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第一章

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1.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它需要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而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意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尽管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科学,但它依然需要价值判断。当西方经济学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即价值判断。

2.经济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产生的基本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时代——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是可以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所以任何经济社会都会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即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如何把具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去,以便产生出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各种物品和劳务。这是稀缺资源配置和合理和优化配置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还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一直在增长,还是仍然没变。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3.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解理性概念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个人的理性行为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人的理性表现在确立其所追求的目标的过程中。

在现代经济学中,理性行为实际上解释为最优行为。而经济学中的最优与否,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第二章

(七)论述题

1.分析价格管制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当自由竞争价格机制所产生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严重后果超过了由某种商品短缺或过剩所导致的经济问题时,政府一定会实施价格管制政策。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殊利益,最低限价经常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上,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上,如最低工资法。实施最高限价的目的主要是保护消费者利益。

影响:最高限价下的供不应求会导致市场上消费者排队抢购和黑市交易盛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给的方法来分配产品。此外,生产者也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最低限价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2.什么是供求定理?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的实例给予说明。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称为供求定理,包括以下四点:第一,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第二,需求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要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第三,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第四,供给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例如,空调供给过剩,价格下降,需求增多,企业会减少空调的生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水平。相反,空调供给不足,价格上涨,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增加供给,而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的水平。

3.如何理解弹性原理在价格机制理论中的作用?

3.弹性是物理学的概念,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作出的反应程度。马歇尔把弹性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意在测量某商品供求量对影响供求者诸因素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弹性理论是价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弹性理论是通过比较精确地测量需求量和供给量与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丰富了对市场供求法则的认识,为价格理论进一步运用于说明一些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第三章

1.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间的关系解释低挡商品和吉芬商品之间的区别。

答:1.当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此商品的需求量,但收入效应则倾向于减少此商品的需求量。如果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此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这是最常见的情形;但如果收入效应等于替代效应,需求直线呈垂直;如替代效应弱于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此物品被称为吉芬商品。由此可见,低档商品不一定为吉芬商品,低档商品是指收入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而吉芬商品是因低档商品中的收入效应足够强以致于使该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发生了同方向的变动。

2.如果你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已经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2.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完整的商品单位,它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子才成为一个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3.消费者剩余是如何形成的?

答:3.消费者剩余是由以下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在市场上总是存在着一种现实的价格。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一般反映了他对所拥有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估价。因此,除了他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之外,消费者从以前购买的所有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都超过他为之付出的代价。换句话说,他先前购买的每一单位商品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都高于他从最后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超出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4.你能举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反例吗?

答:4.这种例外往往发生在“癖好”或“集邮”两类情况中。譬如,对酒鬼而言,他喝第二杯酒的满足程度大于第一杯,而第三杯酒给他带来的满足程度又大于第二杯;而对一个集邮者来说,他总是在收集到更多邮票时满足也越大,而一套邮票中最后收集到的那张或许给他带来最大的满足。

5.我国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请回答:(1)这种措施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

(2)这种措施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效应?

(3)这种措施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答:5.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给紧张的局面也许可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在图3-3中,横轴代表自来水的数量,纵轴代表自来水的价格。直线d代表自来水的需求曲线。当自来水价格从OP1提高到OP2时,用户对自来水的需求量从OQ1减少到OQ2。于是,消费者剩余从ΔP1AC减少为ΔP2BC。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冷却物品,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过度提高,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疑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办法就是各城市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第四章

1.论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及其成因。

答: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加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出现产量的绝对减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生产由内在经济逐渐转向内在不经济。在规模扩大的初期,厂商可以购置到大型的先进机器设备,这是小规模生产所无法解决的。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在内部进一步实行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率。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发挥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大厂商在购买生产要素方面往往拥有某些优厚的条件,从而使得成本支出减少。因此,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收益的增加量会超过投入的增加量,从而出现规模收益递增。

但是,厂商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当产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管理机构越来越庞大,信息不畅,从而出现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此外,一方面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信息处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可能抵消规模经济带来的

利益。另一方面,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只有提高价格才能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要素时,厂商的成本势必增加。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当然,在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阶段会出现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不同。

2.试运用生产理论说明理性的厂商如何组织生产。

答: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阶段,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将不会处于该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小于零,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处于该阶段。至于生产者究竟在第二阶段内的哪一点为最佳,则取决于该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若它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成本,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否则,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和各要素的价格,当MRTSLK=w/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如此确定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那么,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生产扩展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情况。

生产规模的确定需由收益情况来定。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要素的数量;如果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

3.试阐明资源最佳配置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

答:资源最佳配置是指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产出,实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状态。如果说生产等产量线规定了各种产出水平的主观条件,那么,等成本线则规定了厂商可能达到某一产出水平的客观条件。因此,要确定资源最充分利用的条件和界限,就需要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考察。这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即定的产出水平下,如何求得最低成本,这就需要使既定的生产等量线与离原点尽可能近的一条等成本线相切,切点则为资源最佳配置点。二是厂商投入的成本和要素价格已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得最大产出水平。这就需要使既定的等成本线与离原点尽可能远的一条等产量线相切,切点则为资源最佳配置点。总之,

