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鸟类的进化

鸟类的进化

鸟类的进化
鸟类的进化

鸟类的进化

作者:王雅薛惠媚黄耀豪林志侨

在汉类和铁苗科植物繁茂的远古地球世界,到处是巨大的恐龙和能飞行的动物。在一个后来被称作巴伐利亚的地方,一只似乌鸦大小的鸟死去了,它从栖息地掉进一个热带淡水湖内,尸体很快被湖中从石缝里渗出的钙质颗粒所覆盖,从而延缓了尸体的腐烂,最后变成了化石。这只鸟就在那里安埋了150万年!这期间,大陆飘移将这些沉积物向北移动了数公里。剧烈的造山运动象撕纸一样把大陆板块分裂开,并将这个湖底沉积物推出水面好几米。1861年,一个采掘矿石用来制作石印画的工厂,终于将那块鸟化石作为安息地已安息了15D万年的石灰质母岩

挖掘出来。

这只化石鸟被学者们命名为始祖

鸟,它的发现被科学界认为是古生物学

上的奇迹。这只鸟不同于现存的任何

鸟,而更象鸟的祖先——爬行动物。它

的整个骨架在本质上还象一只小恐

龙,下颌骨尚未进化成现代鸟的呼,并

且还具有没分化的骨质的牙齿,它的尾

也尚未缩合,它由一系列尾椎骨构成,

胸骨没有龙骨突,龙骨突是作为飞行

所必需的强健胸肌的附着面。又为什么

称之为鸟呢?其原因是它的前肢骨和

尾椎,在结构上相当于现代鸟类的前肢

骨和尾骨,很清楚地表明它有羽毛附

着的痕迹,这一点绝不会错,羽毛为鸟

类所特有。事实上,科学家正是根据是

否有羽毛而给马纲下了定义,即任

何生有羽毛的有机体就被称为化石

的记载常常是稀少而缺乏的,我们

所知的鸟类是从那些早期生存的陆

栖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白要纪是

恐龙灭绝,种子植物兴起的繁盛期,

这一时期也是大量有齿鸟由兴起

到绝灭的时期。因为化石的形成需

要一定环境条件,我们仅知一些水

生而不能飞行的鸟:能潜水的黄昏

鸟、燕鸥类鸟(可能已无齿)和一

些陆栖种类都具有缩合的尾骨,燕

鸥还具有龙骨突,而且还有良好的飞行能力。到始新世末期,有化石表明已出现无龙骨突的现代非飞行的鸟类祖先(如鸵鸟等)。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南部冈瓦纳大陆破裂之前(即10 0万年前),因为彼此有较近亲缘关系的鹤鹞、鸵鸟和美洲鸵鸟分别在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各自独立进化而来。化石证据同理论上的差异,肯定是由于荒漠地带的鸟类很难形成化

石的结果。

化石资料还表明,珠罗纪以前没有鸟,许多物种产生井消失在10 0万年以前。毫无疑问,物种的进化也在进行,例如,白至纪地层痕迹表明,当时的生境有利于许多重要的海洋鸟科如企鹅科、鲤鸟科、驻科,海燕科)鸟的生存,但当时并没出现,直到始新世甚至更晚才出现。那么,进化是怎样产生的呢?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应认识到,每一物种都表现出与其特定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一系列特征,这就叫做适应。比如,一只现代鸟显示出与飞翔相适应的特点,水禽具践足,海洋鸟类有盐腺等。适应性是进化的关键。可以假定,动物在长期的生存竞争过程中,需要产生比能存活的个体还要多的后代,每一后代个体的基因组合(从亲代遗传而来)也各有差异。可以肯定,有的个体继承了较其他个体更为优越的基因,更容

易存活下来。

生殖隔离被认是新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所形成的新种称为异源种。如果新种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群内部,则称为同源种,这在鸟类中是罕见的。生物种间彼此隔离,并能自由地适应尚未充满的不同小生境时,就可产生大量的适应性个体,并向四周辐射扩散。这种现象至今还可在加拉帕戈斯陆龟和夏威夷蜂鸟身上看到。

鸟类的危机

地球上曾经有过16万种鸟,第三纪是鸟类的鼎盛时期。更新时4次大的冰期中,约有25%的鸟类绝灭消失。更新世晚期人类出现以后,平均每83年有一种鸟绝迹。公元1600—公元1900年的300年间,绝灭鸟类90种。全世界现存鸟类9000余种。到上个世纪末,又有400——500种绝灭。在鸟类濒临绝种的原因中,栖息地改变或被破坏占60%,人类捕杀占29%。根据调查和估计,每消失一种鸟类,以为着与它伴生的90种昆虫35种植物2——3种鱼类随之消失;同时,每两种鸟类消失,必然会有一种捕乳动物随之绝迹。

