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学网上辅导8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网上辅导8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网上辅导8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网上辅导8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网上辅导8:呼吸系统疾病

同学们好。呼吸系统疾病包括炎症、缺氧、呼吸衰竭、肿瘤等多种疾病,学习这一章时希望同学复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有助于你对这一章的理解。

〖知识结构〗

一、慢性支气管炎

二、肺气肿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四、肺炎

五、硅肺

六、肺癌

七、缺氧

八、呼吸衰竭

?请你继续列完本章的知识结构。

〖学习要求〗

阅读教科书学习目标,了解基本要求。

〖基本内容〗

一、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症状,每年持续发作3个月,连续2年以上的患者。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病,常常伴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支气管粘膜上皮和管壁受损。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进是患者咳嗽、咳痰的基础。

二、肺气肿

根据病因和病变特点,可将肺气肿分为四种类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临床上常见,对健康危害大。常见发病原因是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肺通气障碍,末稍肺组织内残气量多,致肺泡增大,肺泡破裂互相融合;另一个与肺气肿有关的的病因是弹性蛋白酶增多,活性增高。由于肺泡扩张,间隔变窄;肺泡融合,间隔断裂;以上病变使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肺动脉压力增高,最终导致肺心病。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胸廓疾病、肺部疾病、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以右心室壁增厚、扩张、衰竭为特征的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最常见的原因。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发生的关键环节。主要的病变是①肺内原发病变;②右心室肥厚;③肺小动脉的变化:肺动脉及其分支内膜增后、肌型小动脉中膜增后、肺内毛细血管床减少。

四、肺炎

在教科书中,介绍了五种肺炎,建议同学列一张表,将各种肺炎从病因、发病年龄、易感人群、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理改变、临床特点、合并症、预后等几方面进行总结比较。便于大家理解。

肺脏的炎症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分类原则不同,有不同的名称。

?按病变范围: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按病变部位:肺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按炎症性质:浆液性、化脓性、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等;

?按病因分类: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等;

临床上最重要的是确定引起肺炎的病原菌和肺炎的严重程度。

(一)大叶性肺炎

绝大多数由肺炎链球菌引起,多见于青壮年,属纤维素性炎。病变累及肺的大叶或大叶大部,肺泡腔中大量纤维素性渗出。起病急,病程7~10天。病理上表现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四期。常由于肺内炎症直接侵犯胸膜而合并纤维素性胸膜炎。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现在临床上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已不是很多见。绝大多数及时治疗可痊愈,合并症较少,主要有:肺肉质变、肺脓肿及脓胸、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可由多种病菌引起,也可以是混合性感染。老年人和小儿多见,是以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以局限在一个小叶,也可以融合成大叶,肺泡腔内的渗出成分有些以浆液为主,有些以纤维素为主,有些则以化脓为主。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和小叶性肺炎的进展。并发症较多: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脓肿及脓胸、脓毒败血症等。

(三)军团菌肺炎

军团菌病属世界性分布。本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军团菌肺炎是近年来新认识的细菌性传染病。常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既可流行也可散发。是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严重性疾病。可在肺内形成化脓性支气管炎,可表现为小叶性、小叶融合性甚至大叶性病变。临床症状重,病死率约为10%~20%。

(四)支原体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

请同学自己总结。

五.硅肺

硅肺是职业病,是由于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微粒而引起的尘肺。基本病变特点是硅结节形成和肺广泛纤维化。诊断严格,病理诊断的依据是硅结节。主要的并发症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硅肺结核。

六.肺癌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常见肿瘤,与吸烟有密切的关系。

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也有来源于支气管粘膜内的嗜银细胞。

肺癌在肉眼上分为:①中央型,常位于肺门部;②周围型,位于肺叶周边部;③弥漫型,癌组织沿肺泡呈弥漫性浸润,在肉眼上与小叶性肺炎不易鉴别。

组织学上肺癌分为:①小细胞癌:是肺内恶性度较高的一种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和粘膜内的嗜银细胞。②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肺癌的一半以上,多为中央型。

③腺癌:常为周围型,女多于男性,常见于被动吸烟者。④大细胞癌:少见。

肺癌发生转移较早、较多见,合并症较多,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七)缺氧

学习缺氧这一节,一定要了解常用的血氧指标值及其意义。

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

1.常用的血氧指标

① 血氧分压(PO2)

