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教育传播

3.人的内在传播

4.教育传播学

5.最近发展区

6.传播

7.教育传播系统

8.数字化学习

9.自主学习

1.模式

2.编码

3.译码

4.教育传播过程

5.先行组织者

1. 信息

2.教育信息

4.信息爆炸

5.符号

6.自然语言

7.人工语言

8.非语言符号

2.媒体

3.教育传播媒体

4.干扰

5.自主学习

6.研究性学习

7.创新学习

1.把关人

2.教师威信

3.教育机智

4.遵从

2.教育传播环境

4.校风/班风

1.教育传播效果

2.形成型评价

3.总结性评价

1.调查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第一章

1.传播的基本条件是()、()、()和()。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和()。

3.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和()。

4.一般来说(南国农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是()、()、()和()。

5.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于1958年提出了7W模式,增加了()和()。

6.()提出了“群体动力论”的概念。

7.把关人是()提出的。

8.()提出了“两极传播”理论。

9.()创立了“传播学”,有“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之誉。

10.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和()。

11.教育传播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和()四个发展阶段。

12.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其中()是决定教育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

13.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14.在教育传播系统的四种结构中,()结构最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构适合传递简单的教学内容。

15.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16.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和()四个特点。

第二章

1.编码过程包括()和(),译码过程包括()和()。

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信息阶段,实质上是()的过程。

3.在通道传送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阶段。

4.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

5.先行组织者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6.()教学策略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适合动作技能的培养。

9.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0.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和

()等。

11.根据表达方式不同,模式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模式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的传播过程。

13.贝罗模式由()、()、()和()四个要素组成,因此又称为()模式,适合解释教育传播过程。

第三章

1.信息的特征是有()决定的。

2.我们把信息体分为()、()和()三大类。

3.人类信息体可以获得()和()两种类型的信息。

4.人类直接与事物接触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和()。

5.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有()、()和()。

6.广义的语言符号包括()和()两种。

7.自然语言有()和()两种表现形式。

8.在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过程中,语调占( ),表情占( ),语言占( )。

9. R.伯得惠斯特指出,二人进行传递“信息”时有()是用非语言符号来传递的。

11.根据表意不同,身体动作分为()、()、()、()和()五种类型。

12. 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有()、()、()、()和()。

13.()是语言的一个重要而实用的特征,也最容易出现歧义和误解。

14.非语言符号的特性有()、()、()和()。

第四章

1.按传递的信号形式分类,通道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传播通道包含()、()和()三个基本要素。

3.信道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4.人们主要通过()和()两种通道接收的信息,获得信息的百分数分别为()和()。

5.广义的媒体包括()、()和()。

6.习惯上把媒体分为()和()两大类。

7.按媒体的表达手段不同,可将媒体分为()、()和()三种类型。

8.按媒体作用的感官不同,可将媒体分为()、()、()、()和()五种类型。

9.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有()、()和()。

10. 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有()、()、()和()。

第五章

1.把关人是由()在1947年提出的。

2. 机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把关人应具备()、()和()三个条件。

3.教师按性格特征分类,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4.教学目标分为()、()和()三类。

5.教师在手机教育信息时,选择的信息源应遵循()、()、()和()四个原则。

6.在教育传播中,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有()、()、()和()。

7. 学生的传播行为具有()、()和()三个特征。

8.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具有两种重要的心理特征,一是(),二是()。

9.受传者的选择性心理包括()、()和()。

10. 在教育传播中,师生互动机制可以分为()、()、()和()四种类型。

11. 师生活动机制具有()、()和()三个特点。

第六章

1.在教室环境的布置和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有()、()、()和()。

2.社会信息包括()、()和()。

3.“地球村”是由()在1964年出版的著作《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

4.()是1969年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中正式提出来的。

第七章

1.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变迁经历了()、()、()和()四个阶段。

2.()理论的研究目标是新生事物传播、推广的过程和规律。

3.()认为大众传播通过简历文化规范,从而间接地影响大众行为。

4.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方法有()、()和()。

5.远期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方法有()、()和()。

6.根据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可以概括为()和()两个类别。

7.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价类型有()和()两种。

第八章

1.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和()五种。

2.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和()。

3.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建构类型和方法有()、()、()和()四种。

4.控制实验法可以控制的因素有()、()和()三个方面。

5.质的研究资料多是文字形式的描述性的资料,被称为()。

6. 实验法分为()和()。

第一章

2.比较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3.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5.试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试论述互联网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第二章

