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体和部分

整体和部分

整体和部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检测题(包含答案)

《走向整体的世界》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依靠去往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东方贸易帝国,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导致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商业贸易促进了葡萄牙的工业发展 C.葡萄牙是三角贸易活动的主导国家 D.亚洲传统社会因贸易遭遇灭顶之灾 2.早期的一位阿拉伯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早期阿拉伯人对外征服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掠夺财富 B.传播宗教 C.摆脱内部纷争 D.征服异教徒 3.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中出现了一幅世界地图的早期版本,图中绘有经度和纬度,该图于1486年在德国的乌尔姆雕版印刷而成。1492年哥伦布根据这幅地图发现了新大陆(即今天的西印度群岛),但他当时竟认为已到达东方。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是 ①中国的印刷术对欧洲影响巨大 ②托勒密理论对天主教神学产生巨大冲击 ③此地图的经度谬误可能会造成哥伦布的航海误差 ④东西方在经济上和科技上已形成巨大的差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1688年政变后,英国依靠强大的政权、优越的海上力量和发达的国内工商业,更加疯狂的进行殖民扩张,英国的行动 A.旨在颠覆西班牙霸主地位 B.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C.为工业革命开展做了奠基 D.使其成为了世界工厂 5.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6.下图是一篇历史论文的提纲。据此推断,其标题应是:新航路的开辟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专题五第 4 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下图反映了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3.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4.下表是某一时期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经济危机的发生 B.国内市场的饱和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政府的宏观调控5.继1876 年爱迪生建立工业实验室后,美国数十家大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实验室,每年提供上百万美元供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事研究。这种做法 A.提高了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 B. 推动了美国垄断组织的产生 C. 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D. 有利于美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6.下表格摘编自陈衡 哲《西洋史》,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 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7.18 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 世纪,自然科学开始逐渐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1889 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在美国,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普遍而顺畅,1870 年代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 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走向整体的世界》[教案]

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 浙师大附中庞威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科学家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导入: 材料: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 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 提问:罗伯特·赖克的这个数学分析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引入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 新课讲授: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资本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3)劳动力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起来。 (4)市场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也进一步拓宽了国内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里的“一定意义上”的含义什么? 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两对关系都是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互相依赖等,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这两对关系又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系统和要素具备一些整体和部分所没有的特点。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传说宋朝时,一次皇宫失火,宫殿和亭台楼阁都化为墟,大臣丁谓奉命主持重建。2.要在短期内清理堆积的废墟垃圾,运输木材和石材,还需要准备大量的新土,时间不够怎么办? 3.丁谓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从施工现场向城外挖一条大沟,挖出的新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 4.然后从城外把河水引入沟内,使之成为一条人工河,用来运输建筑用的木材和石材。5.完成运输任务后,把沟里水排空,将剩下的废弃物及垃圾统统填入沟内,重新平整为平地。 6.这个施工方案节约了人力物力,缩短了工期,工地秩序井然,都城交通和百姓生活没受影响。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区别:(1)在同一事物中,二者有严格的界限 (2)二者的功能不同(有三种不同的情形)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 C、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 古代有个人,在林中见到一张捕雀的大网,发现捕获的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去的。 于是,他回家后,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个互不关联的像网眼一样的小绳圈,并拿到林中去捕雀。别人感到奇怪,他说:“去捕雀呀!反正一个雀头只钻一个洞。”结果,一个也没有捕到。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整张网能捕到呢?这说明了什么哲理呢?请思考: 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整张网能捕到呢?说明了什么哲理? 网是由一个个网眼组成的,而且组成网的各个网眼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从而使网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如捕雀的功能。所以,网能捕到雀而脱离网

2020年春季人教统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基础练习题卷: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 A.商业中心发生转移B.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资产阶级获益匪浅D.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2.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 A.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D.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3.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绕过非洲到印度的航线后,西欧以海上商路取代古“丝绸之路”,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这些变化( )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B.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C.使葡萄牙垄断了欧亚商贸 D.导致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4.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亚洲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吨。在直通印度航路发现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材料反映了( ) A.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B.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C.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5.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6.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如“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 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 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 7.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道:“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作者意在强调( ) A.大西洋位置的重要性B.传统社会的终结 C.新航路开辟影响之大D.1500年的转折意义

