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辅导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辅导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辅导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辅导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辅导

作者:袁碧娟刘毅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年第10期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或制定有效学习原则、方法、技巧以及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一种由学生自主制定的、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明确目标的普遍适用的方法。数学学习策略是指一切有助于数学学习,包括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记忆、运用及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

初中生处于皮亚杰所讲的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在其思维发展中占优势,但是它们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直接支持。长期以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由于其概括性、抽象逻辑性很强,其难教与难学是不讳的事实。当然这其中很大程度是由于策略造成的——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徐欣欣对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还处于他控阶段,且还没有内化,策略运用水平不稳定。故外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对提高成绩、学会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习计划策略的辅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计划包括四个部分: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内容的安排和学习任务量的安排。

1.学习目标策略的制定。只有树立正确的目标,我们才不至于像失去航标的船,漫无目的,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确定目标首先要充分认识目标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正确估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既要有一定的高度,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也就是说目标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再次,要学会把当前目标具体化,不能只是空洞的要提高,而是要具体认识到自己是哪方面没掌握,重点提高相应的能力,个个击破数学问题。最后,要不间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要做到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从实现短期目标的同时慢慢地实现长期目标。

2.学习时间的安排。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时间的安排不能太粗略,也不能太紧凑。我们应该将任务安排到某个具体的时间段,如,18:00-18:30作数学家庭作业,18:50-19:30预习数学并练习相关习题。同时时间也不能安排得太紧凑,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否则会引发诸如疲劳等问题,也会降低学习效率。学习中要有适度的休息,应该劳逸结合。

3.学习的内容要具体并且应该尽量保证达到计划水平。第一,要确定在哪个时间段学习什么。是学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是做数学练习题还是预习等等均要安排具体。且应该保证高质量完成规定的任务量。第二,要文理科搭配,这样可以帮助大脑两个半球轮流休息、消除疲劳。也不容易使人产生单调或枯燥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

预习策略的辅导

预习就是快速地浏览学习材料,了解书中观点的整体结构。课前预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

生发现自己难懂的内容在哪里,听课时易于集中精力抓住难点,更深入、精确地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便于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加以补救,减少听课困难,增加理解的效率。

做好数学课前预习要注意: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而且引导学生在预习后,再回顾一下预习的内容和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

预习与练习交替进行。它是指我们边看边尝试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所学知识。因为练习更能使学习者发现问题和错误、及时纠正,抓住重点和难点,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且效果更佳。

听课方法的辅导

1. 提高听课的动机,做到主动听讲。Robbin 等人(2004)研究指出,动机是学生课堂学习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听课的重要性,做到从心底里喜爱学习。当然有效听课又和我们的预习密不可分,因为预习了解学习知识的基本脉络,可以提高听讲的兴趣,把握老师的思路。

2. 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首先要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再次要做到善问多疑,对于有疑问的问题要能大胆提问;最后要把握老师的思路,有目的地听讲。学会做到:重要的问题认真听,不懂的问题全力听,次要的问题顺带听,熟悉的问题放松听。同时,在听课的时候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笔记策略的辅导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是阅读、听讲和复习时常用的一种精加工策略。

做好听课笔记,可以加强记忆和复习的效果。做笔记时并不是老师讲的一股脑地全记,我们不是文字记录员,我们要有选择地记笔记,抓住笔记的要点,要学会从老师的板书内容、所举事例、总结性语言等方面入手。笔记应尽量做到:字迹明晰,条理清楚,内容准确。记那些容易混淆的,你不懂的。在记笔记的时候要给笔记本留下足够的空间用来课后补充笔记。上课做笔记只是粗略的摘记,我们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梳理笔记,积极思考笔记中的观点,并与其他知识相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很多情况下数学要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在听课时对老师讲述的知识点,尤其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会加以总结比较。这时一个会学习的学生一般会将之记录下来。对于平时阅读、复习时的笔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不懂的、记不住的、容易混淆的内容摘记下来。

作业策略的辅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课后作业时要求独立思考,一旦出现不会的要对所学内容重新进行学习,但也不能遇难而退,不反复思考便参考答案或轻易问人。一定要将问题弄懂,弄透,并且要保证再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快速解答出来。做作业时我们还应该:

1.仔细阅读内容,充分理解文字的意义。

2. 避免思维定势,要学会变通。遇到难点要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尝试从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样在数学学习中,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法,训练发散思维的能力,积极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