1.什么是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2.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由谁提出的。

5.论述五段教学策略的基本过程及其优缺点。

6.论述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7.阐述假设—推理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8.阐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9.说明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及创设情景的类型;

10.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11.试论述伙伴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2.试论述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3.试论述角色扮演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4.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5.在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6.试论述拉斯韦尔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7.试用香农—韦弗模式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18.试论述贝罗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9.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20.了解四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到特点及五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的传播过程。

第三章

1. 辨析信息与消息、信息与信号、信息与知识;

2. 简述信息的特征;

3. 简述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

4. 教育信息分为哪几类;学生获得信息的类型有哪些。

5. 简述教育信息的特性;

7. 简述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原则;

8. 举例说明语言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9. 简述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

10. 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11. 简述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举例说明;

13. 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角度论述如何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第四章

1. 教育传播通道的特点有哪些?

2.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有哪些?

3. 什么是干扰?教育传播中的干扰来自哪几个方面;

4. 如何保持教育通道畅通?

5. 简述一般媒体发展成教育传播媒体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6. 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做简单评价;

7. 简述交互媒体的特点;

8. 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11. 如何选择教育传播媒体?

第五章

1. 为什么说教师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主要把关人?

2. 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试论述在教育传播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4. 简述在教育传播中学生的双重角色;

5. 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7.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改善学生的选择性注意的途径有哪些?

8.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学生的选择性记忆?

第六章

3. 简述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特点。

4. 简述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

6. 如何优化教育传播环境?

7.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论述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的正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七章

1. 简述子弹论的核心观点、存在的缺陷及其对教育传播的启示;

2. 简述使用与满足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教育传播的启示;

4. 比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异同;

5. 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教育传播效果?

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5点:

1、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向上越抽象。底层的经验易于理解和记忆,顶层的经验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2、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学习间接经验要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教学不能止于直接经验,必须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因为概念是思维推理的工具,它使探求知识的智力过程大为简单化、经济化。

5、位于塔腰部分的是替代经验,它能突破时空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替代学习经验的思想是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依据。

为什么说教师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主要把关人?

1.教师是教育信息的编码者(1)选择教育信息(2)教育信息的编码

2.教师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

3.教师是教育传播的引导者

简述子弹论的核心观点、存在的缺陷及其对教育传播的启示;

子弹论(或称魔弹论、皮下注射论):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的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早期的魔弹论产生的背景和它的谬误所在:

①大众传媒使人们产生一种敬畏心理。

②无论是国家、政党、团体还是社会活动家等对传播媒介的利用都达到空前的程度,一般个人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形式的宣传或说服活动的包围之中,使人们处处感受到传播的“力量”。

③一战后,极力夸大宣传战和心理战的作用,给魔弹论带上了强烈的唯意志论色彩。

背景:

①魔弹论观点的出现与当时西方流行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也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刺激-反应”机制的主导,施以某种特定的“刺激”便能引起大致相同的“反应”。

②另一重要背景是大众社会论。认为现代社会生活破坏了传统的社会联系,社会成员在任何有组织的说服或宣传活动面前都处于孤立无援、十分脆弱的状态。

魔弹论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它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并且否定了受众对大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能力。它对传播过程作了过于简单的描述。

简述使用与满足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教育传播的启示;

使用与满足”理论具备了一些新特点:

①对“使用与满足”的形态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研究。有严谨的调查分析程序,排除了研究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②重视对受传者使用动机产生的社会条件的考察。

③加强了对“使用与满足”过程的理论总结。

“使用与满足”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这个视角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效果观,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一方面,有人认为它考察的是受众的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的是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与“有限效果论”相响应;另一方面,有人认为“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用,属于某种“适度效果理论”,对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是一种“有益的矫正”。

论述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的正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特点:1.便利性2.主动性3.交互性4.协作性5.多样性6.开放性

网络环境令课堂教育环境具有便利性、主动性、交互性、协作性、多样性、开放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崭新的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过程,构建了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教学环境。此外,利用多媒体网络,人们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学习,这就使家长与学校、家庭与信息资源中心、家庭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起来,按一定的目标,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或训练。但网络中具有大量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且青少年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易造成网络沉迷,对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正影响主要体现在:(1)互动性加强;(2)自主学习能力加强;(3)教育的时空扩大;

