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quanben)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quanben)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quanben)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quanben)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1目的

〈大纲》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梳理和描述,旨在为汉语

教学机构和教师在教学计划制订、学习者语言能力评测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和参考标准。2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大纲》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为指导,参考和借鉴了多种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大纲的经验和成果,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学的经验,并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调

研。在制定方法上力求既凭借经验,又注重实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典型性。

2.2实用性原则

〈大纲》从指导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目标及学习者所应具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级分类描述。同时还提供了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举例表》、

〈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汉语教学任务活动示范列表》、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与声调》、常用汉语800字表》、

〈常用汉语1500高频词语表》等大量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附录。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参考、选择并增加所需要的相关内容,制订出个性化的教学大纲或教材编写纲目。

2.3针对性原则

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从专业化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的发展趋

势,〈大纲》在别写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兼顾到小学、中学及社会人士等不同使用对象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汉语学习的难度,对目标等级也做了适当调整,突出汉语交际能力在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的地位,以适应国际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2.4通用性原则

〈大纲》参照〈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以及〈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等国际认可的语

言能力标准,从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角度,吸收了现阶段国际汉语教学的成果与经验,对典型的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示例建议,以便于更多的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参考使用。

3.内容

3.1总目标

国际汉语教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四方面内容组成。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使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策略使提高效率、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发展自我能力的重要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培养学习者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更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必备元素。

上述四方面内容相互交叉渗透,环环相扣。

国际汉语教学课程目标结构关系图

(1)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大纲》从语音、字词、语法、功能、话题、语篇6个方面对语言知识进行了描述。

(2)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使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各等级所描述的语

言技能包括对综合技能的运用,以及对听、说、读、写各单项技能的分级要

求。

(3)策略

策略部分包括情感策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和跨学科策略。

大纲》各等级列表中对学习者掌握策略的要求,仅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使

用。

(4)文化意识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充

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学习者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大纲》的文化意识部分包括文化

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与国际视野四部分。

3.2分级目标

(1)等级划分的依据

大纲》参照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等

级。

(2)分级目标描述

4.大纲》的适用对象

大纲》旨在为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者和汉语学习者提供服务。适用对象包括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在校学习者与社会学习者、有汉语背景者与无汉语背景者等

在校学习者包括公立及私立小学、中学(初、高中)、国际学校的学生及大学生等;社会学习者包括成人夜校、成人周末学校及汉语补习学校的学生。此

外,〈大纲》对中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及志愿者也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编写国

际汉语教材提供了参考。

5.〈大纲》的研制过程

自2007年初,国家汉办先后组织世界各地300多位汉语教学专家和教师,参与大纲》的编写研制。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哥伦比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中文教师协会、孔子学院、中文教学机构等协助完成了文献搜索、基础调研、意见反馈、文稿撰写及修改等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大纲》正文部分由冯睿(加拿大)翻译,附录一和附录二由张黎新翻译附录三由彭琳翻译,附录四由范海祥翻译,附录五由吴晓波翻译,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较紧,调研不够,〈大纲》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在实施过程中日臻完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3月

