合数据传输方式劈出一条新路子,使传真的方便性、多样性、普及程度、传播范围等都明显优于传统的传真机,从而把传真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独特型的功能还在于促使事物、事情呈现千姿百态的发展态势。独特型其实又是一种强调个性充分展示的思维方式类型,它激励人们大胆提出各种独到的新见解、新方法等。而所摈弃的只是以共性、普遍性扼杀个性、特殊性,使事物千篇一律的沉闷局面。因此,倡导独特型大有助于促进事物、事情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发展态势。 独特型的这些功能直接体现了人的创造力水准。创造、发明物亦即新事物、新事情,其独特性程度是衡量人的创造力高低的水准,独特性程度越高显示创造力水准也就越高。最早系统地阐述创造性思维问题的美国心理学家J〃P〃吉尔福特认为:独特性是人的创造力水准的直接体现,在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各种品质中,独特性思维品质是居于首位的。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建立求异意识有助于我们确立独特型。“求异”相对于“求同”而言,它引导人们对一件事情首先是大胆地提出前所未有的、与众不同的设想、思路、方法、方案等;然后小心求证、即证实其可行性,最后确定这个“异”的设想方案。 二、以超前达到创新 鉴于地球上人口剧增,尤其是大城市人满为患,加上空气和水源污染,气候不断恶化等原因,科学家设想人类今后逐步转移到地下、海洋甚至太空居住: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从2015年发射第

商业模式思考的逻辑

1 基于战略增长的管理框架 在分享商业模式思考逻辑前,我先说说围绕战略增长的管理体系框架。 这个框架的核心点就是一切管理要为增长服务。其实管理不在于有多漂亮,而在于两个本质:“服务增长”、“激发奋斗”。只要是服务增长,激发奋斗,不管多土,也是对的,只要不是服务增长,激发奋斗,不管多漂亮,都是错的。 其中,商业模式和目标分解是实现增长的路径。那么,商业模式如何思考呢? 2 商业模式思考的逻辑

下图是我对商业模式思考逻辑的一个总结: 3 再定义增长 图的最左部分,是所谓的战略分析——核心趋势、行业规则和自身资源能力,它的核心是再定义增长,战略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定义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而是为了定义机会,定义增长的机会。传统的战略分析有SWOT 分析法、竞争分析法等等,但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这些分析最终要指向定义“增长机会”。不然,我们经常就会见到一些头头是道的战略分析,看似洋洋洒洒,但却不是以定义“增长机会”为目的,最终大家都做成了“管理练习作业”。 最近,有很多人批评雷军“风口论”,但是我认为“风口论”是绝对正确的。战略的第一步就要定义“增长机会”,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抓到了“增长的机会”,也可以说是抓住了“风口”。联想的成功是抓住了IT业在中国发展的风

口,海尔、美的、格力是抓住了中国家电消费的风口,华为是抓住了通信建设的风口。因此,战略分析就是定义机会,就是定义风口。 机会和机会主义是两个概念。当然,我们要避免把寻找机会变成机会主义。它的本质在于,做了“风口的猪”之后,要迅速将市场突破变成市场优势,然后变成能力优势,锻造品牌、技术、系统能力,让“风口的猪”变成“风口的鹰”。完成了这样的突破,未来即使看似没有“风”了,企业仍然能够展翅翱翔,自己自造风口,有了真正的产业经营能力。当然,我相信小米存在很多问题,任何企业都是在问题中寻求发展的。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够直面问题。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持续解决问题,以先发优势的时间,换取打造能力的空间,在品牌、技术、供应链上迅速提升,那么,就会失去了变成“鹰”的机会。 因此,商业模式首先要回答的是增长机会是什么,没有赚钱的“增长机会”一切商业模式都无从谈起。可以这么讲:只要能够对“增长机会”进行清晰的定义,战略就成功了三分之一。 那么,如何发现增长机会呢?增长机会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 1、未来的核心趋势 举个例子说。最近,因为e租宝和P2P事件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在一夜之间,从一个高大上的创新,似乎变成了一个下三滥的骗子,导致很多企业对互联网金融退避三舍。但是,因为金融业基本上都是信息,那么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业一定会有颠覆性的变革,金融业是互联网时代变革最大的产业之一。因此,未来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很可能是金融公司,未来最大的金融公司很可能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时代对于金融业是一个核心趋势。因此,不管互联网金融今天出现了什么情况,我相信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核心趋势。 2、行业规则

对中国模式的思考——郑永年中国模式读书报告

对中国模式的思考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读后感 摘要:中国在过去30 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各方面都创造性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体制。这种体制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模式。郑永年对“中国模式”从概念、性质、内涵、特点、到对世界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都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归纳总结,这对我们进一步建构与“中国模式”相适应的、且能够和西方相沟通的话语和理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字:中国模式;改革开放;发展战略 一、中国模式简介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模式”正逐步在国外媒体中升温,成为本世纪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模式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主要不是依靠引进西方式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 中国制度渐受追捧的重要论据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高速上升。这种“成功”让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考虑走中国式的道路,而一些发达国家在面对金融危机等经济问题时也试图从中国模式中得到启发。在郑永年看来,“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中国6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不能否认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之处,但“中国模式”的确存在困局。郑永年清醒地指出:“中国并没有什么模式可以效仿和追求。不管怎样,最重要的不是从任何主义出发,来做些无结果的实践,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政治情形出发,对现行制度进行渐进式的重建。”重要的不是定性,而是从学理上深入、理性地来思考这个“模式”是如何而来,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又陷入了何种困局,如何才能改进它,使它朝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贯穿全书的基调。 二、中国模式的形成 中国模式是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道路的总结;中国模式是将改革,发展和开放,三者贯穿于其中,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中国模式既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模式一方面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另一方面体现了特殊时代的特征,民族特色和制度要求,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创造了新的模式与经验。 在邓小平和江泽民时代,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革命党转型到执政党,这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