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间图形概率教案

空间图形概率教案

空间图形概率教案
空间图形概率教案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主备人: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知识要点】:圆心、半径、直径;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关系;画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回忆一下在这一章我们都学习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愿汇报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知识:比如圆的概念与特点、周长和面积、扇形、轴对称图形、各种计算公式等等。

2.小组讨论: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

3.汇报:重点交流。

(1 )提问:圆心确定什么?半径确定什么?圆中最长的线段是什么?(直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师强调: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板书:圆心O ﹑直径d﹑半径r﹑ d=2r 或r=d÷2

(2)提问: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

师板书:C=πd,C=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师板书:S=πr2

(3)你是怎样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

(4)问: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什么变了?怎么变的?什么没变?

(3)比较圆的周长与面积不同

师:我们刚才回忆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那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

4.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整理得很有条理,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综合应用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检测:

1.填写下表(口答)

2.数学诊所

(1)两个半圆一定能拼成一个圆。()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半圆形纸片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4)把半径3厘米的圆等分成十六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于圆的周长。()

3.我会填:

(1).用圆规画一个周长1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厘米,所画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3).小铁环直径6分米,大铁环直径8分米。大铁环和小铁环半径的比是();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4).在一张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则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为了测出毛笔笔管横截面圆形的半径,我用了一根长37.68cm的铁丝绕毛笔围上6圈,正好围完。这时,你知道毛笔笔管横截面圆形的半径了吗?

(2)这是一幅圆形的书法作品,周长为50.24cm,那这幅作品的面积有多大?

(3)书上第77页第2题。

三、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你解决问题有哪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后作业

练习十四第 4 、5、6、7、8、9、10。

练习十五第3、16。

第二课时:圆环的面积、外圆内方、外方内圆、扇形

【知识要点】:圆环的面积、外圆内方、外方内圆、扇形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回忆一下在这一章我们还学习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愿汇报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知识:比如圆环的面积、外圆内方、外方内圆、扇形等各种计算公式。

2.小组讨论: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3.汇报:重点交流。

(1)、圆环:S=πR2-πr2或S=π(R2-r2)

(2)、外圆内方的方圆之间部分的面积约等于0.86r2

外方内圆的方圆之间部分的面积约等于1.14r2

(3)、什么叫扇形?什么叫圆心角?怎样求扇环面积?

4.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整理得很有条理,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综合应用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检测

练习十五第7、9、11、13、15。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作业

练习十七第 7、9、10。

书上第 113页 4题。

练习二十三第15、16题。

第三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

【知识要点】:用剪拼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回忆一下我们还学习了关于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2.小组讨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汇报:重点交流。

S长方形=ab S正方形=a 2 S平行四边形=ah S三角形=ah÷2

S梯形=(a+b )h ÷2 S圆形=πr2

二、课堂检测

1.计算下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2.模具厂有两块边长为80厘米的有机玻璃,要从其中一块上割下两个半圆拼成跑道的模型(如图)。分别计算完工后这两块有机玻璃的周长和面积,根据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作业

练习十五第7、9、14题。

练习十七第8、9、10题。

第四课时:位置与方向、统计与概率

【知识要点】:位置与方向、统计与概率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回忆一下在位置与方向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愿汇报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知识:比如: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

2.小组讨论: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

3.汇报:重点交流。

(1)、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必须先确定方向,再以选择的单位长度为标准来确定这一方向上的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位置并标上名称。

(2)、再描述移动路线时,可按照“方向---角度---距离”的顺序进行描述,方向、角度和距离相结合,就是准确地描述路线图。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先确定列,再确定行。

(4)、扇形统计图是以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看作单位“1”,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5)、根据扇形统计图进行的简单计算,就是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6)、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7)、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的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4.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整理得很有条理,能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综合应用刚才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1、要统计长治人民公园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你会选用( )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而且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

3、为了清楚的看出各班学生数的多少,应选择()统计图;小名为了观察自己的学习状况是否进步,决定将每次测验的分数绘制成统计图,他应选择()统计图。

4、医生想用统计图求记录下病人24小时体温变化情况,她应该用 ( )统计图。

(二)、我会看或画

1.六(1)班第一组的同学对本年级的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扇形统计图。请观察右图,()运动最受同学欢迎。六(1)班有60人,其中喜欢足球的有()人。

2.(1)圆心O1的位置是(_,_)。

(2)根据对称轴,画出圆O1的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圆心02。

(3) 圆心O2的位置是(_,_)。

3.①张玉家在图书馆以西200m,再往南200m处;王涛家在学校往北400m,再往东100m处。请在图中标出这两位同学家的位置。

②周日,张玉的活动路线是(2,1)→(8,2)→(9,5)→(6,4)→(4,3)→(2,1)。请按顺序在下面()内写出她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作业

