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股票基本分析――财务操纵案例

壹、财务操纵的特殊会计环境

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以及所受政策约束有较大差异,特别是于实行了几十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后,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渡时期,于这壹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许多市场行为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例如股份公司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实行计划额度制,每年由国家计委制定,然后再按条块和行政隶属关系分配到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各部委。对于拥有数万亿元资产的全国国有企业而言,每年壹百亿元的新股额度无异于杯水车薪,能够争到新股额度,企业自然十分珍惜。于新股发行数量是常量的情况下,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募集到更多的资本,只有尽量提高新股发行价格这壹变量。新股发行价格受到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壹般于20倍左右。由于《公司法》规定,股份XX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不得低于公司总股本的25%,因此大型国企于新股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将原有资产中的壹部分剥离出来折合成发起人股。

这部分剥离出来的资产历史上属于原来的会计实体,按会计实体假设对全部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按会计期间假设把壹部分资产费用化且和营业收入进行配比以确定利润。

于发行新股前,为了向社会公众揭示这部分剥离资产的盈利能力,会计师不得不将这部分剥离资产假设为壹个新的虚拟的会计实体,且且假设其已经存于了三个或三个之上会计期间。然后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会计实体中剥离出壹部分营业收入和费用归虚拟会计实体,且据以确定虚拟会计实体于各个会计期间的利润。按照会计常识,只要是能够辨认的资产均能够从总资产中剥离出来单独计价,可是总资产的盈利能力却不是各单项资产盈利能力的简单相加。这种从总资产中剥离部分资产,且模拟计算其营业收入和费用,再据以确定该部分剥离资产产生的盈利的方法,不仅违背了会计实体和会计期间的基本假设,而且给股份XX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提高了许多机会。1997年新上市的公司,其招股书披露的前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普遍于40%之上,个别公司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高达100%之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期全国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不足7%。由于上市前的过度包装,导致上市后公司必须于提高净利润和降低净资产俩个方面进行利润操纵,以使上市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会比上市前陡然降低。

二、利润操纵的案例分析

1.提前确认营业收入的案例分析

提前确认营业收入的情况多见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的房地产业子公司。

L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1994年销售英达花园以售楼合同金额及其相应的成本入帐,和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对销售收入确认的规定不相壹致,其销售收入129171827.85元,及相应成本人民币87762114元列示于后附的合且会计报表中。”

点评:根据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房地产的销售应于办理相应的产权移交手续,开具发票或结算单后方能确认为销售收入。

房地产的开发周期往往需要几年,按照确认营业收入的会计理论,房地产企业于预售房屋或签定售楼合同后,按工程进度确认销售收入和和之相对应的销售成本也不无道理。现行制度的规定过于严厉,但L 公司以售楼合同金额确认为当年销售收入的做法似乎也不够谨慎,毕竟合同义务的履行仍刚刚开始,如果将售楼合同金额按施工进度分期确认为销售收入好象仍说得过去。至少从推迟交纳所得税的角度来说,按现行制度于产权移交且开具发票后确认销售收入似乎也是对公司有利的。

以L公司为例,1994年以英达花园售楼合同金额及其相应的成本入帐,导致利润增加41955713.85元(=129717827.85-87762114),按L公司适用所得税率15%计,1994年将为此多缴纳所得税620万元。

L公司显然不会不知道推迟缴纳所得税百万元的好处,且且甘冒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风险,L 公司坚持按售楼合同金额确认1994年的销售收入壹定有难言的苦衷。

H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经查,贵公司于1995年将业已出租给某公司之物业出售给另壹公司,1995年获销售收入4100万元。”

点评:未等出租物业到期,便匆匆忙忙出售给另壹公司,销售收入4100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10013.6万元的41%,H公司之匠心由此可见壹斑。

J公司被出具的说明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将南澳县国土局出让给贵公司的部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深圳辉创实业股份XX公司、深圳市新鸿泰投资发展XX公司和南澳国土开发总公司。根据深圳市华商律师事务所于1995年4月18日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贵公司尚应完善有关的法律手续。”

点评:J公司将1995年4月18日尚未办完法律手续的转让收入计入1994年损益表,是否有点太早?

T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1996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中计有4106508.00元人民币及相应的主营利润计453901.04元人民币,系贵公司于1996年12月31日之前开具销售发票,而于1997年1月15日之前办理产品出库手续。”

点评:销售实当下1996年,产品出库却于1997年,时间虽相差只有15天,却跨越俩个会计年度,见来无需注解,已能知道其中奥秘。

X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1995年贵公司按债务重整方案,以拥有的于建楼宇华乐大厦中的部分产权计人民币30612839.60元,抵偿所欠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人民币166585723.22元的债务,由此产生利润人民币135972883.62元。后又向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人民币166585723.22元购回相同产权。我们认为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和中国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不壹致。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后附会计报表的比较数字,即关联的运营所得的利润、所得税、固定资产、可分配利润、股东权益及1996年度的固定资产、可分配利润、股东权益不能确定。”

点评:X公司保留意见中所披露的问题过于复杂,我们作壹解释:

1X公司拥有于建楼宇华乐大厦的部分产权,该产权的帐面价值为30612839.60元。

2X公司欠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的债务为166585723.22元。

3X公司以帐面价值仅30612839.60元的资产抵偿166585723.22元的债务,且将差额135972883.62元作为利润入帐。

4X公司后来又以166585723.22元的现金向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购回上述产权,且将上述产权列作X 公司固定资产。

X公司的会计师十分聪明,他首先创造了壹笔交易:以壹项资产抵偿5倍于该项资产帐面价值的债务,交易的结果当然是公司获得了1.35亿元的利润。然后他又制造了壹笔交易:以相当于原来所欠债务的金额向债权人买回抵偿债务的那项资产,交易的结果当然是债权人全部收回了借款。最后他又以1.66亿元的价值将原来只值3000多万元的于建楼宇的产权作为X公司的固定资产入帐。上述交易的结果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皆大欢喜:债权人如数收回全部借款,而债务人则获得了1.35亿元的帐面利润。本来壹项很简单的偿仍

欠款的交易,经过精心包装后竟然会产生巨额利润,堪称财务包装的杰作。也许是会计师自己也觉得这样做太过分,于是1996年(即次年)又将原值1.66亿元的固定资产调低为1.33亿元。

2.推迟确认本期费用

和提前确认营业收入壹样,推迟确认本期费用同样具有增加本期利润的作用。

S公司被出具的说明意见

该意见称:“百大宾馆已经使用的空调系统2014914.29元和客房、餐厅装潢费375164.37元,仍列于建工程。”

点评: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于建工程完工后应立即转入“固定资产”帐户,且从转入之日起计提固定资产折旧。S公司的做法显然是推迟确认本期费用,且导致本期利润相应增加。

