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喀旗牛家营子中心学校兰海生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下面就学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重管理,讲规范,凸显“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就人为因素而言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是教师,而在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他们上要对学校要负责,下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课改工作实施以来,老师们的思想不统一,有这样想的,也有那样想的,有溜堂的,有不写教案的,也有放怨气的……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加强思想统一,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因此,梳理教师的思想就成为学校班子成员的主要任务。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班子结合学校实际,讲民主,重实效,从细节入手,以课改精神为学校发展的统一思路,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每个学初,学校班子成员都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进行系统的研究,把重视教师的思想教育拿到首位上来,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每个学期伊始,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够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激发教师,用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观念去影响教师,用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身影去感召教师。班子成员树立起终身学习、超前学习、随时学习的思想。学理论、研政策、习法规,随时把好工作的方向;懂管理、抓落实、亲实践,随时抓好工作的指导落实;讲师德、重德育、做示范,随时做好教书育人的典型。

在管理上要做到用真情、讲实学、凭实据、有真才,从而大张旗鼓的弘扬

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工作必须体现出:干与不干不一样,成绩面前都平等。用责任去制约领导和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领导和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领导和教师的行为,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章程,立制度,狠抓工作落实。

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让老师们听在心中、记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中。诸如,教师坐班管理,学校统一要求教师课下必须坐班,在要求上让老师们知道坐班是在“坐”质量,是在“坐”安全,是在“坐”学生的心,不是在教室里“死”坐,而是在与学生随时交流,随时娱乐,随时拉近感情,随时在一起……

学校每学期都召开班子会,根据课改深化的不同程度为发展脚步,研究讨论调整各项措施,措施中没有任何强制的条款,而是随时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为了统一思想,随时利用好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时间,随时根据教师的思想波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因人而谈,因人而议,因人而做,让大家知道思想统一的归根结底就是讲团结、讲奉献、讲责任、讲贡献。随时调查了解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论,因时而导,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肯定他们,表扬他们,让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慢慢的老师们也就适应了大环境的影响,适应了学校管理的模式。

三、身作则,材施能,充分调动兴趣。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学校工作而言,其实质就是领导的示范和引导。班子成员只有团结一致,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汗往一块儿流,才能形成学校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子成员在工作面前,要处处以身作则,为教师们做出表率,问题面前敢于

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承担责任,在错误面前一视同仁。对教师过错,不横加指责,随意侮辱,时刻注意批评的可接受性,选择适当的场合,以老大哥的身份单独进行说服教育,最后达到心悦诚服。学校领导带头强化落实,只要说的必须做到,只要要求落实的领导首先落实。

根据全体教师的实际和工作特点,因材施能,学校各项工作实行“化

块”“包保”管理。为此,责任者认真分析教育局、中心校下发的工作要点,周密安排部署每一项工作,确定这项工作由谁来完成,怎样完成,制定“周工作安排”、“月工作行事历”。每周一、周五都召开班子会议,研究本周工作要点,总结本周工作,让班子成员在会议中广开言论,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决策,决不搞一言堂。让教师们对学校管理大胆质疑,畅所欲言,随时寻求意见,人人都做学校的主人。

对农村小学发展调研报告

对农村小学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铜陵市郊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发展 城乡均衡发展 指导教师 团队信息成员 一、调研动机 暑假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我觉得不应该浪费掉,应该做点事情切实地了解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深入社会,体验生活,而不是只是通过纸面了解社会和生活。因此,家住农村的我以近地之宜,对农村教育的变迁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研。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业的发展情况,发达程度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现在,而行政和教育的发展程度则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行政决定政策的方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塑造大环境,大背景,而教育能为民族注入新血液,新动力。所以,能否切实办好教育直接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中有70%是农村人,这个时代,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教育事业,城市永远走在农村前面。根据木桶效应,最短的木片往往能够决定木桶的盛水量,而农村教育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恰恰充当短木片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对农村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

