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是: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心理和行为不能划等号,不能说“心理就是行为”,“行为就是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②心理学是社会科学;③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艾宾浩斯:“心理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德国费希纳于1860年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二、学派的纷争

(一)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①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②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二)行为主义: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查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三)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形心理学

(四)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做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①心理包含两个部分:意识与无意识;②人的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平衡就是健全的人格,否则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①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③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①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②把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三)生理心理学

(3原则)

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二)辩证发展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除了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外,还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方法)

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个案法

(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个案法;(四)实验法

自变量: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条件(刺激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系统由①中枢神经系统②外周神经系统(又叫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可分为: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③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没有“思维神经元”)。

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等几种。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①躯体神经系统;②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脑、脊髓,包括脑和脊髓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一)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解剖上看

(二)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上划分

自主神经系统:①又叫植物神经系统;②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③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④与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系。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

唤醒有机体,调动其能量功能的神经是交感神经。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的。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大脑组成的。大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的。

(一)脊髓

(二)脑干

脑干包括:①延脑;②桥脑;③中脑(不包括丘脑)。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三)间脑

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4部分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丘脑。

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四)小脑: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组成部分。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中央前回是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不对称的。叫做单侧化

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

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对一般人来说,言语功能占优势的半球在左半球。

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并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用“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神经生理学家是罗杰·斯佩里。

罗杰·斯佩里所做的“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属性包括:①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①差别感觉阈限;②差别阈限;③最小可觉差;④j.n.d。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①说的是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②可以用公式表示为:ΔI/I=K(★习题65)。③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费希纳定律可以表示为S=KlgR。

也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第三单元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感受性降低

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暗适应需要30~40分钟能够完成。

对光适应快,对暗适应慢。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二、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象。属于感觉后像的现象如:①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②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象,这叫负后像。

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属于感觉对比现象的例子如:①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②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③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各种感觉道出现的对比叫做视觉对比(包括明度对比和色调对比)、嗅觉对比、味道对比和温度对比等等。例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①同时对比现象;②彩色对比。

四、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属于联觉现象的例子有:①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②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第四单元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①380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②光波。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二)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位于中央窝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

椎体细胞:①在强光下起作用;②明视觉器官;③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④明视觉;⑤位于中央窝及附近。

杆体细胞:①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附近;②对弱光敏感③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④暗视觉

(三)颜色视觉

1.颜色的特性

颜色指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

灰:①是非彩色;②没有色调;③只有明度

2.颜色混合

两种颜色混合后,失去色调变成了灰,这两种颜色就是互补色。牛顿色环上,直径两端的颜色就是互补色。

3.色觉异常: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大多数是由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

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是色盲。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Hz~20000Hz范围内的空气振动,也叫声波。人耳对1000Hz~4000Hz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例如,在听觉适宜刺激的范围内的有:①5000赫兹的空气振动;②1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③乐音;④噪声。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二)听觉器官

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的感受器。

听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科蒂氏器官。

(三)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三、嗅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是嗅觉的感受器。

嗅觉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四、味觉

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

因为味觉的感受器味蕾位于舌面和上颚等处,所以它的适宜刺激必须是:①能溶于液体的;②有味道的。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没有“辣”)。

味蕾分布在:①舌面;②上颚等处。

五、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习题298):①痛觉;②温觉、冷觉;③触压和振动觉(不包括“机体觉”)。

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皮肤表面的温度:①是皮肤不觉得热和凉的温度;②叫生理零度。皮肤对冷觉和温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则难以适应

六、平衡觉

又叫静觉,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内耳的前庭器官是平衡觉的感受器。包括耳石和三个半规管

七、运动觉

运动觉又叫动觉。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①肌肉;②筋腱;③关节。

八、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等感觉。

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九、痛觉

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①内脏痛的性质不清;②内脏痛的定位不准;③内脏痛具有放射的性质。

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痛觉没有适宜的刺激

下列说法不科学:①痛觉反映一个人意志力强弱;②痛觉比较容易适应;③痛觉反映了一个人的灵敏程度。

个体在痛觉感受性上的差异和如下因素有关系:①一个人对疼痛的认识和态度;②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③一个人的意志力。

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一)整体性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不是“完整性”,)。

对象-背景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知觉分组的4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连续性原则、③相似性原则、④接近性原则

