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核电现场测量管理程序(范本)

核电现场测量管理程序(范本)

核电现场测量管理程序(范本)
核电现场测量管理程序(范本)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参考及引用文件 (2)

4定义及缩写 (2)

5组织机构设置与岗位描述 (2)

5.1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3)

6职责 (4)

6.1工程部测量组 (4)

6.2质量控制部 (5)

6.3施工队放线班 (5)

7程序规定 (5)

7.1测量工作与工程公司接口管理 (5)

7.2测量工作与外部单位接口管理 (5)

7.3测量工作与内部单位接口管理 (5)

7.4测量器具配置及管理 (5)

7.5测量工作管理规定 (7)

7.6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 (8)

7.7测量作业、仪器安全要求 (8)

7.8测量环境条件 (8)

8记录 (9)

9附件 (9)

1 目的

明确并规范天津电力建设公司* 核电项目部* * 工程现场测量工作的管理、工作流程及接口,理顺工作关系,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承建的* 核电站* 期* * 工程范围内的测量管理程序要求。

3 参考及引用文件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T15314-94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7-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项目质量保证大纲》

《承包商现场测量管理》

《工程测量标志编码》

4 定义及缩写

5 组织机构设置与岗位描述

控制组

工程管理部

监督与检查测量

测量组

放线一组放线二组放线三组沉降观测组

线

放线一班

线

线

线

线

班常规岛核岛

线

5.1 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5.1.1 根据* 核电站*期工程需要,测量组配置测量主管1名,、测量工程师5名

(其中QC2 2名),测量技术员4名,测量工10名,施工队放线员20名(以上人员数量可根据工程的需求进行调整)。

5.1.2所有测量作业人员均需持有上岗证,进场前必须经过与本专业相关的教育与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现场的施工测量工作。

6 职责

6.1 工程部测量组

6.1.1 管理和维护好工程公司提供的次级网和变形监测网以及我们测量的次级网加密点和厂房微网。

6.1.2 负责现场测量程序和测量技术方案的编制,并报工程公司审核。

6.1.3 负责土建和安装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6.1.4 负责设备安装与土建承包商接口的测量、检查、复核等有关工作。

6.1.5 负责土建工程现场测量、施工放样的监督管理工作。

6.1.6 负责编制各类测量报告,通过测量QC2检查合格后呈报工程公司。

6.1.7 负责测量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负责仪器的常规检查。

6.2质量控制部

6.2.1 测量QC2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复测、见证工作和测量报告的报送。

6.3施工队放线班

6.3.1施工队放线班,业务上接受工程部测量组的技术指导,积极配合测量组的工作,按时完成所负责区域的各项测量放线工作。

6.3.2负责对所进行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应的测量定位记录、测量定位检查记录等测量文件。

6.3.3全面积极配合工程部测量组、接受业主对其进行的检查。

6.3.4负责提醒相关施工人员,在业主检查合格报告返回之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避免妨碍业主检查和造成职责不清。

6.3.5负责所属队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与维修,保证仪器在使用期限内的有效性;负责仪器的常规检查,保证使用状况完好;负责所使用的仪器的保管和保养,保证仪器不受到损坏。

6.3.6及时向主管工程师报告工作中的问题和异常。

7 程序规定

7.1 测量工作与工程公司接口管理

项目部与工程公司的接口,根据接口文件内容,由项目部的有关部门(人员)与工程公司相对应的部门进行接口。如:施工测量方面,由工程管理部及质量控制部与工程公司施工支持处接口。

测量资料以测量报告形式同工程公司接口:

测量组测量QC2 工程公司测量及总图科(SUR)

