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协调

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协调

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协调
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协调

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与协调

[内容摘要]在知识经济兴起、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一股强大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并日益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为社会公众实现信息共享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又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文章介绍了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制度,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的关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探讨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并从加强法制宣传、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和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平衡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new information tech nology are rising, the informatization tide has extensively spread in the g lobe and increasingly infiltrated into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law and cul 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dn, the public can gain good i nformation ,while social problems are also caused, among which the obvi ous one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and intellec 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a 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system, expound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 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s haring, then it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protect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 rty rights. discusses on the shortage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 roperty right in China, and advanc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should b e adopted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from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legal propagation, complet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 ght system, excavate and make use of publ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mpl etely, adopt efficacious technologies to prot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knowledge proper ty protectpion; Balance of interests

一、信息资源与信息共享信息与物质、能源一起,被列为构成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其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资源,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信息的增长速度和利用程度,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资源作为人类社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产物,是全社会共有的财富,应该为全人类所共享,即具有共享性。另外,信息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传递性和再生性也使得共享性成为它的本质属性。如何让社会公众自由、方便、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是信息时代的首要问题。信息资源共享的终极目标是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自由获取任何社会信息资源。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最大特点及效用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当今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扫清了技术障碍,打破了利用信息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有效实施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并使之成为潮流所趋。信息时代,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智力工具纷纷涌现和迅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将逐步向现代化的以信息产品的生产、交流、利用和消费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型经济转变。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也只有不断加大信息资源在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共享性, 才会达到我们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二、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基于智慧智力的创造性活动产生的权利,是人类财产的一种类型[1]。从广义上来讲,它包括人类智力劳动创造的一切成果。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WIPO)第二条的规定,知识产权的范围包括: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关于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和广播的权利;关于人类在一切领域的发明的权利;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里一切其他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知识产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在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内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智力成果依法所享有权利的总称,它属于民事权利的范畴,其任务是从法律上确认所有权,保障知识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的相关权利,保护人类的智慧结晶,并且以荣誉、地位和财富为杠杆,调动创新潜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著的《知识产权法教程》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角度提出:知识产权是同信息、为情报有关的财产,这种信息能够同时包含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无限数量复制件的有形物体中。这种财产并不是指这些复制件,而是指这些复制件中所包含的信息。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类型,在法律上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专有性:即由所有权人专有、独占的特性。二是地域性:一国授予的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只在该国管辖范围内受保护, 对其他国家没有域外权利。这也是要建立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原因。三是时间性: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都规定了一定的时效。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该知识产权就成为公众的财产,任何人均可自由使用。知识产权制度是以法律形式确认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时所创造成果的享有权,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一种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本质是赋予智力产品的生产者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其创造的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其目的是激励创造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出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产品,服务于人类。19

世纪中后期,各国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在促进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通过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知识产权。这堪称知识产权制度上的又一次飞跃。从19世纪末开始,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公约、地区公约或双边协定纷纷出台,其中 1883年签订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签订的伯尔尼公约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知识产权保护从此呈现国际化的特点,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和协调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知识产权保护从19世纪末进入国际保护阶段,这次飞跃一直延续至今,它使具有严格地域性的知识产权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获得他国保护而具有国际性。可以说,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以成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组织和缔结大量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为特点的。