(二)选择性

两可图形

(三)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石灰在暗处看起来比放在亮处的煤亮,这是明度的恒常性。大小、颜色、明度、形状都具有恒常性。

(四)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以下条件:

1.肌肉运动线索:①眼睛的调节作用;②双眼视轴辐合

2.单眼线索:①对象的重合;②线条的透视作用(铁轨);③空气的透视作用④明暗、阴影⑤运动视差

3.双眼线索

距离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①对象的重叠;②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③明暗、阴影或运动视差;

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立体摄影和立体电影都是应用双眼视差的原理。

二、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

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①日出日落的交替;②一年四季的变化;③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④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

生物钟可以:①调节人的行为;②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

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三、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现象。

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有:①电影;②动画;③霓虹灯的动感变化。

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

四、错觉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错觉的性质包括:①是对客现事物的歪曲知觉;②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③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④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发生的,主观无法克服。

错觉的分类(四种错觉,):①线段长短、②线段方向、③面积大小、④不同感觉道相互作用。⑤形重错觉

可以形成错觉的有(习题311,不包括“记忆”):①视觉;②听觉;③不同感觉道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记忆

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指:①信息输入到大脑,在大脑中储存,并从大脑中提取的过程;②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过去的经验:①对事物的感知;②对问题的思考;③情绪体验;④动作操作

二、记忆的种类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

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分为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按能否加以陈述分为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需要多次识记才能获得,在利用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包括知识记忆、认知记忆、运动技能的记忆。

三、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是指:①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②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③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第二单元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表象是: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②头脑中出现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表象具有4种特征:①直观形象性、②片断不稳定性、③可操作性和④概括性。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

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表象的作用(,没有“创造”的作用):①积累感性知识;②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③为想象提供素材。

第三单元三个记忆系统

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记忆分作三个系统: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

三个记忆系统的划分标准:①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②信息储存时间长短。

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长短是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

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一)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1秒钟以内。

瞬时记忆保持信息的形式:①刺激物的形象;②感觉后象。

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①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②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

瞬时记忆的特点: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容量很大但保留时间很短;③对识记的材料加以注意或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就转入短时记忆。

(二)短时记忆

记忆广度(★习题318):①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②为7±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

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听觉的编码。

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①机械重复;②精细复述。

短时记忆的特点:①记忆容量有限;②听觉编码;③可被意识到;④经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①自然衰退;②前摄抑制;③倒摄抑制(②③合称为干扰)。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或干扰。

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主要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间接性和概括性就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思维的特征

1、思维的间接性

表现在:①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加以认识;②即从已知推断出未知的间接反映。③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借助媒介进行反映;④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2、思维的概括性

表现在:①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②借助于概念认识还没有认识的事物;③使人的认识具有超脱现实的性质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是思维的智力操不包括“归纳与演绎”,)。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形态所划分的思维的种类包括:①动作思维;②形象思维;③抽象思维(不包含“创造性思维)。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根据思维的形态划分的。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探索问题答案方面的不同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

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的掌握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内涵。

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①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②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①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窄;②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外延越窄。

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①概念的形成;②概念的掌握。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人工概念:①是人为制造出来供实验用的材料;②是对自然概念的模拟;③因为是模拟的自然概念,所以与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概念有很大的距离。

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一)问题解决的定义

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叫问题解决。

问题空间就是:①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②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③对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正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原型启发的例子:①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②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③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④鲁班被带齿的丝毛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

3.定势的作用

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

定势的表现:①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成13;②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

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与言语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言语的特点包括:①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②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③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语言的特点包括:①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②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③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二、言语活动的形式

言语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外部言语的形式包括:①口头言语;②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又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特点:①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②言语的缩减性;③速度快

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参与言语活动的皮质部位包括:①言语运动中枢;②言语听觉中枢;③视觉性言语中枢;④书写性言语中枢。

(一)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表达性失语症。

(二)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

(三)视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的病人理解字词的含义发生了困难。

一、想象的定义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不是“创造性思维”)。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记忆过程,想象是思维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梦和幻觉)。(二)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包括:①理想;②空想(幻想);③再造想象;④创造想象。

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的特点是:①其内容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②其内容指向于未来。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冯特用自我观察的内省方法研究意识。

意识包括:①对外界事物的觉知;②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二、无意识

无意识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无意识包括无意识的行为和对刺激的无意识。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较低、波幅较高的Δ波。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①Δ波消失;②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③眼球开始上下

