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组主持人:吴永才地点:勤业中学

根据报名情况,第一组应到36人,实到22人,参加沙龙活动的老师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及通用技术等学科的相关老师。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老师大多数做了充分的、积极的准备,有的是带着问题而来,有的是带着经验而来,有的是带着困惑而来,尽管时间短暂,但是沙龙活动有效地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老师们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沙龙活动,老师们在分享经验、交流体会中,对实验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现将活动的具体情况摘要如下:

吴永才:

首先,欢迎各位的到来,有机会和大家来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问题,我感到非常高兴。近期,我在以往关注和研究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作了认真和积极的准备,了解了更多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实验教学中先进的经验、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实践,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真正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今天参加沙龙活动的老师比较多,我希望大家积极发言,袒露自己的思想,表白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有分歧和争论,沙龙的目的在于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行为跟进,不断审视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有效改善我们的行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沈惠梁(五中、物理)

①实验课成为鸡肋,投入和产出不协调。做实验,考试成绩不一定好!

②实验课失去本来目的,很多实验或是只看现象、或是只关注结论。

③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实验。

崔雅凡(八中、物理)

①实验很重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教学氛围,实验时,针对学生情况,可选择演示或分组。

②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教学与考试不一致。

③如何发挥实验对教学的作用。

吴永才:

①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怎样的实验方式要视情况而定,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又如何分组,是探究还是验证,如何发挥好视频实验的优势,又如何将实验拓展到课外,开展家庭小实验,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②实验教学与考试及考试成绩并不矛盾,我认为实验教学开展得好,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我认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姜皎(外国语、物理)

观点: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提高学习的能力。

做法:

①分组不一定按照班级座位,我比较两人一组。

②实验操作要规范。

③实验素材的选择与利用。

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科技节平台、实验设计竞评)

⑤关注、维持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兴趣。

⑥加强实验的管理、保证实验的秩序。

吴永才:

有人说,实验室是学习科学的最佳场所,优良的实验文化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更需要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达成,体验过程、学习方法,丰富经验,获得知识,情意和能力协调发展。学生的每一次实验机会,教师要精心的设计,考虑到实验的诸多细节,如姜老师所说的一些方面。

耿群志(局小、科学):

1.“做中学”的实践,降低知识要求,注重实验过程。

①材料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②材料的丰富性与层次性

③材料的引导性与开放性

2.探究过程的有效性

①实验方法的指导

②实验的规范性教学

③实验的科学评价

④课后的延伸

陈秋艳(丽华二小,科学):

在探究之前由学生设计方案,但存在着不足。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中“瞎玩”,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吴永才: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人们更多地推行探究性实验,以实现科学探究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玩中学”与“做中学”的关系、“儿童的探究”与“成人的探究”的关系、“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关系,从小学科学到中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探究教学的发展变化如何?等一些问题有待活动后进一步的研究。

赵威(一中、通用技术)

①高中的通用技术的内容是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上拓展的。

②实验与理论的结合、设计背后的原理探求。

③教师需要提高素养。

④实验的组织问题。

吴永才:

赵老师对教材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尤其关注小学科学的教材内容。我认为开展好实验教学,教材的解读也比较重要。初中老师不关心

小学内容、高中老师不了解初中内容,我们又如何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的利用,不能仅是执行,如何整合和开发显得更为重要。

凌纬丽(三中、生物)

①注重过程、以探究性教学为主,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②学生对不同实验内容有不同的表现。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到兴趣点,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③丰富实验的形式。

④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

奉英(二中、生物)

①市级公开课的启示:关注实验“异常现象”、引发认知冲突和矛盾心理。

②探究实验不预习,验证实验要预习。

吴永才:

实验教学中的“异常现象”更值得我们探究,如何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实验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有两个问题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①实验课一定要预习吗?

有人说:“知道结果是验证,不知道结果是探究”。

预习对实验有怎样的影响呢?“先知先觉”有用吗?

实验可以不预习吗?

②实验一定要提醒吗?