三、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

(一)、信息的无国界性与知识产权保护地域性的矛盾自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史上第一项专利权在五百多年以前出现至今,地域性始终是知识产权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表明:按照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的法律产生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有效,超出该地域范围,该项知识产权即不复存在。在不能为权利人所实际控制,却可以广泛扩散、不受任何地域限制的无形的对象所成立的权利却是有范围限制的。由此可知,除非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否则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不可能改变。因此,知识产权在空间上的效力并不是无限的,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产权在空间上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然而信息化、网络化使作品的传播、复制速度加快,人们很难将它与某一特定地域相连,而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作品合理使用”及“私人目的使用”都有不同的规定。因此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的矛盾性决定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也给信息化条件下侵权行为找到了合理的借口,知识产权的效用也就因地域的模糊而难以确定。另一方面,信息和知识产品,其本身就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从经济学角度看,它们一生产出来就应该进入公共领域,不受限制地为可能利用的人打开方便之门,供人们自由获取和利用。然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这种现象不复存在,它规定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即知识产权归权利人所有,他人如要使用该项智力成果,必须得到权利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一定的报酬。知识产权的这种专有性和智力成果的有偿性决定了某些信息资源被权利人所垄断,不能为社会公众自由获取和利用,这使得可供共享的信息资源数量减少,影响了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严重时会导致信息闭塞,使社会公众利益受损。由此可见,知识产权对信息资源共享是有制约作用的。这也为发达国家为垄断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公共获取的途径而寻找到了最有利的借口。

(二)、信息的共享性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有性的矛盾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而信息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共享性。因此,共享性与专有性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技术与制度,那么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障碍已经荡然无存,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制度环境,而制约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制度主要是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权利人一定期限的专有权利而使公众无法得到许多新的信息资源。尤其是限制了数字时代的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时代,信息资源共享主要通过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网上传递和接收来实现,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传递往往涉及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信息资源的网络传播是数字时代实现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当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传播时,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权控制这

种传播并由此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任何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扩大作品传播范围,损害权利人利益的行为都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因此,由于知识产权的专有特征,对信息的垄断为信息的共享设置了一道道障碍,限制了信息资源的传播。信息化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空间逐步增大,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传播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给权利人行使、支配自己的专有权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获取自由信息或廉价信息,由此各式侵权现象在全球滋生蔓延。根据统计,2008年—2009年,人民法院共判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003件,生效判决人数3262人。2010年1—11月,全国法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175件,审结1021件,比2009年同期上升了22.13%,生效判决人数达到了1637人。在现实中,信息传播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广泛存在。如未经授权的对作品任意上载、转载和下载行为;音乐、影视作品中的盗版、网络传播行为等等,这些以营利为目的行为都是信息的共享性带给知识产权保护的负面影响。

(三)、信息的快速传递、更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时效性的矛盾

知识产权的时效性,主要是指法定时间性,即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期限,一旦保护期限届满,权利自行终止,相关的知识产权也就丧失专有权,进入公有领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需要充足的社会信息资源作为共享的基础,然而社会上流动的信息资源大多是具有知识产权智力劳动成果,未经权利人允许,他人不得随意使用这些信息资源。如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个人文字作品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加死后50 年,在著作权保护期限内,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他人使用作品不得超出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将作品放到公共服务网上进行传播是著作权法禁止的行为,因此无法实现这些作品在全社会的无障碍传播,使用这些作品必须经过作者授权。知识产权保护使某些社会信息资源被权利人所垄断,不能为公众所自由获取,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使得可供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数量减少。要使这些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资源可以被社会公众自由获取,必须取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而获得这种许可,需要付出大量的社会成本。社会大多数信息资源都是拥有知识产权的,无论是传统载体形式的图书、期刊,还是其他形式,如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光盘、网页等传播的信息,一般都是拥有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正是因为这些有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无法在社会广泛共享,直接导致能够共享的社会信息资源数量减少。比如有的电视台通过对电视频道的控制,使得那些没有付费的边远地区的观众无法接收到它的电视节目;作者对其作品所拥有的版权使得公众无法随时随地获得所需作品。当前信息化的发展,使信息的产生、扩散、转移速度急剧加速,信息的老化过程也相对加快,智力成果的无形损耗也大大加剧,更新换代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会被淘汰,而对其知识产权保护则可能刚刚开始,如果等到其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届满,则原有的信息可能早已失去了价值。与此同时,知识产权的时效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权利人的垄断权,使社会公众能有机会利用过了保护期限但仍存在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而促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与文学艺术的繁荣。