目录

第一章一级目标及内容

目标

二、语言知识

三、语言技能

四、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二章二级目标及内容

一、目标

二、语言知识

三、语言技能

四、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三章三级目标及内容

一、目标

二、语言知识

三、语言技能

四、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四章四级目标及内容

一、目标

二、语言知识

三、语言技能

四、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五早五级目标及内容

、目标

二 ______ 二、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

策略

文化意识

附录一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

附录二汉语话题及内容举例表

附录三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

附录四汉语教学任务活动示范列表

附录五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

附录六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与声调

附录七常用汉语800字表

附录八常用汉语1500高频词语表

参考资料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第一章一级目标及内容

一、目标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quanben)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1.目的 《大纲》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梳理和描述,旨在为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师在教学计划制订、学习者语言能力评测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和参考标准。 2.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大纲》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为指导,参考和借鉴了多种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大纲的经验和成果,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学的经验,并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调研。在制定方法上力求既凭借经验,又注重实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典型性。 2.2实用性原则 《大纲》从指导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目标及学习者所应具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级分类描述。同时还提供了《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举例表》、《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汉语教学任务活动示范列表》、《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与声调》、《常用汉语800字表》、《常用汉语1500高频词语表》等大量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附录。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参考、选择并增加所需要的相关内容,制订出个性化的教学大纲或教材编写纲目。 2.3针对性原则 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从专业化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的发展趋势,《大纲》在别写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兼顾到小学、中学及社会人士等不同使用对象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汉语学习的难度,对目标等级也做了适当调整,突出汉语交际能力在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的地位,以适应国际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2.4通用性原则 《大纲》参照《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以及《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等国际认可的语言能力标准,从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角度,吸收了现阶段国际汉语教学的成果与经验,对典型的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示例建议,以便于更多的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参考使用。 3.内容 3.1总目标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1.目的 《大纲》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梳理和描述,旨在为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师在教学计划制订、学习者语言能力评测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和参考标准。 2.原则 科学性原则 《大纲》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为指导,参考和借鉴了多种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大纲的经验和成果,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学的经验,并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调研。在制定方法上力求既凭借经验,又注重实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典型性。 实用性原则 《大纲》从指导国际汉语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目标及学习者所应具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级分类描述。同时还提供了《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建议表》、《汉语教学话题及内容举例表》、《中国文化题材及文化任务举例表》、《汉语教学任务活动示范列表》、《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表》、《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与声调》、《常用汉语800字表》、《常用汉语1500高频词语表》等大量具有实用参考价值的附录。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参考、选择并增加所需要的相关内容,制订出个性化的教学大纲或教材编写纲目。 针对性原则 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从专业化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的发展趋势,《大纲》在别写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兼顾到小学、中学及社会人士等不同使用对象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汉语学习的难度,对目标等级也做了适当调整,突出汉语交际能力在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的地位,以 适应国际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通用性原则 《大纲》参照《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以及《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等国际认可的语言能力标准,从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角度,吸收了现阶段国际汉语教学的成果与经验,对典型的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示例建议,以便于更多的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参考使用。 3.内容 总目标 国际汉语教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四方面内容组成。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使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策略使提高效率、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发展自我能力的重要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培养学习者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更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必备元素。 上述四方面内容相互交叉渗透,环环相扣。 国际汉语教学课程目标结构关系图 (1)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大纲》从语音、字词、语法、功能、话题、语篇6个方面对语言知识进行了描述。 (2)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使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各等级所描述的语言技能包括对综合技能的运用,以及对听、说、读、写各单项技能的分级要求。 (3)策略 策略部分包括情感策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和跨学科策略。 《大纲》各等级列表中对学习者掌握策略的要求,仅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使用。 (4)文化意识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充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 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 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 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 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 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 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 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 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 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 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 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 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 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题目:《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姓 名: 任鹏颖 学 号: 13065084 培养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得 分 评卷人

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这是我在博文楼311听的一节汉语综合课,张老师(化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授十五名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五课《她学得很好》。张老师是一名有数次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十五名留学生中有八名来自韩国,两名来自非洲,三名来自意大利,两名来自俄罗斯。韩国留学生的发音相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要好一些,但也存在问题,非洲留学生的发音相对来说不太好,意大利和俄罗斯留学生的发音还算可以。十五名留学生的发音总体上都有问题。 张老师先进行了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在PPT上展示图1,走下讲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大家最近看了那个韩剧《太阳的后裔》了吧?那么老师梦见了宋仲基跟老师结婚了,所以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张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语气活泼,声音响亮。导入结束后走回讲台在PPT上放了图2与图3,开始新课讲解。张老师先请同学读课文:“下面呢,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并叫了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读课文。同学“老师:罗兰,电视台想抢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罗兰:老师我不想去。老师:为什么?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罗兰:哪里,我发音发得不准,说得也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会唱京剧。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不错。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张老师说:“非常好,谢谢!那么大家注意一下老式标红色和蓝色的部分。

汉语国际教育 案例分析范文基础版

案例分析范文基础版 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老师上课时很少自己讲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作报告。她的美国同学也不像中国学生对老师那样尊重,不但直呼其名甚至会和老师争论的面红耳赤。王兰对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不适应,轮到她作报告时她经常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因为老师和同学总是盯着她的眼睛看她。在讨论时她的美国同学经常要提出问题,甚至和她争论。这让她觉得她的美国同学对她有敌意,很不友好。

