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 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 (《论语?颜渊》) 。所谓“爱人”, 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 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听说马厩失火,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而“仁民”, 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家来说,物虽不同于人,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如捕鱼、狩猎,以及砍伐树木等,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即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

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把关心的首要之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对人内在价值的肯定。

B.“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作为“仁民爱物”的引申,“民胞物与”要求人要以其他人为同胞、以天地万物为朋友。

D.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B.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多处明引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传统儒家而言,物与人是相同的,人对待人与对待物都应该秉持仁道原则平等地对待。

B.传统儒学认为人应当珍惜爱护天地万物,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

C.“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显,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民短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2018年中国网民长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注】分数越高代表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材料三: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情况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深化应用。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

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査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

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

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的实际意义不大。

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实现具有重大作用,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

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

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

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

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

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6.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迅速,但要充分适应社会发展,仍需做出哪些努力,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个老百姓

赵新

村里人把在国家机关正式上班的人叫作公家的人。他就是一个公家的人:市政府上班,名张亦然,男性,35岁,举止文雅,某某局办公室主任。

过了中秋节,草木上有了一层霜雪的时候,张亦然到郊县下乡。办完公事开着车往回走,张亦然看见了大路旁边红了叶子的柿子树,①红了叶子的柿子树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大柿子,那柿子就像灯笼一样,红得耀眼,红得透明,红得热烈。正是傍晚时刻,夕阳西下,山野苍茫,那一棵又一棵的柿子树就是一团团烈火,就是一簇簇落霞。

心里一激动,张亦然就把轿车靠路边儿停了下来。张亦然是个喜欢吃柿子的人,张亦然的夫人是个非常喜欢吃柿子的女人,张亦然12岁的女儿是个特别喜欢吃柿子的孩子。他们一家三口,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都喜欢吃硬柿子、脆柿子。

下了车,立在田埂上看了看,②前边的村庄炊烟缕缕,朦朦胧胧,有饭香时隐时现地飘过。张亦然感到很有诗意,也感到很是奇怪:这么繁茂的一大片丰收的柿子树,怎么没有看护人员呢?

张亦然笑了,抬手在树上摘了三个柿子,心里说:“够了,我们家一人一个,拿回去尝尝新鲜,意思到就行了,切不可‘人心不足蛇吞象’,摘了一个又一个。”张亦然走了几步又返了回来,又从树上摘了三个:啊,我反正是来了,反正是摘了,那就好事成双,一个人吃两个吧!

这一次他拔腿要走时,背后响起一声怒喝:“站住!你为什么偷我的柿子?”

张亦然浑身一颤!回头一看,一位老汉从柿子树后面转了出来。老汉中等个头,黑红面孔,身板硬朗,60岁左右。在一片落霞里,手里握着的镰刀寒光闪闪,给人冷飕飕的感觉。

张亦然立在那里,低头说:“大叔,您好。我错了,我不该摘您的柿子。”

老汉走到张亦然跟前:“光天化日,你那是摘吗?你重说!” 张亦然血红了一张脸:“老人家,是偷,是偷。”

老汉不依不饶:“你说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呢?无非是拿出一些钱,赔偿人家的损失罢了。张亦然很虔诚地问:“大叔,您说吧,您要多少钱我给您多少钱!”

老汉从头到脚把他大量了一番,然后问他:“你能给多少钱?”

张亦然没有说话,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一伸手递到了老汉面前,他想早些回去。

老汉斜斜地看了张亦然一眼,啐了一口唾沫说:“你很有钱是不是?你太小看人了,我几个柿子能值那么多钱?你这不是侮辱我吗?”

张亦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赶紧把那张100的换成50的。

老汉把张亦然的手推回去:“多,多,多!”

张亦然又换成20的。

老汉把脚一跺:“多,还是多!”

张亦然真的迷惑了。他说:“大叔,我还急着赶路呢。求求您,您老人家高抬贵手!”

老汉缓和了口气,很认真地问他:“看你也是一个公家的人,你说这世界上只有钱才能解决问题吗?”

张亦然马上回答:“当然不是。还有政策,还有章程,还有纪律,还有思想觉悟,还有真诚和友谊,还有人格和品质……”

他把那六个柿子掏出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汉面前。

老汉说:“还有规矩,还有教训,还有良心!同志,你给我5块钱算了,5块也不少啊!”

张亦然把一张10元的钞票塞到老汉手里,说自己身上再也没有比这小的零钱了。

老汉说:“你一位国家干部,为什么要在野地里摘人家的柿子呢?”