7.2 测量工作与外部单位接口管理

所有涉及与外部单位接口的测量工作,由测量组负责。

7.3测量工作与内部单位接口管理

各施工队或部门如需测量组进行测量时,先向测量组提交物项测量的书面申请,在申请书上清楚写明:测量物项名称、物项所在区域或房间、测量所要求的精度、申请人及部门电话、申请要求完成时间等。测量组收到测量申请后按要求进行测量,经自检、测量主管审查和测量QC2核实后,由QC2报工程公司,工程公司检验合格后,才能向测量申请部门或施工队发布测量结果,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所有测量数据以测量记录的格式进行备案。

7.4 测量器具配置及管理

7.4.1测量器具的管理及维护执行《测量与试验设备管理程序》。

7.4.2工程部测量组主要测量仪器和工具见下表:

7.4.3施工中使用的全站仪、经伟仪和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查和检验与校正,由测量组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并做好检查记录。全站仪除常规检查外,应检查仪器的内部设置和仪器综合常数,水准仪和经纬仪应根据使用情况,每隔2~3个月对主要轴线关系,进行检验和校正。

7.4.4测量仪器的常规检验与校正见下表:

测量仪器常规检验与校正

7.4.5检验不合格的仪器应随时贴上不合格标签并封存,然后送厂家维修或申请报废。

7.4.6测量器具严格遵守验收与登记制度,在借出、归还时要验收器具的完好情况,并在登记本上签字。

7.5 测量工作管理规定

7.5.1 在正式开工前,项目部向工程公司提交测量人员资质和测量仪器资料(包括仪器的检定证书),并对相关测量作业人员进行授权培训,经工程公司审查合格后才能正式成立测量组,开展测量工作。

7.5.2 工程公司提供现场次级网控制点,测量组对控制点进行现场确认,并进行必要的复核检查,以保证使用的控制点正确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向工程公司报告,如确认无误在15日内书面回文工程公司进行确认。

7.5.3 对次级网进行加密前,先报次级网加密方案到工程公司,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测设,提交测量成果并报工程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7.5.4 厂房微网点布设参照设计图纸布置,埋设、制作按照“附图1:微网平面控制点构造图”进行。

7.5.5 微网观测采用高精度的边角网与相邻的次级网点进行联测。水平角用TC2003全站仪按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每半测回每方向3次照准读数,测角读数精确到0.1″。测边采用TC2003 观测两测回,每测回照准一次读取4次读数取平均值,测距前输入仪器高、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等,测距读数精确到0.1mm。测量的各项指标按照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二等三角测量的标准执行。测量原始记录内容要齐全,并在迁站前完成测站记录和检核。微网采用严密平差。

7.5.6 对于重要设备、部件以及高于一般规范要求的测量定位和涉及测量的W、H点,必须提前一周通知工程公司。并上报相关测量措施、方案,经工程公司审核后方可进行施测。

7.5.7 测量质量计划中涉及的W、H点的测量工序(或步骤过程),施工W点提前24小时、H点提前48小时通知工程公司,每月中旬向工程公司上报现场测量的进度计划。

7.5.8 现场各种测量控制点、线、部件的标识要清楚、准确,迹线要清晰、耐久。

7.5.9 测量组负责所有测量报告、重要测量工作内容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并由测量QC2向工程公司呈报,工程公司对其审核通过后才能继续进行或提供使用。

7.5.10测量组负责所有的测量报告、测量工作程序、各类不符合项、各类文件数据及物项测量委托单的保存,并做相应的备份。

7.5.11现场的测量放线,应先由施工队填写《现场测量申请单》,并准备图纸和数据,提前

一天交测量组审核并由测量主管签发意见。测量组完成《现场测量申请单》上的测量放线工作后,由测量主管、测量QC2核实测量数据并报工程公司验收,验收合格才能通知施工队进行下道工序。所有测量数据及资料,测量组都必须备案。

