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改革的全面推进_2767

八年级历史改革的全面推进_2767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改革开放素材 新人教版

第9课改革开放 一、对农村的改革 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影响: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对外开放的措施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3)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4)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城市的改革 1、时间:从1985年起 2、重点:国有企业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4、简要概述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概况。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1)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的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大中型企业向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 (3)认识:改革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从而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

(通史版)部编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张家口月考]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材料提及“1981年10月23日”,中国此时正出现“分地”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联系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生产资料所有制仍是公有制,A项排除。B项出现在1992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变化,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 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未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制度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拥有的是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D项错误。 3.[2017·合肥期中]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答案 C

从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doc 9页)

从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doc 9页)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改革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目标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不管是早些年的“3+2”模式、“3+大综合”、还是“3+X+1”模式,概莫能外。由此观之,如今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也不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教学的终级目标,也是指导我们教学改革的灯塔!这也是历史课标的精髓要求。 从2005年开始,江苏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崭新的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到如今,已过去了快七年,整整三份高考试题,笔者有幸作为新高考的体验者,走过了年七的风风雨雨,体会了改革的阵痛与欢欣。面对这种崭新的高考模式,灵活的科目等级要求,颇有微词的录取方式,连同稳中求变的高考试题……可谓值得我们广大高中教师回味和总结的地方太多了。 下面首先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特点谈起。 一、新试题的特点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较,体现出以下八个主要特点: 1.果断摒弃了问答题,增加了材料题 这是近些年历史试题最明显的变化。问答题曾经作为往年高考试题的三大题型之一,颇受命题者重视,常常成为压轴之作。但近几年随着材料题的兴起,加上问答题因其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08年终于在新课程改革的锣鼓声中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高考卷中去掉了传统的问答题后,把材料题增加为5道,分值变为60分,占据试卷总分的一半,体现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无疑加强了对考生史料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也就是加强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问答题的消失,材料题的增加,实质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素质,挖掘学科育人功能。这种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由高“知识型”向高“能力型”的人才目标迈进。 2.增加选做题,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做题的权利 第25题要求考生,从A、B、C、D四题中选做两题,多做不给分。这是与新课程一贯倡导的理念相一致的: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

(考点)高中历史改革开放知识点归纳

(考点)高中历史改革开放知识点归纳 1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1)历史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现实原因:农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国家现代化建设。 (3)安徽、四川等省率先试点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内容 (1)经营体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3)经济结构: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3.意义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开始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 (1)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3)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 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认识到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 3.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只有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指导。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

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7346334.html, 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小军 来源:《商情》2013年第52期 【摘要】“广积粮、深挖洞、促升华”就是要深入发掘教材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应试能力,以使中学历史教学更好地沿着培养能力,适应高考的路子走下去。 【关键词】广积粮;深挖洞;促升华 高考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传统的老教法已越来越难于适应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了。为提高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学界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笔者以为,当前形势下的这种调整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广积粮 广积粮,就是要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对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主要是补充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重要史实、史料的补充。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认识而补充一些必要的史实。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将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当介绍和补充。再如,讲秦统一六国时就有必要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当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史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如讲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时可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有文字来说明西汉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料的补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基本历史理论的补充。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95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第8条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两个最权威的文件,它们都明确规定了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要求,而这两个文件所要求的历史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中学历史教材上所没有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史实给学生介绍和补充。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 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 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 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 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 识体系。

高考历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专题练习(二十)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安徽摸底)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2.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 ) 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 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 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 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 3.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 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 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4.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 )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农业发展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5.结合所学,对于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解读正确的是( )