练习五第 6、7、8题。

练习二十一第 7、8题。

书上第114页6题。

练习二十三第14、17题。

空间与图形教案

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继续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揭示课题) 2、回顾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我们小学阶段学习了那些图形变换的内容?(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

3、课件演示:(电梯、升国旗、电扇、滑雪、小船行驶、转动方向盘等)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各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法?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教师指出:图形的变换可以用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等到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中,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从而导入复习课题。 二、整理、复习知识。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1、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做课本103页第一题。 3、在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感知,最后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对称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复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2课时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教案)

第2课时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并利用它们解决问题,正确认识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列表法,什么条件下使用树状图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境中分析事件发生的多种可能性,计算其发生的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求概率的数学活动,体验不同的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但各种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培养缜密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区分什么时候用列表法,什么时候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难点】 列表法是如何列表,树状图的画法. 列表法和树状图的选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播放视频《田忌赛马》,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齐王和他的大臣田忌均有上、中、下马各一匹,每场比赛三匹马各出场一次,共赛三次,以胜的次数多者为赢.已知田忌的马比齐王的马略逊色,即:田忌的上马不敌齐王的上马,但胜过齐王的中马;田忌的中马不敌齐王的中马,但胜过齐王的下马;田忌的下马不敌齐王的下马.田忌屡败后,接受了孙膑的建议,结果两胜一负,赢了比赛. (1)你知道孙膑给的是怎样的建议吗? (2)假如在不知道齐王出马顺序的情况下,田忌能赢的概率是多少呢?

【教学说明】情境激趣,在最短时间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用列表法求概率 课本第136页例2. 分析:由于每个骰子有6种可能结果,所以2个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就会有36种.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比较快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呢?以第一个骰子的点数为横坐标,第二个骰子的点数为纵坐标,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的一部分,列出表格并填写.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表,使学生动手体会如何列表,指导学生体会列表法对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所起的作用,总结并解答.指导学生如何规范的应用列表法解决概率问题. 由例2可总结得: 当一个事件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通常采用列表法. 运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步骤如下: ①列表;②通过表格确定公式中m、n的值;③利用P(A)=m/n计算事件的概率. 思考把“同时掷两个骰子”改为“把一个骰子掷两次”,还可以使用列表法来做吗? 答:“同时掷两个骰子”与“把一个骰子掷两次”可以取同样的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因此,作此改动对所得结果没有影响. 2.树状图法求概率. 课本第138页例3. 分析:分步画图和分类排列相关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弄清题意后,先让学生思考,从3个口袋中每次各随机地取出1个球,共取出3个球,就是说每一次试验涉及到3个步骤,这样的取法共有多少种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得? 介绍树状图的方法: 第一步:可能产生的结果为A和B,两者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且不分先后,写在第一行. 第二步:可能产生的结果有C、D和E,三者出现可能性相同且不分先后,

初中数学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初中数学《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初中数学《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比较: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复习空间与图形-人教版

第三课时复习空间和图形年月日第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 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1)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2)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3)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范文鹏 【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6页、127页空间与图形板块第七、第八两个大题,内容涵盖本册教材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五单元《三角形》。 【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册教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三角形》部分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在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册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册教材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如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技能目标: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能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特点辨认和区别三角形。 情感目标:主动参与复习,增进应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信心。 【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1 / 6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汇总 一、轴对称与旋转 1、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2、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线段、角。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有长方形、菱形。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5、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2)、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3)、按顺序连接各对应点。 6、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图形旋转后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7、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8、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9、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11、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12、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1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15、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 16、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 )形。 3、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 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4、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 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 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 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 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 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宽×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课题空间与图形(总复习)设计者 复习目标1、借助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它们的特征。 2、经历“拼一拼”等活动,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间的联系,体验“拼图”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进一步体会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复习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多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不同图形。 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流程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知识回顾 二、练习提升小朋友,这一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呢?说说这些图形 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分成两类图形吗?(一类: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二类:圆) 1、找一找生活中,许多物体上能找到这些图形,请找 一找吧? (图1:有13个,有2个,有2个 ,有6 个 ) 2、拼一拼利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能拼成一些有趣的图案。 (1)说一说,每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拼一拼,你能仿照这些图案拼一拼吗? (3)试一试,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拼出不一样的图案 吗? 。

三、课后小结教师巡视,指导拼图。 展示学生的拼图,师生一起评价。 3、折一折分别利用附页图4中的长方形折一折。(1)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2)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3)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学生独立折一折,展示不一样的折纸方法。 4、连一连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 (1)说一说,这几位小朋友分别在什么方向观察小熊?每个人能看到小熊的哪些部位? (2)连一连,将每位小朋友与看到的图形连起来。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学札记

空间与图形 教学设计(1)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欣赏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生活中轴对称现象。 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理解对称、对称轴的含义,并能判断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你们记得可真清楚!)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再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板书:图形)认识新图形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剪纸:课件(剪纸)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看完了这组剪纸图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我们一起为了不起的中国人鼓掌吧!