资源的最佳配置点乃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的切点。可见,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这可以说是第一层次的条件。

由于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等成本线的斜率为PL/PK, 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由于MRTSLK=MPL/MPK,因而,MPL/MPK= PL/PK,其经济含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相等。这可以说是第二层次的条件。

由MPL/MPK= PL/PK可推出MPL/ PL = MPK /PK,其经济含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厂商购买劳动与资本所支出的每一元钱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这可以说是第三层次的条件。

第五章

六、论述题

1.试阐明生产成本从不同计算方法来划分的成本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答:生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商品或劳务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叫生产费用。它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划分为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MC)三类。

总成本是指生产一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额。它又分为总固定成本(TFC)和总可变成本(TVC)两部分。即:

TC=TFC+TVC

平均成本是指生产每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的成本,即以所生产的产品总量(Q)去除成本总额的商: AC=TC/Q= (TFC+TVC)/Q=AFC+AVC

边际成本是指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即:

MC=ΔTC/ΔQ=Δ(TFC+TVC)/ΔQ=ΔTVC/ΔQ

从以上可以看出,三类成本相互间有着密切关系,平均成本(AC)、边际成本(MC)是由总成本(TC)推演而来的;边际成本(MC)只是可变成本的增量与产品增量的比例,而与固定不变的成本部分完全无关。

2.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如何得到的?其中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与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有何联系?

答:(1)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可以由成本、产量以及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得出,因为一定的要素投入量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同时也必须花费一定的成本。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为成本函数。即若给定生产函数为

Q = ?(L,K)

以及成本方程为

C = L·PL + K·PK + C0

根据最优要素投入量的选择原则MPL/PL = MPK/PK,就可以获得短期成本函数C = C(Q)。

(2)平均可变成本AVC与给定要素价格下的可变要素数量及产量相关,因而也就与其平均产量相关;边际成本MC与给定要素价格下的边际产量相关,即

AVC=TVC/Q=L·PL/Q=PL/(Q/L)=PL/APL

MC =d TVC/d Q=d(L·PL)/d Q=PL·d L/d Q= PL /(d Q/ d L)= PL/MPL

所以,APL与AVC的变化趋势相反,APL曲线呈∩型,AVC曲线呈∪型;MPL与MC的变化趋势也相反,MPL曲线呈∩型,MC曲线则呈∪型。

3.试述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答:长期是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厂商对短期的生产要素投入进行调整。相应地,长期成本曲线也相应于短期成本曲线而得到。

(1)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是长期中生产某一产量所花费的最低短期总成本。对应于某一产品,厂商在该产量所对应的所有短期成本中选择最低数量时的生产要素组合。也就是说,长期总成本曲线是由每一产量所对应的最低短期总成本所构成的,即长期总成本是所有短期成本线的下包络曲线。(画图说明长期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成本的包络曲线。)它从原点出发,随着产量增加,生产要素逐渐得到充分使用,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它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增长逐步加快。

(2)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成本。根据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之间的关系,相应于某一产量,长期平均成本是所有短期成本中最低的成本相对应的平均成本,也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的下包络曲线。也就是说,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每一点都对应着一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其他短期平均曲线都在这一点的上方,或至少不比它更低。(画图加以说明,但要注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并不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一般说来,与短期成本曲线相比,由于长期中所有生产要素均可以作出调整,从规模收益递增到递减有一个较长的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因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更平缓。

(3)长期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由长期总成本曲线而得到,它是那一曲线的斜率。不同于长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不过,在长期总成本曲线与某一短期总成本曲线相切的地方,这一产量相应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恰好与那一短期成本曲线相应的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基于短期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关系的同样道理,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也交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第六章

1、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答:1、厂商的长期均衡意味着厂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P=LMC)和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P=LAC)。行业的长期均衡意味着没有一个厂商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包括厂商的产出水平是最优的,即实现其利润最大化(P=LMC)和该行业中厂商数目是均衡的,除非影响供给和需求的某些因素发生变化。

2、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该行业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能否说该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也是该行业中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

答:2、不能。在长期中,厂商数目是可以变动的,当市场需求持续性扩大时不仅该行业中原有厂商规模可扩大,而且厂商数目会增加。完全竞争行业达到长期均衡状态时,与厂商均衡供给量(从而行业供给量)相对应的成本不是边际成本,而是厂商的长期平均曲线的最低点的平均成本,因而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由市场需求扩大(或缩减)引起的行业供求平衡时各厂商LAC曲线的最低点的轨迹,因而不能再是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根据行业需求和生产变动的不同情况,行业长期供给曲线的饿形状可能为水平直线、向右上倾斜和向右下倾斜三种不同情况。