张亦然很难堪,很羞臊。他眨了眨眼睛,低下头回答:“大叔,我老娘已经上了年纪,她非常喜欢吃新鲜柿子,作为她的儿子,我……”

老汉挥了挥手:“明白了,你走吧。同志,我想搭你的车回家,到前边那个村你给我停一下,行吗?”

张亦然拍手欢迎:“大叔,那太好了,您收拾收拾,就来上车吧。”

想了想,张亦然又问了一句话:“老人家,您挺好,您是村干部吗?”

老汉摇了摇头:“哪呀,我就是一个老百姓,就知道耕种锄耪收获庄稼!”

太阳已经落山了,山野一片烟霭,一片朦胧。老汉坐上张亦然的车之前,张亦然足足等了他15分钟。

第二天张亦然上班时突然发现他的车里有个鼓鼓囊囊的书包,书包里塞满了红得透亮的柿子。张亦然倒出来数了数,一共18个。还倒出来一张10元的钞票。

张亦然沉默了,心里却波涛滚滚:这柿子是给老娘吃的吗?可老娘远在乡下,有千里之遥。这柿子不给老娘吃吗?可那话是他亲口说出来的……

张亦然拿出那张钞票看了又看,倏忽之间,闻到了一股汗腥。

(选自《百花园》,2019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一个老百姓”与人物身份“国家干部”暗含比较之意,以一个国家干部的不当行

为,突出一个普通百姓的品质之正。

B.小说中的张亦然是国家干部,开头对其身份、外貌与举止特点的介绍,为后文他偷

柿子被抓后主动提出赔钱的认错态度及羞愧心理作铺垫。

C.小说叙述张亦然和他的妻子、女儿、老娘都喜欢吃柿子的内容,说明了张亦然偷摘

老百姓柿子的原因,使情节更加符合情理。

D.小说多处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其中张亦然与老汉的对话,揭示了两个人的性格特

点,还使故事情节在两人的对话中推进。

8.结合文本,赏析文中划线句子。(6分)

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张亦然,有人认为是“老汉”,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作品,

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侯。茂年十

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宗

..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太宗谓左右曰:“记之。”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徙其民而还。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又从征统万,大破之。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

应弦而殪。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后从征蠕蠕

..,频战大捷。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徙其居民。从平凉州,茂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迁司卫监。录前后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平南将军。从破薛永宗,伐盖吴。转都官尚书。

从征悬瓠,频破贼军。车驾

..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诸军渡淮,降者相继,

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长子备,字延德。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韩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

B.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

C.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

D.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成年后由父母或尊长取的别名,又称“表字”。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

B.太宗:古代帝王常见庙号,多为该朝代第二代帝王的庙号。此为北魏太宗拓跋嗣。

C.蠕蠕: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即柔然。《南史》云:“蠕蠕为族,盖匈奴之别种也。”

D.车驾: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如《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茂出身不凡,为将门之后。其父韩耆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降魏,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后升任龙骧将军,并暂代安武侯。死后被追赠泾州刺史,谥为成候。

B.韩茂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十七岁那年,太宗亲征丁零翟猛,他担任中军旗手,大风将各军旌旗吹倒,只有他在马上举旗没有被吹倒,从而受到太宗注意。

C.韩茂从驾出征,屡建功勋。他随世祖征讨赫连昌,进攻统万,平定平凉,出征蠕蠕,讨伐和龙,平定凉州,破薛永宗,征伐悬弧,屡立战功。

D.韩茂沉毅诚实,勇冠当世。他虽然没有什么文才,但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担任将军的时候,善于安抚部队,他的勇猛堪称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2)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

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磧西经过此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15.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写了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傲然自得之情和甘于淡泊之志。同时这两句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

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3)李密的《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自己因缺少亲属帮助而不得不事必躬亲的孤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被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究其因,千百年来,书院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在中国文化史乃至文明史上都占有的一席之地。

今天,我们走近书院,不只是重温其昔日荣光,也不只是向先贤致敬,而是感受氤氲其中的文化气质,聆听的历史跫音,挖掘意蕴深刻的时代价值。这不是简单的回望,而是具有深意的梳理;也不是式的巡视,而是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

走近书院,有益于增进文化认同。书院曾是高等学府与图书馆的象征,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文化与学术的标志。走进书院,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文化精神的灵魂所在。