论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论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随着高考改革,高三历史复习课原来那一套传统的老教法已越来越难于适应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了。为提高复习效果计,中学历史教学界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当前形势下的这种调整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拓宽 拓宽,就是要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这是由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所决定的。 1.重要史实、史料的补充。 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认识而补充一些必要的史实。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将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当介绍和补充。再如,讲秦统一六国时就有必要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当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2.基本历史理论的补充。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95 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第8条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两个最权威的文件,它们都明确规定了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要求,而这两个文件所要求的历史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中学历史教材上所没有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史实给学生介绍和补充。 3.相关学科知识的引入和渗透。 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考查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平时教学时就要重视将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引入和渗透进历史教学之中。 挖深 挖深,就是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认识的深度。挖深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背景或目的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1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安庆二模)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1980年底共出刊400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学习西方经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用于刊登国外情况的期数占三分之一,故选A项;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故排除B项;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故排除C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排除D项。] 2.(2019·沧州高三联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等第二、三产业,使农村经济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据此可知,当时( ) A.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B.农村仍旧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C.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材料“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和乡镇企业,扶植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说明政府鼓励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这就使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得以保障和扩大,故选C项;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并未发生改变,故排除A项;1984年以后,城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故排除B项;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排除D 项。] 3.(2019·武汉四月调研)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

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新高考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考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传统的老教法已越来越难于适应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了。为提高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学界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笔者以为,当前形势下的这种调整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广积粮 广积粮,就是要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对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主要是补充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重要史实、史料的补充。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认识而补充一些必要的史实。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将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当介绍和补充。再如,讲秦统一六国时就有必要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当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史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如讲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时可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有文字来说明西汉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料的补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基本历史理论的补充。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

1.2《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教学设计2

第2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2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相变革与争霸的历史,主要包括春秋五霸、管仲变法、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历史名词和历史事件,内容较为庞杂,对整个先秦史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②通过图文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齐桓公称霸和商鞅变法的学习,认识到变革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②感受商鞅等变法家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商鞅变法的内容。 难点:认识到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教学流程】 导入环节:(直接导入) 出示一段填空材料,让同学对东周的基本史实有所把握,并顺势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春秋于战国。 展开环节: 具体过程我将分为两个模块:春秋篇和战国篇两部分。 第一部分:春秋篇 首先由学生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和名称的由来。让同学们加深对这两个名词的认识。

然后对比春秋时期的铁犁与旧石器、新石器和骨器,引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 接着,结合春秋形势图讲解春秋五霸的位置和名称,明确强调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紧接着,通过展示春秋列国形势图,讲述“一箭之仇”故事,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雄厚的实力、高明的手段等方面分析齐桓公最先称霸原因,其中在高明的手段这一方面,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对葵丘会盟参加者的猜想,从而得出葵丘会盟的目的。 第二部分:战国篇 采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过度到战国篇的学习。 首先,让同学们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课文和《战国形势》图,在PPT上标出七雄的位置,并出示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 接着,通过展示《战国兵器》和《战国铁农具》等图,引导学生概括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强调新兴地主的出现,由此引出战国时期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的史实。直接引出当时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商鞅变法运动。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逐条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我将在在学生的基础上对各项措施给予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概括出措施的历史意义。 深化环节: 在这个教学环节,设问从管仲变法和商鞅变法当中,我们能学到什么?结合现实,谈谈改革对现代化的意义。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评价。 收束环节: 通过板书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再回顾。并展示本课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这种形成性练习,加过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板书: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春秋(BC770 -BC476):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 东周 战国(BC475 –BC221):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八年级历史改革开放.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改革开放第9课改革开放 一、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1、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012银川模拟)“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 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这段文 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 ①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A .①③B.①④ C .②③D.②④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可以直接排除②;党的指导思想 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是在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据此排除④。 答案:A 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 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一一尽管在 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一一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解析:注意“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特指邓小平进行的改革,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C 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被称为建国后中国的第二轮“土地革命”。下列相 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这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D ?这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解析:A、B、D三项分别指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分配方式和作用,都是

(完整版)新高考改革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最新整理)

新高考改革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思考 G633.51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与我们现在实施的“3+3(综合)”有了很大不同,即统一考试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但分值有了变化,物化生史地政不再分文理,改为学业水平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以及将来所报考高校的要求,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新疆在不久的将来也必然会进行高考改革,那怎样在新的高考体制下做好历史教学工作就成为我们历史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查阅了资料后,我有以下一些看法。 在传统高考3+X的选拔方式下,历史作为高考科目中的一门,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对待历史学科还是相对比较重视,而对于高一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喜欢听历史课但又不喜欢记忆历史知识,再鉴于社会的就业导向等问题选择文科的孩子数量较少,所以历史学科地位相对较低。高考新方案中语数外的比重依旧大于“副科”,但是相对于当下的高考模式,历史的地位提高不少,这点应该领我们历史老师欣喜的,可是鉴于我们在高考总分中的比重,历史作为副科受到的重视肯定远不如语数外。在率

