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思路

1背景

为推动新农村在四川省范围的进一步推进,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拟选择3个典型区、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并以此推进全省范围内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而四川省是水资源大省,全省范围内相当数量的乡镇分布在一定的小流域范围内,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将在四川省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尚没有制定系统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方法导则和技术指南,导致了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的不规范,降低了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基于此,四川省省委省政府、省环保厅以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为带动,拟选择5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提出一套具有较强系统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技术指南,为全国范围内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评估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为导向,将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特点,以水域、水陆交错带和陆地的区域分类作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中观层面,基于区域分类,以乡镇行政边界为依据进一步划分评估控制单元,并识别相应的敏感点;微观层面,分别确定三类区域生态环境所对应的评估指标,并以此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定量化评估方法,从而将三个层面的评估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在水生生态环境评估、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以及陆地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整个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

3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

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从顶层设计上探索采用“四个层级”的模式,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

全流域即把整个小流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是将整个小流域划分为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包括:水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则是结合乡镇的行政边界,确定每一个功能区中的重点控制空间范围和主要控制因素的评估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的划分将进一步通过确定控制单元中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空间位置点与问题性质,为防治对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图1 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示意图

4技术路线

四川省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基本思路采取“水生生态环境评估——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涵养区生态环境评估——农田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小流域生态环境驱动力与压力综合评估”的基本模式,即:“4+1”评估模式。

整个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技术路线包括四个基本步骤,及: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监测与基础调查、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构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第一步,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监测与

基础调查,包括:对相应小流域的自然地理情况调查、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调查、小流域范围内面源污染调查及相关指标监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相关指标监测等基础调查工作,为后续的评估分区以及定量化综合评估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的支撑。

第二步,在接下来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划分中,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四个层级”的模式,应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将小流域按照“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生态环境敏感点”四个层级进行划分。其中,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是整个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的基础,小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分为四类,即:水域生态环境功能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功能区、涵养带生态环境功能区、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区;在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行政单元的边界设置,划分小流域生态环境控制单元;结合现状监测和基础调查的结果,在生态环境控制单元内部进一步确定生态环境敏感点。

第三步,基于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区域的划分,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包括两个评估系统,即:功能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估系统和小流域生态环境驱动力与压力综合评估系统。其中功能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估系统构建将依据小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分别构建水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涵养带评估体系、农田生态环境评估体系,从而形成“4+1”评估体系的基本模式。在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建立相应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备选库,然后结合小流域特点以及相应控制单元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估指标构建相应的评估体系。

第四步,基于所构建的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首先应用单因子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模型、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等定量化方法分别对各个控制单元中的水生生态环境现状、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现状、涵养带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农田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估;然后,应用灰关联分析模型对小流域生态环境驱动力与压力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并建立系统驱动力与压力评估体系同四类功能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估体系之间的定量化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相应生态环境控制单元中驱动力与压力因素对四类功能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大小。在此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和图层叠加技术,对小流域各控制单元受损生态系统进行识别并根据其受损程度进行排序;同时,基于定量化评估结果对造成小流域各控制单元生态

系统受损的压力指标进行排序,并识别小流域各控制单元中造成生态系统受损的关键压力指标。最后,基于对小流域各控制单元受损生态系统的排序以及对造成相应生态系统受损的关键压力指标的识别,综合诊断小流域各控制单元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小流域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图1 小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技术路线图

5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构建备选指标库

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构建备选指标库是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估体系构建的基础,包括:水生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涵养带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农田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以及小流域驱动力与压力综合评估备选指标库等5类评估备选指标库,如表5-1~表5-5所示。

表5-1 小流域水生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

表5-2 小流域水陆交错带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

表5-3 小流域涵养带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

表5-4 小流域农田生态环境评估备选指标库

表5-5 小流域生态环境驱动力与压力综合评估备选指标库

6相关调查内容

针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所需开展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小流域人类活动影响调查、小流域生态服务功能调查、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小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调查。

6.1小流域人类活动影响调查

6.1.1小流域社会经济影响调查

社会经济活动是影响小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小流域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直接驱动力。