四、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冲突的协调

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就是保护知识所有者的权益。只有有效地保护知识所有者的权益,才能充分鼓励其创造知识的积极性,才会使社会拥有更多的知识资源,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资源共享是迅速提高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获知能力和利用率的最佳途径,其目的同样是为了让社会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财富。可见,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宗旨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

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约束的关系。虽然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制度应该协调发展,两者都不可偏废。既不能为了信息资源共享而无视知识产权,也不能过度扩张知识产权保护,阻滞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要使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加强法制宣传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给人们以巨大的享受和诱惑。各种因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常常发生,损害产权所有人应有的权益。我们应该运用有效的宣传形式,宣传知识产权法的概念、意义、作用和有关法律条文,使广大传播、利用者懂得什么叫知识产权,什么是知识产权法,它包括哪些范围,为什么要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哪些行为是侵权行为,违反知识产权法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等。如评选并发布2009年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十佳案例,发布《2009年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状况》白皮书。围绕纪念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颁布100周年及新中国著作权法颁布20周年开展的版权保护宣传活动。2010年组织的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等。达到了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国内外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同时继续强化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目的。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增长速度遥遥领先。2005年中国便已经超过了欧洲和韩国,位居第三(参见图一)

图一五局专利申请总量及增长趋势(2003-2009)

由此可见,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鼓励有益于社会的作品创作和传播以及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时代的新形式下,我国面临着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紧迫需求,在人们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需要进一步

提高的同时,还要有健全的法规防止知识产权滥用,规制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垄断或限制信息正当有效传播的行为[2]。为此,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制定了一些行政法规,如1994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12月16日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1999年9月7日发布的《电信网间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2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2000年8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等。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2004年,国家版权局对国内两家光盘企业非法复制美国微软公司享有著作权的“联想操作系统恢复光盘”作出了行政处罚。微软中国公司对国家版权局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表示敬意,为此赠送了“打击盗版、鼓励创新”的牌匾,并指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重视,有效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体系,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责任人,将严格按照《知识产权协定》中的相关规定,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包括经济赔偿在内的严厉惩罚。最后,在信息超速扩散、知识加速创新的信息化背景下,对知识产权保护期限与范围要给以一定灵活性,这也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之激励知识创新、推进信息共享和追求利益平衡本质所在,另一方面,

信息时代知识产权“地域性”也将逐步淡化[3]。

(三)、充分挖掘和利用公共信息资源

首先对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利用,其信息资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本身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信息资源,如法律法规、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公式、各种标准等;不能获得专利保护的对象有: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等[4]。二是过了保护期限的信息资源,如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是作者终生及死后50 年、发明创造的专利权期限是20年、实用新和外观设计的专利权期限是10年等[5];三是指权利人放弃其知识产权权益的信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组织主张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通过开放存取、创作共用等形式鼓励知识产权权利人放弃部分权益。开放存取式信息资源是指这样的一类文献:在因特网上可以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散布、打印、检索、链接其全文,将其编进索引、作为软件数据或用于任何合法目的“网络免费文献”

[6]。权利人放弃其知识产权权益后,社会公众可以充分利用这类信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其次是信息机构还必须将版权保护的作品纳入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信息资源共享中,组织者应该积极与权利人进行协商,获得权利的许可使更多的信息资源在全社会共享。为了简化授权模式,可以设立委托版权代理中心,集中对权利人的作品实行管理,实现集中管理、集中授权,这样就在权利人与使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方便了权利人对作品的管理,也使信息机构提高效率。(四)、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与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也是造成对知识产权侵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出于保护版权人创作热情的目的,我们应重视和加强版权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构筑保护版权的技术平台。根据信息化产品的特点,目前常用的数字产权管理技术主要有:数字签名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分辨率技术、软件加密技术、水印加载技术、数据加密技术、CA认证技术等。在这方面,国内外很多从事该方面业务的公司毫不懈怠,研制开发了许多相关的防

