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社会发展学院《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72 学分:4 适用专业:历史学、世界历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近代时期的发展线索、重大线索,有高级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以及能进行初步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为良好人文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为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在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并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由于《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史》又是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是工业文明的历史,所以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通过对《世界近代史》,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

根据历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要求,尤其是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世纪近代史提供指南,特制定本大纲。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它是从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本大纲主要讲述的就是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至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400多年的历史,它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从农业走向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这一段历史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即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这也是一条主要线索;二是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三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运动。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世界近代史》课程讲授一学期,共72学时。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约18周,每周4课时,共计72学时,均不包括课外活动和复习考试时间。

四、教学内容

序言 (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起止年限、分期和主要线索,了解学习《世界近代史》的重要性,理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一、为什么要学习世界近代史

了解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

全球化的需要

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世界近代史》的起止年限和分期

1、1640年—1917年说

2、1500年—1900年说

3、18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说

二、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

1、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

2、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3、工业文明的辐射和中西文化的碰撞

三、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学习马列

学好外语

广泛涉猎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的中国和日本

(1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大发现的过程;掌握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掌握尼德兰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要求学生了解地理大发现的前提和条件;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要求学生了解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政治思想家、科学家要求学生了解法国、英国、俄国和西班牙专制制度的形成。要求学生理解加尔文教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理解早期的殖民侵略、商业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理解西方专制制度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要求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精神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3学时)

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

1、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动因

2、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条件

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

1、欧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

2、哥伦布航抵新大陆

3、教皇子午线的划定

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三、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

1、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

2、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

四、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3学时)

一、总述

1、文艺复兴的内涵

2、文艺复兴的特点

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早期的文艺复兴

2、全盛期的文艺复兴

3、艺术家政治思想家

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人文主义作家

2、政治思想家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天文学

2、其他自然科学

3、科学思想家

4、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宗教改革(3学时)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异端”分子的挑战

2、罗马教廷的控制和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

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

二、Δ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前夕的经济政治状况

2、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

1、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战争

2、路德教派的确立

四、О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1、慈温利

2、加尔文

3、日内瓦神权共和国

五、英国的宗教改革

六、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3学时)

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1、16世纪经济的发展

2、专制制度的形成

3、胡格诺战争

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ΔО圈地运动

3、社会结构的变化

4、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

5、专制统治·宗教改革

6、重商主义和反对西班牙的斗争

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

1、16世纪的社会经济

2、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

3、对外扩张

4、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5、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1、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落后

2、王权的加强

3、腓力二世的反动统治

五、尼德兰革命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阶级关系的变化

3、西班牙的专制统治

4、革命的爆发

5、游击战争和北方起义

6、南方的斗争和根特协定

7、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的成立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2学时)

一、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

1、宦官专政与内阁纷争

2、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

3、О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4、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和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

5、文化与科技

二、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1、“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

2、农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3、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

4、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

5、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及其失败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1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长期议会、新模范军、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要求学生掌握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的兴起、三十年战争。要求学生了解两次内战;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之争;17世纪英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法国的投石党运动、路易十四的统治、科尔伯的重商主义、奥地利的开明专制、普鲁士的开明专制、俄国的开明专制;了解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全球文化交流;东西方差距的加大。要求学生理解克伦威尔的护国政体;清教运动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理解普鲁士精神;波兰的衰落和灭亡;要求学生理解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的兴起、三十年战争教学重点和难点: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年—1742年的英国 (5课时)

一、革命前的英国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4、О清教运动

5、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6、苏格兰人起义——革命的导火线

二、Δ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1640-1642)

1、革命的爆发——长期议会的召开

2、第一次内战

3、长期议会改造国家的政策

三、О平等派与第二次内战

1、平等派运动

2、独立派、平等派与长老派之争

3、第二次内战

4、独立派、平等派、长老派的历史作用

四、Δ共和国与护国公制

1、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普莱德清洗

2、独立派共和国的政策

3、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

五、旧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

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2、Δ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688年“光荣革命”

(2)《王位继承法》

(3)《权利法案》

3、革命的意义

六、17世纪的英国

1、思想、文化约翰·米尔顿(1608—1674)詹姆斯·哈林顿(1611—1677)