同学们喜欢剪纸吗? 那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用小剪子和自己喜欢的彩色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建得又快又好。 展示:(对折、随意、画好) 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 说明:这些剪纸图案有的是对折以后再剪的,有的是没对折就剪的,你们能给黑板上的图案分分类吗? 请同学们观察这组图案,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中间有一条折痕 老师任意拿一个图案演示再对折一次,能看到什么?(只能看到图案的一半) 那另一半呢? 借助手中的图片说明:只能看见图案的一半,这说明图案的边沿完全重合了。 我们再一起看一看。(老师演示对折、重合的过程)边沿完全重合了吗? 揭示课题 像这样左边和右边对折或者上边、下边对折以后边沿完全重合了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中间这条折痕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我们还可以沿着这条折痕画一条线来表示图形的对称轴。演示

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2课时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1.学习用树形图法计算概率.2.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重点:会运用树形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导学过程: 1.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学习三个及三个以上因素求概率的方法——树形图 例1: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和B;乙口袋中3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D和E;丙口袋中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和I.从三个口袋中各随机地取出1个球. (1)取出的三个球上恰好有1个、2个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2)取出的三个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 此题与前面两题比较,要从三个袋子里摸球,即涉及到3个因素.此时用列表法就不太方便,可以尝试树形图法. 2、巩固练习 假定鸟卵孵化后,雏鸟为雌与为雄的概率相同,如果三枚卵全部成功孵化,则三只雏鸟中有两只雄鸟的概率是多少? 3.学以致用: 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能继续前行,也可能向左或向右,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①三辆车全部继续前行; ②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 ③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

4、深化提高 把三张形状、大小相同但画面不同的风景图片都平均剪成三段,然后带上、中、下三段分别混合洗匀.从三堆图片中随机地各抽出一张,求着三张图片恰好组成一张完整风景图片的概率. 课堂小结: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时,通常采用“画树形图”.运用树形图法 求概率的步骤如下: ①画树形图 ; ②列出结果,确定公式P(A)=n m 中m 和n 的值; ③利用公式P(A)=n m 计算事件概率.

初中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初中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 A、图形的认识 1、点,线,面 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 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关于画法,后面会讲)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垂直平分线定理: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

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整理与习题

来源:网络 2009-07-27 10:02:14 [标签:图形总复习六年级苏教版数学]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 -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整理与复习 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 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教师巡视。

“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 “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 2、三角形的分类。 “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15~117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能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本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逐一地来复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 (2)全班反馈。 指名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顾整理板书。 2.交流反思。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你能分别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 (2)你认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正确地应用所学的公式,求表面积用表面积公式,求体积要用体积公式。 ②要注意单位统一,当长、宽、高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 ③在求与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119~120页练习二十八第11、12、13、14、16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部分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能说说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教学板书 空间与图形 教学反思 本课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教材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12页及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理解和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物体的位置表示方法,圆的特征、特性.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复习知识】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种方法: (1)按方向、距离确定;(2)用数对确定.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12d. 2.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3.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4.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5.扇形的认识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3页第4题. (1)分析:求公园围墙的长度就是求圆形围墙的周长. C=2πr=2×3.14×1=6.28(km) (2)正北,2km (3)3.14×1×1-3.14×0.2×0.2=3.0144(km2) (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16题. 第14题.(1)略. (2)小猴住在小熊的东偏南50°,距离是400m; 小象先向西偏南40°走300m到小猴家,再往东走400m到小鹿家. 小鹿先向西走400m经过小猴家,然后向北偏西40°走500m到小熊家. (3)略. 第15题.(1)1∶2 (2)π∶1 (3)2∶3 2∶34∶9 第16题. (1)图一:C=πd=3.14×1.8=5.652(m)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中空间及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洪雅县余坪中学张焰明 本节课,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初中数学中空间及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研究: 首先,我从理论的层面,谈谈对于初中阶段“空间及图形”的教学内容标准的认识。 (一)《初中阶段“空间及图形”的教学内容标准》 “空间及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及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二)《“空间及图形”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教学设计类似于打仗之前的作战方案,它是教学结构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部署。教学设计一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明确课堂教学中要产生哪些新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及学生已有的知识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及区别。教学设计时还应研究通过课堂教学让(给)学生归纳出哪些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正所谓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 在《旋转变换》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明确了本节课是

