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F_SCAN激光测头用户手册

F_SCAN激光测头用户手册

F_SCAN激光测头用户手册
F_SCAN激光测头用户手册

F-SCAN 激光扫描测头

使用手册

MC-015

F -S C A N 激光扫描测头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1)

一、主要特点 (1)

二、主要技术指标 (1)

第二部分系统组成及安装 (2)

一、系统组成 (2)

二、硬件安装 (2)

三、软件安装 (3)

1.图像采集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3)

2.光栅计数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3)

3.测量软件的安装 (3)

第三部分操作流程 (4)

一、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方式 (4)

二、标定 (5)

三、测量 (5)

第四部分精度检测方法及验收规范 (7)

常见问题答疑 (8)

第一部分概述

F-SCAN激光扫描测头是为适应复杂形体的测量而开发的新一代产品。它能根据测量需要在三维空间内任意变换方向,从任意角度测量同一个物体,不同角度下的测量数据能自动拼合到一起,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方法测量存在死角,测量数据拼合复杂,拼合精度低等缺点。

将该测头安装在三坐标测量机上,根据规划的区域可以自动测量任意形状的物体。测头在每个方向下都要进行标定,本系统采用标准球作为标定器具,标定过程简单、快捷。在测量过程中只要保持工件位置和标准球的位置固定不变,测头在不同方向下的测量数据可自动拼合。另外,使用同一个标准球作为标定基准,可将激光测头的测量数据和机械测头的测量数据统一到一个坐标系中。

一、主要特点

●标定简单

利用一个标准球可完成测头沿任意方向的标定,标定过程象标定一个机械测头那样简单,沿不同测量方向的数据都以标准球的球心为基准,因而能自动拼合到一起。

●测量过程简单

通过测量机的操纵杆控制测头运动,在被测物体上采集两个或三个点可确定一个测量区域并生成扫描路径,三坐标测量机根据测量间隔沿规划好的测量路径做匀速扫描运动实现数据自动采集。

●测量效率高

测量宽度和深度远远大于普通激光扫描测头。

●测量精度高

二、主要技术指标

重量:420 g

尺寸:150?100?45mm

测量速度:9216点/秒

测量宽度:60mm

测量景深:80mm

标准工作距离:150mm

测量精度:±40μm (3 Sigma)

激光等级:2级(可见红光)

第二部分系统组成及安装一、系统组成

二、硬件安装

1.测头系统硬件整体示意图

PH10

光栅计数卡到光栅读数头的连线:

为了保证光栅计数卡能获得稳定的光栅信号,要求直接从光栅读数头引出三路光栅信号至光栅计数卡,三路信号的接线定义如下:

光栅尺的默认分辨率为0.0005mm, 若采用其他分辨率的光栅需要在HEADER测量软件的可执行文件目录下修改resolution.dll文件(可用记事本打开该文件,其中的三个数分别代表三路光栅的分辨率)。

若按上述方法接线后,在HEADER测量软件中显示某一轴的读数与测量机软件中读数相反可修改可执行文件目录下修改direction.dll文件,其中的1或-1代表方向。

2.计算机安装

将图像采集卡和I/O控制卡插到计算机的PCI插槽中,并用附带的扁平电缆将这两个卡连在一起。将光栅计数卡插在另一个PCI插槽中。

3.测头安装

如果测量机标配PH10T,可通过测头上的M8螺栓与PH10T相连,当PH10T两个角度均为零时调整测头方向,使测头投射出的激光线的方向与测量机前后运动的方向一致,使测头正面朝向测量机的正前方。然后,将测头信号线穿过测量机机体,将Z轴末端的圆型插头插到测头的信号输入端。

三、软件安装

1.图像采集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a.在Windows98和Windows2000下,在插入图像采集卡开机后计算机提示发现新硬件,硬件的驱动在附带光盘中Multicam for Picolo\ WinWDM目录下。驱动程序

安装完成后应重新启动计算机,若图像采集卡被正确安

装,在控制面板\系统中会发现如下图所示设备。然后在

Multicam for Picolo目录下运行Setup安装图像采集卡的

演示软件。

b.在WindowsXP下可直接运行附带光盘中Multicam for Picolo目录下的Setup文件,安装完成后在控制面板\系统中发现如上图所示的安装情况,若安装不成功可再采用Windows98和Windows2000下的方法进行安装。

2.光栅计数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在光栅计数卡驱动程序目录下,运行driver.exe即可。