起分享一下吧。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1、化学演化学说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 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 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也更少,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淘汰。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易被淘汰。这样在一代代的繁殖过程中,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6、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原因B 原因:自然选择

进化论达尔文进化学说加拉帕戈斯群岛雀鸟

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地 达尔文的一段话,是破解动植物分布规律的金钥匙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了一些体型很小、羽色暗淡的雀鸟,开始时它们并没有引起达尔文的关注,后来他把采集的标本交给了著名的鸟类分类学家约翰·古德,请他分类。约翰·古德的结论是这些小鸟是一些新物种,但它们在羽色、鸣叫、造巢等方面的行为极为相似,它们最大的分化是在喙形上。他按照喙形竟把这些小雀分成了14种。古德的研究结果让达尔文顿悟,认识到了这些小鸟之间的差异具有的重要意义。他把他的顿悟写成了一段话,发表在了《物种起源》的第二版里。 这段话就是:“看了这些体型小而密切相关的鸟类在构造上的级进和多样性之后,人们确实会推想,后来由外边引进了一个物种,然后这个物种为了各种不同的目的,发生了变异。” 14种达尔文雀各自形态上的微小变化,或者用达尔文的话说:在构造上的级进和多样性,很容易让人们想到它们由一种原始的鸣雀演变而来。这种想法的产生,得益于达尔文丰富的博物学知识和他在南美大陆的考察经历,因为他知道南美大陆只有一种小鸟属于这种雀形目。但是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几个岛上却捉到了十几种这种雀形目的小鸟,而且每种之间都有差异。他非常敏锐地意识到南美大陆的雀形目小鸟在这里已经进化成十几种鸣雀,进而他推断出世界上所有的鸣雀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因为它们非常相似。达尔文按照这种推理方式,最终推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就是进化论的重要理论:共同由来理论。 达尔文雀对达尔文的启发意义非凡。道金斯把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那段话,提炼成一把可以解开地球上各种动植物分布之谜的金钥匙。道金斯说达尔文的这段话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不二法门”。 譬如,如何解释澳大利亚的森林主要由桉属的树木构成,桉树超过700种这一现象呢?

从恐龙到鸟类

从恐龙到鸟类 摘要: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化石证据的支持, 而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证据则来自中国带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结构的恐龙化石。 关键词:鸟类,起源,化石,带羽毛恐龙,研究进展,中国猎龙 鸟类的起源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断,随着研究的推进,人类离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越来越近,许多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古生物学家们的脚步,走进那鸟类那神秘的身世吧。 1 从恐龙说起 鸟类到底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要从恐龙说起。 恐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类史前动物, 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 世纪初期。目前所有已知的恐龙都能归入两个大类: 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当中的兽脚类恐龙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为大多数古生物学家相信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这就是目前在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鸟类恐龙起源说。 鸟类鸟脚类恐龙起源说认为鸟类的关系和恐龙当中的鸟脚类恐龙最为接近, 这一假说的主要证据是鸟类和鸟脚类恐龙的耻骨延伸方向都是后腹方。 从始祖鸟化石的发现开始,赫胥黎、海尔曼、奥斯特罗姆等著名的生物学家都对这一论题表示了十分的兴趣,1986年,戈捷更是发表了一篇鸟类起源研究方面里程碑式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 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鸟类起源的问题, 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演化关系, 列出了恐龙从原始属种向鸟类演化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的每一步变化, 并且把鸟类作为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一个分类单元。 而且,在过去的20 年内, 古生物学家们在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证据, 不仅从整个理论框架上, 而且从很多演化的细节上支持鸟类恐龙起源说。另外, 人们还从恐龙的行为学和古组织学等诸多方面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大量证据。比如发现于蒙古和美国蒙大拿州的恐龙巢穴表明了恐龙的繁殖行为类似于鸟类, 是逐渐下蛋的,而不像爬行动物那样一次下一窝;美国的诺雷尔博士、克拉

