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三年级下面积知识点总结

数学三年级下面积知识点总结

数学三年级下面积知识点总结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

※周长与面积不能进行比较

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进率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000 10 100 10

10 10000 100 100 100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汇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1、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3、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1、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角),十分位(角)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小数的加减法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 5、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1、轴对称图形: ①如果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之后,左右两边能重合。 ②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2、左右对称图形距离对称轴近的另一边也近,距离远的另一边也远。 3、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①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②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③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镜子中的数学:左右对称图形左右正好相反,上下对称图形,上下正好相反。发现镜子中的人和照镜子的人左右方向正好相反。 5、平移与旋转 ①平移现象:飞机飞行、升国旗、坐缆车、开汽车。平移是指整个物体沿某个方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面积》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张课桌高6 ;一台电视机的屏幕约是50 ; 一枚5角硬币的面积大约是300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40 ; 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 ;一扇门的面积约是2 。 2.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3.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 4.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3厘米,宽7厘米,从它上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选择 1.下列选项中()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分米。 A.指甲B.粉笔盒底面C.课本封面D.方凳面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A.3 B.6 C.9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 A.一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不可能相等 4.在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为1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共有()种不同的画法。 A.1 B.2 C.3 5.图中,长方形被分成了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A.周长、面积都相等 B.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C.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D.周长、面积都不相等

15 四、解决问题 1.一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6米,这块草坪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5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8分钟,洒过水的地面是多少平方米? 3.一块正方形的菜地,有一面靠墙,用长36米的篱笆正好把这块地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4.一块长方形的萝卜地,长5米,宽2米,在这块地里一共收萝卜15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萝卜多少千克? 5、同学们出的墙报,长 18 分米、宽12 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6、学校篮球场的宽是15米,长是宽的2倍还少2米,这个篮球场有多大?小明绕篮球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数和代数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填几个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的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4、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除法的验算方法:(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 被除数;(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1)把两个因数看做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2)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认识:像5.9、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2、小数的含义:小数是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零,都要一一写出来。 5、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 东北←→西南。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4、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5、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正方向在哪里,还有以谁为主。 6、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7、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方向标跟着走动。 8、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 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选取哪个物体为主的,以谁为“主”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用乘法验算)。 2、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4)0乘任何数都得0。 (5)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6)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3、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再商。) (百位够除)(百位不够除)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最新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 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 米; =0.000001 千米 2. 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 米 =0.00001 千米. 3. 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 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厘米(cm) = 1 分米 100毫米(mm) = 1 分米 10分米=1 米(m) 0.1 分米=1 厘米(cm) 0.01 分米=1 毫米(mm) 4. 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 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 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 ,000,000 毫米(公厘) 5. 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 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

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 加法各部分名称 “ +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 (加数)+ (加号)300 (加数)=(等于号)400 (和) 8. 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 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 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 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 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 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 算是否正确。 13. 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 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 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 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 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 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面积》同步试题 知识点归纳: 1、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判断一个图形的长度,用长度单位(cm、dm、m)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2、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是测量一个平面的大小,常用面积单位(cm2、dm2、m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一、填空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张课桌高6 dm ; 小明身高约150 cm ; 一栋高楼约95 m ;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60 m2;一本课外书的面积大约是300 cm2;一扇门的面积约是200 dm2。 2.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3厘米,宽7厘米,从它上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9)平方厘米。(提示:一个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宽)二、选择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 C )倍。 A.3 B.6 C.9 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B )。 A.一定相等 B.不一定相等 C.不可能相等 3.图中,长方形被分成了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C )。 A.周长、面积都相等B.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C.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D.周长、面积都不相等 三、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157 12 6

面积:7*15=105(平方厘米)面积:12*12=144(平方厘米)面积:14*6=84(平方厘米) 周长:(15+7)*2=44(厘米)周长:12*4=48(厘米)周长:(14+6)*2=40(厘米) 四、解决问题 1.一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6米,这块草坪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解:周长:6*4=24(米)面积:6*6=36(平方米) 2.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5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8分钟,洒过水的地面是多少平方米? 解:面积:50*8*8=3200(平方米) 3.一块正方形的菜地,有一面靠墙,用长36米的篱笆正好把这块地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解:边长:36÷3=12(米)【因为有一面靠墙,所以,篱笆只有三面】 面积:12*12=144(平方厘米) 4、同学们出的墙报,长18 分米、宽12 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解:面积:12*18=218(平方分米)周长:(12+18)*2=60(分米) 5、一个边长30cm的正方形,从中剪一个长20cm,宽15cm的长方形,如以下三种剪法,求剩下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各是多少?各图中剩下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1)(2)(3)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厦大附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细最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是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2、进率。(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边长是()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2.物体的()或封闭图形的(),就是它们的面积。 3.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长方形,长是40米,宽是25米,它的面积是(),周长是()。 5.便尝试10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6.一块长方形果园的长是600米,宽是400,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7.右图是由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座大楼占地约是2500()。 2、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约是4()。 3、一把勺子长约16()。 4、冰箱一个面的面积约是140()。 5、一根跳绳长2()。 6、一条毛巾的面积约是6()。 三、判断题。 1、面积就是物体的大小。() 2.周长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不相等。() 3.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12分米。() 4、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5、面积比周长大。() 6.分别用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四、选择题。 1、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扩大2倍,面积就扩大()倍。① 2 ② 4 ③ 8 2、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中有()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① 3 ② 6 ③ 9 3、一栋楼高约是35()。①米②平方米③平方分米 4、用1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 ①同样大②正方形大③长方形大 5、一本故事书的封面面积约是300()。①平方米②平方分米③平方厘米 五、填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总结(全)