整体与部分教案

《整体与部分》教案 尚博实验小学李艺珺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42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即整体可以分成多个部分,分出来的部分可以重新组合成 一个整体。 2、初步体会到整体与部分是相对的,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在探索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整体、部分。师:这是什么?(课件:中国地图) (1)课件上点击中国地图上的首都北京。 师:这是哪里?(课件:北京区域闪一闪) 师:如果我们把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北京就是中国的部分。(2)再点击中国地图上的某一省市,请学生说说该省市与中国之间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师:这是哪里?(点击新疆) 问:把中国看做一个整体,新疆与中国什么关系? (如果把整个中国看做整体,新疆就是中国的部分。) 师:说得真好!上海呢?云南呢? 师:地图上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那生活中呢?(生举例) 师提示:比如说,把班级看作……(引导生答)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整体与部分。出示课题并板书:整体与部分 二、探索新知,建立模型 (一)构建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1、动手操作,用颜色涂出圆的一部分。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小圆片,请小朋友们把小圆片分一分,并选择其中一部分快速的涂上颜色。 2、生汇报交流。 (选择学生的分法展示在黑板上,摆的时候有意识地分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的。) (1)师:我们先看一下他是不是涂了圆的部分? 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把整个圆涂色,把圆2等分、4等分、8等分等等。 生上台回答,师:和他一样的举手。 引导学生回答,如“我把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涂色部分是圆的部分,空白部分也是圆的部分。”师课件演示。(板书:平均分) (2)师:小朋友们都是把圆平均分的。还有其他分法吗?老师这样分可不可以?(课件出示不平均分的情况。)(若生有不平均分的例子展示。)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我们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整个社会的环境,最终是得不偿失! 系统的涵义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不论其范围大小,在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 ( 1)结构性,就是组成系统的诸要素或部分的相互结合的方式。任何系统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的结构性要求我们优化结构,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 ( 2 )层次性,指系统和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地位、等级和相互关系。系统的区分是具有相对性的。系统的层次性要求我们重视其动态有序性,以保持结构的相当稳定性。 ( 3)开放性,是指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系统的开放性要求我们重视并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4)整体性,是指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整体性。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其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由系统的整体结构决定的新的性质和功能。系统之所以具有其要素所不具有的全新的性质和功能,是因为系统不是组成要素的机械堆积,而是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生出某种协同效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这样就会使系统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统一性和协同性,系统因此以结构为载体表现出整体性的功能。 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着眼于有机整体。系统整体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坚持整体观点,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也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其次,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四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1.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明是( ) A.德国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 B.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C.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 D.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 解析: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在于发电机的发明。B、C属于对电能的应用;D使石油成为新的能源。 答案:A 2.1879年10月21日,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伴随街头煤气灯的熄灭,一个时代结束了。该科技新成果应是( ) A.富尔顿发明汽船B.本茨研制汽车 C.爱迪生发明白炽灯D.贝尔发明电话 解析:材料指出该科技对煤气的冲击。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可知,从1870年起,爱迪生经十年试验,发明了钨丝电灯,改变了人们的照明方式。 答案:C 3.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包括( ) ①石油工业②化学工业③钢铁工业④电力工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钢铁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就已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它的新发展,排除含③的选项,答案为D项。 答案:D 4.观察下面美国钢铁业统计表,该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A.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解析:分析两组数字的变化,首先体现了企业总数的减少,即生产的集中;其次是工人总数和产量的增加,说明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再次是投资额的增加。综合以上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答案:B 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所以①正确;世界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各地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交通工具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因此②④正确;资本主义把世界连接为一体的手段是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所以③也正确。综上A最为全面。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材料二……科学开始时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2)材料二对这种关系做了什么重要补充?