二、调研内容 我调查的主要是近十年以来我所在地(铜陵市郊区一所农村小学)的农村教育的变迁。想到农村教育,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变化(教学楼,住宿条件,桌凳,教学设施配置),师资等软件工程建设(师资力量,老师待遇),就读总人数,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三、调研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所在乡镇中心校任教时间较长能够见证本校教育事业变迁的老教师,以及现在任教的教师和周围村里的学生家长。四、调研方式 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走访,首先采访在学校任教的教师,其次随机走访周围村子的学生家长。以及实地探访小学。 五、调研状况 我所调研的是我的母校铜陵市显化小学,始建于1952年,是铜山镇建校较早的一所小学,学校座落在池州市境内,紧临318国道,校园里景色怡人。现有教学班八个,230多名学生,16名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7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近几年来有多位教师论文荣获国家级奖,近30多篇论文荣获市区一、二、三等奖,学生50多人次获市、区级表彰,在全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第六届市体局组织的象棋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称号,在“特色教育”上狠下功夫,现已初见成效。 校园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整洁的校园,配备有微机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和150米环形跑道和师生篮球场,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 建校以来,显化小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很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1994年后,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和为学生终生发展提高,提出“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一系列的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学,尤其在郊区率先进行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正待结题的近二年研究的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学校多次获市区“先进学校”、市“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奖、”市、区级“安全文明校园”、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等称号。2007年我校语、数教研组分获市区级优秀教研组称号,2002年被评为省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昂首走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向着更新的办学理想前进。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淮安市新安小学蒋寿桐 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则不打自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都将成为“植物人”。 文化不只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认识一所学校,要认识他的文化,要研究一所学校,也要研究他的文化。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特色,就是学校个性,就是学校品牌,就是让你记住哪个学校的东西。 下面我就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角度谈几点个人的理解,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历史和传统是学校文化的生长点,要很好的传承和创新。 不研究校史的校长不是一位称职的校长。校长要了解校史、阅读校史、研究校史、走进校史、宣传校史。 淮安市新安小学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学校,也是著名的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 1929年6月6日,陶行知先生在淮安河下的莲花街创办了新安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1930年春,陶行知委派他的学生汪达之来到新安小学接替他任校长;同时委派晓庄师范的学生孙铭勋同志创办了新安幼稚园。 新安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坚持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强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大力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当年新安小学老师没有薪水,经费非常困难,他们宁愿把自己唯一的大衣拿到当铺去当,坚持艰苦办学。陶行知先生曾经题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高度赞扬新安小学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1935年,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新安旅行团”,修学旅行全国,宣传抗日救亡。他们历时十七年,行程五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谱写了中国少儿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我非常有幸地作为青干班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为期九天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中专家们理论阐述、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扣实际,细致入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九天下来,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真正学到了作为一名新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同时还对学校管理也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思考。 一、学校管理中要关心和信任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 第一”的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应建立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我觉得要教师用心教学, 就要得到教师的“心”;要真正地得到教师的“心”,就要真心关心教师、爱护教师,特别是尊重和信任他们。 (一)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我觉得关心教师就要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把感动送给教师。比如我校在教师办喜事、丧事时,学校总会送去祝福与问候,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过年过节,学校会请教师家属到学校做客,感谢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安心的工作;在教师生活上学校食堂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方便教师就餐等等,这些都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当然也有不足的方面,在一些细节上如果学校想的更周到一些,我想会更贴近教师的心。比如我校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很多教师就在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关心教师也专设了教工窗口,但很多教师仍感到不便,特别每到学

关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修改

关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建设一所新学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学校建设发展,既要脚踏实地工作,更要仰望星空追寻教育梦想。总结二十余年来教学、管理经验和教训,回想近期的工作学习,引发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特色建设 所谓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是要有前瞻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抓住教育的未来走向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机遇,勇敢地构造本校发展的蓝图,做到超前规划,超前发展。二是要有创新性。要创新,必须敢于突破和超越环境,突破和超越自己。三是务实性。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办学理念要立足学校,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是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科学指向。四是独特性。特色和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现代学校办学,必须首先突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办学理念。学校办学理念明确,能具体化被教师认同,并最后变成自己的行动目标,学校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特色不在大而全,而在少而精。无论在办学、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还是课外活动上,只要能在其中一点上有独到之处,就可以形成学校特色。如果追求的太多、太全面,那么就难以形成某一方面的优或某一方面的“特”。 具体做法也稍作了一些思考,一个学年可以主要完善和发展一个主题内容,采取“主题发展,整体推进”的策略。如建校第一年可以确立为“教师发展年”,针对教师发展,开展一系列教

