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太阳和影子 4名师教案 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太阳和影子 4名师教案 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太阳和影子 4名师教案 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太阳和影子 4名师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和影子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猜谜、游戏等,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验、交流、讨论,逐步了解不同时段影子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及运用太阳位置、物体影子的特点来判断时间、辨别方向;最后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但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知识,无法以自己的现有经验加以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情感目标

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多媒体一套、透明的物体、三个太阳的图片、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影子作品)。

2.实验准备:手电筒、铅笔、硬纸板等。

(二)学生准备:记录纸,课前观察提示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玩手影。

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机的光源,老师做手影,学生观察并猜影子,然后让学生上台进行游戏。当学生玩的起劲时,故意切断投影机的电源,创设有疑情景:影子怎么没了?猜猜看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验证得出影子产生的条件。

2.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3.关于影子你有哪些认识?在学生的汇报中引出本课课题《太阳和影子》

【设计意图】玩游戏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一个针对性强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汇报交流中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为顺利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学生对影子的认识,可以挖掘其对科学探索积极性,为下一步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操作感知,探究特点。

1.交流课前作业

首先让学生交流在课前记录的关于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主要交流:课前的观察记录;对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2. 设计实验,验证关系:

实验提示及分工:(课件)

(1)将铅笔竖直立在桌面上。(4号同学负责)

(2)将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距离铅笔大约20厘米,打开手电筒照射在铅笔,观察灯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子,并用笔将影子描下来。(2号同学负责拿手电筒,3号同学负责画影子,1号同学负责全面观察)

(3)用手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手电筒绕铅笔转半圈。每移动一点距离,要及时做好观察,并随时将影子描下来。注意:手电筒放在铅笔的南侧,自西向东移动;手电筒与铅笔的距离始终保持20厘米左右。

(4)根据要求,将实验重复几次。

(5)思考并讨论: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A.引导学生细读实验提示,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小组实验。

B.实验完毕小组内根据实验情况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可以发现问题,探讨规律。实验中的小组合作意在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与能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得科学发现的同时,感受合作的愉悦。

C.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1)关于太阳位置的变化,要使学生在汇报中掌握: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中午太阳在正南上方。(课件展示板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延伸: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干什么呢?该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交流中让学生掌握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A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B中午,面对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C傍晚时,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课件展示板书设计)

(2)课件演示:学生进一步观察不同时刻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特点,太阳位置的变化与物体影子的关系。

【早晚的影子长,中午的影子短;影子能够跟我们一起动,影子跟我们是连在一起的,影子和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等。】(课件展示板书设计)

(3)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太阳位置.影子的方向都有变化,那么气温有没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交流中让学生掌握:【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课件展示板书设计)

(4)教师小结:使生进一步明确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温度低时影子长,温度高时影子短。(5)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影子与物体自身的关系,往往是他们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及时提供给他们图片让其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是必要的,同时在此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明白只要在生活中注意仔细观察,留心研究,就能发现许多科学秘密。

3.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请学生拿出文件袋来里三幅没完成的画,组内分工合作,将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出来。(课件出示画的内容)

(1)学生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交流,展示作品。

(3)请用相关科学知识,评价他们画的影子。(评价环节主要围绕学生在前面的探索实践中归纳出的影子的长短.影子与太阳的位置.影子与物体是连在一起的以及影子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等知识点进行)

(4)根据评价,学生再看自己画的影子,把不合理的情况改正过来。

【设计意图】:设计画影子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构建一种由生活中浅层次的表性认识,向科学的理性思考转变的过程,学生展示作品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进一步澄清了学生心中模糊不清的问题,让枯燥的科学理论知识,融进意趣浓厚的绘画当中,相得益彰。

4.猜猜时间,体验联系。

(1)结合课件(看太阳位置猜时间)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2)结合课件(看物体影子猜时间)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3)看图排列顺序(课件)。

【设计意图】:猜测是探究科学的重要手段,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结合学生刚才的所学,进行合理的猜想既能学以致用,又会将学习兴趣延伸。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刚才的经历,作出了合理推论,这就是科学假想。科学假想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在假想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逆运用,学生的所学知识会更加丰满。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活动一:一天中的温度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影响?

出示课件,观察图片带给我们的信息。除此之外,你还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这样的现象?

