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家和教书匠_朱永新

教育家和教书匠_朱永新

教育家和教书匠_朱永新

001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

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尽管我们有时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毕竟大部分是有心栽花花自成,无心插柳柳无荫,这个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所以我说,如果你不信,你从今天开始,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5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那些“火花”的东西,对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做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各种碎片拼成最美丽的服装。本来那碎片的东西,单独来看,好像没有价值,其实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你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项链。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鼓励。当然这并不排斥我们的教师和专家们合作,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毕竟中小学的教育研究和大学老师的研究是不一样的。我非常赞赏教师记教育日记,让教师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就拿这个本子,可以在中国出版“中国教师日记丛书”。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讲,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包括评选出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往往是看他发表的论著多少,而实际上很少探究他独特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摘自《人民政协报》)

朱永新

教育家和教书匠

朱永新(1958—),男,江苏大丰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

《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我的教育理想》等。作者简介:

教育家和教书匠_朱永新

001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 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尽管我们有时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毕竟大部分是有心栽花花自成,无心插柳柳无荫,这个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所以我说,如果你不信,你从今天开始,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5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那些“火花”的东西,对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做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各种碎片拼成最美丽的服装。本来那碎片的东西,单独来看,好像没有价值,其实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你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项链。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鼓励。当然这并不排斥我们的教师和专家们合作,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但毕竟中小学的教育研究和大学老师的研究是不一样的。我非常赞赏教师记教育日记,让教师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就拿这个本子,可以在中国出版“中国教师日记丛书”。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讲,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包括评选出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往往是看他发表的论著多少,而实际上很少探究他独特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摘自《人民政协报》) 朱永新 教育家和教书匠 朱永新(1958—),男,江苏大丰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 《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我的教育理想》等。作者简介: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摘记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摘记 我们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从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致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 教育的神圣寓于教育的平凡之中,把教育看得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得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一个从职业中收获幸福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内心的职业排名榜上,把教师职业排在最前列,而这样的老师,也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从而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如果你能够真正地把爱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你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乐趣、体验到做教育的幸福。 挖掘职业魅力,自然收获美丽。

如果教师的幸福只是来源于学生的一张试卷、一个好的分数,来源于遥远的未来,来源于学生成为人才以后,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享受教育幸福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 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当我们能够不混日子,愿意努力成为一个让学生内心瞧得起的老师,当我们在这样的起点上,一步一步坚持往前走着,从每件小事开始,一件一件坚持不懈地做着,当我们用心书写着自己每一天的历史,从教学中得到了成长,收获着幸福,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沿着阶梯继续攀登。 无论是用心地研究学生成长的案例,及时记录自己的生活,还是和同事共读共写,共同探讨,都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地影响几个学生的生命,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真正地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他的生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了。 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有些人很年轻但没有理想,他其实已经老了。有些人很年长但心存理想,他依然年轻。不断地追寻人生的理想,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己——教师,是最需要拥有理想的人。