()。当我们走进书院,深情抚摸书院文化,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情,从的卷帙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先贤思想中赞叹我国人才辈出。文化自信从何处来?不是来自抽象的宣教,也不是来自盲目的自大,而是来自肥沃的文化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举足轻重薪火相传浮光掠影浩如烟海

B.举重若轻薪火相传浮光掠影星罗棋布

C.举足轻重弦歌不辍走马观花浩如烟海

D.举重若轻弦歌不辍走马观花星罗棋布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走近书院,有益于感受文化底蕴

B.当我们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C.走近书院,有益于增强文化自信

D.当我们走近书院,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

B.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关怀、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

C.能真正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的价值关怀、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

D.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以及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统一精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全面普及,年轻人热衷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文化氛围的形成,一些流行热词也在不断刷新词库。最近新鲜出炉的热词是——“隐形贫困人口”。他们买得起戴森吸尘器;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他们被称为新时代的“新穷人”。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因为他们并不是曾经我们口头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高等脑力工作,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收入平均值,但是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能毫不犹豫地掏出一万块钱买一台iPhone X。于是,每次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此刻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因为他们把钱花光了,正在眼泪巴巴地啃着馒头,刷着iphone,盼望着老板早点发工资。

(1)请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不超过25个字。(2分)

(2)针对“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现象,写出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历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化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进行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 “这种意识”指代“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 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是指代“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遗漏“如何”等重要信

息,偷换了指代内容。

2.B “同异”错,没有“异”,文中没有论及它们的不同,且本文第四段与前文内容构成层进,不是完全的总分。

3.C A “物与人是相同的”物与人是有区别的,“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

B “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错,原文的表述为“避免仅仅

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D“侧重于”,原文没有提出。

4.C “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说法绝对,材料

三中说“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

的信息”;另外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分析错误,根据材料四中“利用大数术分

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和“将其深化应用”的信息可以看出,只要处理得当,

收集的这些信息还是有作用的,保存它们并非“实际意义不大”。

5.D 根据材料四中“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的信息可知,

“智慧交通的自身建设”与“智慧交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是同时进行的

两件事情,两者是并列关系,后者并不是前者的前提条件。

6.①对智慧交通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

②协调各行业各部门机构,群策群力;

③制定统一的标准;

④提升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

⑤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实际运用。

⑥立足“大交通”理念,进行全面管理

(每点1分,共6分)

7.C 【解析】“老娘喜欢吃柿子”是张亦然情急之下骗老汉的借口。

8.①第一处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语言整散结合(或:运用叠词),具有音韵美,

突出柿子数量之多,色彩耀眼,渲染了柿子丰收的诱人景象,(1分)为张亦然偷柿子埋下了伏笔。(1分)暗示柿子树主人培植看护的辛苦和用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

(意思对即可)

②第二处巧用叠词,描写村庄里的夕照炊烟景象。(1分)为下文情节发展作打伏笔(1分)

——因为“朦朦胧胧”,所以没有看见人,使情节更合理;同时“有饭香时隐时现地飘过”又暗示附近有人,为老汉突然出现埋下伏笔。(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张亦然。

①张亦然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整篇小说情节紧紧围绕张亦然展开。

②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缺乏严格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形象,他熟知政策,了解百姓疾

苦,明白道理,但言行不一,缺乏自律意识和担当,欺骗百姓为自己开脱,具有一定代表性。

③小说通过张亦然这一形象,提醒政府公职人员应严于自律、防微杜渐、诚信待民,深化了主

题。

示例二:老汉。

①小说标题是“一个老百姓”,小说中老汉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表明小说主人公是

“老汉

②小说突出了老汉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他善良、勤劳、淳朴、自尊、通情达理,是老百姓的

代表,富有正能量。

③小说通过老汉这一形象,深化了主题。赞扬了以老汉为代表的老百姓身上的传统美德,

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

示例三:张亦然和老汉。

①小说情节围绕张亦然和老汉二人展开,主要描写了二人之间由偷摘柿子而引起的故事。

②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政府公职人员的形象和老汉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两种形象之间形成

对比,个性鲜明。

③小说通过张亦然和老汉的形象,表达出对缺乏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的批评和对百姓

身上传统美德的赞扬之情,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即可。本题可答张亦然是主人公,也可答老汉是主人公,还可答二人都是主

人公,注意言之成理。

10.C(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理清人物、事件,在此基础上断句。句中“南安王余”指南安王元余。标点如下:世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阵,拜尚书令,加征南大将军。)

