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笛卡尔

浅析笛卡尔

浅析笛卡尔
浅析笛卡尔

浅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摘要: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新思考,试图打开一扇领悟“思与在”笛卡尔所论证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有着确立人类自身主体地位的功效和目的,同时也包含着他面向生活世界的深沉思考。也就是说,“我思故我在”既是承认“思”的形上之气质,在人类思维领域为人类自身能力“立法”;又是在“在”之中超越了以往人们对于“思”与“在”关系的理解。“思”与“在”不再只是对于“谁是第一性?”亦或是“本体如何演变?”因此,“在”不仅体现笛卡尔对于客体实在性的关怀,也表现出他对真实生活世界的领悟。所以我们认为笛卡尔是从“我思—我在—他在”的凸显主体之认识道路拓宽到“他在—我在—我思”凸显生活世界之实践道路,其意在引起一种新思考,形成一种新思路。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原则出发,认为“我思”指的是先天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人的真实存在”,“故”则强调的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逻辑顺序。因此,“我思故我在”准确含义应该是“我思故我是”。这一命题既是古希腊哲学以来的“人是理性动物”的现代性诠释,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所有理论得以成立的逻辑前提。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过我在我思我在胡塞尔

笛卡尔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我思故我在”作为开启近代哲学标志性的哲学命题被广为传颂,同时也成为了理解笛卡尔哲学、甚至解读整个西方近代哲学发展逻辑的关键。众所周知,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做出形而上的沉思,即通过观念层面、方法论意义上的怀疑,证明出我思与我在的确定性,并以此为不证自明、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作为进一步沉思的前提。进而推论出我思与我在的心灵世界“主观世界的存在、物理世界”客观世界的存在、心灵世界与物理世界统一的世界:上帝世界的存在。在西方哲学史传统教科书中,将笛卡尔上述思想规定为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哲学。

可是,至今哲学界对于这一命题的理解多数仍旧停留在了近代经验论的哲学立场之上,并且在把握其内涵上仍旧充满着歧义。因此,回到笛卡尔唯理论的哲学立场上,重新审视和考察“我思故我在”的本真含义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学理意义。

一、笛卡尔关于“我思”,“我在”的理解

笛卡尔是一位谨慎的导师,他从不妄论,尤其是在“我是什么?”这个严肃的问题上。他常常引导我们关注他称之为“deceiver(骗子)”的东西。“有一个十分强大,十分狡诈的骗子,一直故意欺骗我。如果他是在欺骗我,那么不容置疑的我是存在的,就让他尽他所能来欺骗我,只要我想到我是一个什么东西,他就总不会使我成为什么都不是。”“deceiver”初识之时是个讨厌的家伙,他使人混淆常识性之思考与对“真”的严肃思考。“deceiver”把“真”掩盖的严严实实,诱导人们进行懒惰的信任,把“我”的确证性降低至“我想象”的层面之上,使人逐渐丧失了对“我是什么?”的终极兴趣。“极其恶毒、狡诈的人,用尽它的力量和机智来骗我,那么我到底是什么?”“deceiver”也同时是“我之真”显露的帮手,因为一旦我开始揭穿它的面具,“我”的真实内涵、“我”的存在便一一摆正、表明关键问题便在于以何种东西去揭穿可恶的骗子的面具,而同时不伤害对“我”的信任。因此笛卡尔抽丝剥茧试图在层层的筛选中寻求“我”的明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身体、感觉、联想等等容易使人出错的常识性认识都被笛卡尔“剥去”,只剩下“我思”与“我”有着稳固、不可否认的关系。“我”无论“思”的内容如何,“思”这一行动必然蕴含着一个主体,而这一主体必然是“我”。无论从“思”的来源上亦或是追随“思”的逻辑路径上,必然有一个主语,即“我”。也只有是“我”这个主体的“思”才能称之为“我之真”,因为他人的“思”在“我”之中无效,没有必然关系的明确性。正如笛卡尔所说:“如果由于我看见蜡,或者蜡存在,那么由于我看见蜡,因此有我,或者

我存在这件事当然也就越发明显。因为,有可能是我所看见的实际上并不是蜡;也有可能是我连看见东西的眼睛都没有;可是,当我看见或者当我想看见(这是我不再加以区别的)的时候,这个思维着的我倒不是个什么东西,这个是不可能的。”“我思”在一个“最低”效率上也是可以证明主体对“我”是存在的。尽管它对其他外在于“我”的事物的判断可能为假或根本没有判断的前提,但至少我“能够、希望、肯定”清晰地认识到的是“我在”,而“我在”一旦确定,“我思”便是“我在”丰富内容的不二人选。也即“我在”一旦落实,“我思”即刻显现。“我思”与“我在”是在“我是什么?”也就是“我之真”之中永串联的,二者在“我”的主体的明确性中共同发挥作用,以支撑“我能对他在有何认识?”这一问题。

笛卡尔看似是在繁琐的论证“我思”与“我在”的关系,但这是必要的,也是之后所有问题展开的最有效根据。在“我思”与“我在”之中,人逐步确立了一种视角,即从我自身“思”与“在”的明证性中去看待一切事物,也就是必须把握住一个确定性再去寻求、确证另一个确定性。但是笛卡尔并没有草草地展开他的这一蓝图,他首先还是要弄清楚自身之思中有哪些是可作为物质世界之明确无疑的基础的。他承认这很困难也很复杂。但他还是很认真、很细致地提出“我既然在怀疑,我就不是十分完满的,因为我清清楚楚地见到,认识与怀疑相比是一种更大的完满”。“我怀疑”这个“想”是我认识不到“真”的结果,也就是我认识之缺陷,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思故我在”的明晰性,因为我要求的“真”是在明确“我思”与“我在”之后而向外部世界发出的努力。笛卡尔诚然没有满足于仅仅局限于“我思”与“我在”关系的狭小王国,他需要用一种外力证明此关系,或者说是更好地理解二者作为最明晰的根据的普遍适用性。因此,他放开眼界,力图寻求“他在”王国与“我”的王国的真实联系。事实上,这种努力并不是建立一种庞大哲学体系的野心与企图,而应被看作是试图对生活世界进行更加完善、全面理解的努力与愿望的积极达成。笛卡尔很幸运,因为他把人类自身当做既是方式又是目标,既是人类理解自身的最好依据,也是人类为之开启理性之门的理想方向。因此,他幸运地走向了一条可以积极实现并有着持续性意义的道路。笛卡尔正是在这份幸运之中试图继续前进,继续寻求人类生活世界的全面样貌。

二、目前学界关于“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西方近代哲学开创之初就存在着两种哲学派别,一是始于培根的经验论主义哲学;二是源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虽然二者都将“我思”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主题,但却在思维的来源、内容、实质、范围以及作用等方面存在原则上的分歧。而我国的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用经验论的解释原则来理解“我思故我在”