7.5.12 参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协助布设沉降观测点的点位,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7.5.13 必须呈报工程公司审核的测量资料:

a. 每一工号测量工作的第一次测量放线资料;

b. 每项工作完成后进行的竣工测量;

c. 重要节点、隐蔽工程和不可再生工程的测量数据资料及报告;

d. 施工过程中工程公司要求报送的测量资料;

e. 测量组认为须经工程公司确认的测量工作;

f. 沉降观测记录及沉降曲线图(V-T-S)。

7.5.14 原始测量记录要整齐、清晰,不得涂改。

7.5.15 所有测量工作程序、仪器资料、测量技术方案、测量记录及测量报告等,统一由测量技术员负责管理,并按文档管理中心的要求送相关部门审核。

7.6 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

7.6.1 首先执行《承包商现场测量管理》程序中的规定。

7.6.2 平面控制点测量点位中误差应≤2mm;高程控制点测量精度不低于二等水准的测量要求。

7.6.3 建筑物主轴线相邻点点位中误差应≤2mm;厂房高程控制点中误差应≤0.5mm。

7.6.4 厂房微网成果资料和各单项工程测量放线资料齐全。

7.7 测量作业、仪器安全要求

7.7.1 测量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区域首先要检查和排除不利于测量作业的不安全因素。

7.7.2 测量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必须戴安全帽,穿劳保鞋,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在道路上测量必须穿反光背心,并设置安全防护标识。

7.7.3 所有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规作业。

7.7.4 所有测量仪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经授权后方可操作。

7.7.5 仪器的取用、搬运过程中必须遵守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7.7.6 测量作业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在仪器在,人去仪器收”的原则,防止仪器意外损坏。

7.7.7 仪器的保管、存放须设有专用存放间及存放柜,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

7.8 测量环境条件

7.8.1 遇4级以上大风、大雨、能见度较低及其它不适合外业测量的环境条件时,应禁止测量作业。

7.8.2 仪器附近无施工车辆行走及施工震动。

7.8.3 施工场地平整,通视条件好。

7.8.4 有较好的遮阳设施。

8 记录

9 附件

附表1:现场测量管理工作流程图

附表2:测量报告表格

附表3:现场测量申请单

附表4:测量工序交接单

附图1:微网平面控制点构造图

现场测量管理工作流程

测量报告表格

现场测量申请单

本表一式两份,申请单位和测量组各一份。

测量工序交接单

100×100×6

不锈钢板

1

1

1--1

微网平面控制点构造图(单位:mm)

公司管理评审程序范本(5)

公司管理评审程序范本(5) 公司管理评审程序范本(5) QP--001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版本号:A版 修订次:0次 编制单位:质管部 生效日期: 文件修订履历 版本/修订次 修订要项 修订内容 修订日期 A/0 首次发行 1、0目的: 为了使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充分、适宜的持续运行,满足本 司质量方针的要求,确保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保证本公司质量体系符合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准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0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评审的控制。 3、0定义: 无。 4、0权责: 4.1总经理或其授权人: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评审计划和评审报告,决策重大问题。 4.2管理者代表:负责拟制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向总经理汇报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对评审报告中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跟踪与验证。 4.3各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本部门涉及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5、0流程说明: 5.1流程示意图:(略) 5.2说明: 5.2.1管理评审计划 5.2.1.1原则上管理评审每年12月份进行一次。 5.2.1.2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或多项次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公司组织架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公司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相关企业或单位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

