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 现在日本经济 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_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_苏杭

2013 现在日本经济 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_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_苏杭

2013 现在日本经济 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_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_苏杭
2013 现在日本经济 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_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_苏杭

2013年第1期(总第187期)

现代日本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1.2013

(Vol.187)

企业管理

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

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

苏杭1王睦欣2

(1.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2.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管理系,北京100070)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在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恶化了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推动着中小企业寻找新的市场机遇。面对国内市场萎缩、电力短缺、日元升值等制约因素,日本中小企业以不断发展中的亚洲市场为目标,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会议”,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包括资金调配、信息搜集、人才培养、市场营销、贸易投资环境改善等全方位、细致化的支援服务。与以往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相比,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加速发展的主要诱因。

【关键词】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市场驱动;政府扶持

【中图分类号】F279.3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5X(2013)01-0062-09【收稿日期】2012-05-2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南北型FTA非贸易问题演化趋势及中国的对策”(11YJAGJW014)

【作者简介】苏杭(1975-),女,辽宁省大连市人,经济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王睦欣(1990-),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管理系在读学生。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依赖国际市场的日本经济遭受重创,也导致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7%的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在日本政府多项政策推动之下,日本经济开始向利好方向发展,然而,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及由其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震后日本出现的电力短缺、日元超级升值等现象迫使日本中小企业走出日本,到海外去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回顾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不断涉及国际经营的过程。现有研究文献中对企业国际化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第二种观点认为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第三种观点认为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日益意识到国际贸易对其未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并执行交易。[1]中小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世纪90年代

以来企业国际化研究的热点话题。

战后,随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企业国际化理论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

两大流派:经济方法和过程方法。其中,

经济方法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在企业国际化过程研究方面,北欧瑞典学派[2]的Uppsala 模型最受瞩目。该模型假设企业缺乏完全的国际市场信息,企业国际化的程度会随着国际化经验和知识的累积而逐步提高。因此,企业国际

化是一个逐步进入

“心理距离”越来越大的新市场的渐进过程。然而,由于一直以来跨国公司充当了企业国际化的主体,因而现有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理论也主要是以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降低了各国对资本跨国界流动的

限制,

信息化的发展降低了信息内化和知识创造的成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国际化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国际新创企业理论①、组织知识理论②和社会资本理论③就是这一时期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研究的代表。

对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而言,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发展并与大企业竞争,企业家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家精神④也尤为突出。[3]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国际化相结合,就形成了国际

企业家精神⑤。国际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对企业国际化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是企业经营者针对经济环境变化而采取主动性、

警觉性和创新性行为的精神动因,具有创新、前摄性和风险承担3个维度。日本是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较早的国家。在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包括了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业务合作4种形式。[4]在战后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企业家应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主动识别、开发和利用海外市场的机会,这正是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国际化发展的行列,有关中小企业国际化研

究的经济方法也获得了新的进展,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就是其中之一。既往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虽然也给出了企业国际化的原因分析,

但是这些分析主要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无法解释中小企业在某一个时段内国际化加速发展的原因,也无法动态反映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结构变化。投资诱发要素组

合理论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任何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在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作用下发生的。其中,直接诱发要素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管理及信息知识等。间接诱发要素是指生产要素之外的政策和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投资国、东道国和世界性诱发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如鼓励投资的政策和法规、东道国的

36第1期苏杭,王睦欣: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

⑤国际新创企业理论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工具效率的提高,具有国际商务经验的人士大量增加,在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中有越来越多的成员在创业前就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经验。因此,企业从创业之始就走上了国际化道路。组织知识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知识既包括外部市场知识,也包括内部技术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从企业的市场活动中获得,也可以根源于高层管理团队的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如果将企业国际化过程看成是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过程,那么企业的国际社会资本就可以通过信息功能、凝聚功能和交易费用节约这3个影响机制来促进企业积累、创造和利用国际运营经验和知识,从而影响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企业家精神由Gary Knight 于1967年首次提出,意指企业家的才能和为企业承担不确定因素的职责。国际企业家精神最早出现在1988年Morrow 的《国际企业家精神:新的成长机遇》一文中。自2000年以来,在

《美国管理研究》和《经济学家》杂志的积极推动下,国际企业家精神和国际新创企业理论成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2000年,

McDougall 和Oviatt 把国际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为了在组织中创造价值而跨越国界进行的创新的、预应的和风险寻求的行为的组合。2003年,二人又将国际企业家精神进一步界定为:为了创造未来的产品和服务而跨越国界进行机会的识别、评价、开发和利用。参见Shrader ,R.C..McDougall &Oviatt ,B.M..A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New Ventur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03,(1):59-82.

46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7期

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等。按照这一理论,东道国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投资国政策的鼓励等因素,都会导致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加速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外部市场环境和日本政府国际化支援政策的诱发作用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的重要外部推动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企业家所具有的国际企业家精神使其能够敏锐地识别和判断企业未来发展的市场空间,这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内部推动力。

二、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

早在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2007年10月,日本经济就已经结束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局面,受景气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没有活力、家庭和个人没有从景气中受益的状况一直难以改变等问题的制约,再加上美国经济减速、日元升值、出口受阻以及全球性通货膨胀特别是油价暴涨的影响,当年11月日本经济就转为景气衰退的局面。随后的金融危机加剧了日本经济衰退的局面,也让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为突破国内需求日渐萎缩的制约,日本中小企业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一)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复合危机、超级日元升值等,都让日本中小企业的处境雪上加霜。日本媒体经常用“六重苦”①来形容日本产业界的困境,实际上,日本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要远远超出“六重苦”。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日本中小企业试图通过国际化发展来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发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调查显示,有71.4%的中小企业计划在未来3年内开展或扩大在海外的业务,较2011年增加了5.4个百分点。[5]

