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饶宗颐深度素材

饶宗颐深度素材

饶宗颐深度素材
饶宗颐深度素材

人物概述

饶宗颐(Jao tsung-i),1917年生,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岭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学、敦煌

饶宗颐(10张)学、古文字学、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中外关系史、音乐、词学、经学、潮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目录学、简帛学等,均有专著,已出版著作100多种(其中专著逾60种),发表论文1000多篇,诗文集十余种,书画集45种。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饶教授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知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饶教授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

专家叹服:“只要触角所及,饶宗颐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饶宗颐的谈话,昭示了这位饱学之士对“国本”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他在1959年出版的甲骨文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中提出考史与研经合为一辙的主张,认为“史”是事实的原本,“经”是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由“史”到“经”就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中国古人既研史、更读经,是因为经是史的理论总结,具有普遍性,因而更有指导意义。中国文化的主体是经学,所以他对我们民族的古经史深怀难以表达的敬意,研究国学不能亵渎“国本”,要爱惜、敬重“古义”,顺着中国文化的经络本义阐发经史。

1982年,饶宗颐提出从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研究相结合来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至2003年归纳为: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各地区新出土的

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做深入的研究;在可能范围下,使用同时代的其他古国的同时期事物进行比较研究,经过互相比勘后,取得同样事物在不同空间的一种新的认识与理解。学术界普遍认同这是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前进。饶先生就是在甲骨文中考证出江水之神“帝江”、长江上游的“邛方”,解决殷商统治范围等等问题。

《周易》,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饶宗颐将其视同东方的《圣经》。1974年轰动世界的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周易》抄本,立即引起饶宗颐关注,几年后争取观摩了帛书的影印照片,回港后凭着1974年7月《文物》上仅仅发表的一页抄本的图版,写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略论马王堆〈易经〉写本》一文,提出六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指出马王堆帛书本的卦序与后世通行本的卦序不同,以“乾”为首,继之以“艮”(通行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将其与“京氏易”八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排序比较,认为马王堆写本开其先河,而通行本卦序与同时代燕人韩婴所传相同,与帛书本出于不同传本;又将帛书本与汉代“中古文本”相比较,认为二者相近,充分肯定了帛书本的

文献价值;还将帛书本《周易》与西汉初年长沙王傅贾谊的《新书》中易说相比较,认为“墓中《易经》写本适当贾谊时代,谊在长沙所见之《易经》及传,当为此类,其时《系辞》与《说卦》尚未离析也”。这些至今都是不刊之论。

专家们叹服,饶宗颐对马王堆帛书并非全面研究,“但只要触角所及,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只有

博学多才的通儒才能达到如此境地”。

学者评价:饶氏治学,“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

饶宗颐重视“国本”,又能会通古今中外。论者评价:“饶氏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

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他通晓汉语中文及闽、粤等多种方言和英、法、日、德、印度6国语

言文字,对古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也颇有研究,这连其本国人都鲜有通晓的。因此他史识广博,

了解西方和东方一些国家的历史文化,能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比照中,互动认知,不断发明,提出和

解答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问题,想他人所未想,道他人所未道。而一旦公布,便成人所共想,其观点便为

世所公认。

2000年获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香港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大千评价

张大千说:“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学者对他的书法评价是:“无所不能”。

70岁前后,饶宗颐画风转变,不论山水人物及花鸟,都突破古人的规范,纵笔自如,堪称“从心所欲不

逾矩”。至今90高龄,创作力依然惊人,在敦煌风格的绘画上,发展出一种使用其独特苍劲老辣的笔势

绘写敦煌壁画的画意,不求其形似,而神韵直追北魏、隋、唐,为敦煌绘画开了一个新的路向。

书画作品

不少人把饶宗颐与王国维及陈寅恪相比,因为他们都是在治学上,既博而又能深,在不少学术领

域上,具有很大开创性。但王观堂及陈寅恪两位,都未有如饶宗颐教授之艺术成就,所以若以前人

相比,饶宗颐应是更近宋代苏轼。

同乡评述

同乡林伦伦对饶先生的评述:先生“业精六学,才备九能”,迄今已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400

多篇,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韵学诸方面都有

了不起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个人作品

书画作品

饶宗颐于绘画,入手是用很传统方法。从古人处下功夫,更从造化处得事物的精神。他不排斥西

方之理论技法,亦不取自四王以来摹古之风。不讲求「一超而入如来境地」,因为他知道没有深厚

根基,翻新花样只是一时云烟过眼,而讲求循序渐进,逐步建立自己风格。这在上面所选一百多件

饶宗颐教授近四份一世纪中创作的绘画,可以清楚见到,他的作品,随时间而精进,并无定下了形,

精神面貌,越来越精到。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学问、胸襟、气魄,越来越明显地在其作品中显露出来。中国画之钵于世界其它地域绘画者,是中国绘画的美,是要在画外求之,也就是说,中国画是要内含创作者之人品、学养、性格,甚至世界观。至于技法,不过是帮助创作者把这一些表达得更完美而矣。

诗词作品

夏书枚先生说他的诗“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靡不尽其神趣”。港大罗忼烈教授说他的词“才大拟于坡仙,格高无愧白石”。可见他的诗词所曾获很高评价。

少年饶宗颐先生创作的《优昙花诗》,这组诗刚一传出,便使当时潮州诗文界颇为惊叹,诗坛宿学皆与之唱和,这一年是1933年,饶宗颐先生只有十六岁,遂被称誉为“神童”。

公益活动

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大地震,饶宗颐大笔一挥,书就“大爱无疆”4字,为四川灾区筹得500万元。

