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

常见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

常见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
常见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

常见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x线检查对诊断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来我院就诊的53例患者,并对其x线放射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被诊断为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12例患者,耻骨联合骨软骨炎8例,胫骨结节骨软骨炎20例,跖骨头缺血坏死10例,骨梗死患者4例,剥脱性骨软骨炎7例。结论 x 线检查对临床中常见的骨软骨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骨软骨缺血性坏死;x线;临床诊断

骨软骨缺血性坏死(又名骨软骨炎)在骨科的临床中多见[1],患病人群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长骨骨端、骨骺部位,其他位置的软骨也会发生病变[2]。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上通常用x线检查进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两年期间我院诊断的骨软骨缺血性坏死患者53例,患者年龄在9-81岁,平均年龄为40.5岁,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具体骨软骨缺血性坏死部位如下:股骨头骨骺的患者12例,耻骨联合的患者8例,胫骨结节的患者20例,跖骨的患者10例,骨梗死患者1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2例。

1.2 方法患者大部分采用正侧位进行x线影响学检查,其中发病部位在盆骨和肩关节处的可采用正位照射,照射条件根据发病部位进行选择。

股骨头坏死的CTMRI的影像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C T M R I 的影像表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股骨头坏死的X、CT、MRI的影像表现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1)股骨头坏死的?X?线表现 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中期: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上图为中期可能大 晚期: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上图为晚期可能大 (2)股骨头坏死CT的表现 Ⅰ期骨质无明显异常,但可有滑膜增厚,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相对增宽。

