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4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4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4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4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是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产生的数据是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地质勘查事业和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现代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对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强,迫切要求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日益增长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顺应了国际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和国家地质工作重大调整对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的需求,特别是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和重大地质工程项目的开展,地质“野战军”装备规划实施,大型科学仪器的引进,极大地带动了实验测试技术的应用方法研究,使分析测试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在分析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优先支持重大领域或课题和加强关键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是进一步促进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1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200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地质分析家协会联合主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国际地质和环境材料分析大会(Geoanalvsis2006)”。这次会议的主题为“资源与环境材料的现代分析技术”。大会针对环境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分析技术、微区和原位分析技术、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数据质量控制与标准物质、勘查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填图中的分析技术、现场分析技术及仪器、样品制备技术、绿色实验室和分析技术等8个专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Geoanalysis2006国际会议进一步体现了近几届国际地质分析大会所表现出的地质分析领域的发展紧

密围绕现代地球科学发展需求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从单纯资源分析向资源环境物料分析并重的发展趋势。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从传统的无机分析向有机分析、形态分析,从宏观的整体分析向微观的微区原位分析,从单纯元素分析向同位素分析,从单元素化学分析向以大型分析仪器为主的多元素同时分析,从实验室内分析向野外现场分析拓展。适应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发展的绿色样品制备技术和方法、海量分析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也成为当今地质分析研究的热点。质量控制,地质实验测试方法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修)订,标准物质的研制,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专业化地质分析仪器及其辅助装置的研发也越来越引起国际地质分析界的重视。这些已成为当今全球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无机元素分析技术

无机元素分析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现代大型的多元素分析测试仪器的引进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十五”期间在痕量、超痕量元素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针对不同地质调查目标的元素分析组合配套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十五”期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和一些属地化实验室开展了“勘探地球化学样品中76个元素测试方法技术和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针对多目标地质调查(54个组分)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研究口和“痕量、超痕量元素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调查中的开发应用”等配套测试方法的研究。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保证了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超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项目的实施。“十五”期间建立的以XRF、ICP—AES、ICP—MS等现代大型多元素分析技术为支撑技术,如锍镍试金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

铂族元素分析方法,封闭压力酸溶ICP—MS直接测定47个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碱熔沉淀ICP—MS测定稀土等26个元素分析方法,砷、锑、铋、硒、碲、镉、锡、汞的AFS、ICP—AES和ICP—MS分析方法,封闭压力酸溶ICP—AES测定地质样品中硼、砷、硫方法,ICP—MS 测定地质样品中溴、碘、硒、砷,高频红外测硫仪和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阴、阳离子等分析新方法进一步得到了推广应用和完善。在扩大测定元素范围的同时,提高了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减化了分析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涉及我国260万平方公里,已完成的土壤和沉积物定量分析样品超过200万件。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配合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对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各地质实验室开展了针对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体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针对“全国地下水水质调查和污染评价”项目对一些重要元素分析的要求,各地质实验室应用ICP—MS和高分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HR—CS—AA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XRF)等现代多元素分析测试技术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开展了水样中重要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近年来利用偏振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开展了地质样品分析应用研究,在国内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地质样品分析和流体(卤水)样品中主量元素的测定,并对偏振激发EDXRF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无机元素分析技术的进展还反映在地质样品微区痕量原位元素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自2006年引进激光烧蚀一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LA—HRICPMS)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方法研究工作,开展了各种矿物剥蚀效率的研究,并对原有标配剥蚀池进行了改造;建立了多元素原位微区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测定的

各种可能因素;建立了基体归一校正方法,使测定可以不必事先通过其他仪器测定内标元素,并已很好地应用于锆石中微量元素的分析。该技术在矿物微区痕量元素定量分析中已初步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2元素形态分析测试技术

元素化学形态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是研究元素循环、迁移和转化的基础工作,是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近年来对元素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拓展。

近年来,国内地质实验室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领域之一是围绕目前国内开展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开展土壤样品中Cu、Pb、Zn、Mn、C0、Ni、Cr、Cd、As、Sb、Hg、Se等12个元素的顺序提取、相态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完善。顺序提取共分为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弱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共7个相态提取和分析,这部分研究工作主要由安徽地质实验研究所、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南京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等单位承担。建立的方法已开展了多次比对,并广泛应用于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完成了数以万计的样品分析,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研究新方法将ICP—AES和ICP—MS等高灵敏度、高精密度的现代多元素同时分析技术与传统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扩展了测定元素的范围,提高了分析效率。

与技术方法研究相配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了6个有效态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412~GBW07417)。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国家科研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支持下,研制了3个土壤和沉积物(黄土、湖底沉积物和人口密集区土壤样品各1个)中13个微量元素顺序提取标准物质,按我国的7态定值,并与Tessier的5步和欧盟BCR分步提取流程进行了比较,该

研究成果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该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填补了国内形态分析没有标准物质的空白,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使用该系列国家标准物质,组织了3个年度的形态分析比对试验,显著提高了地质实验室土壤(沉积物)形态分析的技术能力和数据可比性,同时验证和统一了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形态分析方法。该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为建立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顺序提取形态分析技术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顺序提取一相态分析方法和研制的标准物质在地质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样品分析中,近30个实验室使用该分析方法和系列标准物质完成了20000余件样品的测试,保证了数据质量。该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国内地学界在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上的另一主要方向和领域是围绕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开展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该研究旨在获取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水、生物体内的形态分布、转化和迁移的信息,并进一步为其生物有效性和毒理性研究提供基础信息,为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与修复、地方病的防治和改善人类生存质量提供科学指南。2006年以来,挂靠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系统开展了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研究,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与ICP—MS联用,建立了包括元素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生物可利用有效态的形态分析体系,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开展了碘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环境样品中碘的形态分析方法,为碘在环境中赋存的形态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生物有效性或毒理性研究提供了实用的分析技术;开展了汞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碱消解一HPLC一ICPMS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甲基汞与乙基汞的方法。目前正在开展砷、锡、铅等金属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溴的形态分析和有关镉超积累植物中镉的形态分析等研究工

作。该研究工作是现代分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研究工作中注重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小组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开放、联合的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的机制。

2.3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

地质实验测试技术从传统的单纯无机分析发展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并重,多方位、多技术、多手段为矿产资源、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调查提供基础数据,是近年来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发展的最突出的特点。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和能源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