教育家名人名言+教师格言

教育家名人名言 1、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阮庚梅 3、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卢梭 4、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5、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6、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 7、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8、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洛克9、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洛克 10、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塞德兹 11、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件戕贼,也可以萎死的。鲁迅 12、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文会 13、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14、父母良好的情感气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吕斌 15、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6、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吕斌 1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8、对于儿童,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有政治觉悟和良好体现的现代中国儿童,现代中国人。陈鹤琴 19、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20、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 21、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22、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有感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 有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有感 《致教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版)是新教育实验之发起人、总负责人,着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的一部最新力作。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10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16万字的篇幅里,看见真实,也看见真诚;遇见理性,也遇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那是普通教师的“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因此,“致教师”,与其说是一个书名,不如说是一个意象。在文字与心灵相遇的地方,亮着心灵晤对的古典灯光。 以对话遇见心灵 《致教师》以书信体方式呈现。每一封信,就是一次问题的探讨,思想的聚焦,心灵的呼应。藉新教育之于中国教育的重大影响,朱永新一再被媒体推为改变中国教育之“风云人物”,成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教师心中的“意见领袖”。尽管,轰动不是新教育追寻的初衷,但关注与追随又实实在在化作了担当与责任。《致教师》的撰写,源于一个互动的过程。自2014年始,先生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之《教师月刊》之约,通过“答教师问”的专栏连载,以公开的书信回答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境遇的教师提问。这种写作起点与方式,意味着《致教师》不可能是从“我”走向“你”的学问预设与思想独白,而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心灵对话与精神往来。这样的往来与对话里,注定会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是我阅读的第一 本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 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 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以书信问答的方式 呈现,众多一线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难题、在教师成长中遇 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一一予以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分析,更看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 的剖析。第四辑收录了朱老师自2010年以来的6篇新年致辞,总结 每年度新教育工作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 读罢全书,我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朱老师的每一篇回复几乎都 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裨益。书中提 出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 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 铭记的老师。对我来说,目前,最基本的,是要抵达第一重境界。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 出来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 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 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何其容易。这需 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 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 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 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 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当然,正如 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 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 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 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 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 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 常教育生活。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 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老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老师。我对他们讲了,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他用心交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教一年书,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人能否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不是一个有心人。 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与成功无缘。尽管我们有时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有心栽花花自成,无心插柳柳无荫”。这个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把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开始,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开始。这样的教育课研应该鼓励,也完全能造就真正的“大家”。如果不信,从今天开始,你就写教育笔记,就做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看成功会不会青睐与你?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样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今天产生了挫折,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五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就是你生命教育的一朵朵“火花”,对读者会产生最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都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成为学问。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有限的碎片连成美丽的服饰,把散乱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本来那碎片的东西分开来看好像没有价值,其实不是因为它没有价值,而是因为他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你把他们加以组合,他们就会光彩夺目。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的人。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地讲,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教师,包括评选出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都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往往是看他发表的论著是多少,而实际上很少探究他独特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既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摘自——《享受与幸福》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连载) 第二章风正一帆悬 8.“平民”校长 [开篇寄语]: 是领飞的雁,是断后的兵,是强劲一个团队的主心骨,是学问讲台与道德高地的雕塑——中国的校长啊,都该像洪宗礼这样走,走出一位大教师的人生轨迹。 (1) 在改革初期气势如虹的1983年5月,洪宗礼被提升为泰州中学分管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副校长。 偌大的省属中学只有两名校长。校长潘家汉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为人宽厚,处事冷静,宏观高远,微观精细,在洪宗礼眼里,“是我一生遇到过的第一位具有博大胸怀、善于容人的领导。”他主动担当了许许多多行政要务,给洪宗礼抓业务搞教改留下足够的时空。这样,一个宽厚仁者,一个拼命三郎,两人成了珠联璧合、佳偶

天成的一对搭档。他俩携手到1998年潘校长退休,前后密切合作了15个春秋。而洪宗礼因教改、科研的重大课题尚未完成,一直干到2004年10月,才以中国校长少见的67岁高龄,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2008年春,72岁的洪宗礼仍任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 “校长不是官!”洪宗礼一向这么说,这么想。尽管在官本位的中国,各级公务员、几乎所有行当的掌门人都比照官员定级,但洪宗礼却坚定地认为,校长,只是把一所学校挑到肩上的首席责任人。 当时国之基础教育,正从教育资源匮乏期向扩张期的转变期间,校长的工作既管前线,又管后勤;既管校内,又管校外,真所谓千头万绪:吃喝拉撒睡,生死病老退,德智体美劳,党政工团队,上下左右跑,东西南北会。诚如天津老教育家韦力笑着对笔者说,外界似乎要求校长三头六臂,八面玲珑;校长自己则须约束自己两袖清风,一肩明月。 在特定的教育发展历史时空里,因校长特定的角色多型性、触角多方性、工作多样性,绘出了“平民校长”洪宗礼许多特殊的人生故事。 (2) 洪宗礼心中的目标是“平民”校长。 平民者,百姓也。平民校长就是不沾染一点儿官气、不脱离每一名教职工的领头人。

