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最新教育资料

浅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最新教育资料

浅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最新教育资料
浅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最新教育资料

浅论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本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高校在朋辈教育理论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本、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及心理特点,将朋辈教育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诸多新探索。

1大学生朋辈教育模式意义

1.1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由于朋辈教育群体来源于广大同学中间,他们在年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成长环境等方面比较接近,相互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发挥“榜样效应”,使朋辈教育群体成为其他同学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和兴趣特长的挖掘者。特别是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环境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适应,对于如何科学规划大学生活、经营大学时光、实现美好理想,普遍存在着模糊认识,迫切需要加以引导和指导。通过朋辈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标杆作用,强化其带动和辐射功能,以形成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应,大一新生从入学就亲身经历朋辈教育,感受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这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校园氛围:上进心是大学生的求进心理,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优秀大学生是高校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校园文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校通过开展朋辈教育活动,为优秀大学生发挥作用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可以调动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同学成长成才的责任心。优秀大学生参与和从事朋辈教育活动,既是他们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压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同时也是他们引领校园风尚、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他人和社会,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与学校教育方略的一致

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并通过自身的内化、整理和输出,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感染、熏陶和影响全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实施效果

2.1改变教育模式,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朋辈教育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辅导员说教转变为朋辈教育;由原来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自我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人心,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并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2实现助人自助,起到自我提升的作用:大学生朋辈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他们自我总结、自我加压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大学生朋辈教育是一个快乐过程,在快乐中,大学生会认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2.3成为教育主体,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朋辈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朋辈导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常见的思想问题,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及时被辅导员和院系所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3大学生思想政治朋辈教育模式的思考

3.1朋辈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时代的大学生由于面临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时代特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需求不同,要提高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合理安排朋辈教育,通过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服务来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献身科学、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

3.2朋辈教育要坚持政治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由于目前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治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更加重视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诉求,着力增强亲和力。因此在推进朋辈教育的实践中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必须解决好教育的思

想内涵和文化深度问题,注意采取人性化的诉求方式。这样朋辈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发挥出更大教育作用。

3.3朋辈教育要坚持指导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同样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特征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指导性与选择性相结合,更加重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因势利导,着力扩大影响力。因此在推进朋辈教育的实践中要考虑大学生独立性、选择性,要考虑被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要考虑被教育对象的自主选择,依靠朋辈辅导员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方式,以成功经验及先进事迹带动大学生,使朋辈教育体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总之,朋辈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朋辈导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常见的思想问题,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及时被辅导员和院系所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实践表明,朋辈教育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帮助高校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朋辈教育在高校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网络思政教育自我教育的启发

网络思政教育自我教育的启发作者:董伟杨露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人类正迈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诸多变化。但变化的核心是网络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作为教育主体,在自我意识支配下,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中介,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主动学习社会要求、自我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网络素养的教育活动。任何事物总是历史的具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直接特性在于,它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中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形态。讨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特点,就要从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三个维度出发,才能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关键特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特点 (一)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空前增强任何自我教育都是一种主客体合一、张扬自主性的教育,但是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虚拟性、共享性、交互性、丰富性等特性使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在现实中得到空前增强。“网络存在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扩展,赋予了受教育者在

教育活动中自主权与主导权,表现为教育参与者的自由权、信息选择的自觉权、价值认同的自主权、信息反馈的主动权等”[1]。传统的自我教育者,也能自主地选择教育信息,但是自我教育者选择的内容和条件要受到主客观条件极大的制约,而网络上的自我教育者在网络中主动地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大大减少了受到的限制。自我教育者的自主性空前增强主要表现在:其一,自我教育者选择信息的自主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选择什么网站、点击浏览什么信息、关注什么信息、发表与不发表言论等等的权利掌握在个体的手中。其二,自我教育者能掌握极大的信息资源。网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信息资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信息权威地位不复存在,自我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掌握更多的国内国际信息,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其三,自我教育者的个性得到了更大的张扬。在现实的社会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利益需求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目标,网络虚拟空间为满足不同的个人发展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博客、微博等等个性化的网络载体可以让个人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追求个性成了网络时代的潮流。 (二)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自我教育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深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决定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一元指导思想,实现正确的思想理论导向、理想信念导向、行为方式导向、制度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等导向功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注重进行灌输教