3、请解释为什么在成本递增行业中,厂商的退出很可能引起价格的下跌。厂商的退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3、在成本递增行业中,由于厂商退出该行业,该行业的厂商对生产产品的生产要素需求量下降,从而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根据P=MC原则,随着MC的下降,P也下降。厂商的退出是由于规模不经济使成本上升,厂商发生亏损,无法获得正常利润,只能退出该行业。

第七章

七、论述题

1.分析为什么说垄断竞争兼有竞争和垄断的因素。

1、垄断竞争的厂商的产品具有异质性的特点,这保证了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它意味着:如果其价格提高的话,不会失去所以的购买者;如果增加产出,其价格必须相应的降低。这种市场结构类似垄断。但产品的异质并没有排除替代的可能。产品之间存在的替代性,使得厂商彼此之间无法给对方造成明显的影响。新厂商可以自由进入该行业。垄断竞争类似于完全竞争。

2.试作图描述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并说明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点是否能和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厂商一样,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

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作图及分析略。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可能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垄断厂商在长期中可以获得经济利润,至少使其盈亏平衡才能继续营业。

3.试说明垄断实行三级价格歧视定价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3、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存在着被分割的市场,只有当购买者无法在低价市场买进又在高价市场卖出时,歧视定价才能实行。否则,套利行为将会导致市场之间的价格趋于一致。②被分割的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如果需求弹性相同,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要求各个市场的边际收益均等于边际成本。这样,根据MC=P (1-1/e d),如果,e(弹性)相同,MR相同,那么价格也必然相等,从而歧视定价失败。

第八章

. 1. 举一个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囚犯两难困境的例子。

答:在校园的人行道交叉路口,无需红绿灯。现在两人分别骑车从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通过路口。若同时往前冲,必定相撞,各自支付为(-2,-2);若同时停下,都不能按时前进,支付为(0,0);若一人前进一人停下,支付为(2,0)或(0,2)。相应的策略和支付矩阵如下表。

2、给定两家酿酒企业A、B的收益矩阵如下表:

表中每组数字前面一个表示B企业的收益,后一个数字表示B企业的收益。

(1)求出该博弈问题的均衡解,是占优策略均衡还是纳什均衡?

(2)存在帕累托改进吗?如果存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福利增量是多少?

(3)如何改变上述A、B企业的收益才能使均衡成为纳什均衡或占优策略均衡?如何改变上述A、B企业的收益才能使该博弈不存在均衡?

2. 答:(1)有两个纳什均衡,即(啤酒,白酒)、(白酒,啤酒),都是纳什均衡而不是占优策略均衡。(2)显然,(白酒,啤酒)是最佳均衡,此时双方均获得其最大收益。若均衡解为(啤酒,白酒),则存在帕累托改善的可能。方法是双方沟通,共同做出理性选择,也可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报酬。福利由800+900变为900+1000,增量为200。

(3)如将(啤酒,白酒)支付改为(1000,1100),则(啤酒,白酒)就成为占优策略均衡。比如将(啤酒,白酒)支付改为(800,500),将(白酒,啤酒)支付改为(900,500),则该博弈就不存在任何占优策略均衡或纳什均衡。

3. 在博弈论中,占优策略均衡总是纳什均衡吗?纳什均衡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吗?

3. 答:占优策略均衡总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设策略组,博弈为。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对每一且所有的,有;根据占优策略均衡的定义,对每一且所有的,,有。显然,占优策略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其他游戏者采取何种策略,游戏者采取策略总要占优于别的策略。而在纳什均衡中,只要在对手策略给定的情况下,游戏者的策略最优即可。

4. 在纳税检查的博弈中,假设A为应纳税款,C为检查成本,F是偷税罚款,且C

(1)写出支付矩阵。

(2)分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4. 答:(1)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如下表:

(2)先分析税收检查边际:因为S为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E为纳税人逃税的概率。给定E,税收机关选择检查与否的期望收益为:

解,得:。

如果纳税人逃税概率小于E,税收机关的最优决策是不检查,否则是检查。

再分析逃税边际:给定S,纳税人选择逃税与否的期望收益是:

解,得:。即如果税收机关检查的概率小于S,纳税人的最优选择是逃税,否则是交税。

因此,混合纳什均衡是(S,E),即税收机关以S的概率查税,而纳税人以E的概率逃税。

5.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1)斯塔克博格产量领导者所获得的利润的下限是古诺均衡下它得到的利润。

(2)由于两个罪犯只打算犯罪一次,所以被捕后才出现了不合作的问题即囚徒困境。但如果他们打算重复合伙多次,比如说20次,那么对策论预测他们将采取彼此合作的态度,即谁都不招供。

5. 答:(1)正确。在斯塔克博格模型中,领导者可以根据跟随者的反应曲线来制定自己的最优产量。其利润一定不会小于古诺均衡下的利润,否则,领导者将采取古诺博弈中双方同时行动的策略而获得古诺均衡的利润。

