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液

血液

血液
血液

M/E 粒红比值各阶段粒细胞百分数总和与各阶段幼红细胞百分数总和之比 粒红比值 白细胞分化抗原 HLDA 细胞在分化 成熟为不同系列、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分子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幼红细胞胞质 内含粗大深染的蓝色颗粒在 10 颗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 2/3 以上者 造血干细胞 HSC 具有高度自 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类似小淋巴细阿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微量残留白血病 MRL 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 胞的状态 部分缓解 部分缓解原始粒细胞 I 型+II 型(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或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5%~≤20% 或临床血象中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 细胞免疫分型采用单克隆抗体,利用一系列分化抗原对细胞系列,细胞发育 细胞免疫分型 阶段作出判断.它可以辅助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的判断,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并判断预后 溶血性贫血 HA 红细胞破 坏加速,寿命缩短,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不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而引起的一类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再障与 MDS 中的 RA 鉴别也较困难,尤其是低增生 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外周血细胞减少,骨 髓出现病态造血为特点 干抽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干抽 贫血是指多种 贫血 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地区,相同年龄和相同性别人群参考 值下限的一种症状 (1)正常人骨髓象特征 )正常人骨髓象特征①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正常约 2~4:1②各系各阶段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大致在正 常范围内。如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 50%~60%,淋巴细胞百分率约 20%,单核细胞一般小于 4%③各系各阶段细 胞形态无明显异常④无特殊病理细胞和血液寄生虫 ( 2 ) 缺 铁 贫 血 实 验 室 诊 断 主 要 项 目 和 特 点 ⑴ 血 象 : 呈 典 型 的 小 细 胞 低 色 素 性 贫 血 ,MCV<80fl, MCH<26pg, MCHC<0.30,红细胞分配宽度 RDW>15%,Ret.C 正常或轻度增高;WBC ,Pt 一般正常,部分减少,有出血时患者血小板数 增加⑵骨髓象: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早幼红及中幼红比例增高,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系正常.铁 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骨髓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直接,可靠的方法之一⑶铁代谢:血清铁降低,血 清铁蛋白<14ug,铁饱和度<15%,总铁结合力增高,铁粒幼细胞<15%骨髓内外铁染色缺乏 (3)HLA-I、II、III 类分子不同点 I 类:表达广泛,几乎所有有核细胞上,淋巴细胞上最多,成熟红细胞上没有.I 类分 ) 、 、 子重要生理功能是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Ⅱ类:表达局限,表达在与 T 细胞有接触的一些细胞上,如 B 细胞、树突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和大多数髓系早期细胞,肿瘤细胞也可表达 HLA-Ⅱ类抗原,但 T 细胞不表达. Ⅱ类分子功能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提呈Ⅲ类:分布:血清,体液 早幼粒形态学特征⑴异常早幼粒:最主要特点颗粒异常增多核形不规则①胞体大小不一,常不规则②胞 (4)异常中 早幼粒形态学特征 )异常中,早幼粒形态学特征 核偏小,核常扭曲,折叠甚至分叶,双核.核染色质较细致,常有核仁 1~3 个③胞质丰富,淡蓝色胞质中常有丰富密集的嗜 苯胺蓝颗粒,有的细胞可见内质、外质.内质中充满颗粒,外质中颗粒很少或无④M3 患者异常早幼粒棒状核小体较易 见,几条、十几条甚至几十条,棒状小体较多的细胞形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故称柴捆细胞⑵异常中幼粒:最主要形 态学特点,细胞核发育明显落后细胞质,其胞核染色质细致,有核仁,核椭圆形,胞质中有丰富的中性颗粒,而 A 颗粒极少 或无,有时可见细胞内质、外质.内质中含丰富的中性颗粒,外质种很少或无颗粒.部分患者粒细胞内可见棒状小体 骨髓取材满意指标⑴抽吸骨髓时患者有特殊酸痛感⑵骨髓液中应含有骨髓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无骨髓 (5) ) 骨髓取材满意指标 小粒,但有脂肪滴⑶显微镜下观察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骨髓特 有的细胞⑷含有大量幼稚细胞,骨髓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分 叶核粒细胞比值⑸骨髓液常含有少许淡黄色脂肪小滴,如含有大量脂肪滴时,说明该处骨髓已脂肪化,造血功能已呈 衰竭状态 (6)血细胞发育成熟形态演变Ⅰ列项目/细胞大小/核质比例/核大小/核形态/核染色质/核染色质受色/核膜/核仁/胞 )血细胞发育成熟形态演变Ⅰ 质量/胞质颜色/胞质颗粒Ⅱ列幼稚 原始→成熟/大→小/大→小/大→小/园→凹陷→分叶/细致→粗糙 疏松→致密/淡 列 紫色→深紫色/不明显→明显/有→无/少→多/蓝(嗜碱)→红(嗜酸)或天蓝→浅蓝/无→少→多Ⅲ列 1 备注 2 原始 列 粒比早幼粒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4 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5 有的细胞不分叶 10 小淋巴细胞较少 12 粒细胞分三种颗粒, 小淋巴细胞无颗粒