1.严峻的经济形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日本政府超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干预下,日本经济一度走出衰退,迎来复苏。然而,受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东日本大地震的爆发、日元升值以及泰国洪水等因素的制约,日本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比较严峻。2012年1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更新报告《世界经济展望》指出,受欧洲债务危机的拖累,全球经济活动正在减速。报告下调了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2013年为3.9%。[6]全球市场的低迷让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倍感压力,而日本经济的统计数字也显示出日本经济增长乏力。2012年3月8日,日本内阁府公布了修正后的2011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的数据,虽较此前的速报值有所改善,但当季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仍环比下降0.2%,按年率计算下降0.7%。[7]与此同时,日元汇率的持续走强,使得日本对外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超级日元升值及东日本大地震的后续影响使日本出现了31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逆差总额高达340亿美元。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恶化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利于企业设备投资和经营活动的开展,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机遇。

2.日元升值带来的经营压力

自2010年5月以来,受欧洲债务危机和市场对美国经济形势担忧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日元汇率持

①“六重苦”大致可归纳为:“日元升值”、“高额法人税”、“电费上涨与供电不稳定”、“严格的减排限制”、“贸易自由化进展缓慢”、“严格的劳动法规”。

续走高。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日元汇率更是屡屡刷新战后的历史纪录,于当年10月31日

创下了1美元兑换75.32日元的最高纪录。其间尽管日本政府几次出手干预外汇市场,

但在整体国际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日元升值的压力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不仅给出口依赖型的日本经济以沉重打击,而且给日本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困难。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所做的有关日元升值对企业销售和经营影响的调查显示,有66.5%的大企业认为日元升值已经或即将导致其业绩恶化,在中小企业中这一比

例为58.6%。面对日元持续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

日本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快向海外转移的步伐来应对。仅2011年上半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的件数就达到308件,同比增长27%,并购金额达到29495亿日元,同比增长59%,[8]

无论并购件数还是并购金额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除主动到海外寻找市场机

会的中小企业外,

伴随大企业海外转移的加快,日本国内专门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的系列内的中小企业也被迫向海外转移。

3.亚洲市场的快速发展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50%。庞大的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和居民购买力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虽然目前亚洲国家(除日本外)的人均消费水平还有待提高,但考虑到亚洲国家的人口规模,国家层面的消费市场已经十分巨大。2008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已达16133亿美元,东盟为8573亿美元,印度为6838亿美元。[9]伴随着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耐用消费品的普及,亚洲消费市场还有望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0年亚洲个人消费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6.14万亿美元,是日本个人消费市场规模的4.5倍。在亚洲市场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中间阶层①的扩大备受瞩

目。2000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中间阶层的人口为2.2亿,

2010年已攀升至9.4亿人,超过欧盟和美国人口的总和,预计到2020年亚洲中间阶层的人口将进一步增加到20亿。[10]考虑到中间阶层的消费能力,亚洲市场的发展潜力将非常巨大。相比之下,受人口老龄少子化现象的制约,日本国内市场的规模

将很难扩大,

因此,进军亚洲市场就成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日本企业发展的必然的战略选择。(二)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动向

与以往国际化发展实践相比,此轮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以亚洲特别是以中国为中心

近年来,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日本中小企业把亚洲作为其海外事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地。与大企业把出口重点放在欧美地区不同,日本中小企业面向亚洲的出口比例要远远高于大企业(见表1)。在不断扩大面向亚洲出口的同时,日本中小企业也加快了在亚洲投资的步伐。特别是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以来,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吸引了日本中小企业的目光。从2001年度到2007年度,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比例由18.7%上升至28.1%(见表2)。相比之下,日本中小企业对北美和欧盟的投资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收益率的差异是导致日本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地区结构发生变动的主要诱因(见表3)。

表1不同规模企业出口的地区分布情况

(%)亚洲地区

北美地区欧洲地区大企业

40.426.619.3中小企业65.814.711.3资料来源:経済産業省.『平成20年企業活動基本調査』

。56第1期苏杭,王睦欣: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①指家庭可支配收入在5000 35000美元的阶层。

66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7期

表2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比例的变动情况(%)

2001年度2007年度

中国18.728.1

东盟24.724.0

北美19.314.7

EU15国8.68.2

其他28.724.9

资料来源:経済産業省.『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査』。

表3各地区现地法人经常收益的变动情况(百亿日元)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北美24127624053104

亚洲250312381296367

欧洲941191677547

资料来源:経済産業省.『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査』。

2.组团开拓海外市场

集聚是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之一。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上的劣势地位限制了其规模经济性的发挥,而通过企业集群,中小企业可以在营销、技术、信息共享以及培训等方面通过专业化分工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益,进而维持中小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此轮国际化发展中,很多日本中小企业采取了组团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把集聚化发展模式复制到了海外。日本汽车和电子产业系列化生产的比例较高,一家大企业投资海外,往往会带动几十家中小企业随之相行。2011年仅静冈县一地就有350家中小企业希望集体转移到海外。与国内经营相似,国际化过程中的集聚发展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壁垒,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发展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原材料、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3.海外转移的范围更广

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出口型中小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已经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后日元升值的加快,迫使日本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快向海外转移的方式来应对危机,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决定因素也逐步由削减成本向扩大市场转移。因此,此轮日本中小企业海外转移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首先,日本中小企业开始把和生产有关的设计、销售、物流甚至研发部门转移出去,使之更靠近生产和销售地区,以便更好地为其服务。其次,鉴于未来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将高于国内市场,很多中小企业开始把作为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向海外转移。第三,伴随大企业将部分新开发的产品如新能源汽车、车用蓄电池、新型液晶板等转移出去,中小企业也进军国际市场实现与新产品相配套的零部件供应。