(2)错误。只要两囚犯只打算合作有限次,其最优策略均为招供。比如最后一次合谋,两小偷被抓住了,因为将来没有合作机会了,最优策略均为招供。回退到倒数第二次,既然已经知道下次不会合作,这次为什么要合作呢。依此类推,对于有限次内的任何一次,两小偷均不可能合作。

6. 简要评论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运用中的优缺点。

6. 答: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它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但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是最成功的。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和特征与经济学结合得非常紧密。它强调个人理性,即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但博弈论又比传统的经济学更进一步,它研究的不是面临非人格化的价格参数下的决策问题,而是研究效用随各个主体的行为改变而改变的效用最大化问题。除了国际贸易、金融、拍卖等经济领域,博弈论在企业理论特别是寡头竞争研究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弈论开始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都将其作为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前沿。特别是产业组织理论方面的教材,几乎都是以博弈论为基础的。博弈论反映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个体化、微观化;反映了经济学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与相互作用的研究,特别是协调人际的利益与冲突的最佳制度安排倾向;反映了经济学越来越重视信息,即接近现实的有关信息不完全对个人选择与制度安排及其影响的倾向。总之,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应该看到,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运用中还存在许多疑难问题。它无法提供唯一解,无法完整地探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现有的博弈论结构可强有力地证明“合作比不合作好”这一命题,但无法解释清楚在现实中冲突与合作之间的复杂关系,认为个人组成的集团会采取合作行动以实现他们共

同的利益。实际上,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或者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共同的利益。即使他们采取行动实现共同的利益之后都能获益,他们也仍然可能不会自愿地采取合作行动以实现共同利益的目标。

第九章

1. 试述厂商及市场在完全竞争和垄断、行业调整存在和不存在等各种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1. 答题要点:

(1)生产要素使用的一般原则:MC F=MR F

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VMP=MP·P

(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不存在行业调整的情况下(单要素投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VMP曲线。

?在存在行业调整的情况下:当要素价格变化时,单个厂商的VMP曲线也会随之移动。因此,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d是一条行业调整曲线,如图中AB线所示。

?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是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d的水平加总。

(3)垄断条件下厂商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一,不存在行业调整的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MRP曲线。

第二,存在行业调整的情况下:类似地,当要素价格变化时,单个厂商的MRP曲线也会随之移动。因此,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d是一条行业调整曲线。

第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是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d的水平加总。

?买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在买方垄断条件下,厂商的要素需求就是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因此,厂商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都是MRP (或VMP)曲线。

2. 试述产品市场理论与要素市场理论的异同(在微观经济研究框架内)。

2. 答题要点:

(1)产品市场理论与要素市场理论的不同点。

第一,产品市场上需求曲线来自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因而决定需求规律的因素是有关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如在基数效用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在序数效用中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由于这些假设多来源于对消费者的心理描述,因而难以得到有力的证明。与此不同,产品的供给曲线来自于厂商的边际成本,从而来自于厂商的生产规律,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为技术规律,有关生产函数的假设比较容易证明。

第二,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而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但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前提是消费者的需求,因而要素需求是引致需求。而产品市场上的需求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大小,部分地决定了生产该产品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同时,不同于产品的供给,要素的供给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效用,而产品的供给则主要由生产者的技术特点所决定。

(2)产品市场理论与要素市场理论的相同点。

第一,在两种市场上的核心问题是价格决定,而价格决定是通过供求均衡来实现的。产品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和厂商的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产品的价格;要素市场上,厂商的需求和要素所有者的供给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两种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都将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第二,两种市场上对经济当事人的分析是一致的。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合理配置对收入的支出,用于购买即定价格的产品;而消费者的收入则来自于要素市场上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样,在供给生产要素数量时,要素所有者遵循的原则仍然是效用最大化。厂商是产品市场的供给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既定的价格下选择供给产品的数量。同样,厂商也是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者,按此原则,厂商选择使用生产要素的数量。

第十章

1. 论述一般均衡论的发展。

1.答:一般均衡论是瓦尔拉斯于1874年出版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一文中首次提出。瓦尔拉斯证明出如果给定消费者效用函数、要素供给函数以及生产函数,就可以确定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达到一般均衡。即所有商品和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可以确定下来。到一般均衡的条件就是达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同时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一共考虑了4个方程组:商品需求方程、要素需求方程、厂商供给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尽管瓦尔拉斯计算方程数目和变量数目的方法是相当不能令人满意的,但它在很长时间里被人们所接受,无人提出疑问。这种情况直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才有所改变。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只有在极其严峻的假设条件下才可能存在均衡解。这些假定条件有:任何厂商都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每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使用一种原始生产要素;任何消费者所提供的原始生产要素都不得大于它的初始存量;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提供所有的原始生产要素;每个消费者的序数效用函数都是连续的;消费者的欲望是无限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等等。总之,在一定的假定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而且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的状态,以及均衡同时是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的。

2. 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

2.答: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论证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它从微观经济学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从生产资源有效率的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个方面来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了增进社会福利应有的政策措施。

