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_王洪君

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_王洪君

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_王洪君
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_王洪君

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语法化机制

第27卷第5期2006年10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 N o.5V o l.27 O ct.2006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语法化机制 唐艳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实词演变为现代汉语词缀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有:句法机制、语义机制、语音机制和认知机制。其中,句法机制包括句法结构变化、重新分析,语义机制包括泛化、分化,语音机制指的是汉语双音节化过程中为避免歧义而采用衍声的方法造成了大量词缀的产生,认知机制主要有隐喻。 关键词:词缀;语法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6)05)0094)04 作者简介:唐艳(1974)),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词缀是语法化进程中虚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因而,考察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机制,揭示其演化的一般规律,对于从根本上弄清词缀的性质及特点,寻找词缀判别较为客观的规律是有益的(关于词缀的性质以及词缀的范围牵涉的问题多,拟另文讨论)。 /-语法化机制.在狭义上指语法化方式,广义上还包括语法化的诱因,,其成果可用以预测后一步的语法化方向01。学界讨论的语法化机制理论,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解惠全指出,实词虚化要以意义为依据,以句法地位的固定为途径。(2)孙朝奋认为,上下文诱发新解释、重新分析、词义自身特点是诱发语法化的因素。(3)刘坚、曹广顺、吴福祥提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四个因素是/重新分析、句法位置变化、语境影响、词义变化0。沈家煊介绍了/隐喻、推理、泛化、和谐、吸收0五种虚化机制。石毓智、李讷介绍并结合汉语论述了/类推、重新分析0这两个诱发语法化的机制。综合以上机制,我们认为,诱发词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句法机制、语义机制、语音机制、认知机制四个方面。 一、句法机制 句法位置的改变和结构关系的影响是词汇语法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词由表核心功能转变为表辅助性功能,词义也随之变得抽象空泛,从而导致实词的语法化,词义进一步虚化,形成词缀,主要有句法结构的变化和重新分析两个方面。 1.句法结构变化 以动宾结构为例,这类结构的表义重点本来是在前面的动词上,随着表义重点后移现象的日趋普遍,动词逐渐虚化,具有了词缀化倾向。 吴亮以/见0为例,分析了这一结构是如何由/V+ O0结构演变为/R+见+V+O0(R为受事主语),继而发展为/见+V0结构的过程。/见0的基本义是/看见0,常组成/V+O0结构。 (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5易经#系辞上6) (2)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5礼记#儒行6) (3)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5墨子#七患6) 在一般情况下,/见0的宾语应该是名词、名词性词组或代词(如例1)。而例(2)、(3)中的宾语分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宾语性质改变必然对谓语性质有所影响,语法结 收稿日期:2006)06)18