范技术。如Adobe System 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PDF文件格式,该文件格式中含有拒绝下载功能、引导购买功能、限制复制功能,它可以使出版物在进行网络传送之前先进行编码,因而能够有效保护出版商的版权。国内的北大方正公司开发的Apabi( 阿帕比) 系列软件,作为一套网络出版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分别适用于读者、出版社和网上书店, 能够充分实现对于知识产品生产者与利用者双方权益的保护[7]。由此可见,研制开发高质量的安全有效的计算机安全产品,是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基础上的资源共享的关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保护知识产权既对资源共享起促进作用,同时又规范和约束着资源共享的行为和方法。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应该协调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切实加强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打击各种侵犯行为,保障知识生产者再创造的动力;另一方面以有利于信息流通、推动资源共享、扩大社会效益为基点,注意避免私权过度膨胀、公共信息资源萎缩缩等情况的出现,以寻求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合理的平衡。在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时,一方面充分挖掘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社会全面共享,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应该尊重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合法的前提下顺利开展。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会真正提高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获知能力和利用率,才会真正实现知识资源的不断创新与有序传播,才会促进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远明,卢劲松.叩开新世纪之门,走进WTO[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11.

[2]罗诗.合理共享资源与保护知识产权:网络咨询服务工作的重要课题[J].图书馆论坛,2008,(2),108-110.

[3]吴雪峰.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创业月刊,2009,(7),97-98.

[4]冯晓青,杨利化.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6-37.

[5]黄晓军.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03,(5),97-100.

[6]周淑云,陈能华.论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J].图书馆论坛,2007,(2),29-31.

[7]彭飞.国内外电子图书及相关问题最新动态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2),88-89.

[8]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69-506.

[9]陈传夫.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32.

[10]郝健华.文献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J].图书馆学刊,2000,(1),46-48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三大系统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和文献信息共建概况的阐述,分析讨论了影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强调只有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互联,才是当今时代文献资源社会共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21 世纪,人类社会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们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诸如文献信息资源量的激增与奖金匮乏的矛盾,用户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层次性与信息服务机构个体能力有限,开发不足的矛盾,以及不同地域间信息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等等问题的激化,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信息社会化大环境下所有信息选择,更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长期以来,中国的文献服务机构由三大服务群体组成:科技系统(主要是中科院图书馆系统和情报所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各群体在各自系统内,资源共享工作虽然开展得很有声色,但系统之间互联由于受隶属关系、群体服务等影响一直难有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保障率低下,重复建设严重。据调查证实:在266 个学科和主题领域里只有27. 4%达到文献完备水平,基本完备的占47.4%,尚有25.2%的学科或文献类型实际处于空白或极其薄弱的状态;另据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期刊约96 万种,其中可引进的约25 万种。而我国引进的约占13.5%。存在巨大空隙的同时,重复建设严重,总的重复订购率高达60%,专业覆盖面不到38%,急需的外文文献严重短缺,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到的文献线索很多在国内找不到原始文献。 2.地区间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不平衡。有资料表明,我国的文献资源总体布局不均衡,表现为:东———中———西,大城市———小城镇———乡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呈逐级递减的阶梯分布,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文献信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文献信息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doc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信息资源建设_肖希明_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第九章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与意义,认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理解并掌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及具体含义,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功能、模式、运行机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背景 1.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信息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了挑战。 (2)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以合作、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将逐渐形成。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并不排除国与国之间经济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特殊性。 (二)科学技术背景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知识的门类不断增加,各门类的信息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每个图书馆难以收齐所有的信息资源。各文献信息机构必须协调合作,实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专业的细化和综合化趋势,使各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联系逐渐加强。用户的信息需求已经突破了本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多样化。显然,任何单个的图书馆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三)文化背景 ?当代文化的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 ?当代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将普遍加强。 ?当代文化发展由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 ?当代文化由注重纵向传递转向加强横向交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在文化横向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政治背景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政治民主化成为时代潮流; ?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都在进行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广泛的信息交流活动。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原因 (一)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剧增长与图书馆有限收藏能力的矛盾加剧 (二)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与图书馆满足需求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反 (三)网络环境使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协调变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助于减少信息资源建设的重复和遗漏,形成各具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提高整体信息资源系统的保障能力; h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建设模式,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h各馆资源优势互补,国家信息资源宏观体系整体功能增强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国家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能够得到最优化使用; h经费能集中购买本馆分工采集的那些能够体现本馆重点与特色的学科与类型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5)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 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举措