4.非制造业企业海外转移加快

除以往的汽车、机电、化工等传统领域外,医药、物流、环保、银行、建筑等非制造业在此轮中小企业海外转移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布的《2011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开展相关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非制造业企业中从事海外事业以及同时从事海外和国内事业的企业比重已超过半数,达到53.9%。①调查数据还显示,非制造业当中的信息软件业、运输业、专门服务业和建设业国际

①制造业企业中这一比重为65.0%。

化发展的意愿最强。①5.FTA 优惠税率利用率上升

目前,日本政府已先后与墨西哥、马来西亚、智利、泰国、印尼、菲律宾、东盟、瑞士、越南、印度等签署FTA 协议,为日本企业开展海外贸易和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显示,近3年日本企业FTA 关税优惠政策利用率呈上升态势。2009 2011年度,日本出口企业FTA 关税优惠政

策利用率分别为29.4%、31.4%和34.0%。其中,日本与智利、泰国的FTA 优惠税率的利用率较高,分

别为29.1%和26.3%。除上述双边FTA 以外,日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积极参与利用其他国家间的FTA 。特别是随着东盟(ASEAN )经济一体化的深化,日本企业从东盟自贸区协定(AFTA )中受益匪浅,中间产品的流通成本明显降低,区域内的生产网络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巩固。

三、日本政府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支援政策

在日元升值、大企业将生产重点转移至海外的背景下,日本中小企业也加快了进入海外市场的速度。特别是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促使更多的日本中小企业认识到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日本各级政府也开始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这样一来,日本政府的扶持政

策在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同时,

也形成了一种明确的政策导向,成为日本中小企业海外转移的重要诱发因素。

(一)强化国际化支援体制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基础整备机构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是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支援机

构。面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加速发展的新局面,为从制度上促进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2010年10月,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了由经济产业大臣担任议长的“日本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会议”

,②整合各省厅及中小企业支援机构的力量,制定《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大纲》,实施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行动

计划,为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政策的落实提供依据。“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会议”的设立,反映了

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视,有利于加强中小企业厅与相关省厅及支援机构间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金融、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

作为日本政府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政策指导方针的《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大纲》列出了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五大重点课题,即信息搜集和提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资金调配和贸易投资环

境的改善。2012年3月9日,日本政府又通过了《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大纲修正案》,[11]在扩充中小

企业海外发展支援机构的同时增加了发挥政府开发援助(ODA )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以及与日本律师协会③合作为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的内容。

(二)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

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顺利开展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全球金融危机后,受经营状况恶化的影响,中小

7

6第1期

苏杭,王睦欣: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①②

③其中,信息软件业企业中有69.4%的企业想扩大海外事业的比重,其他三个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6.7%、

66.7%和66.0%。截至2012年3月,参加日本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会议的支援机构已达11家,分别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中小企业基础整备机构、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日本贸易保险、日本商工会议所、全国商工会联合会、东京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日本律师联合会、国际协力机构、海外贸易开发协会和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

日本律师联合会为支援中小企业进军海外,准备为其提供法律建议并培养熟知当地商业习惯等情况的律师。日本律师联合会专门为此成立工作组,并于2012年2月1日召开首次会议。工作组将负责讨论培养律师、介绍当地律师并罗列容易产生纠纷的因素,还将讨论完善咨询环境等问题。此外,日本律师联合会还将探讨与日本地方政府及经济团体合作,建立起由律师联合会集中回答企业咨询的框架。

86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7期

企业的资金状况普遍比较紧张。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针对从事海外经营的中小企业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经济产业省在日本政策金融公库设立了“海外发展资金”,专门面向从事海外经营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011年度(截至2012年1月)“海外发展资金”共为中小企业融资298亿日元,较2010年度的119亿日元有了迅猛增长。其次,针对进军海外的中小企业,制定支持其现地融资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当日本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子公司欲扩大当地事业时,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将向现地金融机构出具信用证,为该企业提供债务保证,从而帮助该企业获得当地金融机构的融资。第三,根据2012年3月2日通过的《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强化支援法案》,那些经过认定的正在发展海外业务的中小企业可以享受以下的融资便利:(1)通过日本贸易保险(NEXI)的保险业务为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子公司提供融资便利;(2)增加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海外投资关系保险)的担保额度;(3)通过中小企业基础整备机构充实中小企业的经营资本。

(三)提供全方位、细致化的国际化支援服务

针对当前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实际,经济产业省协同其他政府部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在市场开辟、信息提供和贸易投资环境改善3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细致化的支援服务。

为配合中小企业海外销路的拓展,日本政府鼓励各地区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根据自身能力和技术等优势制定战略性政策,政府将提供资金支持。把政府开发援助与日本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出口相挂钩,帮助中小企业扩大海外市场。

在信息服务方面,中小企业厅负责搜集、整理和展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成功案例;为准备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中小企业进行事前诊断,同时为其提供“一站式”的商谈和咨询服务。经济产业省通商政策局、商务信息政策局、服务业生产性协议会(SPRING)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负责合作搜集各国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发展情况以及服务业企业的国际化案例,为中小企业提供参考。经济产业省贸易经济合作局与日本贸易保险、地方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充实“地域企业海外业务支援网络”为地域内中小企业利用贸易保险提供信息服务。[12]实现中小企业海外发展支援关系会议的机制化,日本政府计划每两月召开一次例会,各支援机构在互通信息的同时,研判国际化支援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贸易投资环境改善方面,经济产业省计划每年针对约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在其设立海外据点的土地价格及税金等必要费用的调查,并在官方主页上加以公布。此外,经济产业省将和海外的律师事务所签约,承诺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1万件左右的法律咨询,为在商务习惯和法律制度不同的海外地区开展业务的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此外,针对在日本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限制从日本进口食品的国家,将通过驻外使馆加强信息提供,促使这些国家早日解除针对日本灾区产品的进口限制。除上述措施以外,经济产业省还通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积极参加海外展览会,并争取在2012年年内达成9000件以上的商业谈判。