现代汉语学生论文选题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市(或县/乡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 3.××话的特殊词汇 4.××话的量词研究 5.××话的代词研究 6.××话的疑问句研究 7.××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 8.校园流行语考察 9.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 10.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方式 11.流行歌曲歌词中语义的超常搭配 12.现代汉语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13.报刊语言规范问题 14.关于普通话词语规范的几点建议 15.试论现代汉语后缀”者”的构词规律 16.广告中的语言修辞浅论 17.化妆品广告的用词特点及文化内涵 18.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运用及分类 19.广告语的隐喻分析 20.试论广告语中一语双关辞格的运用 21.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考察 22.论小品的幽默讽刺语言艺术 23.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24.小议主持人的幽默语言艺术 25.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论析 26.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7.汉字的字形修辞现象 28.汉字结构的美学原则 29.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30.关于称谓语的异化与泛化 31.歇后语与言语幽默 32.歇后语的语义论析 33.简析熟语和成语的种属关系 34.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35.网络语言交际特点初探 36.熟语的语形问题浅论 37.试论成语与民族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38.成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39.惯用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40.汉语隐语说略 41.论缩略语 42.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浅析 43.XX小说中色彩词的运用及作用 44.歧义句的产生原因及分化办法 45.浅析汉语歧义的语用价值 46.连谓句与兼语句的辨析 47.小议词义虚化 48.简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 49.”像X似的”语用价值浅析 50.某类词(如代词,语气词等)的语用研究 51.主语省略的修辞作用 52.连词连接作用研究 53.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54.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55.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56.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57.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58.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59.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60.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 61.对立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62.互补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63.论汉语言的音节特点 64.同音词分析(或同义词分析) 65.浅谈汉语的词类划分 66.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补述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67.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68.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69.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70.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71.新兴词缀研究 72.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73.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74.论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 现代汉语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 13 现代汉语紧缩句的音乐美 14现代汉语叠音词的作用初探 15现代汉语中缀说略 16 现代汉语《围城》中的比喻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绪论 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6605296.html,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作者:朱振华马红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3期 摘要:现代汉语的词缀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从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定义与评价标准、词缀功能以及现代汉语词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三个角度对现代汉语词缀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缀;定义;功能;对外汉语教学 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着重讨论词缀问题的专门论文很少见。虽然早期学者给词缀的名称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所讨论的问题是同一的——词缀问题。正是胡以鲁(1913)拉开了后代学者对汉语词缀研究的序幕,他把“着”“了”“子”等次称之为“形式语”。最早将词根、词缀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提出来的学者是胡祥绥,他将词根和词缀作为一对概念系统地提出来。王力(1945)专门论及了汉语词缀问题,他认为“记号”是一种附加成分,不但附加于词,还附加于短语,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语言像英语的词缀的,因为西方词缀仅仅附着于词,不会附着于短语。“记号”是专属于汉语的。学者们此时已经开始注意词缀附着性强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关汉语词缀的研究还有很多,总体看来,汉语词缀初期的研究的各有侧重,都比较零散。 王力在50年代指出,汉语实际上有形态的,不能根据资产阶级语言学家传统观点把他取消。由此开始一些语言学家就开始效仿西方国家语言的构词法体系来创建汉语的构词法体系。胡附、文炼(1954)在《词的分类》中运用了派生词这一概念,他还提出派生词应该从复合词中独立出来。 改革开放初期,众多学者对词缀的性质、范围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陈望道(1978)对词缀的性质、范围做了详细的讨论。80年代,除了对汉语词缀基本问题的研究,许多学者开始 注意到了汉语的“词缀化”现象,在研究视野上更为开阔。90年代至今,汉语词缀研究进入一个繁荣阶段,马庆株着重讨论了汉语词缀的定性问题。他还指出汉语词缀是自源性的。另外,朱亚军、董秀芳都对汉语词缀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论述,为汉语词缀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个阶段另一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众多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单个词缀和类词缀的研究。那些研究虽然对类词缀的定性还有待深入研究,但是也启发了后人对汉语构词法更为深入的思考。 综上所述,近期汉语词缀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词缀的基本问题,而且深入到汉语词缀研究的其他方面。从而使得汉语词缀研究达到一个繁荣时期。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 提要: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汉语秉承汉文化的影响,一直以含蓄婉转著称,因此言语交际中多使用委婉语。本文主要从宗教因素、等级观念、礼仪传统、历史典故等方面讨论文化对汉语委婉语的影响。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禁忌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语言人文性中的文化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它主要是指对语言起约束或促进作用的那些制度、规则以及保持并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差异性的特征。 语言是有人文性的。语言的人文性是指在语言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于根元在《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中提出“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又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带上人类文化的许多信息,打上人类文化的种种烙印。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言就体现着不同类别、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的独特的人文性,语言和民族文化、人类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和文化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语言是可以折射出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一面镜子。文化对语言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但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本民族语言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就导致了不同民族的语言各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会使用不同的委婉语。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制约。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语用等诸多不同的方面。委婉语与文化的关系主要是表现在文化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的影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尽量使语言和具体的语境相适应,委婉语是为了不让人感到不适而借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代替想要表达的事物,人们会从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到隐含的意义。这是文化对语言影响的具体表现。委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华民族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经受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礼貌婉转的风格。委婉语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特定文化的缩影。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特定的委婉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因素