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举措 摘要:新世纪的图书馆,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改革,要实现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建立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网络化浪潮的高速兴起,使一个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信息环境悄然来临,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文献建设和实现资源共享,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及现状:众所周知,数据资源的采购与购买是近几年才在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广泛开展的一项工作,采购的价格,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等,各项问题正在涌现出来,在不断摸索中,基层图书馆走出了一条总发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突破之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坦荡还存在沟渠和陷阱。 计算机,高密度存储和数据库通讯等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的规模和品种不断增加,且网络版的光盘数据库价格又较高,这对于经费本来紧张的图书馆无疑是雪上加霜,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对产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尽包尽容,孤立为用户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2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图书馆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精神文明和信息资源建设的作用,妈工是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图书馆不仅是收集,存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的文化科学和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传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类型图书馆逐步摆脱地域和文献载体的束缚从传统馆际互借过渡到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图书馆的业务核心,在做好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要加快馆藏数字化的步伐,并密切关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这些都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能够有机结合。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1) 2内容概要 (1) 3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 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 1准备阶段 (4) 2登记阶段 (5) 3对接阶段 (5)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 4运维阶段 (9)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 2)信息交换 (16)

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 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 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 2)信息交换 (25) 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 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 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 2)信息交换 (30) 附件 (32) 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 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 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 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 附件五:名词解释 (39)

理解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关系

地方对共享交换平台的客观需求 建设地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解决上述共享与交换问题的关键措施,共享交换平台是推动和实现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的必要基础设施。 1、对数据交换的要求 对于地方电子政务,需要解决上下级的交换——例如一个区县政府,对上与市委、市政府、市级各部门之间,对下与街道、社区之间,横向区属部门之间,应用系统之间,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应当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提供统一接口规范,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2、对数据共享的要求 区属部门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按资源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两级:市级信息资源、区级信息资源。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的设计,区属部门对市级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平台才能实现。口基础库、法人基础库等基础数据资源部署在市级数据中心,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业务信息资源,则分为共享信息和专业信息,可分别部署在市数据中心和有关部门。按照北京市共享交换体系的规划,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对于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共享交换平台连接市级平台方能实现。数据共享体系应当是一个包括数据资源、相关应用系统在内的数据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应该能够保持数据资源成为常变常新的活水资源。这个生态体系的建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通过数据供应链机制实现(这是作者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思想和方法论,旨在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建设的有序性,将另文介绍——作者)。 3、对资源管理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将自然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是利用共享的前提。对共享资源可以采取目录管理模式,有利于领导和各个部门全面了解和利用全局信息资源。目录主要用来管理两类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其中服务是指可以重用的能完成某种功能的应用程序模块。众多的分布在已知位置的这类功能模块被打包成服务,通过目录实现有序化整理和管理,

公共服务云及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服务云及政务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CityLive ID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 1.1City Live ID定义 (1) 1.2City Live ID与政府以往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别 (1) 1.3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 1.3.1建设的必要性 (2) 1.3.2建设的意义 (3) 第二章CityLiveID的应用蓝图 (5) 2.1总体应用蓝图及应用场景 (5) 2.2面向企业的应用场景 (6) 2.3面向个人的应用场景 (7) 2.4面向职能部门的应用场景 (9) 2.5面向领导决策的应用场景 (11) 第三章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13) 3.1总体设计思想与建设原则 (13) 3.1.1总体设计思想 (13) 3.1.2总栈机制 (14) 3.1.3服务分类 (15) 3.1.4建设原则 (17) 3.2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 (17) 3.2.1总体目标 (17) 3.2.2建设内容 (18) 3.3总体架构设计 (19) 3.4多领域多租户共享交换云平台 (20) 3.4.1整体构成 (21) 3.4.2云资源共享 (22) 3.4.3云资源目录 (22) 3.4.4异构数据桥接 (23) 3.5大数据处理平台 (24) 3.6聚合服务平台 (26)