【阶段提升】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知识点背诵)(解析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知识点背诵 1、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2、新航路开辟的动因(经济、社会、直接、宗教) 经济基础:14—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金银财赋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社会基础:《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掀起一股到东方的寻金热 直接原因:传统东西方商路受阻,不得不开辟新的航线 宗教原因: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3、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经验积累、技术提高、政治条件) 经验积累:大地是球状的;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航行 技术提高:航海造船技术:指南针和星盘的运用 政治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4、新航路主线开辟的过程(一个中心、两个方向、四条路线) 中心:以欧洲为中心 方向:向东和向西 路线:东向: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西向: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麦哲伦——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到达亚洲进入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回 到西班牙,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5、其他航路的开辟(北冰洋航线纽芬兰岛、南太平洋航线合恩角)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 6、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欧洲向美洲;非洲向美洲 7、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交换

①欧亚大陆——美洲 家畜家禽:马牛羊猪鸡等 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 水果:橄榄核葡萄等 ②美洲——世界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 8、新航路开辟后印度洋贸易的新特点 欧洲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9、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贸易的新特点 欧洲——美洲: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晕倒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欧非美三角贸易: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 10、新航路开辟后太平洋贸易的新特点 葡萄牙:开辟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西班牙: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横跨太平洋的贸易 11、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葡萄牙:亚洲和非洲、美洲的巴西 西班牙:非洲、亚洲的菲律宾 12、早期殖民扩张对美洲和非洲的影响 社会发展进程被中断,原有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当地人民遭遇巨大灾难 13、早期殖民扩张对亚洲的影响 古老帝国收到冲击 14、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的影响 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 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 贸易中心转变: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动 封建领主经济意为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2019-2020年高一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教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教案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建议: (1)关于“电气时代的来临”一目,介绍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果、经济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变化四个问题。 ①条件:可引导学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科技和国际环境四方面分析。 ②成果:19世纪70年代,以美国和德国为发源地和“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学出现突破,技术不断创新,新发明涌现,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自激式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开辟了“电力时代”。 ③经济结构变化:电气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也发展起来的,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④垄断:伴随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公司内部的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发生变化,1917年在福

整体与部分一

《部分与整体一》教案设计 焦作市道清小学张海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部分与整体的概 念 2.渗透已知部分求整体用加法的思想,会分析简单的求和应 用题 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的结构,渗透“部分”“整体”“和”三个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入学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已知部分求整体用加法的生活经验,本节课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的学生将知识进行整理和提炼,重难点应该是概念的理解和一步应用题的结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 意力)

教师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讲授新知,培养思维(紧抓部分和整体概念的理解,渗透已知部分求整体用加法的思想) 1.汇报交流,了解应用题的结构 (1)生1:我发现有两排学生 (2)生2:我发现第一排有7个同学,第二排有8个同学(3)生3:我发现图上有9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 (4)生4:我发现有“一共有多少人?”这样一句话(5)…… 教师归纳总结:这些我们通过观察或读题得到的信息,叫做条件;而带问号的一句话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 2.探索解法,理解概念 师问:谁能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生1:我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一共有15人。 师问: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2:我用8+7=15也能求出一共有15人 师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第一排和第二排的人数合起来就是总共的人数 生3:我用6+9=15也能求出一共有15人 师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合起来就是总共的人数

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导入 二、自学(阅读课本页)完成下列内容并在课本上相应的位置勾画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生产方式, 政局相对_________。 (2)资金: (3)市场: (4)自由劳动力: (5)科技: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概况: 1)发源地和中心:。 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工程师发明世界上第一台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 4)主要成就: (1):人类进入 (2):使比重直线上升,人类进入 (3):成为新能源,新行业:汽车、石油、化工等。 (4):推动了农业的变革,为传统农业向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5)电信事业发展:电话、电报等加快了信息传递,方便了生产生活,有利于全球化。 3、影响: (1)生产力方面:电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时代。 (2)生产关系方面:产生了______________ ①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 ②概况: 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的形成,为 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推动“巨型企业”的出现。 ③实质:的局部调整。 ④影响: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推进了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的发展。 (3)国际关系方面: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略,课外阅读) 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体 1、时间: 2、标志: 3、手段: 4、原因: (1)的推动。