3.测量软件的安装

在附带光盘中Header Setup目录下运行Setup.exe文件可完成测量软件的安装。

第三部分操作流程

一、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方式

HEADER激光测量软件只具有数据采集功能,不能控制机器运动,机器运动由测量机软件来控制。HEADER激光测量软件和测量机软件同时工作来完成激光测头对物体的扫描测量。HEADER软件根据测量需要生成相应的DMIS代码,由测量机软件执行该DMIS代码使机器运动,在机器运动的同时HEADER软件采集激光的数据。

1.先打开测量机软件并正常回家后,然后运行HEADER软件,这时会弹出“输入机器当前坐标的对话框”,将测量机软件中显示的机器坐标输入到该对话框中并保存。这样HEADER软件和测量机软件拥有相同的机器坐标。

2.HEADER测量软件有标定和测量两个工作模式。在测量软件界面的左上方有“标定”和“测量”

两个按钮。当测头初次安装或测头方向发生变化时都要进行标定,无论在什么状态下要进行标定必须先点击“标定”,要进行测量必须先点击“测量”。

二、标定

测头初始安装或测头方向改变时都要进行标定,标定器具是表面经特殊处理的标准球。

1.标定前的准备

首先通过标准球球杆上的M8螺栓将标准球固定在测量机工

作台的中间位置。根据被测工件的形状调整测头的方向,通过手

动调节柔性测座的角度,或在测量软件中改变入PH10 A角和B

角的回转角度。然后利用操纵杆控制测量机运动使激光光平面和

标准球相交,交线尽量过球心,同时在软件界面左侧大窗口中图

象的弧形顶点在十字线的交点处。

2.标定过程

点击“标定1”会提示输入PH10的角度,若机器不配备PH10直接输入0,0即可,在C盘根目录下生成calibration1.dmi文件,在测量机软件中打开该文件并运行,机器开始运动进行第一步标定,标定结束后弹出“第一步标定结束”的对话框。接下来再点击“标定2”在C盘根目录下生成calibration21.dmi 文件,在测量机软件中打开该文件并运行,机器开始运动进行第二步标定,标定结束后弹出“第二步标定结束”的对话框,同时弹出显示标定结果的对话框。第二步标定的时间要比第一步标定的时间长。测头每改变一个方向都要进行标定。

3.标定结果

在标定结果对话框中显示点到球面的平均距离a=***,和点到球面的最大距离b=***, (参考值a=0.016mm,b=0.14mm),参考值是正常的标定结果,若a,b都在参考值附近表明标定正常,a,b越小表明标定结果越好。标定过的测头方向在“已标定的测头方向”的列表框中列出,如已标定的测头方向有:A90.0B0.0, A90.0B-90.0,等。若标定结果a,b 两个值远远超过参考值表明当前标定结果不正常,应从“已标定的测头方向”的列表框中删除,点击列表框右边的“删除”按钮即可”。若测头初次安装,在

此之前所有的标定结果都不能再使用,这是应点击“全部删除”,清除列表框中的测头信息。

4. 测量机配备PH10时的标定要求

若测量机配备PH10,将激光测头通过M8螺纹安装在PH10上,这种情况下标定过的测头数据可以重复使用,在对一个工件进行测量之前应先大致确定测量该工件所需要的测头方向数,分别对这些方向进行标定,标定过的所有测头方向参数均存在列表框内。标定完成后,可将标准球取走,将被测工件放在测量机工作台的中间位置,调用不同的方向参数沿不同方向对进行测量。

5. 测量机不配备PH10时的标定要求

测量机不配备PH10时可用随机附带的柔性测座改变激光测头的方向,由于柔性测座不具有重复性,标定过的测头方向不能重复使用,也就是说测头标定完成后必须在该方向下测量。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测头沿每个方向都可以测到标准球,同时还能测量到工件的每一个区域,这要求标准球和被测工件之间有一段距离。因此,为了能完整测量一个物体,在测量之前必须综合考虑标准球、被测物体以及测量机的行程,如图,测头在测量物体时一共改变了4次方向,在每个方向下都要通过测量标准球来标定测头,然后沿该方向测量物体的一个区域,这必须保证测头沿每个方向既能测到标准球,又能测到物体。这种情况要求测量机具有较大的测量范围。