浅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d6978437.html, 浅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作者:邓璨 来源:《商情》2016年第18期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基地,其教育质量决定着人才的质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正面的表达情感,解决他们的负面情绪和烦恼,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们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未来如何正确引导开展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晒”文化网络思政教育问题引导 1、大学生网络“晒”文化的形成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最新的资讯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介迅速传播,网民关注网络的热情也十分高涨,特别是对于网上的热点话题和事件,通过网民的评论和转发,其影响范围便会得到扩大。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网络获取必要资讯的同时,也愿意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晒”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这样的行为在大学生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晒”的文化,其中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负面消极的一面。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晒”出正能量显得十分的重要。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全面认识。不少高校的思政工作者都认为网络思政教育不实际,他们更偏重于现实中思政教育面对面交流的模式。但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离开网络再来谈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非常片面的。所以,针对现在95 后的大学生,必须要努力的学习与网络相关的知识,正确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思政教育,主动与大学生接触,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他们的网络行为,认真分析其背后的思想动态与原因,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法。 其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类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能更加便捷的接触网络,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和行为都深深受到网络资源和舆论的影响,这就使得思政教育者不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面对大学生对于网络资讯错误认知或网络行为有失规范的情况,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往往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采取传统的批评教育、说服说教的方式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大多数都是针对紧急事件采取的应急之举,没有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其教育往往不太理想。

高校新生思政教育

大一新生刚刚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既有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又有突然来到陌生环境的不适,他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突然来到了为之奋斗很长时间的大学后,会突然松懈下来,在此期间,会产生种种消极的心态,例如迷茫、困惑、自卑等。针对大一新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对处在人生转折点的大一新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制定切合实际的、正确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至关重要。一、大一新生入校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对所选专业不满意很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都面临着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敢兴趣的困惑,造成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往往凭借对专业的直观印象,觉得自己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就选择这个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当发现此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时,就会对所学专业不满意,造成逆反心理。2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受家庭、亲友影响较大。家长以及亲友往往会告诉考生哪一个专业毕业之后好找工作,哪一个专业工作之后工资高,学生在对所有专业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往往会参考其它人的意见,但是工资高以及好就业与兴趣并不一样,这也是造成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原因。3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为了进入好的大学而选择分数低的专业。二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大一新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中学不曾遇到的新状况,中学阶段由于区域所限,同学之间有着相同的语言和相似的习俗,人际关系比较单纯,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交友范围狭窄,社会接触少。三对自己大学生活缺乏良好规划,目标不明确根据对大学生的一些调查,