在平移变换的基础上学习旋转变换,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和图形》的一个新内容。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生活走进课程,从课程走进社会”的理念。旋转变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进行图案设计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具体设计学生学习旋转变换的概念和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环节时,根据教学内容,把握“生活 ----数学 ----生活”的设计原则,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旋转变换及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画图的操作技能,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 2 、学生状况的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是一样。应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 明确了《旋转变换》的教学内容后,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通过前面对平移变换的系统学习,学生对于图形变换已经有所认识,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很有帮助。旋转变换是图形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较为复杂,学生对旋转图形形成过程的认识会有一定的困难。 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状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启发讲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及教学全过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三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案

2.1图形的认识、图形与测量(第3课时) 一、小小探索家。(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形。 3.圆柱有( )个面,上、下两个面叫做(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通常得到一个 ( )。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扩大到原来的4倍,高不变,它的侧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米。 二、小法官,来断案。(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的底面积和半径成反比。( ) 2.圆柱是立体图形。( ) 3.如果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底面周长也一定相等。( ) 4.把一根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应削去这根木料的 3 2。( ) 三、我会做。 1.量出上面各图形底面的直径。 2.求出每个图形的底面周长。 四、生活中的数学。 1.王大爷有块梯形的麦地,上底是9.6米,下底是11.4米,高5米,平均每平方米小麦0.8千克,王大爷要把这块地产的小麦捐给我国西南部干旱灾区。求王大爷捐多少小麦? 2.有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半径是8分米,高6分米,把沙子铺在长8分米,宽4分米的通道上。沙子厚多少分米? 3.把一根长9厘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两小段圆柱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00.48平方厘米,这根圆柱形钢材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如图所示是一块长方形的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做两个一样大小的

圆桶,求每个圆桶的体积。 参考答案 一、1.6 12 8 2.圆扇 3.3 底面长方形 4.4倍 5.96 二、1.× 2.√ 3.× 4.√ 三、量一量,做一做。 四、1.42千克 2.12.56分米 3.326.56平方厘米 五、12.56分米3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教案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P110例3及P112练习二十一9、10、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4、加深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会进行面积的换算。 5、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6、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 出题进行判断。 (2)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3)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4)用三角板拼角 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5)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 (6)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7)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 (8)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画树状图求概率》教案

武沟九年制学校数学教学“新手汇报课”教案 时 间 2017.11.21 学 科 数学 教 者 任耀辉 班 级 九(2)班 课 题 25.2.2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 具 多媒体 三 维 目 标 导 学 设 计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并利用它们解决问题,正确认识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列表法,什么条件下使用树状图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境中分析事件发生的多种可能性,计算其发生的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求概率的数学活动,体验不同的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但各种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培养缜密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导结合: 1. 结合预习卡自学课本内容(学生课前自学,教师答疑) 2. 出示目标 3. 问题引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用什么方法求概率?(C 组) (2).刚才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有很多同学举手想来回答.(AB 组) ①如果老师就从甲、乙、丙三位同学中随机地选择一位来回答,那么选中丙同学的概率是多少? ②如果老师想从甲和乙两位同学中选择一位同学回答,且由甲和乙两位同学以猜拳一次(剪刀、石头、布)的形式谁获胜就谁来回答(平局不算),那么你能用列表法求得甲同学获胜的概率吗? 思考:上述问题如果老师想让甲、乙、丙三位同学猜拳(剪刀、石头、布) ,由最先一次猜拳就获胜的同学来回答,那么你能用列表法算出甲同学获胜的概率吗? 二.合作探究 (一)画树状图求概率(ppt 展示) 如一个试验中涉及2个因数,第一个因素中有2种可能情况;第二个因素中有3种可能的情况. 画树状图法:按事件发生的次序,列出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 (二)例题学习:(先师生共同读题,分析题意,再小组探究) 例: 甲、乙、丙三个盒中分别装有大小、形状、质地相同的小球若干,甲盒中装有2个小球,分别写有字母A 和B ;乙盒中装有3个小球,分别写有字母C 、D 和E ;丙盒中装有2个小球,分别写有字母H 和I ;现要从3个盒中各随机取出1个小球. (1)取出的3个小球中恰好有1个,2个,3个写有元音字母的概率各是多少? (2)取出的3个小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 小结:用树状图列举的结果看起来一目了然,当事件要经过多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步骤完成时,用树状图法求事件的概率很有效. 画树状图求概率的基本步骤 (1)明确一次试验的几个步骤及顺序; (2)画树状图列举一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3)数出随机事件A 包含的结果数m ,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n ; 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当试验包含两步时,列表法比较方便;当然,此时也可以用树形图法; 当事件要经过多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步骤完成时,应选用树状图法求事件的概率. 练一练 (先独立思考,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小组探究) 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可能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求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时,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三辆车全部继续直行 (2)两车向右,一车向左 (3)至少两车向左. 三.检测提升(1-2每题25分,3题50分) 1.a 、b 、c 、d 四本不同的书放入一个书包,至少放一本,最多放2本,共有 种不同的放法.(全体同学) 2.三女一男四人同行,从中任意选出两人,其性别不同的概率为( )(全体同学) A.1/4 B.1/3 C.1/2 D.3/4 3.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三个分别写有数字6,-2,7的小球,它们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先从盒子里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 字后放回盒子里,摇匀后再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请你用列表或画 树状图的方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AB 组,C 组尝试) (1)两次取出的小球上的数字相同; (2)两次取出的小球上的数字之和大于10. 四.总结反思: 1、学生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2.教师小结 安全教育 赌 博 的 危 害 教学重难点 板 书 设 计 布 置 作 业 【教学重点】1.会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2.区分什么时候用列表法,什 么时候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难点】1.列表法是如何 列表,树状图的画法. 2.列表法和树状图的选取方 法. A: P140综合运用6题,拓广探索9题 B: P140综合运用,5,6题 C: P140综合运用4题 步骤 方法 注意 树状图