11.A(“古人自称用字,称人用名”不正确。古人自称用名,称人用字。)

12.C(“他随世祖……讨伐和龙”不正确。原文为“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即与乐平王元丕等征讨和龙,并非跟随世祖。)

13.(1)不久(太宗)召韩茂到皇帝所在地,拿骑马射箭考察他,太宗对他深感惊奇,任命他为虎贲中郎将。(句意通顺2分,“诣”“奇”以及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2)现在如果竭尽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就不合乎抚慰百姓的道理,明年一定和诸位夺取它。

(句意通顺2分,“穷”“吊”“共”各1分。)

【参考译文】

韩茂,字元兴,是安定安武人。父亲韩耆,字黄老。永兴年间自赫连屈丐军中来降,被任命为续远将军,升任龙骧将军、常山太守,暂代安武候。仍居守常山的九门。去世,追赠泾州刺史,谥号为成候。韩茂十七岁时,膂力过人,尤其善于骑射。太宗亲征丁零翟猛部时,韩茂任中军仪仗队旗手。一日狂风骤起,各军旌旗俱倒,韩茂骑在马上擎旗,始终没倒。太宗感到惊奇而询问,召来其主官,主官详细地把情况察告太宗。太宗令左右说:“记下来。”不久(太宗)召韩茂到皇帝所在地,拿骑马射箭考察他,太宗对他深感惊奇,任命他为虎贲中郎将。后随世祖征伐赫连昌,大破敌军。世祖对诸将说:“现在如果竭尽兵力发动战争,就不合乎抚慰百姓的道理,明年一定与诸位夺取它。”于是迁移其居民而还。韩茂因军功被赐予蒲阴子爵位,加授强弩将军,调任侍辇郎。又随世祖攻统万,大败敌军。随世祖平定平凉,面对韩茂冲击的敌人,无不应弦而亡。因此世祖认为他壮勇,任命他为内侍长,进爵位为九门候,加授冠军将军。后随世祖征讨蠕蠕,连战连胜。与乐平王元丕等征讨和龙,迁移其百姓而归。随世祖平定凉州,韩茂任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调任司卫监。记录历年功劳,任命他为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授平南将军。随世祖击败薛永宗,讨伐盖吴。改任都官尚书。随世祖征伐悬瓠,屡败敌军。世祖南征,分兵六路,韩茂与高凉王元那由青州出兵。各军渡过淮河后,宋军相继投降,任命韩茂为徐州刺史去镇抚降人。世祖北返,任命韩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授征南将军。世祖去世,刘义隆派遣将领檀和之进犯济州,南安王元余令韩茂讨伐他。韩茂军至济州,檀和之逃走。高宗称帝,任命韩茂为尚书令,加授侍中、征南大将军。韩茂性格沉着坚毅忠诚老实,虽无文才,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作为将领,善于安抚部队,勇敢为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太安二年夏,兼任太子少师,冬

天去世。追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号为桓王。韩茂的长子韩备,字延德。承袭父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14.B

“悲伤的惜别之情”错,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15.

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

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

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7.C 举足轻重: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薪火相传: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弦歌不辍:意思是以琴瑟伴奏而歌诵,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

浮光掠影:比喻见识肤浅,印象不深刻。

走马观花:原意指春风得意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只是粗略地观察,比喻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强调过程,浮光掠影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多用于形容房屋等密集。

18.C 联系上一段的开头,句式应该选用“走进书院”,本段内容主要在于谈论“文化自信”,所以选C

19.A “能懂得书院所体现出真正的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以及价值关怀与知识追求的统一精神”有两处错误:状语“真正”错放在定语的位置,“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语序错误。只有A项两处都改正确。

20.①也可能使身体产生损害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提高

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1、(1)有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收入基础、消费习惯各1分)

(2)可以表示否定:这一现象是欲望与享受交织的产物,无节制的过度消费是一种放纵。

或者:大多数的过度消费是对所谓名牌的盲目追求,从心理上寻求一种认同感,同样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也可以表示赞同:这实质是种超前消费,也许与传统的“节俭”相悖,但只是一种个人选择,表现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或者:年轻人在工作学习等方面面临诸多压力,他们只是通过消费方式奖励自己或寻求减压,只要不损害他人无可厚非。

【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在材料的中,从“为什么给它加上了‘新’字呢?”以后的内容就