为溶解于血浆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正常成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13.3kPa (100mmHg)。PaO2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

②血氧容量

为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为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正常约为20ml/dl。血氧容量的高低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质(与氧结合的能力)和量。

③血氧含量

为100m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包括溶解的氧和结合的氧量。血氧含量的高低取决于血红蛋白的质和量及血氧分压的高低。成人动脉血氧含量约为19ml/dl。静脉血氧含量约为14ml/dl。正常动脉血与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差称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它取决于组织从血液中的摄氧量。

④血氧饱和度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的高低。

2.缺氧的类型与血氧变化特点

① 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请同学自己总结。

类型概念原因

乏氧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③ 四种类型缺氧与血氧变化特点: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个表,“↓”代表降低,“↑”代表升高。“(-)”代表不变。请同学分析其中的原因,即为什么?

类型动脉血氧分

血氧容

血氧含

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乏氧性缺

↓(-)↓↓↓

血液性缺

(-)↓(-)↓↓

循环性缺

(-)(-)(-)(-)↑

组织性缺

(-)(-)(-)(-)↓

3.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①呼吸系统变化:对缺氧的代偿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幅度的加深和呼吸频率的加快。当动脉血氧分压低至8.0kPa(60mmHg)以下时,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以乏氧性缺氧最明显。

②循环系统变化

?心脏功能的变化

心率:急性轻度或中度缺氧时,心率增快。

心肌收缩力:缺氧初期,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

?器官血流量的变化

冠脉循环:冠状动脉扩张。

脑循环: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0mmHg时,脑血管扩张。

肺循环:肺泡通气不足或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可使肺小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

毛细血管增生:长期缺氧可促使毛细血管增生,尤其是脑、心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增生更显著。

③血液系统的变化:红细胞增多、氧离曲线右移。

④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激动,思维力、记忆力、判断力降低或丧失及运动不协调等。慢性缺氧者则有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及精神抑郁等。

⑤细胞组织变化:缺氧时,糖酵解增强;慢性缺氧可使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增多;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和膜的表面积均增加,使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当出现严重缺氧时,细胞可发生严重损伤。

4.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吸氧可增高肺泡气氧分压,使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氧疗对乏氧性缺氧的效果最好。对血液性缺氧和循环性缺氧,吸氧可增加血浆中氧的溶解量而增加血氧含量,起一定治疗作用。组织性缺氧时,氧疗可提高血浆与组织之间的氧分压梯度以促进氧的弥散,也有一定治疗作用。吸纯氧或高压氧可提高血浆中溶解的氧量,改善组织的供氧。

(八)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67kPa(50mmHg)的病理过程。又称呼吸功能不全。

1.呼吸衰竭的分类

按血气变化按发病机制

I 型低氧血症换气障碍型呼吸衰竭

II 型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

2.原因和发病机制

外呼吸包括通气和换气两个基本环节。肺通气是肺泡气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换气是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各种病因通过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等机制,导致呼吸衰竭。

(1)肺泡通气不足

① 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制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包括:

呼吸肌活动障碍:中枢病变、过量镇静药、安眠药、呼吸肌本身的病变,均可导致呼吸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胸廓和肺的顺应性降低:胸廓畸形、胸膜增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不张等原因,致使肺泡扩张受限,通气量减少。

② 阻塞性通气不足:由于呼吸道阻塞或狭窄,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通气不足。

通气障碍引起II型即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

(2)弥散障碍

肺泡膜面积减少:肺实变、肺不张、肺叶切除

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和间质的水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及肺纤维化

弥散障碍引起I型即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

(3)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V/Q)

① V/Q比例降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均可引起肺的通气障碍,使病变肺泡通气量减少,但流经该部位的血流并未减少,甚至还可由于炎症充血而使血流增加,导致V/Q比例降低。

② V/Q比例增高:肺动脉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肺血管收缩等可使部分肺泡血流减少,而肺泡通气量无变化,导致V/Q比例增高。

(4)解剖分流增加:生理情况下,肺内存在解剖分流,即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短路直接流入肺静脉。