从教师提醒的时机来看,大致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种。实验前提醒,可引导学生更加明确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实验中提醒,可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为什么要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实验后提醒,可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总结实验“收获”以及更加明确今后该怎么做。从教师提醒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叙述型、填空型和表格型三种,内容涉及实验的方方面面。从教师提醒的方式来看,有口述的、有板书的、有书面表达的(如写在学案上)、也有PPT提示的等,方式可以是多种

多样。从提醒的效果来看,效果不一定好!与不提醒是截然不同。

任霞(国际、地理)

①实验有利于于概念教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②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动手体验,而不是简单的结果呈现。

吴永才:

各位老师,不知不觉,2个小时已经过去了,还有几位老师未有机会发言。今天,大家对实验教学发表了许多看法,更多的是自己的切身体会,经验分享、智慧碰撞,视界交融,有利于我们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在目前的形势下,尽管新教材在实验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淡化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强了实验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但由于实验条件不够、工作量大、课时紧以及考试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原因,实验教学有弱化的趋势,尤其是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与创新、对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希望以后有机会和大家再议!

第二组主持人:李能国地点:勤业中学参加人数:32人

主持人:今天我们讨论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我们都认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进行大量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大家可以从实验教学的目标、管理、材料、评价等角度展开,欢迎具体的案例分析。

王庆霞(青龙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的特色。目前实验教学的误区有看实验,通过各种视频材料介绍实验过程,学生没有动手操作;实验考查走过场;以纸笔试题分析代替实验等。由此我们提出课题,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学生在实验课上是边学边做,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要观察什么、做完后要干什么,这就是低效的课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同时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在教具的改进上进行大胆尝试,如摩擦起电的实验中,将小铁片换成电容纸,取得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持人:我对王老师提出的实验教学误区深有同感。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首先我们教师要对实验教学有兴趣,自己在学校或者在家里常常开展相应的实验探究、创新。

叶娜(丽华中学化学):我对学生实验向课后延伸有自己的思考和做法。比如我们在做酸碱指示剂的时候,常常让学生去采集一些鲜艳的花,或者叶片。紫甘蓝的叶片用白酒浸泡后,溶液呈紫色,遇酸变成粉红,遇碱变成绿色,实验现象特别明显,特别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无壳鸡蛋是将鸡蛋浸泡在白醋中,如果在鸡蛋上用石蜡作画,然后再用白醋浸蚀,可以制成漂亮的鸡蛋画。纯碱可以消除鱼胆破裂后的苦涩味,也能检验红葡萄酒的真假。这些实验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容易在家里开展探究。

主持人:能在家里做的实验就不在学校做。在家里进行实验是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是向父母、祖父母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与亲人相互交流、协作的一种载体。常州中学布置学生利用家庭材料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一个学生的作品是铁制的,十分精美。原来他的父亲是做铁艺的,父子共同完成这一作品,这是父亲的骄傲,也是儿子的骄傲。

黄婉容(同济中学生物):我刚工作一年,发现苏教版教材中实验步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每一步该如何操作,我们想设计实验教学的学案,使学生实验更规范有序。现在学校推进尝试教学模式,我们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自觉、尝试实验、再讨论,用实验报告册进行实验评价。

主持人:苏教版教材的编写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将难性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可以创新实验材料、操作步骤,但是原有的实验册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没有太大的价值,建议学校自己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实验报告册。

屠敏(同济中学生物):学生十分喜欢去实验室,对各种实验器材很好奇,但对实验目的并不是十分清楚。我们现在用学案进行实验教学,并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困惑的进行解释、探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在课堂上无法解决,所以应用实验报告册就很重要。