2010年8月,得知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正在敦煌庆贺95华诞的著名香港学者饶宗颐决定将160万寿礼捐赠灾区。

2010年11月18日,敦煌晚会筹款1316万元用于维修及保育敦煌石窟经费。

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捐赠10张书画作品供现场拍卖。

他人评价沈建华:总有一批人对中国文化怀着敬意和深情(沈建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研究员)

郑会欣:香港是饶公的福地(郑会欣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助手)

王素:这是一个很难出大师的时代(王素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

李均明:饶公的心跟老百姓还是贴得很近的(李均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焯芬:饶公有一个不老的好奇心(李焯芬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

时事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1-14 17:22:25 作者:孙佳

进入新世纪,年逾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的探索脚步。2006年,饶先生在《敦煌研究》第100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地中”观念,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即陇坻(今陕甘宁交界地区)以西的大西北地区。在历史上,大西北自古即为华夏和西戎交汇、交锋的广阔地域,是中外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大熔炉。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饶先生通过旷远、窎远、荒远“新三远”的艺术气魄,指出:传统“三远”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叠经试写,以为可用乱柴、杂斧劈及长披麻皴,定其轮廓山势,然后施以泼墨运色,以定阴阳。用笔宜焦干重拙,…皴当纯以气行?”。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更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的艺术实践,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饶宗颐先生独树一帜的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领域,弥补了明清以来传统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局限与不足,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向开辟了广阔的艺

术空间。

饶先生的学术研究范围几乎遍及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各个领域,跨越了从上古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囊括了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史学、词学、目录学、敦煌学、楚辞礼乐学、宗教学等13个门类,其丰厚卓著的学术成就在国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他也因此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褒奖。1962年,他所著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荣获法兰西学院颁发的“儒莲奖”。1993年法国文化部授予他“高等艺术文化勋章”。同年,他获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人文科学博士学位,这是125年来索邦高等研究院首次授予人文学科博士学位,也是125年来首次授予一个外国人。2000年,香港特区政府授予他“大紫荆勋章”。2009年,他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同年荣获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的“终身成就奖”。香港大学和潮州市政府专门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2011年,饶宗颐先生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社长。同样是在2011年,他更是被授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我现在虽然已经接近百岁高龄,但仍应当如《易传》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向以来,不论在学术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这就是…求真?…求是?及…求正?。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

98岁“国学泰斗”饶宗颐:中国将踏上文艺复兴时代

南方日报 2013年01月08日 09:21 饶宗颐笃信,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时代。

日前,闻名国际的法兰西学院确定饶宗颐教授为该学院外籍院士,声动法国乃至欧洲艺术文化界。作为亚洲第一个获颁该荣衔的汉学家,饶公老当益壮,“我已经是97岁的老人,很快就98岁,实际上我不认老。我记得刘海粟以90多岁高寿上黄山,我希望步他后尘,再去黄山!”

少年退学求学

文科不同于理科,过分强调专家、专门,可能就是不通的意思,我自己就“无家可归”

14岁那年,完成潮州城南小学的学业不久,刚上中学的饶宗颐作出一个颇具勇气的决定退学。此时,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

出身于广东潮州一个儒商之家的他,自幼便开始诵读经史、文赋、诗词。名字饶宗颐,源于父亲希望他能师法宋五子之首周敦颐。家中“天啸楼”藏书数万册,天资聪颖的少年饶宗颐徜徉其间,尽享阅读之乐趣。

两位伯父喜好收藏,存有众多碑帖、拓本及画作,更为他习书作画创设了有利条件。学有所得的他尽显少年老成,在与书界名流书信往来时丝毫不显稚气,许多人并不知晓,通信交流之人竟不足20岁。

少年时期的广泛涉猎,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学养基础。1932年,父亲因病溘然长逝。饶宗颐开始继承他父亲遗志,续编其尚未完成的《潮州艺文志》。自此,潮学研究与饶宗颐结下不解之缘。

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轻的饶宗颐在中山大学出版了《潮州艺文志》,填补了潮州艺文领域系统的著作实录的空白,成为研究潮州历代文献的里程碑式著作。

香港潜心治学

做学术研究,有个安定的环境很重要,香港是个避风港,为学术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宁的条件。

1956年,饶宗颐发表了《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藏于伦敦的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典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的源头活水,引发了欧洲人对于道教研究的热潮。法国巴黎大学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教授认识到了这本书的重要,将此书定为教材。“东学西渐”的历程中,饶宗颐开风气之先。

1962年,饶宗颐获得被誉为西方汉学诺贝尔奖的法国儒莲汉学奖。1993年,中学辍学的他获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荣誉人文科学博士学位,这是建院125年来索邦高等研究院首次将此荣誉授予华人。

香港成就了饶宗颐,在这里,他逐渐成为一名“百科全书式”学者,蜚声国际。而同时期的国内许多学者,有些被迫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有些则正在“五七干校”中劳作。饶宗颐也成就了香港,有学者说:“香港有了饶宗颐,就不能说是文化沙漠。”

对话

记者:您曾辗转海内外多地任教,这些地区在学术研究上,有无给您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为什么?