6.1.1.1社会发展

调查指标: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统计1980s、1990s以及2000年以来每年的小流域人口结构及变化情况,包括自然增长率、流域人口总数、常住人口、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数量等;村镇分布等。

表6-1 人口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村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

填表说明:

1、调查年限1980s、1990s、2000年—2012年每年一次,以统计年鉴为准

2、流动人口:没有实现户口迁移的迁移人口

3、2;3;6;8项数据小数点后一位;11;12项小数点后两位;其他数据为整数

4、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全市(镇)常住人口的比重

5、项目1=5+7+9

6.1.1.2经济增长

调查指标: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统计1980s、1990s以及2000年以来每年的流域经济发展情况,包括流域GDP收入、GDP增长率等。

表6-2 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村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

填表说明:

1、调查年限1980s、1990s、2000年—2012年每年一次,以统计年鉴为准

2、各项数据小数点后两位

3、项目3=2+3+4+5+6

4、逻辑要求项目8>11

6.1.1.3流域村镇基本情况

调查指标: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统计2000年以来每年的相关村镇的耕地面积、农村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畜禽养殖业产值、水产养殖业产值、区域面积等指标。

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说明:1、指标1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

2、2=3+4;5=6+7+8;10=11+12+13;13=14+15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说明:1、指标1;2;3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指标1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2、1=5+6;2=3+4;5=6+7+8;13=14+15;10>(11+12+13)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6.1.2小流域污染负荷调查

6.1.2.1城镇污水排放调查

调查指标: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统计2000年以来每年城镇面积、人口数量、综合生活用水量、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染物达标排放量(COD、氨氮、TP)、水资源再生利用量等指标。

表6-5 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情况

市县(市、区)乡村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

填写说明:1、一级处理:

2、二级处理: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为主

3、再生利用水:建设部:“指标、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的水”

6.1.2.2农村/农田面源污染物排放情况

面源污染调查将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重点调查对2000年以来人粪尿、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状况三个方面的相关指标。

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说明:1、指标1,14,15,20,21填报到个位数,专项系数按给定值选取,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6+7)=5,9≤8,(10+8)≤5,12≥13,18≥19。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人粪尿污染重点地区生活垃圾污染重点地区

生活污水污染重点地区

说明:1、指标6,8,10,13,19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指标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2、7≤5,(9+5)≤2,12≥11,18≥17。

单位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盖章

报出日期

6.1.2.3农业径流污染状况调查

农业非点源污染多由农田径流污染引起。农业径流污染是指水土流失或降水和灌溉形式的农业径流将农田化肥、农药、有机污染物及其它污染物带入河流水体而造成水体污染。

农田径流污染调查主要围绕农药化肥流失展开。首先以小流域控制单元划分为依据调查相关乡镇的基本情况,包括区域面积、人口数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农药化肥调查主要调查氮、磷及复合肥的使用情况,其中,氮肥主要调查碳铵和尿素的施用量,磷肥主要调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施用情况。在各乡镇基本情况调查完成后分别进行汇总。

表6-8 农用化肥使用及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说明:1、指标16填报到个位数,指标17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12≥(1+5+9),1≥(2+3),5≥(6+7),4<1,8<5,

(10+11)<9,14=(12÷13)×1000

乡(镇)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镇)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9 农药使用及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说明:1、指标8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指标9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其余指标填报到个位数;2、(10+11+12+13+14)≤1,(3+4)≤2,(2+5+6)≤1,8=1÷7。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负责人

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0 农作物秸秆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说明:1、专项系数按给定值选取,其余指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3=1×2,6≤5,(5+7+9+10)≤3。

乡(村)负责人调查负责人填表人

乡(村)政府盖章

报出日期

表6-11 塑料农膜污染状况调查表

市县(市、区)乡(镇)村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价与衡量方法

附件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本指南不适用于因核与辐射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 版)(环办〔2014〕90 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环办〔2014〕118号) 司法鉴定文书格式(司发通〔2016〕112 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精彩文档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eco-environmental damage 指鉴定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调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分析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评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生态环境恢复至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过程。 生态环境损害eco-environmental damage 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指生态系统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的惠益。 生态环境基线eco-environmental baseline 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未发生时,评估区域内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状态。 期间损害interim damage 指生态环境损害开始发生至生态环境恢复到基线的期间,生态系统向公众或其他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丧失或减少。 精彩文档