韩志强(三中物理):高中学生的发展是从感性认知进入到理性认知阶段。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要对学生的能力、兴趣、发展有全面了解,而不是一味去研究教材实验本身。物理实验应有真实性、美、和谐,学生对没有亲手操作亲眼所见的现象不是很信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喜欢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实验,如平抛的轨迹,用扔粉笔头的方法,轨迹立刻消失了,如果我们将矿泉水瓶的偏下部分弄一个小孔,水流出的轨迹就是平抛运动的轨迹,学生不但能够理解,而且觉得十分惊奇。我的师傅周亚文老师在一次大型教学比赛中,用抖动教室的窗帘形成的波浪比喻机械波,这样的实验不需要准备复杂的器材,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建议下次我们进行这样的活动时,老师最好都能将自己对实验的创新带到现场进行展示。

谭夏(第二实验小学科学)小学科学的实验很多,但科学课很难上,学生对为什么要做,这什么这么做是不明白的,学生了解的只是他们看到的,不懂得科学原理,如果发现错误进行讨论,时间是来不及的,因为错误太多。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张老师(小学科学):小学科学实验的器材目前十分有限,而相关机构分发下来的器材常常不能使用,如弹簧、电流表,我们只能到中学去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史佳丽(三中生物):在去年的暑假,学校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补课,但学生集中在学校进行了8天的实验,每次实验的时间有一个半小时,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比如在做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学生从校园里采集到的根,有点实验现象十分明显,发现了一些新的理想的实验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的实验,学生在完成09年的一条实验试题时,仍然不会做,这是让我们困惑的。

范舒洋(正衡中学生物):学生在做实验时什么准备也没有,对照书上或者学案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往下做,没有记录,没有思考,缺少对实验现象深层次的观察、思考与讨论,真的让人心痛。如果将实验改为开放性实验,一节的时间常常不够,无法进行反思和交流。

刘源(翠竹中学生物):纸笔实验也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包括实验原理的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这与实验操作并不矛盾。许多老师只重视课本上的操作实验,而忽略了纸笔实验,也就是只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某一环节,然后认为实验操作对提高纸笔实验成绩没有帮助,或者将两者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

主持人:刘源老师提出的观点将实验操作与纸笔实验相统一,纸笔实验常常在考试的时候出现,距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一般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确是将两者割裂开来。如果在学生实验完成后,马上用学安案补充一些与本实验相关的试题,从原理、现象、应用等角度进行考查,这样两者就有机结合起来。

庄文琴(北郊中学语文):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今天参加理科的实验教学沙龙,我觉得实验教学十分神奇,而理科教师的理性思维特别清晰,这是我们文科教师缺少的。学生通过实验,有了感性的认识,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与作文的写作也是相通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反过来也影响他对实验、科学理性的理解。

秦燕文(博爱小学语文):我觉得各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许多教育理念、策略是相通的。如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让学生写字并不是只为了让他们识字,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等。

成黎(实验初中生物):我很欣赏《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这一本书,但是这个社会是极为功利的,很多中考科目教学的目标、套路,让孩子们无法适从。我们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不令人满意,超出了我们教师的预期,但是生物教师不能自轻,我们更要自重,我们可以在班级中成立生物小组,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同时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材料多元化,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童媛老师在前

年的省级实验评优课中,以这样的教学特色折服了所有评委,获得省一等奖;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说实验原理,说操作步骤,说实验现象,说困惑,说探究,特别是学生想继续探究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主持人: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主持教研活动中,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并努力提升实验教学的价值。今天的讨论让来参与活动的老师有很大的收益,总结一下包含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预设。预设实验教学目标、流程,预设问题讨论,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自己没有把握的实验要进行预实验。

二是加强管理。实验课要动静结合,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手、讨论、交流,更需要观察、思考和倾听。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张驰有度。

三是精选材料。经典实验材料有其独特的效果,要进行认真分析,同时要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开放的实验材料。