B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1995年二电炉分厂因设备故障而停产发生的费用8194625.06元,历史遗留的工程设备大修理支出6282661.75元,列入待摊费用和其他应收款,未计入当年损益。”

点评:上述俩项费用如于本期确认,将会使税前利润因此减少14477286.81元。B公司1995年利润总额为6375万元,上述俩项费用推迟确认致使1995年利润增加1447万元,占利润总额的22.7%。

Z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1995年末,公司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于产品成本为174783884.31元,其中包括于产品定额成本差异52515657.52元。此项差异应于期末于产品、库存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本期销售产品成本应负担此项差异额为24342287.21元。贵公司且未就该项差异额作出记录和反映。我们认为,除存于上述因少转于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影响本期销售成本少计外··”

点评:根据注册会计师的保留意见,Z公司1995年销售成本少计2434万元,相应地利润多计2434万元。经查询Z公司1995年度损益表,Z公司1995年度利润总额仅为436.22万元,每股净收益仅为0.0012元。也就是说,Z公司如果于产品定额成本差异2434万元全部计入销售成本的话,Z公司将会出现1998万元的年度亏损。通过财务包装终于Z公司免遭亏损,每股净收益虽然只有壹厘多,但总比出现赤字要好。

E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公司1995年度利息净支出较长短期借款金额及合同规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要少660万元。”

点评:经检索,E公司1995年度利润总额为858.24万元,少计利息费用而导致的利润虚增660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77%。

N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于待摊费用、递延资产俩个科目的使用及其摊销上不够规范,不符合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影响了运营成果。”

点评:据检索:公司被出具有保留意见审计方案的会计年度,利润总额346.82万元,仅为上年的15%。而年末待摊费用余额高达23568740.85元,年末递延资产余额高达47207083.83元,俩项合计占流动资产

年末余额的15%之上。见来,如果N公司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俩个科目的使用及其摊销规范壹点的话,说不定N公司于当年就会出现亏损。

X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本年度调整以前年度已售罄的怡均大厦成本及华乐大厦于建成本,因此调整以前年度损益计人民币10255760.57元及于建工程成本10255760.57元。因华乐大厦于建成本尚未核定,故我们不能确认办理完毕。因此,我们对后附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人民币87336000.00元,成本人民币32756059.28元,及净利润54579940.72元予以保留。”

点评:X公司的会计师把本该于1996年确认的成本放到1995年,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从而增加本年度利润。上年利润减少本年度利润增加,仍能提高利润增长率。

可是,财务包装毕竟作用有限,推迟确认的费用到下壹期仍需确认。B公司、E公司、N公司和C公司虽然于1995年免遭亏损厄运,但1996年均出现巨额亏损。

3.潜亏挂帐的案例分析

潜亏挂帐多见于濒临亏损的上市公司。

ZF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公司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按二届董事会23次会议纪要决定暂挂”。

点评:根据对ZF公司1995年报的检索结果,上次挂帐的待处理资产净损失达1055万元,系于1993~1995年间形成。公司主营业务自1994年起已出现亏损,1995年亏损进壹步扩大。公司1994年利润总额仅为919.20万元,之上资产净损失若于1994年度确认,则公司于1994年度就会出现亏损。公司于1995年通过对潜亏挂帐以及后面将要述及的重复计算投资收益等“技术处理”方法,竟然使1995年利润总额达到2875.97万元,比1994年增长2.2倍。但1996年却发生亏损5687.31万元。

SH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SH公司和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发生房地产纠纷,法院终审判决SH公司败诉,SH公司为此须向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赔偿2786万元。该被出具的保留意见称:“公司未将上述终审判决结果计入当期损益,计影响当年利润2786万元。”

点评:法院终审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公司纵然表示不服,也不能因此而拒不执行终审判决,即使是出于谨慎考虑,亦应将损失计入当年利润表。SH公司1996年净亏损7845.60万元,每股收益-0.516元。

G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会计报表仍存于以下问题,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期末余额4.93亿元,系分别从存货和应收帐款转入,是壹笔需要确认的亏损。由于核算口径的问题,这笔需要确认的亏损哪些应归属1996年,哪些应归属以前年度无法确认。”

点评:经检索,1996年末公司股东权益余额为85894.79万元,上述待处理资产净损失占股东权益的比例达58%。G公司1994年利润总额13005.20万元,1995年利润总额3443.17万元,如果上述净损失中的壹部分于1994年和1995年确认的话,那么G公司1994年和1995年就已发生亏损。尽管此项巨额亏损1996年仍未计入当期损益,但G公司1996年仍亏损17595.61万元,壹年的亏损额超过了前俩年的盈利

额。

SL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我们注意到,贵公司三家下属联营企业本年出现大量亏损共计达人民币103560678.05元,按持股比例,贵公司应承担损失人民币51780339.03元。因持股比例不超过50%,所以这三家公司的投资收益按成本法核算,也未纳入合且范围。”

点评:根据上述SL公司应承担的亏损测算,SL公司于这三家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正好是50%。从理论上说,持股50%且非绝对控股,用本法核算长期投资也勉强说得过去。可是以稳健原则而言,被投资企业发生如此巨额的亏损仍不调整长期投资的帐面价值,也不确认发生的巨额亏损,似乎就说不过去了。SL公司1996年利润总额为1216.62万元,SL公司应承担的投资亏损高达5178万元,是利润总额的4倍之上,根据重要性原则,也应该于年度方案中有所披露。

HD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本方案所附合且资产负债表存货余额21219989.25元中包括由于种种原因以借条形式反映的存货余额3188691.69元;由公司清理出呆滞的存货计2588295.60元。俩项金额合计5246987.29元,占存货总额的比例为27%,其中可能包括潜于的损失尚无法量化。于公司合且报表轧抵内部往来后,本方案所附合且资产负债表其他应收款内尚有382.90万元借方余额未轧抵,有潜于的损失需要清理。”

点评:据检索,HD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年度(1995年)利润总额为620.74万元,而潜于损失竟然高达957万元。如果潜于损失当年计入损益的话,HD公司将进入亏损企业行列。HD公司1996年的利润总额为743.03万元,基于同样的原因,HD公司仍未将潜于损失计入当年损益,且再次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

4.会计方法变更或会计处理错误的案例分析

F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我们认为,除公司的机器设备折旧的计提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工作量法外,其他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遵循了壹贯性原则。”

点评:F公司是壹家生产建筑材料的公司,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导致建材销售疲软,被出具保留意见年度净利润仅为上壹年度的50%。由于开工不足,机器设备按工作量法提取的折旧,当然会小于按平均年限法提取的折旧,利润自然会相应增加。