活动二:人们利用太阳光能来干什么?(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灯.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热水器等)

活动三:人们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可以做什么?(在树荫下乘凉.遮光窗帘等)

教师小结: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课件展示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该为生活服务,该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四)总结经验,知识延伸。

1.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出示课件)

2.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继续研究嘛?

3.出示日晷图片,简单说明它的用途,引导学生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了解更多的信息,还可以自己亲手作一个日晷。

【设计意图】:问题中开始科学探究,又在问题中延续科学探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止境:只要保持好奇心,结合多种手段,主动探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科学《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设想和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分析及设想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一方面,学生对宇宙万物怀着与生俱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地有规律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采用学生喜欢的探究活动的方式,如猜谜语,手影等实物演示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模拟太阳一天的运动过程观察影子变化规律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课内观察与中长期观察相结合,学生观测记录与研讨相结合,意在让学生“建构”,自己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自己发现科学现象的规律。 本课的主要活动有:猜谜语,影子形成的实物表演;回忆太阳和影子一天中的位置和大小、方向,猜想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模拟太阳实验,观察太阳位置和影子变化,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交流分

享自己同他人的发现,建立对宇宙的情感,从而点燃探究宇宙的热情。 2、教学实施方法 (1)通过猜谜语,知道影子现象;然后通过手影、实物投影等方式,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 (2)回忆:一天中太阳位置及高度变化。 (3)实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长的变化,并作好观察记录。 (4)总结出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然后用动画(一天中太阳上树的影子变化规律)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形象的加深印象。 (5)根据太阳和影子变化规律,如何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及运用这个规律更好的方便生活。 二、教学过程 (一)影子现象及影子形成条件教学 1.导入: 出示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猜一自然现象(影子) 2.学生猜谜。 3.展示中的影子现象 (1)播放视频: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树叶的影子。 (2)投影展示一组实物影子实拍照片(太阳下的影子有灯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太阳和影子_人版

五年级上科学教案太阳和影子_人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来源:ZXXK]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幻灯机一台,银幕一个;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 2.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的位置猜时间,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3.课前观察提示卡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导入的设计:意在解决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太阳和影子。因为知道了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概念,为顺利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的基础〕 师:我给大家一个节目,想不想看?〔想〕 师: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手影:玩耍的狗) 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上来玩一玩?〔想〕那么谁能表演一段和老师不一样的?好!你来! 生:手影。

评析:玩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游戏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 师:好,表演的真不错,还有吗?好,你来。 〔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 师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生:因为没有光。 师:好!请回吧,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幻灯机〕哎!怎么还没有影子? 生:还要有物体。 师:好,我把这个放上,有影子吗?〔有〕〔教师拿两到三件不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空白的幻灯片〕哎!怎么没有影子? 生:因为它是透明的 师:噢!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有影子。〔教师随手把幻灯机电源关上〕 评析:通过游戏的突然终止与无疑的游戏中创设了一个有疑的情景,影子怎么没了?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把玩游戏的无意识活动一下子转变到问题的思考上,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并使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在教师的一开一关的过程中,让学生茅塞顿开,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应,让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解决的恰到好处。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生: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光不透明的物体影子〕[来源:学.科.网]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1太阳和影子(4)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与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或回忆生活经验提示卡片。 2.投影仪一台,银幕一个、太阳高度测量仪。 3.每组三幅画。 4.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做手影游戏。 2.学生做手影游戏。 3.通过游戏过程中的设计,总结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交流游戏,活动探究,总结规律,发现新知。 1.交流观察,总结规律。 (1)交流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 (2)活动实践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 (3)交流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特点。 (4)情景模拟活动。 2.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画出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间物体的影子。 (2)小组交流所画影子,教师.学生进行评点。 (3)学生根据评点进行修改。