的含义。

在“我思”和“我在”之中,对“我在”的理解最能够反映出这种经验论的特质。按照这种理解,“我在”就是经验中的客观存在,结果这一命题的含义自然成为“由于我能思考所以我才存在”。其实,早在笛卡尔时代的许多经验派哲学家就持这种立场,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英国的霍布斯。他在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中所作的反驳中就明确地反问到:“因为我认为:说我是在思维的,因而我是一个思维,或者说,我是有理智的,因而我是一个理智,这样的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推理说:我是在散步,因而我是一个散步。”受此影响,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也持这种解读立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哲学家苗力田和李毓章两位先生,他们在《西方哲学史新编》的论述是这样的:“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思想着的我必然应当是某种东西;这就意味着肯定我存在;因为如果肯定一个思想的东西在思想着,可是却否定他的存在,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是荒谬的。笛卡尔由此断定: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经验论错误之处在于:一是将“我思”等同于经验之中“我能够思考”,是一种生理上的特征和功能。当然,这种特征并非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因而“我能散步”也能证明“我的存在”;二是将“我在”等同于经验之中的客观存在,即“在者”。因为一个在思考的东西一定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这完全可以由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到证明。笛卡尔本人极力地反对这

种经验论意义上的理解模式并明确地指出它的错误之处:“‘从这里似乎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一个在思维的东西是某种物体性的东西’,这就毫无道理,不合逻辑,甚至跟通常说话的方式相反的了。因为一切行为[用]的主体[体]当然是指实体说的(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是指物质,即形而上的物质说的);不过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物体。”在笛卡尔看来,“我思故我在”的合法性并非在经验中的验证,而是理性之中的直观;不是也不需要用三段论的形式逻辑推理去证明,而是“怀疑一切”得以可能的思维前提,是天先地存在于人脑中的思维规定,而这种思维的先天存在是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证明的,因为它是在理性中直观得到的具有普遍性的真理。笛卡尔对此指出:“当有人说:我思维,所以我存在时,他从他的思维得出他的存在这个结论并不是从什么三段论式得出来的,而且作为一个自明的事情;”

近几年来,学术界已经意识到了这种经验式解读所带来理论上的困惑。张志伟先生在《西方哲学十五讲》中从这一命题的反题的荒谬性来反驳这种经验式的解读,“只有当我思想的时候,我才存在,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问题是,当我们不思想的时候,我们在哪里?”于是,张志伟先生从“我思故我在”的翻译上寻找新的理解,在他看来将“I thing , therefore I am”中的“am”理解为“起作用”比较恰当。于是,这一命题的含义就成为:“当‘我’思想的时候,‘我’是起作用的,而当‘我’不思想的时候,‘我’就没有作用了,所以思想是‘我’的本性。”可以说,将“我在”理解为“我起作用”的目的在于回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立场,但遗憾的是这种唯理论的解释原则并不彻底:只是将“在”还原到了唯理论的立场,对于“我思”的解读却仍旧停留在经验论之内。因此,在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的视域下,澄清“我思故我在”的全部含义就成为十分必要而迫切的理论任务。

三、“思”的前提基础性

笛卡尔之所以得出这样一个命题,是和他提倡普遍怀疑的精神分不开的。换句话讲,“我思故我在”是建立在“我思”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我思”,就没有“我在”,更没有“我思故我在”。

“我”是什么?笛卡尔认为“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什么是在思想的东西呢?就是在怀疑、理解、理会、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像和感觉的东西。”这里笛卡尔实际上是在用“思”来界定“我”,因为感性的“我”(肉体的“我”)是不确定的,不能成为“我”存在的标志,只有理性的“我”(人的自我意识)才是确定的。“我”是思维的东西,而“思”就是“在我们身上发生而为我们直接意识到的一切。因此,不只是理解、意欲、想象,就是知觉也和思想无异”。可见,笛卡尔所说的“思”不仅指理性的思考,而且包括感觉、记忆、想象、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当然,主要是指理性思考)。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我”获得了“我”的现实性。“我”也正是在这种现实性活动中展开“我”的思维,笛卡尔坚持主张“我思想多久就存在多久,……如果我完全停止思想,我就完全停止存在”,原因在于“只有思想具有这样特性,我不能把它与我相分离,……如果我一时停止了思想,我同时也可以停止”,存在与思想的不可分离性,是由思想奠定基础的。在将“我”与“思”建立了关系之后,笛卡尔进一步推论出了“我思故我在”。他认为,哲学或整个知识的大厦须建立在确实可靠的基础上。要找到这种确实可靠的基础就必须排除一切虚妄之见,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怀疑一遍。笛卡尔在进行这样的怀疑时,发现了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即“我在怀疑”本身是不容怀疑的,“怀疑”本身不能怀疑“怀疑”的确定性。既然“我在怀疑”是不可怀疑的、确定的,那么作为怀疑主体的“我”肯定是存在的,即“我在”是确定的。因为“我非常清楚地见到,必须存在,才能思想”。于是,笛卡尔就以“我思”为起点符合逻辑地得出了他的哲学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从笛卡尔对“我思”的诸多规定中,可以看出笛卡尔的“我思”实际上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经验活动,它丝毫没有“我思”的对象性活动的具体内容,将“我思”局限在人的“自我意识”之中。

四、胡塞尔关于笛卡尔“在”的阐发

在“在”的问题上胡塞尔走得更远一些,他重新理解了“我在”。认为“当我说`我存在'时,我完全是处在一种思想的关系中,在这里,`在'在`思'中实际上就是指`思'在自身中。这样一来,我也就是纯思或绝对的思,是意识的活生生的流程,是一条奔腾不息的赫拉克利特的河流。”胡塞尔把我在先天的理解在“我思”之中,是对主体结构的超越性认识。这样一来便无需多虑“在”与“思”的关系如何,而关系本然的存在于主体之中———“在”即是“思”,用意识化、意向性来调节“在”与“思”的尺度。胡塞尔在此意义上赋予了“在”以与“思”同样的形而上性,这一点可以说是笛卡尔意表未表的但却是由他而开始思考的。笛卡尔想方设法让“在”同“思”一样具有实在的确定性,虽然这种思想前提决定了“思与在”的分离,但是毕竟笛卡尔开始思考一种关系的存在,开始把人最应关注的两个世界纳入了眼界。由他开始,引发了一连串人类真实世界应然状态的思考。胡塞尔把这种主体性理解为先验主体也正是基于笛卡尔的这一思想基础。他批判笛卡尔哲学为一种实在论理论,认为实在论是哲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一种诱惑,哲学家们认为掌握了一种实体便是掌握了一连串的事物,把实在看作是终点。但胡塞尔却也认为“这种在先验主体中的为主体世界的实存设定寻找前提的诱惑会消失殆尽,只要我们考虑到,纯粹地看,我们所进行的所有推理本身都是在先验主体性中进行的,而且所有与世界相关的证实都以世界本身为尺度,因为世界是在经验中给予自身并证实自身。”胡塞尔这里是说,还用无限后退的方式来寻求最终实体的做法已经不是衡量世界的合理方法,应该对于人的主体意识领域抱有自信,并在此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发掘与研究。从根本上说,先验主体已经给予我们充足的根据,让我们得以对外界事物进行准确的认识,使外物的“在”在“我在”之形上层面上予以展开,这是生活世界之所以在我之中的根本原因。所以说,笛卡尔思想中天才地“预感”到了“在”的丰富性与永恒价值,使“在”通过“思”的努力一步步向人的真实世界逼近。