3.呼吸衰竭时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①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主要见于通气障碍所致的呼吸衰竭,因大量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各种类型的呼吸衰竭都有低氧血症,严重缺氧时,组织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等酸性产物增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② 呼吸系统的变化

③ 循环系统变化

轻度的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可兴奋心血管中枢,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导致心输出量增加。但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直接抑制心血管中枢,直接抑制心脏活动,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下降。

肺部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常伴有肺动脉高压,从而引起右心肥大和衰竭,即肺原性心脏病。

④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

4.给氧治疗的原则

Ⅰ型呼吸衰竭→较高浓度的氧

Ⅱ型呼吸衰竭→低浓度低流量氧(为什么?请同学分析。)

建议同学认真阅读本章教材,自己动手总结各节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加强理解。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和侵染循环;感病植物的病理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菌物的繁殖;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菌物类病害发生的特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第四章植物病原病毒及植原体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湿度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八章侵染过程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病害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物的类型;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转主寄主和寄生专化型。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Koch’s法则;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病理网络作业思考题

病理网络作业思考题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生: 慢性支气管炎:细菌、病毒感染,吸烟,大气污染,空气寒冷,机体内在因素; 肺气肿: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慢性支气管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吸烟 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尘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 发展: 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细支气管壁增厚、腔狭窄甚至闭塞→肺内气体流出受阻、残气量增多→肺气肿。 ②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通气障碍→缺氧→血管活性物质增多→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肺内残气量增多→肺毛细血管床减少、闭塞→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扩张→肺源性心脏病。 如何理解炎症是机体对损伤产生的防御反应。 生物和非生物的致炎因子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同时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目的是局限和消灭致炎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对损伤进行修复。因此,炎症本质上是机体针对致炎因子所产生的一种以保护和防御为主的复杂病理过程,起始于损伤,通常告终于愈复。损伤和抗损伤既对立又统一,贯穿于炎症过程的始终,对炎症的发生、发展、转归和结局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炎症反应,人类将不能生存于充满致炎因子的自然环境中,但炎症也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诊断急慢性炎症的组织病理学依据是什么 持续时间:急性炎症持续时间长;慢性炎症持续时间短 病变性质:急性炎症以变质渗出为主;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 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 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 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 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 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 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 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 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 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 谈起。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 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 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8病理学

《病理学》考试大纲 绪论 1、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萎缩的概念,病变和类型。 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 3、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和类型。 4、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粘液样变性和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和病变。 5、坏死的概念和类型。 6、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和坏疽的概念和病变。 7、坏死的结局。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再生的概念和类型 2、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3、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4、瘢痕组织的概念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和淤血的概念,病因及重要器官淤血的病理变化。 2、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类型和结局。 3、栓塞的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及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4、梗死的概念,梗死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其病变。 第四章、炎症 1、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急性炎症过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3、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机制。 4、白细胞渗出的过程。 5、白细胞吞噬作用的概念及其过程。 6、炎症介质的概念及其种类。 7、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8、化脓性炎症的概念、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第五章、肿瘤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分化和异型性的概念。 3、肿瘤的命名原则。 4、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转移的概念及转移途径。 5、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6、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7、癌前病变的概念及其常见的疾病(病变)。 8、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概念。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危险因素,基本病变和继发性病变。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类型。 3、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其病理变化。 4、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的病变特点。 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 6、心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1、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肺硅沉着症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分期和并发症。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Z第一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1分] 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临床病理学 D.医学遗传学 E.临床免疫学 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1分] A.动物实验和临床疗效观察 B.尸体剖解和临床疗效观察 C.活体组织检查和临床疗效观察 D.细胞学检查和临床疗效观察 E.活体组织检查 3.死亡的标志是: [1分] A.脑死亡 B.心跳停止 C.呼吸停止 D.瞳孔散大

