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教育的概念p3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社会通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有意识地

.....的目的的社会活动

....。

...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

....以影响人

二、教育的起源p4

1、生物起源说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观点: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存在于动物界。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2、心理模仿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前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家的观点(恩格斯、凯洛夫)观点:只有当人认为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的任务时,只有在这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为了使年轻一代在同大自然可怕威力斗争中不致牺牲,为了使人不变为野兽,便产生了进行教育的必要性。

4、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起源说源于生产了劳动,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的需要

代表人物:国内诸多学者

观点:教育与劳动同属于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实践活动范畴,教育对劳动不是从属关系,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以人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是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改变自然物。而教育则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过程,;是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促进和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活动的本质意义上说,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

历史进入奴隶社会,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有专门独立的教育组织机构。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了剩余劳动产品,再加上文字成熟和丰富,都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五、教育学的产生标志:p16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赫尔巴特:1、重视“三教”中心(教师-教室-教材)2、教育目的,提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3、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4、教学方法:提出了“形成阶段”的教学方法。

杜威:1、“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2、学校即社会3、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4、“儿童中心”

与教师引导5、“从做中学”6、提出了学习过程理论、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

六、“主体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的观点和含义p21

“主体教育思想”是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而阐发的教育理论。

主要观点是: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该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现代学校教育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创新教育思想”是关于只是经济时代人类教育的创新职能、创新观念、创新实践的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是人类当代教育时间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教育知道思想。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国门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是围绕知识运行的,它的发展受制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分配和使用。知识经济必然要求知识的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实现“科教兴国”,必须早就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在知识创新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七、教育的经济功能p28

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又被成为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和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2、教育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3、教育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p54

九、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关系p61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有区别与联系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都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总的要求,而教育目的仅是对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是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是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者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十、社会本位主义论和个人本位主义论p63p65

社会主义本位论:

代表人物:柏拉图、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等

主要观点:1、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2、性对于个体来说,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是构成这一绝对价值实体

的“材料”或“要素”3、个人的使命在于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事业献身4、教育

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和社会生活素质。单纯的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目的。

个人本位主义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以及一些持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的教育学家

主要观点:1、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2、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3、这种趋向在道德或价值上是“善的”或“向善的”4、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只有确保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国家,才是善的和正义的国家5、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6、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

十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70

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5、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十二、教师职业的特点p96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示范性,创造性,复杂性,学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长期性

十三、教师的基本素养

十四、学生的本质属性

十五、教学的含义、中心地位和要素

十六、当代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趋势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十七、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分析题)p137

1、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指以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以致用,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2、师生协同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室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

3、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既要授予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又要结合知

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及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

4、启发创造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账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5、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面向全体

学生,保证统一的规格;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痛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痛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当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的顺序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有次序、有步骤的教学,从而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7、直观性的原则——感性知识、直观教具

8、巩固性原则

18、布鲁姆认知方面的六个水平p150

1、认识目标指人们获得的实际信息。

2、领会目标指学生领悟教材、观念、事实和理论的能力。

3、应用目标指学生运用所学课程中的原理或观点的能力。

4、分析目标指学生进行分类或把教材分解成若干成分的能力,以及理解各成分的关系并认识构成该系统或组织的原理的能力。

5、综合目标指学生集合部分以构成整体的能力,主要包括创作新产品的能力、融合多种观点行成新理论的能力、超越现有认识水平的能力、提出新见解的能力、独创交流成果的能力等。

6、评价目标指学生就特定目的,去判断概念、教材和过程等价值的能力。它处于认知技能的最高层次。

19、备课的意义和要求p158

1、备教材

20、一堂好课的标准p166

1、教学目的明确: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决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制定恰如其分的要求。

2、教学内容正确:这就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

3、教学设计恰当:教师要善于启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组织得好: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教师对课堂的结构要精心设计,对教学过程要合理组织,做到结构紧凑,有条不紊,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5、师生双方积极性高:师生都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教师教的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这样才能保证教学顺利、有效地完成,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6、教师要有全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讲、写、画、演等方面。

20、教学方法的分类p170

1、讲授法要求优缺点

(1)讲授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2)讲授要有系统性。

(3)要组织好语言。

(4)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5)恰当地运用搬书和直观教具。

优点: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缺点: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很大。

2、谈话法要求优缺点

(1)做好充分准备。

(2)提出的问题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度

(3)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克服谈话法的不足。

(4)在谈话结束时要进行总结。

优点: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对于学生智力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缺点:需要较多的时间,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3、讨论法要求优缺点

(1)讨论前,要选择好讨论的题目或内容。

(2)讨论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轻易对学生的各种意见加以评价。(3)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克服讨论法的不足。

(4)讨论结束时,要及时地予以总结,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

优点: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学生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缺点:收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

4、演示法要求优缺点

(1)充分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学习对象,获得深入的感性材料。

(3)演示要适时。

(4)演示要与讲解、谈话、讨论等方法相配合。

(5)演示后教师要及时总结。

优点:直观性强,通过演示能使学生对所学的事物和形象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深刻理解知识做好准备。运用演示法还能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0、班级授课制含义,优缺点p179

班级授课制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编成有相对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优点:

1、扩大了教学规模,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货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4、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缺点:

1、由于教学活动由教师设计、组织和控制,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2、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时间能力。

3、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22、课程的构成p198

1、课程目标在课程系统中起着统帅的作用,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索要打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换届可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

2、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的、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包括:文字资源、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

3、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打到预期课程的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课程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证改革的成都和影响课程实施的那些因素。

22、教育评价的类型p2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