3.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1)回忆知识储备,引出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和温度的关系。 (2)利用课件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估计时间。 (3)利用课件根据影子估计时间。 (三)交流生活现象,明确科学应用 1.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太阳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3.阳光下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延伸,指导课外活动 1.总结太阳和阳光下的影子为生活增添了快乐。 2.简介古代的日晷。 3.提出让学生课外搜集日晷有关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2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 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3 、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4 、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5 、1 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五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阳和影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发现其运动规律;第二、组织学生在阳光下观察物体影子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手电筒、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概述本单元白天和黑夜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太阳和影子》。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三、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拳头观察早晨太阳的高度。 2、认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观察太阳和影子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4、欣赏日出和日落壮丽的景色。 5、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 (1)认清方位,最好从四个方面来描述(东、南、西、北)。 (2)描述太阳的位置,可以借助参照物(如大树、房屋、旗杆等)来表达。(3)用拳头来测太阳的高度,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计量方法。教师要正视差异,只要学生找出规律。 四、合作探究 1、小组内合作用竹篾代替太阳的视运动轨迹,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将手电筒沿着竹篾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观察橡皮擦和铅笔的影子,再说说他们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 2、小组讨论: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关系吗? 五、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到的实验结论。 2、小组间讨论交流。 六、知识拓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显微镜下的世界 城关小学邓永亮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 2课时 2、做酸奶 2课时 3、馒头发霉了 2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1-2)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城关小学邓永亮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第二课时 1、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手电筒、铅笔、直尺、A4纸、投影仪 2.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 (导入的设计:意在解决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太阳和影子。因为知道了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概念,为顺利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的基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关于手影游戏的视频,想不想看?(想)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播放手影视频。 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上来玩一玩?(想)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段? 指名上台表演手影。 (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并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学生猜测。 师小结: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手电)哎!怎么还没有影子?生可能回答:还要有物体。 师:好,我把这个放上,有影子吗?(有)(教师拿两到三件不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透明的玻璃)怎么没有影子? 学生再猜测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生回答,师生共同小结: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光不透明的物体影子) 师: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学生讨论回答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出示:课题《太阳和影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安胜军 2018.2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案

《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幻灯机一台,银幕一个;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 2.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的位置猜时间,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3.课前观察提示卡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导入的设计:意在解决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太阳和影子。因为知道了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概念,为顺利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的基础) 师:我给大家一个节目,想不想看?(想) 师: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手影:玩耍的狗) 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上来玩一玩?(想)那么谁能表演一段和老师不一样的?好!你来! 生:手影。 评析:玩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游戏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 师:好,表演的真不错,还有吗?好,你来。

(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 师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生:因为没有光。 师:好!请回吧,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幻灯机)哎!怎么还没有影子? 生:还要有物体。 师:好,我把这个放上,有影子吗?(有)(教师拿两到三件不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空白的幻灯片)哎!怎么没有影子? 生:因为它是透明的 师:噢!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有影子。(教师随手把幻灯机电源关上) 评析:通过游戏的突然终止与无疑的游戏中创设了一个有疑的情景,影子怎么没了?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把玩游戏的无意识活动一下子转变到问题的思考上,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并使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在教师的一开一关的过程中,让学生茅塞顿开,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应,让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解决的恰到好处。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生: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光不透明的物体影子) 师: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生:灯光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要:太阳和影子

设计意图: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幼儿们忽视。一方面,幼儿对宇宙万物怀着与生俱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我设计了“太阳和影子”这个活动,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地有规律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活动目标: 1、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明白阳光,自己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连续观察,并能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在游戏中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 活动准备: 粉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 2、幼儿猜谜(影子) 3、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幼儿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二、探究影子形成的原因 1、在幼儿园里幼儿跑步,玩“找影子的游戏”。 2、组织幼儿交流出现了什么现象? (1)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3)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4)影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

三、画自己的影子 1、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2、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3、带幼儿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1)出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2)发给幼儿每人一支粉笔,和幼儿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3)画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号码写在影子里。 (4)记住自己站的姿势。 四、画其它物体的影子 1、寻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他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 2、观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 3、比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全 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 1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

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太阳和影子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太阳和影子》一课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与时间”单元的第2课,本课是在《认识太阳》的基础上,对太阳和影子作进一步了解,通过观察,发现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感受太阳位置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同时为后面学习利用太阳影子来计时做铺垫。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是孩子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而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能用控制变量法做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科学知识: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中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影子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运用实验探究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多媒体一套、两个五角星(透明和不透明)、三个太阳的图片、未完成的画影子图片,太阳资料卡等。 2.实验准备:手电筒、彩笔、硬纸板等。 (二)学生准备:记录表,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课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科学知识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 自己的收集结果。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 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1课时 2、做酸奶1课时 3、馒头发霉了1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 一、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2、做酸奶 二、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3、馒头发霉了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太阳和影子(4)_青岛版(六年制)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学目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