脑电波从出现Δ波到大多数是Δ波;④在第四个睡眠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

(二)梦

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开始出现。梦是—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梦的特点包括:①梦境的不连续性;②梦境的不协调性;③认知的不确定性。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的集中性(①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②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二、注意的种类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这时的注意叫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

一、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

简单任务下为7±2,即5—9个项目;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大约4—6个

二、注意稳定性

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又叫注意的动摇。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注意的分散。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①注意的分散;②分心。三、注意转移

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的分散则是离开了当前的任务。注意分散和注意转移前者是无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后者是有目的地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四、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①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②所从事的活动不能在同一感觉道内完成;③所从事的活动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④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①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②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二)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社会需要包括求知、成就和交往的需要。又叫获得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

二、动机

(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产生

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①需要;②内驱力;③情绪;④诱因。

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进入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是生理性的动机。

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三)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①不同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②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③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④同一行为可以由相同的动机引起。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四)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包括:①交往动机;②成就动机;③权力动机;④兴趣和爱好。

(1)兴趣

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兴趣。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①倾向性;②广阔性即范围;③持久性即兴趣的稳定程度;④效能

(2)爱好

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了爱好。

爱好是:①指向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②和积极情感相联系的;③推动人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的有效动力。

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按照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动机,可把动机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动机。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关系:①在推动个体行为、活动中都会发挥作用;②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③外在动机大于内在动机会毁掉个体的内在;④内在动机的作用一定要大于外在动机的作用。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的五层次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叫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境界是少数人能够达到的。

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最优先的。

安全需要是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叫缺失性需要。马斯洛把较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命攸关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是:①在种族和个体发展过程中早期出现的需要;②低层次、力量强的需要;③关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①是高层次的需要;②其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①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②是主体以一种主观感受的形式进行反映的;③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④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表情是指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表情的产生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关于表情,有一些是全人类都共同的,有一些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差异的。

言语表情表现在:①说话的音调;②说话的速度;③说话的节奏。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①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②情绪适用于动物和人;情感只适用于人;③情感比情绪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易变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表现在:①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②情绪代表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③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的功能:①适应;②动机;③组织;④信号。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三)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组织功能。

(四)信号功能: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信号功能通过表情实现;

第二单元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斯一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认为: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沙赫特的情绪理论:①叫情绪的认知理论;②认为情绪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③认为认知在情绪产生中起决定作用。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①直接把情绪看做是动机;②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③情绪分化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

第三单元情绪、请感变化的维度及两极性…

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①情绪和情感的动力性;②情绪和情感的强度;③情绪和情感的紧张度;

④情绪和情感的激动度。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二、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和情感固有特征的度量。

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又叫原始情绪,)。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情绪状态。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三)应激:人在危险情景或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的高度紧张情绪状态,被称为应激。

强烈持久的应激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造成对许多疾病或障碍的易感状态。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情感的分类。

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宗教情感和母爱

第五单元意志…

我的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笔记 1.首先我要提出的几种拍摄场景的问题 (1) 突出被摄主体,虚化背景,怎么拍? (2) 突出细致景物,色调艳丽,背景适中,怎么拍? (3) 夜景无支架,怎样表达无颤抖和夜色效果 (4) 夜景有支架,怎么拍 (5) 微距特写怎么拍 (6) 全景怎么拍,怎么连接? (7) 如何拍光束? 2.拍摄主体是什么? 从室外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我们到风景点旅游或是到公园闲庭信步,拍照留影主要作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若能进一步通过表情、动作等内容生动再现人物的内在气质,那必将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画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来反衬佛像之大,以表现古代文明之伟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春天草坪养护期间,圈起保护的大片大片嫩绿的草地连绵至远处墨绿的青山,再加上孩子们吹的泡泡随风飘逝,形成绝妙的人造自然景观,在构图中把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以展现那种人间天堂的美景。 阴阳脸与大黑脸“阴阳脸”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侧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这种方式的拍摄往往表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若作为生活摄影就不太合适。大黑脸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面,倒是可以达到剪影效果。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光线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或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一成不变的某种光线,所以难以提高。先了解光线的基本知识,再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头上长树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点,一不小心,很容易把远处的树枝、电线杆“嫁接”到主体人物上,仿佛从头上长出来一样,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实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稍加留意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免。 3.拍摄主体与景深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拍摄距离远近。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主要)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糊 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次要)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糊(所以要拍长焦) 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管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全) 一、管理 ■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是指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2.管理具有目标性。 3.管理具有组织性。 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 组织(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运行) 领导 控制 ■管理的类型:按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划分,现代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同时整个组织还包括一层作业人员。 ■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信息监视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之组织环境的分类:外部环境(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内部环境(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和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 ■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 特殊环境(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机构、社会团体) ■两种程度四种环境状况,美国的邓肯的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简单—复杂得来。 ■SWOT(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 二、决策 ■决策的本质:1.决策应有明确合理的目标; 2.决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但只能采取其中一个; 3.必须知道采用每种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 4.最后选取得方案,只能是“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而不可能是最优的。 5.决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作出的努力。 ■决策的特征:前瞻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科学性;风险性。 ■决策的作用:决策时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 决策时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2.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的信息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4.按照参与决策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原则;效益原则。 ■决策的制定过程:1.确定决策问题;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备选方案;5.选择最优方案。