副影响主要体现在:(1)匿名性引发信任危机;(2)网络迷航和沉迷;

正影响:网络环境可以辅助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那些在学校中没有接受到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学习。

负影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例如涉及阴暗、暴力、色情的信息,对于那些信息辨别力较弱的孩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一些自制力弱的孩子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正面影响:1)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2) 创造性的培养。3)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 丰富学生的知识

负面影响:1) 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2) 可能造成虚拟世界和现实的混淆3) 网络传播的大量网络信息,对现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正面:但是通过上网,学生可以扩大交际面,与各类朋友畅所欲言,容易在网上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网上的学习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负面:开放的网络中,其虚拟的、丑恶的“网络信息垃圾”容易诱导学生的思维、行为的价值取向偏离健康正常的轨道。由于网上信息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人们可以匿名地接受和传播任何信息。各种不负责任的奇谈怪论比比皆是;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赤裸裸地兜售色情、暴力、欺诈等内容。面对网络世界诸如此类的“洪水猛兽”,尚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青少年们,还未完全懂得取舍之道。在学校和网络的这场争夺战中,学生思维容易偏离传统的轨道。网络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网络成瘾”。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网上交际成瘾、色情成瘾、游戏成瘾和信息成瘾。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学生,上网时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下网时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机——人”的交流模式,加剧了学生的自我封闭,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淡化。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 2.教育传播 3.人的内在传播 4.教育传播学 5.最近发展区 6.传播 7.教育传播系统 8.数字化学习 9.自主学习 二、填空/选择 1.传播的基本条件是()、()、()和()。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和()。 3.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和()。 4.一般来说(南国农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是()、()、()和()。 5.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于1958年提出了7W模式,增加了()和()。 6.()提出了“群体动力论”的概念。 7.把关人是()提出的。 8.()提出了“两极传播”理论。 9.()创立了“传播学”,有“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之誉。 10.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和()。 11.教育传播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和()四个发展阶段。 12.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其中()是决定教育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 13.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14.在教育传播系统的四种结构中,()结构最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构适合传递简单的教学内容。 15.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16.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和()四个特点。 三、问答题 1.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 2.比较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3.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5.试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试论述互联网对教育传播的影响; 7.阐述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2.编码 3.译码 4.教育传播过程 5.先行组织者 二、填空/选择 1.编码过程包括()和(),译码过程包括()和()。 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信息阶段,实质上是()的过程。 3.在通道传送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阶段。 4.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 5.先行组织者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6.()教学策略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适合动作技能的培养。 8.影响学习效果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等。 9.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0.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和()等。 11.根据表达方式不同,模式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模式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的传播过程。 13.贝罗模式由()、()、()和()四个要素组成,因此又称为()模式,适合解释教育传播过程。 14.模式有()、()、()和()四种功能。 三、问答 1.什么是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2.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论述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由谁提出的。 5.论述五段教学策略的基本过程及其优缺点。 6.论述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7.阐述假设—推理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8.阐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9.说明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及创设情景的类型; 10.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11.试论述伙伴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2.试论述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3.试论述角色扮演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4.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5.在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6.试论述拉斯韦尔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7.试用香农—韦弗模式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18.试论述贝罗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9.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20.了解四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到特点及五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的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学》试题B