先进入新高考的浙江省,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2014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我们可以发现选考历史的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第一次参加选考最迟应在第三个学年第一个学期的10月底。复习时间大约缩短了4- 6个月。从考试范围看,所有选考历史的学生都要复习五个半模块内容,与以往报考二本的学生复习内容相比,足足增加了两个模块。如果把考试难度提高这一因素考虑进来的话,复习量就更重一点。我们历史教学在高中阶段是时间紧,任务更重了,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开教学: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1.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关注高考先行省市的历史教学动态,研读考试标准,研读各类新高考的试题,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为自己未来的历史教学工作未雨绸缪。2.要转变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毋容置疑,新高考方案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思想指导,但教师如何理解新高考方案、如何展开教学,这才是关乎高中历史教育发展前途的大事。当前,教师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相脱节,以至于表现出“你推我进”的被动教学状态。教师以高考为教学前提,学生以高考为奋斗目标,这种偏于一隅的教与学的思想观念,难以支撑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生本”理念是新课改的最大亮点之一,也是新高考方案的现实体现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二十:改革开放的新局面_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8·海门一模)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这表明() 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 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 解析:选A据材料“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要求停止包产到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正确。 2.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 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解析:选C材料中“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表明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责任制克服过去人民公社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保留了公有制,故C项正确。 3.(2018·盐城期中)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生产资料销售收入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到1990年,国家定价占30%,国家指导价占25%,市场调节价占45%。这种变化表明() A.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 C.计划指导不再成为经济生活主导 D.传统经济体制发生一定改变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从1978年和1990年对比来看,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

探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

探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19-01-09T11:16:38.79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2期作者:卢凯[导读] 历史是一门让人们学习过去、了解现在、预知未来的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对青少年的性格品质、思想修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卢凯(江西省临川一中江西抚州 344000)摘要:历史是一门让人们学习过去、了解现在、预知未来的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对青少年的性格品质、思想修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和考试的影响,其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关键词:新高考;历史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78-01 以前高中历史教学是文科学生不得不选择的课程,不管愿不愿意学习,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都不得不学习。如果在将来按照现在高考改革的政策来施行的话,对高中历史的教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怎么让高中历史教学在未来的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把传统的历史文化更好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历史中学到知识,得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作为历史教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原有的角色 虽然我们在这几年在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有所改变,但是在高考的限制下,我们还是向着一个大方向走去,那就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未来的高考成绩中加上有力的砝码。这就使得许多的教师还是以提高教学成绩理念的教学思想。但是随着改革的施行,必然教师的这种历史教育理念根本不适合当代的要求。一旦学生不分文理科,在众多的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选三科的话,必然教师的教学就会不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重新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其实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在里面可以寻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也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改变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观念,引导学生向着好的方面不断发展。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师通向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还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教师的职业角色,来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也有教师认为没有那个必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就像原来一样的教学就可以了,省去了不少麻烦,这就导致历史教学在逐渐地被学生所遗忘,学生遗忘了历史的学习,就是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遗弃,这也是教师的不称职。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是有必要改变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能够和学生真正平等、真正民主,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教师亦师亦友,是学习上的引路人,是走向成功道路的一盏明灯。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好的学习氛围教学的必然要求,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不会有好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总是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本就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培养的是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化的、使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属性相统一全面发展的人。这些方面的要求是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来改变枯燥乏味的历史内容。例如:在教授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替代原来呆板的话语,让学生在听觉上丰富多彩。在重要的知识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可以采用幽默的历史故事,幽默的话语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的记住所学知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把知识进行归类,让学生更好的把历史知识进行疏导,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发散性的进行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的氛围放在首位,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控整个课堂氛围,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让课堂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学习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学习氛围的培养。 三、脱离历史课本的束缚,整合历史知识 在历史讲课中教师往往会被历史的课本所束缚,仅仅卡着课本上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这往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历史教材的一改再改,人文、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分离,如果教师总按照教材来教学,会导致学生对整篇历史专题没有得到整体的把握,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知识很分散、零碎、杂,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学习、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孙中山的一些历史时,学生在起初可能只会接触到辛亥革命,在以后的学习中又会讲到三民主义。这些知识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到一起去教授,打破课本的束缚,优化资源课程让学生把握历史的整体性,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把握历史知识全局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好的教学方式不是一下就可以寻找到的,就算是照搬别人的教学方式,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教师只能借鉴,尝试新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首先要备好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好每一位学生。教材是上课的基础,是教学的根本,教材把握是否准确,是否熟练都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之前有必要精巧谋划,认真备好历史课,掌握好学生动态。其次是进行分层教学。在未来的授课上很大可能是学生在选课,再选教师,不再是教师选学生了。教师的教学很大的程度上不是在整体上教学了,要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知识划分层次,分层次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最后是要备好教法,不断的变换教学策略。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布局安排,上课的进度速度等,都需要有机的整合,从而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样化的要求。 通过上面的“三备”不断的渗透到教师历史教学的每一个方向,会在实践中不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五、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适应改革要求 新课标要求培养的学生是能够真正适应社会要求的学生,要具有创新能力,对事物的把握不仅仅局限于事物的本身,还可以创新,发扬时代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这种直接经验的学习比间接经验来的更具有实效性。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