注意:在标定过程中要求机器的运动与激光测头采集数据同步,若由于意外情况使得机器运动结束了,但激光测量软件仍未有响应,此时需退出这两个软件,再重新进入。

三、测量

点击HEADER 测量软件左上角的“测量”按钮进入测量模式。 1. 选择测头方向

首先点击组合框“选择测头方向”,从已标定的测头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同时一定要在测量机软件中控制PH10的转动,使其转到与该测头方向对应的角度。 2. 规划测量路径

在测量之前首先要确定测量路径,利用两个点或三个点可确定测量路径。如果测量区域很小,测量宽度小于60mm ,利用两个点可确定测量区域,如图所示,其中的一个点是起始点,另一个点是方向点。设置完成后从方向点开始到起始点进行扫描测量。若测量区域较大则要利用三个点来确定测量区域,其中的一个点是起始点,一个点是方

向点,另一个是边缘点,由这三个点所规划的路径是一个折返运动路线。

利用操纵杆控制测头移动到被测物体的边缘处,若以该点作为扫描运动的起始点,点击“起始点”按钮,然后沿与光平面近似垂直的方向移动测头到工件的另一端,点击“方向点”按钮,利用这两个点可确定一条测量路径;若被测物体较大,可使测头移动到物体的另一边,点击“边缘点”按钮。点击“生成路径”利用这三个点可确定一个矩形测量区域,最后点击“生成测量路径”将生成德路径自动存放到c:\measurement.dmi中。若测量区域规划不合理可点击“取消路径”重新进行路径的规划。注意:在确定每个点时尽量使被测物体所成的像出现在光条窗口的中间位置。另外,在测量区域内若被测物体的起伏过大可能会超出测头的景深,在这种情况下要分两次进行测量。

3.设置测量间隔

测量间隔反应取点的密度,分为沿扫描间隔和沿光条方向间隔。沿扫描方向的间隔决定扫描速度,间隔越大,速度越快;沿光条方向的间隔与速度无关。测量间隔的单位均为毫米。通常可将二者设成相同大小,对中小型工件可设0.2-0.6mm,对大型工件可设1mm以上。

4.数据存放路径

按下该按钮可选择测量数据的文件名和存放路径,为防止数据覆盖,相邻两次的测量数据不使用同一路径下的同一个文件名。

5.开始测量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然后用测量软件打开并运行c:\measurement.dmi即实现自动测量。

第四部分精度检测方法及验收规范

一.单片数据的测量精度

利用该测头测量一直径已知的标准球,并利用测量的点拟合球,根据离散点到球面的距离偏差的大小以及分布情况来评价测量精度。

首先将扫描标准球得到的数据点云用Surfacer 或Geomagic 删去边缘处测量倾角较大的点,利用剩余的点拟合球,并评价离散点云到拟合球面的距离d。若d在-0.04mm到+0.04mm之间,表明该头的该项指标符合要求。

二.多方向测量数据的拼合误差

使PH10分别处于(0,0),(90,0),(90,90),(90,-90),(90,180),在这5个方向下测量同一个标准球,利用测量数据分别拟合球。若单片数据的测量精度符合单片数据测量精度的要求方可评价该项指标。若任意两个拟合球的球心之间的距离小于0.03mm,表明测头的该项指标符合要求。

三.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利用测头的同一工作区域,在不同时刻测量同一标准球,并利用测量数据拟合球。根据拟合球的球心位置,以及点到球面的距离的平均值变化情况来评价温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若在连续开机24小时,拟合球的球心位置变化小于0.015mm, 点到球面的距离的平均值的变化小于0.01mm,表明测头的该项指标符合要求。

注:上述所有指标的检测是在测量机精度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若发现激光测头检测结果在标称范围之外,首先要检测测量机自身的精度是否达到要求。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未找到动态库,软件不能启动。

