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系统科学:指一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揭示自然界和社会、无机界和有机界、非生命界和生命界等物质运动普遍联系和规律为研究目的,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在内的一组横向学科群,它是20世纪40-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的科学技术群。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递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本课程中只讨论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而且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自我传播)和人与人的传播。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就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及处理,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系统化表现信息的技术。

基于资源的学习:也称为资源型学习,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课程目标和信息文化目标的学习,也就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

虚拟学习社区: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她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通过非面对面的、有地域距离的教育活动。

微课: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格教学:通常又称“微型教学”,它是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1、意识与态度2、知识与技能3、应用与创新4、社会责任

传播的类型:1、自身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交流)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大众传播5、教育传播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映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2、学习时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4、学习是凭借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1、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3、学习任务4、学习者的特点5、教学管理因素6、经济的现实条件7、教师的特征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视觉媒体的教学应用:1、书写教学法2、实物投影法3、图片教学法4、导引教学法5、作业教学法6、声画教学法

听觉媒体的教学功能:1、典型示范、反复练习2、创设情境、突破难点3、因材施教、

照顾差异4、及时反馈、自我评价

视听媒体的教学基本要求:1、明确教学目的,精心安排内容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注意信息的反馈和强化4、注意播放的视听觉效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原则:1、先进性、方便性2、多功能、实用性3、开放性、可扩展性4、易用性5、安全性

微格教学的过程:1、理论学习、编写教案2、提供示范3、角色扮演4、反馈评价5、重教

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1、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以此与常规面授教育相区别)2、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和自学计划相区别)3、应用各类技术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或计算机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4、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以此与教育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5、在学习期间,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人们主要是作为个人在自学。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抛锚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⑴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⑵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⑶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⑷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⑸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容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2、依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一定的特性和功能,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使用何种教学媒体效果会更好,就会有一个选择的问题。

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

4、依据教学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

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