d)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时; e)公司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有要求和安排时。 5.2.1.3管理者代表在每次管理评审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核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时间;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评审依据及评审内容。 5.2.2管理评审内容 管理评审内容应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方面 5.2.2.1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有效性(此项由管理者代表提供); 5.2.2.2顾客、本公司或第三方对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此项由管理者代表提供); 5.2.2.3与本司相关企业或单位关注的问题及信息反馈处理情况,如:外部投诉;政府机构的信息反馈等(此项由相关部门提供); 5.2.2.4产品形成过程的评估和产品的监控与测量的结果(此项由质管部门提供); 5.2.2.5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或日常工作中发生的不符合事项所采取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的验证结果(此项由管理者代表提供); 5.2.2.6以往管理评审后所采取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实施的有效性(此项由管理者代表提供); 5.2.2.7公司经营目标、方针等的实现情况(此项由管理者代表提供); 5.2.2.8公司管理程序中规定条款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程度及检测报告(此项由管理者代表提供); 5.2.2.9重大事故的处理,如工伤、火灾等(此项由综合管理部提供); 5.2.2.10公司应急资源的配置情况(此项由综合管理部提供); 5.2.2.1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目前运作需改进的建议(此项由各部门提供); 5.2.2.12公司资源的适宜性(此项由管理者代表提供)。 5.2.3评审准备 5.2.3.1评审前,各部门需对本部门先进行内部的工作评审、总结,并在规定时间前呈报至管理者代表处,管理者代表根据现阶段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制订本次评审计划,呈总经理核准。 5.2.3.2综合管理部根据评审内容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并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5.2.4管理评审会议 5.2.4.1总经理或其授权人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对评审内容作出汇报和讨论,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事项分析原因,提出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5.2.4.2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与要求(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5.2.5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5.2.5.1管理评审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含方针、目标、

现场检测试验实施管理细则

现场检测试验实施管理细则 一、概述 依据合同条款规定及规划对质量控制的要求,管理细则主要是对其进 行控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和有效 性。 二、人员 本试验室已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赋予其必要的权力和资源,明确其职责,对不符合检测工作进行控制,区分检测程序的偏离,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减少这种偏离。 试验室从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方面保证试验室及所有人员与检 测活动、检测数据和结果不存在利益关系。所在母体组织通过公正性声明确保员工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它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试验室所有人员承诺确保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不外泄。 试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均由母体授权任命,当人 员发生变更时报监理、业主备案。 三、部门职责 1、选定料源:主要指地方材料(包括土、砂石材料、石灰)等,按设计文件提供的材源,通过试验,选择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开采方便,运输费用低的

料场供施工使用。 2、试样管理;包括试样的采集、运输、分类、编号及保管。 3、验收复检:指对已进场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材料)按技术标准或试验规程的规定,分批量进行有关技术性质试验,以决定准予使用或圭寸存、清退。 4、标准试验:指完成各种混合材料的配合组成设计试验,提出配合比例及相关施工控制参数。 5、工艺试验:包括试验路铺筑、混合材料的预拌等过程中的试验工作,为施工控制采集有关的控制参数。 6、自检试验:包括配合比例、压实度、强度(包括各类试件的成型、养护和试验)、施工控制参数、分项或分部工程中间交工验收试验等。 7、协助试验:指为监理试验室提供其复核试验所需的一切材料(同 现场监理人员一同取样,每种材料取两份,一份留自己试验用,一份送监理试验室),为现场监理人 员抽检试验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及人员协助,以及委托试验的送样任务。 8、协助有关方面调查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为调查处理提供真实、齐全的试验数据、证据或信息,参与必要的试验检测工作。 9、对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分析报告,随时掌握施工质量动 态,供有关人员参考。 10、参与现场科研试验工作,推广及应用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11、关键岗位质量职责11、1主任岗位职责 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抓好全体试验人员的技术业务学习,对分管部门工作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EICC5.1版)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厂各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确保本厂各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法律法规和对应的标准/准则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管理层对各管理体系的评审。 3、定义: 无 4、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订管理评审计划、组织管理评审、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4.3 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并落实评审中提出的纠正 措施。 5、内容: 5.1 管理评审频次: 5.1.1公司管理层至少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对各管理体系评审一次,两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2 个月。 5.1.2出现特殊情况时,如质量/环境/HSF目标实现困难、产品质量出现较大问题、人事重大变革、 工艺重大变革、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EICC管理体系等重大变更、关键设备异常、HSF产品HS浓度超标招回、重大客诉事件、环境事故、相关方重大投诉事件发生时等,由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提出报告,经批准后,可临时安排管理评审。 5.2 管理评审计划: 5.2.1管理者代表应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前半个月,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确定管理评审的会议 议程、评审内容、参加评审人员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提前7天通知参加人员。 5.2.2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提前准备评审所需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如相关报告、信息、数据。 5.3 管理评审输入(评审内容): 5.3.1 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包括如下内容(但不仅限于此): A、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B、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含内审和外审)。 C、以往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跟踪。 D、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E、质量方针、HSF政策的适宜性。 F、质量目标、HSF目标及削减计划的达成情况。 G、顾客满意度情况及有关相关方的反馈。 H、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I、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情况合格。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现场料具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现场料具要严格按平面图布置码放,分片包干负责。 二、加强现场平面布置的管理,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材料及物资变化,设计变更等情况,及时调整堆料现场的位置,保持道路畅通,减少二次倒运。 三、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及用料信息,搞好平衡调剂,正确组织材料进场。材料计划要严密可靠,及时准确保证施工需要。 四、严格按平面布置堆放料具、成堆、成线,经常清理杂物和垃圾,保持场地、道路、工具及容器清洁。 五、认真执行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料、退料、回发等手续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各种台帐,对来料原始凭证善保存,按月盘点核算。 六、施工现场必须由专职材料员进行现场材料的管理工作,材料员必须通过考核,持证上岗;材料员的人员配置以能够使生产及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为准。 七、材料进场必须以施工用料计划为准,严格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有关资料(送料凭证、合格证、材质证明等)必须齐全。 八、现场材料保管必须如下规定: ①需要施工现场外临时存放在施工用料时,必须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按规定办理临时占地手续且材料码放不得妨碍交通和影响市