一般的学生进入大学,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巨大压力,许多学生有一种解压后的过度放松,面对比高中生活更复杂的大学生活,在思想、心理方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及时树立新的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很多学生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上网、玩网络游戏等方面,耽误甚至荒废了学业,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大一新生在一开始就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对大学生活做一个好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大部分的大学新生由于刚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由于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不太一样,高中的学习是每天固定在一定的教师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课程,而且有班主任监督,每天的课程很紧凑和充实,以至于每天都有事可做,非常充实,但是升入大学以后,由于大学的课程设置与高中不太一样,较高中相比课程较少,而且上课方式不太一样,强调自主学习,而且是学生自己去找教室,学生上完课后,就是自由时间,完全受自己支配,所以大部分大一新生不太适应没有人监督的学习,往往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二、如何进行大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加强学风建设教育由于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太适应,再加之没有人监管,所以大一新生的学风往往不浓,所以要多开展一些学风建设方面的教育,告诉他们在大学应该怎样学习,可以以讲座的形式统一讲授,也可以请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告诉他们如何学习,还要通过辅导员的监督,来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二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由于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一、网络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网络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负面的影响,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规范形成强烈的冲击。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当前国内对网络的监管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缺乏实效性的监督管理机制,间接的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庇护。这种虚拟性大大增加了网络的新奇性与刺激性,也深深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同学们。在网络中人们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年龄、性别以及身份等。因此,也就造成很多的大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及行为不加以约束,长期形成一种不服责任感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当前的网络犯罪现象已经露出了苗头。就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黑客”是青少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网络很容易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产生动摇。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网络信息量又相当的庞大。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而我们又无法对它们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控制。由于网络技术起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在网络领域中起主导地位。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不同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大学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接触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政治观点。然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时期正处于一个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面对一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刻意传播的反社会主义信息时,如果不能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进行判断分析,容易造成其思想混乱、对本土文化的抛弃与排斥,动摇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三)网络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网络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有导致其行为主体冷漠的倾向。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对方的言行举止都是主体自身虚拟出来的,而这种人们又很容易被这种陌生的、神秘的感觉所吸引,这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容易导致友情淡漠、疏远。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容易使学生远离人群,不愿面对现实世界,使人产生孤独、压抑、焦虑,甚至消沉、自暴自弃、精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已逐渐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教育进行转变,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网站栏目设计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交互性和服务性不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文章提出了加强思政教育网经费投入、创新思政教育网管理模式、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等措施,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宣传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2012年联合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文件,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中强调一级、二级评价体系。主要从是否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是否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否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是否有校园网站登记和备案制度四个层面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考核。高校为了拓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已逐步开始尝试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式教育进行转变,利用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五位一体的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①。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思维吸引、行为感染和精神凝聚的集中映射,是将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由以往教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单向学习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式互动学习的集中转变,是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宣传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渗透性好等网络宣传优势的集中体现②。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研究,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学工在线”的思政教育网站为例,分别从网站内容、栏目设置、内容时效性、内容服务性、网络互动性、网络吸引力、网站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调研,探析辽宁科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访问学校思政教育网的习惯。在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却很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思政教育网站仅是发布通知、电子公告和电子文件的网站,与自身关系不大。另外,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反映,大学生上网对所浏览网站的整体设计、颜色布局、栏目设置等形式建设较为看重,但学校网络却没有及时更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工在线”思政教育网存在上述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在网站管理和网页更新方面,由于该网站是以学校团委、学工部、宣传部等行政部门为依托开展工作,而相关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网站代码编写、栏

思政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文献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研究,熊建生在江汉论坛上发表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在文章开头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刘先进则在兰州学刊发表的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它由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组成。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依据,熊建生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受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依据阶级社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时代条件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借鉴和结构要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周湘莲在理论与改革发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依据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情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于健则在辽宁教育研究发表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科学化刍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加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体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性;第二,切实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第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第四,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王希环在武警工程学院学报发表题为思维过程、思维定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的影响中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依据的研究中,也出现一些独特的视角,如有学者认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还要着眼于人的思维过程、思维定理的要求。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张耀灿,郑永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著作中提出要素说,而陈万柏,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则提出板块说,许悦联则在黑龙江社会科学中发表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换规律提出三观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否稳定、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少学者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结构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内容确立依据以及内容构成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近年来,学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上有两种主要代表观点:一是信息论,一是”意 识形态体系论",”信息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意识形态体系论"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且伟大的战略工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的统一领导。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概念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社会和社会群体中的大学生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主要面临的问题。1.思政教育队伍结构复杂,素质不均。当前思政教育队伍存在一种行政化的倾向。过于追求思政队伍领导机构的健全,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队伍上至总支书记、下至辅导员,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进而导致职务重叠、权责不明、人浮于事。另一方面,队伍中还存在一种非专业化和非专职化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理论研究水平不强,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思政教学的要求。2.优秀思政教师流失严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宁愿去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而不愿从事繁琐辛苦的学生思政工作,向干事和领导职务流失。在教学模式上,行政的介入破坏了思政教育队伍的自主性,导致思政教学没