四是及时评价。及时评价包括课堂上对实验操作、现象的评价,还包括实验报告册的完成,并通过纸笔试题,促进与实验相关的知识、能力的迁移。

五是成果展示。对学生有价值的实验结果要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展示,如照片、小报等;对有创新的实验探究,可以进行拓展,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思考、改进和创新,可以写成文章,在学科的年会中进行交流或者投稿发表。这些途径可以进一步扩大实验教学的影响,提升学科的魅力。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参与本次活动!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组主持人:吴永才地点:勤业中学 根据报名情况,第一组应到36人,实到22人,参加沙龙活动的老师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及通用技术等学科的相关老师。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老师大多数做了充分的、积极的准备,有的是带着问题而来,有的是带着经验而来,有的是带着困惑而来,尽管时间短暂,但是沙龙活动有效地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老师们对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沙龙活动,老师们在分享经验、交流体会中,对实验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现将活动的具体情况摘要如下: 吴永才: 首先,欢迎各位的到来,有机会和大家来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问题,我感到非常高兴。近期,我在以往关注和研究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作了认真和积极的准备,了解了更多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实验教学中先进的经验、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实践,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真正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今天参加沙龙活动的老师比较多,我希望大家积极发言,袒露自己的思想,表白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有分歧和争论,沙龙的目的在于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行为跟进,不断审视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有效改善我们的行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沈惠梁(五中、物理) ①实验课成为鸡肋,投入和产出不协调。做实验,考试成绩不一定好! ②实验课失去本来目的,很多实验或是只看现象、或是只关注结论。 ③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实验。 崔雅凡(八中、物理)

①实验很重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教学氛围,实验时,针对学生情况,可选择演示或分组。 ②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教学与考试不一致。 ③如何发挥实验对教学的作用。 吴永才: ①在实验教学中开展怎样的实验方式要视情况而定,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又如何分组,是探究还是验证,如何发挥好视频实验的优势,又如何将实验拓展到课外,开展家庭小实验,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②实验教学与考试及考试成绩并不矛盾,我认为实验教学开展得好,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我认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姜皎(外国语、物理) 观点: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提高学习的能力。 做法: ①分组不一定按照班级座位,我比较两人一组。 ②实验操作要规范。 ③实验素材的选择与利用。 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科技节平台、实验设计竞评) ⑤关注、维持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兴趣。 ⑥加强实验的管理、保证实验的秩序。 吴永才: 有人说,实验室是学习科学的最佳场所,优良的实验文化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更需要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达成,体验过程、学习方法,丰富经验,获得知识,情意和能力协调发展。学生的每一次实验机会,教师要精心的设计,考虑到实验的诸多细节,如姜老师所说的一些方面。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代在发展,教育正创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持续地推陈出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加课改实验快7年了,我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探索,从而获取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成为传递的无声媒体,能够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能够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人文化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相反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与学生保持心与心的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热情和厚爱唤起学生的激情,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面对后进生不近人意的回答,多一些接纳,少一些排斥;当学生的思维出格时,要尽量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允许他们大胆挑战教师,挑战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以多变的教学方式,综合使用“声色、语调、手势、位移、倾听、热情激发、平等交流、积极评价”等教学策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过程。为了能和学生平等交流,我就生平视交流,真正体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为伴。以学生为上的互动策略,能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活,使学生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协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情境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策略的重要课题。学习被认为是对一个新情境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只有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会加速从一个进步走向另一个进步。所以,实施新课程,必须重视具体教学情境的优化。 1、问题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源点。教育理应让学生产生问题,然后再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创设学生有问题可想、有很多障碍必须跨越的情境,营造学生敢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如:《辨认方向》这个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新的方向?”教师这个提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2、游戏性情境。游戏的活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剂游戏情境能极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在游戏的活泼氛围中建构知识、体验乐趣。如:《辨认方向》这个课“利用方向蹲下身来和学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和自己的八个方向上坐的是谁?”这个环节时,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故事性情境。讲故事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人们常乐用“孙悟空、猪八戒、虹猫蓝兔、聪明一休、葫芦娃”等智慧象征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作为载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寓教于趣,寓学于乐。如:教学《辨认方向》这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整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

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往往只流于形成,实验效果低。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存在: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分组不合作,多数作壁上观;动手不动脑,探究层次浅;材料杂而乱,摆弄无结果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往往只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低。要达到让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我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改进教材,有效实验;补充延伸,拓展实验”等几方面作了探讨。试图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求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我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二、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

