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

古建常识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概述

中国古建筑从原始社会开始,即以木构架为其主要结构方式,在这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构造方式、建筑风格诸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可谓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流光异彩。

木架建筑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必然有其内在优势。这些优势大致是: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由株、梁、檀、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谚。

3.较强的抗震性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多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中国古建筑有其完整的木构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以抬梁式、穿斗式为主。

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就初步完备了,后经不断提高,产生一套完整比例和做法。此种木构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在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跟。当柱上采用斗拱是,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结构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木架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檀条方向,在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框架。这种木框架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斗拱的应用。所谓斗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拱层迭装配而成的组合部件。斗拱至迟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至汉朝,成组斗拱已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斗拱形式不止一种。经过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拱式样趋于统一,并用拱的高度作为梁枋比例之基本尺度。后来匠师们将这种基本尺度逐步发展为更周密的模数制,就是宋《营造法式》所称的“材”。“材”分八等,而每等“材”又分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宽。根据建筑类型先定材的等级,然后构件的大小、长短和屋顶的举折都以“材”为标准决定。至明清,模数制在大式建筑中变为以斗口为基本权衡单位,在小式建筑或无斗拱大式中以柱径为基本权衡单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由于等级制的关系,只有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斗拱最初用以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承出檐的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其它节点上,而出檐深度越大,斗拱层数就越多。斗拱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因而以斗拱层数的多少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

二、明清建筑的主要形式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实物中,明、清建筑站着相当大的数量,它们是我国文物

古建筑的重要保护、维修对象。近年来新建的一些仿古建筑,大多也是仿明、清式的建筑风格。因此,了解和掌握明、清建筑的构造和营造技术,有很多的实用价值。

明、清古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结起来不外乎我们常见到的: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基本形式。在这几种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二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除五种最基本建筑形式以外,还有扇形、套方、双环、卍字、曲尺、卷书等特殊形式的建筑,再加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建筑形式组合起来形成的复合式建筑(如北京团城承光殿、故宫角楼、北海妙象亭、故宫万春亭等),使古建筑呈现出极为纷繁复杂的建筑形式。

古建筑有大式与小式之分,大式建筑主要指宫殿、府邸、衙署、皇家园林这些为皇族官僚阶层以及他们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建筑。小式建筑则是以民居为主的,为广大士民阶层和劳动群众服务的建筑。大式与小式的划分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的区别表现在建筑规模、群体组合方式、单体建筑体量、平面繁简、建筑形式的难易以及用材大小、做工粗细、用砖、用瓦、用石、脊饰、彩画、油漆等各方面,并非仅以有无斗拱作为区分标准,但有斗拱的建筑一定是大式建筑。

三、名称解释

1.古建筑:指古代遗存的或近现代按古代传统建造的建筑物。

2.官式:符合或近似于历代朝廷分衔的建筑规范所建筑的样子。

3.仿古建筑:指仿照古代式样而运用现代结构材料技术建造的建筑物。

4.地方作法:在某一区域通用而不循朝廷建筑规范的传统建筑形式和施工手法。

5.文物古建筑: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建筑或虽未明确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物。

6.单体建筑:指独立的单个建筑或多个有关联的单体建筑中的某一建筑物。

7.群体建筑:指有多个有关联的单体建筑组成的一群(或称为一组建筑)。

8.硬山建筑:硬山式-常见古建筑屋顶的构造方式之一。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左右两端不挑出山墙之外的建筑叫硬山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

9.悬山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的主要之点。10.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屋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庑殿是中国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11.歇山建筑:由悬山屋顶与庑殿屋顶组合交汇成一点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歇山建筑又称九脊殿,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

12.攒尖建筑: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

13.复合建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建筑形式,或由一种建筑形式的不同形态组合

而成的建筑称复合建筑。复合建筑造型优美,历史上很多著名楼阁如黄鹤楼、滕王阁、故宫角楼等都是复合建筑。

14.三滴水:古代称屋檐为滴水,三滴水即三重屋檐。

15.面阔:又称面宽,建筑物面宽方向相邻两柱间的轴线距离。

16.通面宽:建筑物两尽端柱间轴线距离。

17.进深:垂直于建筑物面宽方向的平面尺寸称为进深。

18.通进深:建筑物侧面(进深方向)两尽端柱间的轴线尺寸。

19.柱径:柱子根部的直径。

附录展馆外观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1]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