3.学习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具体方法有:手段——目的法、逆向搜索法和爬山法等。手段——目的法,它是将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行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的方法;逆向搜索法,则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接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用来训练逆向思维、纵向思维等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复习与记忆策略的辅导

复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较好保存知识的必备手段。

首先,复习要及时。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我们要巩固已有的建筑物,而不是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我们记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就开始了,以后逐渐变慢,过了相当一断时间之后几乎不再遗忘。例如:在学习20分钟后遗忘就达到了41.8%,一天之后遗忘达到66.3%,而31天后仅仅达到78.9%。”这就说明复习对掌握知识的重要作用。针对于此,当我们学完后应该及时复习,尤其是对老师当天讲过的知识,当天就应该加以巩固。而数学的书本复习更多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可是掌握概念并不能将数学学好。数学复习的最佳方法是练习,在练习中掌握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复习旧知,巩固新知的目的。那么练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实验证明过度学习比低度学习的效果更好,可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数学的过度学习其实就是“过度练习”,是在达到刚刚会做后还继续练习一两个习题,以达到熟能生巧。

其次,复习时我们应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集中复习(连续进行的复习)与分散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相结合。这同样也适用于数学学习。对于数学的巩固,我们应该经常练习前面学过的知识。而且,复习应该与实践相结合。数学的目的就是能将它们应用于实践。

反思策略的培养

数学反思就是认知者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对自己数学认识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学会在学习中反思的习惯。善于在反思练习中找出错误的原因。订正错误时要想想“这道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以后我应该怎样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等等。通过反思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

学习得法者,费时少,收效大,学起来轻松、愉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不得法的人,学起来吃力,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有研究表明:基本所有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即拥有较好的学习策略的学生学业成绩也较好,成绩表现不佳的学生通常并不是由于能力因素所造成,而是由于不知如何组织、管理所学的知识所造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从学习策略的辅导着手。

论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唐雁

众所周知,在众多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中,学习动机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因此,提高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已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动机呢?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按照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它较为持久,且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外部学习动机则是由外界的诱因所决定的,它往往较为短暂,被这种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虽然目前关于培养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各种论述和见解已经很多,但是,大多停留在具体方法的讨论上,很多方法由于不能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而缺少针对性和可实施性,导致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被采用,致使在现实中更多的是采用分数排名次的方法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动机,然而,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学习动机只是一种间接学习动机和外部动机,由于它不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因而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当排名始终不理想的时候便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当来自外部的评论不公正的时候便产生讨厌学习的情绪,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便产生逃避心理,当有外界吸引(如网络游戏)的时候便放弃学习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在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下,却有很多孩子出现厌学的原因。

因此,培养学习动机的关键首先是要培养内部学习动机,其次是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动机培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建立孩子对学习长期稳定的兴趣,使孩子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下面,分别就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学习动机培养问题做简要论述,以期对当前的学生教育产生启发。

一、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动机的培养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小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行推理。在这个阶段,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在这个阶段,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所以,小学阶段学习动机的培养应该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并使之成为持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为初中阶段的自

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如果忽视上述特点,给孩子提出的目标过高,或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太大,不仅不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带来延误孩子终身的心理障碍。

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压力下,孩子一背上书包走进学校便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一方面,孩子几乎完全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考试的压力下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他们希望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孩子端坐在书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和老师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不断催促孩子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动机是在家长、老师的直接引导下产生的,如为了受表扬,获得荣誉而学习,如争高分、挂红花、插红旗、得第一等等,也有的为考个好点的学校或重点中学而努力。

这种无视孩子的心理特点,给孩子提出过高学习目标的做法,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第一,不仅不能培养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而且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同时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第二,许多家长和老师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常常采用一些不恰当的批评、表扬和激励方法,由此便导致孩子出现考试成绩好、常受表扬的课就喜欢听,否则就不喜欢听,从而产生对某些课程和知识的排斥心理。

第三,在家长、老师的直接引导下产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外部动机,被这种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当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反抗心理的出现,一方面不再甘愿听命于家长和老师的摆布,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觉,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时期在家长、老师的直接引导下产生的学习动机便失去了效力,致使一些孩子到初中阶段后学习成绩便开始出现退步。

当然,我们无法从根本上立即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但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却是家长、老师、孩子共同的目的和愿望,当我们发现我们目前的做法并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的愿望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

