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袁劲果(1971-),浙江人,江苏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德育与体育部教师。

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

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袁劲果

(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49)

摘 要: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种种挑战,应对挑战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需

要科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0提高/吸引力0;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性;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

义信仰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22(2009)04-0057-03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我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思想领导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思想保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战略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实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仅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完善至关重要,而且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化,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但是,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中心地位被淡化,甚至消解。思政理论课成了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心理教育、艺术教育课。教师上课不提政治,不提意识形态,虽然新概念很多,旁征博引不少,但价值取向不明确,尤其在一些重大思想和政治原则问题上采取回避甚至放任态度,偏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方向和本质要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国际国内环境影响,有来自课程、教学本身的问题,也有对意识形态认识上的误解。

(一)西方思想文化的强劲渗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与文化的交流

日趋频繁,国家间的意识形态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特别是西方国家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0和/分化0的图谋从未停止过,他们大肆向我国输入各种资本主义的思想,干扰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上的优势,大肆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甚至利用一些网站对我国进行公开挑衅,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的侵蚀和冲击。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西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潮水般汹涌而来,它们往往极力渲染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方式的优越性和不可超越性,以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虚假化或隐或现地削弱、贬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最终产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心理,由此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冷漠和排诉。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负面影响

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使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随着改革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多样化价值观念,导致人们对过去较为统一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由认同走向迷惑或质疑,由此产生了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基础。尤其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官员贪污腐败事件的不断曝光,都使大学生思想上出现疑虑、困惑,甚至对

57

200914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袁劲果: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党和国家的信任度下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僵化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中硬性灌输,忽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等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只重视课堂理论学习,忽视课外实践教学,使得正确的理论不能及时从实践中得以验证,也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学生已有的偏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教授那些假、大、空的无用的东西。相反,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方式新颖独特,更具有吸引力。由于缺乏深刻的了解,很多人认为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得好,根本就不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有的主张像国外那样把意识形态知识化甚至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0中的/政治0给删掉,从此再也不要提,不要讲了。国家的指导思想也应该多样化,不能只有一种主导思想。这种片面理解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羡慕国外的教育而对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屑一顾。

(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识模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坚定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政治鉴别力和批判精神。简单说就是指包括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及政治观的教育。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只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当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主体。如将政治观的培养和教育等同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甚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灌输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就是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但是,在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心理倾向上,他们绝不甘心充当教化的对象。所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抵触情绪强烈。

(五)思政理论教师基本素养的缺失

当前,许多思政教师都来自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历史等专业,缺乏深厚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产生动摇,怀疑,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一些教师则由于对思政理论课肩负的使命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看作是一种纯业务性、纯学术性的工作。教学中强调知识传授,突出能力培养,不懂得当代大学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认识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需要一个选择和鉴别信息的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思想基础。放弃本质、使命,一味迎合学生,追求所谓的生动有趣。

二、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而作为必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覆盖着所有在校大学生,课程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资源,且授课教师一般具有一定授课经验与水平,因此其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是其它教育和宣传方式难以比拟和取代的。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作用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科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

作为党和国家主张开设的、由高校所实施的对大学生广泛开展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所肩负的使命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但是,如何看待思政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应有科学的态度。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它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包含着物质和精神的不同层面,其中每个层面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适应的,而意识形态就是指那种力求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观念、原则和规范的价值理论的系统,其核心在于由特定社会制度所规定的并具有导向意义的价值观念系统,或者我们所坚持和倡导的若干原则或主义或规范的总和。其中,有关于制度层面的原则和原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解释;有关于社会运行机制的规则和原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解释;有关于道德与法律规范的遵守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解释,等等。这些内容分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系列课程中,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等。因为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保护和稳定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意识形态陷入真空或出现紊乱,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失去凝聚力。因此,强调和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导向功能,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所独有的问题。可以说,任何国家和社会,为了维护其稳定和不断发展,都有一个意识形态建设及其教育问题,只是所选择和坚持的原则以及贯彻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0和/矛盾凸显期0,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学会正确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复杂现象,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站稳脚跟,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担的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0提高/吸引力0

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它能预见并指导社会存在与发展,也能阻碍社会发展。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解释力是其能否发挥自身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其吸引力和凝聚力根本之源。这就要求意识形态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被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才转化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意识形态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当前,在我国意识形态成分多元已是客观事实,它反映了社会进步和开放的程度。多种意识形态成分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威胁,除了那些敌对的意识形态之外,有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是一种补充。主流意识形态在确保自己的指导地位的同时,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整合其它有益的或无害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在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并存和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只有这样,它才能把自己所倡导和支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广于广大的社会成员并为其所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能视非主流意识形态为洪水猛兽,而应以开放的