容。 ②现场内露天存放的工程用料必须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中标明的位置分类,分规格码放整齐,底垫高度不得小于10cm,地面要垫上木方,并有排水措施,堆料存放应界线分明,避免混放。 ③现场临时仓库中放的料具必须分类规格码放整齐,易燃易爆及剧毒物品必须专库存放。 ④凡施工现场存放的材料,必须按照其物理及化学性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进行保管,如防潮、防雨、防晒等措施。 九、施工用料发放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①施工现场必须建立限额发料制度,并设立材料定额员。 ②在施工过程用料必须进行限额材料,其中主要材料必须建立定额考核台帐。 ③现场的原材及半成品料分开码放,制作统一的标志牌,将合格不合格或待检的材料挂上相应的标牌,成品料标明规格、型号及所用的工程部位以防混淆。 十、进场材料和设备的验收要求 1.钢材的验收 (1)外观质量的验收:钢材的直径、对边距离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钢材的长度用钢尺或皮尺测量。针对表面质量缺陷和开头缺陷进行验收,验收中表现偶然出现或极少数的缺陷时,一般不应作为处理依据。如同样缺陷反复出现或出现多种缺陷时,通知厂家和主管部门及时解决。

(完整版)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通过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质量体系的评审。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评审的重点,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报告体系运行情况,提出评审建议,负责管理评审计划的实施和组织协调工作,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协调落实改进措施中的问题,并对评审后的跟踪活动具体实施管理。 3.3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并准备管理评审所需资料和控制好评审的输入,整理管理评审报告草案,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做好管理评审各项工作。 3.4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评审所需的管辖范围内的资料,根据评审通知充分准备质量体系运行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单位)负责评审提出涉及本部门(单位)的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工作。 4程序 4.1 每年在12月份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追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事故或顾客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 审核时; f) 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涉及质量体系运行的所涉及的当前业绩和改进机会。 a) 审核结果,包括第一、二、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

等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与顾客沟通的法律等; c) 过程运行情况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的实施及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变化,如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及有效性。 4.3 管理评审的准备 4.3.1 预定评审前天,总经理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根据评审输入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并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及本产供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的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 管理评审的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评审内容相关的要; c) 资源需求等。 4.5.2 会议结束后,由总经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应视具体情况明确有关改进要求),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关于规范试验检测和工序验收管理程序