二、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动机的培养

进入初中阶段后,孩子无论生理、心理还是学习生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生理方面:一是身体长得快,能量代谢快,活动量大,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波动性大(国外称之谓危险期);二是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由于对社会认识浅,经验少,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

在心理方面:一是自我意识高涨,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二是反抗心理出现,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三是情绪表现矛盾性。在初中生的情绪中,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不仅如此,进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

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

在学习方面: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三多一少”(三多:即书多、课多、老师多;一少,即班主任盯得少),另一方面,随着各门学科的分化和学习内容的改变,学习的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从中学开始,任科教师增多了,每个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也和小学时期不一样,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善于听讲,会记笔记,会按照教学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例如,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熟记教材等等。在课后,要求学生能独立主动地完成作业,例如,做图解、提要,分析综合复杂的习题等等。这一切,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一新的变化。

由于进入初中阶段后出现的上述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致使初中生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和社会需要方面的,诸多的需求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有的为了获得自尊而努力学习,以期获得同龄人的羡慕;有的为了获得独立而努力学习,以期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有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学习。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的骤然加大,有些学生因为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而放弃了努力,有些学生因为方法不当努力无果后而对学习灰心丧气,有些本来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孩子由于难以抵挡各种诱惑而使兴趣多样化,致使不能将精力集中于学习而出现学习成绩退步,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通过学习成绩来表现自尊和独立,便将精力转移到其它方面,如体育、文娱活动等,更有甚者,将精力转移到了社会上,如沉迷于网游等。正是因为这样,在初中阶段,仍然单纯地强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显然已不适宜。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应重点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合理的引导。

第一,针对初中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尊需要的心理特点,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一方面,通过进行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的教育,使孩子的学习动机与自我前途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意志力和推动力,排除各种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抵制各种外来诱惑。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课目、按时间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计划,老师和家长应对学生每一步的努力予以及时的肯定,从而达到通过学习目标分解、不断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增强学生追求成功愿望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而失败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

第二,针对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变化,重点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中学教材本身要求孩子在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方面比小学要高一步:记忆应从以机械记忆为主的方式向以理解为主的意义记忆过渡;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提高;具体分析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或二者协同发展。同时还要求孩子具备较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仍然沿用小学阶段的方法掌握知识,就不能适应中学的多学科、多思维的特点;再用机械记忆方法进行学习,势必应付不了多学科的挑战。其次,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而到了初中阶段则更多是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其次,要努力掌握各门课程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成败归因。首先,由于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及学习难度的增加,使学生必然经历一个新的学习适应过程,必然会出现某些课程暂时的退步或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其次,初中生个性特点所决定的情绪表现的矛盾性使他们容易产生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因此,老师和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孩子到了初中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正确认识孩子到了初中阶段所产生的学习困难,另一方面,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合理的成败归因。由于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学生把某项活动中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就会产生消极情绪,降低或丧失成功的预期,进而降低后继学习行为的动机水平;若将成功归因于一次偶然的幸运,势必会造成侥幸心理,就会产生自欺欺人的自满情绪,从而也会降低后继行为的动机水平;而如果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或努力不够,则会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激情。因此,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归因训练,解决孩子的认知问题,改变孩子偏激的归因方式,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为后继学习补充动力。

总之,孩子升入初中以后,无论是生活环境、学习任务、还是心理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学习上来讲,面临着学习阶段的第一次跨越,课程的深度加深、广度拓宽、要求提高。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要求过高,而要为他们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让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习上成功的喜悦之情是孩子渴望学习、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其次,小学阶段的学习,偏重于传习性教育,孩子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进行学习,以记忆为主。进入中学,教育层次偏重于独立性的教育,为此家长应密切配合教师,提高孩子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等效率,高度重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到了中学阶段,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强,有了一定鉴别能力,尤其是评价别人的能力发展很快。因此,家长应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发扬民主作风,更要促进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的正常发展。

在这个阶段的教育中,如果忽视上述内容,给孩子提出的目标过高或施加的压力太大,将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并产生抵触心理;其次,当孩子产生考试失败时,如果家长和老师不但不能引导孩子进行合理归因认识,而且还对孩子进行不恰当指责,不仅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增加他们的焦虑、压抑情绪,而且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自暴自弃心理。