也谈现代汉语词缀的判定

也谈现代汉语词缀的判定 于 秒y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摘 要:词缀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现象,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结合普通语言和汉语自身特点,从形式和意义上分析了前贤们提出的关于词缀的判定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词缀形式上的判定标准是一种原型范畴,定位性与标志词性是词缀的典型特征,应把意义虚化的说法改成 脱离本义 。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缀;定位;标志词性;原型范畴 中图分类号:H 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5)06!0063!03 词缀是汉语中重要的一种构词手段,由于其本身是模仿形态语的词缀理论而提出的,因而学界在实际研究中对词缀的判定存在着很多分歧。各家判定标准颇不相同。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可见,词缀在现代汉语中的复杂程度。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收集前贤们所列举的有争议的和没有争议的词缀共318个,把这318个词缀(暂时先都认为是词缀)放到前贤们提到的各种判定标准中去,一个一个加以验证来发现问题,同时运用认知上的原型理论加以解释。 一、词缀的判定标准 下面就从普通语言学与汉语自身特点结合的角度来一一验证前贤们提出的关于词缀的判定标准。 前贤们基本上都从意义上、位置上、标志词性上、能产性上、语音强弱上来判定词缀的。 1.意义上:学界一般都把意义虚化作为词缀的重要的判定标准。认为意义虚化的才是词缀,完全虚化的是纯词缀,未完全虚化的是类词缀。但是,学者们也认识到,意义虚化不好把握,到底虚化到何种程度才算词缀呢?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指出: 后缀有时有具体意义,即语义价值##前缀也可以起这种或那种作用,但是我们的语言使它具有语法功能的很少## ? 马庆株(1995): 汉语构词法以复合为主,词缀发育的成熟程度不一,语素义项很多,分合难定,汉字又往往使人望文生义,使得语素和语素中的音节这两个平面之间的界线不清,对意义的认识还往往因人而异,这些因素就使得词缀的确定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语义虚化很难用来作为判定词缀的必要条件,相反地倒是意义实在也不妨碍一个语素成为词缀。 y 有人指出虚化就是指泛化类化,比如, 网吧 的 吧 由最初的 酒吧 义泛化成 能提供某种 服务的小型室内场所 。故此 吧 的意义虚化了。可是, 吧 虽然意义改变,但意义还是实在的,仍!63!2005年 第6期 辽东学院学报 第7卷 总第45期 N o .6.2005 J OURNA L O F L I AODONG UN I VER SI TY V o.l 7,Su m N o .45 y ? y 收稿日期:2005!10!16作者简介:于秒(1979!),男,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2003级研究生。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2,262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6期,商务印书馆,1995,52-53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

文的内容来排除。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歧义并非现代汉语独有的现象。古今中外各种语言中都有歧义现象,以法语著称的法语也不例外,只是情况各不相同罢了。 二、歧义是怎样产生的?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的表达者有关,表达者可以更换说法或利用上下文的交代照应来避免歧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自身特点也有联系。同一个人用某种语言(如,汉语)的某种句式来表达某个意思时有歧义而换用另一种语言(如,俄语)来表达,就可能没有歧义了。 歧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语言的发展来说,歧义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现象。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和外界事物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发展。新词的不断产生、词义的逐渐变化、语法规律的逐渐发展和表达手段的日趋灵活丰富,都表明语言在发展。但是,外界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而反映和表述这种发展的语言总是晚于前者而出现的,

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改卷教师: 学号:106020230 姓名:黄文振得分: 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词缀 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 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 又叫词缀。”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着语素, 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 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 这种词素很抽象, 永远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 构词时位置固定,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后。” 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两点上看法一致,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词缀的性质 (一)词缀的位置固定。 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位置固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说:“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朱亚军认为:“词缀必须是定位的虚词素,它只能放在其他词素之前或之后, 如…老?、…阿?、…初?、…儿?、…子?、…头?等。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后。”例如“自”,既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前,如“自爱、自救、自杀”,又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后,如“私自、独自、擅自”,都是“自己”的意思,可见“自”不是词缀。例如前缀“阿、老”,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前;后缀“子、儿、头”,也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后。 (二)词缀的意义虚化。 虽然一直以来将意义的虚化作为判断词缀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意义虚化的程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带有很大主观性,这就造成了各家对是否将意义虚化作为词缀的判定标准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分歧。马庆株、杨锡彭、胡裕树等学者都不否认词缀含有一定词汇意义,认为词缀不一定意义完全虚化。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的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标准。向烈认为意义虚化是词缀的主要特征,它只表示次要的理性意义、感情色彩或附加的语法意义。朱德熙先生也认为词缀与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关系,我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只有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必要条件,才能排除主观性,正确识别词缀,减少当中的不确定性。 (三)词缀是附加式合成词的构词成分,是语法平面的一个构词法单位,不能归入基本复合结构类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汉语委婉语