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

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欢迎访问:http:/// ,范文大全)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

环评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一、生态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位于粤西南海边,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月至7月之间进行。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工程所在地内无雨量站,雨量及风速的资料,参照县气象台资料,徐闻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区,据1959年至1979年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2.9℃,历年最高为38.8℃,最低为2.3℃。该地区直接受海洋季节气候影响,降雨相差悬殊,年内分配变化很大。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最小680毫米,最高1772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5月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85%。枯水年偏枯年占44.4%,平水年占47.2%,丰水年占8.4%,偏枯年与平水年几乎相等。每年的7-10月为本地台风多发的季节,特别是2008年的“北冕”台风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区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1.1毫米,该地区按蒸发量和降雨量比值为1:1.13来分析。蒸发量过大,属于缺水干旱地区。 徐闻县海关驻海安办事处位于徐闻县海安镇海安大道南侧,东南临海,海岸线长100多米,海岸线至今没有修建防护海堤。由于近年业务的发展,办事处大院内又修建多栋业务办公楼,特别是2008~2009年修建的缉私办公大楼及武警营房离海岸线较近,大约只有15米。海岸线因长年受海浪的冲刷、浸泡、侵蚀,多处出现坍塌、滑坡现象。由于受到近几年来6个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对岸堤的浸泡和产生巨浪对岸堤的冲击,目前岸堤的坍塌和滑坡加剧。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为了保护多栋业务办公楼、武警营房和附近居民住宅,工程的兴建对推动徐闻县海安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徐闻县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对海安镇发展工农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新建项目,故项目建设期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和临时施工场地等对土地的占用,堆填碾压等会形成一些新的裸露面,引起土壤侵蚀加速。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临时占地,以及土料场开挖等,会对所在区域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植物造成环境影响。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_龙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6):822-830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进展研究 龙 涛1,2,邓绍坡1,2,吴运金1,2,祝 欣1,2 ,林玉锁 1,2① ,周军英1, 2 (1.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 苏南京210042; 2.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生态压力引起的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可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是一套标准化的方法体系,规定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总体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关键方法步骤和各阶段产出成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科学方法有效转化为生态环境管理策略提供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逐步构建了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框架,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标准、导则和技术文件,直接支撑了上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影响了有关国家的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而我国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的具体实施还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方法。该文以美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4套与土壤环境污染关系密切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为例,介绍国际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内容,并结合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农药安全评价领域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对我国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框架;环境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15)06-0822-09 DOI :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6.005 Advancement in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LONG Tao 1,2,DENG Shao-po 1, 2,WU Yun-jin 1,2,ZHU Xin 1,2,LIN Yu-suo 1,2,ZHOU Jun-ying 1,2 (1.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42,China ; 2.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Nanjing 210042,China ) Abstrac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is a process of evaluating possibilities of ecological stressors generating ad-verse ecological effects ,so that ,it may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s.An ERA framework is a system of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hat defines the general contents ,technical route ,and critical steps and procedures of ERA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s of each phase ,thus providing paths for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s of ERA into eco-environm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Starting from the 1990s',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technical frameworks for ERA with a series of relevant standards ,guideline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which directly supports the eco-environment-pro-tection-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under enforcement ,and influences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environment in these countries.However ,in China ,there are no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and methods available for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ERA.Four sets of ERA frameworks closely related to soil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ailing in the USA ,UK and Australia were taken as examples to introduce contents of international ERA frameworks.In addition ,analysis was done of dir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ERA framework of China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dvancement in the study on methods for ERA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pesticide safety assess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risk 收稿日期:2015-05-22 基金项目: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9005-4)①通信作者E- mail :lys@nies.org 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材料,然而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生态系统安全遭受着极大的威胁和压力。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源于环境风险管理政策,是评估、预测人为活动或不利事件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的可能性的过程,以及对该风险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是制定相关生态质量基准、污染物环境控制标准的基础依据[1]。其 中,所谓的不利变化是指那些对于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功能和成分有预警作用的变化。生态风险评价可以确定风险源与生态效应间的关系,判断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概率,以及当前