《1. 太阳和影子》教案

《1. 太阳和影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2.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3.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4.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分组活动 (3)教师巡视并提问: 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2个条件,以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5)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2)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3)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4)分组实验。 (5)汇报: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6)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巩固总结 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1)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2)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整理)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以“太阳”携领本单元,对光的知识进行初步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物体影子长短、方向变化的情况,分析观测到的数据与现象,让学生发现影子和温度的变化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的关系。通过表达与交流,让学生认识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太阳和影子已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行模式;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的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2、能做影子形成的探究实验,探究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 3、能在实验探究中,养成乐于探索、善于交流、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小物体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学生猜谜,初识影子“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 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影子吗? 学生交流并演示。 小结:只有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产生清晰的影子。

3、手影游戏,体会影子变化。生交流并演示。光的位置变化,会让影子产生变化。 4、谈话:除了刚才的手影,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物体的影子?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猜谜和手影游戏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活动方式。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到课堂角色中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实践、体会,使学生感受到影子形成的条件,感受到影子是有变化的。】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的关系 1、认识太阳下的影子。 (1)交流:你见过太阳下自己的影子吗?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课前观察的收获,发现影子的变化。 (2)谈话:这种变化与什么有关系呢?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太阳下自己的影子入手,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着密切的关系。】 2、探究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1)交流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情况。学生汇报。发现太阳的东升西落。 (2)师:知道了太阳一天中的变化规律,那一天中太阳下物体的影子又有哪些变化呢?你能利用桌子上的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研究一下太阳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做法。 (3)出示实验要求,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你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太阳和影子》教学反思

《太阳和影子》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太阳和影子已有的经验进行猜、画,但这并不证明学生的原始认识都是正确的,老师没有加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并且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这样就揭开了本节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师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带到阳光下,让他们亲身经历画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的特点,预测影子在阳光下的变化,再通过玩踩影子的游戏,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追逐,会让他们感受到影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且通过影子游戏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特点,让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悟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归纳整理。 然后,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物体的影子发生了变化没有,与自己的预测相不相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安排学生讨论。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少的发现,让他们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叙述出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从而找出影子的变化规律。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信心百倍,极力去探究,努力做一个成功者! 总的来说,这节课老师并完全没有按编者的意图去设计,而是巧妙灵活的把第一环节设计成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猜、画,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预测对不对之后再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中间的教学过程也是围绕“提出问题、进行预测、想办法解决问题、交流汇报”等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使用的记录观察影子的方法,属就地取材,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些不易控制之处,引导学生探究更准确的方法,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更严谨的态度去探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后探究活动中去,下课的铃声不是科学探究的终点,课后有着更广阔的时空有待学生去探究。

四年级科学上册 太阳和影子 2教案 冀教版

xx和影子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主要是通过常规的探究过程来进行学习的,是一颗较为统统的科学探究课。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测记录,然后对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课堂所选用的内容学生是熟悉的,使用常规的探究方法也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和能力上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2.能利用xx辨认方向。 3.能说出xx每天在空中视运动的模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测影长装置测量出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 2.能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同一地点例外时间的温度变化情况。 3.能用二维记录表定量地记录一天中影子长度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4.能够从纪录的数据中分析出一天中影长和温度变化与太阳的视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事相对较长的观察记录活动。 2.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观察和记录任务。 3.能在观察中客观真实地纪录观察结果。 三、教学重点

学生进行实际的观测并记录一天中影子和温度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分析观察来的数据,研究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影子长度及温度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 温度计(气温表)、电子表、卷尺。 六、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进行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探究来进行。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完成教学要求。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树荫下乘过凉呢?那么,你有没有发现人们晚上也会在树荫下乘凉呢? 只有在白天,人们才会因为太热而在树荫下乘凉,晚上就没有树荫了,也不至于像白天那么热了。 可见影子、温度和xx有着密切的关系。 (讲授新课)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既然影子的形成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随着太阳在一天中的东升西落,影子、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板书)活动1:观测一天中影子和温度的变化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