2、Δ内阁制的形成

3、王权的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

4、О政党制的萌芽

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3学时)

一、Δ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

1、波旁王朝早期的法国

2、投石党运动

3、路易十四和“朕即国家”

4、О科尔伯的重商主义

5、路易十五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

二、Δ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

1、三十年战争

2、经济落后·“农奴制再版”

3、奥地利君主国的“开明专制”

4、О普鲁士的兴起与“普鲁士精神”

5、普鲁士的“开明专制”

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1、17世纪的俄国社会

2、Δ彼得一世和他的改革

3、Δ叶卡特琳娜二世与俄国的“开明专制”

四、波兰、瑞典和丹麦

1、波兰

2、瑞典和丹麦

第三节 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3学时)

一、明末清初的中国

1、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

2、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学术文化

二、Δ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

2、幕藩体制下的日本社会

三、莫卧儿帝国

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

2、阿克巴与印度的统一

3、“黄金时代”中的危机

4、奥朗则布与莫卧儿帝国的盛衰

5、文化和社会生活

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

1、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

2、向亚非的扩张

3、苏里曼一世的征战

4、社会经济制度

5、文化的发展

6、科普利里家族的实际统治

7、伊斯坦布尔的起义

8、对俄战争的失败

9、军事采邑制的破坏

10、文化的衰落

第四节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3学时)

一、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1、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

2、荷兰的殖民扩张

3、英、法的海上争霸及英国的胜利

二、О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

三、Δ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1、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2、全球均势的变化

3、全球文化的交流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1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787年联邦宪法;要求学生掌握法国和欧洲的启蒙运动;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资产阶级的三个革命派别;三级会议、《1791年宪法》、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热月政变; 要求学生掌握雾月政变、法国抗击七次反法同盟的战争;要求学生掌握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法国的二月革命;六月起义。要求学生了解独立前北美殖民地的特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要求学生了解制宪议会、立法议会、国民公会、《人权宣言》、“八九原则”、督政府的政策;要求学生了解拿破仑帝国的成立、盛衰;要求学生了解维也纳会议和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的建立和活动。要求学生理解美国政治制度

的特点——三权分立;要求学生理解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热月政变、法国的对外战争;要求学生理解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拿破仑帝国的性质;要求学生理解维也纳会议的正统原则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拿破仑帝国、美国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拿破仑帝国的性质;要求学生理解维也纳会议的正统原则

第一节美国革命(5学时)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1、十三个殖民地的建立

2、Δ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3、Δ殖民地的政治统治

4、殖民地的阶级关系

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蒙思想的传播

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2、启蒙思想的传播

3、富兰克林、杰斐逊

三、Δ矛盾的激化·武装斗争的开始·宣布独立

1、矛盾的激化

2、武装斗争的开始

3、О《常识》和社会舆论的变化

4、Δ《独立宣言》

四、Δ艰苦的战争·光辉的胜利

1、艰苦的战争

2、法国的参战

3、光辉的胜利

五、杰斐逊与民主改革

1、各州的政治民主化改革

2、各州的社会民主化改革

3、杰斐逊与美国的民主化改革

六、ΔО《联邦宪法》

1、《邦联条例》

2、谢斯起义

3、1787年宪法

4、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法国大革命(3学时)

一、旧制度的危机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

二、Δ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

1、三级会议的召开

2、革命的爆发

三、Δ“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的改造

1、八月法令·《人权宣言》

2、十月事件

3、革命俱乐部的活动

4、反封建法令的通过

5、1791年宪法

6、欧洲封建势力的武装干涉

7、8月10日的人民起义

四、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瓦尔密战役

2、共和国的成立和国民公会的召开

3、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斗争

4、限价问题

5、吉伦特派的倒台

五、ΔО雅各宾专政

1、雅各宾政府的土地法·1793年宪法

2、恐怖统治

3、雅各宾派内部的斗争

六、ОΔ热月党与督政府

1、恐怖统治的结束

2、热月党的对外政策

3、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

4、督政府的成立

5、巴贝夫平等派运动

6、果月政变·花月政变

第三节拿破仑帝国(5学时)