然而,当前分数、名次越来越多地在家长、老师的口中出现、不断强化,使孩子背负很大的压力,而中学时期正是人生最敏感的青春期,外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烦闷与不安。由于怕自己的成绩降下来,怕自己的名次排到后面,怕考不上大学,怕家长抱怨……因而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困扰下,不仅不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而且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

另一方面,由于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和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仍然习惯性地只重视班主任的课,在众多的学科中,只重视熟悉的语文、数学课,而造成学科的分化;由于对所设学科认识不够,只凭兴趣上课,便产生对某些学科的放弃态度。少数孩子还会把班主任盯得少误认为是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违反纪律。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在我国广大的初中生中,初二阶段成了出现成绩“滑坡”现象比较普遍的时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落后,往往情绪激动、操之过急,或训斥、打骂,或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说教,或者一厢情愿、盲目请家教。这样做的结果,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百害而无一利,往往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弄巧成拙,收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帮助、指导要有效,关键是要有针对性、科学性,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孩子实际的学习状况。

三、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动机的培养

高中阶段大致相当于发展心理学中所讲的青年初期,是指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一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将近毕业的学生,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毕业以后既可能到高校去学习,又可能去参加各种工作,这就迫使他们不能不去考虑自己未来的志愿。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也常谈到自己未来的志愿,但那多半属于想象的性质,而高中学生在考虑自己的志愿时,具有更大的现实性和严肃性。父母的职业榜样、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需要、动机、努力、工作的意愿、同伴、教师等都影响着高中生的职业态度和选择。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无论是在青年的学习上还是个性发展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虽然高中生更加十分强烈地要求独立支配自己的时间,但是高中生也迫切需要年长者的生活经验和帮助,他们非常希望把父母看成朋友和参谋。

根据上述特点,家长和老师应发挥长者的作用,以朋友的身份为孩子所面临的人生重要抉择进行参谋,对孩子的未来目标进行合理性引导,包括:

第一,根据孩子个人的智力、能力、需要、意愿合理地确定未来的目标;

第二,根据孩子的智力、能力合理地确定实现目标的方式;

第三,按照所确定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以此指导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如果不顾孩子的智力、能力、需要、意愿,给孩子提出超过实际能力的目标或不符合孩子愿望的目标,将会使孩子对目标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放松或放弃学习;另一方面,如果家长以只有考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才能实现美好人生的观点来要求孩子,还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并且产生焦虑和恐惧,受紧张情绪的影响孩子根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其次,如果只有目标而没有实施计划或者实施计划不切实际,不仅不能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高中阶段得到更好的提升,而且最终会使孩子的目标落空。第三,在这个阶段,家长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说小学阶段是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初中阶段是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主,那么,到了高中阶段,则是以为实现孩子的人生目标而努力为主了,因此决不能再以每次考试的名次来评判孩子的能力,而应引导孩子重视各个学习阶段的努力方法,重视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提高,重视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鉴于目前社会上所出现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家长和老师还应帮助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和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读书并非无用,而是学习应该更加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从而坚定他们学习的信心。

在教育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常会有如下的问题呢?

孩子认为是为了家长在学习;

孩子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一提到学习就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却往往是事倍功半;

孩子必需要家长不断提醒,成绩才会稍微有点起色。

其实,许多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都有类似看法,他们在家长或老师眼里就是不愿好好学习的孩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该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孩子不愿好好学习,并非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和老师没有能够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及时地、有效地激发和培养符合孩子个体状况的学习动机所致。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好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才能很好的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因素加以激发和培养,从而提高其学业成绩和技能。

新学期学习发展计划怎么写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一、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二、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制定计划。

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计划的完成。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

总之,要制定一个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已经进行四年了,如何搞好初中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理解: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

【精华篇】初中数学九年级培优教程整理(全)

初中数学九年级培优目录 第1讲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P2----7) 第2讲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P7----12) 第3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13----16) 第4讲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P16----22)第5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P23----26) 第6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P27----30) 第7讲旋转和旋转变换(一)(P30----38) 第8讲旋转和旋转变换(二)(P38----46) 第9讲圆的基本性质(P47----51) 第10讲圆心角和圆周角(P52----61) 第11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62----69) 第12讲圆内等积证明及变换((P70----76) 第13讲弧长和扇形面积(P76----78) 第14讲概率初步(P78----85) 第15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P85----91) 第16讲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综合应用(P92----98)第17讲二次函数的应用(P99----108) 第18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P109----117) 第19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P118-----124) 第20讲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P124-----130)