城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32-40 城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城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根 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 最近,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教育、卫生 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镇 办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委(社区)干部、居民 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海城区民生情况进行 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 议。 一、海城区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 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近年来海

城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XX 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4元,均高于广西区、北海市的平均水平;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94.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0%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全区城乡低保惠及3346户7609人,年支付低保资金约793.6万元;农村五保对象234人,供养水平超过自治区标准,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连续三年实现刑事案件发案大幅下降(XX年刑事发案比XX年下降29.9%,XX年比XX年下降19.8%,XX年比XX年下降12.7%)。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区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鉴定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A.1概述 A.1.1事件基本情况 介绍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背景。对于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写明环境损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污染物类型、性质、产生和排放量,污染损害类型、范围与程度。对于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写明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基本情况;如果涉及企事业单位废水和废物排放、泄漏等情况,应写明生产经营历史、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历史突发水环境事件、潜在污染源,倾倒、排放、泄漏的废水或废物类型、排放量,特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前期采取的污染控制或污染物清理措施等基本情况。对于水生态破坏事件,应写明生态破坏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经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破坏的类型、范围和程度,对地表水与沉积物的影响方式,已经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等基本情况。 A.1.2区域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和水文地质、气候气

象,地表水利用历史、现状和规划,环境敏感区分布,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等内容。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和主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地方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人口、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水源供给等内容。 A.1.3鉴定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A.1.3.1鉴定评估目标 依据委托方委托的鉴定评估事项,阐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目标。 A.1.3.2鉴定评估依据 写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内容。 A.1.3.3鉴定评估范围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损害类型、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及确定依据。 A.1.3.4鉴定评估内容 写明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恢复、恢复效果评估等方面。 A.1.3.5鉴定评估工作程序 详细阐明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并给出相应的流程图。 A.2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A.2.1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

关于中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调查报告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 一、贫富差距形成原因分析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 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的中国是10%的人口掌握了95%的财富,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现在想要发财,可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达到了啊!十几年来中国的税收不断地增加,特别是房改后,国家本来可以通过征收房地产税进行资金再分配,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但是由于中国征收的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政府卖地,还有房地产买卖中的交易税,而不是征收房地产者的占有和使用税。这样的结果是富人买了房子以后,占用了国家资源且不需要每年再缴税,一劳永逸。假如将房子租出去,他还可以将买房子的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报告一般由评估方案(包括评估目的、评估范围、评估内容、评估步骤与方法、质量控制等)、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评估结论组成。 1 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概述目标环境因素的毒性效应、靶器官、效应终点及关键文献证据; b)应阐明目标环境因素的作用模式或机制;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危害性判断的证据权重; d)应描述危害识别存在的不确定性,包括数据质量和不同证据链的一致性等。 2 危害表征 危害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描述效应终点及其确定依据;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与效应终点间的剂量-反应(效应)函数以及剂量-反应(效应)建模方法 的摘要和解释; d)应描述毒性参数及其推导过程中的默认假设、参数及其确定依据; e)应描述敏感人群识别以及敏感性差异; f)应描述危害表征存在的局限和不确定性等。 定性危害表征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3 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详细描述暴露情景; c)应描述暴露评估的方法和假设;

d)应采用点估计或概率估计方法定量描述人群的评估暴露水平或分布; e)应说明暴露评估存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定性暴露评估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4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的主要结论,并描述关键的支持性证据; b)应描述风险估计的结果; c)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及风险估计存在的不确定性,重点阐述关键的数据缺失 和假设条件; d)应描述资料和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同行评审提出的问题; e)应比较分析国内外其他机构针对同一问题开展的风险评估结果; f)风险表征应透明、清晰、一致和合理。在科学严谨地阐述风险估计结果及其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应以通俗易懂、实用的方式向风险管理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交风险评估结果,以便审查和交流。