是对“隐形贫困人口”特征的讲述,考生在概括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如“工资水平高于当地同龄人牧入平均值”、“在不做任何预算计划的情况下”、

“每次到月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数”,根据这三点可概括为:有

较高收入却不进行消费规划(日常消费无节制)、开销大于收入的人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题干要求针对“隐形贫困人口”

成为热词这一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考生可以表示否定,也可以表示赞

同,但要理由充分,有理有据,语言表达通畅即可。

高二上语文期末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如杜甫《绝句》、苏轼《饮湖上初请雨后》、李清照《声声慢》等,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教。在这种诗歌理论的引导下,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由此既显示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又给读者创造了内容理解和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更是意味隽永深长,赋予了更丰富更鲜活的思想内容。 诗词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效果,创新出奇则是文学创作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古代诗词以情、景、事、理、意、趣为主要创作元素,创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美意境。如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的奇特想象无不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新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编制:李颖时间:2019.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 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 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 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 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 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 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 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 1/7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教师:十二厂中学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36 分) 一、选择题( 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迤逦( y ǐ) 天理昭( zh āo )然 憎恶( w ù) 一蹴( c ù)而就 辗轧( y à) 窸窸窣窣( s ū) 付梓( z ǐ) 锱( z ī)铢必较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 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 、老张今年 65 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C 、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 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 能打动读者。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 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 这事准能完成”。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两大难题,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一方面是 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代诗人。 B 、钱钟书,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主要作品有长篇 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论集《七缀集》、 《谈艺录》、《管锥编》等。 C 、惠特曼,印度诗人。诗集有《草叶集》、《桴鼓集》等。 D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名教授,当代著名美学家。其著作甚丰,《文艺心理 学》、 《诗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 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998 年 9 月,在渤海湾发现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优如蕃茄汤一般。这就是 赤潮现象。这是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海域面积达 3000 平方公里。 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 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 会使海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呈现出红 色、黄色或褐色,因而称之为赤潮。 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 除了有稳定的海水水体、 适宜的水温 (14—28℃)和盐度( 17 —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生成赤潮 的关键因素。 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 陆地上各处所有的废物终要汇聚入海洋。 含有 大量含磷洗衣粉、 洗涤剂的生活废水及各种工、 农业排放的废水进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 这 就会使海水富营养化。 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而富营养化的情况下,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 海洋环境恶化,童永强 A 、沾( di àn )辱 B 、讥诮( qi ào ) C 、蠕( r ú)动 D 、睇眄( mi ǎo ) 安然无恙( y àng ) 酪酊( d īng )大醉 模棱( l éng )两可 逸兴湍 ( chu án )飞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Summary of model high school Chinese exami nation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3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汉语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常识一般指研究汉语所需具备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本教案根据汉语常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2、篇章2: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3、篇章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篇章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总结范文 这学期,我带高二(14.15)班语文,前半学期主要学习语文必修5,新教材给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新的尝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行了中期考试,现将本次的考试质量分析及其思考总结如下: 中考分析 一、试卷的构成和特点 本次期中试卷由语言文字运用、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七部分组成,总

计150分。试卷命题特别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考查,试卷的难易程 度适中。这种命题方式对于让学生提早熟悉高考试卷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 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最明显的就是,由于考试内容往往不是刚刚 所学的课本里面的内容,学生渐渐地失去了课文学习的一个最大 的动力,老师对课文教学也产生了懈怠的心理。整张试卷除了默 写涉及到必修五以外,文言文阅读选自20xx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卷 所选的《宋史—何灌传》,比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两篇 现代文阅读,其中第一篇选王安忆的《洗澡》,对学生的能力要 求比较高,后面的那篇论述类文本选自乐黛云的《比较文学与比 较文化十讲》,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查找信息的能力。二、成绩分析 这次参加语文期中考试的这两班一共有150人,全校最高分 为125分。高分比例比较低,110分以上只有7人,及格率仅为 93.33%。 三、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中得分率比较低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题: 1、文言文翻译 翻译的第十一(1、2)小题分别考查到文本上的翻译,内容 比较简单,本应该得分高,可是结果却不尽理想。这两题全校的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英语期中考试试卷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2017一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英语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1-60题,共75分,第II卷为61-70题,共25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在答题卡写上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本卷共计75分) 听力部分(15分) Ⅰ、听句子,根据所听内容选择最佳应答句。句子念两遍(共3小题,每小题1分)()1、A、He is a doctor. B. He is tall C. He is twelve years old ()2、A. My family. B. In November. C.To Paris ()3、A. Yes, I'd like to. B. No, I can't C. Yes, I will. II.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最佳答案。对话念两遍。(共4小题,每小题1分)听第一段对话,回答第4-5小题。 ()4. What's Xiao Hua's plan for the summer holidays at first? A.To go to Xi'an with Li Ming. B.To go to Xi'an with her family. C.To go to Xi'an alone ()5.How will they go to Xi' an? A.By train. B.By car. C. By plane.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第6-7小题。