有完全遵循教育规律,不切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另一方面,对学生思政工作成果的衡量标准单一也“纵容”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模式僵化。3.部分思政教育内容“政治化”,形式主义严重。我国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政治色彩?夂瘢?内容单调,缺乏新颖性,同时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主体性和自我教育功能。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沟通交流,老师只是敷衍交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形式主义严重。4.思政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学校对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偏重,也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导致思想政治课方面的经费相对欠缺,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问题的成因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促进全球范围的信息流通和共享,然而网络信息的杂乱致使分辨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容易在大量的负面信息中迷失方向。市场经济体制也导致社会的价值观悄悄发生变化,社会不再崇尚勤俭节约、戒骄戒躁、团结友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人们沉浸在以利益旋涡为特征的快节奏社会之中,“走心”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求。这些都使大学生无法有效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无法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缺失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被淡化。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做好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网络的发展让人们有了地球村的感觉,忽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眼前了,想找什么,想问什么都能从互联网上找到答案。 因特网因具有全球性、开放性、及时性、综合性等特点让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的信息。 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当前的大学生可是互联网领域里面的高手,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方式。 网络信息泛滥,网络成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但是网络信息泛滥,网络上面一个关键词能搜索出来成千上万的信息,里面包括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一而包括负面的、低俗的信息。 所以学会鉴别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信息泛滥,大部分人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差,因此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行骗,网络犯罪活动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互联网把大量的西方国家的想带到了中国,有好多崇尚时髦的人开始盲目地追风,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西化日韩风等等这些词汇。 还有好多分裂国家的思想传播进来,因此这些都给思想政治工作

带来了难度。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去进行研究,去主动接受这个挑战。 二、互联网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会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网络知识丰富,说明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丰富。 这就意味着网络上额度正面信息会越来越丰富,毕竟世界上还是坚持真理的人比较多。 其次,网络化会使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得到优化。 网络化让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人们的思维和理念也发生了改变。 思想是动力,思维观念的正确才能引导你把事情做成功做漂亮。 眼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才能促进事情的更新。 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这在客观上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三,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普及做得更深入高效提供了新手段。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信息迅速传播。 互联网必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手段。 我们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去作为传播思想睁着工作教育的载体。 让我们利用互联网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托于青年一代,未来世界的竞争其实就是青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思想政治教育担负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重任,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面向本专科生均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且安排了大量的学时,内容也相当丰富、全面。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不断探索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培养大批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做出了有益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极大挑战,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能不引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由闭塞走向开放,经济由迟滞走向蒸蒸日上,文化由沉闷走向繁盛,生活方式由单调走向多样,与此同时,新观念悄然而生,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出现贫富距离拉大、道德滑坡、社会矛盾突出等现象,这一切,不断折射到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上,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挑战。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信仰动摇 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随着国门洞开,各种思潮不断袭来,各种文化在神州大地上相互交流、交融、碰撞。多元文化为青年学生带来更为开阔的视野,但多元文化也必然带来多样的价值观