58

200914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ujia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心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教师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内容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还要将理论灌输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理论/灌输0的落脚点放在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和面临的现实问题上,对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客观、辩证、科学的解释,指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真正做到理论灌输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提高理论灌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努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正如内容与形式一样,先进的意识形态需要有效的传播形式。僵化的理论宣传就会阻碍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窒息其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使表现为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规范的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内容和体系,就要依循教育教学规律与符合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以及创造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艺术。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师生互动,在师生相互真诚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要把/灌输说教0与/情感渗透0有机结合,力争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其次,教学中应多理论联系实际,用典型事例,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通俗语言,把抽象的道理讲清楚,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同时,教师应尽量创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做到语言风趣、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最后,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穿插讨论、辩论、观看影视资料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大学生在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达到认同,自觉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乐于追求/真、善、美0并自觉服膺之,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能象春雨一样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和效果。

三、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队伍

坚持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思政理论课中的中心地位,关键在教师。思政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思政教师必须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真诚信仰来自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的思想理论,而是关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只有具备较高理论素养的人,才能把握它的精髓,展现它的理论魅力,释放它的时代风采。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熟读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奠定厚实的理论功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有坚定的立场和行动,才能为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使命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师应努力改变当前的现状,既不让学生表面上顺应,盲目地信任和拥护,也不能排斥和漠视,应在遵循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则、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思政理论课真正成为让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12萧成勇.科学理解和应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大学教育科学,2008(6).

122王翠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7(3).

132朱红侠.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意识形态性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

142李爱敏.社会转型时期党必须高度重视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

152李晓平.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攀登,2007(6).

162马喜春,于伟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成都大学学报,2008(7).

172李照作.从两个方面下功夫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魅力)))论意识形态的动态适应性与理论宣传的有效性问题.消费导刊,2008(5).

Give a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urse as the Main

Channel of Main-stream Ideology Education

YU AN Jing-guo

(N anjing Zhongshan V 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ollege,N anjing,Jiangsu,210049) Abstract:N ow the education for main-stream ideology is facing var ious challenges.T o deal with these cha-l lenges well,we should have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 y and politics course in colleg es,innovate teach-ing patt ern and method,improv e teaching effect,and turn out a teaching staff with firm M arx ist belief.

Key words:HVE,ideo logy and politics course,main-stream ideology 59

200914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袁劲果: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教师工作规范

思政课教师工作规范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校学生行为准则》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学风建 设提出如下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一、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 、学历、学位要求: 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并通过岗前培训取得合格。 2 、政治思想要求: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民族教育,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服务。 (2) 遵纪守法,认真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师德。 (3) 对国家、学生高度负责,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承担教学任务。 (4) 认真研究和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掌握教学规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 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勇于创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6) 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平等、互助友爱, 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7)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

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知识结构要求: 1) 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理论知识,懂得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2) 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从事教师工作的相关知识,如美育知识、伦理道德知识、计算机知识等。 4 、能力要求: 1) 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如教学设计能力、授课能力、板书能力、普通话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等。 2) 有较强的教育及管理能力。如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做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5 、身体素质的要求: 身体健康,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 二、课前的准备 1 、任课教师上课前,须先了解所教班级的教学计划,明确所任课程的性质,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或讲座课。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是统招生还是自考生。该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以便确立备课、授课的水准。 2 、选好适用的(或领取学校按有关要求配备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资料,并认真加以钻研和学习,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 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优质范文. ..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浅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7396244.html, 浅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作者:邓璨 来源:《商情》2016年第18期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基地,其教育质量决定着人才的质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正面的表达情感,解决他们的负面情绪和烦恼,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们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对未来如何正确引导开展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晒”文化网络思政教育问题引导 1、大学生网络“晒”文化的形成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最新的资讯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介迅速传播,网民关注网络的热情也十分高涨,特别是对于网上的热点话题和事件,通过网民的评论和转发,其影响范围便会得到扩大。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网络获取必要资讯的同时,也愿意通过各类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晒”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这样的行为在大学生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晒”的文化,其中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负面消极的一面。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晒”出正能量显得十分的重要。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全面认识。不少高校的思政工作者都认为网络思政教育不实际,他们更偏重于现实中思政教育面对面交流的模式。但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离开网络再来谈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非常片面的。所以,针对现在95 后的大学生,必须要努力的学习与网络相关的知识,正确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学会正确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思政教育,主动与大学生接触,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他们的网络行为,认真分析其背后的思想动态与原因,在不断地实践中去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方法。 其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类网络平台的普及,使得大学生能更加便捷的接触网络,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和行为都深深受到网络资源和舆论的影响,这就使得思政教育者不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面对大学生对于网络资讯错误认知或网络行为有失规范的情况,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往往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采取传统的批评教育、说服说教的方式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大多数都是针对紧急事件采取的应急之举,没有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其教育往往不太理想。