饶宗颐:我在海外各地任教及研究,感受最深的是在法国,他们对我国敦煌文物的保存及珍重,可以说是非常有系统及精密。在日本,对于古代及近代文物的珍视,更是值得我们效法。在日本,就算是古代传下来的一张纸,他们都有系统地记录及保存起来。这是对事物一个“敬”的观念。日本人在做事上“敬”的观念,是来自我们中国。但是,他们发展得更为尽致。

文艺复兴时代

近年来,随着年事渐长,饶宗颐较少外出,社会活动亦随之减少。但他亦并非埋首故纸堆中不闻窗外之事。新的学术动态、文物出土等信息他依旧十分关注。

望百之年,饶公老当益壮,仍然笔耕不辍。不久前,他被闻名国际的法兰西学院确定为该学院外籍院士,声动法国乃至欧洲艺术文化界。

饶宗颐说,在他心里,始终常存着一个关于中国的“新经学”之梦。“我们不要辜负地下的宝物和考古学家的恩惠。”他坚信,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踏上“文艺复兴”的时代。

对话

记者:很多人退休后都寻求享受清净的生活,您却将学术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饶宗颐:很多人跟我说,我退休的时间正是一个好时机,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时候,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抛弃了过去那种“左”的东西,思想解放了,学术禁区也扫除了。

还有是“文革”期间所有的学科都受到冲击,但考古还保留着,或者是恢复得比较早,我可以接触到这个阶段新出土的东西。

当时我离开内地那么多年,广东好多人都邀请我回内地。那时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可以说是一片百废待兴,我返回内地时,感觉充满了劲头,研究可以很好地深入,因此,我当时用几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大陆30多个博物馆。

何理解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记者:如何理解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饶宗颐:我为什么说二十一世纪将是我们国家踏上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因为100多年来,我们国家出土的东西非常多,很多是汉代的竹简、帛书等,我们可以接触到中华文明的精髓。

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因为很多古希腊的思想精华,都在阿拉伯的写本上保留下来。通过这些写本,欧洲找回了很多古希腊的思想精华。可以说,欧洲的文艺复兴就起源于这些老的写本。也就是

说,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对古典的新发掘与认识。

我们现在的情况也一样,我们要趁机把“经”做一个新的整理。当然,我们要推陈出新,与现代接轨,前人的宝贵经历好不容易通过历史文物保留下来,我们要珍惜,给以新的诠释。

另外,至于经学研究的新方向,有不少学者正在努力。因此,我肯定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一个文艺复兴的年代。

治学精益求精

学术研究,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尤其是“正”,“正”就是要秉持正直、坚持正义、弘扬正气

对待治学,饶宗颐始终精益求精。

饶宗颐的诸多研究成果,并不急于在完成后立即发表,而是细加论证、反复推敲。年方20时,他便追根溯源写出《郭子奇年谱》,因认为文中疑点尚存,不断修正之后,时隔50年才发表。

饶宗颐治学十分强调“用哲学的心态深入考察,而从上向下来看问题”。他说今天一些做学问的人有个缺点,往往抓到一点,就把它放大,却忽视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容易误导大家。“应该冷静,应该全面地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许多领域都是有联系的。”

饶宗颐还认为,国学是国人的文化精华和宝库,蕴含着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他担心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许多知识分子过多地向外追逐驰骛,甚至不惜放弃本位文化。

“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季羡林曾盛赞饶宗颐,“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

但平日里,饶宗颐却对大师的称谓敬辞不受。他笑言:“大师是佛教里的称谓,我又不是佛教徒。”

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的饶宗颐,2011年被推举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创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专业学术团体,有着“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等文艺翘楚先后担任社长。百余年间,西泠印社名家辈出。

2012年炎夏,他踏访孤山社址,兴之所至,欣然握笔题字。

踱步方桌前,满头银发的饶宗颐挥毫泼墨,行云流水间,四个苍劲而又飘逸的大字“播芳六合”写就。“六合即为天地、世界。”饶宗颐收笔,位于杭州西湖畔的西泠印社柏堂中掌声雷动。

对话

记者:您在诸多专业领域,都有开创之功。而当下,学术研究中开创者愈少,追随者愈多。甚至出现了学术剽窃等不端行为,您认为,学术风气的净化,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饶宗颐:学术研究,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尤其是“正”,“正”就是要秉持正直、坚持正义、弘扬正气。中国人自古就是最讲正气的,《易经》中是讲求“正”的,佛家也讲求“正”。只有求“正”,才能永远立足于世。

