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_陈晓翠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_陈晓翠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_陈晓翠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_陈晓翠

主要参考文献

[1]肖俊.国有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激励机制探讨[J ].现代商业,2014(35):142-143.

[2]王艳红.国有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以A 公司为例

[J ].经营管理者,2015(26):145-146.

[3]徐建琳,伊静静.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柔性激励模式探讨[J ].经

营管理者,2012(8):72,68.

[4]王卫红,张牧云.引入柔性管理,增加金融企业的吸引力[J ].发展研

究,2012(7):92-95.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

陈晓翠,王璐,徐思蒙,陈向华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00)

[摘

要]在综合若干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内涵以及开展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重

要意义。介绍了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在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现状、模型和测评方法,并针对旅游、酒店和超市行业的现状,指出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要素,为相关行业制定服务提高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层次性相关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59[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1-0102-04!!!!!!!!!!!!!!!!!!!!!!!!!!!!!!!!!!!!!!!!!!!

[收稿日期]2016-04-19

[基金项目]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大学生创新实验(60202004)。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传统的服务行业甚至是在各种销售、家电等行业,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顾客满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顾客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两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对两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决策者如何在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下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策略,成为策略制定的焦点与难点。

1服务质量

服务领域中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由Gronroos 在1982年提

出,这是服务质量在理论研究界备受关注的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服务质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服务质量研究的归纳整理,本文将从服务质量内涵界定、服务质量模型研究、服务质量测评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阐述。

1.1服务质量内涵界定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在营销行业,一般用感知服务质量进行描述,指顾客感知的服务与预期的服务相比较之后对服务形成的一种主观评价。

Garvin 把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对事物的主观反应,即对服

务质量的主观感知。Gronroos 提出将感知服务质量从技术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学者朱沆、汪纯孝等通过研究指出,服务质量由环境、技术、感情、关系和沟通五个方面的质量组成,其中技术质

量最为重要。温燕碧、汪纯孝的研究指出,两个质量和三个公平性共同作用于服务质量,两个质量指硬质量和软质量,三个公平性指交往、结果和程序三个方面的公平性。

1.2服务质量模型研究

1985年Parasuraman 等学者提出从可信度、安全、接近、沟

通、了解顾客、有形要素、可靠性、反应性、能力和礼仪十个维度评价服务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总结出感知服务质量模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RVQUAL 模型。

1.2.1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1982年,Gronroos 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经验质

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技术质量是顾客对得到服务的客观评价,强调对服务结果的感知;功能质量是顾客得到服务的过程和途径,强调对过程的感知。期望质量与口碑、营销沟通等密切相关。该模型将经验质量与期望质量进行比较,经验质量高于期望质量时,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较高。

1.2.2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Parasuraman 等学者建立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认为

顾客感知与期望差距包括认知差距、标准差距、交付差距和宣传差距四个方面。要从四个缺口入手减少顾客感知与预期之间的差距,但差距并不能完全消除,要在工作中做好服务补救措施。

1.2.3SERVQUAL 模型

SERVQUAL 模型建立在Berry 、Zeithaml &Parasuraman

(PZB )等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可靠性、回应性、安全性、移情性和有形性五个维度基础上。该模型认为顾客从这五个维度对服务进行评价并通过感知与预期比较得到认知服务质量。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6年6月第19卷第11期

Jun.,2016Vol .19,No .11

1.3服务质量测评方法

服务质量的测评方法,包括问卷法、侧面测评法和数理统计法,经历了一个由静到动、由固定到浮动的过程。问卷法是通过向顾客发放问卷的方式来了解顾客的感知;侧面测评法是从企业自身角度选取各项指标,从侧面的了解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但是这种方法的准确率较低;数理统计法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

1.4小结

服务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由顾客对服务的感知与预期比较形成对服务质量的评价,顾客的经历、个人需求、经验等因素通过预期影响服务质量的评价。关于服务质量的模型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在评价的服务要素及重点方面有所不同。

2顾客满意度

近年来,各行业都加强了对顾客满意度的重视。马义华、叶祥凤(2008)指出,非常满意的顾客的购买意愿六倍于满意的顾客。此外,发展一个新顾客所需要的费用可用于维持六个老顾客,而且维护好老客户有助于赢得好口碑和培养顾客忠诚,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本部分从国内外学者对顾客满意度的定义以及所采用的不同的模型两个方面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表述。2.1顾客满意度的内涵界定