第9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践篇(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知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了 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名称,知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扩权让利一直到产权改革。 ●重点: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和影响。 ▲难点: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 一、知识概括:请你填空概括本课知识。 二、重点理解: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 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4、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6、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7、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三、知识运用 8、我们党历来重视探索和解决农民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6分) 9、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20电子商务(3+2)、20物流、20机电技 术、20公路、20机电技术(自动化)、20 机电技术(一体化) 授课日期 2020.09.28 - 2020.10.04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教具、资料教材、PPT、板书课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 与 技能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出 现的史实。 过程 与 方法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背景下儒、墨、道、法各家的出现及其主张著,理 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观测、水利工程和传统医学等取得较大成 就,感受我国早期科技发展的水平。 教材分析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出现的史实。难点 儒、墨、道、法各家的出现及其主张著,“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 远影响。 关键 春秋战国时期天文观测、水利工程和传统医学等取得较大成就,感受早期 科技发展的水平。 板 书 设 计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课后 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商鞅会采取什么变法措施。为解决将士、农民的后顾之忧,土地的归属问题自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秦国奖励耕织和军功,人们生产、战斗的激情、积极性会大增,秦国在诸侯争霸中的实力自然也就会增强。这些获得土地、爵位的人,依然担心自己开垦的私田是否合法化。那该如何解决这样农民、将士的后顾之忧呢?承认开垦私田的合法化。如何强兵呢,如何激励将士们上场杀敌呢?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若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商鞅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他的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财富积累,激起了农民生产热情和士兵的杀敌热情,促进了国富兵强,加强了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但却触犯了旧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旧奴隶主、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秦孝公去世后,他们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通过“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与否”的提问指导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掌握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该时代评价的方法。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命运,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其影响是否延续下去。商鞅虽死,但是其变法内容却一直在秦国沿用,也帮助秦国进一步发展,为秦国的兼并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百家争鸣 1.知道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获得政治上的霸主地位,不断进行军事战争,而且战争愈演愈烈,到了战国时期军事上的战争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兼并性质。乱世之中思想文化的火花不断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理解社会巨变与各个思想学派相继出现的因果关系。理解何为“百家争鸣”(百为虚指)。 2.介绍孔子和其“仁”“礼”的思想主张。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有人际关系就会有各种矛盾。怎么调节呢?就要靠“仁”。按孔子的话来说,他这一个“仁”字可以解决所有的人际关系问题。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爱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也就是理解、体贴、宽容他人。“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他把“仁”置于至高位置。另外,统治者采用两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一种是暴力形式的军队、刑法,另外一种就是礼仪教化,不同级别的贵族都有自己那一级别该做的事,谁都不要越级。孔子说“克己复礼”也是“仁”。礼也就是孔子的另一个思想主张。那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较为全面地评价商鞅。 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了解儒家的主要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