饶宗颐诗歌的清气

论饶宗颐诗词的清气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又字伯子、伯濂,号选堂,广东潮州人。饶先生长于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明,弱冠之年,即续成其尊人饶锷之《潮州艺文志》。年十九,受聘为中山大学广东修志馆兼任纂修。饶先生治学甚广,设计甲骨、简帛、经学、礼乐、宗教、历史、中外关系、敦煌、潮学、史前文字、目录、艺术、古典文学等十数门类,又擅书画古琴,学艺双修。被誉为百科全书式之艺术大师。著有《选堂诗词集》。 饶宗颐有两位伯父,一位叔父。大伯父是画家,又是收藏家。父亲饶锷,谙佛理,精考据,诗文造诣犹深,是晚清迄民初潮州颇有代表性的学者、诗人,选堂幼承家风,成为其自在、独立、充盈、坚毅的生命精神的基础。常有人感慨,选堂先生是在娘胎里就读完书的,由此足见其早慧与禀性之天赋。绕年少时曾赋联一对: 山不在高,洞宜深,石宜怪 园须脱俗,树欲古,竹欲疏 清代刘熙载曾经指出“诗品出于人品”。所以,这一对联在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饶宗颐先生清高之节气。 下面,我们从几首饶先生的诗词中,来感受绕先生的清气。 这是饶宗颐先生十六岁时作的《咏优昙花诗》: 异域有奇卉,植兹园池旁。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岂伊冰玉姿,无意狎群芳。遂尔离尘垢,冥然返太苍。 太苍安可穷,天道邈无极。衰荣理则常,幻化终难测。千载未足修,转瞬讵为逼。达人解其会,保此恒安息。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 优昙花,又被叫做优昙钵花、乌昙跋罗花,在梵语中为祥瑞花的意思。。《南史》曰:「优昙花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佛家《法华经》有云:“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如优钵昙花,时一现耳。”后来,人们便以“昙花一现”比喻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逝。饶宗颐的咏《优昙花诗》,既描绘了昙花的形神姿色,又赞美了她的品质情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饶宗颐的成熟思想和诗歌艺术特色。第一首,作者吟咏了在自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植的两株昙花,每当夏末秋初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芳香袭人,恍若白衣仙女下凡。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美的花,却只开一个夜晚,次日凌晨就凋谢了,多令人伤感啊。当然,诗人歌咏的重点在于昙花的冰肌玉质,在于其不与群芳争妍、稍然离开污浊尘世,返回大苍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真是构思新颖,意趣横生。历代咏昙花的诗作不多,饶宗颐为何赋予昙花这么高的品格,这是因为饶宗颐自小谙熟佛典,《法华经》上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优昙花是佛家圣洁之花。饶宗颐少年时对它有特别的情感,并且高声赞美,正是其中的原因。 《优昙花诗》第一首主要是咏物;第二首则重在述怀。诗人在这里提出“人世衰荣,变幻难测”之理。他认为,即使“千载”也不足以言修身,转瞬就逼在眼前。“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是诗的结句。对此,他的“太夫子”温丹铭

国学大师饶宗颐

国学大师饶宗颐 饶宗颐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 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他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硕果累累。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饶老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学术和艺术等领域中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潮汕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饶老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地进行“潮学”的研究和探索,使潮汕文化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饶宗颐1917年6月生于广东潮州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只上过一年中学,从幼年开始,饶宗颐就沉浸于父亲数以万计的藏书海洋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其编撰的《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领域,此书在上海的出版使29岁的饶宗颐一举成名,从此他便专攻文史而一发不可收拾,同时又从乡邦文化拾级而上,最终成为汉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饶宗颐教授后来成为海内外著名的经、史、考古和文学家,并且对诗、书、画造诣极深,治学的领域更加广泛,遍及10大门类,如敦煌学、甲骨学、楚辞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各种学科,著书立说不胜枚举。仅其中的《20世纪饶宗颐学术集》便有12卷,内容超过1000多万字;专著六十多部;各种论文四百多篇;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6国语言文字;他对中古梵文和巴比伦古象形文字颇有研究,有些文字连其本国人亦少有精通,作为一个潮籍的中国人,能通晓异国的“天书”,其天才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国际著名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饶宗颐先生的足迹踏遍五大洲,从事讲学、研究和文化交流。66年来,教授、研究员及院士之类的头衔有几十个,他任教、受聘的都是国际上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除香港和内地大学之外,他还在新加坡大学、法国科研中心、法国远东学院、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从事讲学或研究,先后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和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授予人文科学博士学位,并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由于饶宗颐先生在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1962年便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自此之后荣誉更是接踵而来;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学艺术勋章,香港外文学院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和国学大师的荣衔,2000年中秋节前夕,被香港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 为表彰饶宗颐在敦煌学研究上的独树一帜,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在“纪念敦煌藏经洞文物发现暨敦煌学百年”的活动中,颁授其“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 1996年8月,在潮州市举行的“饶宗颐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法、日、荷兰、新加坡

江南营_江南深度研学之旅(1)

诗梦江南,入画寻踪 ——长清区实验小学江南深度研学实践之旅 【课程简介】 一道水,一架桥,一支橹声,隽秀婉约的聚合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此次研学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祖国江南,同时感受一场从远古传说,到春秋的吴越文化,到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再到明清以及近代的大儒伟人的历史盛宴。活动中,同学们将一起寻访王羲之、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名人伟人故里,穿越历史,冶爱国之志,体悟文化魅力;一起走进园,欣赏宋代江南私家园林的秀美景观,探寻园林蕴含的文化涵;一起游历西湖,领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如画美景;一起走进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博物馆、中国黄酒博物馆,全面了解历史文化。 【课程特色】 ●文化名镇江南风采 ●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行程简表】

上午探访安昌古镇漫游小桥流水梦回江南水乡游历江南小镇,画笔描绘 第五天 下午乘坐高铁前往:车次G60东-西 15:22-19:48辅导员送站一次相聚一生情谊备注:因天气交通等原因,组委会保留调整活动顺序及个别项目的权力,保证活动总量不变。 【活动费用】 2900/人;包含火车(往返高铁)及活动期间所有的费用。 ?【人文积淀-理性思维】·第一天下午·钱塘江·六和塔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六和塔位于省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 月轮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 小任务1:学生面对浩渺的钱塘江,接受审美教育,并结合手册提示,探究钱塘江大潮的在科学原理; 小任务2:学生走进六和塔,收集关于六和塔的传说故事,留下自己与六和塔最美的合照; ?【审美情趣-人文积淀】·第二天上午·西湖·省博物馆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 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省博物馆是省规 模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文物品类丰富,年代序列完整。 小任务1:集体创绘,全体学生齐动手,集体协作,面对美景,协作创作最美的西湖; 小任务2:走进博物馆,寻访国宝,找一找最能代表江南文化的文物,向小组同学分享并交流;

2018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文本--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素材回放】 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 饶”。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 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 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 真的结束了。 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 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 “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 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 (季羡林与饶宗颐)