虽然各位学者对顾客满意度内涵表述不一,但本质上其观点可归纳为: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与期望之间的比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感受,良好的顾客满意度能够提高顾客流量和销售量。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由Cardozo于1965年提出。1998年Tax和Brown对遭遇服务失败的顾客进行调查,发现糟糕的顾客满意度导致顾客的流失,强调顾客满意度对企业的重要性。Tax等学者认为顾客流失源于以下过程:大多数客户遇到服务失败时,会选择其他服务提供商而不是抱怨,也不会对企业提出不满意的看法。

Cardozo认为满意是预期的结果,预期从经验中获得。Cadotte,Woodruff等学者提出,消费者会用情绪化的语句来表达对产品使用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进而影响其满意度。Mackoy等学者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补充,他指出满意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情感评价和准认知观念。

国内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晚,赵平教授于1995年首次在国内提及顾客满意度,并开始进行系统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增长、稳定和调整阶段。

赵平教授提出顾客满意度与企业声誉紧密相关,增加顾客满意度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黄亮在综合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接受产品或服务前后的一种态度比较和认知状态。

国内外的诸多观点都强调顾客感知,企业要从顾客的角度和需求出发,提供给顾客迫切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高满意度建立在顾客感知并认可服务的基础上。

2.2顾客满意度模型

国内外众多学者将顾客满意模型用于解释顾客满意的形成。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SCSB模型、ACSI模型和ECSI模型,其中ACSI模型在模型构造和实际运作上最具规范性和科学性。

2.2.1SCSB模型

SCSB模型是由瑞典学者于1989年构建的第一个顾客满意度模型,其涵盖的行业、企业和数据十分全面。此模型的前因变量为感知价值和顾客期望,后因变量为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感知价值可从两方面进行衡量,一方面是在价格一定时,对总体质量的评估;另一方面是在总体质量一定时,对价格的评估。顾客满意度可从三方面进行衡量,分别是:顾客的满意程度、内心期望达到的程度和实际与期望之间的差距。顾客抱怨随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而改善,而顾客忠诚受顾客满意度与顾客抱怨处理情况的影响。该模型认为顾客会默认从以前的消费经验中掌握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服务体验进行满意度预测。2.2.2ACSI模型

美国学者Fornell等在SCSB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ACSI模型。ACSI模型同SCSB模型相比在前因变量中增加了感知质量,将质量感知与价值感知区分开来。感知质量是顾客对质量认知的评价,模型通过质量的定制化、可靠性和总体评价三个变量来度量感知质量。同时,感知价值侧重于成本方面,感知质量侧重于质量方面,通过两者之间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重视程度的高低。2.2.3ECSI模型

ECSI模型认为顾客抱怨不仅是顾客不满意的结果,顾客抱怨的处理同样对顾客满意产生影响。如果顾客抱怨处理不好,会对顾客满意产生强烈的负向影响。另外,企业形象会影响顾客对服务的期望程度以及对满意的判断,顾客对企业的偏爱随对企业形象认知的提升而改善,进而影响顾客忠诚。

2.3小结

顾客满意度的模型较多,但是三种主要的顾客满意度模型在根本上都是一致的:比较顾客的感知价值或质量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而两者之间的差距是顾客满意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通过顾客满意的积累形成顾客忠诚。

3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关系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由于诸学者所研究的对象、地点、时间及抽样样本不同,大家对两者相关关系的看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Gronroos等学者提出的“顾客满意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另一类是Parasuraman、Bitner等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是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3.1感知服务质量影响顾客满意度

该观点认为服务质量影响交易型顾客满意,而随交易型顾客满意的积累,形成累积型顾客满意,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一种观点。

20世纪70年代,诸多国外学者开始对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Cronin&Taylor在研究中发现服务质量为顾客满意度的先行变量。Parasuraman、Zeithaml&Berry 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服务质量的概

企业管理

念模式”,模式中的第五缺口的大小由顾客来决定,顾客感知低于顾客期望时,顾客满意度较低。

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国内也取得较大进展。彭焱、夏新平通过对网上交易的研究,认为感知服务质量主要通过有形性、可靠性、响应度、保证性、关怀性、信息质量及易用性维度影响顾客满意,通过七个维度综合而成的感知服务质量越高,顾客满意就越好。2013年杨文超将服务质量的三个构面(可靠反应及保证性、关怀性、有形性)与顾客满意的五个构面(理专表现、产品质量、要求费用、舒适融洽、作业流畅度和信息多样化)通过典型相关分析进行研究,认为顾客对服务质量三个构面认知越好,顾客的满意度越高。