思政改革教学大纲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 (2014版) 基础教学部 二○一四年九月

目录 理论课程本科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26) 理论课程专科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3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4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11010171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学时]2学时/周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课外32学时 [学分] 2.5学分 [适用对象]全校大一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课程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个大的方面,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责任、感恩、环保和法制等。 本课程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启发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道德修养,从而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课程的讲授对于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以及学院学风的改善将起到一定作用,为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大学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

高校新生思政教育

大一新生刚刚离开家庭来到学校,既有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又有突然来到陌生环境的不适,他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突然来到了为之奋斗很长时间的大学后,会突然松懈下来,在此期间,会产生种种消极的心态,例如迷茫、困惑、自卑等。针对大一新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对处在人生转折点的大一新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制定切合实际的、正确的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至关重要。一、大一新生入校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对所选专业不满意很多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都面临着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敢兴趣的困惑,造成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往往凭借对专业的直观印象,觉得自己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就选择这个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当发现此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时,就会对所学专业不满意,造成逆反心理。2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受家庭、亲友影响较大。家长以及亲友往往会告诉考生哪一个专业毕业之后好找工作,哪一个专业工作之后工资高,学生在对所有专业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往往会参考其它人的意见,但是工资高以及好就业与兴趣并不一样,这也是造成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原因。3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为了进入好的大学而选择分数低的专业。二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大一新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中学不曾遇到的新状况,中学阶段由于区域所限,同学之间有着相同的语言和相似的习俗,人际关系比较单纯,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交友范围狭窄,社会接触少。三对自己大学生活缺乏良好规划,目标不明确根据对大学生的一些调查,

一般的学生进入大学,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巨大压力,许多学生有一种解压后的过度放松,面对比高中生活更复杂的大学生活,在思想、心理方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及时树立新的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很多学生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上网、玩网络游戏等方面,耽误甚至荒废了学业,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大一新生在一开始就树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对大学生活做一个好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大部分的大学新生由于刚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由于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不太一样,高中的学习是每天固定在一定的教师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课程,而且有班主任监督,每天的课程很紧凑和充实,以至于每天都有事可做,非常充实,但是升入大学以后,由于大学的课程设置与高中不太一样,较高中相比课程较少,而且上课方式不太一样,强调自主学习,而且是学生自己去找教室,学生上完课后,就是自由时间,完全受自己支配,所以大部分大一新生不太适应没有人监督的学习,往往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二、如何进行大一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加强学风建设教育由于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太适应,再加之没有人监管,所以大一新生的学风往往不浓,所以要多开展一些学风建设方面的教育,告诉他们在大学应该怎样学习,可以以讲座的形式统一讲授,也可以请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告诉他们如何学习,还要通过辅导员的监督,来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二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由于大