3. 论述生产和交换的一般均衡的条件。

3.答: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各自商品组合选择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再做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或者不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用数学语言说就是,在埃奇沃斯盒装图中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正好相切,因此这两条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

即MRS A XY=MRS B XY。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如果离开两曲线的切点,在任何一条等产量线上移动,都会使某一产品的数量减少。因此就一种产品来说,保持相同的产出水平也许可以有许多种资源投入组合,但同时会使另一种产品的产出水平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一种。两条等产量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MRT A XY=MRT B XY。

第十一章

1.论述非对称信息如何带来市场失灵。

1.答:信息不对称导致效率损失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逆向选择是指在签订交易和约之前,进行交易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并且该信息又可能影响到另一方的利益,这样拥有信息的一方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优势来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能产生逆向问题。

(2)败德行为: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败德行为又称为道德公害,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对称信息。败德行为会破坏市场的运行,严重情况下会使得某些服务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以家庭财产保险为例,在个人没有购买家庭财产保险的情况下,个人会采取多种防范措施以防止家庭财产的失窃,如果一旦向保险公司购买了家庭财产保险后,由于家庭财产失窃后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个人可能不再采取防范性措施,从而导致家庭财产损失的概率增大。(3)委托-代理人问题: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会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一旦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其后果不仅是使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会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因为在没有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将生产出更高的产量。

2.利用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解释新股发行低定价现象。

2.答:企业和投资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非知情投资者的逆向选择、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决定了新股发行的低定价。

(1)企业与投资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签约之前,企业和投资银行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作为代理人,投资银行开始与企业协商定价时就拥有有关市场需求的私人信息,不论是股票承销还是提供发行价格咨询都要有回报。因此在企业和投资银行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中,新股的发行价格不仅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而且受投资银行发售努力的影响。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越大,将定价委托给投资银行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最优发行价格是企业对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减函数,这就预示发行价格将低定。

(2)非知情投资者的逆向选择

假定发行企业无法准确预测新股的市场价格,而市场上存在两种类型的投资者,一部分投资者比企业及承销商更加了解所发行股票的市场真实价值,这是因为市场有效性假说确保市场总体上比任一参与方包括发行企业本身具有更充分的信息。这部分投资者称之为知情投资者;相对应地,处于信息劣势、拥有较少信息的投资者为非知情投资者。这两种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信息交流。当知情投资者得知所发新股具有投资价值时,往往会踊跃认购,使得非知情投资者被“挤出”发行市场,无法认购到具有投资价值的新股。反过来,非知情投资者所能认购到的新股大都是缺乏投资价值的“垃圾股”或定价过高的新股—“中签者的诅咒”。当非知情投资者意识到这一点时,就会理性地退出发行市场。为吸引非知情投资者参与认购,新股不得不低定价发行,低到足以弥补他们由于逆向选择导致投资偏差而造成的损失。新股发行低定价越严重,非知情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越强,但中签率却越低。而且,如果考虑中签率和认购成本,那么非知情投资者应获得无风险资产的报酬率。

(3)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号传递

假定有优劣两种发行企业,并认为新股低定价是优质企业为与劣质企业的区别而必须支付的信号成本。外部投资者不知道企业质量的真实类型,而发行企业的所有者或经营者知道企业自身的真实类型。在分离均衡中,优质企业通过新股低定价和发行量的最优组合来向投资者传递其价值信息,以便投资者识别,随后在第二次公开发行中优质优价,补偿首次公开发行由于低定价支付的信号成本。而劣质企业知道自己的

股票上市后的市场价值和企业经营的未来收益,如果模仿优质企业低定价,可能会面临被市场或投资者揭示出其真实状况的窘境,从而在第二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得不偿失。因此,劣质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时不会充分地低定价。这样新股低定价称为投资鉴别企业性质的强信号,故此为了吸引投资者,企业会在发行新股时采取低定价。

3.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连锁经营的好处。

3.答: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指出人们的决策总是基于一定量的信息作出的,掌握的信息越多,人们的决策也就越准确,在经济活动中的收益也就越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充分信息导致最优决策”。当然“充分信息”和“最优决策”只是一种理想状况,因为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实际上是稀缺的、不充分的,这种稀缺性导致行为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并保证决策的尽可能准确,人们要进行信息搜寻,这种搜寻显然要支付一定的成本,这说明信息是有价的。信息的搜寻活动实际也就是信息的生产过程,这种生产过程是否能够进行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