3.6.1云资源聚合中间件平台 (26) 3.6.2信息聚合任务规划 (28) 3.7技术路线 (29) 3.8安全体系设计 (30) 第四章项目实施推广方案 (32) 4.1项目实施推广策略 (32) 4.1.1项目实施策略 (32) 4.1.2项目推广策略 (33) 4.2项目实施推广计划 (33) 4.2.1项目实施计划 (33) 4.2.2项目推广计划 (35) 第五章产品清单 (37)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1.1.1. 数据资源体系 按照XX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要求,信息资源应按照“统一标准、一数一源、共建共享、逻辑集中、职属管理、授权使用”的原则统筹设计、应建立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省、市两级政务资源目录中心,县级为政务信息采集点,各职能部门通过目录中心共享和发布政务资源,省、市提供各自信息;分别建立维护、管理、信息采集和更新制度,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一) 省级基础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来源于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稳定性等特征,支持各级政府部门的各类应用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目前省级已经建设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信息和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基础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共享,不得重复建设。基础数据库管理和应用规范参见《XX省电子政务公共基础信息库管理与应用规范》。 (二) 数据资源建设要求 基础数据库由全省统一建设,统一为市区和各区县、各部门提供相关基础信息的共享、比对、决策支撑等服务。与各个基础数据库有关的数据要避免重复采集、重复建库,在各部门要共享,充分使用基础数据库提供的服务。对各部门有以下几点要求:

(1) 部门业务库数据的变更应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相应数据。 (2) 各部门在建设基础库时要充分利用示范区统筹建设的信息资源及相关服务。 (3) 各部门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共享数据的安全。 (4) 基础数据库相关数据信息不能重复采集。 (三) 专业数据库建设 示范区各部围绕本部门核心业务需求建设核心业务数据库,部门业务数据库是各政府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既为本部门开展业务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也是基础信息、共享主题信息的基础和来源,对于本部门业务应用中需要使用的、产生于其它部门的业务数据,或可从其他部门共享获取的数据,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需求,并依托示范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从其它部门获取,是原则上不再重复采集,可对其它部门共享的数据资源,也应通过注册共享提供目录供其它部门检索。 (四) 主题数据库 共享主题信息资源围绕跨部门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为业务协同提供支持,是在一个较高层次对数据进行综合、归类所生成主题对象信息的过程,侧重于面向行业应用主题、趋势分析主题、综合应用主题等的应用,比如证照信息资源、居民健康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等。能够依申请和授权为各级政务部门及社会提供相应政务信息资源服务。 1.1. 2. 数据资源共享要求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吕元智 2012-11-21 15:21:28 来源:《档案学研究》(京)2011年4期【英文标题】On the Mode of National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Service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作者简介】吕元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档案学系,上海200234 【内容提要】云计算是当前信息领域的一个热点。自问世以来,它以超强的计算能力和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特性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阶段,将其应用于档案信息资源服务领域,构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本质上来讲,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它的实现需要从观念、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用户管理等层面采取措施。 Cloud Computing is currently a hot spo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With super strong calculation ability and low cost, the high safety etc., cloud computing has bring out some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society. In the present stage, setting up the national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service mode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essence, the mode is a kind of social, central and professional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 mode. In order to actualize the mode, we need to take some measures from the ides, the technology, the standard, the managing of user, and so on.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内容概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 对接总体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准备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登记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对接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价值传递分析_赵伟