(1)白血病四大临床表现 白血病四大临床表现贫血、发热、出血、浸润。 (9)巨幼性贫血是缺乏 巨幼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 B12、叶酸。 白血病四大临床表现 巨幼性贫血是缺乏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ALL1,ALL2,ALL3(ALL1 小细胞为主大小一致,ALL2 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较疏松,结构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不一致;ALL3 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点状,结构一致) 。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 五型 五型难治性贫血 RA,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 RAS,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RAEB,转化中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 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CMML。 (4)M0~M7 的名称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 型;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 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 急性红白血病;M7 急性聚合 细胞白血病。 (5)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髄系白血病 M0、 M2b、 M3。 M7, 骨髓象可见柴捆细胞的 骨髓象可见柴捆细胞的:M3 。 根据形态学不能确诊的白血病:M7。 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髄系白血病 根据形态学不能确诊的白血病 (6)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ROUS(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7)再障中非造血细胞有 再障中非造血细胞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 再障中非造血细胞有 (8)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仅在成熟阶段具有吞噬功能;而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在幼稚及成熟阶段均具有吞噬功能。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粘附作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用、吞噬作用、趋化作用、杀菌作用。 嗜酸粒细胞的功能 嗜酸粒细胞的功能杀伤细菌和寄生虫、抗过敏反应、调节超敏反应、促炎症 作用。 (10)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初期止血功能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初期止血功能粘附功能,释放反应,聚集功能,血块收缩。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初期止血功能 (11)PT 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APPT 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 (12)正常成人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正常成人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2~4):1。 正常成人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13)MICM 分型 M 表示细胞形态学,I 表示免疫学,C 表示细胞遗传学,M 表示分子生物学。 分型中 (14)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将粒细胞的生成分化成熟释放的动力学过程划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存池,循环池,边缘池。 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将粒细胞的生成分化成熟释放的动力学过程划 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将粒细胞的生成分化成熟释放的动力学过程划分 (15)骨髓铁染色正常成人细胞外铁 骨髓铁染色正常成人细胞外铁(1+)~(2+),细胞内铁 19~44%,无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及铁粒红细胞。 骨髓铁染色正常成人细胞外铁 细胞内铁
3 血细胞发育成熟中形态演变的规律? 血细胞发育成熟中形态演变的规律? 项目 细胞大小 核质比例 核大小 核形态 核染色质 核染色质受色 核膜 核仁 胞质量 胞质颜色 胞质颗粒 幼稚 大→小 大→小 大→小 园→凹陷→分叶 细致→粗糙 疏松→致密 淡紫色→深紫色 不明显→明显 有→无 少→多 蓝(嗜碱)→红(嗜酸)或天蓝→浅蓝 无→少→多 粒细胞分三种颗粒,小淋巴细胞无颗粒 小淋巴细胞较少 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有的细胞不分叶 原始→成熟 备注 原始粒比早幼粒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中医内科学资料—血证

中医内科学——血证 细目一:概述 一、血证的概念及源流 1.血证的概念 凡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血证的源流 《内经》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诸病源候论》将血证称为血病。《备急千金要方》收载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犀角地黄汤。《医学正传》率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景岳全书》将血证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二、血证常见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概念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称为嗽血或咯血。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及葡萄疫者。 三、《血证论》、《景岳全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四、血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血证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体虚,久病之后(久病阴伤、气虚、血瘀)。外因:感受外邪,以热邪及湿热所致者为多。

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 血液病患者做好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这对于病情的好转可康复至关重要,下面为您汇总血液病患者护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血液病患者平常生活中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血液病患者由于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发生感染,轻者需输注抗生素,增加医疗费用,重者会危及生命。 就感染部位来讲,口腔、呼吸道、消化道、肛周、泌尿道以及皮肤与外界相通的部位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就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来讲,细菌、真菌、病毒是常见的,有时也会有寄生虫的感染。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 1.保持愉悦的心境,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悲伤与忧愁都与病无补,而且会减低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相反,保持心情愉快则可以提高免疫力。 2.进食洁净、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抵抗力,同时要注意洁净以防“病从口入”。 3.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及空气消毒:注意口腔、鼻腔、会阴的卫生,可以减少病原体侵入的机会,每日紫外线照射三十分钟,注意开窗通风。 4.减少互串病房及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5.如已发生感染,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及治疗,正确反映情况以利医务人员判断感染的真实情况做出治疗的选择,使感染尽快控制,节约人力、财力成本,促疾病痊愈。 6.应用中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增加身体抵抗力。 血液病患者发生感染是很危险的,所以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处处注意,除了注意卫生和饮食以外,还要少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眼下正是流感高发时期,出门