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

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 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教师大体可分为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类似于“木头存在”的三种形态特质。即“木头的具体样子”、“木头的形态”与“木头的本源”。 教书匠——“木头的具体样子”。这类教师的专业境界就如同“木头的具体样子”。譬如,“木桌”、"门"、“窗户”、“木棍”,等等。他们存在的依据是具体、明确的,能力相当有限。例如,门与窗户的功用,他们之间本质上并无“价值”大小之分,“境界”无高低之别,互为‘‘平行’’与“对等”。教书匠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生搬硬套,远离变革,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而复始,庸庸碌碌。他们的专业发展态势,程序性强,发展张力小,创造潜质极其有限,犹如一幅已涂满字与图画的纸已无可添加。因而,教书匠多深陷“此山中"的禁锢与迷绕,常自我设限,自我框死。 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容易将涌动着生命气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一律的

“操作流程”,从而制造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他们无心探索教学,无意追索人生,不愿学习改变,不敢大胆革新,不善扣问反思。“十年教书”对于教书匠而言,“肚里只剩几册可怜的教科书”。难怪一位美国教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是教了30年书,还是教了1年,重复了30遍?!”一言以蔽之,教书匠的教学往往干瘪刻板,味同嚼蜡,生气全无,是一种对一个人独立发展的致命捆绑与桎梏。这种生存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绝非是“像诗一样迷人的字眼”(康德),而是“已经变成令人厌烦的同义语,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杜威)。 对于学生,教书匠对其人生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无光。不仅不能成全学生的完满发展,而且有意或无意间将学生也禁限于自己受制的“旧轨道”上,从而束缚学生的思想,窒息学生的创造,漠视学生的情感,关闭学生的心灵,直至彻底断送学生人生发展的宝贵“契机”。日本教育家东洋先生有言:“一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他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老教书匠之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无名小卒告终。”因为“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的能力范围之内”(卢梭)。可以说,倘若一位教师的教学是在降低学生的心智,那么,这是一种

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

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 ——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三化语言:高深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情趣化,学科知识生活化。 我认为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实现学生成长的过程,更应该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即从教书匠向课程与教学专家发展的过程。只有做到学生成长与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意义。而要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实现发展,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做一个有“心”的教师。这里的“心”,不是生理上的“心”,而是有志向的教师。 一、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前提:理解教师的层次与追求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 1、扁鹊的一家人都是干什么的? 2、扁鹊的兄弟叫什么名字? 大家都知道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但是大家知道扁鹊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也是从事医务工作的。大哥、二哥,医术也都很高明。为什么记不住他们呢?大家知道扁鹊三兄弟在医学上的造诣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如下: 看“病”特点医学境界 扁鹊治大病、治难病。治病 防病 扁鹊二哥抓生病苗头、让人不 生大病。 让人不生病 扁鹊大哥提高自身的抵御疾 病的能力。 从案例中讲述的扁鹊三兄弟的医学境界(显然扁鹊大哥的医学境界最高)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其实教师群体也会出现类似的三个“境界”:即教会学生知识点的第一境界;教会学生应对考试的第二境界;教会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三境界。当然这第三境界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现在有的教育专家针对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呼吁教师要从“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发展。那么,“教书匠”与“专家学者型教师”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认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去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以下关于致教师读后感,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致教师读后感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 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理想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 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 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 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 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