E.心电图处于零电位 4. 从形态结构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是:[1分] A.病理解剖学 B.病理生理学 C.临床病理学 D.医学遗传学 E.临床免疫学 5.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种说法较确切? [1分] A.疾病是指机体不舒服 B.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 C.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过程 E.疾病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 6. 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指在疾病原因作用下,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 B.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C.对某一疾病是条件因素,可能对另一疾病是原因 D.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E.有的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有的则延缓疾病的发生 7.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1分] A.鉴定疾病的类型 B.描述疾病的表现 C.揭示疾病的本质 D.研究疾病的代偿功能 E.诊断与治疗疾病 8.脑死亡的概念是指: [1分] 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 B.有机体解体,所有细胞死亡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D.意识永久性消失而呈植物人状态 E.心电图消失 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物理性因素 B.化学性因素 C.遗传性因素D.营养性因素E.免疫性因 素 1. 佝偻病 [1分] A B C D E 2. 烧伤 [1分]

2020年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20-10-17 18:44:59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 下列哪类真菌不是活体寄生菌?() (5分) A立枯丝核菌 B霜霉菌 C白粉菌 D锈菌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2. 主要任务是揭示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病原物群体水平上相互作用的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的植物病理学分支学科是()。 (5分) A植物病害流行学 B植物病原学 C植物病害防治学 D分子植物病理学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3.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以下不是侵染性病害的是()。 (5分)

A莴苣霜霉病 B小麦干热风 C小麦白粉病 D小麦条锈病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回答正确展开 4. 以下不是单循环病害特点的是()。 (5分) A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多为气传和风雨流水传播,也有昆虫等介体传播 B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C病害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 D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5. ()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5分) A致病性 B毒力 C侵袭力 D寄生性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D回答正确展开 6.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5分)

A附着胞 B吸器 C假菌丝 D似薄壁组织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 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5分) A木耳 B锈菌 C黑粉菌 D香菇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回答正确展开 8. 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引起非浸染性病害。 (5分) A冰雹 B线虫 C霜冻 D台风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C回答正确展开 9. 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哪个重大事件相关?() (5分)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植物病理学专业英语词汇

植物病理学词汇 1)abacterial 无菌的 2)abiotic 无生命的,非生物的 3)acidic 酸性的 4)acquired resistance 获得抗 病性 5)acquired susceptibility 获 得感病性 6)actinomyces 放线菌 7)active ingredient 有效成分 8)agroecosystem 农业生态系统 9)agronomic 农艺学的, 农事的 10)amino acid 氨基酸 11)analysis of covariance 协方 差分析 12)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 析 13)anatomy 剖析, 解剖学 14)anoxic 厌氧的 15)anthesis 开花期,开花 16)antibiotics 抗生素, 17)antibody 抗体 18)antigen 抗原 19)antitumor 抗癌的 20)apoplastic 非原质体的 21)ascomycetes 子囊菌 22)asexual 无性的 23)avirulence 无毒性 24)baccine 疫苗 25)bacteria 细菌 26)bactericides 杀细菌剂 27)basidiomycetes 担子菌 28)biomass 生物数量 29)biosynthesis 生物合成 30)biotroph 活体营养 31)biotype 生物型 32)blast 枯萎病 33)blight 枯萎病,疫病 34)botanical 植物学的 35)causal agents 病原体 36)causal organism 病原生物37)chlamydospore 厚垣孢子 38)chlorophyll 叶绿素 39)chlorothalonil (daconil) 百 菌清 40)chromosome 染色体 41)coevolution 协同进化 42)colonization 移植 43)cultilar 栽培品种 44)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 45)cytokinetic 细胞动力学的 46)cytoplasm 细胞质 47)deactivation 灭活作用 48)degradation 退化 49)derosal 多菌灵 50)detection 检定 51)detoxification 脱毒 52)dextrose 葡萄糖 53)diagnostic 诊断的 54)diagnostics 诊断学 55)diapause 滞育(昆虫生长的停 滞期),间歇期 56)dicots 双子叶的 57)dicotyledon 双子叶植物 58)disease-resistant cultivar 抗病品种 59)dormancy 冬眠 60)dose 剂量 61)downy mildews 霜霉 62)economic thresholds 经济阈 值 63)ectoparasite 皮外寄生物, 外寄生虫 64)electrophoresis 电泳 65)endoparasitic 内部寄生的 66)enzyme 酶 67)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 68)epiphytotics 植物流行病的, 植物流行病 69)evolutionary 进化 70)fatal temperature 致死温度 71)fauna 动物群, 动物区系, 动 物志 72)fermentation 发酵 73)flagellum 鞭毛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完整版)病理学