血液中微粒的流式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中微粒的流式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关键词:流式微粒血液流式检测临床意义 各种血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而活化或发生凋亡后,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由胞膜内层进入外层,以出芽方式形成小泡状结构而脱落,形成所谓的“微粒(microparticle,MP)”。正常人体血液中即存在少量MP,而在许多疾病中MP水平明显升高。MP具有促进血液凝固反应发生与血栓形成等多种重要生物学活性。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检测血液MP水平与性质有助于监测病情、指导治疗与疗效判断。 一、血液中微粒的检测方法 1、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 MP膜上表达与其来源细胞相同的表面标志分子,选取针对特异性标记分子的单抗,它可确定其细胞来源;MP体积远小于其来源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中的前向散射光强度可反映颗粒大小;MP外露的磷脂酰丝氨酸可应用荧光标记AnnexinV显示,这些都为应用FCM检测MP提供了基础。 对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确认与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完善,使FCM成为当今定量与定性检测MP最为广泛的方法。检测不同细胞来源的MP所使用的单抗如下: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orparticles,PMP)使用抗糖蛋白抗体,比如抗CD41、抗CD61与抗CIM2a等抗体;检测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使用的抗体包括抗CD31、抗CD51与抗CD144等抗体;检测单核细胞微粒(monocyte.derived microparticles,MDMP)使用的抗体包括抗CD14抗体;检测淋巴细胞微粒使用的抗体包括抗CD3、抗CD4与抗CD19等抗体。可见检测某种细胞来源的MP可有多种抗体供选择,而应用不同抗体检测结果不尽相同,比如应用抗CD41a抗体检测出的PMP水平高于抗CD61和抗CD42a抗体检测出的水平¨;应用抗CD31抗体检测冠心病患者EMP水平较正常对照升高10倍,而抗黏附分子抗体检测EMP仅增高1.5—2.0倍,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抗体检测灵敏度不同所致。除表达来源细胞表面标志分子外,MP可表达某些来源细胞原来并不表达的蛋白分子,使MP获得新的生物学活性,比如PMP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而在巨核细胞并未检测到此分子,TF使得PMP获得促凝活性,在许多疾病中发挥致病作用。 由于多步骤操作易导致细胞体外激活,尤其是血小板,从而影响检测准确性,因此,检测者除了要注意选择抗体之外,对FCM的具体操作也应作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准确性与灵敏度。比如在样本收集方面,有研究建议使用柠檬酸.茶碱.腺苷酸.双嘧达莫抗凝管,与枸橼酸钠抗凝相比,能更有效抑制血小板体外激活,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由于MP很小,有可能不能通过前向散射光强度来反映(能检测最小颗粒直径不小于0.1 p.m),此外MP表面积小导致标记的荧光强度小,使得荧光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降低,改良方法中使用已知直径的微球来校正流式细胞仪,从而提高准确性;应用3.0 m与0.8m乳胶微粒作为内参照检测PMP,0.8m乳胶微粒用于设门,3.0m乳胶微粒用于定量,此方法有效排除血小板的干扰,也有效地提高了准确性。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方法也可用于检测MP,但远不及FCM广泛。Osumi等选用多种抗血小板抗体以期建立检测PMP更优良的ELISA方法。结果发现以抗CD42a抗体作为捕获PMP的一抗,抗CD42b抗体作为二抗,可获得阳性率与特异性最高的检测结果,该方法与FCM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应用ELISA检测MP的可行性。也有人先利用AnnexinV捕获血液中的MP,之后应用特异性抗体以确定MP的细胞来源,同样获得了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二、血液中微粒检测的临床意义

069血液病病人的麻醉

第69章血液病病人的麻醉 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病人,一旦并发外科系统疾病而需行急诊或择期手术时,其麻醉处理具有特殊要求,需作全面考虑。同时,血液病人为明确诊断,需作淋巴结活检或行脾脏切除术,其麻醉有一定的特殊性,手术麻醉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血液系统的特点和全身情况,综合考虑。血液病可概括为三大类:①红细胞系疾病,如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干细胞异常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脱氧核糖核酸(DNA)障碍所致贫血;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6-磷酸萄葡糖脱氢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珠蛋白合成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红细胞抗体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异常(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肾病,肝病或恶性肿瘤所致的慢性贫血。②白细胞系疾病有粒细胞病(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增多症);急慢性白血病(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何杰金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缺陷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等)。③出凝血疾病有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原发性或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DIC;遗传性血浆凝血因子缺陷出血(血友病甲)等。血液病人因贫血易至组织缺血缺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障碍易于感染,血小板及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数量和功能障碍易至出血不止或血栓形成。本章拟就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特点、麻醉前准备、麻醉选择和麻醉期间管理以及几种常见的血液病人的麻醉作一介绍。 第一节血液病病人的麻醉特点 一、一般特点 血液病病人常并存贫血、出血或感染等病情,并往往继发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对麻醉药及术前用药的耐受性显著下降,因贫血常致携氧能力降低,对缺氧耐受性也差,严重贫血者,即使缺氧也不会出现紫绀。因此麻醉前应尽量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血液病人常因病情严重需长期卧床、长期应用激素,或接受放疗和化疗,而致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降低,因此抵抗力极差,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慢性贫血可引起心脏代偿性扩大,容易并发心衰,不能耐受快速或大量输血补液。因此应采取分次小量输血或成分输血以防心衰。对血液病病人术前必须全面估计病情,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二、异常出血