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50

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能反映 城乡差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富裕,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就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缩小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通道县城乡居民收入基本情况 通道县位于湖南西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 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县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4.17万, 有侗、汉、苗、瑶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辖11个 乡镇,153个行政村,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革命老区县,经济落后, 交通闭塞。近年来,通道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成效显著,但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财富方面 调查发现,截止2017年底,通道县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电视机116台,是农村居民的1.08倍,洗衣机99台,是农村居民的1.7倍,电冰箱98台,是农村居民的1.2倍,电话机和移 动电话机267部,是农村居民的1.1倍,空调68台,是农村居民的9.8倍,家用电脑82台,是农村居民的7.6倍,汽车20辆,是农村居民的200倍。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则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因此农村居民的储蓄在整 个居民的储蓄中比重并不高。 (二)收入和消费方面 根据通道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县总人口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5 万人,农村人口18.45万人。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亿元,年 均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45元,增长10.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6元,增长10.14%。城乡收入比为2.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一万元以上,是农村的2.9倍。全县家庭人均消费总支出5564元。城乡居民收入、支出收入绝对额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生活质量方面 据调发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15元,是农村居民的1.7倍。其中食品消 费支出3399元,是农村居民的2倍,衣着消费支出1427元,是农村居民的6.3倍,医疗保 健支出488元,是农村居民的2.1倍,交通和通讯支出1987元,是农村居民的2.4倍。居住 条件方面:城镇住房面积达到了25.2平方米,低于农村居民34.5平方米的生活用房;使用 自来水的用户城镇为100%,农村居民为81%;使用水冲式厕所的用户城镇为100%,农村居 民为4%;用电气和液化气的用户城镇为99%,农村居民为1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家庭结构失衡 调查发现,我县城乡家庭结构严重失衡。例如农村家庭人口普遍存在“两多一缺”现象,即农 村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农户平均每户4.13人,比城镇户平均多 出1.1人,特别是老少人口(61岁以上的老人和16岁以下的小孩)比重较高。其中:户均 老年人数比重高出19.4个百分点,小孩人数比重高出73.7个百分点。在农户中,夫妇与两 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占51.6%,比城镇户高出13.8个百分点;三代同堂的家庭占28.9%,比城 镇户高出7.1个百分点。大部分农户2006年以前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普遍缺医少药等等。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效果 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1评估目的 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效果评估的目的是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落实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事中事后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依据。 2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企业自主验收进行效果评估的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评估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生态环境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企业自主验收进行的效果评估工作。3评估原则 3.1为科学监管服务原则 对企业自主验收进行效果评估是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技术手段,在评估依据、程序、内容、方法等方面必须体现为环境管理科学监督服务的原则。 3.2客观公正原则 企业自主验收效果评估是评估机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企业自主验收行为、验收监测(调查)报告及验收意见进行技术评估,为环境管理部门规范建设单位自主开展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和标准、确保验收内容不缺项、标准不降低提供技术支持,评估结论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3.3依据相同原则 对企业自主验收进行效果评估与企业自主验收采用相同的依据,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及配套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等国家或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 3.4重点突出原则 根据不同行业环境影响特点,突出评估的重点内容和要求。可依据行业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问题及破解路径 关键词:环境损害;环境损害鉴定;环境损害评估;环境损害赔偿;评估机构 当前,我国环境损害事件频发,给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面影响。随着政府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建立完善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体系已成为环保实践的重要方向。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环境损害的公益诉讼在本次《环境保护法》修订中均有体现,也反映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从国外相关经验和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实践来看,较为完善的环境损害鉴定制度体系,应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法律为核心,辅之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管理机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和环境损害赔偿的资金机制等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备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面临的问题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虽然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原则和理念,但无论从环境损害的鉴定评估还是寻求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的维权实践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 我国目前存在以民事法律和环境法律并存的二元环境损害法律体系。前者以《民法通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构建了环境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体系;后者是以