(四)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引导和限制

如前所述,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电力短缺以及日元升值等因素,推动日本电子、半导体和汽车零配件行业的中小企业加快了海外转移的步伐,这一现象同时加深了日本政府对产业空心化的担忧。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而迅速地转移到国外,造成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以及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日本的产业空心化问题由来已久,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有关产业空心化的质疑愈演愈烈。作为日本政府而言,既希望本国中小企业通过海外转移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又对海外转移所引发的产业空心化顾虑重重。体现在中小企业国际化政策上,就是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提供支

援和扶持,另一方面又通过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海外转移加以引导甚至是限制。

鉴于国内经营成本上升是日本中小企业海外转移的重要诱因,结合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诸因素,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1)修改建设新厂的法律规定;(2)为企业经营提供补贴;(3)大力发展新能源,降低对核能的依赖;(4)干预汇市,减轻日元升值带给企业的压力;(5)鼓励技术研发,提升日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战后,中小企业在日本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3]然而,与大企业相

比,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搜集能力弱、资金和人员缺乏,在海外业务开展方面遭遇了重重挑战。为此,日本政府从政策和措施上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人口老龄少子化趋势的加剧,凸现日本国内市场规模的有限性,日本亟需转变国家发展模式。[14]

相比之下,伴随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亚洲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利用亚洲市场扩大的契机积极扩展海外业务、实现新的增长,成为日本政府和中小企业企业家的共识,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由此进入到新的阶段。如前所述,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快速发展的重要诱发因素。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企业家对新市场机会的警觉性也是日本中小企业克服各种障碍进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推动力。可以想见,在这两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在规模和收益上将迎来新的突破。

受地缘以及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是日本中小企业海外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日本中小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势必会给我国的产业调整和企业经营带来影响。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日本中小企业的进入有助于我国产业的配套发展和企业的技术革新,但同时也会加剧市场竞争。为此,需要有关部门认真关注、积极应对,采取措施促进中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于日本中小企业的优势大都体现在技术、专利和工艺等软实力上,因此加强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就成为

深化两国中小企业合作的重要制度保障。此外,

正视中日两国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减少日本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怀疑和担忧,增强其长期投资的信心。参考文献:

[1]Neil Hood.Stephen Young.The globaliza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ctiv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 ].New York :

St.Martin's Press ,2000:45.

[2]Johanson ,J and Vahlne ,J 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77,(8):23-32.

[3]苏杭.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理论探讨与发展实践[J ].日本学刊,2006,(5):97.[4]日本中小企業庁.『中小企業白書2010年版』[EB /OL ].152.http ://www.chusho.meti.go.jp /pamflet /hakusyo /h22/

h22_1/Hakusyo_part2_chap2_web.pdf.2010-04-27.

[5]ジェトロ.『日本企業の海外事業展開に関するアンケート調査(平成23年度)』[EB /OL ].http ://www.jetro.go.

jp /news /.2012-03-01.

[6]IMF.中国经济增速今年或下降[J /OL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http ://www.sme.gov.cn /web /assembly /action /

browsePage.do ?channelID =1195111685376&contentID =1327883545839.2012-01-30.

[7]日本内閣府.『2011(平成23)年10 12月期2次速報』[EB /OL ].http ://www.esri.cao.go.jp /jp /sna /menu.html.

2012-03-08.

[8]荣郁.日企海外转移,世界工厂靠边站.[J /OL ]

.国际商报,http ://japan.people.com.cn /35463/7561724.html.96第1期苏杭,王睦欣: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

07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87期

2011-08-05.

[9]日本経済産業省.『通商白書2010版』[EB/OL].http://www.meti.go.jp/report/tsuhaku2010/index.html.2010-08-25:185.

[10]日本経済産業省.『通商白書2010版』[EB/OL].http://www.meti.go.jp/report/tsuhaku2010/index.html.2010-08-25:187.

[11]日本経済産業省.『経済産業省の海外展開支援行動計画』[EB/OL].http://www.chusho.meti.go.jp/koukai/ken-kyukai/kaigai/120309HS.html.2012-03-09.

[12]尹小平,徐兴.集团主义文化与日本金字塔式垄断体制的沿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4-59.

[13]王振,等.中小企业: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9-22.

[14]刘江永.美国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反思与摸索[J].现代日本经济,2010,(5):3.