RNAblood 超纯全血总RNA快速提取试剂盒操作方法及步骤说明书

RNAblood 超纯全血总RNA快速提取试剂盒目录号:RN25 RN2502 50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快速提取全血高纯度总RNA 试剂盒组成、储存、稳定性:﹢ 10X红细胞裂解液RLB 裂解液RL 室温 4℃避光 25 ml 50 ml 去蛋白液RE 室温25 ml 漂洗液RW 室温 10 ml 第一次使用前按说明加指定量乙醇 RNase-free H2O 室温10 ml 70%乙醇室温 9ml RNase-free H2O 第一次使用前按说明加指定量乙醇 RNase-free吸附柱RA 室温50个 收集管(2ml)室温50个 本试剂盒在室温储存12个月不影响使用效果。 储存事项: 1.所有的溶液应该是澄清的,如果环境温度低时溶液可能形成沉淀,此时不应该直 接使用,可在37℃水浴加热几分钟,即可恢复澄清。

2.不合适的储存于低温(4℃或者-20℃)会造成溶液沉淀,影响使用效果,因此 运输和储存均在室温下(15℃-25℃)进行。裂解液RL可以常温运输,收到后4℃避光保存。 3.避免试剂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产生挥发、氧化、PH值变化,各溶液使用后应及 时盖紧盖子。 产品介绍: 1.第一次使用前请先在漂洗液RW瓶和70%乙醇瓶中加入指定量乙醇,加入后请及 时打钩标记已加入乙醇,以免多次加入! 2.所有离心步骤如未加说明,均在室温进行。使用转速可以达到13,000 rpm的传统 台式离心机,如Eppendorf 5415C 或者类似离心机。 3.裂解液RL和去蛋白液RE中含有刺激性有害化合物,操作时要戴乳胶手套,避免 沾染皮肤、眼睛和衣服。若沾染皮肤、眼睛时,要用大量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 4.考虑到环保问题,本试剂盒不含有实验室常用试剂氯仿,用户使用前需要自备氯 仿。 5.常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胶电泳均可以用来分析RNA的质量。好的RNA产物 在电泳后应该可以看到明显的二条优势核糖体RNA带,分别为~5Kb(28S),~2Kb (18S),条带亮度比值约为2:1。有时候也可以看到~0.1kb和0.3Kb(5S,tRNA)带。但有时候根据不同的物种如某些植物组织可以看到4,5条带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RNA未成熟的前体或者不均一核RNA、小核RNA提取出来也可能看到介于7Kb和15Kb之间的不连续的高分子量条带。 6.检测OD260/OD280吸光度比值时,RNA样品应该溶于TE后检测,如果用水稀释后 检测,由于一般水离子强度和PH值低,会使OD280升高,从而使比值降低。 7.加入裂解液RL匀浆后,加氯仿前,样品可在–60℃-70℃保存一个月以上。 8.关于DNA 的微量残留: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 一、血液透析 (一)原理: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又称人工肾,也有人叫肾透析或洗肾。 它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在全世界依赖透析维持生命的50万患者中多数是血透。血透对减轻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均有一定意义。血液透析是根据膜平衡原理,将患者血液通过一种有许多小孔的薄膜(或管道,医学上称半透膜),这些小孔可以允许比它小的分子通过,而直径大于膜孔的分子则被阻止留下,而半透膜又与含有一定化学成分的透析液接触。透析时,患者血液流过半渗透膜组成的小间隙内,透析液在其外面流动,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质等大的颗粒不能通过半渗透膜小孔;而水、电解质以及血液中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胍类等中小物质可通过半透膜弥散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物质如碳酸氢根和醋酸盐等也可以弥散到血液中,达到清除体内有害物质,补充体内所需物质的目的。 (二)适应症: (1)尿毒症综合征。 (2)容量负荷过重所致的脑水肿,肺水肿及高血压。 (3)尿毒症并神经、精神症状。 (4)尿毒症性心包炎。 (5)血尿素氮≥28mmo1/L,血肌酐≥530~840μmo1/L。 (6)Ccr80m克/升。 二、血液透析室的环境及设备的介绍 血液透析室环境相对密闭,空气流通较差,因此每天要开窗通风换气;血液透析治疗主要是对人体的血液进行体外循环,所以为了保持透析室的环境卫生,预防感染,患者进入透析室必须更换透析室专用拖鞋。室内目前主要设有用于透析治疗的血液透析机、提供透析用水的水处理机、清洗透析器的复用机、储藏药物的冰箱、空调以及供患者观看的电视机,还备有热水瓶供患者饮水。

血液透析可行性报告

***医院血液透析技术可行性报告: 开展本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入尿毒症期的时候,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除非肾移植成功。所以血液透析技术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尿毒症病人的生存质量。目前,全世界血液透析已非常成熟,临床开展的极为广泛,省、市、县各级医院都有不同规模的开展。血液透析原理 透析是指半透膜两侧的溶液通过弥散、渗透及超滤作用,即溶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流动,而水分子由渗透压低的一侧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流动的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血液透析通过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的溶液弥散和超滤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透析过程也就是溶质进行弥散和滤过过程。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 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从而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物;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调整酸碱平衡。具有人体肾脏的部分功能(但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 决定血液透析技术的优良最主要的重要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过硬的专业医疗、护理团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我们 也承认设备的重要性,但没有一个过硬的专业医疗、护理专业队伍,就不可能达到个体化的专业透析效果,不能让病人有高质量的生活,不能让病人回归社会,不能让患者体会到人生存的尊严。