3.2顾客满意影响感知服务质量

虽然顾客满意度影响感知服务质量的观点被认可的程度相对较低,但仍有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顾客满意对服务质量有正向影响。

Bolton&Drew认为顾客满意对顾客以往服务质量感知的修正具有调节作用,并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用函数表示。董健(2012)通过对美容美发行业的研究,证实了顾客满意对服务质量可靠性、移情性和有形性三个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移情性的影响最大。

3.3层次性相关关系

随着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关系研究的逐渐深入,服务质量影响顾客满意度的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不同的质量问题对顾客满意度影响的程度不同。在此基础上,日本卡诺博士提出了KANO模型。

不同层次的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服务质量需求分为当然质量、规范质量和兴趣点质量三个层次。当然质量是顾客认为服务必须有的质量,当其不足时,顾客非常不满意,但是当其充足时,不影响顾客满意;规范质量是顾客希望自己感受到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度成正相关;兴趣点质量是完全出乎顾客预料的质量特性,当服务中缺少这类特性时,顾客会表现出无所谓,但是当服务具备这类特性时,顾客一般会对服务非常满意。

3.4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应用研究

不同行业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不同,本部分以旅游业、酒店业和超市为例进行探究。

3.4.1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在旅游行业的应用

近几年来旅游行业意外状况频发、纠纷不断,游客对旅游行业顾客满意度越来越低,完善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研究迫在眉睫。

吕宛青、夏汉军等人对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研究,提出通过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员工形象和员工热情程度等方面来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旅游行业的顾客满意度。

孙洁、姚娟、陈理军等人通过对新疆霍城县薰衣草旅游业的研究,发现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薰衣草的体验性和相关服务。

刘军胜、马耀峰通过对西安秦岭自驾游的研究,认为影响自驾游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咨询、汽车修理、救援设施、路边服务等,说明自驾游对交通方面的服务要求较高。3.4.2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在酒店行业的应用

虽然诸多学者对酒店业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研究方法、对象各异,但他们普遍都发现员工服务态度、行为举止等都会强烈影响顾客对酒店的评价。

罗振鹏和刘聪对北京诺富特和平宾馆进行调查,发现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服务态度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员工的面部表情、语言表达及行为举止都会对顾客满意产生较大的影响。

沈涵运用ACSI模型对上海地区的锦江之星酒店和如家酒店进行调查,发现感知质量对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有直接强烈的正向影响。酒店的员工服务、设施环境都直接影响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

3.4.3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研究在超市行业的应用虽然超市行业购物的自助性相对酒店等行业较高,但是据国内诸多学者的调查,超市员工的服务质量仍然直接影响着顾客对超市的满意度,且影响程度较高。

邹德强对大陆49个城市的超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超市行业,服务的可靠性、设施、环境以及顾客视角对顾客满意的影响较大,而服务效率、便利性和人员素质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较小。

边黄泽、项莹通过网络问卷的方法对超市顾客进行了调查,提出广播和音乐、收银台效率等服务因素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其中超市普遍在收银员效率和速度方面做得较差。

可以明显看出两组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调查顾客群的经济收入、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人员发现目前大多超市还集中于价格战,在服务方面有很大改进空间。

3.5小结

一般认为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呈正向相关关系,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越好,服务质量与顾客期望差距越小或高于期望,顾客满意度越高;反过来,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是根据顾客以往感受的服务质量经过目前顾客满意度调整后形成的。特别要注意的是当然质量和兴趣点质量,对于当然质量,质量的降低会引起顾客满意度的大幅度下降;对于兴趣点质量,质量的提升会引起顾客满意度的大幅度提高。

4结论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服务质量影响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又反过来影响服务质量。虽然顾客满意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是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不可忽视,企业应在达到当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规范质量,尽可能提升兴趣点质量。由于行业特点、地区特点的不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在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综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对顾客满意度影响较大的服务质量要素优先改善。

企业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Christian Gr 觟nroos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 [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3,18(4):36-44.[2]Tax S S ,Brown S.Recovering and Learning from Service Failure [J ].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8,40(1):75-88.

[3]杨文超.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研究[J ].经济论坛,

2013(11):124-129.

[4]边黄泽,项莹.大型超市购物环境消费者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 ].消

费经济,2012,28(5):66-69.