SN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根据我们的审查,贵公司从1996年6月1日起采用了经董事会批准的变更后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由于此项政策的变更,导致会计报表中的累计折旧计提数减少人民币15269.172元,同时对合且报表之税前利润产生影响,影响数额为人民币10674.824元(扣除少数股东损益影响数人民币4494348元)。”

点评:根据SN公司1996年年报披露:公司自1996年6月1日起,将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由20年改为40年,将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0年改为20年,运输工具的折旧年限由5年改为10年。由于资料有限,我们无法判断上述折旧政策的变更是否合理,但原先估计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变更后的折旧年限竟然会相差壹倍,不能不令人感到吃惊。

L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如附注32所述,贵公司本年度根据深圳光大木材工业XX公司各方股东认可的因股权变更(新增参股股东)而进行的资产评估方案所确认1995年末该公司净资产(此评估结果未进行财务处理),按持股比例调增权益人民币13601500.00元。而按成本法核算,贵公司多计权益为人民币6874014.81元。”点评:经查阅L公司1995年和1996年年报,1995年末L公司持有光大木材公司10%股权,长期投资按成本法核算。1996年末,因光大木材公司新增参股股东,L公司于光大木材公司的股权下降至7.31%,L 公司却改变会计政策,按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且因此而多计长期投资和投资收益687万元。上述会计政策的变更至少于逻辑上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更令人不解的是:光大木材公司尚未对评估结果进行帐务处理,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尚未进行调整,可是持有该公司仅7.31%股权的L公司却急急忙忙地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然后,按权益法调整长期投资帐面价值且确认投资收益。L公司于1993年~1996年的4年中,连续4年于年度财务方案中被出具保留意见,4年中更换了俩次执行年度方案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ZF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公司1995年12月19日收购康恩贝制药公司包括收购日前的全年净利润,又按权益法列为‘投资收益’21522234.38元。”

点评:ZF公司于1995年底收购了康恩贝制药公司95%的产权,按理应从1995年底起按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且编制合且报表。ZF公司却迫不及待地将康恩贝制药公司1995年12月29日前的全年净利润的95%,计2152万元列入1995年合且利润表,明显违背了合且会计报表的基本理论。联系到3.1中所揭示的,ZF 公司1995年末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高达1055万元,多计的投资收益加上挂帐的净损失,合计为3207万元。即使这样多计净利润不计净损失,公司1995年的净利润也只有2446万元。如果剔除重复计算的投资收益,再列入挂帐的净损失,那么ZF公司将会亏损数百万元。通过财务包装,ZF 公司不仅扭转了亏损,而且仍按包装出来的利润以10:1.5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送股票股利(现金股利当然是送不出的)。其实,和上述情况非常类似的LG公司,也是将1995年底收购的恒通电表公司收购日前的全年净利润列入1995年度合且利润表,会计师事务所居然仍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方案。

5.帐证不符或帐实不符的案例分析

AD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联营公司AD集装箱XX公司和AD货运XX公司有计折合134187530.88元人民币的应收帐款,AD船务XX公司有计折合2543505.78元人民币的其他应收款,AD石油化工实业XX公司有计折合16600000元人民币的其他应收款。由于我们对债务人发函询证未能收到回函,故我们对此等应收款项可回收性难以确认。”

点评:另据AD公司1995年报披露,AD公司对AD集装箱XX公司、AD货运XX公司和AD船务XX公司均持有75%股权,对AD石油化工实业XX公司持有63%股权。按权益法且根据AD公司对上述公司的控股比例核算长期投资,AD公司长期投资将有11500万元的投资损失,对于当时注册资本仅1亿多元的AD公司而言,如此巨额的损失显然是无法承受的,因此此等难以确认可回收性的应收款项只能挂于帐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至AD公司1995年报公布日为止,AD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且未对上述拖欠巨额债务且拒绝承诺偿债的债务人提起诉讼,也未表示将采取何种行动来设法收回上述应收款项。据此人们有理由怀疑:AD公司控股子公司的上述债权是否真的存于?根据这些应收款项确认的营业收入是否真的存于?

JX公司1995年和1996年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于大亚湾胜景实业发展公司投资4788万元(含短期投资1000万元),本年底投资收益为563万元,且已列入本年度的净收益中。但我们未能获得被投资公司业经审计的会计报表以及有关投资项目的详情。”JX公司1996年被出具的保留意见称:“贵公司对大亚湾胜景实业发展公司长期投资,其中本年从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科目转入3024512.92元,我们未能取得有关投资原始凭证。”

点评:JX公司对大亚湾胜景实业公司的长期投资按权益法核算,1995年将未经审计的大亚湾胜景实业公司的利润按投资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1996年大亚湾胜景实业公司增加持股比例却又没有投资原始凭证,这样算出来的投资收益叫人如何相信?

FY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的附属公司FY汽车配件XX公司于1996年12月31日的房屋建筑物中原价人民币9075000元部分和关联的其他递延支出原价人民币27225000元,因为无法提供有关的工程结算书,我们无法确认这些资产的实际成本和帐务处理上分类的合理性。”

点评:由于FY公司没有提供将上述3630万元支出确认为资本性支出的合法凭证,人们如果提出FY公司是否将本该费用化的支出予以资本化,从而导致FY公司当年利润虚增的怀疑,似乎也是无可指责的。

WS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深圳文联饮料包装XX公司由WS公司和香港鹏兆发展XX公司共同运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万元,中方出资比例为48%,外发出资比例为52%。历来贵公司长期投资中均未反映对该公司有投资。1996年6月24日,《深圳经济特区报》登载了拟申请注销且请各债务人持有关凭证于30天内到公司清算组办理手续壹事,我们于审计中未能取得该公司目前的壹切财务会计资料。”

点评:WS公司作为持有深圳文联饮料包装XX公司48%股权的大股东,居然从该公司开张之日起至清算之日止,历年均未将对该公司的长期投资予以反映,直至该公司清算之日亦未能向注册会计师提供该公司的财务会计资料,令人不得不怀疑该黑洞的存于对WS公司历年利润确定的影响。

GX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贵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和成本审核时发现部分保洁产品缺乏原材料采购过程和生产过程原始凭证,其销售收入计人民币2021.65万元,贵公司未作帐项调整,我所难以确认,导致关联利润难以确认。”

点评:GX公司的保洁产品缺乏原材料采购过程和生产过程原始凭证,不知GX公司是如何计算产品成本,且和销售收入进行配比以确定本期利润的。

6.关联交易影响利润的案例分析

SH公司被出具的说明意见称:“1995年12月20日,贵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和上海建国社会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乙方)签署《法人股转让协议书》。根据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甲方将所持上海浦东大众法人股300万股(每股面值1元)转让给乙方,且办理正式股票过户手续,获利3354000.00元。另甲乙双方同日签署的《补充协议》规定,如上海浦东大众法人股未能于俩年内上市,则甲方应以原转让价加上乙方已付款项按15%利率计算的利息之和购回。”