尿毒症的病人,除本身原发性疾病外,其常常合并有多种合并症,如: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心衰、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这些情况,都是不可能单独应用血液透析本身技术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认为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二、透析技术的因素:决定血液透析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 是:优良的血液透析机、适合患者个体的血液透析器、高质量 的透析液和良好的水处理系统。目前透析界公认的血透机主要 有日本的尼普洛—12和德国的费森尤斯4008B。透析液以北京 紫微山质量为佳。水处理系统以迈凌水机技术较为善。 我院医疗重要条件满足如下: 一、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是具备相应临床应用能力和条件的 医疗机构。 二、我院为我市最早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院之一,80年代末, 我院在全市率先引进美国佰特血液透析机以及直排反渗水处 理系统,当时有此先进设备的仅我们一家,开辟了我市高质量 血液透析技术的先河。 三、具有符合标准的500平方米的血透大厅,20台尼普洛和费 森尤斯的血液透析机及费森尤斯4008S在限血液滤过机,应用 北京紫微山原液透析液,迈凌直排双极水处理机。 四、血透室的人员配备以肾内科为技术支持,透析室人员技术 力量配备有: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医师及主管护师和护师。 透析室护士均为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医疗、护理人员均能完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 广州血液中心田兆嵩 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鉴于输血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还能传播疾病,故血液病也尽量少输血,可输可不输者尽量不输。如有输血指征也需开展成分输血。不能因为很多血液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成为输全血的理由。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很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只重点介绍常见血液病的输血治疗。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骨髓多能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害,或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导致骨髓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输血是再障患者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能滥用输血。 (一)输血原则 1.再障患者的输血要严格控制,能不输者尽量不输,应将输血量和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本病,多次输血会出现许多副作用。如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移植前的多次输血还会影响植入的成功。 2.慢性再障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通过代偿能够耐受血红蛋白(Hb)的降低。因此,Hb的高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 3.本病应进行成分输血。因为再障多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所以无须输全血。虽然多数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疗效差。正确的输血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紧迫需要输给相应成分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二)输血指征 1.贫血 Hb < 60g/L 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的症状,或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贫血的临床表现时,可适当输注红细胞。Hb >60g/L 一般不需要输血。过去曾认为少量多次输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对再障的恢复有利。现已证实输血只能抑制红细胞的

血液透析答案详解

答案: 一. 选择 基础知识 1、A 2、C 3、A 4、C 5、B 6、C 7、C 8、A 9、C 10、B 11、B 12、C 13、B 14、A 15、D 感控 1.A 2.C 3.C 4.A 5.B 6.D 7.D 8.B 9.D 10.B 11.D 12.A 13.A 14.C 15.D 内瘘导管使用与养护 1A 2D 3C 4A 5C 6B 7C 8C 9B 并发症1护理 1A 2C 3D 4B 5C 6C 7D 8C 9A 10A 并发症2及护理 1、A 2、D 3、B 4、B 5、C 6、B 7、C 8、B 9、C 10、D 二. 填空 基础知识 1、30mmHg、90mmHg。 2、肌酐、尿素氮、尿量、400ml、100ml。 3、肾功能的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4、低血压、失衡综合征、致热原反应、出血。 5、生理盐水、肝素盐水、2000ml、10~20min。 6、小面积、低效率。 7、超滤、血流量、低血压、硝酸甘油、终止。 8、低血压、50%GS、10%葡萄糖酸钙针。 9、Na+、13.5~14.5ms/cm、口渴、心力衰竭、抽搐、低血压。 10、尿毒素沉积皮肤、甲旁亢引起钙沉着皮肤

基础知识2 1、弥散超滤对流 2、135~145mmol/L 0~4mmol/L 1.25~1.75mmol/L 3、静脉动脉3cm 10cm 4、钠钾钙镁氯碱基 5、4 6、2ml 7、2~3h 150~200ml/min 8、17G 9、4 4~8 10、60 30 健康教育 1.动静脉穿刺术、中心静脉临时置管术 2.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长期置管 3.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 4.导管贴壁、尖端位置不良、导管扭转 5.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周纤维鞘形成 6.3cm 6—10cm 7.8—12周 8.香菇、花菜、菠菜、番茄、胡萝卜、南瓜 9.桃子、香蕉、琵琶、桔子、柳丁

血液制品点评标准

血液制品点评标准 确定点评范围为:人血白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 表1 常见血液制品适应证 表2 常见血液制品禁忌人群