每天进步一点点! 坚持就是胜利! 第1讲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能准确进行辨析; 2.掌握二次根式有关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性质进行化简; 3.会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挖掘题中隐含条件,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经典·考题·赏析 【例1】(荆州)下列根式中属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解法指导】判断式子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有两点:①被开方式中不能含分母;②被开方式中不能有可开尽方的数或式子. B中含分母,C、D含开方数4、9,故选A. 【变式题组】 1.⑴(中山)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01-15T10:35:23.2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作者:李海军[导读] 四川省仪陇县立山初级中学校 637648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挑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有效性的目的,使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是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提问;课堂小结;分层训练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更加侧重实用性,知识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角色,不能再扮演课堂主宰者的角色,而是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扮演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下开展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从“巧设课堂提问、完善课堂小结、进行分层训练”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巧设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目前教师往往忽视课堂问题的设置,或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以自我感知来设置问题,导致问题常常失去设置的价值。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承担起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律巧设课堂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进行“平方根”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并知道开平方与平方为互逆运算,考虑到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具有一定的基础掌握,首先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出示问题:“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米,边长为多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经验下,自然的回答道:“5米”,接着进行提问:“如果面积为50呢?”,学生在思考后没有说出具体的答案,进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在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与表达形式后,继而出示问题:“26;35;2,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各数的平方根”,再引导学生对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进行类比,体会两者的互逆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完善课堂小结,理清知识的联系 小结作为知识点的总结,也是学生理清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把定义或概念传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越来越弱,对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进行新知识的总结,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检验与巩固,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立方根”教学中,基于学生已经对立方根的概念与相关运算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在课堂小结中请学生分享下本节课自己收获了哪些知识,在进行运算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进行总结:“立方根和上节课所学的平方具有相同的地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立方也是,但区别之处在于当被开方数为正数时,平方根有两个、立方根有一个;当被开方数为0时,平方根为0、立方根也为0;当被开方数为负数时,无平方根,立方根为一个”,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及时表扬及肯定,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分享,不但使学生发挥了能动性,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 三、进行分层训练,提升教学的效率 训练作为复习与巩固知识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问题检验的良好手段,但目前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方式,这样不但忽视了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还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学生面对相同问题所呈现的不同水平,并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如:对于优等生而言,由于他们基础好,理解能力强,在这类学生完成基本训练之后进行变式问题或者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展开。对于中等生而言,引导他们在掌握定义、概念等问题后,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学困生由于基础能力普遍较差,对基础知识尚未掌握,这时,我们教师应引导他们利用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牢固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从而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自我水平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不但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激发思维的产生,因此,作为教学研究者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进而有效的设置提问,引导学生获得新知,并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不仅对学生的思路具有梳理作用,还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知识体系。同时,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也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习题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水平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齐常.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14):86-86. [2]唐建.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J].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2016.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中学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

初中数学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R,a≠0)根的判别式△=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

