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第4章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高中物理:第4章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高中物理:第4章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高中物理:第4章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第四章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课时分层训练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有( )

A .秒

B .牛顿

C .瓦特

D .焦耳

解析:选A 牛顿、瓦特、焦耳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秒是基本单位,故A 正确,B 、C 、D 错误.

2.关于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一个物理量和物理概念都具有相对应的单位

B .物理公式中的物理量也可能没有单位,这样的量也没有数值

C .物理量之间单位关系的确定离不开描述各种规律的物理公式

D .物理量的单位均可以互相导出

解析:选C 有的物理概念,例如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物理量必须有数值才能参与运算;物理量之间单位关系的确定离不开描述各种规律的物理公式,导出单位就是这么得到的,基本单位之间无法相互导出.故C 项正确.

3.下列有关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制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

B .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力、时间、质量

C .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千克、厘米、秒

D .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示

解析:选D 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可以采用其他单位制,但是要统一,故A 错误;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故B 错误;力学单位制中,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kg 、m 、s ,cm 不是基本单位,故C 错误;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示,故D 正确.

4.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单位是m/s 2,是由m 、s 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

B .加速度的单位是m/s 2,由公式a =Δv Δt 可知它是由m/s 和s 两个基本单位

组合而成的

C.加速度的单位是m/s2,由公式a=F

m可知,它是由N、kg两个基本单位

组合而成的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解析:选A在力学中选长度、时间、质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而m/s、N 都是导出单位,所以B、C、D错误.

5.(多选)(2019·河南郑州高一质检)关于力学单位制说法中正确的是() A.kg、J、N是导出单位

B.kg、m、s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

D.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F=ma

解析:选BD kg是质量的单位,它是基本单位,所以A错误;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为m、kg、s,所以B正确;g也是质量的单位,但它不是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所以C错误;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是在其中的物理量都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时得出的,所以D正确.

6.下列关于重力和质量的单位以及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面上质量为1 kg的物体,其重力约为9.8 N

B.1 kg=9.8 N

C.1 kg的质量约为9.8 N

D.9.8 N的力约为1 kg的质量

解析:选A在地面上质量为1 kg的物体,其重力约为9.8 N,故A正确;力不是质量,质量也不是力,故B、C、D均错误.

7.(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中,力是基本概念,所以力的单位“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因为力的单位是牛顿,而1 N=1 kg·m/s2,所以牛顿是个导出单位

C.各物理量采用国际单位,通过物理公式得出的最后的运算结果一定为国际单位

D.物理公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解析:选BCD“力”虽然是力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但它不是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和时间),所以它的单位“牛顿”不是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其他单位都是导出单位.8.(多选)用国际单位制验证下列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

A.x=at(x为位移、a为加速度、t为时间)

B.a=μg(a为加速度、μ为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

C.F=m v

R(F为作用力、m为质量、v为速度、R为半径)

D.v=gR(v为速度、R为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

解析:选BD将等式两边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代入后进行单位运算,经过验证可知选项B、D可能正确.

9.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下面给出的式子中,l是长度,v是速度,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这些量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试判断下列式子的单位,并指出这些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名称.

(1)l

g:单位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

(2)v2

l:单位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

(3)m v2

l:单位________,物理量名称________.

解析:将各物理量的单位都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再由公式导出.☆答案☆:(1)s时间(2)m/s2加速度(3)N力

「能力提升练」

10.在解一道计算题时(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位移x=

F 2m

(t1+t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A.可能是正确的

B.一定是错误的

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解析:选B可以将右边的力F、时间t和质量m的单位代入公式中看得到

的单位是否和位移x的单位一致;还可以根据F=ma,a=v

t,v=

x

t,将公式的物

理量全部换算成基本量的单位,就容易判断了.在x=

F

2m(t1+t2)式中,左边单位

是长度单位,而右边的单位推知是速度单位,所以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单位制选的不同,不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故A、C、D错,B对.