责任编辑鲁燕

New Developments of Japanese SMEs'Internationalization:

Market Driving and Government Support

SU Hang1WANG Mu-xin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rade,Dong 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Liaoning,116025,China;

2.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Department of Management,Beijing,100070,China)Abstract: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2008and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of2011created great influences on Japan's economic development;meanwhile,it deteriorated Japanese SMEs'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pro-pelled SMEs to seek new market opportunities.Facing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such as domestic market shrink-age,power shortage,Yen appreciation,Japanese SEMs accelerat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argeting expan-ding Asia market.Meanwhile,Japan's government specially established"SEMs Overseas Development Aid Conference"in the October of2010and integrated the power of Japanese government for providing all kinds system services for SEMs'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including funds allocation,information collecting,human resource cultivating,marketing management,trade investment,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 new developments of Japanese SMEs'internationalization,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market driv-ing and government support are major inducing factors for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s of Japanese SMEs'inter-nationalization after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Key Words:Japan;SMEs;Internationalization;Market Driving;Government Support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推进方案#优选.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 发展”推进方案 按照省、市、县关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安排部署,依据县委及县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商务系统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提出如下推进方案。 一、活动安排 (一)广泛动员,学习提高 1.广泛动员。根据县委的总体安排,主要领导亲自抓好活动,成立组织机构,研究制定本单位活动具体实施方案,迅速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和思想发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要求上来。 2.集中学习。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体学习不少于2次,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通过专题辅导、集中讨论进行深入思考,做到吃透精神、抓住实质,掌握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为搞好大讨论奠定思想基础。集中学习结束后,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并上报我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 3.组织专题报告会。围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到我局举办专题报告会,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全面讲解辅导,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 4.强化宣传。要通过公开栏、网络等形式,对大讨

论活动进行集中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干部职工参与率,引领活动深入开展。 (二)查摆问题,深入研讨 1.深入查摆问题。对照我局现状,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全面系统查找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工作落实上存在的偏差和问题,为赴外考察对标做好准备。 2.深入开展调研活动。要围绕我局重点工作和制约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确立调研课题,深入企业、包联重点项目开展一线调研,发现问题,剖析根源,并形成调研报告。 3.开展意见建议征集活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征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推动商务工作跨越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对征集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为我局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全面对标,比学赶超 1.科学定标,明确方向。围绕我局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围绕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商贸流通、市场监管,瞄准先进地区和行业标兵,确立了招商引资以涿鹿县为标杆,外贸出口以唐山市为标杆,商贸流通以宣化区为标杆,市场监管以怀来县为标杆,并形成了初步对标方案,为下一步比学赶超确定了方向。 2.深入学习考察,细化对标方案。要深入研究对标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学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的有关文件,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及时性。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从《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到邓小平“南巡讲话”,从打破姓“社”姓“资”和姓“公”姓“私”的束缚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进程都离不开解放思想。 回顾党的历史,每当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我们都紧紧依靠解放思想这个强大思想武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青海省的发展历程上,解放思想同样是推动我省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发展上的每一个重大跨越,都离不开解放思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当前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海省与全国一样,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也前所未有。如果我们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停滞不前,如果我们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没有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没有勇于探索、勇往直前、人一之我十之的气概,我们就会贻误发展的大好机遇。 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与时俱进,热情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觉得更应该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清醒自己的头脑,使我们的思想永具革命性!要解放思想,我认为首先得走出害怕解放、拒绝解放、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至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①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2%,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局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他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充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

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①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②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引导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益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曾被誉为创造了亚洲奇迹,堪称各个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模版。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表现出持续的高涨,发展势头锐不可当,仅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恢复了战前的经济水平,所以一度被西方国家认为是“经济奇迹”。但是,从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开始出现大滑坡,并且又如之前经济持续增长一样表现出持续的不景气。在短短的时间内日本经济将成功与失败两方面先后展现,为我们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提供了正反两方面资料,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在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认识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创造了制造业辉煌的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在二战后经过50年代的经济恢复,在60、70年代的高速增长中,逐渐定型。从构成经济增长的各要素的关系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政府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具有更大的权利。日本政府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政府保护企业、政府政策调配等途径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二)日本的市场经济是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 从50年代开始,日本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后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和西欧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外贸易体制,实现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所以战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三)日本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团队精神很强的企业制度

教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活动心得

教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活动心得 响应县委号召,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的心得体会: 一、树立跨越赶超、奋进崛起的雄心壮志: 要求保持目标的连续性。发展目标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六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目标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为之继续努力奋斗。“新要求”是十八大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对一些具体指标进行调整和深化,并不是另起炉灶提出一套新的目标。 回想我校建校至今,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的目

标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德智美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我们与一些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又要看到我们学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学校发生的巨大转变。我校在下学期就要搬进自己的新校区,新的环境,新的教室,新的教学用具,都将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作为老师我们更应树立新的目标,带领学生一起奋进。同时我们也应看得到我们的差距,差距越大说明我们的进步空间越大。存在的差距使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变差距为潜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适度的压力能使我们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人的自身有无限潜力,力量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然而,潜力就像一堆待烧的木柴,需要火种去引燃,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火种,只能碌碌无为。激发潜力,就像挤压浸过水的海绵,在我们用力挤的时候,所感到的必然是