小结

抛开以往对于笛卡尔理解的狭隘,就可以看到,“在”一定是一种思维确证下的能在,但是能在的同时又无时无刻不是一种真实的“在”,一种关乎人类生活的“在”。虽然这样的“在”曾有过巴门尼德、高尔吉亚式的理解,但由于缺乏“能在”的形上旨趣,也就缺乏了对生活富有哲学的严肃态度。所以我们说“思”与“在”分庭抗礼的结局只能是我们见到丰富思想与丰富人性的边角余料,但是把“思与在”共同纳入人类知识进程,纳入人类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才能认识到笛卡尔哲学是真正具有跨时代的伟大意义的。虽然笛卡尔在由内心向世界走进的途中荆棘满布,但是他敢于前行,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理解。从此后人才乐此不疲地传承他,批判他。这些正是由于每个哲学家都是基于自己时代精神对哲学进行思考,从而使哲学与时代精神不断交相辉映,才使得生活世界呈现出各种面目,人对世界的理解才越加丰富和深刻。

方法论-笛卡尔

《谈谈方法》 笛卡尔 【全名为《谈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上寻找真理的方法》。文章以半自传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作者新的哲学方法及其形成过程。作者从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总结出四条原则:(一)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二)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三)思考时,由简到繁。(四)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在四条规则中,作者指出了三种具体的方法:怀疑的方法、分析、演绎和列举推理的方法。尤其主张普遍怀疑,认为一切都可怀疑,只有怀疑者本身不可怀疑,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公式。对于作者,怀疑和怀疑的克服学说是哲学的入门途径,这种学说的锋芒是直接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因此被誉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宣言。】 第一段 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惟有健全的理性是为人人所最均等分有的。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他已经充分地有了这种天然的禀赋,所以甚至那些在任何别的事上最难感觉满意的人,独在理性方面除了他们所已有的外,通常也更不望再有多求。?在这件事上既然不像人人都会 犯错误,这便可以证明正确的判断力和分辨真伪的能力,即所称为健全的常识或理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有之物。这样看来,我们彼此之所以有不同的意见,并不是因为我们当中某些人比其他的人赋有更多的理性,乃是纯粹因为我们把思想引领到不同的路线,以及各人所注意的对象并不相同。仅有一个元气充健的心性是不够的,主要的条件是要能善于运用。最大的心性可能造成最高的优德,也可能造成最大的恶行;那些行走缓慢而遵循正径的人,可以比那些飞奔疾驰而背离正道的人有更真实的进步。

至于我自己,我从来没有幻想到我的心性比其他一般人更完全。相反地,我毋宁常希望我自己跟一些别的人能够同有敏捷的思想,或清晰明了的想象力,或充沛与持久的记忆力。除了这些之外,我再也想不出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完成心性的功能。理性或常识即是造成人之所以为人,和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唯一事物,我便相信它是全部为人人所同有的。在这一点上,我采纳一般哲学家共同的意见,认为程度多少的差异,仅可以在偶然的意外的事上发生,但是在同一种类之内,一切(个体)的本性或(格式)(Form)却无分别之可言。 然而我可以毫无踌躇地说,我特别幸运,早在童年时代便已踏入沉思和爱好金玉良言的途径,由此而理出了一种思想方法。藉着这种思想的方法,我认为我已经有了一个在我平凡的才能和短促年寿里可以充分地逐步增进知识,以达于最高峰的工具。因为根据我经验的成果,虽然我已经有一样不是徒劳无益的,但是我却在追求真理已经获得的进步上,得到了无上的满足,而且不自禁地怀抱着一种未来的希 望,相信在人类一切的事业中,如果有任何一种是真正高贵而重要的,那便是我所选择的事业了。 然而我很可能有错,以至于将一块小小铜片和玻璃误认为黄金和钻石。我深知我们是如何地容易在与我们本身有关的事上发生迷惘之见,同时也深知我们是如何地应当置疑于外人友辈对我们的褒扬之词。但是我将尽力在这个方法论中讲述我所依循的途径,并且描绘我的生平,以便让每个读者各加自己的评论。这样我便可以从众人的意见中获得新的指示,把它拿来加入我所惯于采用的思想方法中。 因此,我的计划并不是要在这里指示一个为要善用理性人人都当遵循的方法,乃是仅愿描述我自己如何督导自己的理性。凡是以教师自居的人们,很自然地要以为自己比受教的人更有熟练的技能;所以他们如果在很微小的事上发生了错误,便应当受人指责。但是这个小册子既然只是一个历史的或故事的叙述,其中除了一些或者值得仿效的范例之外,多半恐怕是不大适宜采用的。所以我希望这个小册子能够有助于一些人,而无害于任何人;也希望凡读它的人,还能同情我的直爽和坦白。自童年时代起,我始终是与书文为伍。为了有人会这样说服我:书文是足以帮助人生旅

笛卡尔思想

1、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 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对此,因为他的卓出成就使他的上帝的存在言论得到一时的风靡,导致人们思想的偏离,使那时的研究方向以及言论发生错误。 2、笛卡儿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他的关于自然哲学的思想对于人体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 器致使人们缺少了自主能动性。 3、笛卡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上述哲学思想。他同意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的某些科学观点。他否认真空的存在,但又同意原子论学说。笛卡儿对物理学的发展曾做出很大贡献。他论述了动量守恒问题,提出宇宙永远保持着同量的运动。他还推导出了抛

体的轨迹,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基本定律。在光学理论上他坚持光的微粒说和光是一种压力的观点。他所论证的光在密介质中比在疏介质中走得快的观点却被费马否定了。 他的对于真空的否认致使科学发展的步伐落后了好几年,对于光在密介和疏介中得传播速度的看法与论证导致了一段时间的人们的错误认知。 4、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虽然没这些思想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方法的论证,致使很多更简便的方法研究延后。 5、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史上天赋观念说的典型代表,他对天赋观念的理解既体现于起初提出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中,又体现于后来提出的“天赋观念潜在说”中。然而,最能反映其基本思想的,则是前者,即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目的和方法密切相关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笛卡尔曾明确表示,他要建立一种与经院哲学不同的、具有确实可靠基础和实际效用的哲学,以便帮助人们获得确定性知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支配自然、造福人生的目的。应该看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与近代经验论者培根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过,在通