*******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级 教育技术学 专业《教育传播学》课程试卷(B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20世纪 ( )。 A 、 20年代 B 、 30年代 C 、 40年代 D 、 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 、信道编码 B 、信道译码 C 、信源编码 D 、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 A 、教育传播 B 、组织传播 C 、人的传播 D 、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 A 、缺少反馈环节 B 、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 、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 、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 、往往有多种形态 C 、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 、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 、反馈 B 、编码 C 、译码 D 、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20世纪( )。 A 、 30年代后 B 、 40年代后 C 、 50年代后 D 、 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 、模糊性 B 、多义性 C 、有限性 D 、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 、经济学 B 、生物化学 C 、物理学 D 、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 、单向通道 B 、双向通道 C 、单一通道 D 、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 、面对面传播 B 、间接传播 C 、人对人的传播 D 、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 、广义传播 B 、内在传播 C 、人际传播 D 、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 、间接传播 B 、目的集中的传播 C 、双向传播 D 、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 、19世纪初 B 、20世纪初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 、系统论 B 、传播学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 A 、1985年 B 、1987年 C 、1990年 D 、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 、教育者的传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 、学术上的理论 B 、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 、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 、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图像符号 D 、音响符号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 A 、传播者 B 、环境 C 、信息 D 、通道 E 、受传者 试 卷 密 封 装 订 线 试 卷 装 订 线 院 系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 A“回收站”B“剪贴板” C“我的电脑”D“我的文档”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 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CPU运行速度 8. 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 A、一种炸弹 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 9. 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模拟信号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 音频信号编码 D. 视频信号编号 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 示,则表示录像机(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带坏 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 13. CAI的课件是属于( ) 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 课本 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A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 C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 A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 C年龄特征D信息加工分析 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 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 C 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 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18.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 B 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C 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 D 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 19.下述关于教学设计的提法中,错误的说法是()A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理论 B从性质来讲,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操作过程 C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D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 20. 多媒体组合教学就是( ) A.在一堂课中使用了不止一种媒体 B.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构成优化的教学媒体群 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过程优化 C.多种媒体同时对同一情景展示的课堂教学 D.必须是视听结合才行 21. 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 正确的是( ) A.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于教学目的,两者无相互关系 B.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类似的 1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D.双向传播模式 E.文字形式的传播模式 4.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 A.闭环模式 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___两大类. 4.___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及传播理论,而系统科学理论是它的方法论基础. 7.被誉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是苏联赞可夫的"新教学体系",美国布鲁纳的_____教学论和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的_____教学论. 8.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_____,动作技能,态度. 9.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____. 10.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___mm. 11.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2.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3.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___过程.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___和_____工作. 15.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6.教学设计以___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___作为研究对象. 17.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___和_____组成. 18.当代学习理论的三大学派分别是_____、_____和联结—认知学派. 19.课的划分依据一般为: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两课之间的间隔时间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教育传播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2.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3.国外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的促进下兴起的. A.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发展 B.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发展 C.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发展 D.直观教育与媒体技术 4.校风和班风是属于教育传播活动中的() A.教育传播媒体 B.教育传播环境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系统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库 1.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 A.直观性、间接性 B.概括性、逻辑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逻辑性、间接性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应试指导】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答案:B. 解析:无. 3.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分化 D.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案:B. 解析:无. 4.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答案:C. 解析:无. 5.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答案:C.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注意的种类。【应试指导】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

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音型 B.非语言符号声 C.自然音响 D.事物音响 答案:D. 解析:略. 7.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答案:A. 解析:无. 8.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解析:无. 9.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A. 解析:无.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答案:B. 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应试指导】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 (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 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 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 (参见13.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正确答案:(参见13.5恐怖诉求) 答: 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 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 1922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舆论》中谈到了媒介对公众感知外部世界影响的重要性,他用了“柏拉图”关于“洞穴”的比喻,说明媒介所提供给我们的现实不是真实的现实,但却构成了我们头脑中图画的基础。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简言之,大众传媒即使不能决定人们应该怎么想,但至少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议程设置研究不仅对媒介报道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进行了大量考察,而且将研究的触角伸向媒介报道框架和铺垫,以证明媒介如何影响人们“头脑中的世界”。 5. 简答:简述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四个阶段 (参见教材12.1效果研究的传统) 大体上效果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万能效果论、有限效果论、强效果论,以及协商效果论等。 6.名词解释:意见领袖 正确答案:(参见教材12.2两级传播) 在伊犁县调查中,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讯息和观念不是直接传向所有人,是常常从广播与报刊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经由意见领袖流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1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3.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A.教育传播 B.组织传播 C.人的传播 D.内在传播 4.闭环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 A.缺少反馈环节 B.学生之间相互交叉作业 C.教育传播效果一般较好 D.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 5.下面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物质直接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B.往往有多种形态 C.都能被人直接感知 D.在地球以外就没有了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7.教育传播理论研究进入重过程阶段是在( ) A.20世纪30年代后 B.20世纪40年代后 C.20世纪50年代后 D.20世纪60年代后 8.语言的最大长处是( ) A.模糊性 B.多义性 C.有限性 D.抽象性 9.下列属于交叉学科的是( ) A.经济学 B.生物化学 C.物理学 D.历史学 10.目前电话通道是( ) A.单向通道 B.双向通道 C.单一通道 D.无线通道 11.人际传播属于( ) A.面对面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 1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 ) 第 2 页共 8 页