连锁经营是一种降低不确定性的组织设计,百货商店因其分散经营和柜台服务导致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若干的不确定性。连锁经营有效降低了这些不确定性,这主要体现在连锁经营对顾客需求的把握和对其运作程序的控制上。在工业化造就的大量生产体制下,生产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预测生产,这种方式潜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使它不得不在产品的生产和顾客和寻找方面依赖流通系统,并且随着消费异质化的突出,这种依赖性越来越强。连锁经营有效降低了预测性生产方式的巨大不确定性,通过信息的收集维系了这种生产方式的企望和前途。连锁系统一般拥有众多的店铺,覆盖区域、全国乃至世界市场。这些店铺直接面向顾客,能够了解更多顾客的需求,每天都有大量的、丰富的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连锁系统总部,总部将顾客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或直接向其提出订货,这使预测性生产得以运行,并且很大程度上使得预测性生产转化为确定性更强的订购性生产。事实上,连锁经营本身便是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搜寻系统,分店与总部的直接联系以及EOS(电子订货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传输简单、正确、迅捷,这为连锁经营总部的决策提供了充足信息。此外,连锁店通常将企业的作业流程制成简明扼要的操作手册,具体规定每个细节的工作方法,从采买库存到销售,使整个流通过程都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技术密集活动,从则极大地降低了其内部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

4.论述档案利用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4.答:逆向选择原来是保险经济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具有最高风险的人最有可能购买保险的情况。逆向选择不仅存在于保险市场,也存在于档案利用中。档案利用中的逆向选择就是指最有可能出问题的人最有可能来利用档案这种情况。

档案工作者都知道,档案利用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了验证档案原件或(并)出具证明,而这往往是在出了问题之后。例如发生权属争议,需要查验权利证书原件;又如怀疑某人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是伪造的,需要核对其原始学籍材料等等。纯粹为查找某一信息、某项特定数据而利用档案的情况反而并不多见。这就是一种逆向选择效应。

逆向选择的存在对于档案利用工作会产生不利后果,其中之一就是提高了提供档案利用的平均成本,因为这会导致查找并提供档案的平均难度增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在传统的面对面提供档案利用的情况下,逆向选择虽然存在,但其负面效应并不显著。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受到档案提供者的直接监督;第二个原因是,档案利用者为了利用档案,需要向档案提供者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有关情况,或者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也就是说,档案利用者不可能隐瞒他自己的全部情况,档案利用者与档案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存在或者不严重。因此如果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的出发点是不正当的,一般不能顺利地利用到档案。

5.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腐败的形成。

5.答: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前提之一是: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交易双方都掌握了充分的信息。但这种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交易双方对对方的情况和信息了解得并不十分清楚,有时这一方掌握的信息会多一些,而有时那一方掌握的信息会多一些,这种情况在信息经济学中被称为信息不对称。

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我们常常将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

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民众和官员之间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二者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共事务领域,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那么,民众与官员之间形成的隐含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契约的链条无论有多长,他们双方对各自的行为特征及其公共权力执行结果都完全了解。此时,民众和官员作为经济人的本性使他们具有充分的理性和无限的计算能力。由于信息的完全性和对称性,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不会失灵。因为双方不论在公共权力委托代理的隐含契约形成以前还是以后,民众对公共权力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监督成本为零并积极监督,官员也知道如果自己执行与实施公共权力不力,会失去代理人资格,因而双方都没有机会主义倾向。但是,如果信息是不完全的和不对称的,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广大民众之间私有权利的相互冲突与相互制约性,导致对公共权力执行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使民众与官员之间的与公共权力相关的信息分布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世界中,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双方都是只具有有限理性和有限计算能力,双方都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在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关系运行中,谁对公共权力运作拥有的信息多,谁就在这种隐含的委托代理契约及其执行中拥有潜在的优势。因此,民众、国家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关系运行本身就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失灵的可能性。于是,腐败产生。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及答案.doc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及答案 広观经济学考试论述题(第四大题部分) 六、论述题: 6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拯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6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6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7P增加要多一些? 64.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口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NP? 65.如果政府庭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 66.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口己买一辆小汽车;(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67.“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6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记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不记入GNP? 69.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70.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Z耐用消费品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71.为什么存货被算作资木,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72.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 7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 74.为什么西方広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対策? 76.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冇什么区别? 77.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來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五道论述题

一、试结合当前实际经济情况说明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并说明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何种政策手段调节国民经济。 答: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和基本方向,可分为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每种方向又有两种基本的政策工具:政府支出和税收。 扩张型财政政策指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我国实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在经济增长乏力、增长速度下滑时,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把社会的闲置资本利用起来,从而刺激经济,变下滑为上升。这种做法是在当今世界市场失灵现象反复出现、经济活动复杂化合国民经济景气循环的不规则化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其包括的总体政策含义是。在主要确保金融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相对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制中,财政政策市货币政策之外唯一可以仰仗的主力型工具和手段。 二、货币政策手段有哪些?论述当前经济形势及其主要特征,结合前述理论,并简要说明各种工具的作用机制,分析当前应采取何种货币政策。 答: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水平,进而改变经济中的投资量,以调节均衡国民收入的政策。按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来划分,也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分为三种基本货币政策工具,分别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相反,降低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提供放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提纲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提纲 复习范围及各章重点 重点掌握 1 ?稀缺性和选择的含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 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般掌握 1 .生产可能性的含义。 2.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的含义。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单元需求、供给、均衡价格 重点掌握 1 .需求的定义与需求定理。 2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3 .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6.供求定理 7 ?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 8.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 9 ?需求富有弹性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含义、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10 ?弹性理论的运用。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蛛网模型的假设前提和三种蛛网模型的形成条件。 —般掌握 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微观循环流动。 2.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二单元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掌握 1 ?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3 .消费者均衡的概念与公式。 4.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5. 消费可能线(预算线)的含义。 6. 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7. 消费者均衡变动分析: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 —般掌握 1.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2?收入变动对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三单元生产理论 重点掌握 1 ?短期分析技术不变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3 ?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 4 ?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5. 等成本线。 6.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公式表达与图形分析—般掌握 1. 生产函数。 2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3 .扩展线。 4 .规模报酬与规模弹性。 第四单元成本与收益理论 重点掌握 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 2. 短期成本的分类及其变动关系。 3 .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4. 利润最大化原则。 5.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的含义。 般掌握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西方经济学(宏观)论述题