笛卡尔《谈谈方法》

第一部分: 1、在牵涉到自己本人的事情上,我们是非常容易弄错的。 2、从事向别人颁布训条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如果稍有差错就该受到责备。 3、旅行过久就会对乡土生疏,对古代的事情过分好奇每每会对现代的事情茫然无知。 4、雄辩和诗词都是才华的产物,而不是研究的成果。 5、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 第二部分: 1、单靠加工别人的作品是很难做出十分完美的东西的。 2、既然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以前都当过儿童,都不能不长期受欲望和教师的支配。教师们的意见又常常是相互抵触的,而且谁的教导都未必总是正确。那么,我们的判断要想一尘不染,十分可靠,就=像一生下来就完全用理性、只受理性指导一样,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3、涉及公众的事情,哪怕鸡毛蒜皮,改革起来都困难无比。 第三部分: 1、为人处事常常必须当机立断,刻不容缓。 在行动上尽可能坚定果断,一旦选定某种看法,哪怕它十分可疑,也毫不动摇地坚决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样。这样做是效法森林里迷路的旅客,他们决不能胡乱地东走走西撞撞,也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不动,必须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尽可能笔直地前进,尽管这个方向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偶然选定的,也不要因为细小的理由改变方向,因为这样做即便不能恰好走到目的地,至少最后可以走到一个地方,总比困在树林里面强。 2、以周围最明智的人为榜样,而且,要想知道他们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不能光听他们说的话,这不仅是由于世风日下,有不少人不肯定全说真心话,也是由于有不少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是什么。因为相信一件事并不等于知道自己相信这件事,这是两种思想活动,常常分道扬镳。 3、除了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作主。 笛卡尔哲学思想: 1、笛卡尔的方法论:感官只能得到个别的、片面的知觉,只有理性才能获得普遍的、必然的认识。 2、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我可以怀疑这,怀疑那,但是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 3、天赋观念:个人置身于社会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社会的遗产,拿着它参加现实的社会实践,同大家一道不断地修正和扩大这份遗产,再传给后世。笛卡尔以为这份遗产是上帝给的。 4、物理学:认为物质只有一种属性,就是具有长、宽、高三个向量的广延,因此物质的运动只能是广延性的位置移动。 5、发明解析几何:过去,几何和代数是两门科学,几何研究图形,代数研究数,图形和数被认为是两回事。笛卡尔不满意这两门科学孤立研究的抽象性,企图使他们具体化,他通过坐标系统标示法,证明了几何问题可以归结为代数问题。 6、身心关系:外界的物质事物以它们的运动影响我们的身边器官,使我们的身体发热或者

论笛卡尔的怀疑论及其意义

论笛卡尔的怀疑论及其意义 摘要:在笛卡尔的哲学中,普遍怀疑是他方法论的第一个方法,他的怀疑论与以往旧的怀疑论是不同的。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目的,他通过怀疑的方法确立了他哲学中的第一条原理:“我思故我在。”这赋予了怀疑论新的理论意义,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笛卡尔;普遍怀疑;方法论 怀疑的方法是笛卡尔方法论的第一个方法。当笛卡尔开始哲学“沉思”时就指出:“凡是我从前信以为真的东西,没有一件我不能加几分怀疑”。因此,要想确立起坚实可靠、经久不变的知识大厦,就必须尽可能地对所有的事物都予以怀疑,以彻底清除早先所接受的错误见解。他通过普遍怀疑,不仅怀疑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而且怀疑童年时期由于不能适当地运用理性而接受的许多偏见;同时他还怀疑物质实体和肉体的存在,最后甚至怀疑数学真理的可靠性和上帝的存在。正是在怀疑对象的广泛性的意义上,笛卡尔的怀疑被人们称为普遍怀疑。同时笛卡尔也明确,他的怀疑是一种方法上的怀疑,只是清除不确定因素的手段,其目的正是要确立无可怀疑的最确定可信的因素。 笛卡尔的怀疑是不同于怀疑论者的怀疑的。怀疑论者的怀疑是消极的,以怀疑本身为目的,否定一切。拒绝任何确定性的判断。而笛卡尔的怀疑则是积极的,怀疑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否认判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这一点笛卡尔自己在《方法论》中很明白;“我并不是模仿怀疑论者,他们是为怀疑而怀疑,并总是装出不可置否的样子。而相反,我的全部意图只是为了使我自己确定,并丢掉浮土和沙子,以找到岩石或黏土。”怀疑正是为了不怀疑,是为了达到新的确定,达到新哲学的牢固支点,在横扫一切陈旧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新世界哲学的大厦。笛卡尔的怀疑是革命性的,他的怀疑从怀疑感觉开始。他认为通过感官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对于那些即使只是曾经欺骗过我们一次的感觉都是不可信的;即便是手脚身体也可以是不真实的,因为在梦中这些都是可以如此真实地发生,所以梦是骗人的。笛卡尔的怀疑并没有止于此,他认为事物的性质、广延、数量、形状以及物理学、数学等科学也都是可疑的,他甚至还假设上帝是个骗子。可见笛卡尔的怀疑是多么地彻底。 黑格尔曾在《哲学史演讲录》中明确指出:“积极的哲学本身之中便具有着怀疑论的否定方面,怀疑论并不是与它对立的,并不是在它之外的,而是它自身的一个环节。”因而,笛卡尔不会满足于普遍怀疑之中,而是要克服和摆脱怀疑论。那么,笛卡尔是如何克服怀疑论的呢?他认为,要克服怀疑论,就必须通过怀疑找到确实可靠、无可怀疑的东西。笛卡尔首先确立了作为思维的主体的自我的存在。当我对一切进行怀疑时,发现“我在怀疑”本身是无可怀疑的。怀疑是一种思想状态,既然我在思想,就必然有一个“在想这件事的‘我’”,因为思想必须有思想的承担者“自我”的存在。这样,他就得出了“我思故我在”这条“连怀疑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的真理,并“把它当作我所研求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然而仅靠“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并不能彻底摆脱怀疑