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 □ 刘冬梅 [摘要]委婉语是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心理学在语言中的反映。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恐惧,也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它常为人们所忌讳,死亡主题是委婉语产生的永久源泉。本文从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08-0103-02 较早给“委婉”下定义的陈望道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王希杰先生则在陈氏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定义更为严谨科学,他说:“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运用了委婉辞格的语言(或者说词语)就是“委婉语”。委婉语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用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都能采用柔和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些事物时的心理障碍,冲淡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作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死”对人类而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从社会心理上讲,“死亡”总要伴随着痛苦,引起恐惧和忧虑,无论什么人都有打心眼里不愿意提及这些神秘的字眼,所以在汉语中,对于死亡的委婉语足有成百上千,人们通过一切办法避免谈及死亡。 一、死亡委婉语的语用原则 1.Leech的礼貌原则在委婉语中的体现 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把礼貌原则划分为六大类:(1)得体准则(Tact Maxim)。(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其中,一致准则指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①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②尽量增加双方一致。同情准则指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而与死亡相关的委婉语主要体现了一致原则与同情原则.一致准则与同情准则是死亡委婉语所遵循的重要语用原则。 不管在哪种文化中,人们都期盼平安健康、吉祥如意,但难以避免生老病死的不幸发生。对此,人们会感到沮丧、伤感、忌讳。所以在谈论死亡时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联想,避免正面接触这一主题,减少自己与他人情感上的对立,与对方建立共同的感情基础,引起与对方情感上的共鸣,为了让对方体会到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或体现对死者的亲属,朋友的同情,人们不直接谈及死亡,而采用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此意思,这有利于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缓和气氛。即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现代汉语如“走了”、“离开了”、“永诀”、“永别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尤指亲友的死亡;“没了”“去世了”、“不在了”、“物故”、“故世”、“过世”、“谢世”则用来表达一般意义的避讳,避免重提死亡这一神秘而又可怕的字眼;如果是针对生前处境艰难或久病、恶病缠身的人的死亡,通常用“解脱了”等表示同情和安慰;未成年去世称:“夭折”、“夭亡”;对于年轻人过早的死亡称之为“被夺去了生命”;对于年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结构关系不同。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6.语义指向不同。7.施受关系不同。8.词语辖域不同。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蕴含不同。12.预设不同。13.隐含共联项。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另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来划分, 歧义可以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 歧义可分为暂时性歧义和永久性歧义。关于歧义的类型虽然研究的比较多, 但是并不等于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 目前各种划分的方法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来划分歧义的类型, 首先会遇到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身的界限不好分清的问题。其次, 许多口语歧义到了书面语里仍有歧义, 反之亦然。比如: 他借我一本书, 借有“借入/ 借出”不同的意思。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有歧义的。而像吴英才的分类体系, 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他用来划分歧义的标准是多种多样,词、词组、句子歧义是从语法的角度而言的, 修辞性歧义则是从语用的角度而言的, 标点歧义却是从语义的角度而言的。虽然不同的学者给歧义划出的类别往往差别很大,但从他们各类歧义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各家的内容又相差无几。类型划分的多样化主要因为现代汉语的歧义的确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内部的原因, 也涉及语言外部的原因, 包括语音、语汇、句法、语用各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 彼此之间的交叉纠结广泛存在。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一引言 1.1 研究目的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词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词缀这一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概念中引入的,是汉语合成词的构词形式之一,一直作为一种不太重要的构词方式,作为一种附庸而存在于其构词法体系中,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中国的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词汇层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词汇层里的构词法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由于汉语的类推作用而导致新词的批量产生,是近年来新词创造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某一词素和其它词素的搭配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词群,用以指代或描述一类事物和现象,从这些新词的构成方式看,表现出一种“类词缀”大量涌现的迹象,这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并有多篇文章和著作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研究,但是,这些大量涌现的“类词缀”是否真的具有我们普通语言学里提到的“词缀”的资质?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样一种现象?研究者的看法却存在诸多分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词缀概念,在汉语语言学的规律基础上,结合汉语本身实际情况,对新出现的“类词缀”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描述,进一步的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对现代汉语词汇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汉语语言规律,为汉语语言的运用和发展服务。 1.2 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对汉语的性质进行深入的认识,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构词法的发展变化。汉语一向被视为孤立语的典型代表,但其成分并非都是单一的,其现象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近年来汉语词缀和类词缀都不断增多,汉语表现出一些粘者语的特点,这种看法是否符合汉语实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有助于理清当今语言学界对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一直以来,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题目(一) 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 2.汉语新词语研究 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 4.汉语字母词研究 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 6.汉语修辞研究 7.汉语多音字研究 8.汉语复活词研究 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 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 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 12.汉语惯用语研究 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 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 15.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 16.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 17.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 18.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 19.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 20.给病句一个理由