文章叙述了王美兰同学在美国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中美师生关系差异很大,同学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很不一样。她对于美国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并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发现问题: 不适应美国教学模式的问题。中国学生王兰去美国留学,她到美国发现,老师的穿着比较随便,上课的时候经常坐在桌子上。老师上课很少自己讲授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 解决问题: 用自己的认知去衡量他人,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是有害的。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习俗。必须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尊重不同文化,这是对待任何一种文化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各民族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都反映该民族的历史和特点,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美国学生如此表现并不像王兰所认为的那样不尊重老师,而是在美国文化中崇尚个人的“独立”“自由”精神,美国师生关系

讲求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交流方式,进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是第一步,对跨文化交际所面对的文化,或新的生活环境中整日接触的异文化以及正在学习的目的语文化,仅仅从态度上尊重是不够的,因为这是必须接触和运用的文化,需要进一步主动理解该文化,尝试适应它。 总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尊重理解异文化,培养与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能力,求同存异,互相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减少负面情绪更好的开展学习和工作。

周随堂练习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班 姓名:杨语佳 学号:20111032132 一、案例分析: 某位本土汉语教师在教案日志中记录了如下情况: “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 1.面对学生的质疑,你认为该本土汉语教师的处理 方式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 2.从这份教案日志,不难看出该本土教师在汉语教 案课堂中,遇到了除“质疑”以外的“问题”, 由此,给予了你什么启示?

3.在汉语教案课堂中,教师常会面临学生的“质 疑”,请结合自己的教案经历,列举自己曾经遇 到过的“质疑” 答:1.如果是我会先上完准备的内容后再依靠词典等工具书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观点不一定全正确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2.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满足世界各地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国家汉办组织研制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是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描述,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师标准体系,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依据。 《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分别为:(1)语言知识与技能。包括“汉语知识与技能”和“外语知识与技能”两个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汉语及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描述。(2)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两部分。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学习策略。要求教师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成功学习汉语。(4)教学方法。包括“汉语教学法”、“测试与评估”、“课程、大纲、教材与教辅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与运用”四个标准。要求教师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5)综合素质。主要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描述。《标准》借鉴了TESOL等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研究新成果,吸收了国际汉语教师实践经验,反映了国际汉语教学的特点。

《标准》已于2007年11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国际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适应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师的迫切需求,在中国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实施办法》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是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国际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计划”(以下简称“海外志愿者计划”)的实施。第三条国家汉办委托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处(组)负责驻在国“海外志愿者计划”实施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第四条凡符合申请条件的外国公民、华人华侨、留学人员等均可申请成为国际汉语教师海外志愿者(以下简称“海外志愿者”)。申请条件 第五条海外申请者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所在国合法的居留身份; (二)自愿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有奉献、合作精神; (三)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汉语普通话标准; (四)年龄限于22到60岁,身心健康,品德端正,无参与邪教等非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课堂案例分析5 参照视频内容,经小组讨论,就该课堂的教学背景方面从视频中的课堂内容及授课方式可以推出以下几点:

由于对本视频的教学目的及背景不是太确定,如此一来很难很好地界定教师教学目的实施的效果,因此我们小组针对本课的学生及教师背景及教学目的进行了多方大胆的猜测,并分别依照达到各种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教学总体流程概述 教师首先在黑板上贴上一幅图画,图画的最上边分别画着草莓、香蕉、苹果三种水果。在三个水果的下边是者三种水果打乱顺序随机的图案。教师先分别按顺序指向这三种水果,并演示三种水果的读音,然后开始游戏环节: 游戏一:教师先指着草莓,然后示意学生:“我说草莓,你们(指着学生拍了一下手)”,之后再次用手比划出“一”来帮助学生理解。虽然学生没有任何汉语知识,但是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较好的思考联系能力,借助教师手势的帮助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以上这一点从接下来教师指着香蕉说,“我说香蕉,你们~”教师还未示意,就已经有学生做出拍两下手的反应中就可以看出。依照这草莓、香蕉、苹果的顺序各拍一、二、三次掌的规则开始游戏,教师采用的方法是慢慢加快指物频率,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达到教学目的。 游戏二:在游戏一完成之后,教师变换游戏方式,引导学生采用草莓:拍一下手;香蕉:跺一下脚;苹果:转一圈的规则来重复游戏一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全都站起来完成游戏,更大程度上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教师采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如“换”即左右手重复交叉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游戏方式之后,数了苹果的总数是十一个,用手势示意学生要转很多圈,然后用汉语问学生“你们可以转吗?”但是学生对汉语一无所知,对于教师的提问不能做出任何反应,使课堂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之后的“准备好了吗?”的提问等也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其次,由于学生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成年人,也许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游戏过分重复且简单幼稚,因此在此轮游戏中,当教师刚开始指向苹果的时候学生还有几个愿意转圈的,但是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个学生在转圈了。 游戏三: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变换游戏方式,再次用“换”的手势让学生自己思考还能用怎样的肢体动作来表示三种水果,同时让学生上台来带动台下的同学做动作。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讲台指水果并示范动作的学生已经可以用生硬的带泰国口音的汉语分别叫出草莓、香蕉和苹果的名称了,说明之前两轮的游戏效果已经初步达成,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三种水果图案和读音相对应的能力。 在做完游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换”,先是将这三个水果换成其他的水果,先是西瓜再是换成草莓,由教师的板书手势大概可以看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西瓜和榴莲的示意图,但是西瓜还写出了汉字,这个应该是不必要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小组先是判断教师的意图应该是再拓展别的水果的语音表达和对照能力,那教学目的就很明显了,但是接下来,教师立刻又让学生用鸟、猫、狗等动物来替换,这样教学目的就又模糊了。而且教师的画画技巧不是太过关,如菠萝就一直画不清楚,浪费了一些课堂时间,之后示意同学上来帮忙画画学生也没理解,在这一点上陷入了交流的断层,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二、课程整体评价 教师教态良好,针对汉语完全零基础的学生采用游戏教学法,再辅助于较多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的自信心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汉语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不使用拼音,几乎没涉及汉字的书写,主要是集中在口语的表达及听力的刺激训练上,而且采用的是教师单方面输入而学生仅仅是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反应及各类游戏,而学生几乎没有输出部分,即学生几乎没有自己开口说汉语,如果这堂课的教学目的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每种水果对应的名称,那么教师的教学目的则是成功地达到了,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程度还有待商榷。 教师的教学语言完全采用汉语,而没有借助任何的中介语,无论是泰语还是英语,第

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课堂上的突发状况 上午九点半,王老师早早地走进教室,调试了一下多媒体设备。这节课要讲解的主要内容是《汉语教程》一的第25课——状态补语,除了平日里的26名学生以外,还有五名研究生实习教师要来见习观摩。 在新内容“补语”的引入环节,王老师采用了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首先问大家人民币的汉语怎么样(该同学水平不错),众人回答“好”。引导说出“人民币汉语很好”,然后给出之前学过的句子S+V+O,比如“我吃苹果”“小王说汉语”,然后提出如何把“小王汉语很好”“小王说汉语”合并成一句话。同学们的回答千奇百怪,有“小王说汉语很好”、“小王汉语很好说”等等。有一个同学说出了正确答案,但是声音很小。王老师特意让他大声说一遍“小王汉语说得很好”,同学们一起朗读了几遍。随之,王老师又将其他两种句型“小王说汉语说得很好”、“小王说得很好”都教给了同学们。并要求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这三个句子三遍。此时,有些同学的注意力就不在课堂上了,他们开始聊天,玩手机。而此时,两名迟到的同学笑闹着走了进来,从老师身后穿过讲台,坐在了离同学们稍远的角落。教室里起了一阵骚动。 王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安东尼、马修,你们坐到这边来。”王老师一边说着,指了指前方的座位,一边打开PPT,开始带领同学们做练习。Gif动图练习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他们兴致勃勃。在用“在电视台表演我愿意”造句环节,玛丽问王老师“我在电视台表演”与“我在电视表演”是否可以说,反复问电视台的“台”是什么意思,王老师讲解了一遍,玛丽仍然不明白,王老师又讲解了一遍,其他同学也用英语告诉玛丽原因,玛丽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此时已经过去了五分钟。 下课铃响了,王老师赶忙布置了作业。今天的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三分之二,下次课还需要补上。 分析: 在有关教学与课堂管理方面,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在讲解语法与练习语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王老师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是否要在讲授新课时将三种句型一并展现,有待商榷;同学们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与学生互动,是不是应该做一些练习等等,这一点王老师做的很好;最后,在处理个别同学的上课提问时,因为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而耽误了全班同学的时间,影响了课堂进程,这一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评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评析 14级汉语国际教育潘琛 F21414030 注:本案例来自于实训课堂学生试讲案例,授课人为其他学生,教学过程由本人听课记录下来。 案例正文 标题:在活动中学汉语 关键字:以学生为中心交际文化教学与技能教学相结合 一、教学背景 教学类型:对外汉语综合课 教学内容:第九课《一封信》 教学对象: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 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的听说读写和运用 2、掌握表示原因和假设的句式用法 3、掌握简单记叙文的和书信的书写格式 4、掌握简单的量词搭配 教学时间:全课有一个课时,共90分钟。 教学环境:中国教师在中国教汉语的语境,在中国学习,具备目的语环境,学习效果较为理想。 学生特点: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分布比较广,主要是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存在差异。 二、教学过程描述 环节一:组织教学 1、问好 教师语言:同学们下午好! 学生语言:老师好! 2、导入 教师语言:写信是中国人传统的联系方式。大家都是怎么联系家人和朋友的? 学生行为:学生们争相回答。 学生回答:打电话/发短信/E-mail/视频…… 教师语言:小天以前也是用那些方式联系好朋友的,不过今天他给好朋友东东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信里都写了什么吧。 教师行为:教师打开PPt,展示今天的课题——一封信。同时黑板上进行板书。 环节二:学习新课 1、生词讲练