人教版语文初一基础知识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 一、字词积累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 纳罕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终极迸溅繁密伫立 凝望伶仃稀零一瞬间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忍俊不禁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二、了解 1.象征手法 2.本单元课文作者 < 三、理解分析 1.在山的那边“山”“海”的象征意义及本诗的主题思想;品味重点词句 2.走一步,再走一步复述课文,理解题目的含义及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为什么父亲指挥我先迈出一小步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3.生命、生命为什么题目连用两个“生命” 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4.紫藤萝瀑布理解中心句;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作者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 为什么开头“停住了脚步”,结尾又“加快了脚步” 《 5.童趣背诵、默写课文;理解文意及重点词的解释 什么是“物外之趣”,怎样产生“物外之趣” 怎样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象征:借描写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还可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细分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物说理(或议政)”等。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

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第二单元 一、字词积累 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 # 贪婪堕落点缀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累累低回慧心 嬉戏风韵闲适禀告厄运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执著 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沉甸甸眼巴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突如其来天灾人祸异国他乡猝然长逝问心无愧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了解 1.寓言的特点 2.流沙河及其作品 3.《论语》 4.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三、理解分析 1.理想阅读全诗,分析诗歌结构,品味形象化的语言,理解其思想内涵 思考:人为什么要有理想要有什么样的理想如何实现理想 理解诗歌中比喻句的含义 ) 2.短文两篇行道树形象特征。两篇课文中心句的理解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3.人生寓言复述课文,理解两则短文的寓意 课后练习题 4.我的信念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并归纳整理 5.论语十则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含义;背诵、默写课文 分类归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笔记总结.doc

4 辨析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生命(只内容和拍摄方法)2表现手法,纪实特质,都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区别:1反应生活方式不同:纪录片以事信人,专题片以理服人 2表现手法不同:纪录片采用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片表现生活需要,多采用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片采用进行时来再现生活,专题片则可以灵活运用。 4镜头运用方式不同:纪录片采用头牌、隐性拍摄,专题片用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片一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片采用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思维立足展现生活,专题片则是在展现生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 7纪录片的内涵: 1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片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a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片艺术的永恒主题:人,以人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片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片的选题范围是非常广泛、丰富的,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b我国目前的纪录片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对资源题材。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涉及较少。C扩宽题材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有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纪录片工作者随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这样,纪录片的发展才会出现一片更广阔的前景。(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面、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片节奏甚至确定影片风格、激发观众好奇心调动气氛,转场)镜头语言(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画面语言(叙事和表意)、音响语言(也叫同期声)、文学语言(指解说词)、音乐语言 9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反应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他真实,所以具有文献性。(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纪录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传播真实的信息,扩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们情感、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的作用。(四)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他真实,因而具有真实美,它万巨额人们熟悉但熟视无睹的情况,因而产生陌生的距离美。 10 纪录片的分类:(我国)(一)纪实型专题节目: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二)创意型节目: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11纪录片使用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中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动画片等不同片种。电视普及后,纪录片在电视上空前发展,出现了“电视纪录片”。 12外国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 (一)卢米埃尔简单纪实的原始电影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被称为活动照片。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坚持“影片是再现真实生活《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二)弗拉哈迪(美国)和《北方的纳努克》 (1)纪录片之父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是第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2)《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他是写实传统与技术主义的矛盾产物。弗拉哈迪的创作主题:赞扬现代文明入侵以前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的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真实性生活场景和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结合。利用搬演,某些东西与事实不符。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是: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心理和行为不能划等号,不能说“心理就是行为”,“行为就是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②心理学是社会科学;③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艾宾浩斯:“心理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德国费希纳于1860年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篇一】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 1、准确、生动而深刻的词语: ⑴能否将“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中“认识的”三个字去掉呢? 不行。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一位艺术家被“造反派”批斗,毒打,游街示众,变得“半死不活”,这时候,稍有人性的人都会怜悯,救治他,更不用说“认识的”人了。现在连“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揭示了“*”已将人的心灵扭曲,或者说人们慑于“造反派”的淫威,不敢救治艺术家。而就在此时,艺术家邻居的小狗却奔了过来,“亲热地叫”“扑”“闻”“舔”“抚摸”,是非颠倒的岁月,人的良知竟不如狗。所以“认识的”三个字万万不可去掉。 ⑵说说这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都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每次”和“都”说明了行为次数多,频繁,无一例外。“讨”,说明了行为者要付出尊严的代价,作者的夫人萧珊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向服务员“讨”骨头是需要勇气的。这三个词合在一起,表现了萧珊对小狗包弟的爱,表达了人与狗之间关系的融洽。 ⑶“……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我”为什么“暗暗地”流泪呢? 因为红卫兵抄“四旧”,要杀狗,包弟变成了“包袱”,