文化蕴含

器文化在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了青铜器、陶瓷器等,并从中国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汲取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

构件进行提炼,以“中国之器”展开设计,后来又冠名为“东方之冠”。

建筑本身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等。国家馆与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的愿望,展现了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与本届世博会的口号是一致的。

天下粮仓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象征了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我想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同时,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一望便知它是中国的。世界上有三大建筑体系,只有中国古代建筑极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

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古代世界的建筑因着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独立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和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为辉煌。

中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建筑文明。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伊斯兰:伊斯兰建筑,西方称萨拉森建筑。它包括清真寺、伊斯兰学府、哈里发宫殿、陵墓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是世界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文化

的组成部分。它同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并称东方三大建筑体系。伊斯兰建筑以阿拉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两河流域、比利牛斯半岛以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建筑艺术精华,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多样的造型,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

欧洲:1、古罗马建筑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成就,在公元1-3世纪达到西方古代建筑极盛高峰。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

2、罗曼建筑

又译作罗马风,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

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两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3、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则是它的另一特色。

4、文艺复兴建筑

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

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

5、巴洛克建筑

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巴洛克的原意是奇异古怪。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等部门都产生过影响。

中国古建筑常识

古建常识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概述 中国古建筑从原始社会开始,即以木构架为其主要结构方式,在这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构造方式、建筑风格诸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可谓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流光异彩。 木架建筑如此长期、广泛地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使用,必然有其内在优势。这些优势大致是: 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由株、梁、檀、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谚。 3.较强的抗震性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多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中国古建筑有其完整的木构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以抬梁式、穿斗式为主。 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就初步完备了,后经不断提高,产生一套完整比例和做法。此种木构架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在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跟。当柱上采用斗拱是,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结构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木架构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檀条方向,在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框架。这种木框架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斗拱的应用。所谓斗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拱层迭装配而成的组合部件。斗拱至迟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至汉朝,成组斗拱已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斗拱形式不止一种。经过两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拱式样趋于统一,并用拱的高度作为梁枋比例之基本尺度。后来匠师们将这种基本尺度逐步发展为更周密的模数制,就是宋《营造法式》所称的“材”。“材”分八等,而每等“材”又分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宽。根据建筑类型先定材的等级,然后构件的大小、长短和屋顶的举折都以“材”为标准决定。至明清,模数制在大式建筑中变为以斗口为基本权衡单位,在小式建筑或无斗拱大式中以柱径为基本权衡单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由于等级制的关系,只有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斗拱最初用以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承出檐的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其它节点上,而出檐深度越大,斗拱层数就越多。斗拱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因而以斗拱层数的多少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 二、明清建筑的主要形式 我国现存的古建筑实物中,明、清建筑站着相当大的数量,它们是我国文物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 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 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 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 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 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 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 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 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 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 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 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 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 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 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

转载 中国古建筑小常识

转载中国古建筑小常识 中国古建筑小常识(注:本文所用图片及部分资料均来自百度搜索)——梁思成与《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图一)成书于1944年,作者梁思成。他是我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因而他也被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正是这位宗师与其夫人林徽因一起,顶着抗日战争纷飞的炮火,置艰难困苦的恶劣条件于不顾,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用了近10年的时光,对全国近200个县城的两千余个古建筑项目进行考察,“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系统收集、记录、整理各类有价值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撰写,这本巨著因而也成为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建筑历史。《中国建筑史》在总述中国建筑历史的基础上,对各时期建筑活动、现存实物又进行了略述,并就每一时期的建筑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脉络清晰,行文流畅;文字优美,富蕴诗情。书中术语颇多,然因图文并重,相得益彰,虽业外人士,读来也全无艰涩苦硬之感,相反温润如玉,齿颊留香,想来这一切应得益于夫人林徽因相助之缱绻。梁思成先生在他的1954年油印本《中