用列表法、树状图法求概率

用列表法、树状图法求概率有招 刘琛 概率问题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与概率有关的题目形式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是考查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随即事件的概率.而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随即事件的概率,关键要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2)其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 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 ;(3)在考察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时不能重 复也不能遗漏.(4)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得概率是理论概率,而实验估计值是频率,它通常受到实验次数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两者不一定一致,实验次数较多时,频率稳定于概率,但并不完全等于概率. 例1 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1). 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 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写出双方对阵的所有情况) 分析:正确理解题意,将齐王和田忌的马正确排列,而后恰当列表. 解:(1)由于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当齐王的马按上、中、下顺序出阵时,田忌的马按下、上、中的顺序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当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时,双方马的对阵情况如下表: 双方马的对阵中,只有一种对阵情况田忌能赢,所以田忌获胜的概率 P= 6 1. 例2 “石头、剪刀、布”是广为流传的游戏,游戏时甲、乙双方每次出“石头”、“剪刀”、“布”三种手势中一种,规定“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同样手势不分胜负,假定甲、乙两人每次都是等可能地出这三种手势,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分别求出一次游戏中两人同种手势的概率和甲获胜的概率.(提示:为书写方便,解答时可以用S 表示“石头”,用J 表示“剪刀”,用B 表示“布”) 解析:解法一:一次游戏、甲、乙两人随机出手势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如下图: 所有可能出的结果:(S ,S )(S ,J )(S ,B )(J ,S )(J ,J )(J ,B )(B ,S )(B ,J )(B ,B )

北京版六年下空间与图形word教案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丰富对角 的概念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加深对直线、射线和线段、角等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关系,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1.提出要求: ①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②看图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说说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 ④在纸上画出两条直线 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并板书。 a相交(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相交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不相交(当两条直线不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巩固练习,反馈校正 完成教科书第100页“练习十九” (1)完成第2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先分小组说,再全班交流 (2)完成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再独立思考,最后指导学生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知识说明。 (3)完成第4题:先让学生讨论:通过一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通过两个点呢?再指导学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最短的知识说明

(4)完成第5题:指导学生说思考过程时,师着重指出:因为从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的线段是最短的,因此从A或B点出发,连通主管道的小管道应该与主管道相应部分垂直。最后让学生独立操作。 三、拓展延伸,整理反思 1.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角?你能填写下表吗?学生独立做好后全班交流。 2.师让学生用Array活动角演示上 面的各种角, 引导学生进一 步思考:角的 大小与什么有 关?学生讨论后,师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第6题 学生独立填后反馈校对。 4.画角、量角器量角 (1)让学生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师让学生尝试画45度和135度的角各一个,在用量角器量,并让学生对比,这两个角画时和量时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第7题 5.补充练习: 判断: (1)一条直线5千米。 (2)经过两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