高二下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曙光中学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高二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迷花倚石忽已暝__。(李白《_梦游天姥吟留别_》) (2)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选择题。(5分) (1)下列诗句中,未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 )(2分)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春节将至,某汽车运输公司的停车场要贴一副对联,下列不宜作为春联的一项是(C) (1分)A.平安靠好司机,场兴有主人翁。 B.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C.大干快上多装,争分夺秒快跑。 D.场兴我兴皆兴,场荣我荣俱荣。 (3)下列各项排序,最适合填入方框中的一项是(C )(2分) 扞卫人类发展权利,相信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摘自《人民日报》) ①也需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②中国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 ③互鉴发展经验④还需作出更大努力⑤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A. ②①⑤③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②⑤④①③ D. ④①③②⑤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 媒介革命视野下的网络文学 邵燕君 ①尽管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什么是网络文学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如果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在不久的将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相反会出现“纸质文学”的概念。除了作为“博物馆艺术”传承的纸质文学外,网络将成为一切主流、非主流文学的平台。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案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龙图腾在哭泣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某些专家认为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这种观点不能不让众多国人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喻义之深远绝不是英语一个单词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时没有适时地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元素,以至于让很多年轻人接受起文化来很是困难。或许由于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变得虚无。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居然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出现了障碍,他们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广,却一叶障目,为赶时髦,而视民族精粹为封建残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扰地担心我们的龙会被西方人误解,要把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推翻,这不仅仅证明某些专家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 (选自《新闻晨报》,有删节) 1、从原文看,以下对“龙”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龙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喻义有很大不同 B、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C、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 D、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 B、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形成有关龙的信仰。 C、“中华第一龙”是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已6400多年。 D、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纯粹是我们向西方宣传

深圳学校代码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招生班数 录取标准(标准总分) 招生范围 8310101 深圳中学 18 677 面向全市招收AC 类考生 8310161 深圳中学(择校) 675 面向全市招收ACD 类考生 8310102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12 676* 面向全市招收AC 类考生 8310162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择校) 683 面向全市招收ACD 类考生 8310105 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 4 555 面向全市招收AC 类考生 8310170 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择校) 543 面向全市招收ACD 类考生 8310103 深圳外国语学校 20 658 面向全市招收AC 类考生 8310163 深圳外国语学校(择校) 662 面向全市招收ACD 类考生 8310111 深圳市高级中学 18 640* 面向全市招收AC 类考生 8310167 深圳市高级中学(择校) 639* 面向全市招收ACD 类考生 8310110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普通班)(一) 10 528 面向全市招收AC 类考生 8310115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普通班)(二) 587 面向全市招收D 类考生 8310166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普通班)(择校) 567 面向全市招收ACD 类考生 8310119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国家留学基金委基地学校出国班)(三) 10 540 面向全市招收AC 类考生标准总分不低 于540分,英语等级B+及以上