国建筑史前言》中说道:“在编写的过程中,林徽因、莫宗江、卢绳三位同志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林徽因同志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稿都经过她校阅补充”。梁夫人不但以同行的身份给梁先生以专业的帮助,更以诗人、作家的浪漫,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一抹诗画意韵,令著作余味无穷。故而,《中国建筑史》不仅是梁先生的颠峰之作,更包含了林徽因对中国建筑艺术、对梁思成先生的一片深爱之情,也使得这部反映中国古建筑宏大雄伟之气的历史巨著,氤氲些许温婉柔曼的女性气息。正是不求多情而自多情矣!图一《中国建筑史》 一、建筑是民族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这是梁思成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绪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 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题: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是故宫。 师: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 (同学回答,讲述。) 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师: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建筑师辅导)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 一、城市 都城的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匠人》。 中国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①隋大兴城(唐长安城);②北魏洛阳城;③明、清北京城;④元大都;⑤隋、唐洛阳;⑥明南京城;⑦汉长安城。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中国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址变迁图(应会默画)。元大都是与周礼考工记王城之制最接近的。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城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放型,沿街设市,沿巷建住房。 二、宫殿 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外朝I 治朝I 内朝 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I I 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声,晋、南北朝(北周除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大明宫主殿含元殿建于龙首原上,前有长达75m的龙尾道。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3倍。 宋代宫殿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建叠顶殿,棕毛殿,畏吾儿殿,石造浴室等。 明、清紫禁城宫殿(应做全面了解)。 三、坛庙 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庙。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圃丘。祭天的坛。 天坛(应了解其历史概况,默绘其总平面示意图,指出其设计成功之处)。 孔庙(应了解孔庙布局的特点)。 四、陵墓 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 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 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兆域图。 兆域。墓地的界址。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用柏木段垒成墓室,柏木心为黄色,木段头皆朝内,故称。 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迁各地豪富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为守陵,实是强干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三)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三) 1. 福建南部的客家土楼住宅各层空间的使用功能分别为( )。 A.底层畜圈、储粮;二层厨房、公共活动;三、四层住房 B.底层厨房、畜圈;一层、三层为住房;顶层储粮 C.底层为祠堂、公共活动、厨房、畜圈;二层以上为住房 D.底层厨房、畜圈、杂用;--层储粮;上两层为住房 答案:D [解答] 见《中国建筑史》(第五版)第三章第二节。共有4环,内一圈为平房,外一圈为2层,最外一环底层用作厨房、畜圈、杂用,二楼贮藏,上2层为卧室,回廊相通各室。 2. 唐代木构中普拍枋与阑额的关系是( )。 A.宽于阑额 B.等于阑额 C.窄于阑额 D.当时无普拍枋 答案:D [解答] 唐代木构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看,阑额之上尚未有普拍枋这个构件。宋代开始有普拍枋,它与阑额的关系是:由宽于阑额逐渐等于阑额而后窄于阑额,至明、清时代则称为平板枋。 3. 小木作不包括( )。 A.门、窗 B.天花 C.家具 D.彩画

答案:D [解答] 古建装修,宋代称小木作,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前者包括栏杆、挂落和门窗等;后者包括室内隔断、罩、天花、藻井和家具等。 4. 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建筑结构形式属于( )。 A.抬梁式 B.穿斗式 C.木骨泥墙式 D.井干式 答案:C [解答] 西安半坡村遗址中的建筑平面有方形与圆形两种,墙体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再涂泥的做法属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年。 5. 槁扇的抹头的数量变化的规律是( )。 A.由少变多 B.由多变少 C.没变化 D.变化无规律 答案:A [解答] 桶扇的抹头数早期少,如山西寿圣寺的唐代砖雕槅扇门仅三抹头。宋、金一般为四抹头,明、清则五六抹头的常见,变化是由少变多,是有规律的。 6. 在20世纪初时,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杨廷宝、梁思成等就读于美国( )建筑系,该院沿用了( )建筑教育传统。 A.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德国包豪斯 B.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法国巴黎美术学院