点评:上海市建国社会公益基金会是以SH公司董事长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所之上述甲乙俩方之间的交易

属关联交易。由于中国大陆证券市场中的法人股于数年内且无上市之可能,因此上市甲乙双方签署的协议,实质上是壹份以法人股作质押物的抵押贷款。SH公司通过将法人股出售给关联方,俩年后再加15%的利息(折合年利率为7.5%)购回的巧妙办法,不仅获得了低息贷款(1995年银行俩年期贷款年利率为13%),而且于1995年度获得了335万元的投资收益,且计入当年净收益。这项投资收益为SH公司1995年业绩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这笔335万元的投资收益,SH公司199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低于10%,从而失去配股资格。

三、利润操纵的动机分析

1.于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财务包装

尽管没有明文规定,可是1999年以前发行市盈率若超过15倍壹般很难获得证券主管部门的批准。于发行市盈率为常量的情况下,要提高每股发行价格唯有于每股收益这个变量上做文章。1996年以前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是“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年度预测的每股收益”,于是1996年以前发行新股的不少公司将盈利预测高估。针对这种情况,证券主管部门对计算市盈率的方法修正为“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于是此后发行新股的公司多于历史数据上做文章。有的公司于发行新股前把位于闹市区的壹块土地出售,使发行新股前壹会计年度获得巨额投资收益。有的公司把不能直接产生盈利的资产尽量剥离,以较低的费用和营业收入进行配比而使利润增加。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受发行新股额度的限制,只能从原有总资产中剥离出壹部分资产折股作为发起人股,对这部分资产的盈利能力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模拟。模拟计算的利润无须缴纳所得税,但却是制定发行价格的依据,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1996年8月,中国证监会对SD公司进行通报批评,且剥夺其3年内申请配股的资格。SD公司原有注册资本12000万元,于其发行及上市前,为了于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发行价格,将总股本以2.5:1的比例进行缩股,缩股后注册资产变更为48万元,总股本由12000万股缩至4800万股,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净收益随之提高1.5倍,新股发行价格亦随之大幅度提高。令人吃惊的是:对于如此巨大的股本变动,SD 公司于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居然只字未提,会计师事务所居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方案。

NT公司于1994年5月发行股票且上市,公司1993年净收益2305.6万元,每股收益高达0.55元,公司于上市公告书预测1994年净收益为2175万元。然而1994年报公布后却令投资者大吃壹惊:1994年度实现净利润1738.89万元,仅为原预测值的80%。这仍不算,1738.89万元净利润中仍要调整前期损益-1455.4万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仅为283.49万元,1994年度每股收益仅为0.0458元。NT公司为了提高新股发行价格,不仅于盈利预测上作文章,而且于历史数据上做文章,所谓的前期损益调整如果于1993年列入损益表的话,则NT公司是没有资格发行新股的。

SQ公司下属的酒店实行承包运营,1996年3月8日因合同纠纷经法院判决解除承包合同,然而SQ公司于1996年3月12日发布的上市公告书中,仍然根据承包合同预测1996年公司全年利润中的25%将来自酒店。结果是,SQ公司1996年实现净利润仅为预测值的8.7%。

2.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财务包装

LG公司早于1995年就利用资产重组后的财务包装,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之上,其做法为后来者效法。LG公司1993年和199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于10%之上,然而1995年公司主导产品受市场影响销售急剧滑落,如果于1995年末不进行资产重组,那么净资产收益率无法继续保持10%,刚刚入主LG公

司且成为其第壹大股东的HT公司而言,其买壳上市的计划就要落空,其希望通过配股募集资金来弥补当初受让LG公司大宗股权而付出代价的计划也要落空。于是HT公司导演了壹场对LG进行财务包装的好戏。

首先,HT公司和LQ公司签署协议,由LG公司出资16000万元收购HT公司属下的电表公司,收购价格为电表公司净资产帐面价值的俩倍,收购所需款项的壹半先以LG公司对HT公司的长期负债挂帐,3年后偿仍,另壹半则以现金支付。

然后,LG公司匆忙于1995年12月22日召开股东大会批准上述协议,且于1995年12月25日发布收购公告。

按合且报表理论,以现金收购股权方式受让的子公司应采用购受法编制合且报表,即把子公司被收购日以后的净利润列入合且利润表。按照当时的会计制度,于年末收购的子公司壹般不纳入合且报表范围,这样做也符合重要性原则。和LG公司同于壹个交易所上市的ZF公司,1995年合且报表中将子公司购买日以前的净利润列入合且利润表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

可是LG公司却成功了。LG公司将电表公司购买日(1995年12月22日)以前的净利润846万元全数列入1995年度合且利润表,使LG公司净利润从572万元剧增至141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从5.26%陡增至13.04%。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方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方案。LG公司根据重复计算的净利润向股东派送红股,1996年获准具有配股资格,且以配股所得资金偿仍了对HT公司的负债。

SY公司1995年度方案被出具的说明意见称:“公司年末帐上有应付福利费贷方余额409958.54元,职工教育基金285110.43元,不结转1996年继续使用,而是于年末全数冲减当年成本。”SY公司被出具说明意见中所涉及金额较小,仅数十万元,本来且不引入注目。然而SY公司于1995年度方案摘要中未按规定披露审计方案全文,将上述说明意见段遗漏,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强制要求以补充公告的形式披露注册会计师的说明意见。这壹来SY公司的问题反而引人注目。上述俩项负债即使冲减当期成本,对当期利润总额的影响也不过3%左右,何苦偏要坚持错误的帐务处理,仍要于年报摘要中隐去注册会计师的说明意见段呢?我们不妨对SY公司的行为作壹番分析。SY公司1995年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03%,勉强超过10%,为使1995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资格线,SY公司于1995年末作了三项调整:

调整壹:将应付福利费和职工教育基金的贷方余额冲减当期成本,使利润总额比冲减前增加695068.97元,若按15%所得税率计算,税后利润可增加59万元。可是这壹做法似乎有悖常理:应付福利费和职工教育基金系按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用于职工福利和职工教育,提取后即形成公司对全体职工的负债,于资产负债表中列于流动负债项下。当年未用完的应付福利费和职工教育基金理应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将上述俩项基金的贷方余额冲减成本,意味着将公司对职工的债务壹笔勾销,显然是对职工利益的侵权。然而SY公司于1995年报中坚持采用上述错误的帐务处理,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SY公司199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仅9.7%。可是SY公司1996年报中对上述帐务处理错误作了更正,因为公司1996年已经获准且实施了配股。

调整二:将过去投入子公司徐行药厂但未作价的专有技术,经评估后作价30万元,增加对徐行药厂的持股,使持股比例达到51%。根据SY公司的会计政策,对于控股51%(含51%)的子公司按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且纳入合且报表。于是1995年度盈利的徐行药厂当年即按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显然按权益法核算的净利润要高于按成本法核算的结果。

