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研究

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研究

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研究
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研究

?174

?

摘要:“声乐教学法”课程是一门专业知识覆盖面广、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目前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将案例教学引入本门课程中,不但能将相对分散、呆板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且极大地增加了课程的实践性。本文就案例教学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实施措施等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法;案例教学;声乐理论

*本文为: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声乐教学法”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Mnu-JY1234 研究成果之一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一种通过仿照或者将真实生活状况、情形再现出来,使学生亲身融入这种情境中,并且通过探讨并加以总结来接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概念是美国人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https://www.wendangku.net/doc/0b5978986.html,ngdell)于1870年最早提出来的,由于其在教学论上有巨大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常规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例证、知识的外延拓展、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讲解讨论等,实际上就包含了案例教学的许多成分。从目前发展来看,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已基本完善,目前主要运用于医学、法学、工学、经济学等学科当中。但将案例教学引入到“声乐教学论”课程中,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和综合的论证,因此,本文将对案例教学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案例教学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声乐教学法”是一门专业知识涵盖面广、纯理论教授的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使其确立正确的声乐教学价值观,形成声乐教学的技能、技巧。在培养未来专业声乐教师或者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过程中,“声乐教学法”课程对于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理论素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都具有不同于其它教育类课程的独特而显著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声乐教学法”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各章节知识内容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互通;二是对于学生提升解决各类有可能出现的声乐教学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音乐综合素养作用有限;三是缺乏具体的问题情景,学生无法通过具体声乐教学实践达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这种状况,需要高校声乐教师探索出一种适用于声乐教学法学科性质的教学方法,把那些较为晦涩难懂的声乐理论以一种生动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声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中,有着以下几点应用价值:

1.案例教学可有效避免“声乐教学法”课程的传统理论知识体系的分裂。“声乐教学法”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不单纯只学习声乐技能技巧的教授方法,还学习相关的音乐家、音乐史、音乐作品分析等音乐理论知识及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嗓音的保养与治疗等人体生理知识。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各个“分裂”的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案例中, 使学生在共同分析、讨论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获得蕴藏于其中的声乐教学法理论、理念与专业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将声乐理论知识体系完整化、网络化,从而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中因简单罗列造成知识的拼盘式、空洞化、平面化倾向,案例教学无疑使学生的声乐理论学习由“独立体”拓展成为了整体。

2.案例教学打破了“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传统思考模式。“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改变了学生以往知识单向接受,改“被学习”为“学习”,学生不再被迫记忆理论知识,思考和批判成为核心所在。案例教学通过精选出的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声乐教师或者中小学教师的典型实例,来说明某种声乐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加直观、更加贴切学生的综合性模拟实践。在具体教学情境中, 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去积极主动地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和表征知识,不仅学会运用所学到的声乐理论知识来说明、解释一个实际的教学现象, 而且通过实践情景,学生自身整合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发展了学生的批判、创新思维。另外,案例教学还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考模式,让学生在面对声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尝试换位、换角度思考,从而更加有效地发现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声乐教学经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或者中小学音乐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声乐的情感表达认识”一节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设定教授某首歌曲的声乐教学场景,可以向学生提供不同的优秀教学示范案例,让学生独立进行专业思考,同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教学提出更加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教学水平。

3.案例教学使“声乐教学法”课程中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教学实践结合更为紧密。作为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应把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声乐理论知识及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事实上,许多学校和学生都忽略了前者,一味追求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这无疑为学生将来在实践工作中造成了隐患,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陷入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场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将所学声乐教学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最终形成正确的教

“声乐教学法”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研究

赵晓娜

艺术教育

Access典型案例教学研究

Access 典型案例教学研究 数据库在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展 开后续《Java 程序设计》或《程序设计》教学的必要铺垫。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如果在高职学生中直接开展大型数据库 (如Oracle, SQL server )教学,学生会有抵触情绪,且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后续课程没有展开的情况下,数据库知识并不能够支持做出具体项目,或者做出的项目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成就感不强,消极对待数据库基础知识和SQL语言的学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院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加入小型数据库《Access 基础》课程学习,强化学生对数据库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依托Access 平台推进案例项目教学,使学生了解整个项目的开发流程,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工作过程中的挫折感与成就感。本文就Access 数据库典型案例的选取思路与教授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1. 典型案例的选取标准 (1)项目的选取一定要涵盖Access 的主要知识点。 Access 的七种对象都应该有所涉及,如图1-1 所示。同时,还应考虑开发中七种对象的使用不应该“平均用力”,而是应该根据七种对象的重要性、典型工作过程中的使用频率及后续课程的需要 来进行有侧重点的训练。 数据库中的核心部分是“表”对象,所有的数据均存储在表 中。“表”对象的建立是整个项目的重点,其中设定表的主键、输入

