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学考试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 A )。
A.古希腊学园 B.中世纪大学 C.赠地学院 D.红砖大学
2.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 B )。
A.德国柏林大学 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C.英国剑桥大学 D.法国巴黎大学
3.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B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A )。
A.专业性 B.基础性 C.中学后教育 D.通才教育
8.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D )。
A.发展科学 B.社会服务 C.促进经济发展 D.培养专门人才
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C )。
A.独特性 B.易变性 C.先导性 D.开放性
10.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C )。
A.耶鲁学院 B.普林斯顿大学 C.哈佛学院 D.威廉玛丽学院
11.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D )。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12.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B )。
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1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 B )。
A.哈佛大学 B.霍普金斯大学 C.弗吉尼亚大学 D.耶鲁大学
二、填空题
1.美国经济学家( 丹尼森 )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 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等学问的场所,大学主要是围绕( 文 )、( 法 )、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
4.( 民主 )问题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1.( 培养专门人才 )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
12.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 客观要求 )。
13.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 教学服务 )、科技服务、( 信息服务 )、设备开放服务等。
14.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创建于11世纪初的( 萨莱诺大学 )。
1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不仅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而且对( 个人收益 )有贡献。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2.简述现代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3.简要说明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4.简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
5.简述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四、论述题
1.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3.阐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高等教育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但是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血缘”关系的是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的许多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因此,答案选B。
2.B
解析:美国大学在营造德国大学式的学术研究氛围的同时,亦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到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实践中。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 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以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因此,答案为B。
3.C
解析:“书院”名称开始用于唐代,但那时还不是聚徒讲学的教育组织,而是校刊、收藏经籍的场所。宋朝书院兴起,成为高等教育机构,代表当时最高教育水平。因此,答案为C。
解析: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以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答案为A。
7.B
解析: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因此,答案为B。
8.D
解析:大学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功能,其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代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仍旧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因此,答案选D。
9.C
解析: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部门本身就是文化意义上的机构,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学校文化具有先导性。蔡元培说的“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即说明了学校文化的先导性。因此,答案为C。
10.C
解析:美国的大学出现得比较晚,最早的是建于1 636年的哈佛学院,就是今天著名的哈佛大学。因此,答案选C。
11.D
解析: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特殊环境中,经过长期教育实践创造出来的,以师生互动价值观为核心并体现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态和物质形态。狭义的校园文化仅限于校园精神文化,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校园文化,它的主体都是全体师生员工。因此,答案为D。
12.B
解析: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政治上高度分权的联邦制决定了其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模式。因此,答案选B。
13.B
解析:美国大学按

照德国大学的模式建立了霍普金斯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并使大学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中心。因此,答案选B。
二、填空题
1.丹尼森
2.专业教育
3.文;法
4.民主
11.培养专门人才
12.客观要求
13.教学服务;信息服务
14.萨莱诺大学
15.个人收益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经济的制约,同时对一定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作用。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①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
②通过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人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不仅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而且对个人收益有贡献:
①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其劳动质量,从而提高受教育者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
②高等教育可以增加受教育者的无形收入,如通过改变其生活方式,包括消费行为的改变、理财能力的提高、家居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子女的教育和辅导等等,来提高生活质量。
③高等教育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高等教育可提高受教育者未来取得收入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尤其是为处于社会不利阶层或家庭的子女创造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有助于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2.简述现代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自近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与科学知识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自然科学门类开始逐一地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各自构成独立的科学体系,并逐步加强向大学内部的渗透,目前科学课程已经在大学教育内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高校中各种学科和专业的形成,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上的变化等等,都反映着科学技术变革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②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高校的物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技术等,都是科学技术发

展的成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成果的不断创造,改变着高校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简要说明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答:人类文化与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化的要素构成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广泛的、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具体而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高等教育内容中的基本要素往往是文化中那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符合高等学校教育要求的部分。因此,现实中文化的特定内涵及其发展状况势必影响着高校教育内容选择与取舍的范围。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广播、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既属于文化系统,同时其中很多部分又是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现代社会中的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学等。而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则是作为学校教育设施的补充部分,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教育。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文化传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而深远,它是影响各国高等教育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各大学之间可以有很大差别,学校开设各种学术性、实用性、职业性等课程,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可根据有关规定即时入学,获得学分及毕业。不同国家不同的高等教育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另外,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4.简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
答: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面临”三个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具体分析如下:
(1)世纪转换
人类历史已从20世纪进入到2 1世纪。在新的世纪里,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当代大学生将是完成21世纪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力量。因此,高等学校不仅要发展数量,而且要关注质量,要加强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能担负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社会转型
我国正处在从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的转折期。要实现21世纪的社会转型和