我以做好教书匠为荣

我以做好教书匠为荣 江西教育科研年第期教师的品位张世明教师并非人皆得而为之教师是以高尚的人格美好的人性丰厚的学识超然的智慧作支撑的职业教师的品位是无声的真爱和慈善的宽容有品位的教师眼中的教育是建基于感悟生命意义层面上的沐浴人性情愫润泽仁爱之甘露的绿色生态教育因而在他的教育中会充满着对学生的爱当然这种爱不是张扬的情感不是矫饰而是一种境界它是心与心的交融它是空谷幽兰中的静静诉说它是生命之杯盈溢的甘醇会散发着永不消逝的芬芳有品位的教师是心存善良和宽容的这样的教师好似一个海有恢弘的气度有宽阔的胸襟有学生们深爱的碧蓝他会让学生的心灵荡漾在博大和温暖之中教师的品位是一种道义一种责任有品位的教师能承担时代和生命的重托他深深地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因而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坚定不移地以学生为本不折不扣地促进生命成长他会用源于自己内心的善良和真诚无私和醇厚朴实和隽永去濡化和教化学生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有一种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精神有一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怀有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到头来他培养的学生会带着’入世的人文素养融入社会教师的品位是浓郁的书香和艺术的美韵有品位的教师是涵养着书香而生的这样的教师有厚积薄发的从容和放达他讲起课来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信手拈来他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又善于将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于是他的课也就教得畅达而生动有趣而有效有品位的教师有着多种才艺有着诗一般的心灵他会把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得情真意切境美

理达余味无穷让学生在富有创意的生活世界中不断完善自我开启诗一样美好的人生有品位的教师身上透射着一种优雅的气质他有着热情慈祥之容庄严沉稳之态豪放爽朗之谈聪慧敏捷之仪幽默诙谐之趣他的举手投足都挥洒出艺术的才情教师的品位是恬淡的心灵和毅然的坚守有品位的教师具有淡泊的心灵当然他不是不追求功利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做到恬淡而不凡庸他不是不追求幸福而是把学生的成功当作自己最大的幸福这种恬淡的心是一种灵魂的修炼一种文化的品格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况味有品位的教师会生活在从容和淡泊的坚守中为此他不会目迷五色心浮气躁也不会眼光狭窄急功近利他会以强大的精神上的自持力来守护人生境界的洁净抵御物质世界的纷纷扰扰长葆内心世界的澄澈专注和执着并以纵贯岁月的意志力指向自己的教育理想境界从事教师职业是需要有独特高雅的品位的高雅的教师品位犹如灿亮的星辰会让学生仰望膜拜一生我以做好教书匠为荣杨生仁现在很多公共场合凡有教师的地方时兴这样一句豪气冲天的话’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乍一听多么令人振奋的豪言壮语-也许此言初创者出发点是积极的是为了激励广大教师勤奋钻研追求远大的目标努力达到专家的水准而此言在’不当’要做的对比中褒贬鲜明这一对比是对’教书匠的贬斥鄙夷甚至成为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负面评价听到有的领导指责’你只不过是个教书匠时或有的教师自悲自叹’哎反正是个教书匠时我们的心情是喜是悲.一个教师一旦成为’教书匠似乎是极大的耻辱果真如此.人各有志笔者颇不以为然还是先看词典上对’匠的解释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在某一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四种精神 2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经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四种精神: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我非常认同。在刚刚过去的一学年里,我学习着,实践着,思考着,下面我就将本学年的个人学习和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明汇报。 一、乐于学习,争做学习型教师。 古今中外,众多的事实证明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唯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成就自我。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训诫:“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一年来,我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多忙,无论多累都要坚持学习。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早上,我打开办公桌上电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浏览一连串的网站:“新浪网”,让我第一时间把握国内外的风云变化;“成长博客”,让我徜徉于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教育故事中;“小语论坛”,让我领略到小语届的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凤凰语文”,让我感受到团体的智慧是多么的强大….每天中午,也许一本“语文教学通讯”,就成了我的午后精神大餐。晚上临睡前,一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也许就是我的催眠曲。 一年来,大量的阅读,拓展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胸襟,更新了我的观念,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让我深深领悟到:教育真是一片大天地,教育真的可以有所作为! 二、勤于实践,争做实践型教师。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永远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为了追求真实、生动、有效的课堂,我在备课环节上,动尽了脑子用足了劲。准确的把握教材是备好课的先决条件,我除了深入研读教材外,还仔细研读教学参考资料和新课标,并上网搜索优秀教学设计博采众长,紧紧围绕“教什么”“怎样教”这两个本原性的问题设计教学预案。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我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对话,引导学生静心读书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去体悟语言文字的博大和精妙。课后,我还设计开放创新的灵活习题来反馈、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 一个语文教师的真正功夫。不仅仅在课堂,还在于课外。所谓“课内得法,课外收益。”“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讲的都是只有大量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把教科书当世界,而把世界当教科书。”是我一直坚守的语文教学信念。“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我紧紧抓住语文教学中的三个基本“一”,即: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学年,我在班级内开展了写字比赛、课本剧大赛、小小新闻发布台、小小即兴演讲会、读后感大赛、书签制作比赛、读书小报大赛等数十个实践和比赛项目,大大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正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1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他告诉我们,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如何做一个幸福教育的人呢? 1、要对教育生涯充满理想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