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 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饶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影,显得愈加孤寂。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打。但总是有人忍不住“造大师”的冲动,比如网友曾有这样的提问,某既能搞音乐、拍电影、又能录制脱口秀、担当综艺节目导师的人,算不算“大儒”?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把一名杂家称为“大儒”,表明这个时代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已经浅薄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真正的大儒时代早就结束了。如果饶宗颐先生还活着,勉强还能说大儒潜于世,现在这最后一位大儒也走了,我们也就只能在故纸堆里怀念大儒、想象大儒了。 【适用话题】 淳厚博雅泽被后世回忆和怅惘向一代大师致敬 大师已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在后世长久流传 终其一生,从求学问道到处世为人,都没有背弃文人应有的风骨与修养 在探讨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时,正透露出我们自身的一种文化焦虑 “大师”对于真正的大师而言,是否将这样的标签给予他们,或许并不重要。在他们看来,

推荐对象事迹个人材料以单位角度写的范本

推荐对象事迹材料 !!!!,男,!!年!月出生,大专文化,!!!年参加工作,!!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车间主任。该同志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能出色地完成党赋予党员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为党的工作和党的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陈金龙同志乐于帮助他人的表现,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评。陈金龙同志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创先争优、率先垂范 不断钻研,创先争优、率先垂范,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两学一做”,能和党中央在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凡事能从大局出发,以党的整体利益为重。 二、以实际行动做“楷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 雷锋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 陈金龙同志几年如一日,几乎每天早晨都是他第一个来到办公室,进屋后,搞卫生成了他必做的第一项工作。下班后,他总是检查一下车间的灯是否关闭、电源插头是否拔掉、门窗是否关好,最后锁门离开。 无论什么时候冬天什么时候下雪他都会提前来到单位,在大家到来之前为大家清理出一条外大门直达单位办公区的道路,即使周末休息他也依然会为了下周上班后工作的方便,周末就来把大雪清理干净。 还有一次冬天单位车间暖气半夜漏水,打更人员发现后联系了陈金龙同志,他当夜四点来到单位,打开门,脱了鞋,光着脚,卷起裤子,走进车间关闭阀门,然后就开始清理积水,最初的水都过了脚面,但是当接近八点大家都到的时候,积水已经被他清理的几乎干净,还给了大家一个可以正常工作的环境。 他从不向困难低头,凭着一颗赤诚的奉献精神,顽强地追求着自已的事业。工作上,任劳任怨,就像雷锋所说的钉子一样,车间任何一个岗位都能胜任,无论哪个位置缺少人手或需要支援他都能够顶上去,并且所有他参与的工作从未出现过任何纰漏,一人承担多人的工作量,也从无怨言。 三、情意真切,爱心无限,甘于奉献。 作为一名党员,对同事总是热心帮助。如谁家有什么困难,他总是挺身而出,全力相助;他一旦听说有同事病了都主动提出要求,并亲自去看望。他时刻按照党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做事一向认认真真,不讲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设身处地从大局考虑,在职责范围内主动找事、主动做事,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并且做事讲原则、讲技巧,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作自己的折射镜,树立自我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党员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同事,也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我们相信陈金龙同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会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为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榜样而不懈努力奋斗。我们认为陈金龙同志的各方面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优秀党员。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

国学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 :读书文化国学香港饶宗颐国学大师饶宗颐 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不能算文化沙漠。这位饶公,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香港,饶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 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 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懂不懂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为了达到”专”,饶公不顾一切地”往里钻”。像梵学,为了品到”原汁原味”,他硬是从40多岁开始

饶宗颐深度素材

人物概述 饶宗颐(Jao tsung-i),1917年生,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岭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学、敦煌 饶宗颐(10张)学、古文字学、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中外关系史、音乐、词学、经学、潮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目录学、简帛学等,均有专著,已出版著作100多种(其中专著逾60种),发表论文1000多篇,诗文集十余种,书画集45种。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饶教授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知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饶教授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 专家叹服:“只要触角所及,饶宗颐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饶宗颐的谈话,昭示了这位饱学之士对“国本”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他在1959年出版的甲骨文著作《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中提出考史与研经合为一辙的主张,认为“史”是事实的原本,“经”是事实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由“史”到“经”就是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中国古人既研史、更读经,是因为经是史的理论总结,具有普遍性,因而更有指导意义。中国文化的主体是经学,所以他对我们民族的古经史深怀难以表达的敬意,研究国学不能亵渎“国本”,要爱惜、敬重“古义”,顺着中国文化的经络本义阐发经史。 1982年,饶宗颐提出从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研究相结合来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至2003年归纳为: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各地区新出土的 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做深入的研究;在可能范围下,使用同时代的其他古国的同时期事物进行比较研究,经过互相比勘后,取得同样事物在不同空间的一种新的认识与理解。学术界普遍认同这是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前进。饶先生就是在甲骨文中考证出江水之神“帝江”、长江上游的“邛方”,解决殷商统治范围等等问题。 《周易》,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饶宗颐将其视同东方的《圣经》。1974年轰动世界的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周易》抄本,立即引起饶宗颐关注,几年后争取观摩了帛书的影印照片,回港后凭着1974年7月《文物》上仅仅发表的一页抄本的图版,写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略论马王堆〈易经〉写本》一文,提出六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指出马王堆帛书本的卦序与后世通行本的卦序不同,以“乾”为首,继之以“艮”(通行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将其与“京氏易”八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排序比较,认为马王堆写本开其先河,而通行本卦序与同时代燕人韩婴所传相同,与帛书本出于不同传本;又将帛书本与汉代“中古文本”相比较,认为二者相近,充分肯定了帛书本的 文献价值;还将帛书本《周易》与西汉初年长沙王傅贾谊的《新书》中易说相比较,认为“墓中《易经》写本适当贾谊时代,谊在长沙所见之《易经》及传,当为此类,其时《系辞》与《说卦》尚未离析也”。这些至今都是不刊之论。