鸟类的进化

鸟类的进化 作者:王雅薛惠媚黄耀豪林志侨 在汉类和铁苗科植物繁茂的远古地球世界,到处是巨大的恐龙和能飞行的动物。在一个后来被称作巴伐利亚的地方,一只似乌鸦大小的鸟死去了,它从栖息地掉进一个热带淡水湖内,尸体很快被湖中从石缝里渗出的钙质颗粒所覆盖,从而延缓了尸体的腐烂,最后变成了化石。这只鸟就在那里安埋了150万年!这期间,大陆飘移将这些沉积物向北移动了数公里。剧烈的造山运动象撕纸一样把大陆板块分裂开,并将这个湖底沉积物推出水面好几米。1861年,一个采掘矿石用来制作石印画的工厂,终于将那块鸟化石作为安息地已安息了15D万年的石灰质母岩 挖掘出来。 这只化石鸟被学者们命名为始祖 鸟,它的发现被科学界认为是古生物学 上的奇迹。这只鸟不同于现存的任何 鸟,而更象鸟的祖先——爬行动物。它 的整个骨架在本质上还象一只小恐 龙,下颌骨尚未进化成现代鸟的呼,并 且还具有没分化的骨质的牙齿,它的尾 也尚未缩合,它由一系列尾椎骨构成, 胸骨没有龙骨突,龙骨突是作为飞行 所必需的强健胸肌的附着面。又为什么 称之为鸟呢?其原因是它的前肢骨和 尾椎,在结构上相当于现代鸟类的前肢 骨和尾骨,很清楚地表明它有羽毛附 着的痕迹,这一点绝不会错,羽毛为鸟 类所特有。事实上,科学家正是根据是

否有羽毛而给马纲下了定义,即任 何生有羽毛的有机体就被称为化石 的记载常常是稀少而缺乏的,我们 所知的鸟类是从那些早期生存的陆 栖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白要纪是 恐龙灭绝,种子植物兴起的繁盛期, 这一时期也是大量有齿鸟由兴起 到绝灭的时期。因为化石的形成需 要一定环境条件,我们仅知一些水 生而不能飞行的鸟:能潜水的黄昏 鸟、燕鸥类鸟(可能已无齿)和一 些陆栖种类都具有缩合的尾骨,燕 鸥还具有龙骨突,而且还有良好的飞行能力。到始新世末期,有化石表明已出现无龙骨突的现代非飞行的鸟类祖先(如鸵鸟等)。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南部冈瓦纳大陆破裂之前(即10 0万年前),因为彼此有较近亲缘关系的鹤鹞、鸵鸟和美洲鸵鸟分别在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各自独立进化而来。化石证据同理论上的差异,肯定是由于荒漠地带的鸟类很难形成化 石的结果。 化石资料还表明,珠罗纪以前没有鸟,许多物种产生井消失在10 0万年以前。毫无疑问,物种的进化也在进行,例如,白至纪地层痕迹表明,当时的生境有利于许多重要的海洋鸟科如企鹅科、鲤鸟科、驻科,海燕科)鸟的生存,但当时并没出现,直到始新世甚至更晚才出现。那么,进化是怎样产生的呢?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应认识到,每一物种都表现出与其特定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一系列特征,这就叫做适应。比如,一只现代鸟显示出与飞翔相适应的特点,水禽具践足,海洋鸟类有盐腺等。适应性是进化的关键。可以假定,动物在长期的生存竞争过程中,需要产生比能存活的个体还要多的后代,每一后代个体的基因组合(从亲代遗传而来)也各有差异。可以肯定,有的个体继承了较其他个体更为优越的基因,更容

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学案 第24章生命色起源和生物进化 备课时间:2012年3月17日主备人:刘娟学生姓名:小组 学科组成员签名: 审核:、下发时间: 一、本章知识梳理: 1、米勒实验说明什么,火花放电的作用是什么? 2、生命起源的三大步?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 4、原始大气的成分? 5、生物进化的证据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及进化规律? 6、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要点透析: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能量) 2、生命起源的过程 原始地球原始大气(水蒸气、甲烷、氨气、氢气等)有机小分子(氨基酸) 原始单细胞生物原始生命(能生长、生殖、遗传)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3、生物进化的过程 (1)植物的进化过程 苔藓植物裸子植物 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的进化历程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 (二)、生物进化的原因及学说 指导学生根据提纲理解记忆主要知识点并抽查 二、知识测评: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原始大气的可能成分是() A.水蒸气、氨气、甲烷 B.甲烷、氧气、水蒸气 C.水蒸气、氧气、沼气 D.氧气、氨气、沼气 2.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同样是不定向的 B.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 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中的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呈枯黄色,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用进废退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存竞争的结果 4.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陆地上 D.大气层中 5.下面的推测中缺乏证据的是()