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 (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道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把自主等同于放任自流,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 (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各组成员在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的分工上不明确,乱哄哄一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看似热闹,实质空洞。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平淡,气愤压抑沉闷,缺乏情感、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过多灌输验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总结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模式操作策略。 (一)科学处理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的关键就是科学处理教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一条最基本的线索,意在帮助教师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就是“用教材教”。1.整体规划设计 这里的“整体”,指学科整体、或学年整体、或学期整体、或单元整体、或课题整体、或课时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教师要做到“整体规划设计”,必须首先熟悉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的教材内容和编写思路,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和系统。在此基础上,将以下各项措施加以落实.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及早渗透,及时综合 从有效学习的角度考虑,教材对重要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都是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所学内容的本质,及时捕捉适当的学习时机,提前对相关的内容、思想、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达到强化学习重点、减缓学习坡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从巩固积累和应用提高的角度考虑,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得不到及时巩固,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学不会灵活应用.没有及时综合学生就没有能力有效提高。所以,教师应及时综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学到哪里就综合到哪里。 (2)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基本思路。按这种思路实施教学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事,一个是针对单一问题的教学,一个是针对众多问题的教学。就单一问题教学而言,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资源.鼓励和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求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众多问题的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通过对比分析,对相互关联问题进行分类划归。这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聚敛思维。 (3)变式练习,分组呈现 练习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吸收、巩固、提升的必要渠道,但练习题的内容必须精选巧编、练习题的形式必须灵活多变、练习题的出示必须分组呈现。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练习的问题上,彻底放弃题海战术的思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编写每一道练习题。练习题的形式,首先要保证课本中的基本题型,以达到训练的基本要求;其次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课本中的习题,有意识地和中高考题型对接,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第三要深入研究,努力编写一些有创意的新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的出示,一定要以题组形式呈现。每一组题应由不同层次的几个小题组成,避免逐一呈现对全班学生解题速度的统一限制。这是课堂教学中落实面向全体的客观需要。 2.分层组织实施 整体规划设计,便于用更高的观点理解和领会教材的实质,便于从更高的层次把握和组织教材的内容。但教学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层组织、分步进行。反思多年来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分层组织主要有以下各项措施。 (1)明确学习目标,分步组织落实,目标是行动的开始,有了目标才会确定行动的思路,才会迈开行动的步子。因此,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什么,并注意分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水准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准确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压缩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枯燥的实验方法和单一的实验材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小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要想解决当前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增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开始,持续地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增强 对学生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首先就需要学生能 够做到按时上课,并保持顺序进入实验教室,这就需 要班长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外面组成 整齐的队列,并保持安静,按时按点进入到实验室中,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 于倾听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其他人发言或回答 问题的时候保持专注的倾听。有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在别人发言时经常会自顾自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别 人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搞小动作,这些现象都严重防碍 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增强对培养学 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供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中学语文论文 长文短教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吉春花 曹献红提出长文短教是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而余映潮则推广了长文短教,使其不再局限于某一篇文章,中学语文中三分之一的课文都属于长文,所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系统化、整合化。 一、紧抓线索,提纲挈领 长文短教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短教”的线索,寻找长文的明暗线索,通过这种方法来提纲挈领,更好地教授,教师切忌随心所欲地讲述,而要寻找长文中展现的线索,或抓住情感线,或抓住时空线,以此来重点突破。 例如在学习《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提纲挈领抓住的线索就是在时空交错的过程中,那一层层向前发展的乡愁,这种情感是逐步递减的,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要将情感作为重要线索来进行赏读,采用“合分合”的方法,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总体感知,让学生在欣赏《思乡曲》之后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在此之后再分别抓住文章中的不同词句来理清楚文章中的情感线索,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说‘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雨是看见的,但是这里却说听雨,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滂滂沛沛、忐忐忑忑’等叠词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回忆江南……’此处的长句是如何展现绵绵雨意的,还有其他句子也体现这种感觉吗?”在分析词句之后,可以再次将线索收拢起来,增强学生对整篇文章情感的整体感受:“余光中用怎样的语言