研学方案

“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背景 从2013年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到2016年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国家教育部等多部门发文要求大力推进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定位与宗旨 目前大多数研学旅行还处在研究开发状态,良莠不齐,市场认可度不够,家长热度不高(尤其省内)。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挑战,我们的定位是要打造出一个学校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研学品牌,让学生在研学中学到东西。 三、具体实施 (一)方案A:纯旅游研学 本方案以若干旅游景点为研学地点,前期采取跟旅行社合作的方式(合作方式有待探讨),研学的核心(课件+“内容”)内容采取跟大学历史系或者旅游系的老师合作。 该方案的优点:该方案采用跟旅行社合作,研学路线可以借用

旅行社的优势,资源充分整合,老师和家长的路线选择多,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且可以开展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缺点是要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路线过多,会导致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足。 方案细节初步安排如下: 1、前期工作(3月20日-3月30日): (1)与某个旅行社达成合作关系(目前有合作意向的有康辉旅行社); (2)与某个大学的历史或者旅游系老师达成合作关系,负责研学核心内容的开发,包括路线的选择和内容的开发 (3)完成计划的策划和确定具体实施细节。 2、中期工作(4月1日-5月30日) (1)4月1日-4月15日与旅行社和老师确定最终的研学路线; (2)4月15日-5月30日一个半月的时间根据最终具体的研学路线,来做具体的研学课件和研学内容,研究出研学到底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保证学生能学到这些; (3)同时根据最终确定的研学方案做好定价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进行调研,进学校、访家长,做到收费合理; (4)根据做好的方案做好线上推广,把做好的资料全部上传到线上,可以参考北京世纪明德。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作者:聂薇 做学问,是学习古人的智慧 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 阿里山神木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

不敢当。” 吃茶去 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饶宗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隶书汉人吉语二品 “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二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饶宗颐说,家学是做学问的方便法门。要做成学问,“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少走弯路。 敦煌初唐荷花

排气方式和排气槽的设计

排气方式和排气槽的设计 1 .排气系统的作用 在塑料熔体向注射模型腔充满的过程中,熔体取代了型腔中的气体,在此过程中,如果气体不能及时排除,将会引起物料注射压力过大.熔体充填型腔困难。同时,部分气体还会在压力作用下渗进塑料中去,使塑件产生气泡及组织疏松等缺陷,熔合不良而引起强度下降。更有甚者,由于气体受到压缩,温度急剧上升,进而引起周围熔体烧灼,使塑件局部碳化和烧焦。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两股料流结合处、死角以及与浇口相对的凸缘处。烧灼的结果,使塑件表面产生焦斑,成为废品。因此,在设计型腔结构与浇注系统时,必须考虑排气,这点对大型塑件、高速注射成型和热固性塑料成型尤为重要。 2 .排气结构设计 排气的方式有开设排气槽排气和利用模具零件配合间隙自然排气,所有排气的手段都将在塑件上留下痕迹,这点在设计时应该考虑. l )排气指的开设位盆及形式 ( l )排气槽的开设位置。塑件的形状及其在模具中的位置、浇口的形状和位置对模具的排气具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排气槽最好加工成弯曲状,其截面由细到粗逐渐加大,这样可降低塑料熔体从排气槽滋出的动能,同时还可降低塑料熔体世出流速,以防发生工伤事故。选择排气槽的开设位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排气槽的排气口不能正对操作工人,以防熔料喷出而发生工伤事故。 ② 排气梢最好开设在分型面上,因为在分型面上如果因设排气槽而产生飞边,易随塑件脱出。通常,排气槽设在分型面凹模一侧,以便于模具加工及清模。 ③ 排气槽应尽量开设在型腔最后被充满处,如流道和冷料穴的终端。在确定浇口的位置时,还要考虑排气槽的开设是否方便. ④ 排气槽最好设在靠近嵌件和塑件壁最薄处,因为,这样的部位最容易形成熔接痕,宜排出气体.并排出部分冷料。 ⑤ 若型腔最后充满部位不在分型面上,其附近又无可供排气的推杆或活动型芯时,可在型腔相应部位镶嵌烧结的多孔金属块,以供排气。 ⑥ 在高速注射薄壁型制品时,排气槽设在浇口附近,可使气体连续排出而不产生明显的升压。 ( 2 )排气槽的形式如表4 一15 所示。

最美教师推荐个人事迹材料5篇范文

最美教师推荐个人事迹材料5篇范文 【篇一】 xx老师xx年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xx年至今,在吴家山中学工作已有二三年来,当班主任有多年。该同志以校为家,公而忘私,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在全校干部、职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曾多次受到学校及上级表彰,吴家山中学的多项记录是他创造的,先后荣获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班主任、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熊老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用一颗火热的心耕耘未来,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在教书育人阳光事业中做出了显着成绩。x x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邓小平理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平时积极学习,严以律己。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教学教研工作上,认真学习和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学生他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由于工作忙,他很少顾及家庭和孩子,同为教师的爱人常常因此而埋怨他。由于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的任务很重,升学的压力也很大,他天天坚持早来晚走,深入了解班级每位学生、每个教师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经常深入学生,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他带的班级的学生都愿意找熊老师交流。在带班过程中,他善于因材施