调整三:公司于1995年报中称:1993年公司改组为股份XX公司时,资产价值高估,1995年度重新评估后减值864万元,因此调减资本公积金864万元。且不论1995年的资产重估于法律上有何依据,即使从会计逻辑上讲,公司于没有发生会计个体变更或者将某项资产对外投资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进行资产重估。然而此次资产重估减值却帮助了SY公司的大忙,它使得1995年末公司的净资产降低,从而为提高当年净资产收益率作出了贡献。SY公司的会计师煞费苦心,终于使1995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0.03%。

3.为避免连续3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而进行财务包装

XH公司1994年净利润397.20万元,1995年净亏损-9431.94万元,1996年净亏损-23422.12

万元,到1996年度为止已连续亏损2年。可是公司1995年度调整前期损益达-1702.05万元。如果这些调整事项列入1994年度损益表的话,XH公司1994年度实际上已经发生亏损,只不过公司采用了巧妙的方法将损失推迟到1995年度才确认,使公司免遭连续3年亏损而被停牌的厄运。由于公司过去曾有推迟确认损失的记录,加之公司1996年出人意料地亏损2亿多元,许多市场人士怀疑公司是否玩弄提前确认损失的把戏,把应该于1997年确认的费用放到1996年确认,以保证不致第三年(1997年)亏损。

SHU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称:“贵公司的全资子公司SH房地产运营公司,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于1995年7月24日沪高民终字(1995)第9号民事判决书,判决房产公司向山东省对外承包工程总公司支付按合同要求完成规定工作量的欠款3140万元,赔偿损失601万元,支付垫款43万元,该判决为终审判决。”按照上述终审判决,SH公司年度应该确认损失3784万元。据SHU公司1995年度方案披露,SHU 公司于1995年度净利润为1864.45万元,也就是说如果SHU公司于1995年就确认上述损失的话,那么连同1996年公司亏损7845万元,SHU公司将连续俩年亏损,距连续3年亏损股票被摘牌近壹步之遥。

ZF公司1996年度方案被出具的保留意见称:“贵公司于1995年12月29日收购浙江康恩贝集团制药XX公司95%的股权,按照收购公告收购价为5420.9万元,已包括收购日前预计净利润,而公司于年末又将浙江康恩贝集团制药XX公司1995年度净利润的95%部分计21522234.38元重复作投资收益入帐。贵公司从1993年至1995年待处理财产未计入当年损益,对此问题本所已于各年度的审计方案中作了保留意见。贵公司本年度经董事会批准已核销了历年累积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12896187.36元。”ZF公司1995年报披露的净利润为2446.69万元,1994年报披露的净利润为789.6万元,1993年报披露的净利润为201.3万元。可是上述重复计算的投资收益以及1993年至1995年期间的净利润之和相等,也就是说,如果ZF 公司于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发生的当年就将其列入损益表的话,说不定公司从1993年起就已发生亏损了。最后3年总帐壹起算的结果是:ZF公司1996年度亏损5687.31万元。

之上几个案例的共同特点就是将历年的损失放于壹年里算帐,这样公司最多连续亏损壹年至俩年,从而避开了连续三年亏损股票中止挂牌交易的严厉处罚。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管理规定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管理 规定

归属体系:鹏润投资(国美电器)XX公司运营管理手册――财务系统分册 文件编号:鹏润-财—税金及利润003 撰写单位:鹏润投资(国美电器)财务中心 版本:第壹版 生效日期:2004年4月1日 机密等级:□机密■壹般 合计页数:7页正文页数:6页 附件个数:无 制度正文目录: 目录,页次 1、目的,1 2、范围,1 3、名词解释,1 4、职责,1 5、作业内容,1 6、注意事项,6 7、附件,6 总裁审批,,管理研究室审核,,撰写人, 1.目的:为加强公司利润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2.1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鹏润投资(国美电器)总部及分部财务部门。 2.2发布范围:鹏润投资(国美电器)各中心、各部门;各分部。 3.名词解释: 利润:利润是企业生产运营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于生产运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过程将商品卖给购买方,实现收入,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

成本以及其它壹系列费用,再加减非运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 总额或亏损总额。 4.职责: 无 5.作业内容: 5.1利润的组成:营业利润是构成公司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仍有投资收益、补贴收 入、营业外收支净额,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A.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 支出 B.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C.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D.其它业务利润=其它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支出 E.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2主营业务利润的组成 5.2.1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分部内部调拨收入-分部之间调拨收入-销 售退回-销售折扣和折让 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包括:门店销售收入、批发收入、加盟店调拨收入、分部调拨 收入、发烧工程收入、分部内部调拨收入(配送中心调拨给门店)等。 5.2.2综合毛利=销售毛利+商业折扣净额+空调安装返利 销售毛利=账面毛利+账面补利+促销补差+价格补差 账面毛利=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成本 5.3其它业务利润的组成 5.3.1其它业务收入包括:营业场所支持费、场地使用费、市场推广费、促销员管理费、 促销活动费、加盟管理费、工程安装服务费、手机卡代理服务费、展台制作费、 广告位租赁费、广告费收入、其它收入等。 5.3.2其它收入的管理:其它收入项目仅于台帐中根据核算内容设置对应的明细科目, 且登记其它收入报表;为规避因营业税纳税项目和当地税务机关规定不壹致带来 的税务风险,于新中大帐务系统不作统壹要求,但于编制内部管理报表时应按本 规定的要求予以仍原,以保证台账和内部报表的壹致性。 5.3.3内部报表及台帐中“其它业务收入”的核算内容及关联解释及规范见“合同外其 他业务收入管理制度”。 5.3.4其它业务支出包括:工程安装支出、手机卡进货成本、展台制作支出、其它业务 税金及附加、其它支出及我公司代垫的应由厂家承担的支出等。 5.4月度利润的结转:每月末应将当月发生的收入结转至“本年利润”的贷方,将当月发生 的成本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 5.5年底利润的结转 5.5.1年终决算 5.5.1.1对报表的说明:

(整理)21企业年度利润分配的管理2.