生词一:香港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PPT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这是哪儿。 学生回答:上海/北京/不知道…… 教师行为:教师告诉学生这是香港,引出生词香港,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行为:学生看老师是怎么书写汉字的。 教师行为:教师领读生词,读两遍,并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升降。 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教师行为:教师请几个学生读生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生词二:冬天 教师行为:教师展示PPT图片,并向学生提问。 教师语言:图片中的人穿得衣服多不多? 学生回答:多。 教师语言:他们穿这么多衣服,说明很冷对不对? 学生回答:对。 教师语言:同学们知道什么时候很冷吗? 学生回答:不知道/春天/秋天/冬天…… 教师语言:对,我听到有人说了冬天。冬天很冷,要穿很多衣服。 教师行为:教师进行板书,同时领读生词,读两遍,并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升降。学生行为:学生齐读生词两遍。 教师行为:教师请几个学生读生词,并注意纠正发音。 生词三:手套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对外汉语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该课课型为口语课,教学对象为留学生本科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课文“让我们轻松一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目标生词,学会征求意见和学会得体的表达肯定和否定的想法。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了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教学。 二、案例主题 情境教学法指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假设一定的情境,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汉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留学生在中国日常生活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假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汉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汉语、说汉语。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用汉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语言课堂可避免陷入枯燥无味的泥潭,同时也可避免我们常说的学了不会用的现象。 三、案例描述 1.教师利用问题导入课程。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周了,那周末你们想做什么呢? 生1:约朋友在家打牌、做饭。 生2:在家 生3:出去玩。 师:好,但是你已经忙了一周了,应该轻松一下,那你除了在家还想做什么?生2:上网 师:是你一个人出去玩还是想约朋友一起去玩? 生3:约朋友一起。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个人笔记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一章教学环节 第一节有备无患(教案) 提前主动熟悉环境,如不能,第一节课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依赖。备课包括研究教材与教学内容、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方法等。研究教材与教学内容:《全》全面了解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各个教学点,避免因知识空白而答疑失败。《准》会抓重点,牢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设计。 备课过程:全面把握–分清主次–理论到实用性可操作性 确定教学目标 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模块化处理 找到合适的方法展开教学 课后及时总结改进 教案包括:课文题目、教学对象、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课时与时间安排、教具准备、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和教学后记 详细的教案要列出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具体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参与的顺序、活动的具体规则等 第二节第一节课 班级学生情况:汉语水平是否平均、整体气氛活跃或安 静、有没有比较特殊的学生。 母语教师优点:更加了解学生的反应,更加清楚学生对 那些语言点会更自然地理解,哪些语言点需要教师详细 解释 记住学生名字自我介绍:名字,年龄,爱好