2.3.1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

在地质“野战军”装备计划的大力支持下,地质实验室引进了吹扫——捕集进样系统、快速溶剂萃取、微波萃取、圆盘萃取等有机分析样品前处理系统和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先进有机分析仪器和设备,保证了有机分析测试技术发展所需的硬件设备,推动了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围绕“全国地下水水质调查和污染评价”、“全国土地污染现状调查”和“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等国家重大项目,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研究工作。针对“全国地下水水质调查和污染评价”项目中要求的87项必测和选测的有机污染物分析项目,开展了地下水中挥发性苯系物、卤代烃和有机氯农药、苯并(a)芘等必测组分测定方法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地层水中的苯系物、水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分析等分析测试方法、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5种有机磷农药,并结合地下水水质检测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质量异议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行业内迅速推广应用,满足了全国地

下水调查、全国地下水监测的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大批量检测任务的需求。

针对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分析的需求,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一紫外串联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和水、土壤样品中挥发性卤代烃、苯系物、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酚类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对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应用考查、比对及有效性评价,形成了一套相对快速、经济的地质样品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已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质量调查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开展了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类等环境激素类有机污染分析方法研究,满足当前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需要,开展了海洋沉积物中吸附态轻烃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结合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开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m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的检出及成因研究和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提取等研究;开展了天然气气体水合物检测技术、微区分析新技术“激光微裂解一气相色谱一有机质谱法测定煤中有机物”等前沿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有机实验测试技术研究工作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研究起点高,研究工作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地质“野战军”装备规划和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修购专项的支持下,围绕地质调查专项的要求和有机分析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在地质系统率先引进了先进的有机实验测试仪器设备,建立了基于当今先进样品提取、净化、分析等有机检测新技术的分析方法,以满足地质调查样品快速、环保、灵敏、高通量的分析要求,力争与国际水平接轨。

吹扫一捕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是目前国际上最灵敏的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针对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一般为痕量到超痕量水平、分析过程极易挥发损失和相互交叉污染等特点,将吹扫一捕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引进到地下水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避

免了样品采集、保存和检测过程的污染和挥发损失以及常规顶空、直接进样分析法灵敏度低、易损失、易污染的缺点,使得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固相萃取技术是近年来用于大体积液体样品富集和净化的样品处理新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污染小、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分析等优点,可以避免传统、常规的液一液萃取技术劳动强度大、分析效率低、有机溶剂用量大、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针对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样品分析前需要大体积富集的特点,积极研究和开发固相萃取新技术,确保检测方法灵敏、准确、高效。目前研究开发的“圆盘固相萃取一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6种有机氯农药和13种有机磷农药”、“固相萃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酚”、“圆盘萃取一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介质中多氯联苯”和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02树脂固相萃取水中多氯联苯”等系列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样品分析效率和分析准确度、减少了大量有机溶剂的环境造成的污染,满足帅下水中主要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检测的急切需要。

土壤、底泥等复杂基质中痕量有机污染物分析是目前有机污染物分析的又一难点。现代微波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固相提取新技术与固相萃取、凝胶色谱净化新技术的结合,使得土壤、底泥等复杂基质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效率成倍提高,有机试剂用量大幅降低,分析方法更加灵敏、准确,避免了常规索氏抽提分析流程长、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的缺点。建立的“微波萃取一气相色谱/质{普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多氯联苯”、“加速溶剂萃取一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多氯联苯”、“加速溶剂萃取一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加速溶剂萃取一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等系列分析方法,已在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调查中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有机物污染检测技术的发展,寻求有机污染物高灵敏检测的

新技术也是有机污染检测发展的方向。针对多氯联苯中高氯代化合物常规检测灵敏度低和地下水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物需要大体积富集、浓缩给样品采集、运输、提取等带来的问题,研究和开发了“气相色谱/质谱/负化学电离源法测定多氯联苯“和“大体积进样高灵敏度检测地下水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多氯联苯、高氯代化合物、有机氯农药的分析灵敏度;提出了“电子轰击源与负化学电离源联合定量测定多氯联苯”的新方法,弥补了常规电子轰击源定量分析的不足,使多氯联苯检测更加灵敏、准确。同时大体积进样、高灵敏度检测新方法大大减少样品富集倍数和有机试剂使用量,分析方法更加简单、环保,为减少样品采集量探索了一条新路。

自2006年以来,地矿系统的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实验室已完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地下水水质调查和污染评价项目和地下水监测项目的4000多组样品和37个有机污染物组分的测定任务,支持了国家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开展。实验测试标准化工作滞后是当前地质实验测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有机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在起步阶段就重视到这个问题。为使有机实验测试技术方法的标准化具有统一的分析测试质量管理规范,为地质调查工作和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可靠数据,近年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先后在《地质调查技术标准研制、修订与升级》、《地质调查实验测试方法系列标准研制与修订》等地质调查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水介质中有机污染物一挥发性卤代烃分析方法”、“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分析方法”等行业标准的研制,极大地促进行业有机分析测试技术的标准化建设。

2.3.2能源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技术

近年来,地矿部门的油气项目逐年迅猛增加,已达到每年数亿元经费的规模;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国土资源部系统至今还没有一个开展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分析实验室。因此,建立国土资源部系统第一

个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实验室被列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该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具备了常规油气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能力,包括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分析、Rock—Eva]分析、氯仿沥青“A”分析、烃源岩抽提物和原油的石油族组分分析、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饱和烃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芳烃气相色谱分析、芳烃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单分子饱和烃的碳同位素比值分析。在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与开发方面,通过引进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改进了氯仿沥青“A”的抽提与定量分析技术;通过对石油族组分分析的棒薄层色谱技术(TLC—FID)的系统研究,修正并充实了该技术的层析条件和定量依据;通过对中压液相色谱技术(MPLC)在石油族组分分离制备上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对饱和烃、芳烃馏分制备的仪器化。随着地质“野战军”装备规划的落实,能源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与此同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吉林地质科学研究所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实验室开展了“油页岩含油率分析标准物质研制”项目研究,完成了5个样品的采集、加工制备、粒度检验和细碎。5个样品基本代表了我国典型矿区或矿床,如农安油页岩矿区以规模大著称,桦甸油页岩以高含油率为特点,茂名油页岩以南方生物成因为典型代表。样品含油率梯度分布合理,基本涵盖了我国目前已发现油页岩矿石的低、中、高品位含量,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2.4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同位素测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主要集中于同位素测年技术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这些工作开展微区原位同位素、高灵敏度同位素、复杂样品同位素等测试技术研究,建立和完善几种关键性的同位素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如激光40Ar/39Ar定年技术方法、自旋共振(ESR)测年技术方法、36Cl和137Cs定年方法体系以及Re一0s和Pt一0s同位素定年方法体系,开展了高压白云母中