企业年度利润分配的管理--转载 (一)年度经营亏损 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当获得的所有收入小于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以及资产损失时,企业的经营成果就表现为亏损。亏损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全部收入不能抵补全部成本费用及损失而出现的差额。 企业产生的亏损,根据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1、经营性亏损,即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它属于非故意性亏损。 2、政策性亏损,是由于执行国家政策造成的,这类业务不一定以盈利为目的。 3、恶意性亏损,即由于经营者恶意经营企业或者贪污侵占、擅自转移企业资产等违法行为造成的亏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亏损属于主观造成的舞弊性、非正常经营性亏损。 (二)企业弥补经营亏损规定 1、弥补的是经营性亏损,即企业用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应该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亏损,对于政策性亏损,应当向国家申请财政补贴。 2、依照税法规定弥补,即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经营性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的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连续5年用税前利润弥补,连续5年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弥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内,无论企业是盈利年份还是亏损年份,均作为亏损弥补期计算弥补年限。而对于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内的任何一年发生的亏损,又都可以单独计算各自的亏损弥补期限。 3、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企业发生的亏损在税后利润不足弥补的情况下,通常可以用企业所提取的盈余公积加以弥补。但是,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应当由董事会提出弥补亏损方案,经股东(大)会或者类似的权力机构审议决定。 4、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比例弥补,即企业在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之前,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如果是负数(未弥补亏损),企业就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三)年度利润的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在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之前,不得提取法定公积金。 2、提取10%法定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积金的基数,不是累计盈利,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在年初没有未弥补亏损的情况下,才能按本年净利润计算提取数。 3、提取任意公积金。企业提取法定公积金后,企业章程对提取任意公积金有规定的,按规定提取任意公积金;企业章程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比例提取任意公积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应当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利润一并进行分配。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属违法行为,分配的利润应退还企业。库存股不参与利润分配。因实施股权激励办法而回购股份的,预计的回购支出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做出预留,对预留的利润不得进行分配。 (四)利润分配的例外规定 1、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办法。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外国合作者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三篇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三篇 篇一: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规范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结合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利润分配办法。 第二章利润构成 第三条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 业外净收益。 第四条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加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及财务费用的差额。 第五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第六条营业外净收益是指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利润分配 第七条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股东会审议批准。公司股东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第八条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㈢提取法定公益金。公益金应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5%至10%提取。 ㈣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三项后的70%提取。 ㈤应付利润。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股东利润。 第九条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可待留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第十条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第十一条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益金只能用于集体福利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自经理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后施行。

【管理费、利润取费标准】 管理费和利润属于什么费用

【管理费、利润取费标准】管理费和利润属于什么费用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费、利润取费标准表表4-1 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企业管理费率(%)利润率(%)一类工程二类工程三类工程一建筑工程人工费+机械费35~40 28~33 22~26 12 二预制构件制作人工费+机械费17 15 13 6 三构件吊装人工费+机械费12 10.5 9 5 四制作兼打桩人工费+机械费19 16.5 14 8 五打预制桩人工费+机械费15 13 11 6 六机械施工大型土石方工程人工费+机械费7 6 5 4 注:如计取意外伤害保险费,在原管理费费率基础上增加0.35% 单独装饰工程企业管理费率和利润率取费标准表4-2 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企业管理费率(%)利润率(%)一单独装饰工程人工费+机械费45~60 15 注:如计取意外伤害保险费,在原管理费费率基础上增加0.3% 安装工程企业管理费率和利润率取费标准表4-3 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企业管理费率(%)利润率(%)一安装工程人工费一类工程二类工程三类工程53 47 41 14 注:如计取意外伤害保险费,在原管理费费率基础上增加0.3% 房屋修缮工程企业管理费率和利润率取费标准表4-6 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企业管理费率(%)利润率(%)一修缮工程土建部分人工费+机械费35—50 12 二修缮工程安装部分人工费45—55 14 注:如计取意外伤害保险费,在原管理费费率基础上增加0.35% 仿古建筑及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管理费率和利润率取费标准表4-5 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企业管理费率(%)利润率(%)一类工程二类工程三类工程一仿古建筑工程人工费+机械费57 50 43 12 二园林工程人工费30 24 18 14 注:如计取意外伤害保险费,在原管理费费率基础上增加0.35% 感谢您的阅读!

浅谈利润管理的合理

由于现实不成熟的社会经济环境及人们对假账的深恶痛绝,“利润管理”被习 惯上理解为非善意的利润操纵。的确在现阶段“利润管理"成为一个很消极的词汇,但是凡事都有它的另一面,利润管理也有它的合理性,就象纳税筹划与偷 税一样,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节约税费支出,但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截然不同: 前者合法合理,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理财行为;而后者是以违法和不合理的手段 来实现的,承担着较大的法律风险,是一种愚昧的理财行为。 一、利润管理“度”的把握 利润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其“褒”与“贬”的分水岭就是一个“度”, 在这个“度”内是合理的利润管理行为,应该被人们所接受;超过这个“度” 就是利润操纵,就应受到惩罚或谴责。这个“度”如何把握是这一行为性质判 断的钥匙。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利润管理行为的现实特征,笔者认为利润管理的“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法律制度框架。法律制度是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应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企业利润管理行为的“度”就 是法律制度的框架,在法律、制度、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所作的利润调整和选择 是合理行为;超越法律制度框架范围的利润管理是一种违法或违规行为,是利 润操纵。 (2)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协调性。企业利润管理行为的结果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数额,一般来说,利润被高估,政府会因税收增多而获益,经营者也将得到较多的报酬而受益,而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却受损;相反,如果利润额被低估,股东将会从中受益。利润管理行为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额 的具体影响,要视当时各利益主体的特定目的而定。如目前股东要转让股票, 则他会倾向于高估利润。企业利润管理的“度”除了上面所说的法律制度框架外,还应把握各利益主体的协调性。也就是说,进行利润管理而使利益分配结 果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应以其他相关利益主体能够忍受为限度。在一定 的限度内,行为主体既可得到一定的好处,同时也被其他各方认可;超过一定 限度,即使法律制裁不了,但其他的受害当事人也都有各自的办法做出相应的 反应。如企业利润管理行为过度,股东可以解聘经营者;政府可以对优惠政策 进行限制,债权人可以不再对该企业放贷甚至加紧催收旧债等等。各利益主体 利益的协调性这个“度”很难有一个量的把握,而只能根据各企业当时的具体 情况而做出一个“适可而止”的心理上的判断。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适度利润管理是有利的。如美国企业采取的“收益均 衡化”利润管理行为,是为了提高股东的满意程度,进而实现经营者自身福利 的提高;日本企业采用收益平滑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利润管理行为具有长期 的特征。 二、企业利润管理动因的理论分析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规范 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结合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利润分配办法。 第二章利润构成 第三条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 业外净收益。 第四条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加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及财务费用的差额。 第五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第六条营业外净收益是指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利润分配 第七条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股东会审议批准。公司股东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第八条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㈢提取法定公益金。公益金应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5%至10%提取。 ㈣提取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三项后的70%提取。 ㈤应付利润。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股东利润。 第九条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可待留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第十条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第十一条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益金只能用于集体福利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自经理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后施行。