质量控制及工序验收措施 一、质量检验程序 1、为规范工程质量验收的流程,确保工程质量,我项目部严格遵循合同承诺,设立了“三检制”机构。一检为施工班组质检员;二检为项目部现场施工员;三检为项目部安质部专职质检员。“三检制”人员组织机构以上报监理部。 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在班组或工序自检、互检合格的基础上,专职质检员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专职质检员核定、验收后,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报监理通知单”,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在分项质量评定的基础上,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专职质检员核定,并填写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4、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将有关的质量检验评定资料送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交质量监督站验收。 二、施工过程中工序的质量控制 1、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上,把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肩上。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项目一定要返工重做至合格。 2、项目质检员对分项工程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按规定做好现场检查原始记录,每一道工序完工后进行自检,报质检工程师复检,在此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做到道道工序有人把关,每个项目有人验收。 3、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做好各种施工原始记录。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及其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 三、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材料采购: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材料采购的有关程序,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保证所有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2、材料验收:材料进场后,材料员清点材料,核对送货单内容与采购标准是否一致。货单是否准确、有材质证明及物资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员在验收单上签字或填写料具验收单,当物资的质量不合格,则作退货处理。 3、原材料的检验:物资的进货检验由材料员及试验员负责进行;材料员负责材料的外观物理性能检验,试验员负责材料的化学性能检验,进场材料经检验和试验后,需经项目质量监督员签发进场物资的准用令。否则,进场材料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 四、工程试验管理 1、为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原材料的监测,所进的试验设备和测量器具按计量法规定进行定期校验和鉴定,取得合格证。工地试验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检测,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当监理需要抽检试验时,我方试验人员负责配合。 2、工地取样及试验 ①、工地设置符合要求的设施、仪器配套的工程检测仪器,配置现场试验人员和部分必需品。 ②、工地试验按业主要求,本工程试验均委托具有专业资格的中铁大桥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香维公路金沙江大桥项目部工地实验室。

管理评审程序

CHHY标准CNHZ/QEP-02管理评审程序第六版, 2014-06 第 1 页,共 5 页战略所有者:内容所有者:批准: 1目的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评审评价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实现公司的质量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最高管理者对本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运作的评审。 3定义 3.1管理评审:公司总经理应定期主持对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 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职责与权限 4.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的召开。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准备、组织和实施。 4.3各相关人员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的资料,并负责评审中 提出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的实施。 5流程

6内容 6.1.管理评审规划 6.1.1.管理评审方式:以会议形式进行。管理评审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得 召开临时会议。管理者代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6.1.2.管理评审内容: a.经营计划与目标执行与实现状况情况;质量、环境方针适宜性评价; b.管理方案达成的审查(包含持续改善活动); c.内外部审核、合规性评价、以往管理评审结果及纠正预防措施状况,评价管理 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及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程序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d.ISO9001、TS16949、ISO14001 体系的所有要项的执行情况,变更要求; e.重大质量环境变异、客户投诉、退货、相关方抱怨的纠正措施状况; f.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符合性,通过对过程的确认、控制的效果以及产品实际质量状况与质量要求的符合性的审核,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g.环境管理的绩效; h.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及问题对策审查; i.培训成效审查及计划修订考核; j.新技术、新设备、新质量理念、新产品、新市场、法律法规等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评价对方针、目标、组织结构、体系进行变更和完善的必要性; k.质量环境方针、目标及方针管理计划修订的考核事项; l.改进的建议; m.实际的和潜在的市场失效及其对质量、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分析; n.不良质量成本控制情况分析; 6.1.3.职责: a.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及质量环境审核执行及结果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追踪。 b.质量部负责管理评审及质量环境审核结果的汇整。 6.2.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由管理者代表提请总经理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并建议出席会议的各有关部门主管及管理职能人员(如人事、价值流……等)名单,供总经理裁示核准后,由管理者代表发出“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6.3.管理评审相关资料整理: 由各参加管理评审会议的人员,针对各项管理评审议定内容,就其职责收集、汇总其相关资料,并事先送交质量部整理。 6.4.管理评审会议的进行: 6.4.1.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各部门主管及相关管理人员负责其相关职能的审查工作。