500kV变电站线线串开关动作逻辑分析

张杰,万强

(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安徽230001)

摘要]对500kV 变电站线线串保护装置功能进行了分析介绍,通过分析断路器与线路保护和母差保护的配合、其动作

逻辑及可能出现的故障跳闸,为现场运行人员运行维护提供帮助。

[关键词]断路器;继电保护;动作逻辑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60[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1-0105-02!!!!!!!!!!!!!!!!!!!!!!!!!!!!!!!!!!!!!!!!!!!

[收稿日期]2016-03-28

目前,我国500kV 变电站500kV 部大部分采用3/2断路器接线方式。3/2断路器接线的含义是3台断路器串联,接于2条母线,形成1串,从2台断路器之间引出2条线路,3台断路器供两条线路,每条线路占1.5个断路器,因此这种接线又成为一个半断路器接线。这种供电方式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当任一母线、断路器故障或检修,均不致引起停电,甚至在两组母线同时故障(或1组检修时另一组故障)的情况下,功率仍能继续输送。

1保护配置

1.1断路器保护装置

500kV 楚某变500kV 断路器保护采用PRS 721型断路器

保护,装置配备断路器失灵保护、三相不一致保护、死区保护、充电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现只投入失灵保护和自动重合闸。

1.1.1失灵保护及动作逻辑

断路器失灵保护分为分相跳闸启动失灵、三跳启动失灵。这两种情况下的出口均为带延时的两级跳闸:第一级为经“失灵保护跟跳本断路器时间”(0.2s )延时发三相跳闸命令跳本断路器;若本断路器仍未跳开,则经“失灵保护跳相邻断路器时间”(0.2s )延时发失灵保护动作跳开相邻断路器。

1.1.2自动重合闸

重合闸按断路器装设,继电保护装置只负责发出保护跳闸和启动重合闸命令,即单相故障时给故障相的断路器发单相跳闸命令,多相故障时给断路器发三相跳闸命令,同时给重合闸

装置发相应的启动命令。是否允许重合,实现哪种方式的重合闸,只与所控制的断路器有关,由重合闸装置控制的断路器来实现。

1.1.3跟跳及联跳功能

分为单相跟跳、三相跟跳和两相跳闸联跳三相。在收到线路保护单相跳闸或三相跳闸信号,且电流启动元件动作之后,本装置瞬时跟跳相应相别。若收到两相跳闸命令,只要任一相有电流,则经小延时联跳三相。

1.2线路保护

500kV 楚某变某楚5327线、某城5328线两套保护采用双

重化配置,其中一套采用RCS-931DM_HD 型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远跳就地判别装置为RCS-925A_HD );另一套为

CSC-103A 光纤分相电流差动(远跳就地判别装置为CSC-125A )。保护范围为边开关、中开关流变至线路之间的设备。1.3母差保护

500kV 楚某变500kV Ⅰ、Ⅱ母线保护均配置双重化母线差

动保护均为BP-2C-H 型二分之三接线母线保护装置。第一套母差保护跳断路器的第一跳闸线圈,第二套母差跳断路器的第二跳闸线圈。保护范围为母线与边开关流变之间的设备。

2断路器动作逻辑

中开关5032:与之相关联的楚当5333线、某楚5327线,相

应线路两套保护可以分别启动单相跳闸和三相跳闸,边开关

5031、5033开关失灵,启动5032联跳。相邻边开关及每套线路

保护均可以闭锁5032开关重合闸,防止重合闸作用于永久性故障(边开关5031动作逻辑相同)。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6年6月第19卷第11期