师发展工作,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实录比赛、专家报告会、班主任论坛等,使教师业务素养逐步提升。往后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逐年确立“高效课堂年”、“精品课堂年”、“精细化管理年”、“精品课程年”等。把学校逐步办成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影响力的名校。 二、三级课程体系建构理想课程建设 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成三级课程体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学校里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常规,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学生喜欢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是新学校的重要工作。 1、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高效的、愉悦的课堂。高效、愉悦的课堂要关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不仅纵向了解教学知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还要横向了解研究比较各种教材版本,每种教材版本都有自己的优点,提炼最优化的教学方案。(茌平实验小学、潍坊广文中学就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达成。高效、愉悦的课堂还要关注学生自主、互助、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参与度,通过主动地学习,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愉悦。 2、开发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融合学校、社区、家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学校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喀旗牛家营子中心学校兰海生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下面就学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重管理,讲规范,凸显“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就人为因素而言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是教师,而在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他们上要对学校要负责,下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课改工作实施以来,老师们的思想不统一,有这样想的,也有那样想的,有溜堂的,有不写教案的,也有放怨气的……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加强思想统一,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因此,梳理教师的思想就成为学校班子成员的主要任务。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班子结合学校实际,讲民主,重实效,从细节入手,以课改精神为学校发展的统一思路,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每个学初,学校班子成员都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进行系统的研究,把重视教师的思想教育拿到首位上来,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每个学期伊始,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够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激发教师,用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观念去影响教师,用脚踏实地,以身作则的身影去感召教师。班子成员树立起终身学习、超前学习、随时学习的思想。学理论、研政策、习法规,随时把好工作的方向;懂管理、抓落实、亲实践,随时抓好工作的指导落实;讲师德、重德育、做示范,随时做好教书育人的典型。 在管理上要做到用真情、讲实学、凭实据、有真才,从而大张旗鼓的弘扬

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工作必须体现出:干与不干不一样,成绩面前都平等。用责任去制约领导和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领导和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领导和教师的行为,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章程,立制度,狠抓工作落实。 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让老师们听在心中、记在脑中、落实在行动中。诸如,教师坐班管理,学校统一要求教师课下必须坐班,在要求上让老师们知道坐班是在“坐”质量,是在“坐”安全,是在“坐”学生的心,不是在教室里“死”坐,而是在与学生随时交流,随时娱乐,随时拉近感情,随时在一起…… 学校每学期都召开班子会,根据课改深化的不同程度为发展脚步,研究讨论调整各项措施,措施中没有任何强制的条款,而是随时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为了统一思想,随时利用好集中培训和学习的时间,随时根据教师的思想波动,组织学习、讨论、交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因人而谈,因人而议,因人而做,让大家知道思想统一的归根结底就是讲团结、讲奉献、讲责任、讲贡献。随时调查了解每个教师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对不同教师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论,因时而导,发现闪光点就及时肯定他们,表扬他们,让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慢慢的老师们也就适应了大环境的影响,适应了学校管理的模式。 三、身作则,材施能,充分调动兴趣。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学校工作而言,其实质就是领导的示范和引导。班子成员只有团结一致,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汗往一块儿流,才能形成学校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子成员在工作面前,要处处以身作则,为教师们做出表率,问题面前敢于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于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于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教代会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臵学校