项目材料管理措施

项目部材料管理措施 为了规范项目材料管理流程,提高材料成本核算水平,项目部总结了过去材料管理中的经验、教训,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后,对项目部材料管理制订以下实施办法。 材料人员职业守则:现场材料员应严格执行本规章制度,端正工作态度,本着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对材料管理工作严格把关,实事求是,确实管好用好自己的职责。严禁弄虚作假,不虚开收、领料单、签空白单据等,如发生上述情况,一经查实,则视情结严重情况给予相应处罚(待岗、解除劳动合同并在项目部通报),如涉及金额巨大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赔偿同等经济损失。 一、采购过程的控制 1、采购权限、单价 各项目组使用的主要物资(金属材料、商品砼、地材、森工产品、劳保及安全防护用品、水料、电料及二类机电物资、半成品、周转材料),均由大项目部统一招标采购,五金油杂、工具,各项目组经过询价后可自行采购。 采购单价实行评审制度,即主要物资的单价认定必须由项目经理、执行项目经理、项目部物资部门共同参与认定。大项目部综合办每月定期公布各类物资的市场单价,由执行项目组自行采购的其他物资,采购单价由材料员进行市场巡价后,执行项目经理审批后采购。 2、采购计划

各项目组在工程开工后10天内,应提供本工程的主要物资需用量计划,每月25日前提供下月主要物资需用量计划,每周五提供下周材料需用计划,无物资需用量计划,项目组自行采购,项目部不予结算。主要物资需用量计划须经执行项目经理审批。项目项目部综合办根据主要物资需用量计划,编制物资招标采购计划,确保项目现场物资供应正常有序。 3、物资的验收 验证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重量、外观、等级、几何尺寸、配件、合格证、质保证明是否与要求对应等。需进行复检的钢材、水泥、砂、石料、砖砌体等物资应及时送检,对不具备复检能力的物资,必须注重材料与其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证明书的验证。验证完毕,填写《物资进场验证台帐》,并附上随货同行的材质证明书、复检报告书;送货单、过磅单等原始资料由材料员收集、整理、保存并填制《收料单》,《收料单》需经采购、收料、核对三人签章方为有效,禁止材料采购与验收为同一人。 主要物资验收要求: ⑴安全、劳保和消防用物资,安全员负责把关验收;安全平网、立网验收时,检查外观尺寸,抽查平网、立网单床重量不少于两床,并形成记录; ⑵周转材料进、出场验收由项目组工长、收料员共同验收,无执行项目经理批示的出门条,门卫不得放行周转材料。采购员严格把关租入的扣件、顶托、钢管质量,扣件、顶托租入时,需分个检查,严禁租用裂纹、变形等存在缺陷的物资;并抽查扣件、顶托、钢管重量,现场验收扣件、顶托每2000个抽查不少于5个,钢管每车抽查不少于10米,并形成原始

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之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流程图