0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各国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科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作为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价值提供了实践的目的[1] ,价值问题是科技资源建设、共享和管理的本源问题。正是基于科技资源拥有的价值属性以及在传递过程中的价值实现,才使得科技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服务成为可能[2]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支撑系统的建设与服务,深入分析科技信息资源在共享与服务各环节间的价值传递过程,找寻价值传递的特征和基本规律,对于进一步探索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动力要素和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科技信息资源与价值 根据国内外学术界的不同理解,对信息资源大致可分 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的解释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广义的解释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这里采用狭义的概念界定,且限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于科技信息资源的定义也存在多种理解,如有专家认为:“科技信息资源是人类从其活动中所获得的一切与科技有关的信息的总称”。而在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则定义为“人类社会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基本科学技术数据、资料,以及面向不同需求加工整理形成的各种科学数据产品和各种载体的科技图书、期刊、报告、论文、专利等科技文献”[3]。本文认为,科技信息资源通常是指在基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源,以及科技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等。 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由于科技信息资源的产生是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劳动而创造出来的,说明科技信息资源是有价值的。科技信息资源的价值,实际上是指科技信息资源满足于科学研究、创新和社会发展等客体活动需求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以及具备的潜力,它反映了价值主客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具有稀缺性、商品属性和资本属性等经济学特征。 2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价值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关于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价值的相关研究 还相对有限,主要侧重于信息资源的价值理论与方法研究。对于信息资源价值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在西方经济学框架下的效用价值论。人们从哲学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价值传递分析 赵 伟1,赵奎涛2,王运红1,彭 洁1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北京100038;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深入分析其在共享与服务 各环节间的价值传递特征和基本规律,对于推动资源共享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剖析了科技信息资源及其价值的内涵,以及目前科技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流动过程分析,重点开展了科技信息资源价值传递的基本形式研究,对部门内与部门间科技信息资源价值传递的元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资源流动;价值传递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9)15-0008-04 收稿日期:2009-03-25 作者简介:赵伟(197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资源管理;赵奎涛(1979-), 男,山东临朐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王运红(1971-),女,河北邯郸人,硕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资源共享;彭洁(1965-),女,湖南宁乡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资源管理。 第26卷%第15期 2009年8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ol.26No.15%Aug.2009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题库

信息资源建设题库 一、填空 1、按照出版形式分,印刷型文献分为()()()种类型 2、图书类型()() 3、期刊类型()()()()()()()() 4、特种文献资料包括()()()()()()()七种类型 5、信息资源建设原则种类()()()() 6、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包括类型()() 7、数字馆藏建设政策模式()()()() 8、信息资源共享政策体系层次()()()() 9、图书采访人员素质要求()()() 10、电子出版物按载体划分为()()()()() 11、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成()()()() 1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内容()()() 二、名词解释 13、信息 14、经济资源 15、信息资源 16、文献形信息资源(文献) 17、图书 18、连续性出版物 19、特种文献资料 20、数字化信息资源 21、文献资源建设 22、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23、知识经济 24、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规划 25、重点藏书 26、一般藏书 27、国家图书馆 28、公共图书馆 29、高等学校图书馆 30、图书选择标准31、文献交换 32、电子出版物 33、互联网出版 34、书目数据库 35、特色数据库 三、简答 36、信息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37、文献级别划分 38、信息资源建设的内涵 39、信息资源建设支撑理论包括 40、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4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 42、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43、只是信息需求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4、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环境 45、我国出版发行事业发展的特点 46、国外出版发行状况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7、网络书店兴起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48、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仓鼠政策 49、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 50、数字馆藏建设内容模式 51、馆藏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5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意义 53、现代信息资源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 四、论述 54、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 55、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56、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 57、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特点 58、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 59、当代中国文献采访理论 60、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

信息资源共享各项制度

联席会议制度 1、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联席会议实有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工作和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会,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 2、计生办、中心校、卫生院、派出所和民政所要通过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联席会议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协调,主动配合。 3、每年末对资源共享信息进行一次数据汇总,经认真分析后写出分析报告,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 4、各成员单位共同对本级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负责,注意数据保密,确保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正常运转,坚持避免造成不应有的负面作用。