Jun.,2016Vol .19,No .11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_陈晓翠

主要参考文献 [1]肖俊.国有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激励机制探讨[J ].现代商业,2014(35):142-143. [2]王艳红.国有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以A 公司为例 [J ].经营管理者,2015(26):145-146. [3]徐建琳,伊静静.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柔性激励模式探讨[J ].经 营管理者,2012(8):72,68. [4]王卫红,张牧云.引入柔性管理,增加金融企业的吸引力[J ].发展研 究,2012(7):92-95. 基于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文献综述 陈晓翠,王璐,徐思蒙,陈向华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00) [摘 要]在综合若干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内涵以及开展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重 要意义。介绍了欧美国家以及我国在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现状、模型和测评方法,并针对旅游、酒店和超市行业的现状,指出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要素,为相关行业制定服务提高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层次性相关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59[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1-0102-04!!!!!!!!!!!!!!!!!!!!!!!!!!!!!!!!!!!!!!!!!!! [收稿日期]2016-04-19 [基金项目]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大学生创新实验(60202004)。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传统的服务行业甚至是在各种销售、家电等行业,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顾客满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顾客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两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对两者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决策者如何在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下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策略,成为策略制定的焦点与难点。 1服务质量 服务领域中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由Gronroos 在1982年提 出,这是服务质量在理论研究界备受关注的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服务质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服务质量研究的归纳整理,本文将从服务质量内涵界定、服务质量模型研究、服务质量测评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阐述。 1.1服务质量内涵界定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在营销行业,一般用感知服务质量进行描述,指顾客感知的服务与预期的服务相比较之后对服务形成的一种主观评价。 Garvin 把服务质量定义为顾客对事物的主观反应,即对服 务质量的主观感知。Gronroos 提出将感知服务质量从技术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学者朱沆、汪纯孝等通过研究指出,服务质量由环境、技术、感情、关系和沟通五个方面的质量组成,其中技术质 量最为重要。温燕碧、汪纯孝的研究指出,两个质量和三个公平性共同作用于服务质量,两个质量指硬质量和软质量,三个公平性指交往、结果和程序三个方面的公平性。 1.2服务质量模型研究 1985年Parasuraman 等学者提出从可信度、安全、接近、沟 通、了解顾客、有形要素、可靠性、反应性、能力和礼仪十个维度评价服务质量。随着研究的深入,总结出感知服务质量模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RVQUAL 模型。 1.2.1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1982年,Gronroos 提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经验质 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技术质量是顾客对得到服务的客观评价,强调对服务结果的感知;功能质量是顾客得到服务的过程和途径,强调对过程的感知。期望质量与口碑、营销沟通等密切相关。该模型将经验质量与期望质量进行比较,经验质量高于期望质量时,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较高。 1.2.2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Parasuraman 等学者建立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认为 顾客感知与期望差距包括认知差距、标准差距、交付差距和宣传差距四个方面。要从四个缺口入手减少顾客感知与预期之间的差距,但差距并不能完全消除,要在工作中做好服务补救措施。 1.2.3SERVQUAL 模型 SERVQUAL 模型建立在Berry 、Zeithaml &Parasuraman (PZB )等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可靠性、回应性、安全性、移情性和有形性五个维度基础上。该模型认为顾客从这五个维度对服务进行评价并通过感知与预期比较得到认知服务质量。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6年6月第19卷第11期 Jun.,2016Vol .19,No .11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摘要: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只包括核心利益相关者、微观视角的商业模式或包括所有宽泛利益相关者、宏观视角的商业生态。本文在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之间建立起中观视角的新概念——共生体,为同个商业生态中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建立起同一个坐标系,使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也为企业创新、重构商业模式提供更为广阔但又不过于宽泛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为更好阐述理论,本文采取DG公司的商业模式重构过程作为共生体概念导入、逻辑解释和理论体系建构的单案例研究样本。关键词: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生态利益相关者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a business model defines a transaction structure that involves stakehold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transa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forms and so on, among these stakeholders, and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symbion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focal firm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models of its stakeholders. By proposing this innovative concept, we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acro (Business Ecosystem) and micro (Business Model) views and therefore broaden our thinking of business model. The concept of “symbionts” in business model that we create provides a share coordinate system for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same business ecosystem, making it possible to compare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directly. What’s more, it allows us to analyze a focal firm's business model in a micro viewpoint, which may suggests how to restructure or reform the focal firm in a surgical way based on the anatomic picture of the company. We focus o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an old-lined agriculture firm in China to better explain our theory. Key Words:Business Model, Symbionts, Business Ecosystem, Stakeholders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管理学科,研究对象为企业组织及其内部各部门、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为人员、组织和产业。评价标准则为运营的业绩指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既定资源禀赋的最大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对象为焦点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交易方式等组成的交易结构总和。视角进一步拓展,微观至焦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处于企业内部、具备独立投入产出、独立利益诉求、独立权利配置,如物流、信息平台、支付平台等),宏观至整个商业生态,包括焦点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竞争对手,甚至焦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等等。评价标准则是价值的创造、传递效率。观察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创造和传递,焦点企业从中获得多大的价值等。 这种视角的拓展,具备三方面意义:第一,从商业生态等宏观结构定位焦点企业的价值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产品为基础的竞争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转变,服务业在维护一国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据WT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强,1980年到2007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30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8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3。在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达到了3659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3。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受益颇丰,此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的原因,发掘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在优势以及探究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即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无需人员、物资和资金流动,而是通过现代通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缔约方境内任何向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第三,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第四,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提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的,服务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增加值并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在此,不仅强调出口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2.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2.1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方面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竞争力与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用一个形似钻石的菱形图表示出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后来,有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发现该理论不仅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服务贸易格局进行解释与总结,而且对一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因此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 对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方面,联合国贸发会国际贸易高级专家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固然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但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还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以