未来10年、30年、50年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要使科学技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成为集约型经济,最重要的是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培养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各类学校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国2l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并把实现这一蓝图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和驱动力,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成才,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答: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在现代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依旧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核心来展开。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研究进入大学,大学开始培养科学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大学承担了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现代高校培养的专门人才从层次看包括了专科、本科直至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多种层次;就类型而言,高校专业门类越来越多,甚至在同一类专业人才中也有类型之分,如理论型、技术型、应用型等。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发展科学职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高等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然集中大量具有丰富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专家,设置科类齐全的专业、学科,购置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收藏丰富的文献资料,拓展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这就同时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社会服务职能主要表现为高校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现代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
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信息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设备开放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四、论述题
1.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答: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伴随着人

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之中。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中世纪高等教育的概念
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惟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在具备了文科的基础上学习。因此,中世纪大学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是一种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
(2)工业革命时期高等教育的概念
资产阶级革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欧洲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一些中等学校逐步成为大学教育的预备机构,中等教育开始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至此,高等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并且不断地制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扩展,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3)19世纪后高等教育的概念
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又有了新变化,从而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其主要表现为:
①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各种形式的专科层次教育也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特别是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短期专科教育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并且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其规模也蔚为可观。
②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在传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形式之外,又出现了其他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等非正规大学。这些非正规大学也被许多国家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显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概念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高等教育概念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高等教育将肩负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面临更大的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1)国际人才大竞争的挑战
21世纪将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激烈竞争的世纪,但最主要的竞争表现在人才竞争上。谁把握了21世纪的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胜利。如果说,20世纪的“财富主要源于物质资源”,那么,2l世纪的“财富主要源于人力资源”。而人才质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教育。因此2l世纪国际人才的大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大竞争。人力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高等学校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基地。

我国是人口多、人才少,劳动力多、劳动力素质低的国家,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迎接2 1世纪挑战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尤其高等学校,是承担培养中、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只有办好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确保我国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确保我国在跨世纪国际激烈竞争的新的历史阶段立于不败之地。
(2)高新科技大发展的挑战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知识的陈旧周期在缩短。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快,对高等教育提出两条要求,既要给学生打好基础理论,又要教会学生学习。二是两门或两门以上新的学科互相融合、交叉、渗透,产生新的学科,这一特点要求高等学校必须给学生以复合型知识,要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三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在缩短,19世纪发明的发动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65年,电话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56年;到了20世纪,雷达从发明到应用为15年,尼龙为12年,电视为11年,激光为、3年,这说明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面临高新科技大发展,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创造型、有很强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掌握高科技,创造高新科技,把高新科技用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之中。高等学校要主动承担起用高科技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这既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又能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3)全球经济大开放的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呈现出大发展、大开放、大融合的特点。经济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才和教育。而我国目前仍然以粗放型经济为主,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落后。
世界经济大开放的特点,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加速教育的国际化,培养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国际性人才,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公关能力、和

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要有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觉悟,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国家的兴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丧失国格和人格。
(4)知识经济大崛起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体现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创造源、人才的培养地、文化的传播者,也将是经济的增长源。因此,教育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学习将成为个人或组织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为国家最高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不仅要继承和传授知识,而且要发展和创造知识,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断创造新的知识,迎接新知识的挑战。最重要的对策,就是发挥教育的创造性功能,培养学生具有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在教育观念上要树立国际化、现代化、终身化、个性化的观点,要给学生复合性知识,给学生一定的空余时间去发展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5)多元文化大汇合的挑战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信息革命的时代,各种思潮、各种文化蜂拥而至。高等学校是各种文化的汇集地。一方面由于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各种不同的人都在关注、吸纳自己所青睐的文化和思潮;另一方面各种文化和思潮又都要在高等学校占领一席之地,寻找知音和继承人。因而高等学校成了多元文化大汇合的“高压区”、“敏感区”。
青年学生敏捷好学、精力充沛,对各种文化、思潮吸收能力很强,但由于涉世不深,辨别能力不强,往往食而不化,是非不明,真伪不分,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成长。高等学校必须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弘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切实让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提高识别能力,增强抵制能力,让社会主义文化占领课堂,占领学校阵地。
3.阐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治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以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按照自己的阶级要求来进行,就要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

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地位导致的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美国政治上高度分权的联邦制决定了其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模式,而法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集权模式又是其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其实在本质上就反映了传统的中央集权的政体性质。近些年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中地方权力的扩大,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模式已基本形成。
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应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等方面,都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反映了特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教育对象实施政治教育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从而使受教育者理解特定社会的政治观念,树立社会所向往的政治理想,并形成维护现行政治体制的政治行为。在高等学校中,政治教育或者以直接开设有关政治课程形式来进行,或者是以非直接的形式来进行。
②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为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巩固阶级的统治地位,各个社会总是利用高等教育来为其培养代表本阶级意志、维护其阶级利益的统治人才。
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一方面政治上的民主化必然要在教育领域得以体现;另一方面教育上的民主化进程势必又会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平等在现代国家的政策中已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本身就包含了社会政治民主的成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