过剩氩成因研究、褐帘石离子探针(SHRIMP)原位微区U—Th—Pb年龄测定方法研究、激光烧蚀一高分辨等离子体质谱(LA—HRICPMS)测定锆石中U/Pb同位素年龄方法研究、MC—ICPMS过渡族元素同位素测定技术方法研究。特别是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引进几年来,将微区同位素测年推向新的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同位素测试水平和为地质科研和地质调查服务的能力;建立了鞍山、黄陵、胶东、太行山、辽北等地早期寒武纪构造年代格架;获得了JackHill地区世界上第三粒最老锆石年龄(43.3Ga),发现在该锆石边部存在3.7Ga增生边,揭示明西澳(43.3Ga)与3.7Ga陆壳物质之间存在联系等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Re一0s和Pt一0s同位素系统示踪及定年应用方法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获得国土资源部2005年科技成果二等奖。特别是在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资助下,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Re—Os地质年代学研究小组成功研制了两个国际上首例辉钼矿Re一0s年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为国内外Re一0s年龄实验室建立了科学数据比对的共同尺度,起到了消除国内外实验室之间的系统误差和检验新研究流程正确性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实验室,均采用该标准物质作为实验室监控样;同样受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项目专项资助,该小组正在研制的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要求和国际定值规则的首个铜镍硫化物和海山富钻结壳的Re、0s含量及0s同位素比值的标准物质工作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金属矿床精确定年技术方法、地质应用研究、年轻沉积物同位素定年、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锆石的阴极发光标型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同位素高精度测试新技术。与传统的热电离质谱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①提高电离效率,可对采用热电离质谱(TIMS)技术难以有效电离

的元素(如Hf等)进行高精度同位素比值测定;②运用元素内标或标样一样品交叉法(StandardSampleBracketing),对Fe、Cu、Zn、Mo、Cr 等金属元素同位素进行高精度测定;③与激光进样系统联用,进行微区原位同位素测定;④提高Sr、Nd、Pb等传统同位素的分析效率。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高等院校等科研和教学部门先后建立了MC—ICPMS实验室,特别是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和原位锆石HF同位素分析方面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2006年引进MC—ICPMS仪器以来,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突出表现在:①在国内率先建立了Fe、Cu、Zn、Mg等同位素的高精度测定方法和与之配套的样品纯化技术,并初步研制了这些同位素体系的标准物质,从而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该国际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②开展了Fe、Cu、Zn、Mg等同位素的质量分馏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质量分馏理论,为这些新同位素体系在地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③开展了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的铁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为运用过渡族元素同位素对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直接示踪提供了范例,从而开辟了我国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的新途径;④开展了湖泊、海洋沉积物和悬浮物的过渡族元素同位素研究,为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提供新手段。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同位素研究组系统地开展了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地球表面圈层硅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同位素测试新技术的地质应用研究》和《硅同位素与原子量测定》等研究项目,加深和拓宽研究领域,进一步完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体系。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①准确标定NBS一28等国际与国家硅同位素参考物质的硅同位素绝对比值与硅的原子量;②改进的硅同位素测试方法得到国际同行的承认;③研制并标定

了国家一级硅同位素标准物质;④在水圈、生物圈硅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新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为研究河流的侵蚀沉积作用和环境影响提供有力证据,并为地球表面圈层的硅同位素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重要资料。该研究成果获得2006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该研究小组还与长江委水文局合作,依托地质调查项目《长江流域侵蚀、沉积作用与环境的同位素研究》,开展了《长江水的化学与同位素演化及其环境意义》的研究。项目组已在长江干流和支流系统采样,对水及水中悬浮物进行矿物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质学综合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这些发现为了解长江流域的气候与水文变化、三峡工程对河水化学与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以及水圈的硅循环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研究小组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开展了“激光探针微区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地质应用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套激光探针微区氧、硅同位素分析系统(包含对激光熔样装置的研制和纯化系统的改进)。利用这一分析系统,研究人员对样品准备、试剂纯化、装样和预处理、激光制样、气体提取与纯化、质谱测量等各个环节进行反复摸索,建立了激光氧、硅同位素分析方法,分析精度均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激光氧同位素分析方法的样品含O2量可低至7μmol(相当于200μg02),分析精度约为0.2‰;激光硅同位素分析所用的样品Si含量可低至5μmol(相当于140μgSi),分析精度优于0.2‰。与此同时,项目组研制了石英玻璃和锰铝石榴石两个激光氧、硅同位素分析工作标准物质,填补了国内有关领域的空白,为激光同位素分析在国内地质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项目组对伟晶岩、辉长岩、地幔包体等难熔矿物进行了氧、硅同位素分析,初步探索了该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这些成果填补了国内在有关领域的空白,为激光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利用MAT253气体同位素

质谱仪,开拓了环境地球化学单体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新领域。先后开展了连续流稳定同位素气体质谱测试技术及其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单体同位素分析、单分子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下深部流体及微生物研究、科学深钻的地下微生物及地下流体研究等。获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包括:①建立了元素分析一同位素质谱(EA—IRMS)分析沉积物、土壤和植物等样品有机碳、氮同位素的方法;②建立了GasBenchⅡ—IRMS 分析水中氢氧同位素的方法;③建立了GC—C—IRMS分析天然气中低碳烷烃碳稳定同位素的方法。其中,EA—IRMS分析沉积物、土壤和植物等样品中碳、氮同位素和GasBenchⅡ一IRMS分析普通水中氢、氧同位素的测试水平达到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的水平。同时,在开展生物标志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前处理方法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些实验测试方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实验测试平台。

2.5野外现场分析测试技术

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开展野外现场分析技术研究,为地学科研和矿产勘查提供及时、可靠乃至决策性的现场测试数据支持,是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地质科研、地质调查野外现场分析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的开展,有力带动了现场分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钻探现场流体分析技术达到目前国际水平,为地下流体地球化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先后承担了流体地球化学实验室建设、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下深部流体与微生物研究科学深钻的地下微生物与地下流体研究、多功能车载野外实验分析装备研制等多项国家级工程或科研项目,开展了大量现场分析研究工作。

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负责的流体地球化学实验室配备了GC、HPLC和小型气体质谱仪等多种现代分析设备,