文献综述--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题目: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一、前言部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服务己经成为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所提供的产品是量化的物,还是无形的服务,最终都将受到市场和普通消费者的检验。无论你的销售人员是多么的巧舌如簧,你的企划人员是多么的标新立异,你的产品研发人员是多么的高深和专业,这些产品和服务终归还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消费者即最终客户的需要和要求。在一个完整的品牌构成中,客户服务往往是较贴近消费者的一项企业行为,客户服务的好坏完全能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营销的理论和实践也必然突破国界的限制,成为具有跨国性、普遍性、通用性的一门艺术。它既是经意全球化中的行为,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叶万春《服务营销学》P3) 客户服务不是利润中心,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可以看成是一个企业的成本中心。客户服务是一个持续过程较长的工作,并且回报极低,甚至是没有,维持良好的客户服务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更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但是,之所以称其为“客户服务”,是因为它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客户是公司的资源,是根基,是命脉。就有如一个士兵,他有强壮的体魄,有高超的战斗技巧,但如果没有精良的装备,在战场中他的生存机率是很低的。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确保留住每一个现有的客户,并不断开拓潜在的客户,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益,这也正是客户服务的魅力所在。 韦福祥在《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忠诚之互动关系》这一文章中写道:在长期来看,顾客对企业形象的看法最终决定的要素是顾客的消费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口碑”,通过传播,是顾客会形成、加强或者改变对企业的看法,从而提高顾客所期望的服务质量。顾客实际接受的服务质量不仅与服务结果有关,而且与服务过程有关。(来自《现代财经 2007.7月版》P43)

国内外酒店服务量研究综述

国内外酒店服务量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研究综述-旅游管理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研究综述 罗毅罗志思慧索朗卓玛 基金项目:2014年西藏大学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拉萨酒店行业服务质量感知与差异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QCX07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毅(1993-),男,汉族,西藏林芝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罗志思慧(1992-),女,汉族,四川自贡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索朗卓玛(1992-),女,藏族,西藏林芝人,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酒店行业硬件与软件质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更新换代,改革开放加上WTO的加入,使得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相继进驻中国市场,致使市场竞争的加剧,并且形成了“国内酒店国际化,国际酒店中国化”的双向竞争趋势。服务质量式服务营销的核心,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新老顾客,成为了酒店行业发展的根基。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欧美国家开展了最早的服务质量研究。发展至今,已有诸多成果。国外关于酒店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服务质量内涵的研究、服务质量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标的研究、针对酒店行业产品和

服务质量测量的研究。 (一)服务质量内涵的研究 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对服务质量感知的简称。1982年,芬兰著名学者Gronroos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他认为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概念,取决于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同实际感知的服务水平进行对比。1983年,Gronroos提出了界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二维度,即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1984年,Gronroos基于差距论的角度对服务质量进行了定义,定义为顾客期望的服务与实际感知到的服务效果之间差异的比较。1982年,Lehtinen 提出产出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概念,并把服务质量划分为实体质量、相互作用质量和公司质量三个维度。1983年,LewisBooms等从消费者期望的角度把服务质量定义为提供的服务满足顾客期望的程度,服务质量意味着与顾客期望持续一贯的一致。1985年,Parasuraman,ZeithinBerry等三位美国营销专家,组成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组合PZB,他们在差距论的基础上将服务定义为,顾客对服务的期望与接收服务后的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 (二)服务质量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标的研究 虽然众多学者对于服务质量的内涵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服务的抽象性使其与产品质量相比更加不容易测量。因此先后出现了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4Q模型、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和SERVQUAL量表、SERVPERF服务绩效模型等著名理论。这些理论成果确立了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的基础。 1、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和4Q模型 (1)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北欧学派Gronroos的可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在管理层的基础上对服务进行了