掩码、有效性规则、默认值等操作是所有数据库项目中都涉及到的问题,应作为重点内容训练。特别是有效性规则、默认值等的设置,在大型数据库中演变为更为丰富的数据库表的约束,因此加深学生印象,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大型数据库的时候进行知识的迁移,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建表过程中,最困难的是表间关系的确定与建立,也是“表”对象表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这个问题向上可以回溯到数据库建模阶段,即“数据库中到底应该有哪些表”的问题,向下可影响到一个表的数据在增加、删除、修改时表间数据联动问题。 再次,“窗体”对象是Access 数据库中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个对象中,窗体的整体设计、控件的运用是学生进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阶段(特别是),类似的工作环境会使学生的适应速度加快。 最后,“宏”对象是Access 中用来驱动其他对象的工具。“模块”对象也能够产生相同作用,但是其使用较为复杂,进入模块后必须使用VBA语言进行编写程序,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较低,致使程序写不出,或者程序调试时出现各种问题。从本质上说,宏是一系列操作或操作对应程序的集合,因此,以较为简单的宏对象作为项目实现的重点、VBA程序为辅的方式 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各方面考虑,在项目中加强“表”“查询”“窗体”“宏”四个对象的训练。 (2)项目的选择一定要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这样有利于减轻陌生感,使学生更容易就项目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增强互动性,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例如,选取“学生宿舍管理系统”作为典型案例学习,并提供其他丰富案例供学生训练。

新教材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教材教学中的思考 黄厂街学校林岚 课程改革在我市已经轰轰烈烈地走过了七个年头,与七年前波澜壮阔的局面相比,现在的实验老师正逐步走出对新理念的膜拜,激情中多了冷观察的思考、实践时多了客观辨证的理性。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教材使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老师们对此还有不少疑惑……一个主题图,上一节课还觉得上不完;同样一个教学内容,不同老师的演绎却完全不同,到底该怎么教呢?教学时,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平时教学自己还认为满意,可是到考试时才发现原来“漏教”了那么多;现在的学生真不知是怎么了,课堂上一讲就会、一做就对,可是过后一考就错;情境导入时群情激昂,知识呈现时却热情尽失……大家纷纷诉说着课改中的酸甜苦辣、交流着实践中的成败得失。 新课程改变的不仅仅是教材体例结构的删减改变,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深刻理解“用教材教”的含义,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新课程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结合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经验,按照学生的生活实际,大胆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补充,教师不但是教者,更应该是编者,创设更加鲜活生动、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情境,去组织处理教学. 1.教学的起点不只是从知识的逻辑出发,还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 比如讲“名数的转化”.数学的逻辑是什么呢?就是以小数点的移动(进率)为依据,因此关键是记住进率,然后把进率算法化,再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会做名数的转化,但是,我们却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在法则生成过程中,对数学的体验和数学发现的经历,甚至对法则的真正理解.面对法则,如果我们只给学生说:这是一个规定.但是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这样的回答,这样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一种解释,一种关于这一规定合理性的解释,也就是我们有必要为法则寻求一个背景,建构一个模型,不再使那些肯于寻根问底的青少年为此苦于思索.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模型是很多的,只是在传统教学的环境下,我们缺少这种发现的眼光.因此,新教材就从“生活中的小数”讲起。 主题图:糖果0.5千克小明身高 1.35米成绩9.25分体温38. 5℃ 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 你还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吗? 引例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 1米45厘米 0.95米 1.32米 这些数据太乱了,怎么比呢?