简介笛卡尔坐标系

简介笛卡尔坐标系 (Cartesian coordinates)(法语:les coordonnées cartésiennes )就是直角坐标系和斜角坐标系的统称。相交于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了平面放射坐标系。如两条数轴上的度量单位相等,则称此放射坐标系为笛卡尔坐标系。两条数轴互相垂直的笛卡尔坐标系,称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否则称为笛卡尔斜角坐标系。 推广放射坐标系和笛卡尔坐标系平面向空间的推广。相交于原点的三条不共面的数轴构成空间的放射坐标系。三条数轴上度量单位相等的放射坐标系被称为空间笛卡尔坐标系。三条数轴互相垂直的笛卡尔坐标系被称为空间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否则被称为空间笛卡尔斜角坐标系。笛卡尔坐标,它表示了点在空间中的位置,但却和直角坐标有区别,两种坐标可以相互转换。举个例子:某个点的笛卡尔坐标是493 ,454, 967,那它的X轴坐标就是4+9+3=16,Y轴坐标是4+5+4=13,Z轴坐标是9+6+7=22,因此这个点的直角坐标是(16, 13, 22),坐标值不可能为负数(因为三个自然数相加无法成为负数)。 笛卡尔和笛卡尔坐标系的产生据说有一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生病卧床,病情很重,尽管如此他还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几何图形是直观的,而代数方程是比较抽象的,能不能把几何图形与代数方程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能不能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方程呢?要想达到此目的,关键是如何把组成几何图形的点和满足方程的每一组“数”挂上钩,他苦苦思索,拼命琢磨,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突然,他看见屋顶角上的一只蜘蛛,拉着丝垂了下来,一会功夫,蜘蛛又顺着丝爬上去,在上边左右拉丝。蜘蛛的“表演”使笛卡尔的思路豁然开朗。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它在屋子里可以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把蜘蛛的每个位置用一组数确定下来呢?他又想,屋子里相邻的两面墙与地面交出了三条线,如果把地面上的墙角作为起点,把交出来的三条线作为三根数轴,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的位置就可以用这三根数轴上找到有顺序的三个数。反过来,任意给一组三个有顺序的数也可以在空间中找出一点P与之对应,同样道理,用一组数(x、y)可以表

数学思想与方法论(网络通识课)

1.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2.常量(初等)数学时期主要研究的四大数学学科为:算数、(代数)、几何、三角 3.国际象棋是由(印度人)发明创造的。 4.导弹防御系统使用的空间为(四维空间) 5.将数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数学形成与早期发展时期、常量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和(现代数学时期) 6.常量数学时期的代表性国家或地区有:(古希腊)、中世纪东方数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数学。 7.“兔子问题”是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提出的 8.归纳方法包括:普通归纳法、枚举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 9.变量数学建立的第一个里程碑是(笛卡尔的《《几何学》》);第二里程碑是牛顿和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学 10.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是(欧拉) 11.190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提出了“23个问题”,震惊全世界 12.“宇宙这本书是有数学语言写成的”。这句话是(伽利略) 1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独特性、多向发散型、非逻辑性、(化归)、前瞻性 14.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为真或假命题 15.首位获菲尔茨数学奖的华人是(丘成桐) 16.“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是用(数学模型)方法解决的一个实际问

题 17.下列数字中,哪一个是“雷劈数”?(3025) 18.模糊数学让数学进入模糊现象这个金曲,正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好体现。 19.数学学习、研究中的非常规思维有: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0.数学建模的方法有:机理分析法、测试分析法、(灰箱问题) 21.交通是贵的勘测问题是通过建立一个(微分方程)数学模型来解决的 22.数学史上经历了(3)次重大的数学危机 23.欧拉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论文,标志了拓扑学和(图论)的开端 1.数的记号0、1、 2......是由阿拉伯人发现的(否) 2.国际象棋是由英国人发明创造的(否) 3.今日发现的古希腊数学著作主要来源于拜占庭的希腊文本抄本(是) 4.调和级数的敛散性是收敛(否) 5.“兔子问题”是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提出的,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是) 6.笛卡尔的《几何学》标志了《微积分》这门学科的诞生(否) 7.目前还未找到一个明确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所有的素数(是)

关于笛卡尔的生平介绍

关于笛卡尔的生平介绍 法国哲学家、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笛卡儿,以发现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写哲学,对近代哲学而言,这种令人敬佩的文学感是值得庆幸的。那你知道笛卡尔的生平经历介绍有哪些吗?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哲学家笛卡尔生平介绍笛卡儿的父亲是一位拥有大量地产的地方议员,他死后,笛卡儿卖了这些地产,转而投资商业,每年能够获得六七千法郎的收入。 在1612 年之前,他有八年的时间在一所耶稣会学校读书,在这里,他获得了比一些大学生还要好的数学教育。这之后,他隐居在巴黎郊区,在那里潜心研究几何学。后来,他的朋友们扰乱了他的生活,于是他躲进了荷兰军队之中。 在军营里的头两年,笛卡儿依然过着不受干扰的沉思生活,后来他参加了巴伐利亚军。在巴伐利亚,由于天气寒冷,他经常躲在一个火炉边思考。他自己说,他的一半哲学思想就是在那时形成的;苏格拉底有在雪地里沉思的习惯,而笛卡儿的大脑似乎在觉得暖和时才能思考。 1625 年,笛卡儿在巴黎定居。他的朋友们经常在一大早就来拜访他,而此时的笛卡儿还没有起床,这让他苦恼不已。于是,在1628 年时,他再次参军。之后,他在荷兰住了20 年,因为17 世纪的荷

兰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有思想自由的国家。 有段时间,笛卡儿与瑞典女王有了信件联系。笛卡儿赠给了她一篇关于爱情的论述,还送她一篇论灵魂的文章。为了答谢笛卡儿,女王邀请笛卡儿到她的王宫里居住。但是,除了笛卡儿睡意正浓的凌晨5 点,女王再也抽不出任何时间听笛卡儿给她讲解哲学。所以,对于体质一向孱弱的笛卡儿而言,在冬日里早起,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笛卡儿终于一病不起,于1650 年2 月逝世。 笛卡儿的哲学带有主观主义倾向,他认为物质是只有从对于精神的所知出发,并通过推理才能认识的东西。欧洲后来的唯心论者以此为荣,而英国经验论者却恰恰相反。近代哲学很多提出问题的方法都源自笛卡儿,只是他提出的解答没有被接受。 笛卡儿常感叹自己无知,他说知识越是渊博越是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有人曾对此大惑不解,问他:“您具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为什么总是感叹自己无知呢?” 他答道:“哲学家芝诺用圆圈来表示知识的范围,圆圈里是已知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知识,知识范围越多,圆圈越大,圆周也越长,圆圈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因而未知部分当然也就更多了。” 笛卡儿不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很少读书,工作时间也很短。他的成就仿佛都是在短暂的精神集中时取得的。《方法论》、《沉思录》、《哲学原理》等记载着笛卡儿的大部分科学观点,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学号:1404122001 姓名:杨光荣