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文化是建立在学校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学校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管理行为的总和。管理文化是一个学校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升华,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写照,校长理当在学校管理文化的塑造和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实践证明,管理文化的优劣直接关乎一个学校形象的好坏和事业的成败,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会有一种优秀的管理文化,同理,通过一所学校现有管理文化的优化和建设,也有助于我们去改进学校或打造一所新的优质学校。 学校的管理文化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应该从何处入手加以建设和完善?我认为,管理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实行民主治理。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文化的灵魂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办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它回答学校如何存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一个优秀学校的管理理念往往是通过富于思想内涵和教化力量的校训、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学校标识等物化的形式,以及优良校风、学风及教风等无形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来的。

学校的管理理念如何做到先进?首先,要符合国家和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学校实际,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 其次,应当有深刻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学校的品味和 特点;再次,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和创新的要求。 如北京三中就将管理理念确定为规范、落实、人本、激励,这可谓抓住了管理的根本。学校管理第一要有规矩、有规范,古人说的“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第二 是工作目标、规章制度等要抓落实,只有人人各尽本份, 学校才能办好;第三是在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 现对师生的尊重、激励,实现制度约束与人文管理、民主 管理的统一;第四是激励,即强调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如实行科研奖励制度,引导教师做研究型人才。在此 次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评选过程中,许多学校展现了其 优秀的管理文化理念。如中古友谊小学的“和美”管理, 强调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则以“人文、和谐”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校的自我约束和自主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确定一个积极的管理理念对形成积极的管 理文化至关重要。 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是管理文化的组织基础 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织体系的完善需要根据学校 的培养目标和实现日常管理的基本职能来确定。那么,学 校机构应该如何设置?除上级明确规定的要遵照执行以外,

一所乡村学校的巨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1411233.html, 一所乡村学校的巨变 作者:朱亚文 来源:《江苏教育》2012年第12期 淮安地处苏北,近年来我市教育后发之势强劲,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村教育的整体面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就从一所乡村学校的发展变化说开去。 宁连路小学坐落于偏远的乡村,是一所完小,占地仅10余亩,教师24人,平均年龄50岁,学生200多人且流生现象严重,校舍为D级危房。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坐落于一个蓬勃发展的园区,是一所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200亩,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精良,办学特色鲜明。这两所学校反差很大,可谓天壤之别,实则同为一所学校,前者为过去时,后者为现在进行时,启用近1年时间。不知道内情的同志不禁要发问:一所学校何以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 2010年下半年,工业园区领导找我商谈,如何破解园区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用较短的时 间改变落后的教育面貌。支持园区发展,作为教育局长义不容辞。我组织局分管领导、业务处室和有关学校,多次深入工业园区现场调研,多次与园区领导沟通协商,双方达成合作协议,争取市财政出资,由园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加入淮阴师院第一附小教育集团。2011年初开始新校建设,我们迅速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分工,确保实 验学校高水准规划、高标准建设。 建成后的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在附小教育集团内运作,充分享有“四个共享”的优厚待遇,与龙头学校共享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成果,力求达成管理、师资、教学、文化等“四个深度融合”。在管理方面,实验学校启用后,市教育局为学校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淮阴师院第一附小作为龙头学校,向实验学校输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帮助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培训管理人员。在师资方面,两校共建名师工作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开展教师互派和统一培训。在教学方面,两校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交流研讨活动,迅速提升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在文化建设方面,实验学校学习借鉴龙头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较快地形成了本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新建的工业园区实验学校规划建设起点高,运作管理模式好,教育教学理念新,学校迅速从农村薄弱学校转变为优质教育资源。从社会各方反响来看,逐步凸显“三个越来越多”的良好势头。一是参观实验学校的人越来越多。学校已经成为工业园区对外交流的窗口,招商引资的重要品牌,对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二是赞誉学校的人越来越多。一流的教育改善了园区的教育民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三是原在外地择校现又转回当地就近入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园区的孩子与城里孩子一个样,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品牌教育,较短时间内学生人数从200多人扩大到1262人。越来越多的可喜变化,生动诠释了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发展奇迹。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却不理想。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观察了解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脱离办学理念,停留于口号;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价值的追寻和发掘;板块之间拼凑组合,缺少系统性;缺失系统的流动为载体;忽视师生的主体性,等等。针对现实,建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观照下,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新时代元素,提炼出有系统性、有恰当的物质环境和流动载体的文化主题和主线,切实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办学理念历史文化流动载体系统性主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当前,校园文化备受重视,已然成为各类学校管理的重点。但是放眼各地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咱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看起来“美观”,但缺陷诸多。一是重视外表的多,挖掘内涵的少;二是大同小异的多,有自己的特点与亮点的少。比如,有的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切实际;有的零散缺乏体系,有拼凑之嫌,有的热衷于宣传,无实质性内容;有的空喊口号,五具体落实措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校园文化到底该怎样建设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要深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本质,探索出实施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甚么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学校全部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也展示了学校的一切。***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甚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甚么样的人,或说但愿学生在学校的六年中学到甚么,但愿学生在人格品质上受到怎样的熏陶,或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怎样的能力或素养,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抉择了咱们的教育必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而,学校工作的一切目的都应该指向学生地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流动指明方向。以东周小学为例,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从一开始,学校就把“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10多年来,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一命题,积极营造生命校园,探索构建生命课堂,逐步形成了“尊重•激励”的校园文化。因而,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其价值指向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校园文化必需在办学理念框架下去思考建构,脱离了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浮在表面,是无源之水。只有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时,办学理念才可能落地,校园文化的功用才容易实现。 二、校园文化的根在哪里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历史的长短,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因而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细致梳理,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文化发展的个性特征,深入发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本校的历史沿革,建设校园文化应该回顾走过的路,回到学校从前,追根溯源,去了解这所学校过往的风云岁月和人事变迁。