有人建议将它送医院作解剖实验用。包弟的命运未卜,它却浑然不知,而“我”作为它的主人,自身难保,又怎样能救下包弟?所以“我”很伤感,但又不愿让包弟看出,所以只得“暗暗地”流泪。另外,“我”当时处于“半靠边”状态,言行受监视,不能明确地流露出对“宠物”的感情,也只能“暗暗地”流泪。 2、含义隽永的句子: 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分析这句话,要抓住“解剖”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作者如包弟一样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任专制者“解剖”。其二,这是作者为了自保而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正如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解剖”,正是作者自己深刻的反思。 ⑵“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什么用意呢? 第一句话是说“我”将包弟送上了解剖桌,十几年来一直内疚,一直在煎熬,为了“赎罪”,“我”必须给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欠债,”而“这绝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与过去的十年相比,这“不好过”又算得了什么,那“十年”都挺过来了,还怕别的困难吗?第二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表明了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 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 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 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 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 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 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 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 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

摄影吴师自通笔记整理课件资料

一、基础一 1、测光 画面反差不是很大,受光反差不大——评价测光 背光照片。光线反差极大,停电点燃一根蜡烛——局部测光、点测光 局部测光、点测光的精确度 中庸的测光方式——中央重点,主题和环境存在不大的反差 2、白平衡 固有色的还原 条件色的还原 自动白平衡 色温——光线的颜色,光线的颜色越冷越偏蓝,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暖越低,色温越低。 阳光的色温——5200到5500 闪光灯——5500 阴影——7000 阴天——6300 阴天光线偏蓝 钨丝灯——3200 以5000多为界,高于5000多,就偏蓝,低于,就偏暖 3、自动对焦测距 连续对焦——运动的物体,跟拍。 三四岁的小孩,无法预知其动静 4、ISO——相对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较多的光线 天气晴朗的室外 100——400 阴天到傍晚 400——1600 黑暗的室内到夜间 1600——6400 只要光线允许,光线够强,使用最低的ISO,让更多的光线进来。 抖了糊了 闪光补偿控制相机的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系统。非常暗的室外,估计错误,多补光,使用闪光补偿,设置低一点的值。负补偿。 内置闪光灯有效距离 4米多一点