解答:1) 没有正确安装图像采集卡的驱动。

2)没有正确安装光栅计数卡的驱动。

问题2:通道0初始化错误。

解答:1)卸掉图像采集卡的驱动程序,重新安装。

2)关闭计算机,将图像采集卡拔下,插入另外的PCI插糟。

问题3:进入测量界面后死机。

解答:1)线路连接不正常。检查测头到测量机的连线是否正常,检查视频插头与图像采集卡的第一个输入端子的连接是否正常,检查测头信号线与I/O控制卡的连接是否正常。

2)视频插头的内的视频线断开。

问题4:标定结果错误。

解答:1)测头摔坏,内部零件发生移位。

2)测量机光栅读数不正常。

3)标定过程中标准球的位置发生移动。

4)测头对着灯泡,窗口等比较亮的方向。

问题5:标定结果正确,但测量数据存在一定的拼合误差。

解答:1)标准球被划伤、摔伤。

2)激光器太暗。

3)测量过程中标准球的位置发生微小移动。

4)测量过程中工件的位置发生微小移动。

5)环境光太强。

6)测头对着窗子,门口等比较亮的方向。

7)标定开始之前未进行正确调整,光平面不过球的中心,标定界面中圆弧顶点不在十字线的交点

处。

问题6:拼合误差非常大,测量数据片根本不在一起。

解答:1)测头摔坏,内部零件发生移位。

2)测量机光栅读数不正确。

问题7:测量数据有漏洞。

解答:1)激光器太暗。

2)被测件表面未处理。

问题8:测头变换方向,不能完整测量同一个物体。

解答:1)标准球和被测物体的摆放不合理。测量之前根据被测物体所需要的方向数分别变换测头的方向,确定在每个方向下都能测到该物体。

2)被测工件的尺寸太大。

问题9:测量数据未保存下来。

解答:1)多片数据的文件名相互覆盖。

问题10:测量数据中包含杂点。

解答:1)环境光太强。

2)测头对着窗子,门口等比较亮的方向。

3)被测件表面未处理。

问题11: 标定过程中标定选框里有杂点。

解答:1)请保证室内光线较暗,避免日光直射。

MSA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doc 204页)

内部资料严禁翻印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 (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谢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谢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 (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版权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内容,在各供方组织内使用。(AIAG联系电话:248-358-3570)。 2002年3月

莱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操作手册

TCA2003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操作手册 王海滨刘朋俊 (黄委会设计院测绘总队,郑州450003) 一、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得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电子工业得迅速发展,带动新型得精密电子测量仪器不断出现,为测绘行业提供了新得技术与方法。随着精密电子仪器得出现,变形监测也出现了新得变革与发展。工程测量常规得经纬仪与电磁波测距仪已经逐渐被电子全站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得软件向全能型与智能型方向发展,形成了TPS(Totalstation Position System)系统。带电动马达驱动与程序控制得TPS系统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以实现测量得全自动化,集自动目标识别、自动照准、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跟踪目标、自动记录于一体得测量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 s内完成一目标点得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目标点进行自动观测,配合内处理软件,可以实现变形监测内外业一体化、全自动化,被称为测量机器人。 二、系统得构成及附件 2.1硬件构成 主机、GPH1单棱镜、GZT4觇牌、内置GEB87电池、GEB71备用电池、数据及电源电缆、SRAM存贮卡(512K)、GST20脚架、GDF21基座、背带、仪器箱。 2.2软件构成 2、2、1 系统软件(Syytem Software)包括所有得基本功能;

2、2、2 随机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支持特殊得应用测量; 2、2、3 机载Inspector V1、0数据采集软件。 2、2、4 变观准备应用软件 三系统得特点与优点 3.1 TCA2003得精度及功能特点 ?TCA2003标称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1mm+1ppm*D)(D为被测距离),测程范围:在一般条件下,单棱镜可达2500米,三棱镜可达3500米。TCA仪器由马达带动,在望远镜中安有同轴得自动目标识别(ATR1)装置,采用内置得ATR1发射激光束,经过反射后由内置得CCD像机接收,相对于CCD像机中心点位置被计算,其偏移量被用来控制仪器马达,转动仪器以便精确照准棱镜,并可对水平角与垂直角进行改正。 TCA2003测量机器人在望远镜中安有同轴自动目标识别装置ATR(Automati cTarget Recognition),能自动瞄准普通棱镜进行测量。 ?内置得ATR与望远镜同轴安装,并向目标发射激光束,返回得激光束被仪器中得CCD相机捕获从而计算出反射光点中心得位置,驱动马达步进到棱镜得中心位置,并对水平角与垂直角进行改正。 垂直轴里安有激光对点器,投在地面上得红色激光点使仪器对中更加容易。?可采用电子气泡精确整平仪器,将用图形与数字显示垂直轴得纵、横向倾斜量。 可向仪器内部得Flash存贮器装载应用软件,并独立运行于仪器上,数据存贮在SRAM存贮卡上,外业不需要笔记本电脑即可控制仪器与存贮数据,降低了该系统得成本。 可以自动进行气象改正、折光改正、加乘常数改正、克服气象代表性误差。3.2机载Inspector V1、0软件得功能及特点 机载Inspector软件得作业模式与限差控制就是按照我国现行得有关规范要求,可进行边角网、测边网、测角网与极坐标网得全圆多测回作业。 机载Inspector软件独立运行于仪器上,不需要附加额外得笔记本电脑与电源、电缆等外部设备。 Inspector软件就是充分利用了徕卡高智能、高精度TCA型全站仪电子计算、马达驱动及目标自动识别、照准、跟踪等各项高科技自动化性能,根据大