对钻井过程中泥浆的气体和离子组成进行了不间断测量和实时气体数据跟踪;得到了CCSD的5158m主孔气体(H2、He、CH4、02、N2、Ar和C02)和泥浆中阴阳离子(C1一、SO42一、F一、N03一、K+、Ca2+、Mg2+)的完整剖面,为钻井过程决策和相关项目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数据。取得的成果有:①通过H2的异常升高为钻头磨损提供实时指示;②捕获了苏门达腊、昆仑山西口等8级以上大地震造成的CCSD流体异常数据,发现了地震与流体异常的相关性;③对He 异常中的幔源成分进行了解析,证实了存在幔源流体的贡献;④对H2、C02的大异常进行了现场实验研究,证实由泥浆分解产生的C02和H2与来自地下的流体并存是4820~4930m井段极高异常的原因;

⑤甲烷异常与晶洞具有极好相关。目前正在开展的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为牵头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参加的国家“863”项目“多功能车载野外实验分析装备”课题的主要目标是面向西部偏远覆盖区的矿产勘查,集浅钻取样、制样和现场分析于一体。该课题强调快速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划分为钻探取样、贱金属分析、贵金属分析、气体分析、车载集成等若干模块,并按模块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这也为研究成果的扩展应用打下了好的基础。例如气体分析可独立应用于科学钻探现场,贱金属、贵金属可应用于钻探现场等。目前,各模块正在按分工开展工作,已取得一些初步研究成果。项目研究目标的实现将极大地推动野外现场实验测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6绿色分析技术和样品制备技术方法

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分析技术和样品制备技术方法的开发也成为当今国内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发展的趋势。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样品粒度与分析测试中最低样品消耗量间关系的研究,对涉及不同类型地质样品的粒度、样品代表性和最小取样量的应用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证明了当样品粒度

<30μm时,取样量减小到2mg仍能保证试样的代表性,使样品溶解的总用酸量减小到0.5mL,较常规方法酸的消耗量降低了100倍,并大大减小了溶样时间,提高了分析效率。这种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不仅将降低分析成本,提高分析效率,而且还将极大地减小分析试剂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这项研究的突破将成为分析化学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还结合地下水、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调查,开展了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低污染样品处理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进展。

2.7实验室基础性工作和科研条件平台建设

围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产生的海量数据,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和实验测试质量控制与标准物质的研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在“十五”期问,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和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开展LIMS的研究并获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和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开始在全国地质实验室推广。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实现海量实验数据的储存、管理和共享,完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仍将是今后地质实验测试工作重要环节和研究热点。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另一重要成果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科技人员在国内外首次攻克了基于软件测控大型离子探针质谱仪远程共享系统(SROS)的操作技术,实现了在Internet公共网络环境下,以远程实时操作实验为目的的大型科学仪器的远程共享。自2005年9月,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已实现与国内外多个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间SHRIMPⅡ的单向控制和双向互控。该成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远程共享开创了成功的先河,起到了示范作用,受到科技界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中国地质

科学院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Ⅱ离子探针质谱仪的远程共享成果不仅使我国在国际同位素地质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也将促进实验科学研究观念和方式的变革。

近年来,国内地质实验室重视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在国家科研院所基础性专项和地质调查项目的支持下,修订了一系列地质实验测试方法标准,研制了一批地质标准物质,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在地质科研和地质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8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

国家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适用的专业化地质分析仪器及相关辅助设备研发,这也将成为今后地质分析研究的重要领域。

地质分析测试仪器的研制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自2001年,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连续3次通过竞标主持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学仪器的研制与开发》中的《科学仪器支撑装置和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样品自动化前处理仪器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中第一课题《高稳定度光源的研制与开发》。其中“十五”的第一、二两个课题已分别于2004年2月和2007年6月通过验收,研发成果获得相关专家和科技部的好评,研究成果获2008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

随着现代地球化学、农业和环境地质学的发展以及多目标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一些常规和大型的分析测试仪器在地质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这种形势,近年来,科学仪器研发的重点聚焦于与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相配套应用的样品前处理装置和部分中小型专用仪器设备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样品自动化前处理装置的研发工作中,结合当前国内外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绿色低污染溶剂萃取技术,样品分析测试中的在线分离、消解等多功能模块化预处理

技术,复杂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提取及富集技术,样品溶液自动化比例进样及处理技术方面仪器设备的研发。

在绿色低污染溶剂萃取技术方面,先后研制了顶空、吹扫捕集无溶剂萃取装置,全自动多路加温加压快速溶剂萃取仪,光纤控温微波萃取装置,小型在线加速溶剂萃取仪和六路并联全自动快速溶剂萃取装置等设备及装置中的高压、高温萃取池,压紧式密封和完全独立的上下双截止阀设计,小型在线加速溶剂萃取仪与气相色谱在线联用设计,光纤控温及微量可燃性气体控制保护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在样品的分离、富集技术和溶液自动化处理技术方面,研制了亚临界、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凝胶渗析萃取装置,带有分离、富集、萃取等样品预处理功能模块的全自动顺序注射在线四道样品/试剂引入装置等设备以及设备中阀体的自动控温设计,低脉动泵和可调波长紫外检测器设计,时间模式馏分收集设计等具有创新性的技术。

结合地调项目,研发了元素有机形态分离及检测设备和自动在线预处理水质分析装置。利用元素有机形态分离及检测设备,进行了地球化学土壤、底泥样品中As元素形态的最佳提取试剂配比、提取条件和测试方法研究,同时进行了地下水、地表水、生物体液及组织中As元素形态的检测试验探讨,取得较满意的检测效果。目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与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专门用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中重要有毒有害元素As、Hg、Sn、Pb、Se、Cd形态分析的As一10型元素形态分析仪已进入应用研究阶段,并于2008年通过鉴定,进入分析仪器市场,将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动在线预处理水质分析装置的应用研究中,通过不同模块的功能组合,使其能自动完成消解、加热、蒸馏、萃取、分离等工作,能够对饮用水、地表水、污水、工业废水的氰化物、挥发酚、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在线处理和检测。此项技术和装置的推广应

用,可以大大提高分析速度、准确度和精度,减少样品和试剂的消耗,减少不同水平分析测试人员手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和环境污染。