MOOC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MOOC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单选(1分)牌坊的主要功能是____。 A.艺术性和标志性 B.纪念性和宗教性 C.宗教性和艺术性 D.标志性和纪念性正确答案:D 2单选(1分)古建筑门头上的门簪的作用是什么? A.装饰 B.门当 C.户对 D.托匾正确答案:D 3单选(1分)世界上最早的纯木结构塔是那座? A.法门寺塔 B.佛宫寺释迦塔 C.大雁塔 D.虎丘塔正确答案:B 4单选(1分)中国古代单栋建筑以_____为最基本单位。 A.厢 B.间 C.房 D.进正确答案:B 5单选(1分)没有梁架的拱券结构一般常用于_____。 A.大型殿堂 B.塔 C.楼阁建筑 D.陵墓地宫正确答案:D 6单选(1分)下列对有关里坊制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里坊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唐朝开始被打破,但是方格网状的城市规划布局方式却一直沿用,影响后世。 B.里坊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规划制度。 C.里坊沿大街面禁止开设商店,里坊内也禁止一切商业活动。 D.里坊制是将城市中的居民居住区按照棋盘格的形式,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方格,每一个方格叫做一个“里”或一个“坊”。 正确答案:A 7单选(1分)北方民居庭院宽阔,南方民居天井狭小,其原因是________。

A.生活方式的原因 B.文化的原因 C.地理气候条件的原因 D.社会历史的原因正确答案:C 8单选(1分)华表不能出现在下面哪些地方? A.清东陵 B.明孝陵 C.关帝庙 D.故宫正确答案:C 9单选(1分)祠堂要建造得尽可能豪华,是因为____。 A.很有钱 B.互相攀比 C.有文化 D.艺术水平高正确答案:B 10单选(1分)颐和园万寿山前著名的长廊是用什么彩画装饰的?A.旋子彩画B.和玺彩画C.苏式彩画D.龙凤彩画正确答案:C 11单选(1分)猫弓背是那个省特有的封火山墙形式? A.湖北 B.江西 C.广东 D.湖南正确答案:D 12单选(1分)与外国园林相比较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中轴对称 B.自由布局 C.几何对称 D.辐射扩散正确答案:B 13单选(1分)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_____。 A.拱券式和土木结构 B.梁柱式和砖木结构 C.抬梁式和穿斗式 D.梁架结正确答案:C 14单选(1分)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建筑壁画的精品,其内容画的是_____。 A.道教人物 B.佛教故事 C.山水风景 D.花鸟鱼虫正确答案:A 15单选(1分)“庙”或“祠”是用来祭祀_____的。 A.佛教神 B.道教神 C.自然神灵 D.祖先或重要人物正确答案:D 16单选(1分)书院中也有祭祀活动,一般是祭祀_____。 A.佛教菩萨 B.祖宗 C.天地自然 D.重要人物正确答案:D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开篇语: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而当一个建筑历经沧桑保留到现在时,那么它也超越了它的实用性,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关于建筑正如现在这幅PPT上的三句话,建筑是音乐,是史书,蕴含着人文思想。 在古代,没有大型的建筑机械,没有钢筋混凝土,所有的大型建筑全靠人力来完成,可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长城,留下了故宫,留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留下了一次又一次让世界惊艳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正因为全凭劳动人民的双手来创造这些奇迹,所以,大型建筑的修建与一个王朝的富强程度息息相关。 而我国的古代建筑发展有三次大的高潮,分别在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三个时期:秦汉,隋唐与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与人类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下面,请大家随着历史时间的顺序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首先呢是原始住居与建筑的雏形的形成,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国原始人就知道找寻山洞来躲避风吹雨淋,到了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开始自己建造简陋的房屋,并发展成为原始部落。在我国古代,就有“有巢氏”教人们用木材来搭建房屋,躲避野兽,有巢氏也因此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有巢氏的传说也反映出古人从山洞居住到建造房屋的阶段。在此期间,古人就已经知道使用榫桙结构(比如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人的政治,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建筑文化也随之取得进步,大的城市也开始了营建,夯土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还有许多王城和都城,这些城市的规模庞大,以国王的宫室为中心,并且屋顶开始使用陶瓦,使用彩绘,这些表示古代建筑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呢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开拓阶段。李白有句诗是:“秦王扫六合,虎气何雄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家强盛,动用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来修建长城,宫殿,陵墓,一个工程差不多就得几十万人劳动几十年,而这些工程中的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大家都很熟悉,而阿房宫大家只从高中时的《阿房宫赋》中了解过它的雄伟壮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是杜牧对它文学化的描写。传说,秦王嬴政小时候在爱上一个女子,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国人。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阿房宫也确实是足够的庞大,它的一个前殿就相当于整个故宫三分之二的面积,史书上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足足烧了三个月!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不过烧了三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规模是多么的庞大。 到了汉代,经过文景之治后的大汉王朝,国力强盛,又开始了大规模营造建筑的时期,并且屋顶形式多样化,这一阶段呢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结构渐趋成熟、斗拱在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屋顶的形式多样化,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 第三个阶段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战争比较频繁,经济实力不足,都城与宫殿的建筑明显不能和秦汉时期相比,但是在这一阶段佛教发展迅速,于是佛教建筑开始被广泛修建。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式的佛教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了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巨大的寺、塔和石窟成为这时的主体建筑类型。 第四个阶段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时上的兴盛时期。也是第二个高潮期,这一时期的建筑继承了前代成就,又吸收了外来影响,加上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向了成熟阶段。比如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还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等。这时的建筑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朝廷也制定了营缮的法令,并且有专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 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 ..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隋大兴城(唐长安城)2.北魏洛阳城3. 明清北京城4.元大都5.隋、唐洛阳6.明南京城7.汉长安城 ..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 的。 ..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北京古都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 ..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 ..唐长安城总体布局及规划特色 ..二、宫殿: ..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治朝|内朝 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案