论述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

一本论述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优秀著作 摘要:本文介绍了陈鸿雁博士所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一书,尤其是对该书中论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作了中肯的评价。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一书系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陈鸿雁博士所著(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围绕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作者近年来著述甚多,这本书是多年研究的结晶。 一、主要内容 全书共九章,可以分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分别围绕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进行阐述和论证。 (一)胜任力模型的建立(1~4章) 全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先进的“岗位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研究中,通过对全国60所高校的300多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搜集胜任力词汇,再经过深入的文献研究和特尔菲—专家小组讨论的办法,形成胜任力词汇问卷;最后根据词汇问卷又对30所高校的500多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词汇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了胜任力模型。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政治素养、个人特质和师生和谐六个维度,25个胜任特征。从不同的方面概括了胜任力定义中的各项内容。各维度划分清晰、准确。 作者在这一部分还进行了胜任力模型检验,并开发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量表。该量表包括25个项目,6个分量表。分别是专业知识分量表(CZS)、专业技能分量表(CJN)、职业道德分量表(CDD)、政治素养分量表(CSY)、个性特质分量表(CTZ)、师生和谐分量表(CHX)。得分越高,表示该教师胜任力水平越高。该量表经过检验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结构效度和项 目区分度。 (二)胜任力实证研究(5~7章) 这一部分使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量表”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效果量表”对河北省五所骨干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实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效果量表”是在SEEQ问卷英文版的基础上自主编制形成的。问卷包括学习价值和成就感、教学热情和态度、师生互动、师生和谐、知识宽度和信息量、教学过程、课程难度和功课量七个维度。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被逐渐改变,其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目前一种相对高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校企合作视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基于时代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也在发生着变化,为此,笔者认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依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社会趋势,从而使校企合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与价值。 二、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一)高校不重视校企合作办学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 高校学生主要包括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一些从中等职业院校晋升的学生,而他们在思想认知上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因为所受的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模式、教学侧重点不同,普通的高中生可能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喜欢较为自由、形式多变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为此,在高校不重视校企合作办学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状态时使学生之间出现两极分化的

问题,有些学生乐于参加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而有的学生则参与积极性不高。或者由于学生的个人原因都会影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序的实施,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二)高校学生很难适应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为目前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各大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1]。然而在实际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很难适应当下校企合作视野下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让学生从原来单纯的校园生活一下子走入社会工作岗位上,让学生难以适应,同时在原来对实践要求不高转变成高要求,这些对学生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打击。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复杂化、人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使没有一点社会经验的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无形的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心理上出现恐惧,在当下激烈的企业竞争压力下无疑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一定伤害,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以及被学生所接受。 (三)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显露出学生思想上的缺陷 随着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不断深入,隐藏在教学方式中的问题也被逐渐显露出来,同时也直观的暴露出学生思想上认知上的缺陷。由于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虽然对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已逐渐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教育进行转变,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网站栏目设计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交互性和服务性不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文章提出了加强思政教育网经费投入、创新思政教育网管理模式、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等措施,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宣传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2012年联合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文件,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中强调一级、二级评价体系。主要从是否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是否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否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是否有校园网站登记和备案制度四个层面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考核。高校为了拓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已逐步开始尝试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式教育进行转变,利用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五位一体的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①。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思维吸引、行为感染和精神凝聚的集中映射,是将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由以往教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单向学习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式互动学习的集中转变,是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宣传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渗透性好等网络宣传优势的集中体现②。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研究,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学工在线”的思政教育网站为例,分别从网站内容、栏目设置、内容时效性、内容服务性、网络互动性、网络吸引力、网站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调研,探析辽宁科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访问学校思政教育网的习惯。在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却很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思政教育网站仅是发布通知、电子公告和电子文件的网站,与自身关系不大。另外,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反映,大学生上网对所浏览网站的整体设计、颜色布局、栏目设置等形式建设较为看重,但学校网络却没有及时更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工在线”思政教育网存在上述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在网站管理和网页更新方面,由于该网站是以学校团委、学工部、宣传部等行政部门为依托开展工作,而相关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网站代码编写、栏

思政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文献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研究,熊建生在江汉论坛上发表题目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在文章开头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刘先进则在兰州学刊发表的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中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体系,它由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组成。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依据,熊建生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受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依据阶级社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时代条件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借鉴和结构要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周湘莲在理论与改革发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依据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性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品德发展规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势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实际情况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于健则在辽宁教育研究发表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管理科学化刍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加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体现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在联系性;第二,切实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性;第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第四,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而王希环在武警工程学院学报发表题为思维过程、思维定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的影响中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依据的研究中,也出现一些独特的视角,如有学者认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还要着眼于人的思维过程、思维定理的要求。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张耀灿,郑永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著作中提出要素说,而陈万柏,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中则提出板块说,许悦联则在黑龙江社会科学中发表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转换规律提出三观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否稳定、科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少学者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结构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内容确立依据以及内容构成等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近年来,学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上有两种主要代表观点:一是信息论,一是”意 识形态体系论",”信息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而”意识形态体系论"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作用于客体的理论化系统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且伟大的战略工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的统一领导。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概念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社会和社会群体中的大学生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社会所要求的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主要面临的问题。1.思政教育队伍结构复杂,素质不均。当前思政教育队伍存在一种行政化的倾向。过于追求思政队伍领导机构的健全,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队伍上至总支书记、下至辅导员,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进而导致职务重叠、权责不明、人浮于事。另一方面,队伍中还存在一种非专业化和非专职化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理论研究水平不强,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新时代下思政教学的要求。2.优秀思政教师流失严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导致许多优秀的教师宁愿去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而不愿从事繁琐辛苦的学生思政工作,向干事和领导职务流失。在教学模式上,行政的介入破坏了思政教育队伍的自主性,导致思政教学没