笛卡尔生活在欧洲思想大变革的时代新的科学成果和新的解释方法对笛卡尔的思想及其研究兴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生理实验来揭示心灵(Mind)产生原因并进而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但当时科学的发展状况使得笛卡尔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而宗教迫害也使他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只能以隐晦的语言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他的二元论哲学正是这一背景的必然产物。 心身关系,也就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关系。一直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因为它不仅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交汇点,而且对它的回答也区分了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所以哲学史上各个哲学派别对这个问题都必然要作出解答。虽然在古代就存在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但是当时的理论论证却十分的简单甚至说是粗糙,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所以直到近代哲学,特别是从笛卡尔开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才有了鲜明完整的理论形态。我们可以从黑格尔的一段话中体味到笛卡儿在个问题乃至哲史上的重要性:“从笛卡尔起,我们踏入了一种独立的哲学。这种哲学明白它自己是独立地从理性而来的,自我意识是真理的主要环节”,其实相同的结论我们也不难从其他后来伟大的哲学家那里得到。 近代哲学中,笛卡尔第一次提出了身心二元论的系统理论,他将世界明确地分成不同性质、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他的二元论门根结底是人的二元论,世界的二元性也是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才有精神,只有在人这个物种身上才能体现出灵魂与身体两个方面的区别。笛卡尔把实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物质实体, 一类是心灵实体。物质实体的本质是广延, 而心灵实体的本质是意识或思维。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物质实体是无限可分的, 心灵实体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实体是可以毁灭的, 心灵实体是不可毁灭的; 物质实体要遵循物理学规律, 是被决定的, 而心灵实体具有自由意志, 是自由的; 物质实体只有通过人的感官形成感知经验才能被构建起来, 是被间接地知道的, 而个体具有直接通达心灵实体的优越通道, 因而心灵实体是被间接地知道的。笛卡尔在《沉思录》中写道:在认识灵魂不灭之前, 要求的第一个和主要的东西是给灵魂做成一个清楚、明白的概念:这在这里已经做到了。除此之外, 还要求知道我们所清楚, 分明领会的一切东西, 本来就是按照我们所领会的那样真实。凡是清楚、分明的灵魂为不同实体性的东西, 就像领会精神不同于物体那样, 实际上都

笛卡尔

论笛卡尔哲学理论及价值 摘要:勒内·笛卡尔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本文主要针对其重要哲学思想进行阐述,并谈谈其哲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笛卡尔,心灵哲学,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上帝存在理论,天赋观念,心物二元论,价值 1.笛卡尔简介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1606年他在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耶稣会的拉弗莱什学校上学,1616年在普依托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中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方法谈》(1637)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1644)。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他的年轻时的勒奈·笛卡儿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2.笛卡尔的哲学理论 通常都把笛卡尔看成是近代哲学的始祖。他是第一个禀有高超哲学能力、在见解方面受新物理学和新天文学深刻影响的人。固然,他也保留了经院哲学中许多东西,但是他并不接受前人奠定的基础,却另起炉灶,努力缔造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未曾有的事,是科学的进展带来的新自信心的标志。他的著作泛发着一股从柏拉图到当时的任何哲学名家的作品中全找不到的清新气息。 他在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谈谈方法》(1637)、《第一哲学沉思集》(即《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哲学原理》(1644)等,都是在荷兰发表的,这些著作在当时都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他的主要哲学理论有(1)怀疑一切——我思故我在(无论如何怀疑,那在怀疑的我不容置疑)——上帝存在(既然“我”存在,而这个不完满的“我”却有着关于完满的观念,又因为无中不能生有,故而,”我“的完美观念来源于上帝,上帝必然存在)——物体存在(既然完满的上帝存在,那么上帝是可信的,绝不会用物体的假象欺骗”我“,故而物体必然是实际存在的)(2)心物二元论(3)天赋观念:认识的起点是清楚明白、不可置疑的、普遍有效的、纯粹理智的天赋

数学史论文——笛卡尔的生平

笛卡尔的生平 法国人具有笛卡尔精神,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说的。外国人也跟着说:笛卡尔是一个典型的法国现象。那什么是笛卡尔精神呢?这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它运用一种确实可靠的方法——探求真理。 在17世纪以前,代数和几何基本是分离的。代数主要研究“数”,而几何主要研究“形”。第一个在代数和几何上架起一座桥梁的人是法国的笛卡尔,而笛卡尔这个名字因解析几何对科学的巨大贡献而家喻户晓。 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出生在法国图赖讷地区的莱依镇。笛卡尔的父亲约阿希姆·笛卡尔是布列塔尼省伦诺地方法院的评议员,按现在的职业来说,他既是律师又是法官。当时涉及法律事务的职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世袭的,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在社会上有相当的独立性和一定的特权,属于所谓的穿袍贵族阶层,其地位介于贵族和资产者之间。其母让娜·布罗沙尔出身同一社会阶层,1597年去世,给笛卡尔留下一笔遗产,使他在此后的一生中有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得以从事他自己喜欢的工作。 有关笛卡尔早年生活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幼年体弱,丧母之后由一位保姆照顾;他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他父亲说他是“小哲学家”。笛卡尔8岁时入拉弗莱什镇的耶稣会学校读书,校方出于对他健康的关心,特许他不受校规约束,早晨可躺到愿意去上课时为止。据说他因此养成了清晨卧床长时间静思的习惯,几乎终身不变。该校的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在前五年学习人文学科、法语、音乐、表演和绅士必备的技艺——骑马和击剑。后三年课程的总称是哲学,包括逻辑学、一般哲学、物理、数学、天文学以及形而上学。在涉及科学的课程中,只有数学和天文学含有较新的研究成果。笛卡尔曾对诗歌怀有浓厚的兴趣,认为“诗是激情和想象力的产物”。人们心中知识的种子犹如埋在碎石中,哲学家“通过推理”使之显露,“而诗人靠想象力令其迸发火花,因为更加光辉。”(笛卡尔著作《奥林匹克》)笛卡尔后来回忆说,这所学校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之一”,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因为教科书中那些看来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些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唯一给他安慰的是具有自明推理的数学。这所学校对笛卡尔的另一个影响是使他养成了对宗教的忠诚。他在结束学业时暗下决心:一是不再在书本的字里行间求学问,而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以“获得经验”;二是要靠对自身之内的理性的探索来区别真理和谬误。 1612年他从拉弗莱什的学校毕业,1616年获得普瓦提埃大学的法律学位。此后,笛卡尔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当时正值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30年战争时期(1618—1648),他从1618年起开始了长达10年的漫游与军旅生活.他曾多次从军,在一些参战的王公贵族麾下听命.他从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并无明显的宗教或政治倾向.他1618年参加了信奉新教的奥伦治王子的军队,一年半后又到对立的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亚公爵手下服务.笛卡儿自己评论这段生活的用词是“太空闲,太放荡”.看来,他不大可能实地参战,因而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在这期间有几次经历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1618年他与荷兰哲学家、医生兼物理学家I.皮克曼相识;据说因笛卡儿在短时间内独立解决了几道公开求答的数学难题而引起皮克曼对他的注意.他向笛卡儿介绍了数学的最新进展,包括法国数学家F.韦达(在代数方程论方面的工作;给了他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有关声学与力学类似于数学证明的方法.严格区分真正的科学知识和那些仅仅可能成立的命题,从而驳倒一位与会者的“一种新哲学”。与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儿对自己的数学与科学能力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他开始认真探寻是否存在一种类似于数学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方法,以期获取真正的知识。贝吕勒深有感触,专门召见笛卡尔,以上帝代表的身份劝导他应献身于一项神圣的事业,即用他的充分而完美的方法去研究医学和力学,为顺应天意,笛卡尔决定避开战争,远离社交活动频繁的城市,寻找一处适合研究的环境。1628年秋,他移居荷兰,开始长达20年的潜心研究和写作生涯,这期间除短期出访外,他一直在荷兰各地隐居。 1628—1630年间,他撰写了第一篇方法论的论文:《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1630—1633年间,他从事多个学科的研究,涉及光的本质、折射现象、物质的性质与结构、数学、生理学与解剖学。他的目标在于用他的方法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框架,为此他准备出版一本定名为《论世界》的