一、某男,70 岁,以“胸闷、气短一小时”为主诉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 冠、营养心肌等治疗,病情略缓解,之后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认为死因不明,对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二、答案;1 医院许保留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志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2 对家属有疑问,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做尸体解剖。尸检必须由医院和死者法定监护人双方 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尸检应在死者后48 小时以内,由卫生部门指定医院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应请当地法医参加。 二、男性,67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 年。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 ,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参考答案: 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细胞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积(心肌细胞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三、患者,男性,46 岁。因腹痛、腹胀、发热并呕吐及便秘5 天入院。入院时腹部明显膨隆,叩诊呈鼓音。右下腹可扪及14cm*19 cm 包块,有明显压痛,腹部其他部位有轻压痛,肌稍紧张,肠鸣音微弱。诊断为阑尾脓肿合并肠麻痹。行保守治疗。 3 天后,腹痛加重并出 现明显中毒症状而再次住院,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有血性混浊液500ml ,右下腹有8 cm*5 cm 之脓肿,脓肿边缘有约20 cm 的小肠段呈黑色。此坏死肠管之两端扭曲折叠粘连成团块,行手术切除。切除呈黑色18 cm 小肠。剖开肠管肠内容物呈血性。 问题:该病例诊断是?引起此类坏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机制是?此类环疽最佳处理方式是?如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试解释病人为什么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坏死 四、患者男,37 岁,以“规律性上腹痛2 年,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偏左有压痛。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 。经给予甲氰咪胍等制酸剂和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粘膜保护剂治疗,症状逐渐缓解,6 周后复查胃镜见胃溃疡已愈合。请问:在胃溃疡愈合过程中都有哪些组织的再生?其中哪些组织的再生属完全再生?哪些是不完全再生?参考答案: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胃窦部消化性溃疡。溃疡为皮肤、粘膜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发生在胃的消化性溃疡通常穿越粘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因此粘膜至肌层甚至浆膜层的组织可完全被破坏。溃疡修复时,将有粘膜上皮、结缔组织、平滑肌等组织的再生,其中粘膜上皮可完全再生,粘膜下层至肌层、浆膜层则由肉芽组织增生来修复,整个过程需要4~8 周时间。

病理学网络平台作业

病理学网络平台作业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2?坏疽:身体内直接或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3.肉芽组织: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细胞核改变: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 骨折愈合: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细胞再生能力分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称为充血,分为静脉性充血和动脉血充血。 瘀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因为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与静脉或毛细血管内,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瘀血。血栓: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的固体质块。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岀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槟榔肝:慢性肺瘀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瘀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 色,因此在肝的切面上岀现红黄相间形如槟榔切面的条纹。 肺褐色硬化:长期慢性肺瘀血引起的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加之大量含铁 血黄素的沉积使肺组织变硬并呈棕褐色,称为肺的褐色硬化。 心衰细胞:慢性肺瘀血时,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棕黄色的含铁 血黄素,称为心衰细胞。 血栓形成的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慢性肺瘀血由慢性左心衰引起,慢性肝瘀血由慢性右心衰引起 下肢静脉的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栓塞,门静脉系统血栓脱落了导致肺动脉栓塞 贫血性梗死:心,肾,脾,脑,岀血性梗死:肺,肠 血栓 形成过程:心血管内膜损伤T血流经静脉瓣后形成涡流T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形成血栓头T 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珊瑚状小梁-小梁间纤维素网络大量红细胞 类型:白色血栓,又称血小板血栓,各种血栓的起始部,与发生部位粘着紧密 红色血栓,主见于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尾部,不会单独出现 混合血栓,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镜下观察,由嗜酸性间质性纤维素构成 转归:软化,溶解和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 炎症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性或坏死。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简报 2013年01月11日 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科协举办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第25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于11月19~22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 一、论坛基本情况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22个单位的80余位青年科学家参会。论坛执行主席由中国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共同担任。 二、论坛主要议题 论坛围绕“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展开。并就“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原致病机理的解析以及致病基因的大规模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