鸟类的起源 进化生物学论文

鸟类的起源 摘要:树有根,水有源,同样,鸟类也有它的起源。和其他生物的发展和进程相类似,鸟类也是则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现代,经过漫长的过程,进化而来的。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多个假说和激烈的争论,出土许多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为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 关键词:鸟类起源;化石;兽脚类恐龙;带羽恐龙; 0引言 鸟类是生物界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类群的生物.鸟类具有羽毛、前肢特化成翼、中空的骨骼、角质嚎、叉骨、龙骨突的胸骨、尾宗骨、对握状的脚趾等,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长期以来,鸟类起源问题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研究的热门领域,支持不同假说的学派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受化石材料缺乏化石年代问题的影响,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无解之谜,困扰着人们长达100多年.近二十年来,辽西热河生物群陆续发现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和早期鸟类化石,使鸟类起源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鸟类起源之谜逐渐被揭开,大量的化石为鸟类由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1鸟类起源假说 多年来,对鸟类的起源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说,这些假说现今主要集中在两大学派,即槽齿类起源说和兽脚类起源说. 1.1槽齿类起源说

1913年,最早由南非著名古生物学家布鲁姆提出槽齿类起源说.他认为,早三叠世的槽齿类爬行动物派克鳄是鸟类和恐龙的共同祖先,鸟类是由槽齿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槽齿类是原始爬行动物主干出龙类于早三叠纪分异出的一支,这一支系是许多爬行动物如恐龙、翼龙、鳄鱼等的原祖,其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头骨具槽齿团.最早的槽齿类中的假鳄类,有的体型纤细,骨骼具空腔气窦,头骨具有双颗孔,有眶前孔和下领孔、槽齿等,这些都与始祖鸟有相似之处,所以曾经一度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1926年,丹麦一位对古生物学有爱好的医生U·赫尔曼对派克鳄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和描述,并与德国始祖鸟做了比较,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鸟的起源》,相信鸟类起源于槽齿类爬行动物. 槽齿类起源假说长期以来一直被许多学者所推崇,包括我国著名古鸟类专家侯连海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生物系主任费杜西亚.但一些似鸟的假鳄类如派克鳄均产生于三叠纪,与始祖鸟化石间隔了5000多万年,至今尚未发现从晚三叠纪至晚侏罗纪的化石.由于时间跨度大,缺少中间环节,所以说这一假说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 1.2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 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晰臀类恐龙的后代兽脚类恐龙.这是一类小型的肉食性恐龙,两足行走,颈长而灵活,骨骼轻便具有空腔,属兽脚类恐龙中的虚古龙类.这是1868年英国著名科学家T"H赫青黎博士在始祖鸟化石发现几年之后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认为鸟类和恐龙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一假说在19世纪末占优势,20世纪初逐渐衰落遭到冷遇,几乎被槽齿类起源假说所淹没.直到一个世纪后的1970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特隆博士通过对北美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恐爪龙和始祖鸟的对比研究,

鸟类进化从陆地到海洋到天空_方陵生

74大自然探索如果我们印象里的鸟类只是经常出现在我们后院的那些叽叽喳喳的小鸟,如麻雀、燕雀和金翅雀等雀科鸣禽,那我们永远无法想象鸟类惊 人的多样性。尽管这些我们经常见到的鸟儿构成了我们后院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但在鸟类1.5亿年的进化历史中,它们不过只扮演着小小的角色。 纵观鸟类进化的历程,不同种群的鸟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有的改变着陆地的生态景观,有的是海洋中的潜水高手,有的是夜间捕食的猎手,有的甚至一度成为陆地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许多不同寻常的鸟类物种已经灭绝,还有一些则进化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鸟类形式。在中国、美国怀俄明州和秘鲁等岩石沉积物丰富的地方,近年来新发现了许多鸟类化石,为我们洞察鸟类的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从2000年开始,已有超过300种新发现的鸟类被命名,填补着鸟类进化史的空白,丰富着鸟类多样性的图谱。 纵观鸟类1.5亿年的进化历程,不同种群的鸟类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地球鸟类的物种多样性令人惊叹。