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为主的研发团队在近三年的工作中,在许多关键技术上都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先后申请了15项专利(已授权7项),发表了相关论文10余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十五”期间,成都理工大学研制开发了便携式现场x荧光分析仪,该仪器在引进美国新产品电致冷Si—PIN探测器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2048多道分析器,高、低压电源和系统控制、采谱程序和分析方法软件。该仪器首次在同类型仪器中使用功能完整的基体校正模式,为进行基体复杂的地质、矿物样品分析打下了基础,有望在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现场分析中得到应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制的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的成功研制为硅酸盐单矿物、含羟基硅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野外现场分析提供了准确、简便、适用的手段,并已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成果的取得都不同程度地抓住了分析测试仪器、装置的研发与升级改造技术研究的关键:①重视对关键技术的攻关;②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实现分析测试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③注重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分析仪器使用:升级改造、研制三位一体的科学仪器新研发机制,开发拥有自己特色、优势及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装置,以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④与企业结合,推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这些成果也为今后分析测试仪器、装置的研发与升级改造创造了经验。

3我国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3.1与国外主要差距

与国际先进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相比,我国在硬件设施上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科技理念上

的差异。缺乏面对地球科学研究需求转变的敏感性,在“以人为本”,特别是人才的投入和培养机制、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距;②在鼓励自主创新方面,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和具体可行的措施;③地质实验测试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地质科研和调查的需求;④重实验测试仪器设备采购,轻实验测试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这使得中国的地质分析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只能被动地跟在国外同行的后面,难以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地质分析技术研究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与国家对地质分析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2.1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我国地质分析测试部门存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目前,部门地质实验测试工作还缺乏统一、完善、高效的管理体制,各地质实验室缺乏根据专业需求和整体布局的明确定位和合理的分工,在专业发展方向上存在交叉重复。

(2)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缺乏长远发展目标。规划与计划存在脱节现象,计划随意性强。项目缺乏统一部署,缺乏大项目机制,集中体现在项目小而散,难以形成有影响的大成果,存在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3)科技创新和面向地质科研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实验测试技术应用理论的原始创新,新技术应用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再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主要还停留在跟踪国外新理论、新技术的水平上,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国际一流的成果;实验测试技术主动服务于地质科研和调查的意识不强,从地质科研、地质调查的实际出发,解决重大地质理论、技术、方法的支撑能力不足。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服务于社会和公众的意识和能力也还不强。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姓名:赵新 班级:机械5-1班 学号: 10号

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概述 测试是测量与试验的简称。 测量内涵: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做数值测定工作。 试验内涵:是指在真实情况下或模拟情况下对被研究对象的特性、参数、功能、可靠性、维修性、适应性、保障性、反应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度量的研究过程。 试验与测量技术是紧密相连,试验离不开测量。在各类试验中,通过测量取得定性定量数值,以确定试验结果。而测量是随着产品试验的阶段而划分的,不同阶段的试验内容或需求则有相对应的测量设备和系统,用以完成试验数值、状态、特性的获取、传输、分析、处理、显示、报警等功能。 产品测试是通过试验和测量过程,对被检测对象的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参量、特性等做数值测定工作,是取得对试验对象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途径。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信息。因此,测试技术是信息科学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是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特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但是人们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总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把需要的部分取得来,以达到观测事物某一本值问题的目的。所需了解的那部分信息以各种技术手段表达出来,提供人们观测和分析,这种对信息的表达形式称之为“信号”,所以信号是某一特定信息的载体。 信息、信号、测试与测试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获取信息是测试的目的,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测试是通过测试系统、设备得到被测参数信息的技术手段。 同时,在军事装备及产品全寿命周期内要进行试验测试性设计与评价,并通过研制相应的试验检测设备、试验测试系统(含软、硬件)确保军事装备和产品达到规定动作的要求,以提高军事装备和产品的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减少对维修人力和其它资源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并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全寿命过程又称为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论证开始到淘汰退役为止的全过程。产品全寿命过程的划分,各国有不同的划分。美国把全寿命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初步设计、批准、全面研制、生产、使用淘汰(退役)。我国将全寿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论证、研制、生产、使用、退役。 这五个阶段都必须采用试验、测量技术,并用试验手段,通过测量设备和测量系统确保研制出高性能、高可靠的产品。因此,测试技术是具有全局性的关键技术。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测试技术具有极其重要地位。 美军武器装备在试验与评定管理中,对试验与评定的类型分为:研制试验与评定、使用试验与评定、多军种试验与评定、联合试验与评定、实弹试验、核防护和生存性试验等类。 但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是研制性试验与评定、使用试验与评定两种。试验与评定是系统研制期间揭示关键性参数问题的一系列技术,这些问题涉及技术问题(研制试验);效能、实用性和生存性问题(使用试验);对多个军种产生影响问题(多军种联合试验);生存性和杀伤率(实弹试验)等。但核心是研制性试验与评定及使用性试验与评定,主要解决军工产品在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使用的效能、适应性和生存性问题。 研制试验与评定是为验证工程设计和研制过程是否完备而进行的试验与评定,通过研制试验与

分析测试允许误差在黄金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问题 精品

· 科技管理· 【提 要】 分析测试允许误差 在不同系统定值不同 , 不 利 于 各系统之间联系 , 应加强 规 范 化 、标准化 ,减少部门之间因此 造成的异议 ,使之统一 。 【主题词】 黄金地质勘探 分析测试允许误差 分析测试工作是整个地质 工作的基础之一 。它指导野外 工程的进展 ,为地质勘探 ,储量 计算 ,矿产开发提供综合利用 评价 ;为地质科研认识客观 ,总 吕文广 金旭升 郑景宜 廖枝茂 吕英平 叶忠于 结成矿规律 ,充实提高理论水平提供重要的信息指标 ,因此它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分 析数据必须及时 、可靠 。分析结果是采样 、加工 ( 选矿 、冶炼) 、化验全过程工作的最终体 现 ,其任何一环工作质量好坏 ,均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周期与效益 。因此 ,为求分 析结果的准确 、及时 、有效 ,必须抓好试样采集及运行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与周期管理 。作 者曾对如何正确规范判定系统误差作过论述 (地质科技管理 ,1996 年第 2 期) 。 表 1 金矿石允许偶然误差表 近年来 ,作者在江西德兴金山矿区 开发过程中 ,发现分析测试允许误差的 执行中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 《地质矿产实验质量管理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全国矿产储量委 员会制订 , 1988) 中 ,贵金属矿石允许偶 然误差对金的允许误差作了规定 ,见表 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局应 地质 、化探 、普查找矿 ,矿产资源开发综 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 。 和国家对实验工作力趋标准化 、规范化的要求 ,也相应制订了《有色 地质分析测试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质量管理办法》,1992 年) , 其中金矿石分析允许偶然误差与《暂行规定》相同 。 吕文广 :男 ,江西有色金属地质四队工程师 ( 333001 , 江西景德镇黄泥头有色地质 四队) 。 郑景宜 :江西有色金属地质四队技术干部 ; 吕英 平 、金旭升 :江西德兴金山金矿技术干部 ; 廖枝茂 、叶忠于 :江西德兴花桥金矿的技术干部 。 吕文广 ·31 · 含量范围 ( g / t ) 允许误差 备 注 相对 ( %) 绝对 ( g / t ) > 100 5 5 综合利用品位 : Au 1 ~3g/ t , 采用 20 %相对允许误差 < 1g/ t ,采用 012 g/ t ,绝对允许误差 50~100 8 4~8 20~50 10 2~5 5~20 15 0 . 75~3 2~5 20 0 . 4~1 1~2 014 分析测试允许误差 在 黄 金 地 质 勘 探 中 的 应 用 问 题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测试测量技术发展趋势.doc