《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污染防治立法和《水法》 等自然资源立法的所建立的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方面的实体和程序性 规定为代表。然而二元的环境损害法律体系本身既有交集,也有争议,存在不同法律规定不一致、举证责任不明确、诉讼程序存在缺陷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以及《大 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 关法律尽管对环境损害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缺乏对环境损害 鉴定评估的依据、标准、程序和管理以及赔偿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可操 作性的规定。 环境资源监管权利分散。环境损害的特点决定了环境损害鉴定评 估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但是,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存在的不足, 制约了环境损害工作的开展。 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模式是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的多部门分级次的 监督管理体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 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等管理部门均有权利和职责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 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这一体制决定了环 境监管主体的多元和监管权力的分散。因此,有必要明确环境监督管 理部门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权责,避免权力的重叠、冲突和漏洞 造成环境损害评估工作的不顺畅。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查报告

Yunnan Police Officer Academy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 对策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专业:法学 班级:11级法学专业3区队2班 学号:4110932 姓名:王红强 任课老师:______ 2013年4月2号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 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 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 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标准

河南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标准 草稿 一、总则 (1)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是指为适应和满足环境保护和司法部门开展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评估工作的特殊需求,对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设立的资质; (2)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包括: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空气环境污染鉴定、水环境污染鉴定、声环境污染鉴定、光环境污染鉴定、土壤环境污染鉴定、海洋环境污染鉴定、生态环境污染鉴定)、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环境保护或治理工程项目评估鉴定。 二、依据 主要以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的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为依据,具体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3) (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3; (7)《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8)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3日; (9)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0); (11; (12)《环境损害评估数额计算推荐方法》2011.06; (13)《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95号令《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96号令《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三、术语和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内容,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确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污染损害:环境污染事故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造成的各类损害,包括污染环境行为直接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破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及其减少的实际价值,也包括为防止污染扩大、修复和/或恢复受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利益的丧失,污染环境部分或完全恢复前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期间损害。全面完整的环境污染事故损害=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损害+事故影响损害+污染修复费用+应急处置费用+调查评估费用。 本定义中的环境污染损害类别有:空气环境污染损害、水环境污染损害、声环境污染损害、光环境污染损害、土壤环境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污染鉴定、生态环境污染损害等。 三、标准 1、资历与信誉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集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案例集 编制时间:2018年12月

案例一某地下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1项目背景 项目地点位于某市低山丘陵区村庄内,2015年5月,当地村民发现自用大口井地下水疑似受到污染。经当地环保局调查,调查区部分点位地下水中氯化物、氨氮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水标准。村民大口井北侧分布有1家洗煤厂、2家稀土抛光材料有限公司、1家盐酸厂。2016年11月起,受当地环保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对该起地下水污染事件展开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图1项目区示意图

2评估目的 本次损害评估工作旨在查清地下水污染源,判定污染源与地下水污染的因果关系,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提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建议,估算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费用,为后续刑事诉讼、行政处罚、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3评估思路与程序 评估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a)第一阶段——污染源调查和损害确认 b)第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c)第三阶段——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筛选与价值量化 4基线确定及损害确认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环办政法〔2016〕67号)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环办法规〔2018〕46号)中规定的基线确定原则,因无法获取历史数据,采用未受污染环境行为影响且与调查区处于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相似现场,即“对照区域”数据确定基线。以指标值超过基线20%为判定依据,确认调查区2015~2017年间地下水受到损害,指标主要涉及氯化物和氨氮。 5因果关系判定 5.1污染源识别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若将各种因素都计算在内的话,城乡平均贫富差距要达四倍、五倍甚至六倍。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大量贫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等,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印发《XX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的通知》及省、州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现将我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县是省4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之一,属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维护。近年来,我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农牧、水务、统计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具体任务。 第 2 页共 10 页

二是建立生态保护规划。根据《县生态县建设规划(XX-2020)》,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的生态建设构架要求,编制了《省州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XX~2020年)》,继续以开展4大体系和9大重点生态项目工程建设来支撑我县的自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是编制了检测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XX年度环境监测方案》,继续委托州环境监测站对我县大渡河流域2个断面25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县城区4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2家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现场环境监测,确保辖区内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安全。 四是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报送要求。同时,将考核指标填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要求每年1月15日前提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所需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并由县环保局负责完成考核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严把指标的填报关,确保了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目前,自查报告的资料收集、汇总、软件录入等工作已经完成。 (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XX年,我县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根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设立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专户,并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资金监管,严格实行投资评审、公开公示、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按照基本建设相关 第 3 页共 10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