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
高中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

哲理诗:考查诗歌鉴赏的一种好题材

古典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分值也越来大。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特别是语文学科分数的提高,古典诗词鉴赏的权重还将日益显现。

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择的诗歌题材,主要以赠别怀人类、羁旅思乡类为多,偶尔涉及边塞征战类、咏史抒怀类的诗歌。从表达技巧上看,主要是选择那些极具特色的写景状物类诗歌。从表达的主旨来看,主要选择那些忧国忧民、人生感悟、思乡怀人等特点突出的诗歌。但是,为了真正发挥高考的选拔性作用,未来的选材完全可能选择一些比较浅显的哲理诗。这不仅是因为哲理类诗歌睿智地洞照了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更主要的是这样的“道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未来社会科学发展所必备的大智慧,而且这类诗同样不乏精巧的表达技巧。

哲理诗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度关注与睿智地思索的智慧结晶,诗人往往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者是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目的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所以,这类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一向为人们所传诵称引。高度关注这类

诗,尤其是对此类诗进行专题性复习,一定有助于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泛舟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2)请联系实际,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春草”“梧叶”这两个意象的作用。(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咏玉

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1)前人评价韦应物“立性高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1)“地平江阔气清温”再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6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哲理。(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6分)

(2)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又是怎样表达的呢?(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句句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在诗人笔下,雪似梅,梅似雪,诗人借此要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哲理呢?(5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2)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6分)【参考答案】

1.(1)运用了对比(或者反衬)的手法(1分)。一二句描写了雨后水涨,即使是大船行驶起来也轻快如飞的生活图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1分)。第三句写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1分)。两幅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了因水流大船行顺利的特点(1分)。

(2)厚积才能薄发(2分)大的船舰能够在江水中自由飘飞,就是因为与“向来”相比承载它的水流足够充足。(2分)读书做学问,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好雄厚的基础,日积月累,才能驾驭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分)

2.(1)想象中池塘边丛生的“春草”和台阶前凋零的“梧叶”,构成鲜明的对比(1分),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虚度的时间过得飞快地特点(2分)因为青春来日方长,所以,青春者总是借口为时尚早而梦想着等到池塘边生机盎然杂草丛生时再开始逐梦,岂不知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枯萎凋零了——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3分)。

(2)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要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寸光阴(2分)。生活就是这样,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时间(青春)会在梦想中悄然逝去(2分)。诗歌形象生动地劝解人们珍惜时间(青春),抓紧时间,不要让每一寸光阴虚度(2分)。

3.(1)诗人托物言志,借玉喻人(2分),天下最精美的宝物是无须任何雕琢与粉饰的,否则就破坏了它的率真本性(2分),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善良与正直是不需伪装的(1分),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崇尚率真、自然的高洁性情(1分)。

(2)天下最宝贵的宝物是朴实无华的,一旦追求华丽,便失去了本性,也就不是至宝了(2分)。做人也应该保持本性和率真,只有自己的才是独特的,一切以自然、真实为好(2分)玉璞经过刻意的雕琢虽然成了宝器,但是它也从此丢失了本真、本性(2分)。

4.(1)地势平坦,江面开阔,气温凉爽,和谐、宁静(2分)。为下文“暗流已到”做铺垫(2分),生活中危机四伏,有时表面上的平静很可能是危机孕育的时刻,而缺乏经验者则往往不以为然,也不能够有力地化解危机,只有同“暗流”长期打交道并掌握其规律的“蒿师”才能识破并化解危机(2分)。

(2)实践出真知(2分)绕过这片沙滩,一片小渔村渐渐映入眼帘,那里江面开阔、地势平坦、气温凉爽。然而,一股暗潮已然来到,一般人却无从发觉,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2分)。诗歌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真理是在大胆实践反复实践中摸索出来(1分)。

5.(1)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1分),虚

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1分),诗人将生活中的困难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困难(2分)。

(2)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1分)。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2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2分)。

6.(1)梅与雪争春,谁也不让谁,也难分高下,文人墨客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此进行评价、赞叹,看来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2分)。而作者认为二者各有千秋:尽管雪与梅相依相存,但梅有梅的清香,雪有雪的洁白,各有优点(2分)。诗人不事雕琢,也不直接流露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理性地评价二者,句句议论,字字珠玑,明了晓畅(2分)。

(2)诗歌借对梅与雪的评价,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一个普遍性的生活哲理(2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3分)。

7.(1)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2分),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1分),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2分)。

(2)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2分)。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2分)。只要努力践行,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确认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我们是能够做到的(2分)。

高中语文课本诗歌鉴赏练习(一)

高中语文课本诗歌鉴赏练习(一)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的“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义进行简要分析。 3.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能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雨巷 戴望舒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 了________ 的天气特点。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 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 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 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2.《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第二册 《诗经》两首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