来表达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梁启超在“三步读书法”中提到可以先提纲挈领,抓住文章的一条线索进行学习,通过“合分合”的方法把握住文章中的线索,这种方法可以长文短教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感知文本的内容。 二、以点带面,独辟蹊径 在长文短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大胆进行取舍,找到独辟蹊径的文章学习突破点,然后以此来带动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长文的文本特点来选择教学重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授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被问者中的“母爱”所感动,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母爱”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围绕着一点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文章中对母爱的描述是一成不变的吗?还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作者给母亲出了难题,一个怎样的难题?如何理解‘这样一位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要写的是‘地坛’,为什么又要写‘母亲’呢,母亲的形象在地坛描写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切入这个点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作者对母爱的表述是多变的,他们可以从母亲的付出,面对苦难,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疼爱中了解母爱,找到“送我上地坛”、“在家担心我”、“去地坛找我”等片段中发现作者通过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真实地展现了母爱。通过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到痛悔和怀念的整个过程,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 秦牧在谈到阅读方法的时候提到过“牛嚼鲸吞”的方法,这其实和以点带面的长文短教方法也有所相似,抓住某一个切入点来进行“细嚼”精读,而对于其他方面则通过“鲸吞”的方法来带动一整个“面”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阅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地策略研究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地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地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地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地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地作用.科学实验教学如此重要.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么没有实验,要么就是教师让自己地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地始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地培养极为不利. 一、实验教学低效性地具体表现 (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匮乏或具浅表性 学生地科学实验还只是停留在儿童嬉戏活动地层次,把一个个实验当作体育课里地游戏,“图”个热闹,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小科学家”来研究问题.虽然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得到了陶冶,但是热闹有余、思维不足,科学实验地更重要地任务建构知识层面缺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地基础上,对后续地学习存在着很大地隐患. (二)实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低下,缺少合作 在实验活动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形式是活动地主要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莫不做声,只顾自己做事,毫不理会老师和同学是怎样去研究地,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觉得自己是“观众”;也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把这份探究地权利留给自己,并没有合作地意识,这大大影响着实验地开展. (三)实验活动操作不规范,处于无序自由状态 新课开始,学生往往能坚持一段时间,但是总不能坚持很久,他们总想自己操作,总认为实验很简单,无需老师讲得那么清楚,坚信自己能顺利完成实验.随即带来地自由探究带来混乱地状态,学生地学习处于一种发挥性、无序性,对科学地真理现象蛮不在乎,远离了教材地意图,陷入了“玩玩”地状态. 除上述三点外,实验教学低效性地表现还有很多方面,例如,在科学课中,学生地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学习态度不稳定,总凭着一时地兴趣进行学习.这样地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知识地积累、科学能力地培养,好多学生地心理活动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探究问题地兴趣和动手创造能力更是不能充分发挥,那么怎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印江民族中学政治课题组祝修玲执笔 2011年11月,印江民族中学政治组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向铜仁市基础教育课题实验申报,于2012年4月经铜仁市教育局评审通过,被确定为市级一般课题。课题经市级立项后,课题组全体成员立即着手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选定了我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着手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在市县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克服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不断解决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高课题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使课题研究呈现科学性、有序性,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人类学习呈现出创新学习主流化、信息吐纳网络化、目标指归人本化和终身学习社会化及学习动作审美化等新的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高度重视课堂有效性;“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成为新课程改革内在价值目标之一。在新的世纪,教会学生学习比学生学习什么更为重要。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并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积极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终极价值必须实现有效学习,学习是否有效及怎样达到有效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最终评价标准;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研究与应用是新时期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其中,学习策略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一般而言,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借助各种工具与资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主动调整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学习策略成正相关。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就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创造性地、主动地、灵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提高双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讲座稿 课堂教学指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握课堂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 数学课堂教什么? 数学的基本思想的两个标准: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依赖的思想 学习过数学与没有学习数学的思维差异什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研究对象:数量、图形 研究容:数量关系、图形关系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算法多样化”是面向群体,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算法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别人的优势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在过程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作业的有效性。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教学的有效性,三部分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一)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的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教学是否有效,所以,备课的有效是保证教学有 效的前提。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备课的有效呢?结合自己在备课时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我觉得这是备课的前提。刚开始备课的时候由于对学生的不了解,所以很多时候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上课,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一定掌握了课堂上讲的知识。但是一旦进行小测或考试,就发现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那些知识,甚至有些学生对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还是一窍不通。