5、测光——调节光圈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专业标尺显示游离的光标内置测光表。 使得游离的光标在正中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准备曝光。 尼康 LV 及时显示 lock 游离的光标受到大致的位置 6、入门级照相机 只有一个拨盘通过屏幕菜单控制 中端左边键有两项功能 二、基础四快门光圈与各种曝光模式 1、视觉的产生 眼球凸透镜瞳孔视网膜(传感器) 猫眼高感光度 2、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媒体的感光度 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糊了与快门的关系 准备的曝光——亮度无异 快门控制着进光时间曝光量画面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 快门速度低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记录下来了 高速快门捕捉瞬间低速快门记录运动的轨迹 慢速快门相机相对静止三脚架动静结合 慢速快门拍摄水流 低速快门拍摄静止的物体比较抽象的效果 3、数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 光圈与景深 景深——景物纵向上清晰的深度 小景深照片,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虚实对比很强烈的照片合影小光圈大家都清晰焦点是群体 快门与光圈的成级变化 T: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F:1、1.4、2、2.8、4、5.6、8、11、16、22…… 1.4相比于1 进光量减少了一倍 A或Av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一.字音字形 寥廓青荇檐头忸怩彷徨寂寥惆怅峥嵘笙箫瓦菲典押砥柱颓圮火钵糯米遒劲浮藻团萁叱骂彳亍冰屑供给中看漫溯漂泊装载甲壳满载青苔刊载给予长篙凌侮似乎丰赡怅惘凄婉坚贞不渝为虎作伥挥斥谄媚无耻谰言五彩斑斓支撑瞻仰气势恢宏偃旗息鼓河畔呕歌风华正茂揠苗助长氾南夜缒阙秦杞子戍之焦,瑕督亢拊心变徵药淬忤视瞋目遗赠创伤骨髓匕首说项羽王关中飨士卒戮力刀俎间行参乘玉玦百余骑数目啖食毋内诸侯鲰生彘肩编辑寥落洋溢长歌当哭菲薄淋漓庸人洗涤微漠踌躇广有羽翼惨淡桀骜黯然泣下 噩耗和蔼喋血不惮尸骸立仆攒射伟绩惩创血痕抹杀惊心动魄绯红殒身不恤阴谋秘计浸渍苟活作揖篱笆叱骂解剖浩劫堕落创伤煎熬欠债羞耻叱咤风云莅校精悍谦逊箜篌弥漫博闻强记酣畅涕泗沾襟拭泪淋漓凝重掩映举世瞩目易帜冉冉婆娑噩耗颠倒嬉笑凋谢折磨纳粹剥光处决废墟绞刑窒息祷告蠕动惺忪弄堂水门汀褴褛游说胆怯执拗木栅子籼米莴苣揩油愚蠢锭壳皮辊惩戒贿赂作践骷髅譬如乾坤借鉴煤屑幽僻蓊蓊郁郁踱着袅娜脉脉渺茫酣眠斑驳峭楞楞倩影缕缕乍看纤腰敛裾羞涩丰姿风致弥望没精打采颤动参差点缀凋谢落蕊颓废嘶叫平仄混沌落寞悠