对笛卡尔哲学理论的思考

对笛卡尔哲学理论的思考 作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在哲学界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唯物主义者却认为,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是他最有争议的言论。“我思故我在”,这是笛卡尔全部哲学体系的核心。然而这一极端主观的唯心主义理论在中国哲学界遭到了严厉批判。唯物主义者认为,“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他们甚至抨击笛卡尔的理论简直是“荒谬的”。许多唯物主义者将笛卡尔的名言修改,即“我在故我思”。 那么,“我思故我在”究竟是什么意思?笔者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听到这句话了,但对此的理解一直都是“不断思考的人才是活着的人”。这句几乎人人都知晓的哲学名言流传甚广,但是真正正确理解这句话完整意思的人却很少。 和多数哲学家一样,笛卡尔的哲学研究经历了极其艰辛的过程。对真实的认识就是其中一部分。人们起初对事物真实性的认识一直都依靠自我感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欺骗。放弃对那些曾经欺骗过我们的事物的信任是唯一选择。进而想到,是否应该对整个世界也保持怀疑。在笛卡尔看来,“我思故我在”是一条真理。他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相信我们的感官,即便是普通人看来最平常的事情,他都会持怀疑的态度。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理论“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索的东西。笛卡尔把人类的活动在思维中的表达分为现实和梦境,这两种的真实性是不同的,现实是真实的,而梦境是不真实的。但对一个人来说,思维不可能知道,自己所感觉到的事物究竟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但是,“我思故我在”却是一条真理,因为一个人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他都必然在感知、在思考。所以说只要一个人在感知和思考,那么他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笛卡尔还强调思想是不可怀疑的。 在对主题的认识中,笛卡尔将“我”认定为思想的主体,而并非单纯接受神谕或圣言的传道者,这不得不说是思想者的胜利。关于事物的真实与否,笛卡尔说“凡是我没有明确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实的来接受”。真实与虚假,对任何人来说都必定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绝不能用模糊的标准来判断,否则任何结论都是不可靠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学习科学或是其他追求真理的学科时,才能从

笛卡尔简介

笛卡尔 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笛卡儿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据说,笛卡尔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是,笛卡尔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有些学者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五.方法论 笛卡尔本想在一本题为《世界》的书中介绍他的科研成果,但是当该书在1633年快要完稿时,他获悉意大利教会的权威伽利略有罪,因为他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笛卡儿在荷兰未受到天主教权威的迫害,但是他还是决定谨慎从事,收书稿进箧入匣,因为在书中他捍卫了哥白尼的学说。但是在1637年他发表了最有名的著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为《方法论》。 笛卡儿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 1. 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 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 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 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机械到人体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儿的《谈谈方法》进行的,对西方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体功能,只是各部位机械的综合,而对其互相之间的作用则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罗1号登月工程的出现,科学家才发现,有的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以复杂的方法来对待,因此导致系统工程的出现,方法论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综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统工程的出现对许多大规模的西方传统科学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环境科学,气象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等。 六.解析几何的诞生 文艺复兴使欧洲学者继承了古希腊的几何学,也接受了东方传入的代数学。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数学方法描述运动成为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笛卡儿分析了几

笛卡尔方法论及应用

笛卡尔方法论及应用 察右中旗一中沈平 笛卡尔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数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也是讨论方法论问题的一位大师。他专门写了一部书名为≤方法论≥的著作来表达自己的方法论思想。笛卡尔认为方法问题对人类太重要了,他说“那些只是缓慢地前进的人如果总是遵循正确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着然尔离开正确道路的人走在前面许多”。笛卡尔曾苦思冥想过一种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这种万能方法主要分如下三步: 1、把所有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把所有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3、把所有的代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当然,这种万能方法的每一步的完全实现都几乎是不可能。但是这一设想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比起千万个雕虫小技来仍要大的多。因为它虽不能保证解决每一个问题,但它却保证了许多问题的解决。例如,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遇到含有数量关系应用题,他总是想方设法了;列出一个或几个方程,列方程的过程实际就是由日常语言到代数语言的翻译转化过程,列出方程也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这正是实践了笛卡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所以笛卡尔方法论中一个最基本、最具体、在初等数学中应用最广泛的转化是把所有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或不等式问题)。 一般的方法论可以解决初等数学的如下三类问题。 1、求值问题; 2、求范围问题; 3、求关系问题。 下面我们分别阐述: 一、关于求值问题 一般地求n个字母的值至少要列出这n个字母为未知数的n个方程(多了也可以)组成的方程组。一旦方程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即不定方程,在解不定方程(组)时往往出现三种情形: ①不定方程有无数组解(有几个自由未知数); ②抓住方程的结构特征挖掘内含的方程使方程个数增加; ③抓住整除性和一些重要不等式由不等转化成相等增加方程个数。 例1、设θ∈[1、2π],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x2+xcosθ+sinθ=0 ① x2+xsinθ+cosθ=0 ② 至少有一个相同的实根,求θ的值。 解:⑴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当且仅当 sinθ=cosθ ?=sin2θ-4cosθ≥0成立 sinθ(sinθ-4)≥0 sinθ≥4无解∴sinθ≤0

笛卡尔简介

笛卡尔(1596-1650) (Descartes,Rene) 名人名言: “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数学中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恩格斯 生平简介: 笛卡儿是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1596年3月31日生于图伦省拉埃(今称拉埃―笛卡儿);1650年2月11日卒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1612年从法国最好的学校之一──拉费里舍的耶稣会学校毕业,同年去普

瓦捷大学攻读法学,1616年获该校博士学位.取得学位之后,他就暗下决心:今后不再仅限于书本里求知识,更要向“世界这本大书”求教,以“获得经验”,而且要靠理性的探索来区别真理和谬误. 主要贡献: 毕业后,他背离家庭的传统职业,开始探索人生之路.自1618年起,先在军队里当过几年兵,离开军队之后便到德国,丹麦,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国游历,所见所闻丰富了他的见识,更重要的是对当时科学的最新成果增强了了解.1628年定居荷兰,在那里生活了20年,写出了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一系列著作.他先后出版了《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两本名著,前者是关于物理学的主要基础,后者主要是阐述他在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的哲学思想受到很多人的推崇,黑格尔(Hegel)称他是“现代哲学之父”.他是将哲学思想从传统的经院哲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个人,是唯理论的创始人. 笛卡儿对数学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几何学.他认为数学比其他科学更符合理性的要求.他是以下列身份的结合来研究数学的,作为哲学家、作为自然界的探索者、作为一个关心科学用途的人.他的基本思想事要建立起一种普通的数学,使算术,代数和几何统一起来.他曾说:“我决心放弃那些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习思维的问题.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为此他写了《几何学》.笛卡儿在《几何学》所阐发的思想,被弥尔(Mill)称作“精密科学进步中最伟大的一步”.