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起作用,就能使我们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参天大树时,常常想到曾经它们和所有的树都一样,曾经都是株幼苗,在经历了百年、千年后,依然挺立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荫,让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同每一位诗人那样,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勿庸置疑。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故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 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与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气了,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解人的能力差异和发展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时,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了,你也就不累了;当你理解了少儿多动症时,就不会把学生的动当作对上课的反抗,也不会简单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如何成钢的规律;从专家型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面对教育教学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与从容,是那么的驾轻就熟。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把握了规律,从而让事故变成了故事。 2、要有自己的特性

从教师到教育家

从教师到教育家 第四章剪春入卷来17. 蓝图绘洞天[开篇寄语]:别有洞天的蓝图是一个美丽的梦。它让人心驰神往,翘足而待。但若将蓝图上的一笔一画“写”进现实,可不像白纸写字画图那么简单易成,一路上几多明坎,几多暗沟,几多扑面袭来的暴风雪,需要创业者仰望长空,脚踏大地,坚韧如鸣镝飞射,勇敢以生命相许,胸襟能海纳百川,睿智赛将帅用兵,当然,这里也包含常常无奈的翘待,几分无助的苍凉。洪氏教材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一事业就从这里起步了。自1984年冬季起,洪宗礼带领教材编写组的老班底没日没夜、没节没假地干开了。每个人心不旁骛,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那是一段如火如荼的日子。他们正编写的单元合成型语文教材是个何等模样的呢?又有哪些独树一帜的特色追求呢?新体系是实验教材蓬勃的生命。洪氏教材建立起“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单元合成结构体系。谁听说以往教材,有这么“三个一”的新奇组合法?只有洪宗礼想得出来。他把语文教学多元目标和繁杂内容给予了科学分解、优化组合并艺术化地推出“三个一”新体系。“一本书”,是说语文教材不按读、写、知分科,一学期只用一册教材,而且全套教材是一个具有整体结构的有机教学系统,是一个大的读、写、知综合体。“一本书”是一张经纬分明、纵横有序的语文训练网络。“一串珠”,是说除开篇的“名人学语文轶事”外,全套教材共有36个“珠”式单元。每颗“珠”,是一个单元读、写、知配合训练的小“集成块”综合体,又是全套教材训练体系的一个阶段训练点,点点相联,形成系统;珠珠相串,结成网络。“一条线”,指贯穿全套教材的是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为主的多股交织集合线(包括语文能力训练线、知识结构线、思维发展线和学生学习语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细细品读了朱老师的《致教师》,看着书中的那一个个问题,就仿佛是为我回答的。其中朱老师的一个观点让我尤为感动,那就是: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能力不一样,个性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够用一张试卷衡量所有的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 “新教育独特的生命叙事剧令我耳目一新。给孩子们排练适合自己的剧目,感受生命的意义。真诚地为新教育人点赞。朱永新老师说,衡量新教育生命叙事剧是否精彩,不是看学生们的演技是否成熟,布景是否漂亮,而是看学生们有没有真正地演绎出剧中人物的灵魂,把著作的真谛表现出来,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地投入到剧情之中。人生需要的是“中庸”的智慧,是既有感情,又有思想的“正剧”。新教育