念。青年学生的思维尚显稚嫩,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并不明确,对世事万物的理解还很不充分,面对由多元文化带来的内容各异、表现纷繁的多样性选择,他们时常难以把握,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在西方“淡薄意识形态”思潮影响下,他们的信仰发生动摇,对未来充满迷茫,内心备受煎熬。 2.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革命化飞跃,使新媒体时代向我们扑面而来。当代大学生已普遍使用和接触手机博客、微信、QQ群、虚拟社区、人人网等,这些新型媒体工具在为青年学生提供即时的新闻资讯、便捷的通信联络手段的同时,也将各类或优或劣、混淆杂乱的东西带入校园学子的视野。大学生们的交流日益社会化,社会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在学生们的思想上得到即时反应。学生的控制力较弱,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很容易接受负面影响。 3.学生思想道德出现滑坡 过去30多年,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跟上,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校园早已不是一块净土,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也深受社会影响。不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淡化,其行为功利色彩浓厚;一些学生不讲诚信,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一些学生不尚俭朴,消费过度,甚至以奢侈为荣;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负责、不健康的内容,甚至涉嫌网络欺诈,不以为是反觉自鸣得意;有的学生效仿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热衷于搞小圈子,拉关系、走后门,对圈内人不讲原则,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精品文案范文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四个好一”工程:开展好一套教育,争做好一项工作,强化好一种服务,建设好一支队伍。 一、开展好一套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诚信教育为重点,反思教育为特色,包括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学校长期以来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等的一整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精神支柱。 1.抓住各种契机,强化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持奥运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强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 2.成立西南大学女子国旗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子国旗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举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影响,通过培养高素质队员让其在同学之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以反思教育为特色,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全社会反响强烈,这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低年级学生由各院系、社团组织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对于毕业学生则在离校前夕进行德育答辩,以此反思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后,要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

高校思政建设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德才兼 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认识的不足以及高职 生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 如果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根据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 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保证高职生成为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主要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生文 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出现“到堂率”低、“抬头率”低、“参与率”更低等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政治课 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 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很好 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 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教学效果更好的一种教学 方式。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 去探索。本文结合我院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 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都应贯彻的理念,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必 须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政治 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为本, 立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山东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近年来,我立足教学和学生管理岗位,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勤奋工作,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党员,只有理论基础扎实成熟,政治上才能更加坚定。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我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根据十八大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动向,及时更新观念,提出新的思路,将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体现到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上来,融入到教师的生活中去。 二、建章立制,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政管学院制定了立足于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和个人奖惩细则》,为全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坚持主题教育班会制度,深入开展树立正确荣辱观、挫折观、培养坚毅、诚信品质的主题班会,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三、加强引导,深化优良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学风是每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因此,加强引导,深化班风、学风建设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我所带班级以开展“志存

高远”、“梦想在飞”和“我们在路上”等主题班会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班风、学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树立先进典范,发挥榜样作用。 四、关注特殊群体,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政管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的差距悬殊。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却丧失了学习动力和奋斗目标;而贫困生容易由于自卑造成歪曲的价值观。这两类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工作过程中,我多次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周围的案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只要班上学生出现紧急情况,自己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学生排忧解难。 五、积极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鉴于此,我每年坚持参加由学院学生工作部举办的班主任培训会议,与其他辅导员共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学习、借鉴其他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另外,还经常通过网站、报纸、期刊等媒体学习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对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的做法用文字加以总结,其所撰写的通过总结学生实际工作的经验,我先后发表了多篇学生工作论文和申请了多项学生工作研究课题,