教学案例:地理案例教学实践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实践分析 摘要:案例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而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实际应用出发,探讨其优势及局限性,不仅丰富了地理案例教学理论,而且对改善地理教学的质量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案例教学;地理;实践研究 1.案例教学概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秉承这一理念,对比传统课程内容所体现出的相对落后陈旧,脱离生活实际的特点,偏重对于地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的课程目标,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应运而生。何谓案例教学?靳玉乐在《案例教学原理》一书中将“案例教学”定义为: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交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2.地理课堂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学地理课堂,笔者认为,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从而落实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向学生传递知识、

培养能力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互动性、全面性。下面笔者就以七年级地理教材为例谈一谈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具体应用。案例1:模拟地球公转(一个地球仪、一位学生)。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动态和静态思维转换大,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可以采用比较直观的演示法,以降低难度,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课堂先给予学生一部分时间对于书本中该部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后请一位学生充当太阳,教师手握地球仪代表地球,通过不同的演绎,让学生体会地球始终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同时地球也在围绕地轴自西向东实现自转,地轴指向始终不变。案例2:亚洲拥有复杂的气候。任何一个大洲,由于范围广大,因此自然环境较为复杂,自然环境又包括多种自然要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重点关注了地形、水系、气候三大自然要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七年级下册的起始章节,对其自然环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归纳任意地区在地形、水系、气候特点的一般方法。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是不错的方法。 3.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地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构造出真实性极强的地理案例,经过学生的直接参与,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对案例进行剖析、引申和扩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缩短教材中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实现

第四章“实验法”案例

第四讲(第四章“实验法”)案例 一、一个案例:上海市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上海市青浦县从1977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持续十余年的数学教改研究,主要有四个阶段:三年教学调查(1977年10月——1980年3月)、一年筛选经验(1980年4月——1981年8月)、三年实验研究(1981年9月——1984年9月)、三年推广应用(1984年9月——1987年8月)。 在“教学调查”阶段,在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班级特点、数学教师教学情况的同时,研究人员调查了许多有志于数学教学事业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中积累了160余项经验。在这些调查中,他们主要采用的办法是:(1)通过听汇报、查教学计划、看历年教学总结、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取得调查素材;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内容组织、概念教学、能力培养、师生配合、方法特点和教学效果等七个因素综合考察一堂课; (3)测验并研究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较,以了解他们学习分化的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的不同特征; (4)专门的测量,如体质测定、思维测定、理解力测定等。通过比较分析,取得资料。 (5)其他特殊方法。例如,该县有个农村初中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得法,学生间的讨论气氛很浓,教师又常抓住几个“小先生”带动全班。为

了摸清这个情况,他们借用社会关系调查方法,绘制学生学习讨论关系图,由此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班级集体作用的问题。 在“筛选经验”阶段,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挑选两个试点班和两个对照班开展研究。当时,研究实验尚无现存方法可循,于是,他们从工作实践出发,探索了一种经验筛选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研究顺序一般是:(1)分析和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其他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本县本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 (2)按预定计划,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经验和成果; (3)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课堂,对执教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4)根据考察评价的结果,对原有的经验或成果进行淘汰、发展以及优化处理; (5)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多次往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教学措施。 这样,经过一年约50次循环,他们选得4条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1)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 (3)指导学生亲自尝试; (4)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内容摘要:教学设计及其构成的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学界重点探讨研究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它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小学数学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勇于创新,努力完善、优化教学模式与思路。在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设计要点以及对小学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做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现状能力构成 教学设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并日益得到重视,教学设计是一种把教学变得科学化的手段,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一些小学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在与具体学科结合上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很难真正的发挥其作业。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的最关键时期,数学科目在所有学科之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及其结构研究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师们的积极探索和

辛苦努力下,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方法、形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仍然存在着在教学设计能力上的欠缺和理论上不成熟,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表面的东西多,与中国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少,在运用上生搬硬套,使教学设计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形式进行教学,有形而无神,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教学形式过于简单,有的单纯关注应试教授课,忽视归纳和讨论;有的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也有的只注重互动、协作,却轻视引导;有的仅仅重视老经验、老方法,忽视科学设计的重要性,甚至对教学设计一知半解。 目前,小学教育教学设计方面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引导,让教师从观念上接受教学设计,建立健全的教师教学设计管理机制,注重提高教??素质,增加小学数学教师知识面,以学习培训带动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要点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各个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诸多环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实施教学前数学教师便需要对教学行为、过程进行细致的思考与安排,即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小学教师不断加强学习,采众家之长,领会掌握授课设计的基本原则、技巧,遵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确定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探究——作出解释——运用深化 该模式实施欲体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杂乱的,有的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习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探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评价正误、优缺。 三、作出解释