1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与空气的密度ρ、压强p有关.下列速度的表达式(k为比例系数,无单位)中正确的是()

A.v=k p

ρB.v=

kp

ρ

C.v=kρ

p D.v=kpρ

解析:选B国际单位制中p的单位是N/m2,1 N=1 kg·m/s2,ρ的单位是

kg/m3,代入kp

ρ可得

kg·m/s2

m2·kg/m3=

m2

s2=m/s,而m/s即为速度的单位,

故B正确,同理可得A、C、D错误.

12.在初中已经学过,如果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l,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是W=Fl,我们还学过,功的单位是焦耳(J),由功的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焦耳(J)与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之间的关系是()

A.kg·m/s2B.kg·m/s

C.kg·m2/s2D.kg·m2/s

解析:选C根据W=Fl可得,所以1 J=1 N·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力的单位为1 N=1 kg·m/s2,而1 J=kg·m2/s2,所以A、B、D错误,C正确.

13.(多选)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系数k的数值()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是由质量m、加速度a和力F三者的大小所决定的

C.是由质量m、加速度a和力F三者的单位所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一定等于1

解析:选CD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课本上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是根据实验结论导出的,其过程简要如下:

实验结论一:a∝F;实验结论二:a∝1

m.综合两个结论,得a∝

F

m或F∝ma.

上式写成等式为F=kma,其中k为比例常数.如果选用合适的单位,可使k=1.为此,对力的单位“N”作了定义: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即1 N=1 kg·m/s2.据此,公式F=kma中,如果各物理量都用国际单位(即F用N作单位、m用kg作单位、a用m/s2作单位),则k=1.由此可见,公式F=kma中的比例常数k的数值,是由质量m、加速度a和力F三者的单位所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k=1,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故选项A、B错误,选项C、D正确.

14.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6 s速度变为v=12 m/s.求:

(1)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

(2)水平拉力F的大小.

解析:(1)由运动学规律可知v=at,

则a=v

t=

12

6m/s

2=2 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2×2 N=4 N.

☆答案☆:(1)2 m/s2(2)4 N

15.在选定了长度的单位m、质量的单位kg、时间的单位s之后,就足以导出力学中其他所有物理量的单位,但导出时必须依据相关的公式.现有一个物

理量的表达式为A=GM

r,其中M是质量,r是长度,又已知G的单位是

N·m2·kg-2,据此能否推知A是什么物理量?

解析:由A=GM

r可得,A的单位是

N·m2·kg-2·kg

m=N·m·kg

-1=

kg·m·s-2·m·kg-1=m/s,故物理量A是速度.

☆答案☆: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4.1牛顿第一定律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目的:定量分析a、F、m的关系 2.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 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 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 实验一: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 F 的关系 ★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 (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方法: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住: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钩码。 解决问题2:测量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 解决问题3:测量小车的加速度:逐差法求加速度。 解决问题4:测量和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当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 << 小车质量M 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3)平衡摩擦力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注牵引力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在绳子一端逐渐挂上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4.数据处理: ★特殊情况: 长木板倾角过大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太小 4.3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ma★F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3.力的单位:物理学上把能够使质量是m=1 kg的物体产生a=1 m/s2的加速度的这么大的力定义为1 N,即1N=1kg·m/s2。(说明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4.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同体性:F、m、a是对于同一个物体而言的。 (2)矢量性:a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定相同。 (3)瞬时性:F 和a时刻对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4)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 (5)独立性: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 (6)相对性: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考系中才成立。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质量m A=2m B,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B) 没有满足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图象法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瞬间() ①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F ②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m ③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④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访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联接,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先撤去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与物体B重力相等的拉力F,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2 a2 B. a1= a2 C. a2=2 a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对物体的惯性有这样一些理解,你觉得哪些是正确的?() A 汽车快速行驶时惯性大,因而刹车时费力,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 B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C 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D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物体原有运动状态如何,物体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设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1,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2,若考虑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则() A t1 > t2 B t1 < t2 C t1 = t2 D 无法判断t1 , t2的大小 7.质量为8×103kg的汽车以1.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为2.5×103N。那么,汽车的牵引力是() A 2.5 ×103N B 9.5 ×103N C 1.2 ×104N D 1.45×104N 8.(多选)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空题第二题图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9.(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B. 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C. 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10.(多选)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后最后又落回地面,在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不能忽略(假设阻力大小一定)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加速度大于下落的加速度B.物体上升的时间大于下落的时间C.物体落回地面的速度小于抛出的速度D.物体在空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 1.给出以下物理量或单位,请按要求填空。 A.米B.牛顿C.加速度D.米/秒2E.质量F.千克G.时间 H.秒I.位移J.厘米2K.千克/米2L.焦耳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__。(2)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A、B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之间用一根轻弹簧(即不计其质量)连接,并用细绳悬挂在天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测试含答案