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析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如何使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改善,这是许多人特别关注企业利润的条件。“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不同行不同规定的,按照一对一的比例分别。在目前阶段,主要的问题在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投资和回报失衡,国家财政的国有企业“偏爱”,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再分配的行业,企业高管付出太大较高等问题,不利于实现利润分配的公正。 本文主要从我国国有企业中体现的利润分配管理问题来分析的,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利润分配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须条件,这些问题包括内部和外部。提出了国企利润分配管理的策略,只有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财政包袱,最后可以使民众得到各自应得的回报。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社会公平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has become the object of attention. The state-owned capital gains for the centr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terim measures \"to not peers also, different rules,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portion.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mainly: state-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returns ratio imbalance, national finance \"prefere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redistribution of unreasonable income gap widening, corporate executives and industry high pay too high,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fair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nd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is very important to how to distribute profit for the enterprise success or not, these problems mainly includ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ofit allocation management, first of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management level improved, can fundamentally relieve fiscal burden, to form a good circulation of cash flow, and second, to the profit of country, enterprise and worker to make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Key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allocation social justice

浅谈盈余管理与舞弊

浅谈盈余管理与舞弊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专家学者们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依旧是众说纷纭。纵观国内外目前的学术研究,盈余管理主要存在着“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不同的做法。加拿大会计学家Scott所持的是狭义的“经济收益观”,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是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William R. Scott,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制,可被视作“会计政策管理”。另一位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 Schipper坚持“信息观”立足于会计数字是一种有用的经济信息这一基础,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经理人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有意对财务报告进行的控制,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盈余管理操纵的是报表,影响的是对外报告利润,而非企业实际盈余,也就是说盈余管理不能从实质上增减企业的实际盈余;二是盈余管理是符合法律和公认会计准则的,即是在法律和准则许可范围内人为地对利润进行操纵和管理。而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突破了法律和准则的限制,是违法行为。因此,盈余管理与舞弊是有明显界限的。 可以看出,盈余管理与舞弊的区别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控制在法律和准则的范围内操纵盈余则为盈余管理,越过法律和准则的范围则为舞弊。两者间的界限看似明晰实则存在模糊地带,且无论是盈余管理还是舞弊都对企业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可为何企业管理层仍是不断钻法律和准则的空子呢?我们来看一下盈余管理的动机。 1、激励动机 盈余管理的直接操作者通常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希望通过盈余管理,向委托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递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管理业绩,传递其拥有高超管理技能的信号,因而得到更多的分红、认股权或者晋升的机会。这是管理层对高额报酬以及职业竞争压力所做出的回应。由于外部利益集团等利益相关者,包括董事会在内都无法准确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实际利润,所以管理层就会乘机操纵净收益,以使公司报酬合同中规定的奖金达到最大化。在金钱利益和激烈竞争的驱使下,管理者为体现优秀的经营业绩操纵企业盈余,进行盈余管理。 2、债务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中往往包含保护债权人的条款,如限制现金股利的发放,限制营运资金的最低水平,规定财务指标水平等,以保证债权人收回资产的安全性。由于违反合同的代价高昂,因此在面临违约风险时,经营者便会利用盈余管理,调整财务数据,避免违约。 3、政治成本动机 一些公司由于自身特点通常会受到政治关注,如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那些垄断或近似垄断的企业。这些企业希望通过盈余管理减少政治成本。所谓政治成本,即是某些企业面临与会计数据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治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管理者为了降低社会关注度,控制政治成本,利用盈余管理,调整报告盈余。否则,公众的压力将会促使政府通

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股份有限公司 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 年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建立科学、持续、稳定的分配机制,增强利润分配的透明度,保证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回报股东的意识,自主决策公司利润分配事项,制订明确的回报规划,充分维护公司股东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等权利,不断完善董事会、股东大会对公司利润分配事项的决策程序和机制。 第三条公司制订利润分配政策尤其是现金分红政策时,应当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董事会应当就股东回报事宜进行专项研究论证,详细说明规划安排的理由等情况。公司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电话、传真、邮箱、互动平台等)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做好现金分红事项的信息披露。 第二章利润分配顺序 第四条公司应当重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制订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公司税后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二)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三)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四)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五)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六)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 第五条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将不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公司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将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第六条利润分配应以每10股表述分红派息、转增股本的比例,股本基数应当以方案实施前审议利润分配预案的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的实际股本为准。 第七条利润分配如涉及扣税的,说明扣税后每10股实际分红派息的金额、数量。 第三章利润分配政策 第八条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毕业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习形式 层次

内容摘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单独凭借企业自身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形成多方的合力。一方面政府从立法、金融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扶持;社会建立完善的服务和监督体系,创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苦练内功,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关键词】企业体系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融资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调查显示,做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仅占46.6%,未做过的占53.4%,个别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形象;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上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给银行和投资方带来了投资风险;三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四是银行体制缺乏活力,营运方式呆板,贷款门槛较高;五是无直接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一般通过增加股本金和银行借款融资,政策上不允许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 2、财务意识薄弱,财务结构失衡 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另一方面过度负债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中小企业发展如此迅速,与高速成长战略有着直接关系。高速成长战略必然会造成资金短缺,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而经营不利和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等因素又会加剧债务水平,造成企业过度负债。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就会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加快了财务危机的爆发,最终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倒闭、破产的道路。 3、经营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素质局限,不懂得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讲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与盈余管理