故事教学研究案例

故事教学研究案例《猜猜我有多爱你》 有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了一本新书《猜猜我有多爱你》,孩子们争相阅读,有的还照着书绘画。看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们便萌发了把它作为大班故事教学研究案例的想法。经分析,我们认为该故事最吸引幼儿的是它的优美意境和对爱的情感表达,所以我们制定的活动口标为:1.欣赏故事,理解和感受故事中优美意境;2.能够清楚、连贯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还确定了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大意,感受故事所传递的情感。难点是支持和帮助幼儿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故事,并学习大胆表达。 第一次活动:欣赏故事,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故事 山于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初步了解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所以我们将第一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欣赏故事,感受和理解大兔子和小兔子互相表达情感的美好意境。 活动过程概述: 在活动中,我们先创设情境,通过故事表演,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然后借助动画片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再通过观察图片、尝试表演、语言讲述等形式再现故事;最后,支持幼儿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为支持幼儿深入理解故事,我们将重点提问预设为:“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 “你爱爸爸妈妈吗?你怎么让他们知道你的爱?”“大兔子爱小兔子吗?小兔子爱大兔子吗?”“你最喜欢哪个情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使孩子们初步理解了故事内容,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从幼儿的表述中,我们发现他们对故事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表达爱的特殊方式不甚理解。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第一次活动预设的提问过于统一,缺少层次,缺少个性化的提问。如,在提问“大兔子爱小兔子吗?小兔子爱大兔子吗”时,大部分孩子只能回答“大兔子爱小兔子,小兔子也爱大兔子”。这样的提问无法调动幼儿原有经验,不能有效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悄感。因此,在第二次活动中,我们对预设提问的形式和方法作了一些调整。 第二次活动:有效提问,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 经过研讨,我们对有效提问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活动。 1.向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不同的问题 在分析故事时,我们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直接提给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表达的信心。例如“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故事里讲了什么内容”等。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我们逐步加大提问的难度,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提出需要思考和提炼的问题。比如,“你是怎么知道大兔子爱小兔子的?小

2018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2018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一、重点项目 立项15项,面向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建设负责人、相关教学管理人员、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负责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 1.1 本科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和新工科专业改革创新研究(3~5项) 研究内容:针对我校矿业特色专业,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案,研究本科生国际化教育提升途径,并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探索研究矿业特色工科专业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采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等。 1.2 全面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3项) 研究内容:探索试点学院开展全面学分制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自主选课制度、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等方面的教学管理体系设计,构建自主选择专业的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等。 1.3 一流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2~3项) 研究内容:根据我校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全方位研究与探索实践教学需要为此做出的改革与实施路径,构建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体系。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构建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等。 1.4 本科专业评估认证的研究与实践(2~3项) 研究内容:本科专业参与评估认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科高校专业认证的支持举措,评估认证专业在育人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教学条件、持续改进等方面的不足和原因分析,加强评估认证相关专业建设的策略和相关建议。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等。 1.5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3~5项) 研究内容:根据学院和专业的教学实际,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调研分析并进行改进,科学构建教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并探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 成果形式:调查或研究报告,教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等。 1.6 科教融合促进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3~5项) 研究内容:根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方案,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案,研究建立科教融合促进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和办法,推进科技成果进课堂,促进科教融合助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成果形式:调查或研究报告,教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等。

发现生活中的地理——教学案例

发现生活中的地理——教学案例 由于新课程的改变,初中的地理课一周只有一课时,有一些学生感觉获得的地理知识远不够他所需要的,而且还需要学习更多身边的地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上过一个月课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每天去留心观察你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和你所看到的现象,如果和我们学习的地理相关,就在每次课的课前介绍给大家。你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和他人合作完成,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不断提高你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充分发挥你的自身特性,并在你的帮助下,全班同学的地理知识都有不断的提高和积累。问题一出,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询问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比如:生活中有跟经纬网有关的地理现象吗?总觉得有很多书上的地理知识很抽象,很不好理解。每个地理现象都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些知识解释吗?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每次课只能有两组同学有展示的机会。 刚开始,我以为学生会因为刚刚接触地理和同学之间不是很了解等原因使前几次课参与的程度不高,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每次课上课前,都有很多的学生要求在这次课上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几节课下来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了。由于我设置的作业范围非常的广,身边的很多小事都可成为学生的材料,而且没有形式的要求,所以学生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可更多的发挥自己的特性。 课后分析时,我发现学生展示的材料来源很多:自己观察的身边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等。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演讲、小品、相声、资料展示,还有很多同学加入了多媒体课件。而且有很多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学生这个时候他也可以自己或同其他的同学一组来积极的参与进来,而且表现的很出色。每次课学生都觉得意犹未尽,而且越来越觉得地理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每次同学们的展示,都是全班同学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同时更使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作为教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观察空间和一个自由的展示空间,会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状态下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反思: 很多时候地理学习让学生认为很难很抽象,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加上是非升学考试学科使得学生的重视程度就更不够了。而今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新理念的推广,使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新的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针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活泼热情、乐于观察、乐于交往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没有限制、没有标准,完全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自然会有新突破。以这次作业为例,学生可有很长的时间去仔细观察和充分准备,完全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结果学生积极参与,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逐步营造出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交往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团体意识,更使一些往日缺乏自信,害怕课堂提问的学生,在小组同学的热情帮助下,也开始跃跃欲试。学生对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真正体会到了做学习主人的自豪与自信。 教研组集体点评: 本案例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观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具体知识整合到内容体系中,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的个性日益鲜明。反过来,如果教师一直局限于讲授的教学,知识的传递、灌输可能会更加快速,学生得到的结论更符合我们成人的观点,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参与意识就要大打折扣、参与面也不会很广,个性也难以得到发挥,这样学生的兴奋点就难以得到点拨。.