第九章 1.为什么说在经济萧条时,凯恩斯主义很受欢迎,而在充分就业时,货币主义很“时髦” 答题要点: (1)说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2)用IS-LM模型或AD-AS模型来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观点 (3)结合图型说明为什么在经济萧条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很有效的而货币主义的管理政策是无效的;结合图型说明在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而货币主义的政策是极其有效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题目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答:(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 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3、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答:(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答: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第一章 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1.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它需要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而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意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尽管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科学,但它依然需要价值判断。当西方经济学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即价值判断。 2.经济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产生的基本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时代——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是可以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所以任何经济社会都会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即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如何把具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去,以便产生出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各种物品和劳务。这是稀缺资源配置和合理和优化配置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还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一直在增长,还是仍然没变。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3.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解理性概念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个人的理性行为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人的理性表现在确立其所追求的目标的过程中。

西方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重点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重点知识点 (一)重商主义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就对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进行过初步分析。色诺芬在《经济论》中较早使用了“经济”一词,亚里士多德初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贾图、瓦罗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奴隶制庄园经济进行了全面分析。到了中世纪,西欧的阿奎那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见解,把古代罗马奥古斯丁的“公平价格”发展为一整套理论;奥雷斯姆、莫利诺斯等人系统研究了货币和高利贷。这些都成为近代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西欧在1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解体的阶段。地理大发现、资本原始积累、商业资本突出的作用、西欧各国王权同商业资本的联盟等是重商主义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最初作为国家政策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理论。重商主义以商人的世俗观点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以商业资本为考察对象,研究流通领域中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研究。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获取金银的途径是开采金银矿和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要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15—16世纪中叶的早期重商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16—17世纪的晚期重商主义,或称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托马斯·孟、蒙克莱田、柯尔贝尔等。《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蒙克莱田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术语。柯尔贝尔用全面的政策把重商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二)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由马克思最早提出,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沿用。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古典政治经济学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包含有科学的因素。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这是指从18世纪到19世纪前半期(到约翰·穆勒)或70年代(到边际学派出现)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其学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他使用了抽象法,在近代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并初步分析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区分了自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他把工资的自然基础归为维持工人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实物和货币两方面说明了地租,即产品价值除去生产资料价值(种子)和劳动价值(工资)之后的余额;讨论了利息(在一定期限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和土地价格(购买一定年限的地租)。 从配第到斯密之间约一百年中出现了一批杰出思想家。洛克以自然权利学说为基础研究了地租和利息。诺思指出利息的高低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马西第一次分析了利润,指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休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货币数量论。斯图亚特最早论述了利润的起源(让渡利润论)。 斯密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体系。斯密时代处于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工业革命已在棉纺织业中展开,英国形成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三大阶级。经济自由成为产业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他研究的中心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他主张符合自然秩序、实行经济自由的社会,这种经济自由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他认为,在这种社会中,国民财富是一国所生产的商品总量,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增加财富的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加强分工)和增加工人人数(需要积累资本)。这是他的基本思想。《国富论》的五篇结构。斯密著作中使用了抽象法和归纳法两种方法,这使他的经济范畴几乎都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题技巧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题 技巧 西方经济学大家都不陌生,各种概念大家都已经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是我们仍要加倍的注意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在考研的最后时期,不能放松,因此这篇经济学考研之西方经济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观经济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均衡价格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及治理措施。这其中,均衡价格理论是其重点,大部分的考题都围绕它展开,应重点掌握。第一轮复习之后,大家应该能够自己把这些图画出来,或者把它画得更详细,第二轮之后,就要求对图中的每一个点能够展开分析,而第三轮之后,同学们应该可以能够将图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解答综合性试题。 任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可以通用。 01解释题目中出现的名词(用较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02前提/条件(分析理论的假定,为下面的分析论述奠定基础,并且使得表达更加完善) 03原因(题目中发生现象的原因) 04衡量指标(一种现象用不同的指标衡量) 05分类(讨论在不同条件下的同一现象,这个是最重要的扩充文字的法宝一) 06变动因素(一个经济变量受到什么因素制约,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探讨变量变动的情况。Y=C+I+G+NX) 07构成 08作用 09局限性 10相关概念的比较(反例、特例、放松假定,扩充文字法宝二) 11与相关通用词的比较(题目讨论的是cpi,顺带也谈一谈ppi) 12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导致...)