后来慢慢地了解我的学生,我在备课的时候就会认真地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效果,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该怎么样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该怎么样去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等等,课堂的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更高了。所以,要提高备课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学生。 2、深入研究课文。只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备课才能更有针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和作业的布置才能更有效。刚开始备课的时候,对课文的研究并不深入,总是参考别人的教案,自己没有更多的创造,尤其是对作业的布置更是随心所欲,没有针对课文的重点布置作业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一个多月后,我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开始真正地研读课文,把自己当作一个学生去读课文,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去思考问题,慢慢地学会自己把握课文,自己写教案,上课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3、充分预设生成。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他们不一定会按部就班地按照我们预设的教学过程走,随时都有可能提出千奇百怪地问题,而且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把方案写出来。这一点我做得很不够,对一些问题的预设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我非常清晰地记得我教授何其芳的《秋天》时,班上有两个学生就其中的“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句诗争辩了起来,具体争辩的过程忘记了,但我当时由于没有预设到这句诗的理解可能会有分歧,所以对他们的争辩没有进行很好地引导,而是让他们自由辩论。虽然说课堂很热闹,学生情绪很亢奋,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没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鉴于此,在以后的备课中,我开始考虑课堂的生成性了,开始对一些问题可能出现的争辩进行预设。 (二)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 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对于完成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验证知识、获得结论,而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依据教师或 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背景,通过实验、观察、质疑、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概括等 多样化的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在亲自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全面认识事物,学会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理性认识。 但是,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 的束缚,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论的问题。故验证性实验居多,费时费力的探究性实验少,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严重。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老师甚至采取 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优劣的 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较少得到锻炼和培养.而这种情形显然与我国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可以说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当前深化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然而,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在注重实验过程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方 法、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挖掘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创造有效 和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等策略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 要求. 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 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实 施实验的有效教学,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本课题针对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 学中存在的轻过程、重结论、形式化、低效化等弊端, 试图探索出一种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 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应用新课程理念改革中学化 学实验教学,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对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 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 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 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 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2)提高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价值(1)理论价值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2)实践价值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2、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鲍里奇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育课程中心陈旭远教授的《新课程与有效性学习的思考》等等。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探索总结一套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科教学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构建和运用各科教学的准备策略、课堂的管理策略、教学策略和

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扬州市翠岗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⒈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尝试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范式。切实改变无效课堂实验教学形态, 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尝试建立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式,达 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其学会学习及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促进教师钻研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两大目的。 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结合新课程系列理论、国内外关于实验教学 有效性的各种观点为指导和参考,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现状和个性、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行动研究并形成我们的观点,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⒈研究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对于不同类型实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的教师指导策略和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构建互通的又具有个性化的指导模式,并尝试提炼某些实验方式特有的基本教学模式。 ⒉通过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 作技能,最终达成实验教学中学生得以有效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兴趣,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⒊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经过实践检验,找出有效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及策略,作为实施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并将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⒋作为课堂知识的拓展和补充,课后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 展也非常重要,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有效的开展这些活动,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⒈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⑴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采取 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教学质量与评价的教育教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边学习边积累边实践,及时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有质量的论文。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的转变。 ⑵结合研修专题,扎扎实实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 继续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时刻关注课改的热点,以新课程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