表3 常见血液制品的制剂类型与给药途径 ●常见血液制品使用方法如下: ?人血白蛋白: 1.使用方法:(1)冻干粉+5%GS或H2O→溶解稀释(常为10%)→①直接静脉滴注;②+5%GS 或0.9%NS适当稀释后静脉滴注;(2)5%、10%、20%、25%溶液→①直接静脉滴注;②+5%GS 或0.9%NS适当稀释后静脉滴注。 2.给药速度:<2ml/min为宜,开始15 min缓慢输注。 3.给药剂量: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情况:(1)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直接注射 5-10g,隔4-6h重复一次;(2)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每日注射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1.使用方法:(1)冻干粉+H20→5%蛋白液→静脉滴注;(2)5%蛋白液+5%GS→稀释1~2倍→ 静脉滴注。 2.给药速度:开始1.0ml/min(约20滴/min),持续15min后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速度,最 快滴注速度不得超过3.0ml/min(约60滴/min)。 3.给药剂量:(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或低下症:首次400mg/kg;维持量200~400mg/kg,给 药间隔时间视病人血清IgG水平和病情而定,一般每月一次;(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每日400mg/kg,连续5日,维持量每次400mg/kg,间隔时间视血小板计数和病情而定,一般每周一次;(3)重症感染:每日200~300mg/kg,连续2~3日;(4)川崎病:发病10日内应用,儿童治疗剂量2.0g/kg体重,一次输注。 ?人凝血因子Ⅷ: 1.使用方法:冻干粉末+ H20或5%GS(按瓶签标示量加入)→溶解→静脉输注。 2.给药速度:60滴/min为宜。

血液透析模式的区别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临床意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除去。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因此,蛋白质、致热原、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注:Hemodialysis,Hemo指血液,dialysis来自希腊语,意思是释放出某些物质。 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了血液透析(HD)和血液滤过(HF)的优点,即通过弥散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质和通过对流高效清除中分子物质。普通HD由于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不足,且可诱导新的毒素产生,引起的并发症较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升高。 而HDF能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DF与普通HD相比,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能有效清除中小分子尿毒症毒素,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透析中低血压、头痛和恶心呕吐等不耐受情况明显减少,由于清除中分子物质如β2-微球蛋白和PTH,有利于骨病的控制还能改善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增加脱水量,生物相容性好,清除炎症介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尤其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对透析不耐受者。 具体的血液滤过适用于下列情况: 1.顽固性高血压: 药物和血液透析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血滤后,血压都恢复正常。可能与血滤时清除了血浆中某些加压物质有关。也可能与血滤时心血管系统及细胞外液比较稳定,减少了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剌激有关。 2.水潴留和低血压: 对于水潴留伴有低血压的患者,不可能通过血透排除足够的水分,因为透析早期即出现低血压和虚脱。这些患者如果改换血液滤过,循环障碍的表现明显改善。血滤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能清除大量的液体而不引起低血压。 3.高血容量性心力衰竭: 这类病人在血液透析时往往会加重病情,而血液滤过则可减轻或治疗这类心衰,因为 ①血液滤过可迅速清除过多的水分,减轻心脏前负荷。 ②虽然脱水效果好,使血容量减少,但它属于等渗脱水,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保持了血压稳定性。 ③清除大量水分后,血浆白蛋白浓度相对升高,有利于周围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减轻水肿。 ④不需使用醋酸盐透析液,避免了由此引起的血管扩张和心脏收缩力抑制。由于上述种种优点,故对于利尿剂无反应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滤过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液滤过虽然有它的有利一面,但使用起来也有它的缺点: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A1型题】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我国最常见的的贫血类型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3.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黄 B.牛奶 C.豆类 D.黑木耳 E.瘦肉

4.体内铁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 C.空肠下端 D.结肠 E.直肠 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失血 B.铁的摄入不足 C.铁的吸收不良 D.铁的需要量增加 E.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6.导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妊娠 B.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C.育龄妇女 D.月经过多 E.缺乏维生素B12 7.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是 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定量 E.血清蛋白定量 8.可准确反映贫血患者体内贮存铁情况,能作为缺铁依据的指标是 A.血清铁蛋白 B.含铁血黄素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骨髓铁染色 9.彻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 A.给予含铁丰富食物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去除病因 E.应用应用糖皮质激素 10.补充铁剂治疗贫血最佳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口服 11.口服硫酸亚铁必有的不良反应是 A.黑便

B.便秘 C.腹泻 D.破坏牙釉 E.腹痛 12.贫血最突出的体征是 A.头晕 B.记忆力减退 C.皮肤黏膜苍白 D.心悸 E.耳鸣 13.贫血病人皮肤粘膜苍白最易观察的部位 A.面颊 B.口腔粘膜 C.前胸 D.睑结膜、口唇、甲床 E.手背 14.缺铁性贫血患者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会出现 A.面色苍白 B.疲乏 C.头晕 D.耳鸣 E.异食癖