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1-4为单项选择题,5-8为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所示,已知拉绳的 速度v 不变,则船速()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2. 如图所示,从某高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到达地面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gttan θ B .小球在t 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2 C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平抛运动的时间变长 D .若小球初速度增大,则θ减小 3.如图所示,A 、B 为咬合传动的两齿轮,R A =2R B ,则A 、B 两轮边缘 上 两点的( ) A .角速度之比为2∶1B.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2 C .周期之比为1∶2D.转速之比为2∶1 4.铁路在弯道处的内外轨道高度是不同的,已知内外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如图所示,弯道处的圆弧半径为R ,若质量为m 的火车转弯时速度小于 tan g R ,则( ) A .内轨对内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B .外轨对外侧车轮轮缘有挤压 C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等于mg cosθ D .这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大于mg cosθ 5.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 ) A .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 .瞬时速度为 5v 0 C .运动时间为2v 0/g D .速度变化方向在竖直方向上 6.在高空匀速水平飞行的轰炸机,每隔1 s 投放一颗炸弹,若不计空气阻力() A. 这些炸弹落地前排列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B. 这些炸弹都落于地面上同一点 C. 这些炸弹落地时速度都相同 D. 相邻炸弹在空中距离保持不变 7.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有质量相同的小球A 和B 沿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A 的运动半径较大,则() A. A 球的角速度必小于B 球的角速度 B. A 球的线速度必小于B 球的线速度 C. A 球的运动周期必大于B 球的运动周期 D. A 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大于B 球对筒壁的压力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物理周考试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 ) A.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指的是时刻 B.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当做质点C.停泊在港湾中随风摇摆的小船不能被视为质点 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 2、发射到地球上空的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定点后总是在地球赤道上某一位置的上空,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 C.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指挥部通过卫星搜索小分队深入敌方阵地的具体位置涉及的是位移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 涉及的是位移 4、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某高速公路上限速为11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D.子弹以900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 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6.一架超音速战斗机以2.5马赫的速度(音速的2.5倍)沿直线从空中掠过,下边的人们都看呆了,一会儿众说纷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真大 B.这架飞机飞得真快 C.这架飞机的加速度不大 D.这架飞机的速度变化真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习题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人推原来静止的小车没有推动是因为这辆车的惯性太大 B.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C.竖直上抛的物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说法是( ) A.合外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加速度成正比 B.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C.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D.由于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整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一定是半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的2倍 3.关于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就越大 B.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量就越大 C.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就越快 D.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4.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