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制度 1、计算机与网络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他各项规定。 2、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录入或上报涉密信息后,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确须离开的,应关闭所有涉密信息。 3、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必须使用VPN连接,并安装网络防火墙和正版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4、涉及秘密的信息要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法律。对设备的重要数据及时做好备份工作,并安全存放,以便于设备出现紧急事故的数据恢复工作。 5、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向外发布和提供有关信息 6、重要数据的输入及修改应由专人来完成,重要数据的打印输出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打印出的废纸应及时销毁。 7、重要数据应设专人负责管理保管,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挪用。 8、存储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在送修前,必须做好保密处理。

信息技术员工作制度 1、负责软件管理工作,及时对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登记、注册、升级、更新。 2、遵守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技能,减少差错和故障发生,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填好交接记录,各种涉密物品及设备不得外借。 4、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不向无关人员透露系统运行情况、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和数据库信息等情况。 5、负责做好信息的收集、录入、提取、更新、上传、下达和存储工作。 6、及时准确提供个案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 7、做好信息核查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8、按照数据备份制度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做好备份内容、时间的祥细登记工作,对备份内容应妥善、安全保存。9、按时认真记录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内容完整、祥细、字迹工整、清楚。工作日志要记录“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情况、数据备份和恢复情况、数据上报情况等内容。

【案例】吉利人力资源共享服务项目(HRSSC)案例

吉利集团人力资源共享服务项目(HRSSC)案例 1.项目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 台州、宁波和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现资产总值 超过1100亿元,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 基地企业”。 吉利集团作为整车制造企业特别是乘用车制造企业,需要面对政策、技术、人才、市场 等多方面的挑战。业务环境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对人力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的关键因素。吉利集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1)人力资源在不断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集约式管理已经成为企 业资源有效利的方式。 2)有效的降低企业人力资源运营成本,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是企业在发展过程 中需要不断关注的。 3)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如何成长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发展 过程中被期望扮演战略性业务伙伴的角色,参与到企业战略目标达成过程中的重 大决策活动。 因此,从集团所面临的内外部情况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吉利集团亟需通过建设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实现人力资本管理转型和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专业化的升级。发挥战略伙伴作用,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1.1吉利遇到的问题 1.1.1人力资源管理遇到的问题 1)职位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集团化管控及规范化的要求; 2)伴随集团全球并购整合,亟需进一步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实现全球化管理; 3)人力资源管控流程还需要进一步梳理,明确权限等内容和信息,以界定总部与分 子公司之间的权限界定,提升管理效能; 4)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需要进一步标准化,使流程运行更顺畅,提高人力资源运行效 率;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解决办公自动化、文档信息化等问题。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基础硬件的购买上;第二个阶段是应用系统建设阶段,核心的标志是“金字工程”和“数字城市”。工商、税务、财政、公安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政府部门开始了自身业务系统的建设,表现形式是重在应用软件系统的购买上。尽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涉及的部门和系统众多,系统结构和层次复杂。但不论实现哪种类型的应用系统,都会涉及到“数据共享交换”这个问题。本期“情景导购”便围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原则,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简介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很艰巨和任重道远的工作。大多数前期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统筹规划,应用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成为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资源信息纵强横弱、条块分割,所有这些成为了当前迫切要求信息整合与共享的主要原因。资源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成为政务资源信息整合与共享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平台是建立一种体系,建立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是一种新型的政务模式。建设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环境,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规范数据采集口径、采集方式,规范数据的服务方式,建立统一的资源信息整合与交换机制。

二、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主要功能 下图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的总体结构图: 1、数据交换与接入 数据交换服务主要以多种数据交换模式、基于多种数据交换协议为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工作对象提供多种数据类型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资源目录管理与服务 目录服务主要提供目录内容编目、资源检索、目录注册、注册审核、目录发布、目录查询、目录维护、共享授权等功能,能够实现各类基础资源和共享资源目录信息的统一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