A.广义传播 B.内在传播 C.人际传播 D.人的传播 13.大众传播是( ) A.间接传播 B.目的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 14.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 A.19世纪初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5.重优化阶段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 ) A.系统论 B.传播学 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6.我国《教育传播学》的教学大纲制定于(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 年 D.1992年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8.“子弹论”是( ) A.学术上的理论 B.报纸上提出的理论 C.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D.强效果论 19.下列答案中被麦克鲁汉认为是“冷媒体”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课本 20.光学投影片不能传递的符号是( ) A.人工语言 B.自然语言 C.图像符号 D.音响符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答案中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 A.传播者 B.环境 C.信息 D.通道 E.受传者 2.传播一般可分为( ) A.大众传播 B.自然的传播 C.动物的传播 D.人的传播 E.机器的传播 3.拉斯威尔的“5W”模式是( ) A.单向传播模式 B.线性传播模式 C.最早的传播模式 第 3 页共 8 页

教育传播学试题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 1.教育传播进入电子传播阶段是在 A.19世纪40年代以后B.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 C.19世纪末以后D.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 2.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4.被誉为“语言学之父”的是()A.皮尔士B.索绪尔C.怀特D.连尼科夫 5.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初是() A.文字模式B.图像模式C.数字模式D.表格模式 6.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贝罗B.拉斯韦尔C.施拉姆D.德福勒 7.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叫做()A.信源编码B.信道编码C.信道译码D.信宿译码 8.关于符号叙述正确的是()A.符号是可以发射的B.符号是具有物理性的 C.符号是信号的信号D.符号是具体的 9.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属于()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 10.信息在传递中会损耗、变形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是()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11.微笑不但表现在脸面上,还表现在眼睛上和全身肌肉的放松上,这是非语言符号的A.重要性B.普遍性C.多维性D.整体性 12.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信源的可信性B.内容的说服力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媒介的权威性 13.“老张的画很值钱”这一话语对于语言的误用在于()A.个人经验的影响B.两极化的影响 C.语言内涵的影响D.事实推论的混淆 14.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B.韦弗C.维纳D.皮尔士 15.内涵意义是()A.表示符号与事物间的代表性关系B.往往带有情感上的爱憎 C.是客观性的D.是字典上所表述的含义 16.计算机媒体属于()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B )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 .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 A .信源编码 B .信道编码 C .信道译码 D .信宿译码 3.教育传播学属于 ( ) A .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交叉学科 D .单一学科 4.符号学的先驱是 ( ) A .皮尔士 B .索绪尔 C .怀特 D .连尼科夫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 ) A .教育者的讲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 ) A .音型 B .非语言符号声 C .自然音响 D .事物音响 7.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 ) A .马歇尔·麦克鲁汉 B .哈罗德·英尼斯 C .欧文·戈夫曼 D .威尔伯·施拉姆 8.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 ) A .模式的创见性 B .模式的简明性 C .模式的现实性 D .模式的推断性 9.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 ) A .《传播模式论》 B .《通讯的数学理论》 C .《大众传播学诸论》 D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 10 .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 ) A .双向沟通 B .多向传递 C .单向流动 D .循环往复