高中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写景手法(一) 知识积累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同抒情一样,描写是诗歌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例:阅读下面一首汉诗,然后回答问题。 陌上桑(节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题:简析诗歌是怎样描写罗敷这一美丽动人的形象的? 【分析】诗歌分别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罗敷的美丽动人,直接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如何的美,又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见到罗敷后的痴态,间接写她的美,这样正侧结合,写出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除了例题考正侧结合,一般会单考侧面描写。 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歌用什么方法描写了人物形象”“试分析××句用的描写方法”。答题时,针对考查侧面描写的试题,应这样回答:“诗句没有直接写××××,而是写××××来表现人物的××××(或“来表现场景的××××”),写法别致。” 2.渲染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正面着意描写。层层铺叙,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汉东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鱼戏”句的渲染描写,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生动活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题:“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分析】傍晚时分,诗人临窗独坐冥想。他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林丛,好像真是怀想中的友人来到。这时已入夜,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落在阶下的青苔上,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答案: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诗表达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色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思想感情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 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 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 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 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 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 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 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 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 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 首诗的评价?为什 么?请结合诗句说说 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 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 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 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 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 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 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 的景象+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 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 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 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1.这两首诗都写到 了…,各有什么寓 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 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 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 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 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 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 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 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 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 (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写出 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 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超实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谓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谓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B. “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C. 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D.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C (2)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解析】【分析】(1)C项曲解诗意。“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错误。此项是对诗歌尾联的理解赏析。本诗借拜访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尾联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故选C。 (2)本题中,颈联是写景,意象“穷巷”“乔木”“深斋”“古藤”,营造了古朴幽深的意境为;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点题,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蓄势,作铺垫。按照意境赏析题的答题规范整理答出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第一问: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斋院深深,古藤缠绕。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古诗大多以景写情,从景物表明季节特点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来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点明季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重点)学生版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应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术语链接: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一节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答案解析(1)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注释】漫:空,徒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 B.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C.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D.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1)A (2)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 【解析】【分析】(1)A项,“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错误,原文几个愁的原因中,无法分析出“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根据题目《惜别》可知,最主要是因“亲友相别”。故选A。 (2)“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作者融情于景,写出秋景的凄清;“离人心上秋”,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凄凉萧索,写出离人相别之愁苦;“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融情于景,含蓄写出自己功业无望的愁怨;“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愁情。考生据此容易作答。 故答案为:⑴A; ⑵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瞧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她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甚:为什么。云山:田园。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与规划。 D、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捣衣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就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15、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与情感两方面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 - 15题。 郡斋明?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注】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金虎署,刑部。玄经,指道教经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 A.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就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答题: 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目: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词中又是怎样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①。 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刘禹锡被贬官前后二十三年。巴山楚水:指贬谪之地。②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③烂柯人: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观看。棋到终局,王质发现手里的斧柄已烂掉。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问题:A、用诗中词语填空:首联说自己谪居在____________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____________了。 B、简答:颔联说自己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掉念而已。接下去用王质烂柯的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颈联两句诗,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们以何种新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颖公遗碧霄峰茗① 梅尧臣 到山春已晚,何更有新茶? 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 采林狖②静,蒸处石泉嘉。 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 【注】①诗人到山上时,颖公馈赠他碧霄峰名茶,于是诗人写下此诗。②狖(yòu):猿猴类动物,这里泛指山中的野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自问自答,介绍碧霄峰茶生长情况,突出了它出与众不同。 B.诗的前四句流露出诗人得到新茶时既惊疑又欣喜的心情,平值得玩味。 C.第五、六句描写采摘和制作茶叶的情况,凸显颖公有仙风道人间难觅。 D.本诗各联都围绕诗题中“茗”字展开,既有实景,也有想象;明写茶,暗写人。 2.简析诗歌尾联的含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比较自由。 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己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

水乳交融。 D.最后两句与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 其造诣非凡。 2.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找出本诗(节选部分)与《蜀道难》的相同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的佐证。 三、阅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2. 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女冠子?元夕 蒋捷①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②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③。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三)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四)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五) 在狱咏蝉骆宾王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1).请赏析诗句“流水无情草自春”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4分) (2)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作者住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说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6分)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从体裁看属于诗。诗的韵脚是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

出了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_ 的心情。 (2)请赏析划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6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其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一种心情?(3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3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简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2分) (2)试简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分)

李清照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第一单元李清照诗歌鉴赏练习题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像[7]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3] 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挪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冯延巳《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开头,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试比较两首词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常考知识点及常见鉴赏答题技巧 【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要求】 1.了解诗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征;理解现代白话诗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 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3.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熟练背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 5.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考点解读】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至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古诗阅读知识储备】 1.了解古代诗歌分类。 (1)从体裁分:古典诗歌首先分为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包含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题目上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和绝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或末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句都押韵。绝句:一共四句,又叫“截句”,是律诗的一半。 词:句子长短不一,词牌限定了词的字数、音韵、文字的形式,词中用典较多。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分为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和李清照)。 (2)从题材分: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此外还有爱情诗、说理诗、感怀诗等。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田园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写景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咏物诗: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完整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教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之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 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