有完全遵循教育规律,不切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另一方面,对学生思政工作成果的衡量标准单一也“纵容”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模式僵化。3.部分思政教育内容“政治化”,形式主义严重。我国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政治色彩?夂瘢?内容单调,缺乏新颖性,同时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主体性和自我教育功能。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沟通交流,老师只是敷衍交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形式主义严重。4.思政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学校对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偏重,也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导致思想政治课方面的经费相对欠缺,实践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问题的成因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促进全球范围的信息流通和共享,然而网络信息的杂乱致使分辨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容易在大量的负面信息中迷失方向。市场经济体制也导致社会的价值观悄悄发生变化,社会不再崇尚勤俭节约、戒骄戒躁、团结友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人们沉浸在以利益旋涡为特征的快节奏社会之中,“走心”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求。这些都使大学生无法有效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无法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缺失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被淡化。

思政课改革方案

仅供个人参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及《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宣部、教育部印刷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印刷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效地发挥思政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思政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努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本原则: 1.坚持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难点内容讲授到位,不忽略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 2.坚持系统讲授、专题深化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堂”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确保“管用”、“实效”。 3.坚持思政课主导教育与主体教育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法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 4.坚持理论播洒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学,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二、思政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从三个方面厘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 (一)网络慕课、生本教学----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标,根据“基本”、“管用”的原则,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精心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托于青年一代,未来世界的竞争其实就是青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思想政治教育担负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重任,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面向本专科生均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且安排了大量的学时,内容也相当丰富、全面。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不断探索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培养大批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做出了有益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极大挑战,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能不引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由闭塞走向开放,经济由迟滞走向蒸蒸日上,文化由沉闷走向繁盛,生活方式由单调走向多样,与此同时,新观念悄然而生,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出现贫富距离拉大、道德滑坡、社会矛盾突出等现象,这一切,不断折射到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上,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挑战。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信仰动摇 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随着国门洞开,各种思潮不断袭来,各种文化在神州大地上相互交流、交融、碰撞。多元文化为青年学生带来更为开阔的视野,但多元文化也必然带来多样的价值观

念。青年学生的思维尚显稚嫩,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并不明确,对世事万物的理解还很不充分,面对由多元文化带来的内容各异、表现纷繁的多样性选择,他们时常难以把握,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在西方“淡薄意识形态”思潮影响下,他们的信仰发生动摇,对未来充满迷茫,内心备受煎熬。 2.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革命化飞跃,使新媒体时代向我们扑面而来。当代大学生已普遍使用和接触手机博客、微信、QQ群、虚拟社区、人人网等,这些新型媒体工具在为青年学生提供即时的新闻资讯、便捷的通信联络手段的同时,也将各类或优或劣、混淆杂乱的东西带入校园学子的视野。大学生们的交流日益社会化,社会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在学生们的思想上得到即时反应。学生的控制力较弱,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很容易接受负面影响。 3.学生思想道德出现滑坡 过去30多年,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跟上,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校园早已不是一块净土,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也深受社会影响。不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淡化,其行为功利色彩浓厚;一些学生不讲诚信,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一些学生不尚俭朴,消费过度,甚至以奢侈为荣;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负责、不健康的内容,甚至涉嫌网络欺诈,不以为是反觉自鸣得意;有的学生效仿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热衷于搞小圈子,拉关系、走后门,对圈内人不讲原则,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精品文案范文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大学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四个好一”工程:开展好一套教育,争做好一项工作,强化好一种服务,建设好一支队伍。 一、开展好一套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诚信教育为重点,反思教育为特色,包括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学校长期以来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等的一整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精神支柱。 1.抓住各种契机,强化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持奥运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强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 2.成立西南大学女子国旗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子国旗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举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影响,通过培养高素质队员让其在同学之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以反思教育为特色,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全社会反响强烈,这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低年级学生由各院系、社团组织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对于毕业学生则在离校前夕进行德育答辩,以此反思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后,要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摘要:实施教学改革是解决高校“思政”课现存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需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等六个方面进行整体性改革。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改革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规定,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从“98方案”到“05方案”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调整非常重视,这为我们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教学目标应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大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辨别多元化社会思潮并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思想、政治上可靠的接班人。 1.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包括: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正确的政治鉴别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能力等。 2.素质的培养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包括: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1.教学内容应联系社会实际 只有掌握实际情况,理论才能有的放矢。“思政”课教学如果脱离社会实际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才能让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