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真菌 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教材分析: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真菌”教学单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酵母菌和霉菌的

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对于的组织、驾驭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 学习的过程,其基本结构如下: 教师接受信息--教师处理信息--教师启发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处理信息---学生输出信息---反馈信息。 由此不难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等等,都会对课堂教学控制产生影响。而教师的水平是影响课堂教学控制的主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控制的能力呢? 1、提高教师的修养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仪表、举止等方面的约束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根本前提。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

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死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水平。 2、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水平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各学科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要把问题点到,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留 有思考的余地。 3、提高教师的。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 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沟通与交流,朝夕相处的经历,我研究发现了我们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自我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低甚至没有要求。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按质按量写,上课纪律不好,眼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部分不同不认真等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心和自控力,没有勇气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自觉地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他们自尊心的需要,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因此,教学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通过个案研究来探寻学生学习的内因,探讨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何某 性别:男 年龄:14 班级:初二(3)班 问题及其表现: 在学习方面,学习缺乏自主交流性,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不是走神就是写其他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不能按照老师的节奏听课和按要求做练习,同时也很排斥老师的提醒和批评。上课经常有迟到现象,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不但没有进步,相对刚进班时还下降了很多。 在其他方面:性格内向,比较自我。沉默寡言,不是特别爱与学生相处,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总之集体荣誉感很淡薄。即使是对于班主任的有的要求也表示不支持。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他周围的同学以及他的父母交流,我了解他主要原因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何同学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家里