小学兴趣 班?: 中文名字尽量用常用字,利用这一机会多学习,增强成就 感 成人班: 四节课完成教材中一课的内容。由易到难,前后铺垫。 成人零起点班?: 可懂输入语言规范,清楚,语速适中 Teachertalk Thegame你是谁他是谁

成人初级业余班 头脑风暴?:黑板上写出量词,学生说出可搭配的名词 随机抽出名词卡片,学生说出数量词+名词组合。第一遍读出来,第二遍学生看读 成人高级班不同水平的学生 课堂活动应注意活动本身新颖有趣,活动目标切实可行,活动形式简单易懂,活动材料难易适度,活动时间充分 第二章教学与管理 第一节教师语言 初级班教学计划?:第一节课,规定指令固定课堂指令和反 馈用语 头两周练习语音 第二节课堂状况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示范案例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示范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46页~4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掌握相 应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闰年的判别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两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这节课知道研究什么了吗?(年月日)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学生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来:12个月、31天、30 天、28天、29天等有用的数学信息。) 同学们知道的知识真多,老师这里也些关于年月日的小知识,想不想看?

(教师用课件演示太阳、月亮、地球天体的运动,让学生感受年月日的形成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 解释并板书: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时间就过了一年。板书“年”。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时间就经过了一 月,板书:“月”。地球自己转动一周,时间就过了一天,板书:“日”。 2、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年月日 地球围着太阳转啊转啊,转到了今年,是哪一年?(2005年) 同学们找到今年的年历,举给大家看看。(学生举起来) 月亮绕着地球转啊转啊,转到了现在的这个月份,是几月?(4月)用手指指给你的同桌。今天是哪一天 ?(3日)(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今天的日历) 今天这个日子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的家长来到了学校,我们很高兴)今天是隆重的家长开放日,我 们热烈的欢迎家长。(同学们鼓掌)这个日子是值得纪念的,可以用铅笔把它圈上,今后,如果有重要的 日子,同学们要养成在日历上进行圈点的好习惯。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圈 一圈。(六月一日儿童节、八月一日、九月十日教师节……,教师节是星期几?) 同学们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日子,在年历上圈起来。(学自由活动,交流。) 跟大家讲一讲你们圈的是什么日子?(学生画自己生日的很多,教师要进行心目中有别人的教育。)都只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11年*月*日: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 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 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学生很容易对老师产生盲目的信任,认为只要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首先老师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对自己讲授的每句话负责,确保教给学生的都是正确的。其次,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老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怀疑,告诉学生老师的话也可能会出错,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大家一起求证,鼓励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就是案例中这位本土老师提出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在国外,人们很容易对中国来的汉语老师产生权威感,认为中国的老师无论是汉语知识上还是中国文化上,一定比本土汉语老师水平高。中国老师确实有一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规范新

附件:国际汉语教育案例规范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是在国际汉语教育实践中真实发生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或能够反映某一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性事件。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能够反映世界各地国际汉语教育开展情况和发展动态,有利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工作者及时总结并交流国际汉语教育经验,熟悉各国教育制度、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国际汉语教育案例用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和培训,能帮助国际汉语教师熟悉国际汉语教育环境、理解国际汉语教育原理并掌握国际汉语教育方法。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的基本特征 1. 现实性 案例是具体的事件,不是理论阐述和一般性的经验总结。任何一个案例都应该具有关于发生的背景、发生的情境(时间、地点、人物等)、发生的过程和结果等的具体描述。 2. 真实性 案例应该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不是杜撰的,是对事件的背景、情境、过程和结果的真实再现。没有事实基础的想象不能称之为案例。 3. 动态性 案例是对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结果的动态反映,对事物静态的缺乏过程和细节的描述不能称之为案例。 4. 启发性 案例应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同时包含大量的理论成分和现实因素。信手拈来的不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的事件,由于不具有启发性,不能称之为案例。 5. 典型性 作为案例的事件应具有典型性,能从个案说明、诠释类似的事件。案例要能够集中反映某一具体问题或疑难情境,或突出展现某一基本原理。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标准 1. 一个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必须要有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还要包括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 2. 案例要要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把握事件的主线,多个主题的案例,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3. 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与国际汉语教师的教学、生活有密切关系。案例描述的事件应具有时效性。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详细目录(朱勇)