18春华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欧盟东扩是以提供()为先导的。 A: 政治援助 B: 经济援助 C: 物质援助 D: 战争援助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不包括()。 A: 中国 B: 日本 C: 印度 D: 美国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 B: 西藏问题 C: 台湾问题 D: 知识产权问题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 A: 贸易 B: 出口 C: 金融 D: 投资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 维护世界和平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 独立自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印度人口12亿,居世界第()位。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是()。 A: 1945-1955年 B: 1956-1973年 C: 1974-1980年 D: 1981-1985年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是在俄国国家杜马中的第一大党。 A: 俄共 B: 俄自由民主党 C: 俄统一党 D: 公正俄罗斯党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还没有加入欧元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1954年,中国和()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缅甸 B: 越南 C: 印度 D: 印尼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所建立的科学基础是()。 A: 经典力学 B: 电磁学说 C: 基因论 D: 相对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 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B: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 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不断扩大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D: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是当代世界格局发展的最大趋势。 A: 单极化 B: 两极化 C: 多极化 D: 文明的冲突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苏联解体后,俄国经济转轨采用的是() A: 休眠疗法 B: 休克疗法 C: 确定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 沿用计划经济模式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A: 1969 B: 1970 C: 1971 D: 1972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有()。 A: 优惠贸易安排 B: 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共同市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战略的主要原因有()。 A: 防范中国崛起对美国形成挑战 B: 确保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C: 世界地缘经济因素使然 D: 美国财政困难 正确答案: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1.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可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情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和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年。日、美、英、法、德5国于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美元、474美元、227美元、242美元、302美元(按1965年美元价格折算)。5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年的GNP和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 %、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和此同时,明治政府仍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和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例如,于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3150俩白银,相当于3亿6400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壹般会计岁出为7000—8000万日元)及于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从壹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和财富,对日本 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壹个特点。从国内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过程得益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同时,从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1603—1867年)以来日本就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了壹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因而,使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消化。 许多后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制度的政策,但未必均像日本那样成功,其主要原因于于教育落后。日本现代化过程的壹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因此,日本之所以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除去依靠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和明治政府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这给日本带来了“现代因素”)以外,也是和其重视教 育的“传统因素”的贡献分不开的。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日本于第壹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世界市场经济模式课程论文题目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院(系) XXXXXXXXXXXX 专业 XXXXXXXXXXXXX 年级 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X 教师姓名 XXXXXXX 二○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华中师范大学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特点浅析 XXXX 摘要:日本作为昔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经济模式中的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在日本经济腾飞过程中提供了不小的助力,但也可能成为日本经济继续发展的阻碍,故值得细细品味分析。 关键词:政府导向;激励机制;宏观调控;文化价值观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后发式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将归纳总结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价格机制 日本在战后的经济有一特色,是纵然经济高度发展,但物价却也极高。这与日本价格机制有密切关系。价格作为市场经济的三要素之一,一向都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这在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日用工业基本完全由价格完成供需均衡。但同时政府对重化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产品的价格均有所干预,这使得这些行业的竞争并不充分自由。自由竞争的经营者为扩大优势往往可以采取降低价格的措施,而上述竞争不自由的产业则会因为受到政府规制而难以降价,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金融市场 金融业是最能体现日本政府导向型特点的行业,政府对金融机构干预之多,监管之细使得任何金融机构在政府的超保护政策下无论经营状况好坏都不会破产。但过度保护却留下隐患——使金融机构僵化进而丧失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意识。其实这与中国某大部分国企的现状十分类似:明明企业效益日益降低甚至已经到需要靠国家财政来补贴的地步,但国家却没有很多国企改革的实际有效措施,甚至对国企也采取着过度保护,这更促进了国企的僵化。 三、企业管理 1.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制:这既是日本企业的特色管理模式,也是日本市场经济独特的激励机制。20世纪50年代,随着消化欧美先进技术的需要与日俱增,日本企业越发意识到对能够消化改良先进技术的技术人才的需要,加上企业由于经济腾飞开始追求长期发展,这些都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长期陪训,这便促成了日本极具特色的终身雇佣制。而与它密切相关的年功序列制则是作为一种“隐形投资”激励着青年员工,也成为了终身雇佣制的保障。二者一起还极有助于员工及经营者对企业归属意识的形成。 2.逆向激励:日本劳动力市场上一次市场的价格远高于二次市场,员工不论以什么原因一旦离开企业,再度求职时就只能进入低价的二次市场,这对在职员工是一种压力和威胁。同时,经理人面临更强的逆向激励,由于经理人需求市场弹性较少,一旦被发现有腐败现象,便几乎等同于进入几乎没有生机的死地一般。这些都激励着日本员工及经理人认真工作。 四、收入差距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材料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 材料 省委八届五次会议研究决定,从5月份起,集中开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大讨论。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攻重点、促改革、优环境,做好“法治xx”创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打好两大攻坚战。现就如何搞好我县经济发展谈谈本人拙见。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和生产要素,而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和生产力第一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县对人才引进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创新性的推出了大学生招聘形式,也引进了一批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但仍未形成一个长久有效的落实机制,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政策,且周期过长。因此我觉得县里要优化环境、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充分认识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真正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并积极协调人力资源、编办、财政等部门,制定一个本籍人才引进规划。以便让高素质的本籍人才,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规模的农村民营企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主体。这些民企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大大拉动我县国民生产总

值,并转移和吸附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可以说,民营企业对我县的财政贡献和解决就业、提高国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当前国内外环境影响,我县民营经济面临很大困难。不断上涨的人力、原料成本,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改善等原因制约了这些微小企业的发展。县政府可以对我县民营企业进行一次摸底排队工作,采取“减负与扶持并举、保优培新齐进”的方针,即:对经营困难的民企进行多方支持,减轻税费负担;对目前经营状况尚健康良好的民企,采取大力扶持的倾斜政策促其进一步更好发展。还可由政府搭台,结合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单位进行资金支援,为小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式微小企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使民营企业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使更多的老百姓富起来。 发展县域经济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走出去”就是要立足我县实际,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工业园。同时还要树立品牌意识,提升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引进来”就是引进外资,利用外地的资金以及技术优势,发展本地经济。我县可以创建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园,吸引更多中小企业落地。同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解决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县农业存在一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题(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复习题 1.市场经济的模式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1)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模式(自由市场经济),主要特征,全力维护自由市场竞争,政府干预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利益为标准,政府倾向是重投资和消费而忽视储蓄;运行特点,a承认国家干预,但拒绝国家计划,b反对垄断,保护竞争,采用财政货币政策(政府干预度较低,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健全) (2)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主要特征,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又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运行特点,效率原则——自由竞争,公平竞争——政府干预;目标,稳定货币,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强调社会福利。(适度干预) (3)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主要特征,计划市场经济体制,宏观决策以政府为主,但与企业磋商,重视战略研究有深层次影响;运行特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经济立法与行政指导干预经济。(政府控制宏观经济方面作用突出,控制税收,还税于民) 2.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 1.含义不同:激进式改革又称“休克疗法”,是20世