“PTI与ETI抗性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影 响”、“三大粮食作物及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病原的效应蛋白在寄主中靶标的研究及其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的潜在价值”、“重要植物病原菌致病性的调控机理及分泌途径研究”、“病原菌重要致病因子晶体结构的解析与药物靶标的选择”、“重要作物病害防控的新策略与新思路”等6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学术讨论。 1、功能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原致病机理的解析以及致病基因的大规模分离与鉴定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基因组学尤其是功能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病原物致病机理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及其调控网络研究等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长期从事稻瘟病菌的基因组学研究。在这次论坛上,他通过稻瘟菌致病因子的大规模筛选、分离与鉴定的实例,阐明了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他还介绍了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稻瘟菌的遗传变异的规律与特点,揭示水稻抗病性易被克服的分子基础,为水稻持久、广谱抗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福建农林大学王宗华教授也在稻瘟菌的功能基因组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对实验室近期的有关稻瘟病菌小GTP 酶的功能研究系列进展进行了交流并对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预测。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与小麦赤霉病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大面积发生,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这两种病菌还有一个共同点,能在侵染寄主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中国农业大学孙文献教授对稻曲菌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致病因子及侵染特性;分析了可能参与稻曲菌毒素合成的NRPS蛋白,从基因组水平上寻找合成稻曲毒素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另外,基因组学研究也为揭示稻曲菌的致病机理及其侵染循环等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信息。浙江大学马忠华教授介绍了比较基因组学在赤霉菌的基因功能鉴定中的应用。通过赤霉菌与酵母基因组之间的比较,鉴定出两个物种保守的与特有的信号传导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赤霉菌对Rapamycin敏感的机理。 华中农业大学的罗朝喜教授与郑露博士分别就病原真菌中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进化特点和基于Illumina测序文库的全基因组序列拼接与基因预测的技术进行了汇报。通过对所有已发表的真菌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Cyt b应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基因,不同物种间Cyt b基因大小的差异是因为其内含子的位置与序列发生显著的变化。郑露博士总结了一套利用Illumina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的方法,获得了与Sanger测序几乎一致的拼接效果。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为未来基因组学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2、PTI与ETI抗性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未来分子植物病理学发展的影响

口腔组织病理学网络平台作业

口腔组织病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作业 一、牙体组织 1.名词解释 (1)釉板lamella: 是垂直于牙面得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 (2)绞釉gnarled enamel: 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3)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 牙根发育完成,牙和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4)透明牙本质transparent dentin: 又称硬化牙本质,当牙本质在收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形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形。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膜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5)修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 dentin: 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腐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收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形,牙髓深层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形细胞而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 2.简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①死区是牙龈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 ②透明牙本质又称硬化牙本质,当牙本质在收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形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形。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膜片上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③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腐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收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形,牙髓深层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形细胞而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④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和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二、牙的发育 1.名词解释: (1)上皮根鞘:当牙冠发育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内釉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增生的双层上皮称为上皮根鞘。 (2)Serre's上皮剩余:又称为Serre’s腺,有时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由于这些上皮细胞团类似于腺体.。

植物病理学_100分在线作业_4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6-01-27 14:31:24 一、单选题 1. (5分) 下列哪类真菌不是活体寄生菌?() ? A. 立枯丝核菌 ? B. 锈菌 ? C. 霜霉菌 ? D. 白粉菌 得分: 5 知识点:4.4 菌物所致病害的特点及其鉴定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主要任务是揭示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病原物群体水平上相互作用的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的植物病理学分支学科是()。 ? A. 植物病害防治学 ? B. 分子植物病理学 ? C. 植物病原学

? D. 植物病害流行学 得分:5 知识点:1.2 植物病理学简史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以下不是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莴苣霜霉病 ? B. 小麦条锈病 ? C. 小麦干热风 ? D. 小麦白粉病 得分:5 知识点:1.1 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以下不是单循环病害特点的是()。 ? A.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多为气传和风雨流水传播,也有昆虫等介体传播 ? B. 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后,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小

? C. 病害潜伏期长,没有再侵染 ? D. 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 得分:5 知识点:12.1 植物病害流行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5. (5分) ()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 A. 寄生性 ? B. 侵袭力 ? C. 致病性 ? D. 毒力 得分:5 知识点:3.1 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性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6. (5分)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营养体的变态结构?() ? A. 似薄壁组织 ? B. 附着胞