75 D ISCOVERY O F N ATURE 古生物 PALEONTOLOGY Paleontology 翱翔天空的远古鸟类 已知最早的鸟类叫始祖鸟,它们生活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当时的陆地是恐龙的世界,装甲类的剑龙、巨大的长颈腕龙等,悠然漫步在长满茂盛植物(如松柏、银杏和苏铁类)的地球大地上,但那时的天空却并非是始祖鸟一统天下,它们与被称为翼龙的飞行爬 行动物共同统治着远古时代的天空。 在侏罗纪期间,地球古大陆开始分裂开来,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仍然连成一片,被称为冈瓦纳超大陆,欧洲的大部分被淹没在浅海下。已经发现的11具始祖鸟骨架就是在如今德国的某个地方被发现的,那里的环礁湖的湖底是这些远古鸟类最后的安息地。 在接下来的8400万年里,大量的原始鸟类与它们的恐龙近亲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这些鸟类渐渐进化出了牙齿、爪子和长长的多骨尾巴。到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引发了大规模灭绝事件,灭绝了地面上所有的恐龙、天上的翼龙、海洋里像蛇颈龙那样的海洋爬 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复原图 编译 方陵生 从 到到

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教学目标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2.通过比较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重点、难点分析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理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关键,而且可通过与现今的鸟和现今的爬行动物的比较,学习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方法,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始祖鸟的研究中,要注重展示科学发现史,在与学生共同探究鸟类的进化史中,体验科学历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参考课时为1课时二、教学过程1.探究鸟类的起源(1)体验发现过程:教师可通过印发资料或生动的讲述,向学生展示始祖鸟发现的科学历史。至今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计7件,均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附近的晚侏罗纪(距今约14500万年左右)海相沉积印板石灰岩内。首次由H. V.Meyer 在1861年报道的第一块化石是单根羽毛,保存在东柏林博物馆;第

二块标本也是H. V. Meyer在1861年9月30日宣布的,是一基本完整的个体,头骨不全,头后骨骼基本完整,并有羽毛印痕,可以说形态栩栩如生,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块标本发现于1877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始祖鸟标本,它比伦敦标本小约1/10,常为报刊书籍引用,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1956年,F. Heller报道在索伦霍芬附近发现第四块始祖鸟标本,但没有头骨,其地点就在伦敦标本发现的附近;1970年,J. H. Ostrom报道1855年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原被定为翼龙的一不完整小骨架,是始祖鸟的骨骼,现在保存在荷兰Haarlem的Teyler博物馆;第六块始祖鸟标本,本来发现于1951年,由于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被误定为小型食肉类恐龙,1973年才由Mayr更正,现保存在德国Eichstatt的Jura博物馆;1987年在索伦霍芬印板石灰岩内又采集到一块始祖鸟标本,与前一件相同,也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由Peter Wellnhofer 于1988年报道。从以上始祖鸟标本发现情况简介可以了解,若没有羽毛印痕与骨骼化石同时保存时,常被误认为是爬行动物。(2)研究进化证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始祖鸟复原模型,并填写下表:总结通过化石研究进化的方法——古生物学方法:①化石所处的地层,说明该物种生存的年代;②化石复原的物种的形态结构与现今物种进行

《遗传与进化》综合能力测试(二)

《遗传与进化》综合能力测试(二)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下列各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中,哪一组可能是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2.某男学生在体检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该家族病史时得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3.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然后进行测试,在子代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中,可测到()。 A.有32P B.有35S C.有35S和32P D.有35S或32P 4.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是由于()。 A.分子量大 B.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碱基对的不同排列方式 D.磷酸和脱氧核糖的相间排列 5.下列各项中,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D.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6.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C.DNA只能来自DNA的复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7.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8.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上述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A.孟德尔遗传规律 B.摩尔根遗传规律 C.DNA结构及其功能 D.人类基因组计划 9.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只能被一种tRNA运载 B.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D.信使RNA上碱基顺序决定氨基酸顺序 10.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 C.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 11.下列生理活动中,能使基因A和a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是()。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细胞分化 D.受精作用 12.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自交 B.测交 C.杂交 D.测交或杂交 13.一对夫妇为单眼皮,丈夫的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明显地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的孩子一定是()。 A.双眼皮 B.单眼皮 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D.不能确定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 A.由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 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中考生物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十九讲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复习摘要: 地层中是不可能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的。 答案:B o 例2、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着,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 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这证明( ) (1) 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 ________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____________ 的。 (2) 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 ________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_____________ 的。 (3)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的。 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有的产生具抗药性的变异, 有的产生不具抗药性的变异。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这儿应理解为人工使用的杀虫剂是定向, 杀虫剂定 向地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而不具抗药性的个体死亡。这是害虫和杀虫剂之间生存斗争的结果。 由此可见,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生物的遗传使有利变异在后代里得到积累和 加强。所以说,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的进化方向。 答案:(1)差异 不定向 ⑵ 选择 定向(3)生存斗争 例3. 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 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 变化是() A. 人工选择的结果 曲例解析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化而来的 /典例解析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探索:米勒实验,验证了生命化学进化的可能性 例命、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石是研究生物进化不重的是据 ) 证据: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F 子生物学的证据: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 起 T B 古老生层 简单低 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大 由简单到复杂 新近生地层中也可历程氐等生物进化石勺总体趋势:由低等到高等 解析: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 越早形成的地层里进化为化石的生物越然选择低等说在自然形成的生层里,通过激石的生物越斗争,高适 应 者 等。但在现代仍有低等生物生活着, 所以,在新近的生存中可以找不适应 顺序出现的事实 勺证据之一。一般来说,在 淘汰掉的过程 I;是在极古老的 自然选择的结果