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 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 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 12.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 A.2>1+1 B.2<1+1 C.1+1>2 D.1+1<2 13.“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 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14.媒介的“高清晰度”是指() A.字迹清晰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D.画面清晰 15.在麦克鲁汉眼中,下面属冷媒介的是() A.照片B.报纸C.印刷品D.电视 16.下列不属于德国学者纽曼提出的大众传播三特性的是() A.累积性B.深度性C.普遍性D.和谐性 17.有声电影被用于教育是在()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 18.施拉姆对传播功能的概括中不包括()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社会功能 19.传播学主要研究的是() A.自然传播B.动物传播C.人类传播D.机器传播 20.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信源的可信性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D.容的说服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 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错选、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 共10分) 1.下列属于传播基本条件的是() A.传播者B.受播者C.信息 D.环境E.通道 2.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是() A.闭环模式B.开环模式 C.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D.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教育传播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教育传播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2、传播理论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一种体系。 3、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称为传播。 4、教育信息教学中的五段教学整合(设计)方略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等。 5、关于教育信息的设计,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著名的九段教学策略,包括引起注意、告之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内容、提供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反馈、评介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 6、优秀传播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引导功能、简化功能、预示功能等 7、优秀传播模式具有呈现性、整体性、超陈性、启发性、实用性的特点。 8、传播模式的表现形式有词语式、图解式、数学式。 9、构建优秀的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的原则。 10、应用传播模式须坚持审查批判原则、服从事实原则、有用有利原则。 11、信息过量将导致社会信息泛滥、信息超载、信息资源浪费及信息疾病。 12、教育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客观事物及教学信息体。 13、教育信息具有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共享性、多样性的特点。 14、在教育传播中应用非语言符号必须坚持辅助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情感性原则。 15、教育传播通常有学生-教师、学生-媒体、学生-实际事物、学生-家庭、学生-学生等通道。 16、构成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是物体、符号、信息,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7、传播媒介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特点。 18、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中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概念”,提出应进行“大众传播”研究,标志着其由宣传研究转向传播研究。 19、库尔特·勒温创立了传播学中的守门理论,理性阐述了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 20、霍夫兰的突出贡献在于使传播研究加强了对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视。 21、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意见领袖论,即信息中间站的影响,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22、威尔伯·施拉姆在1973年写成《人类传播概论》一书,标志着传播学基本体系的初步形成。 23、1985年6月,复旦大学成立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所高校传播学研究机构。

《教育传播学》试卷四及答案

第一学期《教育传播学》试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教育传播 2、媒体 3、教育传播环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得分评卷人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和。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和。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和。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得分评卷人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3、简述研究传播过程中,所建立的模式的主要功能。 4、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5、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6、简述重复作用原理。 四、论述题:(共22分) 得分评卷人

阐述在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的运用方法。(22分)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5分)。 2、媒体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5分)。 3、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5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所界定的传播的三大功能是:监视环境、应付环境和传递遗产。 2、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在其重优化阶段的研究重心是教育传播过程的优化设计。 3、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功能是受教育者的学习。 4、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传播过程。 5、贝罗传播模式将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 6、教育传播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48分) 1、简述教育传播在其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2分);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2分);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2分);传播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觉并用(2分)。 2、简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要点: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 (1)教育传播系统的研究(1分)。 (2)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研究(1分)。 (3)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0.5分)。 (4)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0.5分)。 (5)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研究(1分)。

教育传播学试题

教育传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传播学属于(A) A.交叉学科 B.综合学科 C.横断学科 D.单一学科 2.把信号转换为符号叫( B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编码 D.信源译码 14.60年代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重心是( C ) A.教育传播媒体的效能 B.教育传播媒体的特性 C.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D.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15.目前我国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处于(A) A.初期阶段 B.发展阶段 C.完善阶段 D.成熟阶段 17.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D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19.下列答案中属于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的是(A) A.教育规模 B.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C.毕业生的工作成果 D.毕业生的工作性质 6.下列属于传播要素的是(D ) A.反馈 B.编码 C.译码 D.教师 17.从整体上看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是( C ) A.教育者的传授 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 D.促进社会进步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B )A.教育者的讲授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D.促进社会进步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传播是一种互动。(√) 2.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征。() 3.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自学生译码之后表现出来的信息。() 4.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具有真实性。() 5.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其实就是教师怎样控制学生的学习。() 6.干扰可出现在教育传播的各个环节中。(√) 7.人类信息体承载的信息都可以共享。() 8.科技的发展将使利用媒体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传播模式。(√) 9.没有信息我们就什么也不知道。(√) 10.“测谎仪”是根据非语言符号的多维性设计的。() 6.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 7.学生在接收和进行信息译码期间和之后都可产生反馈信息。(√) 4.信息是消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9.传播中的干扰只能减少,不能消除。(√)5.教育传播主要是指教育信息的传递或教育信息系统运行。(√)6.即便是一个人,也可能会有传播行为产生。(√)9.某种程度上,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是() A.激发兴趣 B.传递信息 C.储存信息 D.提高效率 E.控制学习 10.教育传播环境主要有四种功能: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________功能。 1.教育传播系统构成的四要素是指(abcd )A.教育者B.教育信息C.教育媒体 D.受教育者E.教育效果