影响服装业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影响服装业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实际上企业所追求的利润载体就是消费者,也就是企业要争取更多更多的消费者来稳住企业的市场。所以企业要留住消费者,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其对自己的产品产生好感。而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性,这使得企业必须因此做出选择,若企业一把抓的话,会出现企业品牌形象模糊的情况,在品牌形象模糊的前提下,消费者是无法做出正常的选择的。所以企业为了大得,必须学会小失。企业又如何做到失小得大,而不是失大得小?因此研究消费者对服装各因子的满意度和关注度对服装企业把握市场决定品牌形象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1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 服装行业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选择服饰上从过去的只求舒适得体,到如今的重视自我,追求个性。这种变化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之所以说是机遇,因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导致市场再次被细分,若被发现一个新的细分市场,作为第一个吃蛋糕的人,所获得的利益非同一般。而说到挑战,消费者形形色色的需求需要被满足,而过去只需要满足的因素只有舒适得体,相较之下需求因子变得更多更复杂了。 如今中国服装行业也正值快速发展阶段。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变细变复杂、以及服装业巨额利益的刺激,新品牌不停的产生。如今的服装行业可以用简单的四个字形容就是“百家争鸣”。 国纺织工业协会日前披露的2009 年1~5月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报告,依然是一份喜忧参半的报告。从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开始实现生产的小幅增长,相对一季度,已有“明显转好”迹象。但另一方面,服装行业出口数量却以15%以上的幅度下降,短期内扭转颓势似显乏力。一个不失谨慎的判断是———2009 中国服装产业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愈发明朗。但似乎很难断言:服装产业已经彻底恢复元气。以肯定的是,经过这次危机的洗礼,中国服装业的能量正不断积聚,在它真正释放的时候,那一定是中国服装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文献综述

我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贸规模与结构都远远落后于外贸发达省市。本文根据河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河北省对外贸易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了河北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潜力,提出河北对外贸易发展应继续实施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协调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推动河北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1. 我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1.1我省产业结构 河北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从总体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基本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从产业结构视角来看,河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占GDP总量的比重将近86%,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从产值比重来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特征较为明显,呈现出“二、三、一”的比例特征,也就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产值自1989年以后逐年减小,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逐年递增,其中工业产值比重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80%以上,且随第二产业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同第二产业一样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上述特点表明,第二产业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第一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减少,第三产业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从三次产业的演变规律来看,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2市场结构:高度集中于亚、欧、美三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对外贸易伙伴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欧、美三大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比重占绝对优势,基本维持在47%左右,而欧洲和北美洲所占比重分别为30%和12%左右,三个市场的总和占全省出口90%以上。2003年河北省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比重分别为46.79%、32.46%和13.06%,合计占全省出口的92.31%。2009年,三个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40.19%、31.45%和14.55%,合计占86.19%,亚洲市场略有下降,欧洲和北美洲市场所占份额相比上年有所提升。2012年,河北省进出口居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是: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德国、韩国、印度、日本、俄罗斯、意大利、荷兰,依然以亚、欧、美三大市场为主导。 1.3出口商品结构比较 为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一般用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低来说明。近年来,外贸强省市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崛起,特别是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而河北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26.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

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服务质量要素及模型的文献综述 闫丽杰 2010/1/16

作者:闫丽杰 职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营销学硕士研究生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中山大学 邮箱:lijieyan850524@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7482988.html,

摘要 现代营销环境中,顾客不仅购买所需产品或服务,且在服务过程中参与价值的共同创造。在此过程中,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顾客对所得到的服务的感知及评价。因此,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概括了服务质量的定义及要素,了解顾客是从哪些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在以上基础上总结了以往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服务质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服务质量模型包含了服务质量的形成要素,公司或组织可以根据模型分析其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制定提升服务质量的策略。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营销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传统的商品主导逻辑思想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营销环境,能够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新思想呼之欲出。这种逻辑范式认为所有的经济都是服务经济,服务的核心视角是顾客导向的,能否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服务质量管理是服务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分析服务质量的特性,有必要对服务的含义、服务的本质特征、服务质量的概念等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1 服务及服务质量的内涵 1.1服务的含义及内涵 企业产品(含实体物品或观念知识)经由销售而发生交易行为的当时,即是服务的开始。服务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经济活动,通常通过限时的表演过程,给接收者、物体或卖方所负责的其他对象带来所需要多的结果。顾客希望从员工的劳动技能、企业的设备、网络、系统或器材中获得价值,但是通常他们并不拥有对任何实体要素的所有权(Christopher Lovelock, Jochen Wirtz)。 服务也可指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任何活动或利益,基本上是无形的,不会牵涉任何实体的所有权,并且不必要附属于实体的产品(Kotler1,988)。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给予“服务”的定义是“经由销售或附带于一般产品之销售,所提供的活动、利益或满足。”可知用户对于服务的感受是通过活动、利益或满足而得。服务是无法事先测知,必须在交易时或事后才能体会得到;同时,会因使用者的多寡或提供服务者相关服务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服务质量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服务具有无形性、