探索鸟类的起源--2013届高二

探索鸟类的起源 高二(4)班赵沁雨指导教师:张志祥 长久以来我们人类非常羡慕鸟类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翱翔于天际,到现在为止,我们人类从鸟的身上得到了灵感飞机等工具。除此之外鸟还是我们很好的伙伴,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每天从我们的窗前飞过,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我们人类很喜欢对一样事物追根究底,于是鸟类的起源问题就被提出了。 其实对于鸟类的起源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一,这一问题已经困扰了科学家100多年[1]。从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对于脊椎动物有这样一条路线: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然后再到哺乳类,每当跨越一大类时,能找到一种过渡类型物种即所谓的中间环节。既具有原先动物的特征又具有后来高级动物的特征。自1861年在德国距今大约1.46亿年的晚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翅膀上长着爪子且有长长的尾椎骨的始祖鸟后,人们开始意识到鸟类是从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但具体是哪一纲的动物却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鸟类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假说。一种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小型恐龙,明确提出这一论点的是1868年英国古生物学家赫胥黎。他认为始祖鸟的大小、全身骨骼和与它共生的美颌龙很相似,但由于证据不多,加上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骨骼相似也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故未得到公认。此后这一假说沉寂了很长时间。但是1986年美国的高锡尔从分支系统学也得出鸟类应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结论,从而使这一假说复活了[2]。 另一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槽齿类。这是1913年南非的布罗姆在研究一假鳄类化石时提出的。这一假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甚至许多教科书都引用这一论点[1]。 第三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鳄类,197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瓦尔克提出鸟类和鳄类可以组成一个单独的系列群。不过现在来说这个假说已经衰落了。 到底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一切都需要化石证据来证明。而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一系列化石为恐龙起源说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在以往的发现和研究中,从未发现任何鸟类以外的动物身上有羽毛。然而1996年在辽西北票地区发现了中华龙鸟,它身长60多厘米,外形像鸡,但尾巴很长,而且嘴内长锯齿状尖牙,特别是身披尚未进化为羽毛的丝状毛[3]。1997年在该地区又发现新的长毛恐龙北票龙,之后原始祖鸟、尾羽龙、中国鸟龙、小盗龙、原羽鸟等恐龙化石相继发现,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显示了鸟类的肩带、翅膀、龙骨突等身体形态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据此认为,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恐龙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5.2生物进化(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5.2生物进化(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 生物进化 一、单选题 1.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C.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B.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首要原因主要发生在DNA→DNA的过程中 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保护色的形成是因为自然选择使黑色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的结果 4.某岛屿上有甲乙两种植物依靠一种蜂鸟传粉。甲种植物的花蕊查管直而短,乙种植物的花蕊蜜管则弯而深。鸟的长鸟喙适于在长而弯曲的花蕊蜜管中采蜜,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B.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C.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间斗争 D.蜂鸟的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会影响甲乙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B.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知识点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知识点济南版 一、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明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严重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繁复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例外之处。科学家们通过对例外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繁复变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严重的证据。 四、生物进化的原因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繁复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

研究发现,例外的地层中埋藏着例外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繁复、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繁复,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生物进化的证据是生物化石.