(2)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3)的变革和的创新,使得人们的联系大为便利。 5、主要内容 1) 2) 3) 4) 6、影响 (1)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发展。 (2)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程度提高。 (3)促进了全球性的扩大。 (4)扩大了与之间以及之间的不平衡。(5)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高涨,也导致了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 三、讨论交流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2、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两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 四、展示 五、点评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检测题【试题2】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史书记载:“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中战胜葡萄牙人。”由此可知( )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控制并垄断了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海上贸易,冲击了奥斯曼帝国传统商路的利益,引起奥斯曼帝国和葡萄牙之间的激烈争夺,故B项正确。 2.尽管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以哥伦布是当地人为自豪,但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一直众说纷纭,17~19世纪,至少有20个不同的地点被列为哥伦布的故乡。这主要是基于哥伦布( )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最早到达“好望角” C.率先实现环球航行 D.最早到达亚洲印度 解析:选A之所以各个国家(地区)都说哥伦布是本国(地区)人,主要是由于哥伦布在近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故A项正确。 3.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 ) A.以欧洲为中心 B.以地中海为中心 C.寻求海外财富 D.进行殖民战争 解析:选A由材料“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可以得出所述世界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故A项正确。 4.如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C.亚、非、拉的近代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选B 图片中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B项最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故B项正确。 5.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其根源;后来有观点认为,应当突出宗教的重要作用;又有研究者提出,王室的支持才是其主要原因。据此可知,历史事件( ) A.不能被正确认识 B.研究视角可以多元 C.只能有一种解释 D.可以随意加以阐释 解析:选B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不一样,而且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说明研究的视角可以是多元的,故B项正确。

专题五、走向整体的世界(复习提纲)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1、原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掀起了寻金热。(《马可波罗游记》的推动) 3、商业危机:传统的东西方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不畅(直接原因) 4、宗教原因:西欧人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2、条件: 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②地理知识的进步和罗盘针的应用(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使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3、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4、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四、要注意的小知识点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变化。商业革命具体表现为:①欧洲 市场的扩大,发展到世界范围②流通商品种类增多。③欧洲贸易中心发生变动,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指:殖民侵略者掠夺的金银等贵重金属大量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社会的分化,收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财力和社会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则靠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从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血与火的征服和掠夺 一、荷兰的崛起(17世纪初成为海上霸主) 1、崛起原因(了解)P86 2、荷兰的殖民扩张 (1)殖民地点: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17世纪占领中国的台湾) 在哈得逊河畔建立新阿姆斯特丹,这成为纽约市的起源 (2)建立海上霸权:17世纪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二、英国的崛起(18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霸主) 1、崛起原因: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专题五走向整体的世界复习检测

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 1.(2012年山西省高考联合模拟训练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3题)下表为《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表中数据不能说明 国家总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800万人48% 52% 法国(1851年)约3600万人75% 25% 美国(1850年)约2300万人87% 13% A.城市人口比例是工业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B.跨国公司和垄断集团推动了人口流动 C.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D.英国率先步入了工业文明社会 2.(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19题)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3.(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23题)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的自由竞争的贸易。该原则得到充分体现是在 ①19世纪早期的美国②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 ③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④20世纪中期的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27题)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5.(2012年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28题)1879年,一则新闻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这则新闻可能是 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B.英荷战争爆发 C.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D.纽约股市崩盘 6.(2012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题)图一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德意志)四国在1750年到1900年世界制造产业中的份额曲线图。下列对应关 A.A曲线代表英国 B.B曲线代表德国 C.C曲线代表美国 D.D曲线代表中国 7.(2012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6题)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节教案