课题: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古代建筑欣赏。按照教材本课就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色。中国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其原因在于中国建筑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及建筑外观上的色彩运用。在介绍过程中,由于篇幅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北京故宫、圆明园、苏州园林的图片与简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中国建筑风格特征与发展,从而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增强学习气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向往,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的了解,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中国建筑艺术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原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对建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与幻灯片展示相结合。 2、学法:欣赏,观察以及教师讲解。 教具准备: 幻灯机,古今中外著名建筑幻灯片若干张

学具准备:《艺术欣赏美术》第二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安定课堂,检查学具。 二:引入新课:(4分钟)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就是建筑,同学们记得不?(学生回答:……)对,建筑就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的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我们还知道除了房子,还有纪念碑、陵墓、桥梁、广场等等都属于建筑,但就是这些大都就是我们现代才有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中国古时候有哪些建筑呢?(学生讨论回答:……)很好,大家都很认真地思考了,我们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寺庙、佛塔、民居与园林建筑等。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很多种建筑体系,但很多早已中断或者流传不广,比如古埃及、古代西亚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与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它们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播放几张欧洲建筑与伊斯兰建筑的图片)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木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由立柱与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妙处。(出示建筑的木构架)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就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可见在很多年以前,聪明的人们就已经懂得了建筑的一些窍门呀! 2、庭院式的组群部局:古代的建筑都就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里主要就讲讲宫殿建筑与园林艺术。 (出示北京故宫全景图与局部图片)同学们认识这就是哪里不?这就是我们的故宫!它曾经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呢!您们瞧瞧就是不就是很宏伟很漂亮?那好,现在您们5个人一组进行3分钟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就是“故宫好不好?好在哪里?”讨论完后请同学来讲讲您们讨论的结果。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出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作业(答案)

1 平面布局 单选题: 1、下列哪项属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最主要特色之一: A. 建筑群的组合 B. 精美的单栋建筑 C. 庭院的多种组合 D. 房间按功能分区 答案: 1.A 多选题 1,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纵向递进式 B. 辐射扩散式 C.横向递进式 D. 自由散布式 答案 : 1.ACD 2 艺术形象(造型特点) 单选题: 1,中国古代建筑的式样是指。 A. 单体建筑造型 B. 建筑屋顶造型 C. 建筑外观风格 D. 建筑装饰特点答案: 1.B 多选题: 1.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造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 。 A.大屋顶 B. 斗拱 C. 三段式 D. 多种屋顶式样 答案: 1.ACD 3 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单选题 1、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材料是()。 A,以砖为主 B,以土为主 C,以木为主 D,以石为主答案: 1、 C 4 装饰艺术特点 单选题 1,中国古建筑中的“三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砖雕 B ,木雕 C ,根雕 D,石雕答案: 1、 C 5 城市规划特点 单选题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制度和思想,主要体现的是()。 A,政治性因素 B ,商业因素 C ,人口的因素 D,军事战争答案: 1, A