学校相互批评意见汇总

一、对XXX同志的批评意见 1、XXX同志的意见: 理论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够,存在消极应付现象。理论学习有时不积极不主动,应付上级要求多,偶有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开展专题学习研究不够。建议多开展专题理论学习,以便能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 2、XXX同志的意见: 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工作任务布臵多,认真检查落实到位不够,因而有时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且开会时个人发言时间较长,不够精练,建议改进文风会风。 3、XXX同志的意见: X同志校长能做到早上班、晚下班,但对一些深层次的关系学生和职工利益问题缺乏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工作有时凭经验、凭感觉办事,与部分基层职工的交流沟通少,与离退休教职工和老同志交流还不够。另外,王校长对我们下属要求太严格,对所有工作都要求做得最好,这让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工作压力很大! 4、XXX同志的意见: 工作管理有时不严,回避矛盾和问题。工作中虽然能够发现问题,但却不敢触及敏感问题,有时甚至回避矛盾问题。管理有时不严,即使个别人工作上有错误、缺点、过失,也不能大胆批评、严肃处理,总顾及所谓的“面子”、同事“情谊”,存在护短现象。建议增强“亮短揭丑”的勇气 5、XXX同志的意见: 总结宣传“报喜不报忧”,不敢直面问题。有时总结宣传只重视突出成绩,好的方面大讲特讲,问题与不足则避而不谈,甚至不敢直面问题,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力度还不够,以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求真务实主动性欠缺,开拓精神还不够,有畏难思想和情绪。 二、对XXX同志的批评意见 1、XXX同志的意见: 进取意识不够彰显。想问题做工作受惯性思维束缚,经常是以前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进取意识不强,突破动力不足,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2、XXX同志的意见: 在大胆工作方面做的不够好,顾虑太多,总觉得分管校长主要是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把责任界限划的太清,存在着怕得罪人的现象。另外,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尽管做了些工作,但开拓性做的不够。 3、XXX同志的意见: 存在工作不实的问题。徐校长分管的工作很多,工作太多以后有时考虑得不细,有时给人被动应付之感。在安排布臵工作时,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也说套话、空话;也存在着开会时,以会议落实会议和走形式走程序的现象,对要解决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上下的功夫不够。 4、XXX同志的意见: 服务师生缺少贴心化。虽然有服务师生的意识,但宗旨意识还不够强烈和牢固,主动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够,切实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够。有时制定目标脱离实际,要求不切实际,没能很好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有时布臵工作时间要求过急,刚收到通知就要求上报情况和材料,使基层教职工疲于突击应付。 5、XXX同志的意见: 听取意见流于表面化。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不够,缺乏与基层干部、师生员工、学生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源自企业的管理模式,后引入学校。然而,因为认识上的偏颇,一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学校精?化管理是根据学校办学现实精准定位,并围绕办学目标,在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后勤等诸多方面精细分工,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标准分工合作,精心育人,从而达到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它有科学性、系统性、激励性和全员性的特点。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师生发展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务,课堂管理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沟通交流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学校发展;精细化管理;师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A-0022-04 精细化管理是源自企业的管理模式,它以系统管理学和行为科学为指导,既立足于常规管理,又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实现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很多学校借鉴企业的做法,在学校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一些学校的实践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结合学校管理实践