教。例如xx届他带的高三(2)xx,这个学生基础较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很高,熊老师在与xx单独交流时,就让他按自己的节奏学,而且高一高二要特别注重语文和英语的积累,平时只是给他提供一些竞争对手的情况。这个学生在熊老师班上进步特别大,最后以678分湖北省第78名考取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 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他一贯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xx年、xx 年曾被评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 要当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做到“教一知”、“教一知百”。因此,他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他带头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案教学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每年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均是最优秀。参与和主持了学校多个市区级的科研课题,均取得很好的效果。xx年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华中师大的教

饶宗颐

循古得清气洒脱见性情 ──略论饶宗颐诗词的“清气” 张琼芬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州潮州521041) 摘要:饶宗颐诗词在近百年诗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因其高迈独立的生命精神,其诗词也总洋溢着一股独一无二的清逸之气,本文试图从《雪意》《念奴娇》等诗词入手,浅析其诗词的特点。 关键词:饶宗颐;诗词;清逸脱俗;高迈独立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饶宗颐教授在学术方面成就很大,或许就是因此,诗名却被掩盖了。其实,他虽然不以诗词名世,诗词也是写得很好的。夏书枚先生说他的诗“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靡不尽其神趣”。港大罗忼烈教授说他的词“才大拟于坡仙,格高无愧白石”。可见他的诗词所获评价之高。当代诗论家钱仲联称饶宗颐的诗词,即使是黄遵宪、康有为、沈曾植皆有所不及,更非王国维、陈寅恪二家所能比。刘梦芙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中,仿《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将饶宗颐点为“智多星吴用”,可见饶宗颐诗词在近百年诗坛的地位之高。 饶宗颐诗词创作数量颇大,加上五洲历其四、九州历其七的学

术与创作经历,其行踪之广,阅历之富,无论在题材内容之开拓还是在艺术创造之新变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古今诗人之所仅有。 饶宗颐的友人和门人成立了一个“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替他印行了一部《选堂诗词集》。基本囊括了选堂于1993年以前创作的诗词作品,共1337首,其中诗共1056首,词共281首。[1]这些作品,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唱和,均源自生活,题材广泛,立意新颖,切合时代主旋律,且清新自然,形式活泼,读来饶有兴味。古人云:“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有道是:“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饶宗颐的《选堂诗词集》,正是散发着一股乾坤清气!吟其诗,赏其词,使人神舒意畅,回味无穷,是难得的艺术享受。饶公有两句传诵甚广的名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2](《偶作示诸生》其二),这两句充分表明他已从人生观、宇宙观上处理好了如何安顿自己的问题,充分表明他人格的自在、自足、充盈、独立。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境界,赋予了选堂诗歌一种高远不凡的气象。 选堂尝言:“诗、书、画,是我生命的自然流露。”[3]饶宗颐自述,他六七岁时,想法非常多,思维非常活跃。“我的这种气质小时候就很明显。就是不管外面的世界、人家的事情,只做自己的事,而且全神贯注地做好。”“我那时书读得很杂。道家的书、医书、都看,也涉猎了不少佛书。我非常向往一个清净的世界。”[4]可见,饶宗颐在少年时期就学养与诗心并具,养成了清高、虚静、独

江南营江南深度研学之旅1

江南营-江南深度研学之旅(1)

————————————————————————————————作者:————————————————————————————————日期:

诗梦江南,入画寻踪 ——长清区实验小学江南深度研学实践 之旅 【课程简介】 一道水,一架桥,一支橹声,隽秀婉约的杭州绍兴聚合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此次研学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祖国江南,同时感受一场从远古传说,到春秋的吴越文化,到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再到明清以及近代的大儒伟人的历史盛宴。活动中,同学们将一起寻访王羲之、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名人伟人故里,穿越历史,陶冶爱国之志,体悟文化魅力;一起走进沈园,欣赏宋代江南私家园林的秀美景观,探寻园林蕴含的文化内涵;一起游历西湖,领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如画美景;一起走进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中国黄酒博物馆,全面了解浙江历史文化。 【课程特色】 ●文化名镇江南风采 ●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行程简表】 时间课程安排课程主题课程链接 第一天上午乘坐高铁前往杭州:车次G63 济南-杭州东 07:23-11:53辅导员接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午参观钱塘江、六和塔看天下第一潮登镇潮六和塔追寻江畔的历史故事 晚上研学课程指导分组讨论课程,研学收获分享 实践-辅导员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手 册 第二天上午 游历杭州西湖置身如画美景感受西湖柔情参观苏堤、孤山、曲院风荷 浙江博物馆参观历史展品考察浙江文化感受历史文化的沉淀 下午灵隐寺、飞来峰登山览胜景寺宇悟佛心登山参观庙宇,了解佛教文化 晚上研学课程指导分组讨论课程,研学收获分享实践-辅导员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手册 第三天上午探访鲁迅故里探寻书中世界亲访三味书屋追寻鲁迅先生的足迹 下午 游览沈园漫步江南园林,探寻文化内涵 人文-体味江南风情/建筑-江南园林建 筑风格 参观黄酒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体悟江南魅力历史-绍兴历史文化 晚上 大善塔 仓桥直街 漫步古城小道欣赏绍兴夜色实践-实地感受,见景抒情 第四天上午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历游文人旧地感受文化魅力人文-文人旧所、大家荟萃