一、面积的概念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二、面积单位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手掌面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三、面积单位的进率(面积单位的换算) 1、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的换算): 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dm2 = 100cm2 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②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2 = 100d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③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m2 = 10000c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4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4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cm);分米(dm);米(m)。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的换算):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3、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测量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根据详尽情境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知识点: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1米=10分米或1m=10dm; 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实际长度。 3.能利用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知识点: 1.体验1千米有多长。 2.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3、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多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详尽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 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三年级下册关于面积的数学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关于面积的数学练习题 【篇一】 一、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 2、物体的表面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测量土地的面积大小时用到的面积单位是()和()。 4、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的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5、测量操场的大小就是测量操场的()。 6、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单位。 7、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广场的面积是44万(),大约4()。 8、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9、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 11、长方形长12厘米,宽10厘米,如果宽增加()厘米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12、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 13、一块正方形菜地,周长180米,边长是()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14、一长方形和一正方形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8米,宽6米,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1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面积填入()里 30000平方厘米、1平方米、400公顷、3平方千米、200平方分米 ()()()()()

【篇二】 一、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电话号码按键的面积约2()。 2、电视机屏幕的大小约20()。 3、小明家的客厅约30()。 4、小红的学校占地面积约2()。 5、广州市的占地面积约7437()。 6、课桌长5(),一棵大榕树高15()。 二、比一比。 80平方厘米8平方分米 4999平方米5公顷 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 200公顷20平方千米 三、选一选。 1、10平方米与10米比较()。 A、10米大 B、10平方米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它们的面积()。 A、相等 B、长方形大 C、正方形大 D、无法确定 3、与1平方米最接近的面积是()。 A、9平方分米 B、90平方分米 C、900平方分米 D、9公顷 四、判断。 1、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一定相等。() 2、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要用长度单位。() 3、把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各种图形,它们的面积还是4平方厘米。() () 4、一块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和周长都是16平方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1、什么是面积 自身表面的大小,物体战友一定的面积。 2、比较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重叠法、数格法、 3、在方格中画出2个形状不同,但面积都是6个方格的图形。 4、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是否相等 二、量一量 1、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相互间的进制和单位换算)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二者不能进行比较。 小兵的身高153( ) 小刚的身高( ) 《格林童话》厚5( ) 爸爸的手掌面积约是1( ) 教室的面积是43( ) 学校操场的面积是560( ) 王大伯家种了4( )的地 合肥新桥机长占地2( ) 3、如果下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周长:__________ 周长:________ 周长:__________ 面积:__________ 面积:__________ 面积:__________ 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摆一摆 1、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长方形 周长公式 周长=(长+宽)x2 面积公式 面积=长x 宽 2、认识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 正方形 周长公式 周长=边长x4 面积公式 面积=边长x 边长

例:(1)一间卧室长6米,宽4米,卧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把一张边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彩纸剪成4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63)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四、铺地板 1、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5平方米=()平方分米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00平方米=()公顷 3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 3、如图有一个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花坛,在花坛周围铺上小路,中间预留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地种植花,求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这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是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测量1、毫米、分米的认识:(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千米的认识:(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吨的认识:(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2、减法:(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加减法的验算:(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第三单元:四边形1、四边形:(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3、周长:(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5、估计:(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例1(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2、例2(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3、例3(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五单元:时、分、秒1、秒的认识:(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面积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面积知识点 **知识点** 1、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 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① . 边长为 1厘米的正方形 , 面积是 1平方厘米 , 也可以写作 1厘米 2(或 cm 2) 。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② . 边长为 1分米的正方形 , 面积是 1平方分米 , 也可以写作 1分米 2(或 dm 2) 。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③ . 边长为 1米的正方形 , 面积是 1平方米 , 也可以写作 1米 2(或 m2) 。如黑板面、教室地面、花坛、 操场等。 3、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 m 2 、平方分米 dm 2 、平方厘米 cm 2 。 1m 2=100 dm2=10000 cm2、 1dm 2=100 cm2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 4、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5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能比较大小。 6单位的互化:大化小乘法好,小化大除一下。

3m 2 =( dm 2 7dm 2=() cm 2 5m 2=( ) cm2 900dm 2=() m 2 8000 cm2=() dm 2 30000 cm2=( ) m2 2m 230 dm2=( ) dm2 4dm 260 cm2=( ) cm2 7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 长 =周长÷2-宽宽 =周长÷2-长 长方形面积 =长×宽长 =面积÷宽宽 =面积÷长 长方形,长不变,宽扩大 n 倍,面积扩大 n 倍。 长方形,长扩大 n 倍,宽扩大 m 倍,面积扩大n ×m 倍。 长方形,宽不变,长增加 n ,周长增加n ×2,面积增加n ×宽。 长方形,长不变,宽增加 m ,周长增加m ×2,面积增加m ×长。 长方形,长增加 n ,宽增加 m ,周长增加n ×2+m×2,面积增加n ×宽+m×长 -n ×m 。 **练习题** (1)长方形的面积=( )×( ) (2)长方形的长16厘米,宽1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 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 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2、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要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 4、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1 《面积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 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的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学书、练习本、一元和一角的硬币、剪刀、尺子、课件(投影)附页2中的图5,水 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情引入 今天,这节课教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3 组图片:一组一组的出示,①蓝猫图,形状一样,大小不同,②两张大小不同的人物相片,③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师:看到这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形状完全一样,就是一个大 一个小) 二、探究与体验 1、面积的意义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两个物体吗? (生动脑想,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①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教科书和练习本,摸一摸它们的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书的封 面大,练习本的封面小) ②再拿出准备好的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谁大谁小?(一元硬币 的表面大,一角硬币的表面小) (3)伸出你们的手想一想,你们的手掌大,还是老师的手掌大?然后找一个同学到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