【CN109999243A】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7545.7 (22)申请日 2019.05.07 (71)申请人 于秀莲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健康路 11号7号楼1单元402号 (72)发明人 于秀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高志军 (51)Int.Cl. A61M 1/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包 括血液透析腔体、第二连接管、第一固定环、旋转 弹簧、第二固定环、卡块、防滑层和固定块,所述 血液透析腔体的一侧设置有透析液净化腔体,所 述透析液净化腔体,靠近透析液净化腔体的所述 血液透析腔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 一连接管靠近透析液净化腔体的一端设置有密 封圈,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于透析液净化腔体靠 近血液透析腔体,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贯穿有 第一连接管,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环设置于第二 连接管远离透析液净化腔体的一侧,在固定安装 的时候可以通过防滑层起到防滑固定的作用,且 固定块和防滑层对第一固定环进行的固定,让该 装置再被固定的时候更加稳定。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09999243 A 2019.07.12 C N 109999243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99243 A 1.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包括血液透析腔体(1)、第二连接管(5)、第一固定环(6)、旋转弹簧(8)、第二固定环(9)、卡块(10)、防滑层(17)和固定块(18),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透析腔体(1)的一侧设置有透析液净化腔体(2),所述透析液净化腔体(2),靠近透析液净化腔体(2)的所述血液透析腔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靠近透析液净化腔体(2)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4),所述第二连接管(5)设置于透析液净化腔体(2)靠近血液透析腔体(1),所述第二连接管(5)的内部贯穿有第一连接管(3),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环(6)设置于第二连接管(5)远离透析液净化腔体(2)的一侧,第一固定环(6)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管(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7),所述旋转弹簧(8)设置于第一转轴(7)的内部; 所述第二固定环(9)设置于第一固定环(6)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环(9)与第一固定环(6)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转轴(16),所述卡块(10)设置于第一固定环(6)远离第一转轴(7)的一端,所述卡块(10)与第二固定环(9)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槽(11),所述卡块(10)与第一固定环(6)的连接处设置有卡块滑槽(12),所述卡块滑槽(12)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3); 远离第一固定环(6)的所述卡块(10)的一侧设置有拨片(14),所述拨片(14)与第一固定环(6)的连接处设置有拨片滑槽(15),所述防滑层(17)设置于血液透析腔体(1)靠近第一固定环(6)的一侧,所述固定块(18)固定于血液透析腔体(1)上,且固定块(18)设置于第一固定环(6)远离第一转轴(7)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3)与第二连接管(5)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5)的连接处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管(5)的管状结构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为圆环形结构,且密封圈(4)的最大直径尺寸与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5)连接处的最大直径尺寸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6)、第一转轴(7)和旋转弹簧(8)设置有两组,2组所述第一固定环(6)、第一转轴(7)和旋转弹簧(8)对称分布于第二连接管(5)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环(6)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二连接管(5)旋转连接,2组所述第一固定环(6)上分别设置有卡块(10)和第二固定环(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9)通过第二转轴(16)与第一固定环(6)旋转连接,且第二固定环(9)上的卡槽(11)的内部形状尺寸与卡块(10)的外部形状尺寸相一致,所述第二固定环(9)上的卡槽(11)的位置与卡块(10)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的长度尺寸大于卡块滑槽(12)的长度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超纯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17)的表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网格状突起,所述防滑层(17)的外侧最大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固定环(6)的外侧的最大直径尺寸。 2

血液检验临床意义

【TBIL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 TBil和DBil临床上多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性质的鉴别。溶血性黄疸时血清TBil升高,DBil 约占T.Bil的20%。肝细胞性黄疸TBil升高,DBil约占TBil的35%以上。而阻塞性黄疸DBIL 占50%以上。病毒性肝炎前期或无黄疸型肝炎时血清TBil往往不高,DBil已升高。 总胆红素增高:见于各种黄疸,包括隐性黄疸、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等; 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胆结石症、胰头癌、肝胆汁淤积症等; 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提示为溶血性黄疸、Gilbert病; 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提示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及其他肝脏病变、 ▲医学水平▲ 红素(TBI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24umol/L 此水平在参考值围以上,若测定值超过此水平,各种可能引起TBIL增高的原因均应考虑,包括肝功能不全、肝外阻塞、溶血、Gilbert综合征(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此时进行ALT、AST凝血酶原时间和ALP测定,可帮助确认或排除肝脏疾病 43umol/L 测定值高于此水平往往出现黄疸,当出现黄疸,但TBIL测定值又在此水平以下的,则提示应根据这一情况查找原因。 340umol/L 婴胆红素超过这一水平,往往与脑损伤(核黄疸)有关,治疗时应根据临床及其他实验结果考虑换血。 【DBIL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增高:见于各种黄疸,包括隐性黄疸、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等; 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胆结石症、胰头癌、肝胆汁淤积症等; 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提示为溶血性黄疸、Gilbert病; 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增高:提示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及其他肝脏病变、Dubin-Johnson综合症、Rotor综合症等。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3)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3) A3型题 王某,女性,38岁,半年来月经量过多,未予特殊诊治。近1周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就诊发现:Hb 80g/L,RBC 3×1012/L,PLT 128×109/L,确诊为缺铁性贫血。1. 此种贫血的发生机制是 A.缺乏蛋白质 B.缺乏维生素B12 C.缺乏叶酸 D.缺乏胃酸 E.缺乏贮存铁 答案:E 2. 贮存铁指的是 A.总铁结合力 B.血红蛋白 C.运铁蛋白 D.血清铁 E.骨髓含铁血黄素 答案:E 3. 应用硫酸亚铁治疗有效的早期表现是 A.面色红润 B.心跳变慢 C.网织红细胞增加 D.血压升高 E.食欲好转 答案:C 4. 该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是 A.气体交换受损 B.活动无耐力 C.潜在并发症:脑出血