2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 2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2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 2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 25.“同志”的尴尬 26.文学语言研究 27.汉语语气词研究 2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 2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3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 3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 3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3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 3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 3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 3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 37.说“秀”(英show) 38.汉语象声词研究 3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摘要歧义句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的语言现象。歧义句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非常多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存。该文从同音异义词、词语轻重读法、含有多义词、含有多种词性、组合层次、语义关系、多个修饰语、含有动宾结构、指代不明九个方面论述了歧义句的类型;用变换、语境等方法消除歧义句。 关键词类型语义歧义句变换 歧义句是语言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也可称之为歧解句,指的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语言现象。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出的例子有4个意义: 叫“汽车,快点儿!”由叫字引进的一个命令句,对出租车说的 “叫汽车,快点!”两个命令句。对身边某人说的 “叫汽车/快点!”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是谓语。 “叫/汽车快点!”是一个直接命令句。(对身边的人)。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车)。 很显然这几句话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叫汽车快点”。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歧义句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细微妙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先进性。歧义句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语病,但是将歧义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文章诙谐幽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一、歧义句的类型 (一) 同音异义词的歧义句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音条件,或者听话者又可以直接插话要求重复,但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歧义的存在。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词的普遍存在,这种词主要的特点是共用一个音节,拥有同样的语音形式。这就给用

语音表达意思的口语带来了麻烦。例如“zhi”这个音节就有“只、指、纸、支、直、之、址、趾”等多个汉字与之相对应。 例如:“听人模糊的说,老爷子商量什么‘费力’的大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班布尔善脑子‘翁’的一声,‘废立’已入奴才之口。” 这段话中的“fei li”这个音节就有多个词组。“费力”可以是费劲,不容易的意思。而“废立”则指的是废除当时的皇上,是掉脑袋的大罪。这没有一点关系的两个词语用在话语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一些书名和其他事物的名称相混。 例如:我喜欢“qiu ye”——秋夜《秋夜》 在这句话中,“qiu ye”这个音节可以是秋夜——秋天的夜晚,也可以是《秋夜》——书的名称。 (二) 词语轻重读法不同的歧义句 词语在语音方面“轻重”读法的不同引句子意思的变化,近而形成歧义句式。汉字读音方面的情况繁多,重音就可以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逻辑重音尤为重要,由于它的位置很活跃,我们运用它可以将大多数的句子变成歧义句。因词语轻重读法不同而造成的歧义,是指在语言中可以读轻声又可以读本调的词语放在句子中而产生的歧义。例如:我想起来了。[1] “起来”的两种不同的读法,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思。“起来”读轻声时作补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小,意思是对以前忘却的事情重新想起。“起来”读本调时作谓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大,意思是我准备起床了。 寻找回来的世界。 该句可以理解成述宾关系和定中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回来”一词既可以读本调,又可以读轻声,读本调时“回来”前停顿时间可以长些,即“寻找/回来的世界;”而读轻声时其停顿可放在“世界”前,即“寻找回来的/世界”。 他打开抽屉拿一支钢笔出来给我。 该句的“出来”一词,读轻声作补语,表示主语他有“打开”“拿”“交给我” 三个连续的动作;读本调作谓语动词,表明他有“打开”“拿”“交给我”“出来”四个连续的动作。 怕死的人。 这句比较复杂,其中由于“死”的轻重读法而导致歧义,读轻声时其停顿为“怕死的/人”;读重音时又有两种情况其停顿分别是“怕/死的人”和“怕死的 /人”。虽然读重音的后一种停顿与读轻声的停顿地方相同,但语义和结构关系不同,主要是“怕死”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