一、Δ雾月政变

1、拿破仑的上台

2、共和八年宪法

二、Δ从执政府到帝国

1、拿破仑的内政

2、О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3、拿破仑称帝

三、ОΔ帝国的盛衰

1、对外战争的继续

2、大陆封锁体系

3、拿破仑帝国的衰落

四、帝国的覆灭

1、ОΔ拿破仑帝国的性质

2、拿破仑退位·王朝复辟

第四节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3学时)

一、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对于革命运动的镇压

1、Δ维也纳会议

2、О神圣同盟对于革命运动的镇压

3、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二、Δ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

1、革命前的拉丁美洲

2、殖民统治的危机

3、海地革命

4、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5、墨西哥和中美的独立战争

6、南美北部的独立战争

7、巴西的独立运动

8、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Δ1848年欧洲革命

1、革命的任务

2、法国二月革命

3、德国三月革命

4、奥地利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5、意大利的革命

第四章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

际(14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及社会影响,理解工业革命在欧美各国的特点;了解工人运动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工人运动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第一节英国工业革命(5学时)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1.资本前提

2.市场前提

3.社会环境

4.交通运输及自然地理条件

5.手工工场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1.棉纺织业

2.其他

3.工业革命的完成

三.△社会影响

1.生产力提高

2.城市化

3.工业社会到来

4.社会面貌

5.两大对立阶级产生

6.遗留问题

第二节工业革命的扩散(3学时)一.法国工业革命

1.过程

2.○特点

二.美国工业革命

1.△条件

2.○过程

三.德国工业革命

1.过程

2.○特点

四.俄国工业革命

1.条件

2.过程

3.特点

第三节工人运动的发展(3学时)一.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1.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

2.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第四节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3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社会历史条件

2.过程

二.第一国际

1.诞生

2.主要活动

三.巴黎公社

1.第二帝国的危机及其崩溃

2.公社的诞生

3.公社的主要措施

4.公社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7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欧美各国及东亚日本民族民主运动及改革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了解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成就,了解亚非拉诸国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日本民族民主运动、自由主义思潮

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一节欧美的民族民主运动·改革运动(2学时)

(一)△英国1832、1867年的改革

一.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二.1832年的议会改革

三.英国自由主义政治与两党制的形成

四.1867年的议会改革

(二)△○德国的统一

一.统一运动的兴起

二.统一只能走“普鲁士道路”

三.俾斯麦与三次王朝战争

(三)△意大利统一

一.统一运动中的两条路线

二.统一运动的过程

(四)△俄国1861年改革

一.俄国农奴制危机

二.废除农奴制的斗争

三.克里米亚战争

四.1861年改革

(五)△○美国内战

一.内战爆发的背景

二.内战爆发的过程

三.内战的总结

第二节自由主义思潮(2学时)

一.从人权理论向自由主义的演变

二.主要的自由主义学说

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四.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第三节△日本明治维新(2学时)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第四节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1学时)

一.亚洲

二.非洲

三.拉丁美洲

第六章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世界连结成为整体(7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垄断组织的形成及特点;理解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主要国家的发展趋向;掌握19世纪后期国际关系的发展;了解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政治思潮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垄断组织

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连结成为整体

第一节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2学时)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向(2学时)