8310120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国家 留学基金委基地学校出国 班)(四) 590 面向全市招收D类考生,标准总分不 低于590分,英语等级B+及以上 8310109深大附中(一) 9607*面向全市招收AC类考生 8310114深大附中(二)629面向全市招收D类考生8310165深大附中(择校)608面向全市招收ACD类考生 8310104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一) 16567*面向全市招收AC类考生 8310113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二)605面向全市招收D类考生 8310164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择 校) 574面向全市招收ACD类考生 8310112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一) 20579*面向全市招收AC类考生 8310118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二)612面向全市招收D类考生 8310168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择 校) 577*面向全市招收ACD类考生 8310116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一) 20 534面向全市招收AC类生 8310117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二) 581面向全市招收D类考生 8310171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择 校) 552*面向全市招收ACD类考生 8310121深圳市第六高级中学(一) 12550面向全市招收AC类考生 8310122深圳市第六高级中学(二)567*面向全市招收D类考生 8310172深圳市第六高级中学(择 校) 548面向全市招收ACD类考生 8310401福田区红岭中学(一)22621面向全市招收AC类考生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一(一) 1.C(并未论证“戏剧的艺术价值最高”) 2.C(以“温吞水”论证没有冲突的戏剧平淡无奇。) 3.B(“可以”不对,原文“须”。) (二)4.C(“我”不是在拉琴朋友的劝说下从事创作的) 5.①表现我对拉琴不感兴趣;②从侧面衬托那位拉琴朋友的认真、热心;③通过对比,突出“你要做什么呢”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深远。(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6.①呼应了标题,照应了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做什么呢”;②深化了主旨,一个人,无论喜欢或不喜欢,都得做些什么;③告诫人们只有做些什么,人生才能充实,也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7.A(B项,“两套笔墨”指的是学术和随感。C项原文为“简直是对审美感觉的摧残”。D项“纠正了”说法有误。) 8.B(将“专业化的危险”误解为“专业化很危险”。) 9.①研究成果方面:见解独特,著述繁多,领域众多。②学术风气方面:推动学术转型,纠正学术风气,反思学术状况。 二(一)10.A 11.D(“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 12.D 13.⑴妹妹回家省亲,就理直气壮地直言分辨(区分)是非,开解调和她们的矛盾。(评分建议:“归”“侃侃”“处”“调”各1分,句意1分。)⑵侍奉婆婆,教导子侄,让他们不致荒废学业,家庭因此没有败落。(评分建议:“奉”“姑”“诸子”“落”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亡妹张夫人家传 唉!自从我妹妹亡故之后,我母亲没有侍奉的人了! 我共有兄弟六人,妹妹二人,亡妹年长。我家前前后后进门的妯娌,有的相处得不好以致有隔阂,我母亲常常忧虑不安。妹妹回家省亲,总是理直气壮地直言分辨妯娌们的是非,调解她们之间的矛盾。妯娌们全都低头接受,没有抵触,于是我母亲十分高兴。起先,我先父(侍御公)和母亲住在京都的邸舍,我和三弟跟从(住在那里),大哥携带嫂嫂在远方做官,只有妹妹留在家里,四弟、五弟、六弟、小妹跟着她过日子。那些洗衣、洗菜、做饭、缝补的事情,以及其他家内的事情,都亲身担当,没有不办理妥当的。嫁到张家以后,第二年,她公公卧病在床,妹妹照管他的饮食,和妹夫一起备办药物,都得当有度。公公病情紧急,妹妹将盂置于开水中,等候温热了侍奉他喝药,孩子整天哭,也顾不上。 我兄弟几人上学,家中常常亏欠,只能到处借贷。妹妹的公公因为我妹妹贤能,又看中我兄弟几个,不等我家去求借,就供给我家。我兄弟几人结婚、做官的花费,张家的资助居多。等到妹妹的公公逝世之后,我家兄弟分家,妹夫本来就孝顺,愿意奉养我母亲分担我的压力,母亲也说:“你弟弟弟媳侍奉我小心周到,一定能照顾好我。”当时贼人(太平军)大肆骚扰,妹夫凭另外一支以青巾裹头的军队被朝廷特别起用,跟从侍御公、袁忠愍公在淮河南北讨贼,常常不在家居住。后来又跟从曾文正公到南昌,又配合主力军作战

职业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1---2012年莫旗职教中心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罢黜.茁.壮咄.咄怪事相形见绌. B.磨砺.勉励.晴天霹雳.老骥伏枥. C.揣.度祥瑞.急湍.甚箭惴.惴不安 D.饴.糖怠.慢贻.笑大方百战不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杂糅黯然失色不胫而走即往不咎 B、演译戛然而止呕心沥血直截了当 C、熟稔为虎作伥偃旗息鼓待价而沽 D、讥俏助纣为虐不落窠臼豆蔻年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A.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飞短流长 ....,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下去。 B.继马德里遭恐怖袭击以后,伦敦可能将成为"基地"组织的下一个袭击目标,这种说法绝不是危言耸听 ....。 C.对那些低级庸俗、哗众取宠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 之以鼻 ...。 D.日本首相小泉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他的恣意妄为 ....更是激怒了中国及亚洲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1)为了保证水资源不受污染,有关法规规定,沿河的工厂不得把工业污水____到河里。 (2)他们两人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一下,让他们彼此熟悉熟悉。(3)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倾泻引荐不仅/还B.倾注引荐既/又 C.倾泻引见既/又D.倾注引见不仅/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B.建设时期看党员干部是否先进,重要的是看他生产、工作上的成绩。