6,中国古代建筑制度 单选题 1,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最高等级是()。 A,悬山 B ,歇山 C ,庑殿 D ,硬山 答案: 1, C 多选题 1,中国古代建筑制度化的主要内容表现为()。 A建筑等级制度 B 建筑地域性分区制度C建筑风水制度 D工官制度 2,中国古代建筑等级表现在()。 A屋顶样式 B 房间数 C开间数 D建筑色彩 E 建筑高度 F 彩画样式 3,彩画样式有哪些()。 A龙凤彩画 B 和玺彩画 C 旋子彩画 D花鸟彩画 E苏式彩画 答案: 1, AD 2 , ACDF 3, ABCE 7,中国古建筑的地域特色 单选题 1,中国建筑的地域特色体现在建筑的_______________ 。 A 、平面布局 B 、外观造型 C 、结构、材料、装饰艺术 D 、ABC都有体现。 2,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有哪些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 。 A、北方合院式、南方天井院落、窑洞式、干栏式、土楼式、碉楼式、毡包式。 B南方的四合院、北方的天井院落、西北窑洞,东南山区干栏式。新疆的“阿以旺” 住宅、蒙古族的毡包式住宅。 C北方的天井院落、西北窑洞,东北山区干栏式。 D东北山区干栏式、。新疆的“阿以旺”住宅、蒙古族的毡包式住宅。 答案 1.D 2.A 8城防建筑 单选题 1所谓城防建筑主要就是我们常说的 ____________ 。 A、城楼 B、城门 C、城门和城楼 D、城墙和城楼 2, 城墙有一个很大的厚度,断面呈梯形,下宽上窄。顶上是一条宽阔的大路,叫 A、走道 B 、跑道 C、通道 D 、马道 答案:1,D 2 ,D 9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园林。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入:展示图片(故宫平面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同学回答:是故宫。) (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感受?(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引入: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故宫的形象,描述的很具体,证明他很注意观察生活。但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还有很大内容同学们没有接触到,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故宫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 (教师讲解):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

古建筑常识简介

一、古代屋顶的分类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样式非常丰富,变化多端。在古代屋顶又称为屋盖,其中屋顶式样等级有高低之分,等级低的有硬山顶、悬山顶,而庑殿顶、歇山顶级别较高。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扇形顶、平顶、十字顶等多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重檐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以下主要介绍目前比较常见的六种屋顶式样: 1、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型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出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如下图所示) 2、悬山顶:与硬山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不过它有不同于硬山顶的地 方,悬山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顶那样与山墙齐平。而是伸出山墙之外,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顶屋顶是由下面伸出来顶檩承托的,所以悬山顶不仅有前后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因此悬山顶又叫“挑山顶”,因为其檩挑出山墙之外。(如下图所示) 3、歇山顶:是庑殿顶与硬山顶的结合,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 又称“九脊顶”,歇山顶不像硬山顶和悬山顶那样,由墙是有正脊处向下垂直一线。歇山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顶是在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

形的区域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如下图所示) 4、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前后相接处不做成脊而砌成弧线形的 曲面,所以也称“元宝脊”,也就是说卷棚顶的“正脊”是弧形,与普通的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端的正脊。(如下图所示) 5、攒尖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 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平面多为圆形或多边形,一般亭、阁、塔用此屋顶。(如下图所示) 6、庑殿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前后左右都有斜坡,非常特别,又称 为“五脊顶”。庑殿顶时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所以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庑殿顶,如宫殿、庙宇殿堂等。而“四阿殿顶”