硬度测试系统操作手册

显微硬度计及图像测量系统 显微硬度计电脑操作手册 显微硬度计对于研究金属组织,产品质量管理及出具商品证明资料均是不可欠缺的试验机。对于精密机械类的小零件,金属组织及表面硬化层、电镀层等可对被限定的微小部分进行测定,并且对被测部分基本上没有损伤,具备了极高的测定可靠性。

此测量分析软件特点 可以作连续加载后连续读取压痕的连续试验,并且可以进行每次加载荷和每次读取压痕的逐次实验。采用了观察方便的ccd摄像头、视频线或USB接口的数码摄像头,可在显示器上直接观察测量压痕,用鼠标测量精确度高。对于设定试验条件,显示结果等均可清楚快捷地操作及显示。通过测量软件,可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方便,实现单点测量可随机测量多点、统计测量数据,任意设定两点或多点测量点的间距作渗层深度测量可沿X或Y两个方向测量、统计测量数据,根据用户输入的判定值(如550)自动计算硬化层深度.统计演算、换算、显示曲线、判断是否合格等.可测量零件长度图形保存打印。

操作手册 一、软件系统 1、主机系统:32或64位系统主机,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7软件平台,全中文操作界面,支持彩色打印 机输出。 2、 1024×768分辨率显示器32位彩色显示器 二、操作说明 (一) 系统界面介绍

该界面主要由7部分组成,左部为图形显示工作区和测量数据显示区。该部分显示所摄取的压痕,以手动/自动采集时用于点取。除这两个区域外右部分为 A:功能区 1.手动测量(推荐):此按钮用于切换是否测量压痕对角线。

2.打开图片:可将原来保存的图形读出,以便观察或重新进行测量分析。 3.图像保存:可将目前正在显示区显示的图形保存起来(保存图像时可选择图像的格式),以便将来观察和分析。 4.动态采集:可由静止状态切换为活动状态。 5.图像静止:此按钮可让活动的图像静止,以便测量。6.放大镜:打开后会出现一个数码放大的窗口,以便更精确测量。 7.图像设置:可调整显示区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亮度等数据。 8.修改:按此键后可修改正在测量的四条刻线位置,修改方法为:wsad四个键分别代表上下左右四条刻线,‘-’和‘=’两个键代表的是移动方向。如果要移动右边的线就先按‘d’键,再按‘-’和‘=’移动至正确的切线位置。 B:硬度换算功能区

XXX软件用户手册

XXX软件用户手册 (软件版本:FMS2.1)

目录 用户手册 (3) 概述 (3) 功能特点 (3) 系统要求 (3) 软件安装 (3) 硬件安装 (4) 请用户在阅读本手册及操作本软件前先详读《RTS-8型四探针测试仪》

用户手册 因有的概念跟理论要了解后,阅读此手册和使用本软件时更容易理解、操作。 概述 RTS-8型四探针软件测试系统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拥有友好测试界面的用户程序,程序操作直观易用。测试程序在计算机与RTS-8型四探针测试仪连接的状态下,通过计算机的并口实现通讯。 测试程序控制四探针测试仪进行测量并采集测试数据,把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加以分析,然后把测试数据以表格,图形直观地记录、显示出来。用户可对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保存或者打印以备日后参考和查看,还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输出到Excel中,让用户对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分析。 功能特点 可以选择进行手动测量或者是自动测量; 对可疑测量点的数据进行重测; 详细记录被测试材料各种参数,结合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以直方图形式统计分析数据; 打开、保存、打印测试数据; 把测试数据导出到Excel中进行更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 系统要求 请确定你的电脑是IBM PC兼容型并具备以下最低的系统要求: Intel兼容586DX-500MHz中央处理器或者更高; 一个IEEE-1284标准并行通讯端口; 显示卡分辨率支持1024*768模式; 软件安装 本软件可安装在Win98、Win2000、XP操作系统上。请按以下步骤进行安装。 1.将四探针软件测试系统的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执行光盘目录下的【Setup.exe】进行安