谈谈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一、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弃“大”求“细” 关注细节、追求精致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然而求细、求精需建立在顶层设计基础之上,那些没有整体的细节,没有全局的精致不可能促进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首先要对学校进行精准的定位,也就是管理者必须想明白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只有办学目标明确,才能围绕目标将任务分解、细化。第二,目标分解,必须细化在行为。有些学校,目标明确、制度齐全、任务细化,然而因为执行不力,导致管理失效。为此,细节的落实在于过程,在于日常的行为。第三,细节落实需反思,为调整决策服务。任何规划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而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暴露。在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敏锐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根溯源,从而对顶层设计做出适当调整。因此,学校精细化管理要“大小兼顾”,既要有战略规划,也要有目标细化、任务细分。同时,细节落实要胸有大局,在细节处反观规划,从而调整治理,使规划更科学更合理。 误区二:梳“要”顾“全” 在实践中,一些管理者不甘落后,为了扩大办学影响,要求每一条线工作都争优争先。这种巨细无遗、面面俱到的

一所乡村学校的发展

一所乡村学校的发展 姓名:xx 专业:xx 内容摘要:坐落在贵州的大山里,一所山里的中小学如雨后的春笋,在这穷乡僻壤之地生根、发芽、生长,他带领了无数的学子从大山里走出,从局限的世界里走出,从束缚的思想里走出。它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无数孩子追求梦想的思潮。 教师的使命,承载着一所学校的命运,多年以来,学校一直默默地坐落于县城的边陲之地,然而近些年以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补教师对责任的重视,学校正以蓬勃之势发展。 这只是我身旁的例子,我相信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典例,我坚信,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终将会持续并超越世界更前的国家。 关键字:乡村,教育,发展,责任。 正文:1.1学校环境的变化。 十年风雨,万千变化。回想当初,我也是其中的一名学子,但那也是六七年前的事了,那时初中与小学是分离的,初中部已的楼房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楼房只有三层,第三层也只有两间房罢了,整个楼房都有一定的倾斜,楼的前方是用电线杆撑住的,在而今看来已经是严重的危楼,而整个村二三十年的初中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关键中走过的。还记得那是零八年,当汶川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依然记得那是两点二十八分的时候,因为当时正要上课,平素成绩不好的我正昏昏欲睡,忽感一下摇晃,还以为同学推我一把,然后问了同座时间,然后我记住了那一刻永远的定格。 1.2 而今回到当初的学校,已经时过境迁,原来分离的中小学已经合并到了一起,所有的楼房已经重新翻修,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学生食堂,图书馆,机房等设施(以前也有图书馆和机房,但小到几乎不能算,只有几十册图书和十几台电脑)。和以前相比,现在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以前无论多远,都只能是每天徒步上学,还记得以前有一位同学,每天上学要走上十几公里的路,每天五点钟起床在家里吃了早餐大概五点半就走山路上学,去赶上每天七点二十开始的早课,由于当时学校周边没有租房,学校也没有食堂,她只能每天下午放学后回家,然后第二天又早起,中午只能靠从家里带来的冷饭或者买两个包子之类的充饥,就这样她和几个同伴走完了小学和初中,就这样,这位同学走出了大山,并且和我同年考上了省内的一所高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想起她,真是最不易的一个例子,在这个破旧的完全开放没有围墙的简陋的楼房里,她使自己走了出去。 1.3 而今交通也便利了许多,以前都是泥泞的山路和凹凸不平马路,来往的车辆也少得几乎看不见,现在村里的油路已经通了,而且能直达学校门口,由于政府关于修路的补助金,使得许多的小组都已经铺好了水泥路,就在近来几乎全部覆盖。 2.1教育重视度的变化。从贵州九年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以来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进一步重视,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每年都拨大笔经费用于改善乡村教育问题。有许多的问题我此经依然历历在目,从九年义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篇一: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我非常有幸地作为青干班的一员参加了在武汉为期九天的培训班的学习,学习中专家们理论阐述、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扣实际,细致入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九天下来,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真正学到了作为一名新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同时还对学校管理也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思考。 一、学校管理中要关心和信任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师管理作为第一要素,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第一”的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21世纪学校管理中应建立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我觉得要教师用心教学,就要得到教师的“心”;要真正地得到教师的“心”,就要真心关心教师