测试测量技术发展趋势 0 评级 | 0.00 out of 5 打印 概览 作者:徐赟, 技术市场工程师, NI 中国分公司 30多年来,作为测试测量行业的创新者和虚拟仪器技术的领导者,National Instruments一直致力于为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提供一个通用的软硬件平台,用于科技应用和工程创新。伴随着测试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这种以软件为核心的测试策略正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的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测试成本。在新兴商业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和未来,测试测量行业正呈现出五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录 1.趋势一:软件定义的仪器系统成为主流 2.趋势二:多核/并行测试带来机遇和挑战 3.趋势三:基于FPGA的自定义仪器将更为流行 4.趋势四:无线标准测试的爆炸性增长 5.趋势五:协议感知(Protocol-Aware)ATE将影响半导体的测试 趋势一:软件定义的仪器系统成为主流 如今的电子产品(像iPhone和Wii等)已越来越依重于软件去定义产品的功能。同样的,在产品设计和客户需求日益复杂的今天,用于测试测量的仪器系统也朝着以软件为核心的模块化方向发展,使得用户能够更快更灵活的将测试集成到设计过程中去,进一步减少了开发时间。 通过软件定义模块化硬件的功能,用户可以快速实现不同的测试功能,并应用定制数据分析算法和创建自定义的用户界面。相比于传统仪器固定的功能限制和只是“测试结果”的呈现,以软件为核心的模块化仪器系统能够赋予用户更多的主动权,甚至将自主的知识产权(IP)应用到测试系统中。(见图1) 在业界,被认为是最保守的客户之一的美国国防部在2002年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下一代测试系统(NxTest)必须是基于现成可用商业技术(COTS)的模块化的硬件,并同时强调了软件的能动作用。最新的合成仪器(Synthetic Instrumentation)的概念也无非是经过重新包装的虚拟仪器技术,将软件的开放性和硬件的模块化重新结合在了一起。

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探究

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23T15:41:12.0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梁云[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体大的提升,作为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七地质大队山东临沂 2760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体大的提升,作为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地质实验时,要注重其规范性和严谨性,从而得出精准的数据结果。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地质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地质工作;地质实验;测试技术 引言 地质工作就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认知手段,通过地质工作的开展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在地质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其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地质勘察的样品进行实验测试,能有效的论证地质工作各项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地质工作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严谨、规范的地质实验测试尤为重要。 一、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概况 我国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通过地质工作的开展,借助各种技术手段来对地质进行实际的勘察,能有效的探明矿产资源。我国当前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在地质工作上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由于对矿产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所以,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地质状况进行了解,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地质实验测试能有效的了解地质的真实情况,从而保障矿产资源开发的安全性,因此,这就对地质测试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地质工作还与建筑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数据信息直接关系着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综上所述,我们要加大地质测试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投入的力度,从而切实的提升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水平,保障获取信息数据的精准、真实,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意义 在通常的情况下,在进行矿产探测的时候,地质工作进展程度如何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最近这些年,伴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与以前相比较,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之中,地质工作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1]。由于地质工作自身的特点,工作步骤十分繁多,往往涉及多项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其很难在短时间之内的全部完成。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系统的进行地质工作以前,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要进行与地质工作相关的各种实验。因此,地质实验测试的顺利完成能够给后续进行地质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作用。 三、地质实验测试在实际中的应用 1、我国的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各地区之间的地质构造也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进行实际的地质考察中会出现较大的技术难题,因为很多在这个地方所研究和摸索出来的地质勘察技术在另一个地方就完全不能够适用。因此就会直接导致不同地区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难度加大,必须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的提升和改善,以免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址[2]。首先,在地质工作中,要在不同的区域对地质进行勘探和采集,根据不同的地质样品进行地质状况的实验测试技术分析。与此同时,也要根据相关的地质样品进行物理分析与化学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从根本上明确地质状况。 2、提高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矿产的普查和勘探中的应用。我国的经济科技不断发展,这也离不开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利用和普查上,一个国家对于自身的矿产资源如果能够有着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这也就对国家的科技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地质试验测试技术的提高,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储藏量以及矿产资源的品种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了解[3]。另外,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煤矿等资源也是非常的丰富,通过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有效运用,作为一个产煤大国,对煤的勘测也有着重大意义。地质实验测试技术能够非常好的为某区域的煤矿资源的开采与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开采单位提供风险的评估与分析,从而大大降低开采的风险性。 3、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科技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迅速的发展,然而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各地地质灾害却都频频发生,这不仅仅是地表活动的原因,最主要的方面却是因为地质技术的缺陷,在进行地质的研究和矿产开采等过程中造成的地质活动,从而造成了灾害的发生,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未来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地质实验测试的应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在技术层面,必须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创新,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应用范围;在实验内容上,渐渐从传统的只重视单纯的资源分析转向兼顾资源环境物料分析;在实验分析方式上,从传统的无机分析向有机分析和形态分析过渡;在实验分析范围上,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分析发展 [4]。 四、我国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各地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我国地质部门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重视程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并制定和确定了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在未来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地质实验测试的应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在技术层面,必须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创新,提高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应用范围;在实验内容上,渐渐从传统的只重视单纯的资源分析转向兼顾资源环境物料分析;在实验分析方式上,从传统的无机分析向有机分析和形态分析过渡;在实验分析范围上,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分析发展;分析场所上,从室内分析向室外分析方向扩展。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向国际测试技术接轨,并适应新新设备仪器的要求,满足地质工作不断发展的要求。 结语 总之,在地质工作中,地质实验测试技术是保障地质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相关人员要加大对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其技术水平,从而为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宁.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9):111. [2]孙宁.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1):162.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子测量论文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阐述了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对策。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LXI ATE 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2) (一)总线接口技 术 (2) (二)软件平台技 术 (3) (三)专家系统技 术 (3) (四)虚拟测试技 术 (3) 第三章展望未来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国内外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叙述了模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各行业模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强调指出了两个关键问题——模具材料和模具标准——是持续发展 模具技术的重大策略。中国模具技术,则是依据着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趋势, 转变着模具品牌产品的发展规模,不断的提高着模具设计水平,迎合着模具企 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也会进一步的推动着模具技术发展。 关键词:发展趋势、现状、模具技术、塑料模具、模具CAD/CAM Abstract:This paper was nar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It wa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ll trade and professions on the mould and die.It was indicated emphatically two questions of the crux一一mould materials and mould standard——developing continuous ly the great tactics on the progress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China mol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ld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rket, the brand product change mould the development scal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ie design,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he mould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ld technology. 一、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拄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发展与之相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模具标准件、软件、材料供应等服务模式更为人性化,为企业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模式开始出现,这无疑对模具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我国的模具品种仍然不丰富,模具行业的平衡发展亟需重视。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在制造业产品生产、研发和创新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近10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均以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模具行业保持产销两旺、持续高速发展,模具产量、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中国的模具市场十分广阔,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和IT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对模具的需求量和档次也越来越高,同时精良的模具制造装备为模具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保障。2007年模具销售额870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21%,模具出口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7%,模具进口仍保持在20亿美元。数据显示着我国模具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和构成。从目前各国掌握的制造技术来看可分为四个领域的研究,它们横跨多个学科,并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1 现代设计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模糊智能CAD等。 2)性能优良设计基础技术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断裂设 7)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2.4 系统管理技术 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集成管理技术;3)生产组织方法。 3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3.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实现了机械制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化工、军事、航天、通讯、医疗、电子等行业,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分支科学。众所周知,自动检测技术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自动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提高产品性能及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整个生产周期成本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其次通过自动检测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详述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自动检测系统组建的概念、结构以及在组建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以此为铺垫,进而深入探讨自动检测技术在各领域间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自动检测系统应用发展 第一章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自动检测技术是一种尽量减少所需人工的检测技术,是一种依赖仪器仪表,涉及物理学、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这一技术可以减少人们对检测结果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减轻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了被检测对象的可靠性,因此自动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动检测技术主要有