Ⅱ期股骨头形态正常无塌陷,正常时股骨头中心因持重应力的作用骨小 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当发现骨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骨纹间 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匀大眼状,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状骨纹增粗、扭 曲、浓密。 Ⅲ期此期称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变平,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 亮带,即“半月征”。 Ⅳ期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头内是不同程度囊变,周围有硬化或不规 则,因塌陷所致的浓度区,可见碎骨片和关节游离体。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增生骨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 上图为IV期 (3)股骨头坏死的MRI表现 MRI敏感性优于骨核素扫描和CT及X线检查。这是因为股骨头发生坏死后,修复组织不断伸入坏死区上方骨髓的变化早于骨质变化,MRI可以在 骨质塌陷及修复以前反映出骨髓细胞的变化。所以,MRI应作为早期检查诊断骨坏死的主要手段。 0期一般患者无症状,病理表现为造血骨髓的丢失,胞浆滞留并有窦状小管,间质内积液和骨髓脂肪细胞的坏死。MRI可表现正常,在骨扫描时局部呈现一示踪剂缺血性冷点。只在MRI动态扫描时上述冷点可表现为增强减弱。 I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X线平片、CT多不能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称X线前期。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根据关节软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 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 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 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性坏死的X片征象: (1)、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2)、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新月征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在蛙式位骨盆片X片,股骨头外上侧显示的最清楚(股骨头坏死I期)。(4)、断裂征股骨头软骨下断裂,一处或多处裂缝样透亮带状改变,这是股骨头早期塌陷的征象(股骨头坏死I期)。 (5)、硬化征在股骨头内任何部位,呈一处或多处,片状或带状硬化性高密度骨质改变。(在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鉴别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鉴别 发表时间:2016-06-08T10:30:53.1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作者:刘波 [导读] 在早期INFH诊断中,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MRI、CT和X线平片。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评估X线、磁共振成像MRI以及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INFH)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患者分别采用X 线平片、MRI以及CT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符合率。结果针对早期INFH患者,X线、MRI和CT阳性率分别为19%、85.48%和95.1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87.10%和79.03%。结论在早期INFH诊断中,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MRI、CT和X线平片;MRI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临床可予积极推广。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CT;磁共振成像MRI 股骨头缺血坏死(简称INFH),属于临床常见的疑难病。本病病因尚未统一,通常包含外伤性、非外伤性两种,其对INFH的诱发机制大体相似,即股骨头缺血后,导致患者的骨髓、骨细胞彻底坏死[1]。针对INFH,及早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我院通过对62例患者采用X线、CT以及MRI检测,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术后或者病理确诊的62例早期INFH患者。男性患者为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均为18-78岁,中位(44±31)岁。临床表现:患者髋部伴有压痛、胀痛或者反射痛,托马斯征、4字试验结果均呈阳性,患者关节受限,伴有轻度肌肉萎缩,跛行症状者共21例。发病机理:28例患者伴有外伤史,17例患者大量使用激素,15例患者伴酗酒史,2例患者未见明显病史者。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14d内接受X线、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2 方法 CT扫描机:Picker,Twin,对患者股骨头进行横断面扫描,间隔约5mm,扫描层为5mm厚,窗为1550-2000Hu宽,窗位为250- 300Hu;磁共振成像MRI:Toshiba O part,机型:0.35T,髋关节体位以及体线圈,对SE序列进行常规性扫描,以摄取横轴位和冠状位两个截面T1WI、T2WI图像,前者为(TR/TE=550/15ms),后者(TR/TE=4000/120ms)。 1.3 分期[2] 根据Steinberg法,将INFH分成6期。早期:通常为0-Ⅱ期,Ⅲ期后,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显著异常。0期:影像学结果无异常,仅术后患者股骨头内切片可见坏死。Ⅰ期:X 线检查正常,CT、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异常。Ⅱ期:经X 线、MRI以及CT三种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患者股骨头内部发生透光、硬化,外形或正常。Ⅲ期:经X线检查,股骨头可见新月征(轻度凹陷),但股骨头部位无变化。Ⅳ期:X线可见患者股骨头出现重度变形,或塌陷。Ⅴ期:髋关节间隙较小,髋臼伴异常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处理软件:SPSS16.0软件包,用X2加以检验,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 2.1.1 CT检查 62例患者中,CT可见股骨头病变者55例。影像学表现:①12例患者的骨小梁星芒状结构逐渐变粗、变形甚至严重硬化。②15例患者的骨小梁星芒状结构逐渐消失,且出现严重骨硬化,硬化区域可观察到囊状透亮区。③19例患者可见“新月征”、骨碎裂以及关节面凹陷(均为轻度)。④5例患者的股骨头出现显著的骨碎裂或者是关节塌陷,股骨头彻底消失。经CT检查检出早期INFH患者共53例,诊断阳性率85.48%。 2.1.2 MRI检查 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1例患者可见股骨头病变,早期INFH患者59例(阳性率95.12%),影像学特征:①股骨头前部上缘可观察到线状或者局部片状阴影,密度不均;“双线征”表现:T1WI呈等或者是略低信号,T2WI呈高或者是略高信号,并行于外侧低信号,共计37例。②大面积斑片状或者条索状,17例患者可见皮质下“新月征”。 2.2 三种诊断率比较 通过4个月-1年的随访,CT检查有7例患者漏诊,6例患者误诊,诊断符合率为79.03%;MRI检查有3例患者漏诊,5例患者被误诊,诊断符合率87.10%;X线诊断符合率53%。相比X线上、CT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可见于髋关节外伤或无外伤状态。不管出于哪种病因,均会降低股骨头血供,导致骨、骨髓细胞坏死。INFH的病理形成:血供不畅或骨髓坏死,在损伤反应下,机体易产生炎症或充血现象。骨细胞死亡数量越多,还将出现血管、骨再生以及坏死骨小梁吸收为主的骨修复阶段表现;严重时,还将出现大面积坏死骨碎裂、塌陷甚至是退行性变化。 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或者坏死的诊断依据。临床上,一般采用X线、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式。X 线最为普遍,成像快、且费用不高。不过,X线适用于诊断中晚期INFH,但对早期INFH诊断效果不佳。CT检查的空间、密度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全面呈现股骨头增生以及破坏现象,并显示死骨形成、骨关节脱位以及股骨头碎裂等。特别是斑片状、密度较高的硬化,被认为是INFH的早期征象。但,有学者认为该表现对诊断不具有明显特异性。MRI扫描,对INFH极为敏感,尤其横断位或者冠状位上,能清晰呈现并关节积液,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 线、CT扫描[3]。 本研究62例患者,53例经CT诊断为早期INFH,诊断阳性率85.48%。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1例患者可见股骨头病变,早期INFH 患者59例(阳性率95.12%)其中17例患者可见皮质下“新月征”。通过4个月-1年的随访,CT检查有7例患者漏诊,6例患者误诊,诊断符合率为79.03%;MRI检查有3例患者漏诊,5例患者被误诊,诊断符合率87.10%;X线诊断符合率53%。由上可知,MRI检查具有较强的敏感

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明确骨坏死大小对决定治疗方法及预后十分重要。而Steiberg分期最重要的特征是客观测定坏死范围,虽然此分期比以往的各种分期方法繁琐。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坏死的X、CT、MRI的影像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X、CT、MRI的影像表现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1)股骨头坏死的 X 线表现 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 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中期: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 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 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上图为中期可能大 晚期: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上图为晚期可能大 (2)股骨头坏死CT的表现 Ⅰ期骨质无明显异常,但可有滑膜增厚,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相对增宽。 Ⅱ期股骨头形态正常无塌陷,正常时股骨头中心因持重应力的作用骨小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当发现骨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骨纹间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匀大眼状,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状骨纹增粗、扭曲、浓密。 Ⅲ期此期称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变平,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亮带,即“半月征”。 Ⅳ期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头内是不同程度囊变,周围有硬化或不规则,因塌陷所致的浓度区,可见碎骨片和关节游离体。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增生骨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