第一章教学环节 第一节有“备”无患 案例1心里发毛为哪般? 案例2磨刀不误砍柴工 案例3巧用表格写教案 第二节第一节课 案例4如何打赢第一场战役? 案例5过目不忘学生的名字 案例6变化一下更精彩 案例7中国很近,汉语不难 案例8起名闹出的笑话 第三节课堂教学 案例9环环相扣,从容展开 案例10“可懂输入”是基本功 案例11就地取材效果好 案例12语言是练会的 案例13教师提问有讲究 案例14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 案例15不要小看板书 案例16选得好,补得巧 第四节课堂活动 案例17细节决定成败 案例18课堂游戏欢乐多 案例19模拟辩论和采访 案例20边唱边学 第二章教学与管理 第一节教师语言 案例21外语,说还是不说? 案例22教学指令早规定 第二节课堂状况 案例23谁是教师? 案例24面对质疑 案例25敏感问题?四两拨千斤! 案例26不肯回答问题的学生 案例27班级中的“另类” 第三节教学管理 案例28千方百计求“上座” 案例29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案例30一视同仁最重要 案例31不会放弃你 案例32遭遇“爱情” 第四节海外教学与合作 案例33面对委屈,选择坚强 案例34海外教学更要因材施教

案例35中外教师多沟通 案例36中外合作相得益彰 第三章汉字教学 第一节初教汉字 案例37第一堂课要“短、平、快” 案例38汉字教学从哪里开始? 第二节笔画、偏旁等的讲授 案例39汉字的笔顺 案例40巧用名字 案例41点撇捺提 案例42从图画到汉字 案例43偏旁部首教学 第三节汉字与文化 案例44剪纸和毛笔的妙用 案例45汉字与文化 第四节打通字词句及其他 案例46由字到词的练习 案例47汉字教学难吗? 案例48该不该教学生查词典? 第四章语言要素教学 第一节语音教学 案例49“掀住不放”要不得 案例50语音教学小窍门 案例51标调怎么教? 案例52声调和语际对比 案例53负迁移 案例54发音练习小捅曲 第二节词汇教学 案例55生词讲解,爱你真不容易! 案例56词汇处理的原则 案例57语素法讲练词汇 案例58词汇分类与就地取材 案例59词语教学活动 案例60口头报告对词汇学习的作用第三节语法教学 案例61从懂到会 案例62分级教学:以能愿动词为例 案例63注意语际对比 案例64发现式教学:以程度补语为例 案例65语法教学有技巧 第五章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文化教学 案例66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吗? 案例67汉语称谓怎么教?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流程: T:现在开始上课,首先我要问大家几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S:我是九月份来北京的。 T:问他。 S1: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 S2:我是十月份来北京的。 T:你是从哪来北京的? S:我是从美国来北京的。 教师示意学生互相提问 S1:你是从哪来北京的? S2:我是从越南来北京的。 T:你是怎么来北京的? S:我是坐船来北京的。 教师示意学生互相提问 S1:你是怎么来北京的? S2:我是坐飞机来北京的。 T:好,完整地说一次。 S:我是十月份从美国坐飞机来北京的。 教师示意另一学生 S:我是九月份从越南坐船来北京的。 T:好,再来一遍。 S:我是九月份从越南坐船来北京的。 T:好,下面是老师写的一句话。我是九月份从湖南坐火车来北京的。大家跟我一起…… 学生跟读 T:我们来复习上节课。上节课有这么一段话是“他什么时候回来的?”而回答是“他昨天就回来了”。大家用今天“是……的”强调的方法来说一遍。 S:他是昨天回来的。 T:看看关键词“是……的”,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这个。它的用法就是强调他后面的这个词。比如说“他昨天回来的”强调的是“昨天”,不是“今天”,也不是“前天”。回到课文,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去长城”,大家跟我一起…… 学生跟读(正音“自行车”) T:是谁骑自行车去长城呢? S: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去长城的。 T:北京大学的学生是怎么去长城的? S: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骑自行车去长城的。 T:北京大学的是骑自行车是去哪呢? S:北京大学的学生骑自行车是去长城的。 T:这三句话“是”的位置不一样,它强调的部分也是不一样的。第一句话它强调的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第二句话它强调的是“骑自行车”,第三句话强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