闲萧索譬如驯鸽陆蠡淅沥移徙婆娑涸辙猗郁瞥见葱茏纤细急不暇择揠苗助长愆期垝垣咎言 夙兴夜寐靡室修姱溘死方圜鸷鸟芰荷杂糅可惩自缢徘徊裁衣箜篌公姥槌床哽咽伶俜葳蕤遗施玳瑁纨素明月珰纤纤嬉戏蒲苇磐石拊掌窈窕怅然踯躅赍钱琉璃蹑履蒲苇梧桐彷徨三匝羁鸟阡陌后檐守拙游目骋怀修禊癸丑流觞愀然江渚蜉蝣狼藉庐冢肄业弥谤孜孜以求刮目相看敷衍塞责砥砺责无旁贷无动于衷以诚相待开诚布公相勖訾詈商榷戳子旁稽博采骇人听闻缔造侈谈义愤填膺安之若素心急如焚无济于事束缚赎罪不可估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卓有成效 二.成语 风华正茂五彩斑斓家徒四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不犯长歌当哭殒身不恤逆来顺受不由自主 博闻强记屏息以待生杀予夺不假思索不同凡响揠苗助长急不暇择信誓旦旦九死一生责无旁贷 巧舌如簧坚如磐石游目骋怀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沧海一粟刮目相看终南捷径开诚布公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无济于事豁然开朗浅尝辄止卓有成效 三.古文知识(见《三尺讲台》194—220页) 四.背诵段落 ①《沁园春·长沙》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1.器材使用 a)站位: 两脚前后45度,支撑臂靠近身体,留出一只眼睛(建议左眼)观察整体动向(比如在拍摄足球运动中,右眼盯住长焦镜的图像,左眼观察传球的动向);善于使用现场的物体作为支撑架。 b)术语解释与应用 i.Iso,曝光度,iso越高,曝光率越高,适合高速运动和黑暗条件下的拍摄,同时噪 点也越多;相反,iso越低,图像颗粒越细腻,色彩越逼真,可以放大较高倍数而不失真。 ii.Aps-c:数码相机的焦距补正系数,cannon 1.6,nikkon1.5,olympus2 iii.景深:以对焦点位中心能够清晰成像的区域。景深与光圈大小成反比、与焦距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iv.半快门(快门按到一半会卡一下的那个状态):曝光的实际开始时间从半快门开始算起、半快门阶段保持曝光补偿、定焦等参数不变;把握抓拍与半快门的权衡,长按半快门可以增加抓拍的曝光时间,但是会牺牲对于曝光补偿和定焦的修正程度。 v.快门优先vs光圈优先;前者能够在短时间连续拍摄,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后者曝光时间较长,画面色彩好,适合拍较静止的物体 c)常见的问题与解决 i.画面虚:成因,跑焦、抖动。应对: 跑焦,在纯色背景下对焦,要对准有清晰线条和色彩分界线的地方(比如人的五官、色彩变化的边界),然后用半快门转移;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增加进光量;收缩光圈。 抖动,增加iso,用支架,增加进光量 ii.主体不突出:靠近主体,注意选择陪体(简洁、少量、得体) iii.画面过暗:增加曝光补偿(开阔地形闪光灯的效果会削弱) 2.场景摄影技巧 a)会议摄影: 需要拍摄全景照、发言照以及穿插的重要内容或典礼仪式 i.全景照的注意事项: 1)四平八稳,画面不要倾斜; 2)中心突出(摄影事件、出席人员); 3)主要内容要形成封闭图形(即尽量拍全会场正面,比如说百年纪念讲堂的 舞台边框); 4)宁可让主席台过度曝光也要排出条幅内容(需要手动正向修正曝光补偿); ii.发言照的注意事项: 1)跟开口音(或者发言人停顿的瞬间),否则容易出现奇怪的表情; 2)要在发言人抬头的时候拍; 3)发言人身高与讲台不协调的时候,或者纵向改变俯仰角,或者横向变化拍 摄角度(注意麦克风不要挡在脸前) iii.穿插活动: 1)快门优先,曝光时间过长容易拉出“鬼影”; 2)授奖仪式要注意抓拍向台下示意的瞬间,特别注意要选好角度,不要让证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资料

《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 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语文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诗歌主题: 大类别:1.男人在外面流浪 ①送别诗:朋友间的友情,对家乡的怀念,借此说官运不通 ②山水诗:纵情山水,对大自然的讴歌,借此说对官场的厌倦 ③田园诗:田园中的安逸,劳动的乐趣,归隐思想 2.男人在外面打仗 ①边塞诗:边塞的风光,将士的勇敢,战争的惨烈 ②战争诗:(基本同上),对战争的反思 3.男人没事干(想象) ①怀古诗:借古讽今,吊古伤怀,抒发历史的沧桑感 ②说理诗:说明一个道理(说理诗只存在于宋代及以后) ③抒情诗一(借景):借助一个景色抒发情感 ④抒情诗二(借事):借助一个事件说明一个观点或态度 ⑤抒情诗三(借物):借助一个景物抒发一种情感或者人生观 ⑥抒情诗四(借人):借助一个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4.女人在家里惆怅 ①思夫: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②闺怨:对爱情婚姻不如意的怨恨和伤感 诗歌风格: 风格分类:1.最粗线条 ①雄浑阔达(辛弃疾、黄庭坚)、豪放旷达(苏轼)、沉郁顿挫(杜甫):雄浑豪放、景色壮阔、感情沉厚…… ②慷慨悲壮(陆游、岳飞):悲壮、沉重…… 2.粗线条 ①平实质朴(陶渊明、白居易、元稹):明白畅晓、多用口语 3.细线条 ①清新雅致(王维、前期李清照):清新自然 ②含蓄隽永(柳永、秦观、温庭筠):委婉含蓄 ③绚丽/浪漫飘逸(李白):华美绚丽、多姿多彩 4.最细线条 ①缠绵哀婉(李商隐、李清照):笔调婉约、凄美 常用特殊含义词汇: 冰雪————品行高洁 月亮————思乡 柳树————谐音"留",留恋,送别,伤怀 蒲—————分手之处 芭蕉————凄苦 梧桐————孤独 梅花————人品高洁(这个概念在唐以后)、春天的含义 菊花————孤傲 松柏————坚贞 羌笛————西北的荒凉,边塞思乡之情 春—————与爱情、青春有关 春水————愁绪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新颖整理2018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 (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 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 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技巧入门笔记

