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单选题

1.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思想有内在的一致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④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到2009年1月,中国已派出官兵11063人次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这主要取决于我国()

A.经济体制的改革B.外交政策的调整

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D.工作重心的转移

4.2017年,解放军进驻非洲吉布提保障基地。这是我国首个海外军事基地,它将更好地履行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材料表明当代中国外交()

A. 促进新型区域合作

B. 从“防”向“攻”转变

C. 成为国际交往典范

D. 倡导维护世界和平

5.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 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

B. 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

C. 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6.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林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据此判断,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的原因是()

A. 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B. 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D. 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

7.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个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8.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D.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峰会在中国南宁举行。东盟重要成员国新加坡经济发展极具本国特色。其经济腾飞的原因有()

①抓住机遇,大力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③依据国情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④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有国际政要在回忆他在冷战时期经历的时候写到:“我向国会提出了第一个外交报告。关于中国问题的那一段是这样开始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这位国际政要是()

A. 丘吉尔

B. 基辛格

C. 尼克松

D. 田中角荣

11.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 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 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 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 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12.访华前夕,尼克松在《时代》周刊撰文说:“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意义是()

①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促进了中日建交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3.1969年7月,美国取消美国人前往中国旅行的限制,取消对中国非战略物资贸易的限制。随后,尼克松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表明当时美国()

A.放弃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B.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

C.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D.打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平衡

1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

A.中日关系正常化

B.中苏关系缓和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15.1970年3月20日,美国在国家安全决定第48号备忘录中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的决定,并通知韩国方面。作为补偿,9月2日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

A.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

B.美国放弃了全球称霸战略

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D.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欧洲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同时见证了西方的衰落和东方的成功。从新闻标题或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北京、开罗和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与巴黎、伦敦、华盛顿一样地位显赫。”下列最能反映北京在国际事务中的显赫地位的是()A.1919年拒绝在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巴黎和约》上签字

B.1945年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C.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成功赢得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及获得世卫总干事职位

17.1973年3月2日,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汇报中说:“只要华盛顿谨慎地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它将继续向我们支付红利——缓和亚洲的紧张状态,促进与莫斯科的关系,以及从整体上构建起和平的结构。”这预示着美国将()

A. 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

B. 加快与中国关系正常化进程

C. 逐渐完善敌对中国的策略

D. 把反对苏联的霸权放在首位

18.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林姆林宫合作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据此判断,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的原因是()

A. 苏联在地缘政治上威胁中美两国的利益

B. 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D. 美国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19.“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84个项目,使用外汇2.7亿美元,填补了一些行业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C. 中西关系开始改善

D. 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

20.1990-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以上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

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答案

1.A2.D3.D4.D5.C6.D7.B8.C9.C10.C11.B12.C13.B14.D15.A16.D17.B18.A19.C 20.A

21.(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其历史影响从政治、外交及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即可,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即可酌情赋分,原则上4个要点)(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原则上答出3个要点,答案相近即可酌情给分)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原则上答出3个要点,答案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