一.△○政治发展趋向

1.行政权力的膨胀

2.国家机器的加强

3.政府结构趋于完善

4.政治民主的扩大

5.两党制的正式形成及其他形式的政党政治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世界近代史

1.人文主义的主要特点。 (1)以“人”为中心。(2)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倡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3)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宗教对人性的侄桔。(4)提倡教育和科学,反对愚昧。(5)在文学艺术上,重视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2.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之间有其内在联系 地理大发现是人文生义的“外在表现”。文艺复兴是人类向末知的精神世界进军,而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 3.文艺复兴的含义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它概括了乔托以来的文艺活动的特点,被世界各国沿用至今。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 4.人文主义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宗教桎梏及其一切封建残余,因此也称人道主义。为区别起见,中国习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思潮称人文主义,以后的则称人道主义 5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历史意义 (1)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2)文艺复兴时产生的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杰作,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它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同时推翻了僵化的经院哲学体系。 (4)不仅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而且对以后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潮产生了影响,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6.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严密的精神统治,激起了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2、随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权力的坚强,王权同罗马教廷的矛盾日趋尖锐,把机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加。 4、发生在14世纪末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15世纪捷克的胡司战争,也对宗教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宗教改革的发生,也得力于文艺复兴。 6、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日益强大,他们对教会占有巨额财富并享有征税特权十分不满。 7.德国的宗教改革原因 (1)中世纪德国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2)15世纪末16世纪初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使其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3)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大肆搜刮由来已久。 (4)贵族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 8.路德宗教改革理论是“因信称义”,人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并得到上帝的恩典,从而使灵魂得救;在人与上帝之间,无须宗教法律、礼仪和神职人员作为中介,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烦琐的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保留洗礼、圣餐两项;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世界近代史 大二上册名词解释

织田信长泰姬陵东印度公司通讯委员会莱茵邦联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曾长期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外交、军事等要职。因涉嫌反对美第奇家族而被逮捕,不久获释,归隐乡下开始著书。1513年,代表作《君主论》问世。全书26篇,主要论述为君之道。通过对历史和时事的分析,具体说明君主应具备的条件和才能,以及治理国家的策略。明确指出,要使国家统一,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无限君权、并掌握强大军队的君主政权。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祖国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有教皇确立的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殖民地范围的分割线。西班牙、 葡萄牙两国作为最早海外扩张的国家,为争夺属地发生矛盾,哥伦布发现美洲 后,西班牙要求教皇承认其对于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 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并将改线以 西的一切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1494年,两国又缔 结《拖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西移了270里格。根据该条约以及之前教皇 子午线的划分,西班牙几乎占了整个美洲,葡萄牙则控制了亚洲和非洲的大部 分地区。 2、赎罪券:天主教会出售的据说可以赦免罪过的凭证。交会还宣称,人只要购买 赎罪券,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是罪过及已死亲属的灵魂的罪。1476年,教皇 颁布法规,将购买赎罪券以帮助已死的亲人拯救在炼狱里的灵魂定位信条,为 出卖赎罪券这种欺诈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赎罪券实际是教会聚敛财富的工具, 是引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3、奥格斯堡合约:即奥格斯堡同盟,德国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缔结的宗教协 定。路德宗教改革后,德国出现了天主教诸侯和路德派诸侯的对峙局面,双方 于1546年爆发了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规定:诸侯有权 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心教诸侯夺去 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路德教得到了正 式承认。 4、预定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的基本宗教理论,他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 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比路德教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认为上帝从创 世以来,就把世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 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选民”和“弃民”的区分,就看人在现世的成功和失 败。这种预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5、至尊法: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民族教会的法律。当时英国王权处于上升 趋势,同罗马教廷产生矛盾,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宣布国王是 英国教会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 的一切权利。后来又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 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至尊法”是英国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步骤,沉重打 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6、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放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表面上是 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萌芽,是新 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新兴资产及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中的反封 建斗争。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反对一审 为本的宗教思想。 简答题 1、地理大发现的后果及影响 后果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世界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全) 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殖民制度 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时期,则使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使被侵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各殖民国家相互遵守共同的协定,但有时也会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武装冲突,即殖民战争。殖民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掠夺殖民地的产物。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 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教皇子午线 近代教皇为解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提出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该线以西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使葡取得了绕非洲到印度航路的所有据点。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世界近代史大总结

通史板块综合——世界近代史大总结 一、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演变史 1.民主政治:是与君主专制、寡头制和独裁制相对而言的。它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建立的过程 (1)理论依据: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下,西方思想家先后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分权学说(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学说等,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2)建立方式: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 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德国为代表,进行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3)建立特点 ①体现了法制原则:都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 ②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立法与行政、司法分离,如英国的议会与内阁是立法与行政的 制衡,美国的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是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与制衡。 ③确立多经波折:大部分国家都经历了对不同政体的尝试,英国先后经历了共和制、王 朝复辟和君主立宪制;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制、帝制再到共和制;美国经历了邦联制到联邦制。 3.影响: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体制;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建立。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 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现实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 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加个人收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