教育传播学试题一

.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综合学科 .横断学科.单一学科 .把信号转换为符号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信道编码.信道译码 .信源编码.信源译码 .说话时不自觉地抠脑门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象征性动作.情绪性动作 .适应性动作.调节性动作 .符号地外延意义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观上地定义.感情上地定义 .客观定义.主观和客观定义 .再生信息就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人工信息.自然信息.机器信息.感知信息 世纪年代后,融入教育传播学地理论是() .认知学习理论.系统论 .“经验之塔”理论.行为主义 .我国引进教育传播学地概念和理论是在()世纪年代初世纪年代初 世纪年代初世纪年代初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地重媒体阶段是在()世纪年代世纪年代 世纪年代世纪年代 .下列属于单一学科地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社会学.信息论.生物化学.社会心理学 .目前地电视基本上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双向媒体.单向媒体.视觉媒体.第四媒体 .大众传播地基本特点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目地明确.内容严格规定 .媒体和通道多样.受众不定 .随着文字地出现出现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教育地巨大变革.专职教师.印刷术.口耳相传 世纪年代后出现地教育传播媒体是() .有声电影.磁带录音机 .电视.无声电影 年代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地重心是()

.教育传播媒体地效能.教育传播媒体地特性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过程地设计 .目前我国教育传播学地研究处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成熟阶段 .教育传播学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教育学地分支.哲学地分支 .教育技术学地分支.心理学地分支 .从系统与环境地关系上看教育传播系统地功能是() .教育者地传授.受教育者地学习 .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进步 .图解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图像符号.目视符号 .图画符号.静态图像 .下列答案中属于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地是().教育规模.毕业生地工作能力 .毕业生地工作成果.毕业生地工作性质 .微媒体地特征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表达能力强.传播范围小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地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写在题干后地括号内;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电子媒体地优越性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表达能力强.传播范围广.记录准确 .交互功能强.传输迅速 .教学信息地主要来源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符号信息载体.机器信息载体.客观事物 .教师.教学信息体 .教育传播媒体地一般功能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激发兴趣.传递信息.储存信息.提高效率.控制学习 .下列关于传播学地说法正确地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主要研究人地传播.诞生于世纪年代.是一门横断学科 .是教育传播学地一个分支.研究有生命或无生命体之间地传播 .导致“有限效果论”产生地有关研究是().霍夫兰在军队地研究.乔治?格伯纳关于观看电视地研究 .“比戈特先生”漫画研究与年两次美国总统大选研究 .麦戈比关于大众传播减少心脏病地研究 三、判断题(认为对地,在题后地括号内打“√”,认为错地打“×”.每小题分,共分)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卷二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期终考试题(B )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 ( )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 .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2.传播过程中,在接收端将符号转换为信息叫做 ( ) A .信源编码 B .信道编码 C .信道译码 D .信宿译码 3.教育传播学属于 ( ) A .横断学科 B .综合学科 C .交叉学科 D .单一学科 得 分 评卷 人

4.符号学的先驱是() A.皮尔士B.索绪尔C.怀特D.连尼科夫 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A.教育者的讲授B.受教育者的学习 C.发展教育事业D.促进社会进步 6.学生上下课的铃声属于() A.音型B.非语言符号声C.自然音响D.事物音响 7.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是() A.马歇尔·麦克鲁汉B.哈罗德·英尼斯C.欧文·戈夫曼D.威尔伯·施拉姆8.下列不属于多伊奇为评价模式提出的判断标准的是() A.模式的创见性B.模式的简明性 C.模式的现实性D.模式的推断

性 9.香农研究电报通信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传播模式的专著是() A.《传播模式论》B.《通讯的数学理论》 C.《大众传播学诸论》D.《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 10.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 11.老师描述圆时,往往用手比划圆形,这种动作属于() A.象征性动作B.解说性动作C.调节性动作D.适应性动作12.狄斯塔尔现象的形式化表述是() A.2>1+1 B.2<1+1 C.1+1>2 D.1+1<2 13.“填鸭式”讲课所形成的教育传播系统是() A.开环结构B.闭环结构C.二步结构D.交叉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