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2020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赝品不胫而走鱼鳔piāo惊魂甫定fǔ B . 胳膊长备不懈通缉jī危如累卵lěi C . 巨擘望风披靡熟稔rěn宁缺毋滥wù D . 滥觞殚精竭虑复辟bì未雨绸缪móu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销魂脱口秀义愤填赝蓬生麻中,下扶自直 B . 馨香洽谈会舐犊情深静若处子,动若逃兔 C . 振撼和事佬鳞次栉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 . 梦魇阴凉地釜底抽薪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 (2分)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 . 转徙于江湖间 D . 血色罗裙翻酒污 4. (2分) (2017高一上·金东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海迪在两会上指出,《慈善法》审议通过后,既能让人们认识到捐赠的意义,又能使全国上下出现激浊扬清的清明景象。 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思维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要求他们效法先民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的干劲,既苛求,也不切实际。

③对他这样一个思想有些固执的人,家长并没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④“女当家”在选房一事上大都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便销售顾问再如何地巧舌如簧,她们仍会坚守自己的选房法则。 ⑤晋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习以为常,有了寒食一节。 ⑥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A . ①②④ B . ③⑤⑥ C . ②④⑥ D . ①③⑤ 5.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专家提醒,预防H7N9型禽流感不应单单局限于一种或几种药,不能将板蓝根中药当成万能神药,关键是要因人、因病对症用药。 B . 每到一年一度的“泗水桃花旅游节”,游客们云集泗水赏花、踏青,附近农民携带自产的农副产品、山乡果味、工艺品来此销售。 C . 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受损,有时还会引发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D . 为了给救灾队伍提供方便,318国道沿线的居民有的免费给人们加开水,有的忙着疏导救原车辆,一家商店甚至免费提供矿泉水。 6. (2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鲁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起源之地。 B . “国学”:即古时国家设立的学校,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英语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了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会再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我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让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了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 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人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D.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对于母语的忽视。 2. 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C.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D.“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对外语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一个多雨的夏天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

萃英园中学2014-2015年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终结 刘学堂 中国文化西来说在西方学术界由来已久,而在中西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则源于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了大量的彩陶,他将其与东南欧的特里波里等遗址的彩陶相比,发现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为了探寻彩陶的传播路线,安氏寻踪西进。经调查,安特生认为甘青地区发现的大量陶器都属于新石器时代,可归入仰韶文化,同时认为它们都是由西方传入,完善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体系。 由于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是建立在考古学的基础上的,所以一经出笼,便在中国史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中国的学者们断然不能接受,但同时也感到要推翻安特生的观点,最终解决中国文化起源这样的大问题,在材料上还有许多实际困难。 1931年留学归国的梁思永,发掘了安阳高楼庄的后岗,发现了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即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由下而上的三层堆积,从地层上证明了中国的历史由史前到历史时期是一脉相承的。梁先生的这一发现,对中国文化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安特生认为仰韶彩陶西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甘肃地区的彩陶年代上比中原的仰韶文化要早。1945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通过对甘肃宁定县半山区两座齐家文化墓葬的研究,指出安特生在考古遗存认识上的错误。 然而,由中国彩陶来源引起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时隐时现,其影响一直未销声匿迹,并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所利用。时至最近,国外个别学者依然坚持认为,中国彩陶是西来的,以彩陶为代表的中国远古文化根植于西方。给这个问题真正画上圆满句号的是彩陶之路的发现。 彩陶之路的发现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新疆彩陶的不断发现与研究。上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开始对新疆出土彩陶的墓葬或遗址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它们大多属于青铜时代,晚者甚至到了铁器时代,这使新疆彩陶研究跨出了关键一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开始的几年内,新疆发掘出史前墓葬四、五千座,出土大量彩陶,逐步搞清了新疆彩陶兴衰的基本线索。新疆彩陶并非是由西而来,是东方黄河流域彩陶西进的结果,从而提出了彩陶之路的崭新理念。 至少在距今8000年前,黄河流域彩陶文化逐渐开始向四周扩张,距今7000年,进入到六盘山东西两侧;距今5500--5000年,扩展到青海东部;距今5000年,西进至酒泉境内的祁连山北麓;距今4000年前后,现身于新疆哈密地区。不过,这支东来的彩陶文化并没有在哈密绿洲驻足,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向西进入了吐鲁番盆地,同时沿天山间的山谷和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