的作用,如果要使物体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下列方法中可以实现的是( ) A .将拉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阻力减小到原来的2 1 C .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将物体的拉力和阻力都增大原来的2倍 5.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力F 的作用下产生10 m/s 2 的加速度,若推动力增大到2F ,则火箭的加速度将达到(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 ) A .20 m/s 2 B .25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6.向东的力F 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1;向北的力F 2 单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2。则F 1和F 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 ) A .大小为a 1-a 2 B .大小为 22 21+a a C .方向为东偏北arctan 1 2a a D .方向为与较大的力同向 7.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物体的速度为0,然后被弹簧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从A 下落到 B 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B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C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 后增大 D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A B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高一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2 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 D.路程 3.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4.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5.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6. 飞机在跑道上着陆的过程可以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2 t4 t 72 x- =,位移x的单位是m,时间t的单位是s。若以飞机刚着陆(t=0)时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飞机着陆过程中的初速度(t=0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2s/ m 8 ,s/ m 72- B. 2s/ m 8,s/ m 72 - C. 2s/ m 4 ,s/ m 36- D. 2s/ m 4,s/ m 36 - 7.如图为初速度为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末速度为v t,在时 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v,则 A.) ( 2 1 0t v v v+ < - B.) ( 2 1 0t v v v+ = - C.) ( 2 1 0t v v v+ > - D.无法确定 8、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如何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04-02T07:08:08.09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期作者:严慧 [导读] 生活化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放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224100 摘要:生活化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放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而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理论学习难度很大,但物理知识往往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当中注重生活规律善于利用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热情,能从根本上建设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体系,打破教材与实际生活当中的隔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 引言: 从生活现象开展课堂,用生活经验解读物理概念,生活当中处处都存在物理现象。而且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学科,有着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遵循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出发,以丰富的形式将课堂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 一、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包含物理概念、规律、实验,还包含物理思维、物理技术应用、物理和生活等等。物理是一门注重基础,强调物理与生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学科。要求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好奇心,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然而,在物理教学中,走进课堂后我们就会发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总体情况是,教师们通常过于注重物理学科的理性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科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活力。不但会使教师觉得物理难教,还会使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不高,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涉及物理问题的能力。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构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生活联系教学 为了更好的学习物理这门学科,高中生们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它。要学会从物理的角度看待生活,感受生活当中的物理知识,努力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学习、认识物理。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探索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材料,不断挖掘生活中的物理模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例子。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中第一章电流时就可以利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灯、插座等物品引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小的实物制作,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马达制作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互整合可以得到一个高效便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情境向学生展示,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有利于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在愉快的气氛中享受思考带来的愉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信息技术可以简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整合不仅体现在教学中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教师还应注重从多个角度和方向来调动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当中。 (三)动手实践 实践出真知,将生活与物理教学联系起来的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物理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是学生培养能力的第二道途径。积极开展高中物理课外活动,使学生转变思想,开阔视野,增强动手操作能力,锻炼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索,建构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物理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中的物理。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的第三章电磁感应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几人一组进行动手实践自制电感线圈等。借助这种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实践,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得到提高。 除了实际生活实践外,物理实验课也是学生课外实践的重点内容。物理实验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一章的电流后,让学生自己利用实验室的材料做些灯装饰实验室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物理理论知识,还能相应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础。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常用的生活器材进行家庭物理实验,也可以鼓励学生动脑选择生

高一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五章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关于曲线运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一定不为零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化的 D.曲线运动不可能是一种匀变速运动2.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D.作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3、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 .物体的高度和受到的重力 B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初速度 C .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 .物体受到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4.在高h处以初速度 v将物体水平抛出,它们落地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落地时速度为1 v,则此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B、 C、() g v v 1 - D、 5.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物理量中不断变化的是() A. 转速 B.角速度 C.周期 D. 线速度 6.列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当以速度v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②当以速度v 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侧弹向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③当速度大于v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④当速度小于v时,轮缘侧向挤压外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质量为m的飞机,以速率v在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空气对飞机作用力的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曲线运动(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曲线运动(人教版)这一章是在前边几章的学习基础之上,研究一种更为复杂的运动方式:曲线运动。这也是运动学中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章的重难点就在于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曲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个合力总能产生一个改变速度方向的效果,物体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2)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合力所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其受力条件及初始运动状态共同确定的.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决定(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