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新动向

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新动向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 2011年至2015年,是党和国家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五年。党和国家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修订版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成为引导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风向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遵循分类评估、同类比较的原则,从各类公开报刊中精选优秀论文汇编而成,其论文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研究的概况。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12种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在2011年至2015年转载的论文分析显示,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正呈现一些新趋势。 ——编者 2011年至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共转载论文11795篇,分布在455种原发报刊上。在综合性期刊中,《教学月刊(中学版)》、《教育研究与评论》、《教学与管理》、《课程·教材·教法》、《江苏教育》转载量排在前五位。在专业性期刊中,《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国数学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物理教学》、《化学教育》、《历史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在各学科的转载量中名列前茅。 结果一:来自中小学的文章最多,东部地区教科研优势明显 对文章第一作者的机构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来自中小学的文章最多,占56.89%;其次是来自高校的文章,占22.59%;来自教科研部门的文章占14.70%;来自出版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其他单位的文章占3.31%;2.52%的文章作者单位不详。 在中小学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通中学、锡山高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苏州中学、南京市十三中、南京市江宁高中、镇海中学、如东高中排在前十名。在这前十名中,江苏省占八位,北京市和浙江省各占一位,可见江苏省中小学在教科研上有明显优势。 在高校中,北师大、华东师大、北京教育学院、首都师大、南京师大、华中师大、西南大学、上海师大、浙江师大、东北师大排在前十名。 在教科研部门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北京市海淀区教师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究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3-12-23T14:02:38.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2月总第162期作者:曹吉忠 [导读]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曹吉忠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262100 摘要:新课标将“案例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强调“通过案例学习原理”,巧妙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面对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教师要深刻理解“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本质,积极探索和实践“案例教学”,实现地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新课标案例教学内涵观念特征基本原则 一、深刻理解“案例教学”内涵,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在备课中要深挖教材案例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选取案例的特征,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指导。 “案例”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情境生动。教学中教师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列举或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实例,这些实例大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具体地理现象而举的例子,比如在学习大气逆辐射时我们常举“人造烟幕防霜冻”、“霜冻往往发生在晴朗的夜晚”等实例来加强学生对大气逆辐射的理解和应用,但这些都不能算作是“案例”,案例应该是真实具体的、直观生动的。比如:人教版必修三中“热带雨林的保护”,就是给了学生一系列生动真实的图片画面和大量的图文材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环境的现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教师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情境,为提高教学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典型性、代表性。“案例”都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特点,都是某一地理现象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自己开发的案例也有局限,所以,案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如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如果教师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在选取时要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需要进行适当加工,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 3.内容丰富。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从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城市热岛效应”案例的选取和问题的设置,有生动的图示,有热岛现象真实实例,有原因的探究,有城市热岛利弊分析,有如何有效利用……内容非常丰富。 4.可读性强。好的案例能吸引学生阅读,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既然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那么,学生对案例感兴趣了,自然会调动他们阅读、思考、分析的兴趣。 二、把握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 1.教学过程开放。师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思考、交流,并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3.探究性。案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入案例情节和角色。 三、选取案例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普遍性”。案例教学的内涵决定了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普遍性”,“案例”的探究与分析代表了一类地理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具体事例,也不是某一区域的特例。比如《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防治”,教材选取我国西北地区作为案例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它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分析入手,逐步讨论了人类各种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再进一步探究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恶性循环,再到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层层深入。它不仅能代表全球荒漠化现状,还对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水资源破坏等生态问题具有深入探究的价值。教师在利用教材案例时,必须吃透教材案例设置的深层次意图,自选的案例必须保证案例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2.时代性。地理学科知识最具时代性,学习和探究的问题要与时俱进,要求教师在案例选取上充分展示最新的地理学研究成果和地理学理念,与时代保持一致。 3.生活性。地理教学的原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当地生活,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熟知的事例,研究开发为“案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探究的意义。 总之,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只要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案例教学”一定会越来越成熟,一定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益。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教育案例研究作业答案

教育案例研究作业答案 1、下列关于案例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有( )。 . D.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 . 案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 案例是有教育意义的事件 . 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 2、教育案例的内容结构包括背景、主题、( )、结果、评析。 . 附录 . 结局 . 讨论 . 细节

3、目前存在的几种不正确的人才观有:()、“分数至上”、“驯服工具”的人才观。 . “多元智能” .“重视潜能” .“全面发展” .“平均发展” 4、案例对于法律界而言,就是那些具有发展意义的( )。.判例 .事例 .病例 .病历 5、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有()和全员分工制。 . E. 小组推选制 .班干部轮流制

. 分工合作制 . 全员轮流制 6、教育案例的内容结构包括()、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 讨论 .结局 .背景 .附录 7、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有班干部轮流制和()。 .分工合作制 .小组推选制 .全员轮流制 .全员分工制 8、课堂管理常规方法中的体语控制法包括短暂沉默法、()、目光注视法、变换音量法。

. 突然注视法 .身体逼近法 .喜上眉梢法 .抑扬顿挫法 9、下列关于案例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有:案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案例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案例是有教育意义的事件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 .案例是可以杜撰的事件 10、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类型有:预防性课堂管理、纠正性课堂管理和()。 .发展性课堂管理 .普及性课堂管理 .评价性课堂管理

. 支持性课堂管理 11、目前存在的几种不正确的人才观有:()、“驯服工具”、“平均发展”的人才观。.“分数至上” .“多元智能” .“全面发展” .“重视潜能” 12、生动直观、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有演示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和()。.幽默化解法 .类比导入法 .引趣导入法 .移花接木法 13、备课时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和问卷法。 .实验法

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8082 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标 准范本 Through the assump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an effective scheme is form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such as resourc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工作计划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新课程实施教学工作计划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计划文件适合在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 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就要开始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了,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制定好的,也是按照国家新的教学大纲以及新的教育改革制度来实施教学的,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学校的成绩总体来说还是有不错的进步,虽然个别的地方还是需要改革,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为落实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深刻领会新《义务教育法》精神,以新课程

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验工作。本学年,教导处将按照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化新课程教材与考试改革的学习,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力度,积极研究校本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编写好系统的校本教材,全面实施学生评价改革,使新课程实施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实施新课程学生评价办法,构建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特长明显的目标。 2、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培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