高校思政建设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德才兼 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认识的不足以及高职 生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 如果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根据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 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保证高职生成为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主要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生文 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出现“到堂率”低、“抬头率”低、“参与率”更低等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政治课 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 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很好 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 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教学效果更好的一种教学 方式。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 去探索。本文结合我院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 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都应贯彻的理念,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必 须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政治 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为本, 立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

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具体要求(试行)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师法》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实际,特制定本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具体要求。 一、适用范围 第一条本任职条件适用于我院在职在岗的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二、思想政治条件与职业道德要求 第二条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岗。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

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教风端正,治学严谨。 第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或延迟晋升教师职务: 1.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纪律,或者工作严重失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或经济损失,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以上或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未满一年者; 2.违反工作纪律,有违师德规范,造成恶劣影响者; 3.无故不接受教学工作任务,不履行岗位职责,年度考订不合格者; 4.违背学术规范,谎报学历、资历、业绩或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 三、学历、资历条件与任职能力要求 第四条学历、资历条件 1.考核确定职务条件 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第二学士学位,或获学士学位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年以上者,经考核合格,可确定助教职务。 获博士学位,或获硕士学位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一年以上,累计工作满三年者,经考核合格,可确定讲师职务。 2.晋升职务条件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山东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近年来,我立足教学和学生管理岗位,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勤奋工作,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党员,只有理论基础扎实成熟,政治上才能更加坚定。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我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根据十八大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动向,及时更新观念,提出新的思路,将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体现到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上来,融入到教师的生活中去。 二、建章立制,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政管学院制定了立足于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和个人奖惩细则》,为全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坚持主题教育班会制度,深入开展树立正确荣辱观、挫折观、培养坚毅、诚信品质的主题班会,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三、加强引导,深化优良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学风是每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因此,加强引导,深化班风、学风建设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我所带班级以开展“志存

高远”、“梦想在飞”和“我们在路上”等主题班会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班风、学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树立先进典范,发挥榜样作用。 四、关注特殊群体,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政管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的差距悬殊。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却丧失了学习动力和奋斗目标;而贫困生容易由于自卑造成歪曲的价值观。这两类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工作过程中,我多次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周围的案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只要班上学生出现紧急情况,自己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学生排忧解难。 五、积极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鉴于此,我每年坚持参加由学院学生工作部举办的班主任培训会议,与其他辅导员共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学习、借鉴其他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另外,还经常通过网站、报纸、期刊等媒体学习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对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的做法用文字加以总结,其所撰写的通过总结学生实际工作的经验,我先后发表了多篇学生工作论文和申请了多项学生工作研究课题,

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摘要:网络对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有: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腐蚀,对高校思政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从三个方面重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抢占网上教育阵地、优化校园网络的建设和调控、打造顺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网络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1.1.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据统计,网上语言的使用比例分别是:英语95%,法语5%,其他5%。〔1〕在当前国际互联网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仅占0.1%和0.05%。〔2〕互联网中的信息流动跨越了文化交流中的隔阂和差异,这在网上必然形成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必然在网上占据统领地位。高等院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点。大学生在网上不自觉地处于这种“和平演变”的渗透之中,这对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民族精神等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1.2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腐蚀 广播、报纸、刊物、电视等传媒是以往学生们的信息源,其内容已经过层层过滤和把关,而如今网络中能够过滤的信息是微乎其微。大量的色情、暴力等信息对青年学生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是处于好奇、冲动和寻求刺激刻意去寻找这些不良信息。这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易诱发“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这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花费了大量学习和人际交往时间,也耗费了大量的上网费用。结果往往造成孤独不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逃避现实、为人冷漠、缺少信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的还会有莫名其妙的言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这不仅耽误了大学生的学业,还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对大学生的腐化还表现在网上道德失范。网民一般都以虚假的身份在网络空间穿梭“冲浪”,有的学生缺乏道德自律,发布不健康信息、网上赌博、网络盗窃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1.3 对高校思政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以教师、课堂为中心这样面对面的“灌输”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模式。把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念报纸、念文件,有选择地去灌输需要让学生知道的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