MSA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范本

部资料严禁翻印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前言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容,在各供方组织使用。(AIAG联系:248-358-3570)。 2002年3月

S82 2013测量系统使用手册

S82 2013测量系统 使用手册 第一版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一月

- 1 - 目录 目录 ........................................................................................................................................... - 1 - 第一章 概述 ............................................................................................................................. - 3 - §1.1 引言 .......................................................................................................................... - 3 - §1.2 产品功能 .................................................................................................................. - 3 - §1.3 产品特点 .................................................................................................................. - 4 - §1.4 配件组件 .................................................................................................................. - 5 - 第二章 S82 2013测量系统 .................................................................................................... - 8 - §2.1 整体介绍 .................................................................................................................. - 8 - §2.2 S82 2013主机 .......................................................................................................... - 9 - §2.2.1 主机外型 ....................................................................................................... - 9 - §2.2.2 底部接口 ..................................................................................................... - 10 - §2.2.3 控制面板 ..................................................................................................... - 11 - §2.2.4 模式查看和切换 ......................................................................................... - 12 - §2.2.5 工作状态 ..................................................................................................... - 14 - §2.2.6 主机自检 ..................................................................................................... - 16 - §2.3 手簿(S730) ........................................................................................................ - 18 - §2.3.1 手簿介绍 ..................................................................................................... - 18 - §2.3.2 蓝牙连接 ..................................................................................................... - 21 - §2.3.3 软件安装及连接 ......................................................................................... - 23 - §2.3.4 数据传输 ..................................................................................................... - 26 - §2.4 外挂电台 ................................................................................................................ - 28 - §2.4.1电台特点 ...................................................................................................... - 28 - §2.4.2 电台外型 ..................................................................................................... - 29 - §2.4.3 电台接口及面板 ......................................................................................... - 29 - §2.4.4 电台发射天线 ............................................................................................. - 31 - §2.4.5 电台使用注意事项 ..................................................................................... - 31 - §2.5 主机配件介绍 ........................................................................................................ - 32 - §2.5.1 仪器箱 ......................................................................................................... - 32 - §2.5.2 电池及充电器 ............................................................................................. - 33 - §2.5.3 差分天线 ..................................................................................................... - 33 - §2.5.4 多用途数据线 ............................................................................................. - 34 - §2.5.5 其他配件 ..................................................................................................... - 34 - 第三章 作业方案 ................................................................................................................... - 35 - §3.1 静态作业 ................................................................................................................ - 35 - §3.1.1 静态测量简介 ............................................................................................. - 35 - §3.1.2 作业流程 ..................................................................................................... - 36 - §3.1.3 外业注意事项 ............................................................................................. - 36 -

井深测量系统使用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井深测量系统综述 (1) 第二章井深控制 (2) 第一节井深控制窗口 (2) 第二节井深初始化 (3) 第三节标定钩载传感器 (5) 第四节标定井深编码器 (6) 4.1 为什么需要标定 (6) 4.2 人工标定 (7) 4.3 方向和对准 (7) 第三章井深跟踪 (9) 第一节井深跟踪工作表 (9) 第二节井深跟踪程序的使用 (10) 第四章井深数据编辑 (12) 附录A:建议的工作流程 (15)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5) 2.测量中的工作: (15) 附录B:需要注意的问题 (15)

第二章井深控制 第一节井深控制窗口 运行HLMWD,出现程序的主窗口。 井深控制快 捷按钮 图2-1-1 选择“查看 井深控制”菜单项,或单击图中所示的快捷按钮,即可打开“井深控制”窗口,如图2-1-1。 井深控制窗口包含以下内容: 【模式及锁定】计算机记录井深的同时记录钻机模式。可能的模式有: ·钻进 ·向上扩眼 ·向下扩眼 ·起钻 ·下钻 ·停止 模式由计算机根据钻具是否座入卡瓦、钻具是否离开井底等现场条件自动判断。在某些条件不能稳定判断时,需要人工干预,锁定某个正确的模式才能在数据记录中产生正确结果。【自动保存和手动保存】在选用自动保存时,计算机在钻头速度小于0.1米/秒时,每隔0.1米记录一点;在钻头速度大于0.1米/秒时,每秒记录一点。 每次按手动保存按钮会保存一条井深记录。手动保存时要注意,不能让相邻两个记录间的时间差值小于一秒,否则在处理井深记录时会出错。 【视钩载】从钩载传感器上测得的钩载值 【总钩载】由钻头深等数据计算得出的总钩载值,可以通过手工输入来校准 【视钻压】总钩载与视钩载之差