12对经济学界的影响(主要是重大经济理论的产生、变革和发展) 14举例、画图(非常重要) 15受制条件(实际上,理论同现实的差距) 基本上主要用得到的有这些,各种题目不一样,要灵活对待。当然,如果面对题目无从下手的时候,就用这些方法尽量多写吧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西方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1.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1-2) 答:当代西方经济学把稀缺资源的配置作为研究对象。经济社会面临着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无限需要的问题。也可以表述为个人或组织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社会现有资源的使用,即如何进行经济决策。将其归结为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⑵如何生产⑶为谁生产 2.简述恩格尔定律及其意义。(P30) 答: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对德国劳动者生活状况的调查统计,提出了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即富裕程度越高,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基于恩格尔定律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收入(或总支出)中的比重)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的富裕程度。 五、论述题 试论供求是如何达到均衡的以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答: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调整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产品市场:⑴消费者在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中,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最终将使其用有限的收入在商品中进行选择获得最大效用。⑵生产者在追求最大利润的过程中,同样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以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获得最大利润。⑶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产品市场的均衡。这时,消费者最大地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厂商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2.要素市场:⑴厂商根据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来使用生产要素。据此,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⑵要素供给者根据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原则决定要素供给量,据此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⑶要素供给曲线与要素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的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 3.一般均衡理论。依据一定的假定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一般均衡,此时,所有的产品或者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 4.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理论提供了判断福利水平的托标准。所有人都没有了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改进福利的可能。 所以,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私人目的的时候,会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人们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P30) 答:恩格尔定律认为: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据此定义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4

31 试述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内,产品市场理论与要素市场理论的异同。 就微观经济学而言,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在分析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在两 个市场上,中心问题是价格决定,而价格决定是通过供求均衡来实现的。在产品市场上,消费 者的需求和厂商的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产品的价格;在要素市场上,厂商的需求和要素所有者 的供给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两个市场上,供给和(或)需求发生变动,都将使得均衡价格发 生改变,供求定理发挥同样的作用。其次,在两个市场上,对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分析是一致的 。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合理配置对收入的支出,用于购买既定价格的 产品;而消费者的收入则来源于要素市场上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样,在供给生产 要素数量时,要素所有者遵循的原则仍然是效用最大化。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供给者,为了利 润最大化,在既定的价格下选择供给产品的数量。同样,厂商也是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者 ,以此原则,厂商选择使用生产要素的数量。 尽管关于两个市场的分析具有相同之处,但两个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具有许多 差异。首先,产品市场上需求曲线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从而决定需求规律的因素是有关 消费者行为的假设。例如,在基数效用论中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在序数效用论中是商品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由于这些假设多来源于对消费者心理的描述,因而难以得到有力的证明 。与此不同,产品的供给曲线来源于厂商的边际成本,从而来源于厂商的生产规律,即边际收 益递减规律。作为技术规律,有关生产函数的假设较容易得到证明,因而使得生产理论的分析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次,在要素市场上,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而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西方经济学考研重点整理(微观部分为主)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材料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 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 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 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是坏的判断。 两者区别: 1.是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前者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而后者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2.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实证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规范经济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两者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 大炮 黄油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第一章只考选择题 第二章 1.用图示简要说明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 2.简述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答完影响因素后,再简述一下是如何影响的) a.商品本身的价格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d.其他商品的价格 e.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3.试述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生产者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 需求和供给同时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可能提高,降低或保持不变,需求和供给反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可能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4.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来加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 5.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 销售总收益是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即E d>1,则总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若是缺乏弹性,即E d<1,则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化,如果是单位弹性的商品,则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无关。 6.运用弹性理论简要评述“薄利多销”这一传统的经商理念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 7.在不同的供给、求弹性下,征收从量税对消费者的影响 政府税收究竟由更多的承担,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时,消费者的税负较少,生产者税负较多。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时,消费者的税负较多,而生产者的税负较少。 8.举例说明管制的恶果 限制价格使供给量小于需求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短缺,这样,市场可能出现抢购现象或黑市交易。 第三章 9.什么是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存在的基本原因 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原因:一是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当消费增加,欲望随之下降,从而消费上带来的满足的感觉递减。二是设想一种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并且各种用途的重要程度不同。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西方经济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引致需求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5、消费函数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的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C=C(Y)。 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二、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简要说明需求变动的诸因素。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2.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乘数理论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凯恩斯认定,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主要靠投资来弥补;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尤其要靠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支出来解决,在这里,说明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的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条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3.简述西方宏观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策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三、论述题 1.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答:商品的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我们知道,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在此假定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等于市场上对其商品的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