转轨过程中采取的基本方式;渐进式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转轨采取的基本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特点不同:激进式改革在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推进私有化,彻底改变传统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采取短期内放开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与价格的方法,经过短期经济与社会秩序混乱动荡,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在保持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举办改革逐步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变迁的方法,最终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3.性质不同:激进式改革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向西方式的社会与经济形态转变,是断裂的突变性的改革,具有激进性、深刻性和全面性;渐进式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坚持以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和一元化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前提下,逐步改革传统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连续的逐渐的变革,具有渐进性、非均衡性和集中性。 3.经济增长度量的指标及缺陷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产值和劳务总量的增长,衡量指标是GDP或GNP, 经济增长率的缺陷 (1)每个国家都有一部分产品和服务不经过市场交换,但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

自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连续几十年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这一现象由一个协议而彻底中止,80年代的“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出口快速增长。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表面美丽”现象。而此时,日本的物价水平(CPI)则始终保持在1%以下,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中央银行迟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原因之一。在危机发生的数年之后,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应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来华演讲时,曾经多次以日本的这一教训为例,提出“中央银行不仅要关注一般商品价格,同时也要关注资产价格”。 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因而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自查报告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 论自查报告 XXX 正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主题大讨论活动,我结合工作实际,对照“五找八问”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并提出整改措施。现将个人思想剖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工作责任弱化。责任心有所淡化,安于现状,思想作风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工作拖沓,责任心不到位,不能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创新意识淡化。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工作不出问题,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和钻研精神,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理论学习不够。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吃老本现象严重。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的主要原因 自我学习不够主动。平时过分强调工作忙,工作之余不够主动去学习充电,知识积累没有与时俱进,知识更新不够。思想不够解放,考虑问题和分析事物习惯于采用老的思路,老的方法,对一些新知识、新政策、新观点、吸取不够,还不能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去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三、下一阶段努力方向 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结合“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识,工作中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同时,为适应新时期工作的要求,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工作中要有超前意识,努力做到作风严谨,快速高效,争取及时、创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坚决克服满足现状和按部就班的思想,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干好各项工作。时代在前进,工作实际在不断的变化,自己一定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在深入调研、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积极参谋,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切实使自身思想能有大的转变,能力能有大的提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工作中找标杆学先进,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通过这次“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主题大讨论活动,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决心进一步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

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 ——419财管二班丁若兰日本的传统社会体系在某些方面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看,仍是在滞后阶段。这使得传统模式彻底崩溃,而也直接导致明治维新的发生。虽然明治政府撤除了幕府时代的一些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对外债务的而不断加剧也致使明治维新走向灭亡。 明治维新后日本便步入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从最基本的纺织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到重工业,但日本经济还没有的本质发展。因为日本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对外经济输出,所以,日本便野心膨胀,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例如: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令日本在中国的重庆、杭州、沙市 等地开辟了通商口岸,在中国大肆敛财。不久,日俄战争又爆发,夺去了俄国在中国东北三省的利益。可以看出为了解决本国经济发展问题,日本不惜以侵略他国为目标;这也从根本上揭露了其以邻为壑,对外转嫁危机的真面目。 对现代日本经济发展而言,两次世界大战是其经济发展的根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置身事外,从中牟取了巨大利益;日本同样因军需装备剧增而促使重工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与美国同为债权国。但一战结束后,战时工业受到了冷落,日本经济又再次陷落。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落败使其工业发展遭到了重创。但战后的经济的恢复让日本抓住了机会,迅速跃居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场空前的挫败能迅速恢复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美国的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的“马歇尔计划”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大战争中,日本为美国提供大量的军需物资,每年收益都达几十亿美元,这为日本的重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是日本经济的主要发展因素,因而日本在世界市场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从其产业分布来解读,第三产业占绝大多数,第一、二产业较少;因此,日本现今的主要产业在世界市场上以服务业、动漫产业、制造业、工业等为首。自1900-1903年日本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三次石油危机都使日本经济几乎崩溃,而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至今为止也以令日本得到真正的缓解。根据日本经济学家所言,日本现在还处于经济恢复阶段,要想达到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新驱动科技发展实现中国梦

创新驱动科技发展实现“中国梦” 李子健 2013202020065 一. 科技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知识分子少、文盲比例大,国内仅有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中国的科学技术可谓是一片“废墟”。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更有后来的“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地质学家李四光等海归学子,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国报效祖国。他们是新中国科学技术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8年中国政府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为原子弹的研发奠定了基础;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等等一系列令国人骄傲、令世界震惊的科学技术成就。 自新中国成立初到现在,六十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突破,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科技事业上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为推动现代化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创新驱动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曾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由此观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以前是,现在是,将来我们仍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明确提出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推动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