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精编版

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 第一章匠心独具——中国古建筑特征 中国古建筑因其具有鲜明的特征而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建筑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建筑为人们提供劳动、工作、生活、娱乐等的活动空间,这是它的物质功能;同时建筑又是一种构筑物、实体。因此产生了形象好看与否的问题,所以建筑与绘画雕塑一样同属造型艺术的一个种类,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建筑不能表现出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中国古代建筑如果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所用材料不同,中国古代用木材,而西方古代用石材建造房屋,因而使建筑有了不同的外部形象。例如同为陵墓,古埃及完全用石料筑造的金字塔和中国皇陵用木料建造的陵寝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象。二是表现在对建筑形象的追求上,西方古代讲求建筑个体形象之高大、宏伟;而中国则讲求建筑群体形象之恢宏。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它的优点在于木材在采集、运输、加工、建造上都比石材方便、省工、省时。同时由于木结构采用的是榫

卯接口即属韧性连接,它能够承受突然性的冲击,所以木结构的防地震性能好,而石结构属钢性连接,遇地震很多易毁坏。但木结构也有缺点即怕火、怕潮湿、怕小虫的侵蚀,历史上多少古建筑被火烧毁,所以中国早期建筑保留至今的很少,不如石结构建筑那样坚固耐久。中国古代工匠选择了木结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出木结构的完整体系,并且对房屋从屋顶、梁架到门窗、台基都进行了美的加工,可以说将木材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 建筑艺术的特征 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在造型上不同,画家、雕刻家可以做任意创作出不同的人物与场景,而建筑师不能任意创作出房屋形象,建筑形象首先决定于它的实用功能、所用材料和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比较 中国与西方古代建筑在用木材与石材不同选择上也有文化上的原因。在西方神权大于皇权,对神庙、教堂要求宏伟、永久,代代相传;在中国皇权大于神权,皇权朝代更替,毁旧立新,对建筑不求永久。 中国独特的木结构建筑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

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建筑师辅导)中国古建筑常识内容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匠人》。中国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①隋大兴城(唐长安城);②北魏洛阳城; ③明、清北京城;④元大都;⑤隋、唐洛阳;⑥明南京城;⑦汉长安城。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址变迁图(应会默画)。元大都是与周礼考工记王城之制最接近的。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城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放型,沿街设市,沿巷建住房。二、宫殿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宴会。 外朝I 治朝I 内朝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 I I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声,晋、南北朝(北周除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大明宫主殿含元殿建于龙首原上,前有长达75m的龙尾道。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3倍。宋代宫殿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形殿。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建叠顶殿,棕毛殿,畏吾儿殿,石造浴室等。明、清紫禁城宫殿(应做全面了解)。三、坛庙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庙。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圃丘。祭天的坛。天坛(应了解其历史概况,默绘其总平面示意图,指出其设计成功之处)。孔庙(应了解孔庙布局的特点)。四、陵墓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兆域图。兆域。墓地的界址。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用柏木段垒成墓室,柏木心为黄色,木段头皆朝内,故称。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迁各地豪富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为守陵,实是强干弱枝,便于管理统治。 唐代陵墓。“因山为穴”(以乾陵为例,了解其布局特点)。五音姓利。阴阳堪舆术先按姓分屑五音(宫、商、角、徵、羽)而择地不同。宋代国姓赵,属角音,墓地要“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故宋陵由高向低而建。明十三陵。选址、布局、单体建筑均具很高水平。 五、宗教建筑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塔可有可无。明、清佛寺建筑典型布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楼,另附各种院。佛教四大名山:①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②四川峨眉山(苷贤);③安徽九华山(地藏);④浙江普陀山(观音)。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道教建筑之特点:①以“宫”、“观”、“院”等命名,不以寺称;②所奉神像蓄发长鬚,穿中式衣袍;③不以塔为膜拜对象;④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置。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特点:①不供偶像;②设朝圣地麦加朝拜的龛;③不用动物图像做装饰,用可兰经文、植物及几何图案做装饰;④设有邦克楼,望月楼,浴室等。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寺:①广州怀圣寺(俗名狮子寺); ②泉州清净寺(俗名麒麟寺);③杭州真教寺(俗名凤凰寺);④扬州仙鹤寺。舍宅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致仕之人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最具代表性的著名古建筑(应记其地点、年代、特色):(1)佛光寺东大殿——山西五台,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建,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2)南禅寺大殿——山西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