2013?7下总第431期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58 Accounting Audit 【会计审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被应用到对公司利润和盈余的管理中,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管理模式也随之诞生,对公司管理层在利润的调整和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会计—税收差异的概述 会计—税收差异指的是企业所得税和会计准则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也可以说成是在应税收益和会计收益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可以被分成是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两种,永久性差异表示的是本年度对所得税产生的影响。大量的资料证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会计收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影响较大,而会计-税收差异的管理理念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盈余所产生的行为进行捕捉,以提高会计-税收的真实性。 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以提高企业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度。 1.1985Healy 在对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模型:DAN t =∑t TA t /T ,EDA t =TA t -NDA t ,但是由于该模型在对操纵性 应计利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2.1986DeAngelo 在对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模型DAN t =TA t -1,EDA t =(TA t -TA t-1)/A t-1。在使用本模型时,不需要注意任何的特殊规定,只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计算即可。 3.2005KothariB 在对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模型:TA =σ0+σ1(1/ASSETS t-1)+σ2(ΔSALES t -ΔAR t )+σPE t +σ4ROA t +U t 。在使用此模型时,需要将企业的净利润计算出来,除以企业此时的总资产,其他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即可。 在上述所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料都需要进行多次的验证,以保证数据资料的正确性。 三、盈余管理 对企业的盈余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在企业盈余变化的过程中,出现小幅度下降的几率是很低的,相反增加的几率却 是极大的。中国证监会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连续三年上市公司都出现亏损的情况就会被称为ST,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都出现亏损的情况,将会被迫退市;如果上市公司出现盈余状况的话,则需要增加的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收益要在6%以上,离现在最近一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收益要在6%以内。通过多方的资料和市场调研发现,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收益在0%—1%或者是6%左右的企业都对盈余管理有着极为强烈的认可度,上市公司的净资产的收益如表1所示。 表1 上市公司的净资产的收益 变量名样本数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 中位数 标准差BTD 1138-0.18652290.65420030.0023909-0.00266890.0441522CFO 1138-0.9863788 1.82660.00220190.00157230.1514919EM 1138010.148506200.3557573 DA 1138 -1.158769 1.006614 1.47e-09 -0.01187560.1369585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中的收益都呈现出正态分布 的形式,是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才得来的,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中的14.85%的比例都在进行避亏与增发的现象,对公司进行盈余的管理,在1%左右的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大,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就存在着盈余管理。通常情况下,都将企业中的资产净收益作为是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标准使用,以实现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会计-税收差异以及操纵性应计利润等对上市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通过的日常调研工作 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显示:会计—税收差异中存在的中位数与均值,将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数据信息与无盈余管理行为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中位数与均值相对来说较大。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会计-税收差异来对上市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识别,实现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上市企业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以对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以及盈余管理等进行阐述,并通过会计税收差异来对上市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阐述,以实现上市公司的避亏或者是可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时音菠) 收稿日期:2013-07-16 作者简介:何慧玲(1972-)女,湖北随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税收实务。 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与盈余管理研究 何慧玲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 要:笔者对上市公司数据资料的进行分析后发现,通过会计—税收差异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识别,以实现上市公司避免亏损,增加效益的目的。笔者先是对会计—税收差异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介绍了盈余管理。 关键词: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 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9-0058-01

浅谈对财务管理认识

浅谈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和平时的交流,我对财务管理从基础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也产生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因而对财务管理也有浅薄的体会。现借此良机,简述我对财务管理的心得体会。 一、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财务管理》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因为我是非专业人士,又是初学者,更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所以我对这门精深而实用的课程、操作过程不是很熟悉,在此仅凭自己从书本上所查看到的信息和从会计朋友那里所打听来的看法作下总结来陈述我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从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到股利分配,是一个完整的资金管理循环过程。同时也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财务诊断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而且都处于关键点,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运用,并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财务关系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的一系列经济管理工作和活动。财务管理管理的内容必须要对资金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才能发现他们的关系,即企业的资金运动与财务管理对象的关系,才能更清晰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 1、企业资金的运动形式 企业的资金运动是从货币资金开始的,是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最后又返回到货币形态的一个循环过程。它的资金形式变化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其中,后面的那“货币资金”大部分转为企业的储备资金,很小部分用于补偿企业生产损耗和退出企业,例如发放员工薪水、缴纳税金等。 2、财务活动 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活动专指企业的理财活动,不是指个人、家庭的理财活动,具体是指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回、分配等一系列经济行为及组织活动。包括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资金分配活动。 (1)筹资活动 筹资活动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的过程。其渠道主要有:投资者直接投资、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向银行借款、企业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企业的筹资渠道虽然较多,但要承担不同的风险。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和考虑筹资规模,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2)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生产和其他领域,合理运用资金的过程和活动。它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企业的各种投资活动同样存在相当的风险,企业在选择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方式时,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3)资金分配活动 顾名思义,资金分配活动就是指企业对收益的分配活动。包括缴纳税金、依法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与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4)日常资产管理 企业对现金收支的预算、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存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都是企业的日常资产管理。企业加强日常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维持企业经营正常运行。

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控制

摘要:盈余管理行为已经成为股票市场上司空见惯的公司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手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盈余管理在学术界都成为非常具有争议的公司行为。本文试图从盈余管理的动因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社会、经济根源,以期对盈余管理研究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并提出如何控制盈余管理行为。关键词:盈余管理动因分析控制会计报表是公司财务信息的重要载体,报表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相关利益者的决策行为。而企业的盈余是考察一个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下去或经营情况的优劣。当今越来越多的盈余管理有关的会计造假、欺诈行为使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对上市公司感到失望,在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力的情况下,投资者只有选择逃离股票市场,从而导致股市低迷。1998年美国前证监会主席Arthur.Levitt,就曾在其著名演讲《数字游戏》中表达丁对盈余管理现象的担忧,他指出,盈余管理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司空见惯却无人挑战的习惯,已演化成市场参与者之间违背市场原则的游戏,将给美国财务报告系统造成很坏的影响。管理当局滥用“巨额冲销”(big bath)的方式来调整费用、提前确认收人、不切实际地计提准备冲销购买中已发生的研发费用这些方法正在威胁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001年接连出现的安然、施乐、世通公司的造假行为对美国会计报告体制以重大打击。我国的股票市场更是丑闻不断,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盈余管理近二十年来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内容。对于盈余管理的动因的研究是盈余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盈余管理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经济、社会、的动因呢?一、盈余管理动因研究的回顾Healy (1985)认为,盈余管理是基于奖金计划假设下的会计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订有奖金计划的公司中,其经营者会使当期盈利最大化。Shipper (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财务报告的披露过程,其动机是获取某此私人利益。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1999)指出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监管动机。其中契约动机包括债务契约和管理报酬契约,监管动机包括行业监管、反托拉斯监管以及其他监管。政治活动也将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例如管制,税收等。政治成本的变动也会使企业改变其会计程序。Ross L.Watts 和 Jerold L.Zimmerman 指出在盈利报告水平问题上,政治活动提供的动机(降低盈利)恰好与管理报酬方案提供的动机(提高盈利)截然相反。我国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很多都是利用国外的研究成果,创新不过。但是还是很多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盈余管理动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刚刚建立,对中小投资者保护不够,加上我国独特股权结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特别突出,从而管理层有着强烈的筹资动机。(张玉春李宗植 2005)通过筹资行为,达到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巨大的控制权收益,使得上市成为一种经济资源,股市融资被股票发行人看作是无需还本付息的“免费午餐”,能够带来可观的私人收益。而相关规定在决定上市公司融资资格或决定是否对其进行特别处理时,均将净利润作为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通过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等手段虚构公司盈利水平从而取得公开融资资格,是大股东实现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主要乎段之一。(王俊秋 2005)有些公司为了达到增发、配股的目的,通过盈余管理行为达到增发、配股所要求的底线,陆宇建(2003)指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的变化而改变,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政策诱致型的。张祥建、徐晋(2005)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系统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了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导致配股后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整体滑坡。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急的可靠性.引起各契约关系人之间的财富再分配和利益冲突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盈余管理行为也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声誉制约了其在证券市场上进一步融资的能力。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有着强烈的扭亏动机,以避免连续三年亏损避免摘牌。陆建桥(1999)指出,在亏损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公司存在着显著的非正常调减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地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表明为了避免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普遍采取了相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