重力测量系统使用手册--完全版

重力测量电子记簿系统使用手册

目录 一、重力测量系统简介 (4) 1.1主要特点 (4) 1.2功能概述 (4) 1.2.1数据采集 (4) 1.2.2数据输出 (4) 1.3系统需求 (4) 二、系统安装、卸载与运行 (5) 2.1系统安装 (5) 2.2系统卸载 (6) 2.3系统运行 (6) 三、重力测量系统启动 (6) 四、操作指南 (8) 4.1主菜单介绍 (8) 4.2系统操作 (9) 4.2.1建立工程 (9) 4.2.2打开工程 (11) 4.2.3动态试验、重力联测、短基线校准、长基线校准 (13) 4.2.4反馈系数测量 (13) 4.2.5垂直梯度测量 (14) 4.2.6水平梯度测量 (15) 4.2.7静态试验 (16) 4.2.8灵敏度检调 (16) 4.2.9横气泡检调 (17) 4.2.10纵气泡检调 (18) 4.2.11横气泡细调 (18) 4.2.12工程选项 (19) 4.2.13打印文件输出 (20) 4.2.14交换文件输出 (21) 4.2.15数据处理 (22) 4.2.16关于 (25) 五、PC版重力测量系统 (25) 六、校验库 (28)

附:交换文件及配置文件格式 (29)

一、重力测量系统简介 重力测量系统是中国地震局武汉地震研究所与天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重力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以《国家重力测量规范》、《陆态网绝对重力测定技术规程》、《陆态网流动重力测定技术规程》为标准,进行数据采集、检核、数据处理与输出,可自动完成段差计算、成果输出。该系统采用C++开发,适用于基于Win CE 操作系统的PDA,无论是设计的科学性,还是实用性都以完善为目标,真正体现了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重力测量工程管理与应用。 1.1主要特点 1) 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2) 功能齐全,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化 3) 便于携带实用性强 4) 内外业一体化 1.2功能概述 1.2.1数据采集 1)实现LCR、CG5、BURRIS重力仪的仪器检调与记录 2)实现LCR、CG5、BURRIS重力仪的长短基线仪器标定 3)实现LCR、CG5、BURRIS重力仪野外数据采集与检查 4)记录数据、编辑数据的处理 5)数据采集过程记录 1.2.2数据输出 1)原始观测数据的表格化输出 2)交换数据格式化输出 3)静态曲线图输出 1.3系统需求 1.3.1基本硬件 1) CPU ARMV4、MIPS 2) 操作系统微软WinCE

CPS-10数控车床用工件测量系统用户手册

C P S -10数控车床用在线测量系统 《用户手册》

前言 首先,感谢您惠购本公司的数控机床专用工具产品。从现在起,您就可以使用先进的工具 来解决生产上的难题了,同时,由于这些专用的工具充分发挥了数控机床的潜在功能,使您不必 再次购买其它功能相近但价格不菲的专用设备,从而节约了您宝贵的资金。 重要提示:在开始安装和使用所购买的产品之前,请您详细通读此《用户手册》和随产品一同奉送的其它说明资料,然后再开始任何操作! 此外,如果您在使用本公司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随时通过 本公司售后专线电话与我们联系,也可登录本公司网站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或通过电子邮件与我 们联络。 售后专线电话:0451-******** 或0451-/82330895/82285451 网址:h t t p ://w w w .p i o n e e r g r o u p .c o m .c n 中文网址:先锋集团 电子信箱:s a l e s @p i o n e e r g r o u p .c o m .c n

特别说明 C P S -10型数控车床用在线测量系统和T P 200型触发式测头是本公司原型号为O M S -50/51 型数控车床用在线测量系统和T P 25型触发式测头的同类产品的更新型号。 为避免由于产品型号更新可能给客户带来的疑惑,在此特别声明。

目录 C P S -10测量系统的组成----------------------------------------------------1 C P S -10测量系统的安装----------------------------------------------------2 C P S -10测量系统精度测试-------------------------------------------------13 C P S -10测量系统的基本参数----------------------------------------------14 C P S -10测量系统使用注意事项--------------------------------------------15 C P S -10测量系统的保修与说明-------------------------------------------16