网络思政教育作业及参考答案2017.10.9原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业 2017.10.9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做什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与关键,具体是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为了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者所意欲传递给网民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信息观念以及与这些观念相关的具体知识和信息等。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学习的结合,可针对不同网络学习方式的特点来开展:一是网络课堂学习,即教育者在虚拟教室里对受教育者进行集中授课。教育者应利用这一虚拟课堂,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并与受教育者实现网上的有效互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教育者应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组织讨论,正确引导。二是非课堂网络学习,即非正式或非固定的网络学习。这一学习形式的构建方式和交互方式机动灵活。网络本身就是含有丰富资源的信息库,受教育者上网浏览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育者应在网上系统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信息库,方便受教育者检索和系统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信息。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娱乐。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渗透到网络娱乐中。这种渗透根据网络娱乐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一是视听欣赏型的网络娱乐,如: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剧、网络微电影等。这一类型的娱乐通过刺激人的视听器官,给人以美的享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视听欣赏型网络娱乐的结合,应注意运用名人效应,邀请大众喜爱的品行高尚的公众人物、媒体制作人等推荐符合时代特色的、健康向上的音像作品,并在各大影音网站或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欣赏、下载、收藏等服务。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鼓励媒体制作人尽可能多地创作反映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的音像作品上网,并在影音网站中设置评论区,开展影音评论活动,从而教育、引导网民。二是主体参与型网络娱乐,如网络游戏等。这一类型的娱乐以其趣味性、互动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众多网民的关注和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参与型网络娱乐的结合,主要是开发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网络娱乐软件。通过教育者与网络娱乐软件开发商合作,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开发的网络娱乐软件具有思想性、娱乐性和挑战性,并予以推广,让网民在快乐、轻松的网络虚拟实践中受到教育。其次是对现有网络娱乐软件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推广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网络娱乐软件。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消费。应针对不同的消费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一是网络实物消费,如网络购物等,这一类型的消费产品是实实在在的物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实物消费的结合,应注意与现实消费知识的结合。可以通过设立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专区,让受教育者了解有关规章制度,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强化法制观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开辟讨论专区,发布各种网络实物消费的实例,启发受教育者的讨论和反思的自觉性,提高受教育者对网络实物的辨别力,引导理性消费,使之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二是网络信息产品消费,如网络证券等,这一类型的消费产品以虚拟货币或数字化的形式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信息产品消费的结合,应通过设立形势政策学习专区,对受教育者进行相关形势、政策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网民的信息识别与判断能力。同时嵌入

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摘要:网络对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有: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腐蚀,对高校思政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从三个方面重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抢占网上教育阵地、优化校园网络的建设和调控、打造顺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网络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1.1.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据统计,网上语言的使用比例分别是:英语95%,法语5%,其他5%。〔1〕在当前国际互联网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仅占0.1%和0.05%。〔2〕互联网中的信息流动跨越了文化交流中的隔阂和差异,这在网上必然形成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必然在网上占据统领地位。高等院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点。大学生在网上不自觉地处于这种“和平演变”的渗透之中,这对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民族精神等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1.2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腐蚀 广播、报纸、刊物、电视等传媒是以往学生们的信息源,其内容已经过层层过滤和把关,而如今网络中能够过滤的信息是微乎其微。大量的色情、暴力等信息对青年学生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是处于好奇、冲动和寻求刺激刻意去寻找这些不良信息。这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易诱发“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这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花费了大量学习和人际交往时间,也耗费了大量的上网费用。结果往往造成孤独不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逃避现实、为人冷漠、缺少信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的还会有莫名其妙的言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这不仅耽误了大学生的学业,还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对大学生的腐化还表现在网上道德失范。网民一般都以虚假的身份在网络空间穿梭“冲浪”,有的学生缺乏道德自律,发布不健康信息、网上赌博、网络盗窃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1.3 对高校思政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以教师、课堂为中心这样面对面的“灌输”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模式。把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念报纸、念文件,有选择地去灌输需要让学生知道的信

【网络思政教育案例】“四个注重”提升网络育人成效

西南大学“四个注重”提升网络育人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健全网络文化工作体系。成立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部门部务会和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等设立专项议题,部署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着力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注重结合融入,优化网络文化内容供给。推出“合格网民行为”手绘征集、“成长?青年梦”微视频大赛、“火柴头失物招领”诚信微行动、“脱机自习室”等网络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网络文化建设。鼓励专业教师把工作实践与网络创作有机结合,思政专业教师推出“一道观止”“思政学者”等专题类微信公众号,美术专业教师推出“我们的长征”网络微画展,历史专业教师开展“抗战丨转折”网络微访谈等等,形成一批围绕党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 注重用户体验,升级改造网络文化阵地。升级改造综合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论坛社区、微博、微信、手机报