、爱护教师,特别是尊重和信任他们。 (一)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 我觉得关心教师就要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把感动送给教师。比如我校在教师办喜事、丧事时,学校总会送去祝福与问候,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过年过节,学校会请教师家属到学校做客,感谢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教师无后顾之忧,能安心的工作;在教师生活上学校食堂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方便教师就餐等等,这些都受到了教师的好评。当然也有不足的方面,在一些细节上如果学校想的更周到一些,我想会更贴近教师的心。比如我校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很多教师就在食堂就餐,学校为了关心教师也专设了教工窗口,但很多教师仍感到不便,特别每到学生就餐时造成很多教师吃不好,很多教师下晚自习后才回家吃饭。我想学校能否单设一个教师小食堂改善伙食,让教师吃的舒心,从而更好、安心的工作。 (二)关心教师的成长 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要给教师实实在在的东西,要为教师成长做事。大学者,大师也,既要引进大师,也要生产大师。什么是好学校?好学 校就是学生在这里成长得快,教师在这里也发展得好,而且能产生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我觉得关心教师的成长就要让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够尽快得到提高。我校为

关于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于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 由于工作的要求和学习的需要,这为一些学校“重新洗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于是一些原来薄弱的学校在奋起直追中崛起,一些原来还算不错的学校在行动迟缓中却退出人们的视野,校干抢抓机遇有所成就者有之,不思进取坐等观望者有之,不顾教育规律盲目实践效益不高者有之----感慨之余,也引发对了学校发展的一些粗浅的思索。 一所学校的发展程度如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常规管理,二是特色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常规管理为特色发展提供保障,特色发展促进常规管理前进一步,提高一层。 第一部分对常规管理的思考 学校工作水平低,最根本性的原因是管理的粗放化。“学校无小事事事为教育”,粗放式的管理导致思想松散、责任不清、主动意识不强,更严重的事,这种“粗放”的空气因为“破窗效应”迅速蔓延至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低已成事实。要使一个落后的学校成为一个合格的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必由之路。 一、常规工作要主体化系列化 常规工作繁而多,哪个也不能舍弃。但是面面俱到又容易导致哪个都不深入。而某段时期内围绕主题,系列组织,则会使常规工作充满色彩,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在系列活动的组织中,很容易可以集思广益,将活动深入化,能够探索出常规管理中的一些好的方式和方法。 二、制定制度,发挥全体人员的力量促进学校发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一个侧面说明校长的核心作用,一个优秀长会将这种核心作用表现在对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共同愿景的引导上,而不是沉没于事务性行的琐屑常规工作中不能自拔(当然不排除有些校长甘愿将忙碌当成充实的做法)。常规工作要做到精细化,必须发挥学校每个中层管理者的力量,主动积极的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分工,这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先决条件;其次要利用追问制度强化落实,采取“问题——措施——成效——待解决的问题——预期的目的”,螺旋往复的方式,让每一个细节落到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担责任。校长的跨级指挥容易使中层校干坐等观望或产生抵触情绪,“方式我选择,责任我承担”要成为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原则。 在常规管理工作中,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可以实现上述的目标。下面谈一下关于制度的建设。 好的制度是激发教师积极性,维持学校公平的基础;好的制度不是写在纸上,而是深入人心;好的制度一定代表学校的主流力量,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好的制度因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以精细化管理促学校发展 【摘要】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学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精品”。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关键词】学校精细化管理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可见精细化自古有之,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农业上讲“精耕细作”,生活上讲“精打细算”,军事上讲“精兵简政”,企业管理讲究“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汪中求先生在总结企业管理的成败基础之上,写出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揭开了管理精细化的序幕,管理走上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 一、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工作达到精密、细致,管理的关键、每个环节均达到精致的程度,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学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学校管理为什么要精细化?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教育对象是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学生,我们如果在管理过程中有某一环节没有到位,没有精细,就可能出现混乱,以至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教师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人心涣散,工作消极被动;教学管理不到位,必然引起教育质量下滑;财务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资金浪费、矛盾丛生;学生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学生教学秩序混乱;财产管理不到位,必然发生公物受损;卫生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校园环境脏乱差;安全管理不到位,则有可能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以至伤亡现象发生。作为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大至每学期制度的设计、计划出台,小到每一天从早上上学、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到放学;从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到每个教室每扇门窗的坚固程度;从食堂食品质量到每时每刻的饮用水的质量,无时无刻,无不要求我们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治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把工作做到位,日清日结。正如汪中求先生所言: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注重落实,注重精细化治理也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共识。 二、如何推行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是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虽然我国教育引入精细化管理才几年,但“精细化”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我国古已有之。宋朝的朱熹说道:“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求更好。作为一所学校的一校之长,在加强