鸟纲鸟类的起源家禽

鸟纲鸟类的起源家禽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三节鸟类的起源、家禽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 2.通过比较始祖乌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 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理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关键,而且可通过与现今的鸟和现今的爬行动物的比较,学习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方法,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始祖鸟的研究中,要注重展示科学发现史,在与学生共同探究鸟类的进化史中,体验科学历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探究鸟类的起源 (1)体验发现过程:教师可通过印发资料或生动的讲述,向学生展示始祖鸟发现的科学历史。 至今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计7件,均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附近的晚侏罗纪(距今约14500万年左右)海相沉积印板石灰岩内。首次由H,V。 Meyer在1861年报道的第一块化石是单根羽毛,保存在东柏林博物馆;第二块标本也是. Meyer在1861年9月30 H宣布的,是一基本完整的个体,头骨不全,头后骨骼基本完整,并有羽毛印痕,可以说形态栩栩如生,命名为印板石始祖乌,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块标本发现于1877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始祖鸟标本,它比伦敦标本小约1/10,常为报刊书籍引用,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1956年,F. Hel1er报道在索伦霍芬附近发现第四块始祖鸟标本,但没有头骨,其地点就在伦敦标本发现的附近; 1970年,J.H. Ostrom报道1855年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原被定为翼龙的一不完整小骨架,是始祖乌的骨骼,现在保存在荷兰Haar1em的Teyler博物馆;第六块始祖鸟标本,本来发现于1951年,由于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被误定为小型食肉类恐龙,1973年才由Mayer更正,现保存在德国Eichstatt的Jura 博物馆;1987年在索伦霍芬印板石灰岩内又采集到一块始祖乌标本,与前一件相同,也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由Peter Wellnhofer于1988年报道。 从以上始祖鸟标本发现情况简介可以了解,若没有羽毛印痕与骨骼化石同时保存时,常被误认为是爬行动物。 (2)研究进化证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始祖鸟复原模型,井填写下表: 总结通过化石研究进化的方法——古生物学方法: ①化石所处的地层,说明该物种生存的年代; ②化石复原的物种的形态结构与现今物种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寻找联系,探究进化的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

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浅色基因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6、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

鸟类起源的秘密

鸟类起源的秘密 鸟类是非常特别的物种,在脊索(椎)动物门中成为独立的一个纲——鸟纲。自1861年在德国距今大约1. 46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翅膀上长着爪子且有长长的尾椎骨的始祖鸟(图1)后,人们才得知鸟类是从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的。但是从爬行纲中哪一类进化的却一直成为争论的热点。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辽宁西部距今约1.45亿年的晚侏罗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大量保存极其完好的长毛、长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和大量古鸟类化石,才获得重大突破。西方学者不得不惊叹:“中国长毛、长羽毛恐龙的发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头条新闻。”仅以近一年为例,就先后有长有4根长长带状尾羽的“胡氏耀龙”、属于鸟臀类的带毛恐龙“天宇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赫氏近鸟龙”化石问世,相关研究论文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现在,就让我们梳理—下近年来的化石发现,从中一探鸟类起源之谜。 鸟类起源的三种假说 鸟类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假说。一种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小型恐龙。最早明确提出这一论点的是1868年英国古生物学家赫胥黎,他认为始祖鸟的大小、全身骨骼和与它共生的美颌龙很相似,但由于证据不多,加上许多学者认为这种骨骼相似也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故未得到

公认。1973年,美国著名的恐龙专家奥斯特罗姆教授在研究恐爪龙时,仔细分析它与鸟类的关系,从而较全面论述鸟类应起源于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此外,1986年美国的高锡尔从分支系统学也得出鸟类应起源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结论,从而使这一假说复活了。 另一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槽齿类。这是1913年南非的布罗姆在研究一假鳄类化石时提出的。这一假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甚至许多教科书都引用这一论点。美国著名的鸟类专家费杜西亚20世纪80年代先后发表了《鸟类时代>和《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成为反对鸟类起源于恐龙的主要代表人物。第三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鳄类,197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瓦尔克提出鸟类和鳄类可以组成一个单独的系列群。尽管瓦尔克在1985年放弃这一假说,但美国著名的古鸟类学家马丁还是支持这一假说。 以上的争论表明,引起争论的主要是两大派,恐龙专家大多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说,而鸟类专家大多支持槽齿类说,其主要依据是:①恐龙胸前不具有鸟类特有的叉骨(叉骨是由锁骨愈合而成);②恐龙腰臂部的骨骼、牙齿、趾骨等虽与鸟类有些相似,但不具有同源关系,如恐龙和鸟虽都是3个指骨,但恐龙是由5个指骨中的第4和第5指骨退化,而保留1至3的指骨,而鸟类是1和5指骨退化而保留2至4的指骨,两者明显不同;③小型兽脚类恐龙都比较特化,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doc