D.自理缺陷 E.睡眠型态紊乱 答案:B 女,20岁,主诉发热,鼻出血,皮肤紫癜2周,体检:体温39℃,面色苍白,舌尖可见血疱,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下肢可见淤斑,心率100次/分,心尖区Ⅱ~Ⅲ收缩期杂音,右背部可闻湿啰音,肝脾肋下来及,胸骨压痛阳性。红细胞1.8×1012/L,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9×109/L。分类:中性0.22,淋巴0.77,嗜碱粒0.11,血小板20×109/L。网织红细胞0.001。胸部X线片:右下肺炎。5. 本病例的诊断,以下哪项疾病可能为大 A.脾功能亢进 B.淋巴瘤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E.多发性骨髓瘤 答案:C 6. 如需明确诊断,应首先作哪项检查 A.B超 B.CT检查 C.磁共振成像(MRI) D.骨髓检查 E.同位素骨扫描 答案:D 7. 本病例在使用抗生豪和输血等支持治疗时,可采用下列措施,但哪项除外 A.雄激素 B.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C.环孢素 D.骨髓移植 E.α干扰素 答案:E 男,30岁,主诉3个月乏力,伴左上腹饱胀感。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肝未及,脾肋下5cm,红

血液透析原理

1. 血液透析原理 透析的目的是为了取代肾脏的排泄功能。透过人工方法,我们希望把多余的水份和无用的溶质排出体外。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的血液通过人工肾脏–透析器在体外循环。原则上,透析器有两个由一块薄膜分隔的腔室,其中一个注入血液,另一个注入。薄膜是半透性的,因此只可让水份和特定大小的溶质通过。体外循环是受到血液透析机器监控,而血液透析机也同时配制透析液。 当治疗开始,病人的血液内含有多余的水份和废物。为了清除过多的液体,便需利用透析器中薄膜两侧之间的压力梯度。压力梯度或超滤促使水份穿过薄膜,以离开血液并进入透析液。整个治疗过程所超滤出的水份容量须与多余的体体量相等。 由于透析液中是不含有废物如尿素等,因此能在薄膜两侧之间产生一个浓度梯度差异。浓度梯度差使血液中的废物随扩散(弥散)作用离开血液,穿过薄膜并进入透析液。 治疗的结果是病人的血容量得到调整,而血液中的废物也得到清除。脱水(超滤)及溶质清除(扩散)这两个过程通常都是同时进行的。然而,由于两者受到不同的治疗参数控制,因以我们会把两种过程分开描述。

此流程图说明了血透了治疗过程中的体外循环回路。在血液回路上(左方),血液被泵推往透析器。在液体回路上(右方),透析液经配制后也被泵往透析器。 血透的运输原理 脱水 - 通过超滤原理,透析簿膜两边之间形成压力梯度来脱水(液体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开始 - 血液中含有废物及多余液体。 清除溶质 - 由于血液和透析液之间的浓度梯度不同(溶质从高浓度区扩散到低浓度区),溶质会透过圹散而通过簿膜。 结果 - 血液比透析前清洁,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少可扩散废物,而血液容量也达致正常水平。 透析液 A/B 浓缩液 反渗水 排水 薄膜 (透析膜) 透析器 血液 病人 – 动静脉 内瘘 体外血液循环 透析液回路 血液透析机器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学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E 3、C 4、E 5、A 6、C 7、C 8、A 9、E 10、C 11、D 12、C 13、D 14、E 15、C 16、E 17、B 18、D 19、D 20、B 21、D 22、E 23、B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ABCDE 3 AC 4、AC 5、ABDE 6、AE 7、BCD 8、ABDE 9、AD 10、ABC 11、ACD 12、AD 1 3、ABDE 1 4、ABCDE 1 5、ABCE 1 6、ABCDE 1 7、ABCDE 18、ABCD 19、ABE 20、ABCE 21、ABCDE 22、ABCDE 23、ABCD 三、问答题 1、简述缺铁性贫血病人口服铁剂治疗的配合和护理措施 答:1、应饭后或餐中服用 1、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等酸性药物促进铁剂吸收。 2、避免与牛奶、咖啡、茶、抗酸药及H2受体拮抗剂等同时服用。 3、口服铁剂时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 4、定期检查,保证治疗效果;防止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或相关病变的发生。 2、静脉注射长春新碱发生药液外渗应如何处理 答:1、立即停止注射,不要拔针 2、由原部位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

3、局部滴入生理盐水稀释药液,或用碳酸氢钠溶液拮抗。 4、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 3、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分类 答: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细胞(HC)经血管输注给患者,造血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和祖细胞,造血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为各系成熟血细胞的功能。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分为异体HSCT和自体HSCT。 四、分析题 患者,男性,20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入院。曾用青霉素治疗,体温下降后又回升,最高达40℃。查体:T39℃、P100次/分、R25次/分,精神萎靡,贫血貌,未见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下端明显压痛,心肺(-),肝脾均肋下2cm,无压痛,余(-)。化验:血WBC110×109/L,Hb65g/L,血小板计数70×109/L。外周血中可见到原始及早幼粒细胞,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为了确诊,需要做什么检查? 2.若该病人选用DA化疗方案,写出化疗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3.写出该病人的三个主要护理问题。 答:1、为进一步确诊,应做骨髓检查。 2、局部反应(静脉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 3、该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 ①体温过高:与白血病引起机体感染有关。 ②活动无耐力:与贫血、高热有关。 ③疼痛:胸骨下端痛:与白血病引起的骨膜浸润有关。 原题: 一、单项选择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