推荐对象考察材料

推荐对象考察材料 建党对象xx同志考察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男,汉族,出生于1970年12月。本科文化,工作时间是1997年9月。家住xx号,现停薪留职创业。 二、个人简历 1979年9月——1985年7月在xx小学读书 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xx中学读书 1988年9月——1992年7月在xx中学读书 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xx读书 1997年9月——2014年7月在xx中学任教 2014年8月——至今停薪留职创业 三、现实表现 xx同志,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该同志能密切关注时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在思想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工作上,该同志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进取,处处以身作则,有着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生活中,该同志能够坚持严于律己,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式,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党艰苦奋

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关心群众,并且做到待人以诚、待人以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学习上,该同志态度端正,目的明 确,认真刻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综上所述,该同志做到了在思想上先入党,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四、座谈情况 时间:2014年10月8日 地点:xx党总支办公室 座谈内容:关于建党对象xx同志优缺点 座谈人:xx、xx、xx、xx、xx、xx、xx、xx、xx、xx。 (1)党员座谈内容 xx:xx同志平时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工作积极肯干,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同志,乐于助人,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像xx这样的优秀同志,我同意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xx:xx同志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升,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顾全大局,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意该同志加入我们的党组织。 xx:xx同志平时能关心国家大事,工作中能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怕苦不怕累,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事事以共产党

饶宗颐

饶宗颐 饶宗颐_360百科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4466869.html,/doc/948235-1002357.html###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 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 >>>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官方账号艺评网以上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 官方大事记大事记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 2011-12-13 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1-07-17 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批准南京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2013-03-23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04 饶宗颐向四川雅安地震灾 区捐款50万元港币2014-09 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 终身成就奖" 简介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

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饶宗颐捐款50万元港币,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基本信息外文名Jaotsung-i 别名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国籍中国香港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潮安县出生日期1917年8月9日毕业院校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中文名饶宗颐其他成就2000年获大紫荆勋章, 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 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教授其他作品《敦煌书法丛刊》、《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词集考》逝世日期- 目录1人物简介2成就贡献3学术研究4大事年表5参展记录6个人作品7人物评价8获得荣誉9著作列表10社会公益11相关新闻12作品欣赏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宗颐教授访谈录阅读答案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宗颐教授访谈录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宗颐教授访谈录 王辛(香港) 饶教授也是诗人,他的名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有学者认为体现了一种对“超越性大智慧”的追寻。我想,这种追寻应是饶宗颐先生一个重要的精神特质。每个与之近距离接触的人,都会感到他有一种超凡脱尘的“单纯”和“自在”。 而且,惟其具有大智慧,才深知人之渺小和脆弱。他对我说,“我这个地方(指《饶宗颐学术馆》)叫小学”,因为,“我不敢把自己放大,我说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他也说自己“不敢写自传,没有可传之处,一切还在追求中”……总之,“饶宗颐”是一个太丰富的话题,以下访谈,只是不揣浅陋,探其万一而已。 中国人讲“德”“德”很重要 王辛(以下简称“王”):您的诗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意味深长,令人深思,您能解释一下这句诗的含义吗? 饶宗颐(以下简称“饶”):我是弹古琴的,(饶擅弹古琴,对中国古典音乐也深有研究--王注)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做了(这)两句诗,就是这样来的。“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不磨”,就是“不朽”的意思。中国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强调地:)中国人讲德,这是世界上没有的。“德”很重要,“德”是第一,然后立功、立言。比如你写几句诗,大家都传诵,这个也是“立言”啊。 “中流自在心”?我,做到万分之一都没有 王:那么“中流自在心”呢? 饶:这个很有意思。今天讲“很自在”,这是很浅的讲法,(“中流自在心”)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林”,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观世音是怎么来的呢?观世音是印度的舞神Siva变来的,她有千手千眼,就是千手观音。“自在”,就是佛的状态,像观世音的心态;“中流”,在水的一半,说明那种状态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的无上法门--王注)就是“我”同别人不一样“我”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啊! 王:这好像很难做到。 饶:我自我体会、自我想像地去做。 王:那您认为您做到了吗? 饶:(不假思索、很单纯地)我,做到万分之一都没有。 做学问要从“四面看” 王:您曾说,自己不论治学与创作,都可用顾恺之“迁想妙得”四个字概括。我想这是一种学问融会贯通的结果吧?您还说,“我一向喜欢用哲学的心态深入考察,而从上向下来看问题”。我对这句话很感兴趣,怎麽“从上向下”呢? 饶:我不单是从上面看,我是从四面看。为甚麽呢?我的方法论和别人有点不太一样。今天做学问的人--我不讲谁啊,有个毛病,往往抓到一点,就把它

研学

第一单元 课题人与自我?我自信,会成功 学习目标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了解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观。参考主题(1)我自信,会成功;(2)克服考试焦虑;(3)消除孤独感。 实践方式心理测试;收集资料;手工制作。 方法引导发表意见的技巧;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学科整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整合。关注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并虚心学习;学习名人名言,领悟其深刻含义,并激励自己;进行小制作设计。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研究准备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妈妈怀里的婴儿,长成了少年。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你是怎么解决的?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设计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 1、我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 2、我自信,会成功 3、消除孤独感 以上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尝试初步建立印象。 第二课时 我自信,会成功 一、研究实施 自信对我们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今天,就我们一起通过探究活动来寻找自信,增强自信! 二、方法与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 1、态度诚恳、谦逊。多采用“我个人认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达方式; 2、不能只发表否定性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 3、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事情发表意见; 4、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他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5、避免个人垄断话题,邀请不善于发表意见的组员参与讨论。 三、“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1、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