顾客满意度研究文献综述

` 2文献研究 2.1 顾客满意文献研究 顾客满意是衡量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组织的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人类社会进入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特别是近20 年的社会实践,“顾客满意”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如今,顾客满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在现代社会运行和组织管理中认可和推行。 2.1.1 顾客满意理论产生的背景 顾客满意度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消费心理学研究,20世纪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顾客满意度理论研究走出了象牙塔,进入实用研究阶段。经过3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顾客满意度理论日益成熟,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该体系由顾客期望、产品性能、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度5个方面的量化信息构成。通过各信息之间的组合,可以掌握顾客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敏感因素、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改进方向、市场的需求结构和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从而用于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的分析。一些研究者期望顾客满意度能够与生产率等传统的经济指标并列,正式纳入会计报表,并用于企业经济效益评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用途,逐渐被社会各方面所重视。 在以前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为奋斗目标,也相信市场份额的扩大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然而,当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缓慢的增长率以及容量有限的市场时,很难争取到大量的新顾客。要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和不必要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拥有一个愿意长期购买本企业产品的顾客群体。只有保持住已有的市场份额,才谈得上进一步扩大市场。美国白恩咨询公司(BAIN) 的研究显示, 保留顾客和公司利润率之间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顾客不履约率下降5% , 则公司利润率将上升25%~85% (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而顾客满意是顾客保留的前提。在一般的市场环境下,没有顾客满意,很难有顾客保留的可能性。同样BAIN公司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开发一个文档Word ` 新的顾客所花费的费用是保留一个顾客费用的6 倍左右。忽略已有顾客的利益, 而只将运营重点放在吸引新顾客上, 这必然会导致公司利润的下降和市场份额的降低。 进攻型策略体现为开拓新市场,争取新顾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而防御型策略则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顾客转移壁垒,提高现

赢利模式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一个企业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经历了要素驱动、能力驱动之后,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实际上,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之前的这个阶段称其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在开创性阶段,人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在综合性阶段,人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对赢利模式的构成、表述、演化、评估多数采取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在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得出特定的结论。本文的阶段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1、代表性学者著作简介 表1:企业设计要素

资料来源: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心出版社,2003.13.页 表2 :赢利模式构成要素代表性观点[10,11] 3、赢利模式的分类研究综述 分类研究是赢利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文献中关于赢利模式分类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并且,这些赢利模式分类研究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框架使得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资料目录 【1】邓士燕浅谈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期刊论文)-广东财经职业学院院报2007(06) 【2】孔祥荣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对策及研究2008(04) 【3】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4】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域贸易竞争的实证分析2008(10) 【5】肖雨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06)【6】陈娟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5) 【7】胡琴.HU Kin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 【8】徐婧.Xu Jing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8,27(1) 【9】辛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0(9) 【10】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才智2011(3) 【11】陈文玲.CHENG Wen-ling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9(4) 【12】贾光宇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0(16)【13】孟建国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22)【14】杨慧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文社会科学学刊)-南北桥2010(9)【15】季彬张欣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0(09) 二,文献综述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产业中不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及服务贸易行业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其产业结构、分配发展方面、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等还存在着欠缺和不足。 毕业论文确定《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一选题,是希望通过整理和归纳各家所言,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者所持的观点有: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概要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如今,快递业服务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解决人们日常函件和物品递送事务重要的方式之一。虽然快递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欢迎,但是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快递服务质量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众多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外关于快递业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如何有效的改善我国快递业服务质量就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快递业服务的特点,建立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定量研究,挖掘出各个要素对于服务质量影响的大小,对其中影响较大的要素设计出合理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一、引言 快递业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个新的行业,它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的运输业基础之上,随着国际贸易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型服务业。 快递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北美、欧洲的经济复苏诱发了现代快递业的出现并逐渐形成规模;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崛起,几家在其他业务领域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转型成为经营快递的公司,并引入符合日本社会经济特点的服务项目,从而使日本的快递服务业快速发展起来;进入80年代,随着“亚洲经济四小龙”的崛起,世界各大快递公司纷纷进入亚洲市场,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快递业从无到有,到20世纪末期,亚洲这几个地区已经成为大型快递公司的主要货源集散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快递业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

快递服务主要服务提供商都以民营快递企业为主,他们虽收费较低,但是资金实力和硬件相对较弱,部分企业服务较差,快件丢失和损坏情况时有发生,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快递人员调包的现象。 本文将以快递服务市场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实证。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快递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e7482988.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