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 1 、原始大气成分:。现在地球中大气主要成分:。对比原始大气和现在的大气成分,主要的区别 是。 2、阅读 P52页资料 2,思考下面的问题: 右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 示,填写出该装置中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 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的条件 和的成分。 (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 拟为其提供能量。 (3). 图中B里为。 (4). C中为含有的溶液。 (5).米勒的实现说明: 3.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最初简单的有机物形成的场所,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最终在形成原始生命。 4. 根据地质学研究,地球形成大约是在() A.50 亿年前 B.35 亿年前 C.100 亿年前 D.46 亿年前 5. 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 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C.氮气和氧气 D. 氮气和二氧化碳 6.1953 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一些有机 物,他使用的是() A. 火花放电 B. 紫外线照射 C. 加热气体 D.日光照射 7.1969 年,人们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 () A. 糖类 B. 氨基酸 C. 蛋白质 D. 核酸 8. 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化学合成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 A. 能形成生命 B. 能形成构成生命的有机物 C.原始生命诞生在原始大气中 D.原始大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9.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的形成的时间,大约的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A. 10 亿年 B .15 亿年 C .20 亿年 D .30 亿年10.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A.氧气 B .氢气C.甲烷D.硫化氢 11.原始的生命起源于() A.原始的大气层B.原始的河流 C.原始的海洋D.原始的高山 12.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 A.斯巴兰让尼 B .巴斯德 C .米勒D.孟德尔 13.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C ) B .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D

鸟类的起源

鸟类的起源 1. 鸟类的起源---- 最早的鸟是怎样来呢?树有根,水有源,同样,鸟类也有它的起源。和其他生物的发展和进程相类似,鸟类也是则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现代,经过漫长的过程,进化而来的。 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的原始爬行类动物。脊椎动物进化的主干是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哺乳类,最后出现人类。鸟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哺乳类还要晚一点,它是由中生代爬行类分化出来,并向空中发展的一个特殊分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地区板石采石场的石灰岩中发现第一具有羽毛古鸟化石骨架,它的上下颌有牙齿;头骨如同蜥蜴,有1条由20多节尾椎骨组成的长尾巴;前肢有3只细长的指骨等。这些都说明它与爬行类极为相似。然而,它已具有羽毛,爬行类是没有羽毛的,只有鸟类才有羽毛。显然这具化骨架已不是爬行动物而是鸟类了。这具带羽毛的骨架化石被英国自然博物馆收购。后来命名始祖鸟。这具最早被人类发现的标本,至今还保存在英国,成了历史的见证。 始祖鸟出现在一亿四千百万年前的中生代晚侏罗纪,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鸟类。其身体与乌鸦差不多大小,它既象爬行类,又有鸟类的特征。始祖鸟飞行

能力很差,可能主要是滑翔。始祖鸟是如何从陆生的祖先那里获得飞翔能力的呢?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从奔跑开始的。在奔跑时,它可能振动带有羽毛的前肢来加快速度,以致“快跑如飞”;另一种解释认为鸟类的祖先是树栖的,它凭借带羽毛前肢的帮助,经常在树木和地面之间上下滑翔,日久天长,由于翅膀的不断强化完善,最后获得飞翔能力。 始祖鸟的发现意义非常重大,是人类探索鸟类起源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研究生物进化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它有力地支持了1859年达尔文发表的名著《物种起源》,有力地证明了鸟类确是起源于爬行类,是由爬行类演化而来。 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鸟类,经过亿万年漫长的历史变迁、演化和发展,由少数低级的种类逐渐形成许多复杂、高级的种类。它们在体形、羽毛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而多种多样的变化。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它们的分布遍及全球。长年冰天雪地的北极边缘;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茫茫无际的海洋;深山丛林;不见天日的山洞;荒无人烟的沙漠;以及人口稠密的城市;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现鸟类的踪影。 2鸟类的主要特征.---- 如果有人问你如何识别一只鸟时,你会不假思索地说:“只要一看到长着羽毛的动物,就知道它是鸟儿。”的确,羽毛是鸟类特有的、最显目、最主要的特征。可以说,凡是生长有羽毛的动物就一定是鸟类,也只有鸟才有羽毛。 羽毛是由鸟类的皮肤特化长出来的角质物。质地轻盈,光滑而坚韧,对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