病理网络作业思考题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细菌、病毒感染,吸烟,大气污染,空气寒冷,机体内在因素;肺气肿: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慢性支气管炎),α 1-抗胰蛋白酶缺乏,吸烟 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尘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发展: 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细支气管壁增厚、腔狭窄甚至闭塞→肺内气体流出受阻、残气量增多→肺气肿。 ②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通气障碍→缺氧→血管活性物质增多→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肺内残气量增多→肺毛细血管床减少、闭塞→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扩张→肺源性心脏病。 如何理解炎症是机体对损伤产生的防御反应。生物和非生物的致炎因子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同时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目的是局限和消灭致炎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并对损伤进行修复。因此,炎症本质上是机体针对致炎因子所产生的一种以保护和防御为主的复杂病理过程,起始于损伤,通常告终于愈复。损伤和抗损伤既对立又统一,贯穿于炎症过程的始终,对炎症的发生、发展、转归和结局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炎症反应,人类将不能生存于充满致炎因子的自然环境中,但炎症也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生命。诊断急慢性炎症的组织病理学依据是什么?持续时间:急性炎症持续时间长;慢性炎症持续时间短病变性质:急性炎症以变质渗出为主;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浸润细胞:急性炎症以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试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 什么是肉芽肿性炎?请举三例肉芽肿性炎,并描述其病变特点?肉芽肿是指以巨噬细胞及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结核性肉芽肿:局部组织内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核结节,活化的巨噬细胞转化为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呈马蹄形或环形,称为朗格汉斯细胞,周围还有许多淋巴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节中心部可有干酪样坏死。 异物性肉芽肿:以异物为中心,周围有数量不等的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形成结节状病灶。异物巨细胞内细胞核的分布杂乱无章,胞质内还可有被吞噬的缝线或胆固醇结晶等异物存在。寄生虫性肉芽肿:中央为虫卵外周有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骨折愈合包括哪几个时期,应如何促进骨折的愈合?血肿形成期,纤维骨痂形成期,骨性骨痂形成期,骨痂改建期骨折断端应及时正确复位;骨折断端应及时牢靠的固定;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持局部良好的血液供应

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90401 一、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此对博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1.思想品德要求 在思想政治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 祖国,献身农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挚的 协作精神;遵守法纪,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 在业务上,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 的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和前沿动向;全面掌握现代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技术,能在群体、 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和掌握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 以及病害控制的理论和技术;对有关的学科发展和生产变革能有较强的适应力,具有组织或 独立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能熟练 地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先进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综 合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 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小语种外语的学生要求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具有阅读本专

病理学网络平台作业

病理学网络平台作业 组织与细胞得损伤与修复 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转变成另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得过程。 2。坏疽:身体内直接或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得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3。肉芽组织:由新生得薄壁毛细血管及增生得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得肉芽。 细胞核改变: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 骨折愈合: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 细胞再生能力分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得增多称为充血,分为静脉性充血与动脉血充血、 瘀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因为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与静脉或毛细血管内,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瘀血。 血栓:在活体得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得固体质块。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得不溶于血液得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得现象、 槟榔肝:慢性肺瘀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瘀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得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因此在肝得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形如槟榔切面得条纹。 肺褐色硬化:长期慢性肺瘀血引起得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得沉积使肺组织变硬并呈棕褐色,称为肺得褐色硬化。 心衰细胞:慢性肺瘀血时,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棕黄色得含铁血黄素,称为心衰细胞。 血栓形成得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得损伤,血流状态得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慢性肺瘀血由慢性左心衰引起,慢性肝瘀血由慢性右心衰引起 下肢静脉得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栓塞,门静脉系统血栓脱落了导致肺动脉栓塞 贫血性梗死:心,肾,脾,脑,出血性梗死:肺,肠 血栓 形成过程: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经静脉瓣后形成涡流→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形成血栓头→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珊瑚状小梁→小梁间纤维素网络大量红细胞 类型:白色血栓,又称血小板血栓,各种血栓得起始部,与发生部位粘着紧密 红色血栓,主见于静脉,延续性血栓得尾部,不会单独出现 混合血栓,延续性血栓得体部 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镜下观察,由嗜酸性间质性纤维素构成转归:软化,溶解与吸收,机化与再通,钙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