银河1测量系统使用手册

银河1 RTK测量系统使用手册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一月

- 1 -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 - 1 - §1.1 引言 .......................................................................................................................... - 1 - §1.2 产品功能 .................................................................................................................. - 1 - §1.3 产品特点 .................................................................................................................. - 2 - 第二章 银河1测量系统 ......................................................................................................... - 5 - §2.1 整体介绍 .................................................................................................................. - 5 - §2.2 银河1主机 .............................................................................................................. - 6 - §2.2.1 主机外型 ....................................................................................................... - 6 - §2.2.2 底部接口 ....................................................................................................... - 7 - §2.2.3 控制面板 ....................................................................................................... - 8 - §2.2.4 模式查看和切换 ........................................................................................... - 9 - §2.2.5 主机自检 ....................................................................................................... - 9 - §2.3 手簿 .......................................................................................................................... - 9 - §2.3.1 手簿介绍 ....................................................................................................... - 9 - §2.3.2 蓝牙连接 ..................................................................................................... - 14 - §2.3.3 软件安装及连接 ......................................................................................... - 17 - §2.3.4 数据传输 ..................................................................................................... - 19 - §2.4 外挂电台 ................................................................................................................ - 21 - §2.4.1电台特点 ...................................................................................................... - 21 - §2.4.2 电台外型 ..................................................................................................... - 22 - §2.4.3 电台接口及面板 ......................................................................................... - 22 - §2.4.4 电台发射天线 ............................................................................................. - 23 - §2.4.5 电台使用注意事项 ..................................................................................... - 24 - §2.5 主机配件介绍 ........................................................................................................ - 24 - §2.5.1 仪器箱 ......................................................................................................... - 24 - §2.5.2 电池及充电器 ............................................................................................. - 26 - §2.5.3 差分天线 ..................................................................................................... - 26 - §2.5.4 多用途数据线 ............................................................................................. - 27 - §2.5.5 其他配件 ..................................................................................................... - 27 - 第三章 作业方案 ................................................................................................................... - 29 - §3.1 静态作业 ................................................................................................................ - 29 - §3.1.1 静态测量简介 ............................................................................................. - 29 - §3.1.2 作业流程 ..................................................................................................... - 30 - §3.1.3 外业注意事项 ............................................................................................. - 30 - §3.1.4 GPS 控制网设计原则 .................................................................................. - 31 - §3.2 RTK 作业(电台模式) ........................................................................................ - 31 - §3.2.1 架设基准站 ................................................................................................. - 33 -

测试系统使用手册模板

测试系统使用手册

第1章系统介绍 本系统专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测试,适用于金融机构大批量考试人员的自动化测试管理。经过本系统内置的题库,提供多种试题类型,能够按指定参数自动抽题组卷,经过网络进行答题,并自动评分。在考试完毕即给出测试结果,所有试卷和成绩均能够打印。 本测试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题库完善。本系统共内置4175道测试试题,分为经济金融 基础知识、银行业法规知识和监管规章、特色题三大类,有单选、多选、判断三种题型,同时,用户也能够在系统中添加自编的试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2.允许多套考试方案,支持各地市不同机构的人员同时测 试。系统有一个最高级别的主管,主管能够创立多个监考人员,每个监考人员能够维护多套考试方案,设定不同的测试时间、抽题方案、测试标准。每个监考人员能够管理多个测试人员,并为每个测试人员选择考试方案。 3.安全性高。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题库的保密性,确保 成绩的真实性。 4.使用方便。系统只需安装在一台Windows服务器上,测试 人员录入、组卷、测试、成绩均可经过网络管理。

第2章系统安装 2.1 运行环境 1.硬件配置:X86兼容PC机,主频2G以上,内存512M以 上。C盘至少有1G以上自由空间。具备CD-ROM,网卡。 2.软件环境:中文Windows /XP/ 。 2.2 安装方式 整个系统发行方式为一张光盘,光盘上存放系统的全部安装程序。 系统安装完毕后,在服务器上将启动Web服务器,用户能够在本机或者其它机器上经过浏览器直接使用系统提供的所有功能。 2.3 安装过程 1.以管理员身份登录Windows系统,放入安装光盘。 2.打开资源管理器,执行光盘里的安装程序setup.exe。按界 面上的提示进行安装,默认情况下只点击“下一步”即可。 3.安装完毕后,在本机或其它计算机上打开浏览器,添入服 务器的URL(http://服务器IP地址),即能够使用本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