论笛卡尔的数学思想

论笛卡尔的数学思想 摘要:一般提到笛卡尔,首先会想到解析几何,其次是“我思故我在”。当然还有那个极大胆的构想,即:任何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求解。本文仅作为自己天真的一些想法谈谈对任何问题化为方程问题求解的理解,以及现代的再认识。 关键词:笛卡尔数学思想划归 自古希腊柏拉图起人们尤其柏拉图将数学看作存在的最佳实例,是先验的,更把数学看作善。一直以来,数学因人类的好奇而不断发展,在这期间社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基本概念及理论的产生与成熟有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科技及人类的发展。当然,也有数学家如哈代等人认为数学应该是挑战人类智力极限的存在,由此他们只喜欢“纯粹”的数学。 到底什么是数学?像1、2、3,即使这些数字在创造期间是困难的,但是它也总是比较容易被理解的,但理解负1,理解无理数、复数以及四元数等概念却并不容易;同样,理解欧几里得几何也是比较直观的。但是,像非欧几何以及其他一系列越来越抽象概念及理论框架或称为范式的数学;另外,随着对数学本身的基础问题的研究也带来很多问题甚至困难。 而这和数学思想有何关联?又和笛卡尔有何关系? 笛卡尔著名的哲学作品为1637年发表的题为《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以及在稍早时期的作品《指导思维的法则》中提出自己设想的一般方法为“通用数学”,并概述了该通用思路:任何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的计划!就如同阿基米德撬地球的名言,虽然仔细想来并不现实,但总能激励人们去研究发现未知的东西。 首先还是先论述一下笛卡尔与解析几何。实际上如同一切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一样,数学发展也是连续的,是不断的踩在无数先辈肩上而奋勇向前的。对坐标系及一些方程和几何学的研究其实一直没有间断过,但为什么是费马和笛卡尔被人们长期赞扬和膜拜?就在于笛卡尔革新式的证明了几何问题可以归结为代数形式的问题,因此在求解时可以运用代数的全部方法。同时由于代数语言远较几何语言富有启发性,所以在问题改变之后,只要进行一些代数变换,就可以发现许多出乎预料的性质。此外,由于笛卡尔采用代数语言来表示几何性质,这就是他提出了许多定理的简单证明,而这些定理要用传统的几何方法来处理则是很困难的。 对比数学中的坐标系,Edgeworth所引入的无差异曲线以及Edgeworth方盒在经济学中的巨大作用,由于这一模型的成功运用使得经济学家们再研究经济问题时更加方便,简洁。而这也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认知。 而这有什么具体的数学思想,仔细一想,要说清笛卡尔的数学思想异常困难,只能是我所想象的笛卡尔的数学思想。在此只想强调他在划归思想上的大胆想法! 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尤其物理学对数学的强烈需求,正如同希尔伯特那著名的23个数学问题中第六个一样:物理公里的数学处理。当然现代数学已经远不像笛卡尔时代的数学。这似乎也在印证或者实践着笛卡尔的将所有问题划归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数学问题的构想。在自然科学界,像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气候等纵多学科建立数学模被成功的应用。 即使在很多社会学科中,数学也在渗透并且逐渐强大。规范的经济学走向实证,甚至某些经济学实证难题被看做是经济学家数学水平不够。例如边际这个基本概念发展竟是如此之慢,另外,阿罗及德布鲁运用拓扑学中不动点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证明,纳什均衡存在性的证明等的发展。使得经济学越发“规范化”而经济学家将这种规范化方法继续引入政治学、制度、环境、日常生活等等领域,也使得社会科学更加的数理化。无论是简单的微积分、线性代数、还是规划、甚至非线性方程、微分拓扑、代数拓扑、大范围分析、动力系统、分形及混沌等极其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经济学家所必需的基本工具。这一切都似乎在朝着笛卡尔的构想在进行。 而在计算机、控制论等学科则在数学的基础上得到即迅速的发展。 笛卡尔作为最有名的提出任何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现在时常把这种思想简称为划归思想,把这个过程简称为数学建模,但是敢于如此大胆的把任何问题

彼得·埃森曼简介

建筑理论大师彼得·埃森曼简介 大师姓名:彼得·埃森曼国籍:美国发布时间:2009-05-31 点击:124 本文是大师简介文章。去建筑院内的群组讨论彼得·埃森曼。[进入大师官方网站] 快速通道:当当网查看关于彼得·埃森曼的书亚马逊[ 查看彼得·埃森曼的免费资料下载地址] 期刊里的评论:去维普资讯里查看更多关于彼得·埃森曼的文章。 树状模式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7246013.html, 生平: 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1932年生于纽约新泽西州纽瓦克市,在康奈尔大学获建 筑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在剑桥大学获文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并被芝加哥伊利诺大学授予工艺荣誉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 哈佛大学等校在任教,并主编“反对派”杂志Opposi tions。1980年自行开业,他的作品多次获奖。著作有:Moving Arrows, Eros and Other Errors, Houses of Cards等。 彼得·埃森曼是当今国际上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评价很高。代表作品有辛辛那提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DAAP)学院与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艺术中心。埃 森曼自称是后现代主义,他的设计理论早期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后受解构主义影响。 简介: 彼得·埃森曼作为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之一,对建筑学的影响是深远 的。首先,在近期历史中,他是首位建筑师,能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智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的一部份。其次,也许更重要的在于:埃森曼的工作构成了一种持续的“批判性”的实践——此种实践的最基本的产品是建筑学的“知识话语”,并且,埃森曼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将该“知识话语”同时在建筑文本(理论)和建筑形式(建造)两个层面上加以阐述。在一个由大众消费和公共媒介主宰的时代,他持续地询问,建筑学能否摆脱社会批量生产的力量的驱使?建筑学知识话语能否存在于意识形态之间的空隙中。埃森曼宣称“批判性”的实践首先保持一种抵制的姿态,同时又能保留在“时代精神”内部。 埃森曼的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的形式主义解读和“卡纸板住宅”系列的建筑抽象语言元素的操作。2、中期柏林IBA社会住宅和俄亥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等设计建筑的抽象图像如何融入多种复杂关联的“场域” 的关注。3、近期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和哥伦布会议中心等设计对城市和建筑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