等“六位一体”网络矩阵,促进纸媒网媒融合发展。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和数据共享度,构建多终端、全覆盖的一站多屏、全校传播、辐射社会的融媒体平台。在共建共享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传播特色,“崇德先锋网”“青春缙云网”等主题网站专于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和热点问题权威解读,形成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的品牌;官方微博、微信专于及时发声、内容聚合和交流服务等,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平台。推出包含校园服务和双创引领等的“西大校园+”网络文化服务产品,建立集“学、娱、行、创”一体化的直通平台,在传统内容推送和社交分享外,探索体验实践式的网络文化育人手段。 注重齐抓共管,建设网络文化工作队伍。试点实施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促进领导干部靠前工作。在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设立网络工作干事岗位,建立校园网络文化工作骨干队伍。发挥人文社科学科专业优势,引导专业教师将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推向网络、面向大众,形成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名师大V”。实施“111”工程(1室10站100坊),以1个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为核心,首批建成6个工作站和12个微团队工作坊,打造一支专业指导、师生结合、学生为主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生力军。

院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优化

院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优化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单一形式载体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笔者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这一概念,旨在通过将教育载体优化整合,形成网络化平台,实现教育载体结构优化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概念及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因素,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形式,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同,它将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联起来,其网络平台也不是狭义的互联网平台,而是优化了的一个综合性、网络化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由三部分组成:校园网络主体平台、校内辅助平台、校外补充平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特征 1.全面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同,该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为主体将原有教育载体进行整合,使载体间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综合性、高效用、网络化的平台系统,较一般思想政治教

育载体覆盖面更广、涵盖内容更多、信息量更大、教育方式更为丰富。 2.平等性。平等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显著特征,平等性主要体现为三方面,一是教育主客体的平等,在利用网络平台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身份与地位发生了转变,教育客体也能成为教育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转为了不确定性;二是教育内容的平等,网络平台的教育内容最大程度地对教育对象开放,不存在年龄、年级差别;三是教育过程的平等,大学生从走入校门到走向社会,按照教育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所有学生的教育过程都是平等的。 3.互动性。互联网网联着世界,交流与互动是网络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基本特征之一。互动性主要体现在网络平台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间的互动交流,教育主客体与教育平台之间的互动。 4.统一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将现有教育平台进行了整合,其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由校园网络主体平台、校内辅助平台、校外补充平台组成的三大平台协同作用、相互补充,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一致的教育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面临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推进

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推进 内容摘要:就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基本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已经成型,那么目前的思政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改进和变革?本文就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字:辅导员,思政工作,以人为本 在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方面,作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纽带,辅导员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教育也越发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推进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基本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已经成型,各院校也都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思政工作精品课程,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检测与考核模式 思政工作和其他学科教育不同,不能简单地通过一些书面或口头的测试来进行检测或考核,这使得我国的高校思政辅导员思政工作缺乏有效的检测模式,这对于一项教育活动而言是不完整的。一方面辅导员思政工作得不到及时的总结与调整,同时也无法及时精准地把握学生思政政治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辅导员自身和学生群体对思政工作的忽视。 (2)教育模式比较单调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辅导员并不担任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师,因而其对学生的思政工作不可避免的比较零散化和生活化,这直接导致辅导员的教育方法通常比较单调,座谈会、个别谈话、主题班会、讨论会等常规模式仍然是目前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主要手段,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形式主义严重,学生参与度不高,这一现状严重阻碍着目前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开展。 (3)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素质教育观点,学生应该是思政工作的主体,而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策划、到执行基本都是学校和老师包办,最后学生按照既定的流程“走一遍”,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思政工作的主题和意义所在。这样的方式既显得盲目,也不利于学生透过教育和实践类活动来体会思政工作的本质。 结合到上述问题,当下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推进应该特别关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模式的多样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深入推进“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辅导员思政工作推进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所在,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在思政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思政工作的积极意义并主动参与,思政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利用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多利用生活的素材来开展思政工作。例如,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角色互换”活动,让学生轮流去体会班长、课代表、班级委员的职位,通过角色互换让他们换位思考,来理解平时自己的不配合和个人主义,给班级干部和他人带来了多大的不便和伤害,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心灵得到极大的震撼,思想意识发生极大转变,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可以为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又如,对于班级中学习或是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