生命叙事剧,就希望运用舞台上的“正剧”引导出人生的“正剧”。每个生命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关注每个生命,关注每个孩子,为每个生命颁奖,为每个生命喝彩,是教育的使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优点的,你要善于去发现,并大力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所谓的“后进生”并不是他们真的能力很差,而只是他们缺少周围环境的人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作为教师时刻要记住这一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你那柔声细语的表扬声中和殷切的期待目光中。 在教学中我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尤其是给那些在慢慢进步的后进生们。这些孩子在我的表扬声中,仰起了头,挺起了胸,表现也越来越好。 最后,我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话用以自勉:“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希望自己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来为每一个生命颁奖。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朱永新的《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 》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晚年,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 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 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 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2007 年 5 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 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 一村的 21 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 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 有人格魅力的人。 他的平凡, 即如他所说, 只是一个教书匠, 至多再加一个写家; 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 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 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一一季羡林 回忆录》 , 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 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 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的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 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 年,第 19 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 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 “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 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慊是票友。 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 有猜错, 一次见面中, 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 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 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 动笔了。7 月 29 日(2005 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 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 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 再以后, 你们都知道了的, 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 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笔者觉得,仅就 94 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
1/6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_心得体会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周卫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朱老师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是时代的召唤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老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 一、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二、感受以幸福成全生命真谛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兼论教学风格的形成 之所以要论及“教学风格”这个话题,实在是教学现象之驱使。我们见到过夜听说过,有很多老师,特级教师的课倒挺了不少,可模仿他们上课,大多是不尽人意,乃至买口怨言,扫兴而弃。我常想,究竟是社么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答案,这里面至少有着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文化底蕴、执教艺术、乃至教学风格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本文想通过对几个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剖析,就“教学风格的形成”的诸多问题谈谈浅陋的观点,以指导我本人乃至年轻教师的实践,以提高工作素质,从而也为指导广大教师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教学风格做出一点小小的努力和贡献。 一、研究教学风格的形成对现代教学的现实意义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凡是著名教育大家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关于教学风格的概念,教育学界尚无一致的挂点。本人认为,所谓教学风格应该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水平的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锤炼而成的具有个人魅力的稳定的教学风貌和教学格调。 教学风格的形成起于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教师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是教师教学伊始与教学个性的有机统一并达到稳定化的结晶,它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最高境界。教学风格的形成对现代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风格,对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性。我们所谈的教学风格,它指导教师们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去教育下一代,减少或避免了教学研究和教育决策的失误,帮助广大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教学风格,它对教师个人教学具有指导性,也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一方面它一如既往的指导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继续完善和成熟。另一方面,优秀教师的楷模作用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们学有目标,仿有榜样,避免了不必要的弯路和牺牲。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科学的指导学生学习。教学风格是教师心理水平、文化底蕴、道德涵养、业务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外在的综合反映。因此,形成了教学风格的教师的师生关系表现的和谐和融洽。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得愈近,他们愈喜欢老师。教学活动中,谭门愈得心应手,教学的效果也愈好。 同时,千姿百态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打破一成不变的封闭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科学的思想作理性指导。否则就变得盲目从事,最终会导致教学乃至教学风格的失败。而科学的教育思想又具有明显的现实批判性,它能够用理性尺度来评价现实,揭露现实教育中的不合理的因素,从而增强教学改革的方向性。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因素 (一)促成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因素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风格形成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有着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 1、内在的因素 内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心理水平、文化底蕴、技能经验和艺术涵养等方面,他们在教学风格的形成中具有能动作用。 教师的心理水平如教师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是以抽象思维为主,与其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教师的意志特点,情感的丰富程度,情绪的控制能力,意志力的持久性等等,都影响着教师风格的形成。教师的文化涵养的深浅,技能经验的丰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