一些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分析

一些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分析 【摘要】在国家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一些乡村学校却一步步走向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所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该所学校在现代化的发展之中,作为乡村中传递知识的主要场所,并没有日益繁荣,反而日渐衰落。这种衰落是多种原因交织、慢慢衍变而成的,比如学龄儿童的减少、师资力量的弱化、村民对于教育的失望、撤点并校的国家政策,等等。乡村学校的衰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乡村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乡村学校乡村教育师资弱化 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自此之后,该法律又经过多次修改,以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推进,国家更是不遗余力。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地区实施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整体上农村的义务教育确实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另一种情况也在发生,即一些乡村学校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反而在慢慢地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个普通乡村——李村的学校为例,来探讨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 一、乡村学校的现状 李村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以丘陵地形为主,距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50千米左右,煤矿、铁矿等矿资源丰富,是河北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李村有728户居民,3 200多口人,该村除了拥有煤矿、铁矿等厂矿,还建有一家全国闻名的集体制药厂,这些企业为该村居民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同时该村在绿化、建设等方面都走在河北省前列,是建设新农村的模范村。20世纪90年代,李村的学校曾经一度十分繁荣,教室里坐满了学生,但最近几年却变得冷冷清清。 近几年来,李村及其邻村的学校都存在生源与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伴随而来的还有学校建制的残缺。一般来说,一个1000左右人口的村庄,学校一般只筹建到三年级,人口达到三四千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拥有完整的小学,而这样的村庄又比较稀少,通常是附近十几个村庄中才有一个,比如李村就是附近八个村庄中唯一一个小学建制齐全的村庄。以李村3千米之外的陈村为例,该村人口将近900人,村小只有3个年级,加上校长共3位教师,一名教师管理一个年级,也就是一个班,各科课程全兼。除校长外的两名教师都是本村的代课教师,初中尚未毕业。学生的人数也十分有限,全校有将近40名学生,每个班只有十几名学生。邻近的王村,学校只有校长一个人,而他的学生只有两名,最后这两名学生也到镇上去读书了,村小在王村已经成为了历史。即使李村人口较多,学校建制比较健全,但衰败之象已经显露无遗。20世纪90年代李村学校繁荣之时,学生人数多达五六百人,现在仅三百人左右,更多的教室开始闲置,乡村小学已经开始衰落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