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解析几何、三角函数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6、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培优体系讲义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归纳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例题讲解 【例】把方程(3x -2)(2x -3)=x 2-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1 10x x =++ B .2110x x =++ C .210xy -= D .22 0x xy y =-+ 2.方程()45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 A .2450x x =-+ B .2450x x =++ C .2450x x =-- D .2 450x x =+- 3.方程23740x x =-+中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A .3、7、4 B .3、7、﹣4 C .3、﹣7、4 D .3、﹣7、﹣4 4.(2014菏泽)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 A .1 B .-1 C .0 D .-2 5.(2014哈尔滨)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6.把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2化成一般形式是 . 7.下列数中-1,2,-3,-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的根是 . 8.若方程x 2-2x +m =0的一个根是-1,求m 的值. 9.(2013牡丹江)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求2013-a -b 的值.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5-08T17:03:04.28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闫虹 [导读]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闫虹(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211-01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消极”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需要做的 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例如,在探究出一些运算法则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与教材,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可使学生在探究后能获得成就感的数学教材来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的过程。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地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教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这就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地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分析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2T11:52:49.5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2月作者:范会群 [导读] 初中数学比较抽象难学,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解数学题。此外,解数学题还是检测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以说解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解题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解题教学中采用较为有趣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范会群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实验学校 331700 【摘要】初中数学比较抽象难学,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解数学题。此外,解数学题还是检测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以说解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解题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解题教学中采用较为有趣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策略;二元一次方程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015-01 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为了获得良好成绩一定要增加练习,只有做了大量练习才能培养解题感觉,从而加快解题速度,但是学生要在有限时间里学习过多的学科,大量练习对学生来说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消磨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现状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思路,从而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本文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解题策略提出相关的措施。 一、找出关键字眼,提高解题质量 解决一条数学题目的时候学生不能忽视最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将所有学习过的概念整理出来,并且划出其中关键点,然后通过反复阅读,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快速联想到本题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对于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须彻底理解和区分,不能留下任何隐藏的知识漏洞。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及时将发生错误的题目集中记录到错题集上,还要想想为什么会出错,在以后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地方,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点。如果问题涉及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克服困难,不要留下弱点。 例如有这样一条题目:“用铁皮制作罐头,每张铁皮可制作18个盒身或者24个盒底,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套,问42张铁皮可以制作多少张盒身和盒底正好配套?”在做这条题目的时候学生需要圈出其中配套方式,避免因为题目产生错误现象,同时在设两个未知数列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虑怎样设才能减少计算量。 二、发展学习领域,拓展学生知识面 首先,学生要非常了解题目中涉及的概念和需要使用的公式,从而灵活运用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解决问题。做练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次不管数学题目有多么千变万化,都是从书本中延伸出来的,要检查你是否读过教科书,是否深入了解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的内部,学生必须本着每一条题目都可以使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解决的思想,执著于钻研书本而不是大量写题目,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概念、公式、定理,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题目,解题思路才会更清晰,解决问题的速度才会越来越快。因此,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应该通读教科书,做简单的练习,首先明确记忆和识别这些基本内在的实质意义,准确理解本质意义,再继续做更深入的练习。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这种方式学习,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明显提高理解速度:效果显而易见。 其次,了解已经学习的知识和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很重要。例如,有时遇到一个问题不会做,不是我们没有,而是过去使用过的公式但是我们不记得,或者题目中包含以物理、化学、地理等为知识背景,就读题都遇到困难更别说解决题目了,学生看见这样的题目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认为自己无法解决,所以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大降低。我们首先要添加必须添加的知识,并理解标题相关概念、公式或定理,然后解决问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三、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第一,因式分解法是一个多项式转换成几个整数乘积的方法,因子分解是同一性转化的基础,作为算术的强大工具在解算代数、几何和三角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式分解本身包含许多分解方法,除了中学教科书中引入公共因子方法、公式方法、群体分解法和乘法法外,还可以使用拆分项、根分解、变化元素、待确定系数法等。 第二,更改元素方法。换向法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广泛使用的算术中的问题求解方法,我们一般称为未知或变量元,所谓元素法,即在一个更复杂的算术公式中用一个新的变量替换原有公式的局部变换或原始公式的变换,简化后问题很容易解决。 第三,判别方法和伟达定理。韦达定理不仅用于区分根本性质,并且在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韦达定理可以用于已知根的二次方程,找到另一个;已知两个数和乘积,如简单应用的数量;还有对称函数的根,讨论第二个方程的根的符号,对称方程的解,以及解的问题点的二次曲线等。 第四,未确定的系数法。在算术问题解决方案中,如果第一次判断最终结果具有一定的确认方式,其中包括一些要确定的系数,然后根据未确定系数方程中列出的条件设置条件,则最终解决这些待定系数,或者找到要确定的系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回答算术问题,这个解称为系统方法的未确定方法。就像这样学生将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总结出来就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例如:学习二元次方程的时候要根据式子特点选择消元法还是待定系数法等。 数学虽然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提升解决问题的感觉,但是“仅仅埋头做问题”的方法是愚蠢的、错误的,教师要教给学生实用的解题策略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讲求题型的丰富性而不能“傻”做,应该与已经做过的题目相比较,找到规律、渗透精华,达到“类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洪雪娇.初中生求解方程模型应用题的典型错误及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李聪.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之我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9-11-27T09:28:40.0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作者:艾比拜•阿不都热合曼 [导读]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构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在对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制定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数学创新改革。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构建起数学核心素养以学好初中数学,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成功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艾比拜?阿不都热合曼哈密市第十一中学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构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在对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制定新的教学策略,进行数学创新改革。