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切线的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无论速度的大小变或不变,运动的速度总是变化的,故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4、曲线运动的轨迹:作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向的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是向圆心弯曲等。 ●曲线运动常见的类型: (1)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a 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①v 、a 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②v 、a 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③v 、a 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 、a 之间,和速度v 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 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3)a 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 二、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合运动和分运动 当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较复杂时,我们可将其等效为同时参与几个简单的运动,前者——实际发生的运动称作合运动,后者则称作物体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这种双向的等效操作过程,是研究复杂运动的重要万法.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其运动规律为: (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gt 2/2。 (3)合运动:a=g ,22y x t v v v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gt/v 0,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gt/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v 0g h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 (1)进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对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或求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如下原理: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一第四章《光》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一第四章《光》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中,光线的入射方向与半圆形玻璃砖的底 面垂直,光束可以左右平移。已知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位置为O ,圆半径为R ,玻璃砖的折射率为n ,P 点在底面上,P 到O 的水平距离为R 2。则( ) A .当光束在O 点正上方时,光进入玻璃砖后未发生偏折,因此传播速度不变 B .光束左右平移时,一定存在一个位置,能使光第一次在射入半圆弧界面时发生全反射 C .光从玻璃砖的半圆形面第一次到达底面的最长时间为nR c D .若光从P 点正上方进入玻璃砖,到达底面时与O 点的距离为R 4,则n =√137 2.如图所示,水中一束复色光照射到水中气泡以后,分解成a 、b 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a 、b 两束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 光条纹间距更大 B .a 、b 两束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条纹间距更大 C .若用a 光照射某氢原子能使其跃迁,那么用b 光照射该氢原子也一定能使其跃迁 D .若用b 光照射某氢原子能使其跃迁,那么用a 光照射该氢原子也一定能使其跃迁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P 到双缝S 1、S 2的路程差为7.5×10﹣ 7m ,如果用频率为6.0×1014Hz 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则( ) A .单色光的波长是2×10﹣7m ;P 点出现暗条纹 B .单色光的波长是2×10﹣7m ;P 点出现亮条纹 C .单色光的波长是5×10﹣ 7m ;P 点出现暗条纹 D .单色光的波长是5×10﹣ 7m ;P 点出现亮条纹 4.阳光照射下的肥皂膜看起来是彩色的,下列现象与这个现象形成的物理原理不同的是

新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

新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 新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单元测试题(答案) 新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试题 第五章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单元测试题 [试题评价] 一、选择题 1.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用L和2L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分别拉起小球使线伸直呈水平状态,然后轻轻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位置时:() A.两球运动的线速度相等 B.两球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C.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D.细绳对两球的拉力相等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公式a=V2/r,可知其向心加速度a与半径r成反比B.根据公式a=ω2r,可知其向心加速度a与半径r成正比C.根据公式ω=V/r,可知其角速度ω与半径r成反比 D.根据公式ω=2πn,可知其角速度ω与转数n成正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恒力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恒定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 4.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欠准确的是: ( )

①向心力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②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③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④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是恒力 A.① B.①③ C.③ D.②④ 5.做圆周运动的两个物体M和N,它们所受的向心力F与轨道半径置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其中N的图线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则由图象可知:( ) A.物体M、N的线速度均不变 B.物体M、N的角速度均不变 C.物体M的角速度不变,N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D.物体N的角速度不变,M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6.长度为L=0.50 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m=3.0 kg的小球,如图5-19所示,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v=2.0 m/s, g取10 m/s2,则细杆此时受到:(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 15 4.010 4.2 9.510 ?= ? 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 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 v=x t ? ?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牛顿第一定律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目的:定量分析a、F、m的关系 2.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 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 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 实验一: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 的关系 ★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 (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方法: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住: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钩码。 解决问题2:测量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 解决问题3:测量小车的加速度:逐差法求加速度。 解决问题4:测量和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当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 << 小车质量M 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3)平衡摩擦力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注牵引力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在绳子一端逐渐挂上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4.数据处理: M

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五章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船v d t =m in ,θ sin d x = 水 船 v v = θtan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模型三:间接位移x 最短: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模型四:如图甲,绳子一头连着物体B ,一头拉小船A ,这时船的运动方向不沿绳子。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 水== θcos min , θ sin 船v d t = , 水 船 v v =θcos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笔记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笔记总结 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 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 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

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 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 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 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应时间是0.8秒s=0.8*15=12 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 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 =2/严格相等。 m Fr GM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 1. 定律内容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合 = 2. 公式:F ma 合 理解要点: 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①因果性:F 合 ②方向性:a与F 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 合 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F 合 ○4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宏观, 低速运动的情况。 专题三:第二定律应用: 1.物体系. (1)物体系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这类问题称为连接体问题。这类问题由于物体系中的各物体加速度相同,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若要求物体系中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采用隔离法。将其中某一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第二定律,相互作用的某一未知力求出,这类问题,应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来解决问题的。 (2)物体系中某一物体作匀变速运动,另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两物体在相互作用,这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 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 —t 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 —t 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0V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 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 ...。 ..a.如何变化, .....V.都增大 ....时,不管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 ...。 ..a.如何变化 ....,.V.都减小 ....时,不管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