两项职责,一方面,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可以直接得出被检测对象的数值及其变化趋势等内容;另一方面,将自动检测技术直接测得的被检测对象的信息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制定相关决策。检测和检验是制造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通过检测和检验活动提供产品及其制造过程的质量信息,按照这些信息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修正,使废次品与反修品率降至最低,保证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稳定性及产出产品的一致性。 传统的检测和检验主要依赖人,并且主要靠手工的方式来完成。传统的检验和检测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之后进行,一旦检出废次品,其损失已发生。基于人工检测的信息,经常包含人的误差影响,按这样的信息控制制造过程,不仅要在过程后才可以实施,而且也会引入误差。自动检测是以多种先进的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且易于同计算机系统结合,在合适的软件支持下,自动地完成数据采集、处理、特征提取和识别,以及多种分析与计算。而达到对系统性能的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目的。 1.1检测与检验的概念 检测是指为确定产品、零件、组件、部件或原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目标值而进行的测试、测量等质量检测活动,检测有3个目标: ①实际测定产品的规定质量我及其指标的量值。 ②根据测得值的偏离状况,判定产品的质量水平,确定废次品。 ③认定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和对测量活动简化是否会影响对规

岩矿分析与测试技术成就与前景

岩矿分析与测试技术成就与前景 ——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编者按】“十一五”是我国地质行业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五年,也是地质行业大发展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正是我国历时12年“地质大调查”收官验收之年,12年来共完成1:25万、1:5万区调1040幅,1:100万海洋地质图2幅;完成160万km2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填图;1640个山地丘陵县市的地灾调查与区划填图,全国地下水资源第二轮评价等基础调查工作。特别是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的完成,宣告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的全面覆盖,使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全国新发现固体矿产地近2500个,其中大型以上规模约450个,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6亿吨、天然气3万亿方、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380亿吨、铁矿71亿吨。在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煤、铁、铜、铝、铅锌和金等大多数大宗重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仍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煤增长了26%,铜增长了19%,铝土矿21%,铁9%,铅23%,金33%。 “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科学研究也是硕果累累。地质行业获得国家三大奖共90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7项,发明奖8项;省部级奖约50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10万余篇,其中,在国外刊物发表约1万篇左右。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24篇,占中国本土科学家发表论文12.83%。有18人被增选为两院院士。上述成果有力的推动了地质学科的进展。学会网站将陆续摘登本次会议之精华,供广大会员和地质工作者参阅。(学会秘书处,2011.8.02) 一、本学科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口、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人口的增长,工业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这些危机严重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安全的关键因素。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是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产生的数据是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及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地质勘查事业和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我国首任地质部长李四光先生曾在1953年全国地质化验工作会议上说:“地质、测量、化验三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隐身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各样的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对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详细大胆的预测,并就隐身技术做出一些总结。 一、隐身技术的概述 自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时首次使用F2117隐身战斗机后,隐身技术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军界的高度重视。在海湾战争中,各种隐身兵器的精彩表演,尤其是F2117又一次的不凡战绩,令世界各强国对隐身技术刮目相看。海湾战争后,美、俄等军事强国都加强了对隐身技术的研究,隐身技术因此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如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隐身舰船、隐身导弹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飞行器、舰船等作战装备的探测技术日益完善。现在,各个军事强国在本土都有强大的雷达网,空中有预警机,在太空还有战略预警系统。这些系统通过链路构成一张强大的预警网络,对飞机,舰船甚至是导弹的生存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已经成为考量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指标。具有隐身性的装备,既拥有了在战场上赖以生存的法宝,又使得自己在进攻中处于主动的一方,加大了攻击的突然性。在讲究快速反应的现代战场,隐身技术已经成