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构建起数学核心素养以学好初中数学,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成功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数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211-02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国的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改革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初中数学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异常重要。因为它要求的不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达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适当教学策略创新。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进行情景创设,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尝试小组合作,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集體中。 1.善于总结同类型题目 如何培养对于解题的思路?首先需要大量地看题型,然后就需要进行同类型的整理。只有见识过很多的题目类型,才能够对题目感到熟悉,进而产生思路,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当然,一味的见识题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做过的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同类型的题可利用相同的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这样一来,能够见一题而知百题,事半功倍。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的构建,解题能力提高,对于数学的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也就能够提高。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这一系列的能力通过题目的积累、培养和思考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总结和积累,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例如,在几何图形学习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十分重要,对于空间的想象和理解的不同,就会影响到解题方式的不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解题方案,积极思考不同的思路。一题多解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采取多种方式解题是对学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如果没有对知识很好的掌握和思维的良好转化衔接,就不能将图形理解透彻,同时更不可能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很好的利用和挖掘出来。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注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式培养,一道题以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积极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解题,让学生有自觉发散思维的意识,从而拓宽了思维的宽度。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耐心回答,营造出一个宽松、发散式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对于同类型题目的总结能让学生对各个不同类型的题目都有所涉猎与了解,这样能促使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以平和而有把握的心态去应对题目,最终得心应手地解题。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同类型题目整理,规定“改错本”的使用,让学生避免同一个错误犯两次,同类型题做过一次却不记得解题方法这种现象的发生。 2.进行情景创设,培养思维能力 为了做到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我们还需要进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景创设是近来面对新的教育环境 下新兴的教学模式。而进行情景创设首先要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这里所说的情感并不是指教师单向的情感,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双向情感。它强调课堂教学需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应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的关系,以实现情景教学法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塑造学生的性格,促使学生成为健全的个体,构建起自己的数学素养。“生活化”,就是与生活相结合,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数学问题更易于理解与记忆。这点在图形教学中可以采取,将图形概念与生活中的各个图形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学生想象能力有限,有时只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实物,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化为具体的生活实物。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收集和运用模型,激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物和几何图形的探索和观察。如在讲解三视图相关试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进行直接观察,从而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几何图形。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尝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来进行情景创设。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问题,而这些都可以作为情景创设的素材。比如说,老师可以让学生帮家长计算水费。我国现在普遍实行阶梯水价的收费制度,即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累额进加价制。这种收费模式更加合理,但相对来说计算更为麻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查看自己家上个月用了多少水,根据收费方法计算金额并将结果与实际收费情况比较来检查对错。通过这种情景创设的方法,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魅力,进而喜欢上学习数学,培养思维能力。 3.尝试小组合作,自行讲解题目 在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进行小组合作以丰富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在集体讨论中完成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分组时,教师需要从多角度考虑,为学生找到彼此适合的组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在完成小组组员的合理分配后,教师还要给学习小组分配任务,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带来的优势。通过丰富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不断加深印象,对学过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使记忆更加深刻。并且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也可以得到一些新的思路,开拓自己的视野,让思维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思考之中得到提升。如何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将题目布置给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第二天讲授题目的时候让学生当老师,去黑板上为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在课堂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总结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课题研究总结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演讲时提出的。在我国,早在2003年左右结合国家课程改革实验期间,就有不少人研究过探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本校也把“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课题向教育学会申报,并于2008年底获准立为教育学会第二批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敌视”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个别教师态度极其顽固,坚决不愿参与实验。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让“敌视”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超级完整)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选择题目在初中数学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又不能失去这些分数,还要保证这些分数全部得到。因此,要特别掌握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答题,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我们从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答题技巧,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2.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4、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 B、128元 C 、120元 D、 88元 5、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6、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7、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8、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9、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10、不完全归纳法: 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我们给同学们介绍的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拿下。初中数学答题技巧有以上十种,能全部掌握的最好;不能的话,建议同学们选择集中适合自己的初中数学选择题做题方法。 初中填空题解法大全 一.数学填空题的特点: 与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的填空题,具有客观性试题的所有特点,即题目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答案唯一正确,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点,即没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乱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考查内容多是“双基”方面,知识复盖面广。但在考查同样内容时,难度一般比择题略大。 二.主要题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庆安县巨宝山乡中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抄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名家编写的,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备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学生却不原意吃,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好的课堂,就好像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诸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菜不好吃,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数学课堂也是如此,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所以就得放点作料(笑话幽默),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