政府主导型思考

政府主导型思考 新浪财经讯“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于11月18日-20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以下为迟福林发言实录: 迟福林:因为三中全会刚公布,大家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三中全会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释放两个信号,第一个,坚定市场化道路,比如刚刚讨论土地问题,我认为在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条件下,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不起决定性作用。第二个,清晰的政府职能转变的路线,也就是说我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核心问题就是解决资源配置中是政府决定还是市场决定,土地在用途管制和规划前提下不是政府决定,是市场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告别了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形成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哪个新格局?我想四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形成市场主导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格局。三句话很重要,第一个,市场主导下的有效政府,而不是政府主导下有限的市场,所以要完善市场体系,形成资源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的体制机制。第二个,以负面清单为主加快向市场放权,实行市场主体非基准运行机制,由此实现行政体制改革质的突破。第三个,加快向社会放权,形成维护公平性,市场秩序的社会合力。 第二,形成投资与消费动态平衡的新格局。第一个,政府主导必然导致投资主导,投资冲动,实质上是政府的投资冲动。投资主导的源头在政府。第二个,投资主导已走到尽头,尤其在我们现在产能过剩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的情况下,投资主导还能坚持十年、二十年吗?我想必须尽快转型。第三,消费主导投资转型,加快投资结构调整。我一再称消费主导投资转型很重要,不是不要投资,而是推进投资转型,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释放我们13亿人消费最大的优势。 第三,形成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的新格局。这次决定,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有四个大的亮点,第一个,以混合所有制结构为主,不再以单一所有制为主。第二个,打破垄断上取得进展。第三个,国有企业要加大公益性投资,今后重点是公益性投资。第四个,规定公益性领域一些比例要求。我想在这里因为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市场关系的关键问题,明确国有资本提供普遍费率的目标,提供公共服务提高比例,加快国有垄断行业,公共服务业也要社会资本放开。 第四,形成地方政府层面建设公共服务政府的新格局。第一个,竞争性增长政府模式难以为继,不改变为中长期发展埋下更大经济隐患和经济风险,竞争性地方政府模式不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相反,他是在新的情况下造成经济矛盾,经济风险的根源之一。第二个,把推动农地物权法改革作为规范地方政府的重点,这一次决定农地物权法有一些重要的破点,这一块要加深认识,不要出现误读。第三个,尽快形成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中央、地方财税体制改革,这是这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所在。 这四个格局形成,我们才有可能告别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 (一)政府主导经济之利 1.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作为“主导型政府”或“强势政府”,在政治动员、力量整合、政策推进等方面具有其他经济主体难以企及的权威。如前所述,中国政府集中掌握着大量国有土地、金融资源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资源动员和干预能力,短期内就可以达成政府希望达成的任何目标。无论是奥运会、世博会、贯通全国的高速公路、高铁等等,莫不受益于此。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可以进行细致的全局规划,某些难度高或短期见不到效益的项目可以用“搞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三篇心得

通过参加我局组织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集中学习活动,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对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提高。可以说,开展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讨论是形式,解放思想是手段,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才是真正目的。我个人认为,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换来事业的大发展。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我认为:把省、市有关会议和省、市主要领导对TS 改革发展的殷切希望落实到某某工作实践中去,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七个方面: (1)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服务型某某”,建设、构建和谐某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某某工作,不断提高某某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统进程,提升“某某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某某数据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某某机关为基层服务”的水平,使某某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某某数据与优质服务和谐互动,某某机关与基层、社会公众服务和谐共进。(2)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开阔的视野引领某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加快某某发展的实践中,落实到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中,落实到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成效中,使解放思想成为某某干部不懈的精神追求,成为引领某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源泉。 (3)营造团结共事氛围突出全局共同发展能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团结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某某工作担负着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貌,各个处室只有相互团结,密切配合,才能使某某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在个性矛盾问题面前,会更能分析矛盾问题的实质,解决矛盾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4)突出争先进位走在全省的前面。争先进位是科学某某的前提,能否争先进位,首先要在思想上先人一步。一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存在的不足,主动出击、争先进位,才能以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奋发有为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机遇意识。能不能抓住机遇,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差距会在失去机遇中扩大,优势将在抢抓机遇中形成。只有增强机遇意识,善于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善于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才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以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效率,赢得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5)要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某某事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乘省、市党代会精神的东风,保持和发扬创新的勇气和精神,不断增强某某干部的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变化对某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力,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大胆探索,攻坚克难。 (6)要始终坚持提高某某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某某数据质量和创新调查方式方法。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和民生提高的实际,做到成绩不夸大、问题不回避,有建议,有对策,确保各项重大某某调查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某某数据的质量,争取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分析,让人民群众满意、社会各界认可。 (7)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提升砥砺奋进能力。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动力。当前某某改革已经到了攻关阶段,来自不同方面压力和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来。当前,某某人都要树立勇于担当意识,在勇于担当过程中体现责任、体现本领,在科学某某发展的改革大潮中敢为人先,相互勉励、互相激励,不断推进奋进发展的能力。

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 一、资源配置方式: 1、资源与经济机制 资源:可供人们支配、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 资源是稀缺的,资源配置通过经济机制的调节来进行。 经济机制: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个构成要素、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方式,及其组织或系统运作的机理。 2、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形式 (1)计划机制: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2)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二、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 市场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枢纽,其调节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在于通过商品、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进而由于价格的变化引导资源在各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流动,达到资源利用的节约及其在各部门的配置适应社会需求。 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1)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水平。 (2)引导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安排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及生产规模。 (3)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激烈的竞争,将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局限性: (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 市场主体从本位利益出发,不可能洞察国民经济全局并直接按照社会实际需要生产,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实现供求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这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还会带来虚假繁荣和过剩供给,造成经济运行发生紊乱。 (2)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 (3)市场调节对经济外部性问题无能为力。 (4)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 (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才有市场经济萌芽。所以,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①生产要素市场化;②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不仅有商品市场,而且存在生产要素市场。这是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 2、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 (1)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 (2)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 (3)市场经济体制分为: 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是经济运行的唯一调节手段。 ②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国家干预主要侧重于宏观 领域,目的在于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的均衡运行,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则作用于微观领域,目的在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刺激经济发展的活力。 四、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1)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