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隐身技术按照战斗平台分,可以分为飞行器隐身,舰船隐身,导弹隐身。 按照隐身的方式手段主要为雷达隐身,并辅之以红外、光学和声波隐身,其中雷达隐身是现代隐身技术的重中之重。红外隐身在导弹突防中应用较为广泛。而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潜艇的声波隐身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雷达隐身技术的关键 若用一句话概括雷达隐身技术,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减小装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一下简称RCS)。所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就是定量表征目标散射强弱的物理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越小,雷达接收能量越小,因而使敌方侦察雷达难于对己方目标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隐形目的。 RCS不是目标的几何截面积,而是一个与目标产生同等回波的金属圆球的等效截面积,几何截面积、材质和形状对雷达的反射率和反射的方向性都对雷达截面积有影响,所以雷达反射面积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大,也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小,就好像在黑夜里手电照射下,一块小镜子可以远比一个蒙面黑衣大汉显眼。作为参照,美国的F-15 的RCS为405 平方米,B-1B 为1.02 平方米,SR-71 为0.014 平方米,F-22 为0.0065 平方米,F-117 为

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据公安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4亿辆,年增长1510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2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2.6亿人,年增长2647万人。这个增长量,已经超过了1997年年底驾驶人总量。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也就是说,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 2013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500亿元,预计2015年整个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7660亿元。汽车后市场正在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新兴增长点。 目前美国车主一年用于维修保养的费用大约是2000亿美元,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大约是5000亿元人民币,美国大约是中国的2.6倍,这略高于与中美汽车保有量的比例(2.4倍),如果我们假设中美在汽车后市场方面会最终趋同,按照有关机构的预测,未来5-1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会达到美国的规模。 在中国后汽车市场,拥有40万家汽车维修企业,但只有2万多家是4S店。对40多万家的汽车维修企业以及更多

的从事汽车美容、改装、装饰、中介代理等服务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汽车服务区域化特点的限制,以及同业低价恶性竞争的简单粗暴运营方式,使得从业企业普遍遇到发展的瓶颈。 在国内有关汽车方面的互联网平台例如汽车之家、易车网等。汽车之家2013年12月12日汽车之家(NYSE:ATHM)首日收盘30.07美元,较17美元的发行价上涨76.88%。以收盘价计算,汽车之家市值约为31.6亿美元,说明中国汽车类平台大有可为。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发展,已有的汽车类的互联网平台更多的是以服务汽车销售市场为服务目的的,是以汽车生产、销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虽然也有提供用车知识等方面信息,但因为是以汽车厂家为收益的关系并不会清楚明白的反映汽车质量问题,从而使车主只能看到表面现象。 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也有涉及汽车用品等方面,但因已有的市场定位,更多的是产品的电子商务方面发展; 还有一个类型的平台是汽配类型的互联网平台,从传统的汽配市场发展而来,主要服务对象是汽车维修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为维修企业采购汽车配件提供便利。 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汽车服务业销售额已经

先进测试技术及发展趋势课件

先进测试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先进测试技术与仪器对于现代制造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分析现代制造系统与先进测试技术同步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制造系统与先进测试技术相互关系和协同发展的问题。针对先进测试技术的研究要紧紧围绕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分析论述了先进测试技术领域的一些值得关注、重点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制造系统先进测试技术发展趋势 1 绪论 制造业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着如何增强企业间的合作能力,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问题。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推动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集成,是机械制造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对先进测试技 术的需要更为迫切。因此,采用先进信息化数字测试技术和产品来迅速提升机械制造业水平,是当前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为现代制造系统运行质量保证体系中数据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评定环节,先进测试技术和精密量具量仪是现代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眼睛,成为现代制造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先进检测技术有机集成到机械学科和先进制造中,为现代制造系统提供高效率、高精度和高质量的保证。该文针对当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高档数控加工等现代制造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论述现代制造技术与先进测试技术的协同发展的问题。通过讨论先进测试技术现状、需求与特征,分析论述了现代制造系统中的精密测试、在线检测、数字化测试、计算机视觉测试、三坐标测试机等技术和应用发展概况,目的是围绕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提出了先进测试技术领域的一些值得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问题。 2 现代制造与先进测试技术 现代制造系统是在吸收和发展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管理、服务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以实现优

矿物分析-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

书名: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主编;尹明、李家熙 开本;16开精装4册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2011-3 定价;600.00元 优惠价:480元

内容简介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尹明、李家熙主编。该书是在1991年《岩石矿物分析》第三版基础上由50多家省局和地方地质分析测试部门的技术骨干重新修改补充编著而成,总结了全国广大地质分析科技工作者近20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共计600万字,将于2011年1月地质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四册,保留了部分具有权威性、传统(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新增了很多成熟、实用、行之有效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突显了痕量、超痕量多元素分析技术(几乎涉及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以及现代地质与环境调查中的有机物、形态、价态分析技术等。 主要内容如下:

全书分为四个分册。 第一分册是地质分析基础知识及通用技术,共868页。 第二分册是岩石、非金属和黑色金属矿石分析,共862页。 第三分册是有色、稀有、分散、稀土、贵金属矿石及铀钍矿石分析,共967页。 第四分册是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共1252页。 本书总结了广大地质分析工作者进20年来取得的科 研成果,是来自55家单位的62位编委参与编著、 历时5年完成的全国地质实验分析测试领域的大型著作,可供大家日常参考。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版是记录岩矿分析测试技术发展的知识宝库,总结了当前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分析技术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前分析 仪器技术的进步与地质实验室装备的水平,可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球化学调查、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矿产综合利用与评价、环保行业、 进出口矿产品商检等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人员参考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摘要:信息时代已然到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趋于信息化,人们利用网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信息安全涉及数学、物理、网络、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知识。掌握信息安全,谨防高科技犯罪。本文对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2】关键词:密码学;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3】正文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系统设备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中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网络发展到现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账户”“密码”“个人用户”······已成为必备的生活数据。在越来越普及的计算机生活中,我们在应用的同时也要预防黑客攻击,病毒入侵,人肉搜索······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还包括黑客的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评估、网络犯罪取证等方面的技术。信息安全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国家安全。21世纪的战争,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信息对抗方面的能力。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不了否认性、可控制性、以及可追究性。而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到安全应用,是主要以密码学为主,包括安全协议、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对抗、安全检测和评估等关键技术。以此为基础,还出现了一大批安全产品。 常见的安全威胁有: 第一,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第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地质测试分析方法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2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3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4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5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 2Kg为适。 8 X—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