【内容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 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 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2、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1、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新课讲授 导入(略)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电气时代来临的条件 包括政治、科技和经济等方面条件 (1)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际货币的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高了充足资金,这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的物质基础。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9世纪70年代,以美国和德国为发源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技术不断创新,科学出现突破,新发明涌现,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 书上表格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自激式发电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开辟了电力时代。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测试题(wd无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 界》测试题(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15—16世纪,最早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B.哥伦布C.达·迦马D.迪亚士 (★) 2 . 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的首次接触与碰撞。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 3 .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 4 .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这些航路主要包括 ①欧洲经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②欧洲绕非洲南端到亚洲的航线 ③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④欧洲经地中海到达亚洲的航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 5 . 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他为新大陆带去了启蒙思想和天主教,也带去了麻疹、破伤风、伤寒、白喉、天花等疾病,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土著人口死亡。此段话的错误之处是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影响 (★) 6 . 16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物价急剧上涨。当时西班牙、葡萄牙、法、英、德的物价都上 涨数倍,谷物价格上涨尤烈,打破了过去几个世纪物价基本稳定的状况。这种现象表明 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欧洲经济关系的变动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大西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7 . 尽管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以哥伦布是当地人为豪,但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一直众说纷纭,17—19世纪,至少有20个不同的地点被列为哥伦布的故乡。这主要是基于哥伦布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最早到达“好望角” C.率先实现环球航行 D.最早到达亚洲印度 (★) 8 . 1492年11月15日,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在那里(古巴岛)有一片土地,种植着一 种作物,结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当地人称之为马西日”。哥伦布一行赞赏它:“味道既好吃,又 能烤食、又能炒食、又能磨面”。可见该“作物”是 A.玉米 B.可可 C.葡萄 D.烟草 (★) 9 . 下列引文,能从侧面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的是 A.“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B.“闽、广多种木棉,纺织为布,名曰吉贝。”

整体与局部

田忌赛马的故事耳熟能详,见仁见智。我的心得是,整体应当大于局部之和,局部给整体带来的收益应高于其自身的收益。当田忌开局以下马对上马,必定遥遥落后,输得非常难看。但正因为如此,此后才能以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都略胜一筹,总计三盘两胜。整体的胜利并不是平均分布,即每场赢得1/3这么简单。 曾有朋友面对两份工作机会左右为难,已有的信息,包括薪资、职权等不相上下,但关键是哪家更容易磨合不得而知。这里有个悖论,只有去工作了才知道是否合适,但只能进一家,也就永远无法知道另一家是否更好。人生经常如此。我就跟她讲了这个故事,然后问:几盘几胜? 如果有明确的整体,这两个机会其自身的收益风险又相等,并且即使输,以后几盘也能扳回来,不影响全局,那就随便选好了,又何必怕输呢? 这个整体,通俗的说法,在人生是理想,在组织是愿景。为什么要有理想和愿景?虽然众口一词“崇高的理想能激发人的斗志”,但这种看法实在很镲浅薄。医学告诉我们,短期内人体释放大量肾上腺素,能使力量倍增,但长期过量分泌,会造成严重的疾病。 这个整体应该是好的理想和提供了尺度的愿景,使整个人生和组织能理性地规划,使全局大于局部之和,甚至局部的失败最终能使全局成功。而没有理想,尤其是坏的理想,包括那些慷慨激昂的理想,会使全局小于局部之和,甚至局部的成功在全局反而是失败。 这正是传统的糟粕所在。儒教推崇仁和礼,其实是迷恋精神的力量和形式的完美,也就是所谓的耻感文化。形式美不容忍任何失败,耻感总来自某种情境,也就是局部。而精神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则竭,传统中国人生就像田忌赛马中的齐王,依次派出上中下马,碰到下上中,就会小胜而大败。 不只是理想和愿景,稍大的系统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在一个物流案例中,要运输多种产品到某处集中装箱,再将每箱装满不同产品后发往最终客户。前半段每条线路只能运送一种产品,似乎将产品塞满集装箱更有效率,但产品集中后却需要重新装卸。对整个物流而言,最有效率的做法是前半段每箱只装一部分,留有计算好的空间待集中后装入其他产品。 传统中国人并非绝对没有大局观,但在他们看来,时间世界只是春秋治乱的简单重复,因而大局只是局部在数量上相加,成功完全来自勤奋。 但投入可以,产出却不会平铺直叙,因为现实中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技术水平不变,同等地增加投入,起先产出会递增,但经过某个点,就会开始递减,那就只有更勤奋,才能维持原先的平均产量,边际收益也就更低。如此恶性循环,这就是两千年的大悲剧,越勤奋越穷。 用这种角度重新审视愚公移山的故事。精神固然可嘉,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