1. 阳光16法则 口诀: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具体步骤 第一步:把快门设为感光度的数字,比如ISO 50就设快门为1/60 , ISO 100就设为1/125 左右,总之让快门速度尽可能接近感光度。 第二步:如果天气晴朗就把光圈设为f16,如果稍有一点阴就把光圈设为f11,如果天 阴就把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 2. 感光度(ISO)数值设定 ISO设置通常不能超过400,画质一般都不错。光线较好的情况下100就可以,在光线暗或者黄昏拍人,ISO设置200、300,但不能超过400,否则会导致画面粗糙.ISO800 已经是600D的极限值,切记! 3. 特写、微距拍摄技巧 在拍摄特写或者是微距时,诸如花草、虫鸟之类时,在不善于使用全手动档时可以将相机调节到Av档 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如果光线好的话,感光度ISO100;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ISO最好400以内。通常用侧逆光来拍摄。 拍摄昆虫,使用TV档并适当增加快门速度(1 /250)和ISO值;昆虫占画面比例比较大可适当降低曝光,反之亦然。 6.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通常用于光线比较平均的时候如阴天 中央重点测光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 点测光也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明暗对比更强烈,对焦点对在哪里就曝哪里,可用于特写但不适用大型场景拍摄。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 局部测光模式非常适合各种画面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位置或环境光线反差不大的风景照片的拍摄时使用 8.户外照片人物镜头冲光和黑脸现象 避免冲光:调整镜头位置,利用正面光和侧面光进行拍摄避免逆光造成黑脸:闪光灯补光(强制闪光灯) 闪光灯使用技巧:闪光灯直接补光(注:闪光灯并非只能在夜晚使用,可阴天、晴天补 光);闪光灯反射补光(通过调整闪光灯位置,将光线打到主体人物脸部) 9. 安全快门速度的设定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 整理(总1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一、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1.道德是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特殊行为规范。 2.职业道德的特点:行业性,连续性,实用性及规范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规范和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5.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钻研业务;(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注:职业守则没有对职业目标进行要求 6.职业的本质是承担特定的社会责任;职业的目的是获取报酬。 二、医学基础 1.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2.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九大系统: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 4.两次生长发育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5.孕期生理性贫血:是指孕期血浆容积和红细胞增加程度不一致,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 比容和红细胞计数均下降,形成血液的相对稀释的现象。 6.孕早期和孕末期≤110g/L,孕中期≤105g/L。 7.孕期体重增加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孕期体重增加7~8kg为宜;孕前体重正常,不计 划哺乳,孕期增重10kg为宜;孕前体重正常,计划哺乳,孕期增重12kg为宜;青春期怀孕或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孕期增重14~15kg;双胎妊娠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目标18kg。 8.初乳是指分娩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含有多种抗体。哺乳前6个月平均每天泌乳量为750ml。 9.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10.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 11.2岁后体重kg=年龄×2+8(出生体重约为3.2kg) 12.新生儿身长50cm 13.1岁时75cm 14.2岁后身长cm=年龄×7+75 15.20颗乳牙出齐不应迟于2.5岁。6岁左右开始萌出恒牙。 16.孕妇的生理特点:(1)内分泌改变雌孕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2)消化功能改变胃 排空延迟、早孕反应、营养素吸收量增加。(3)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孕期生理性贫血。(4)肾功能改变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妊娠尿糖。(5)孕期体重增加。 17.老年人的生理特点:⑴代谢功能降低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降低 15%~20%。⑵消化系统功能减退⑶体成分改变瘦体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加,A肌肉萎缩。B. 身体水分减少。C.骨矿物质减少,骨质疏松。⑷器官功能改变 A.肝肾功能降低B.胰腺分泌功能下降。C.免疫功能下降。D.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三、营养学基础 1.五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2.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约增加13%。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RNI=EAR+2SD 4.营养素的功能: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 5.1kcal=4.184kJ 1kJ=0.239kcal 6.1kcal指1k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 7.食物的热价:亦称能量系数,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1g碳水化合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