1.目的 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绩效进行评审。 3.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并做出决策;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向总经理提出召开管理评审会议的建议,协助改进措施的制订与实施; 3.3 质量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及会议决策的落实; 3.4 各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有关管理评审输入所需的资料及上次管理评审提出 的改进措施完成情况的资料、参加会议及决策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质量部制定评审计划 4.1.1管理评审每年至少一次。若因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产品质量发生重大问题、质量法规和质量标准发生重大改变、顾客严重投诉时,由管理者代表提议、总经理决定,适时增加管理评审。 4.1.2评审计划内容包括:评审频次、时间、评审范围、参加部门和人员、地点,明确输入要求和责任单位。 4.2管理者代表审核管理评审计划,总经理批准管理评审计划。 4.3评审输入 4.3.1综合部按计划内容书面通知各部门准备好评审输入资料。 4.3.2质量部书面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情况。4.3.3综合部书面提供机构、职责和人力资源状况;人员培训及业务计划执行情况。 4.3.4财务部书面提供质量成本分析和评估报告。 4.3.5技术部书面提供过程能力提高和技术管理及预防和纠正措施实施情况。4.3.6生产部书面提供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安全环保情况及设备/工装管理情况。 4.3.7采购部书面提供采购控制和供方供货情况。 4.3.8质量部书面提供产品质量总体评价及产品的质量控制情况。 4.3.9销售部书面提供产品销售、顾客订单完成情况、顾客抱怨、顾客满意度以及合同完成情况和对实际的和潜在的市场失效分析。 4.4管理者代表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内容包括: 4.4.1方针、目标适宜情况; 4.4.2内部、外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报告; 4.4.3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4.4.4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持及其效果做全面的汇报、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4.5组织评审 管理者代表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失效、绩效和效率及改进建议。

现场材料管理措施

库存材料管理措施 1、分类、分型、分规格码放整齐,作到目观清晰、易查、易找、易取。 2、库存材料帐目程序应以库内材料存放顺序尽可能保持一致,便于清库。 3、出入库手续应详尽齐全,便于清仓盘库。 4、库房应分大料库、小料库、危险品库、油料库等。 5、凡能以旧换新的材料必须以旧换新,决不可按消耗材料处理。 6、库存材料必须作到限额领料,避免材料无故丢失或浪费。 7、消耗材料应作到周清、周结,随时掌握库存清况。 8、保管员应随时观察工程进度、用料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提供材料、各种信息(储存、采购、材质、用量等。) 9、易燃品、有毒品、易爆品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特护保管,并且远离施工区、生活区,必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10、材料库房未经保管允许,不得进入。 11、加强库房内材料保护、去粉尘、涂油、保持材料干净、整洁完好无损。 12、仓库保管员不应随意请假、仓库应保证全天制为工程服务,保管人员离岗之前,必须派临时人员对仓库进行管理 13、易挥发、易锈蚀的材料,必须隔离存放。 14、领料人员必须服从保管员的安排,在库内不得随意拿放。 15、凡不服从仓库管理规定或不服从管理员管理的人员,除给予批评外,将处以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 现场材料管理措施 1、根据国家和上级颁发的有关政策、规定、办法,制定物资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 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作好材料的供应计划,保证施工需要与生产正常进行。 3、减少周转层次,简化供需手续,随时调整库存,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次数。 4、负责填报材料,设备统计报表,贯彻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 5、根据施工预算,材料部门要编制单位工程材料计划,报材料主管负责人审批后,作为物资料材加工、采购、供应的依据。 6、月度材料计划,根据工程进度,现场条件要求,由个工长参加,材料员汇总出用料计划,交有关工程主管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公司管理评审报告

XXXX 管理评审报告 编制:审批: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一日编制

2001年度管理评审计划 NO:CH-PS-1-2002 1.目的: 对本厂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论进行复审,评价本厂质量方针、目标对公司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并依据本厂当时内外环境,全面系统地评价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2.性质: 首次管理评审。 3.范围: 《质量手册》所覆盖的所有条款及各职能人员。 4.依据: A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质量手册》 及有关程序文件。 B 本厂内外环境。包括:生产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预防 和纠正措施的状况、水泥市场需求情况,用户对本厂产品质 量评价、顾客满意度调查。 C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D 内部质量审核结果。 5.评审组: 组长: 组员: 6.评审频次:一次/年。 7.评审时间:2002年11月28日 8.评审地点:本厂会议室 编制:办公室批准: 2002年11月20日2002年11月20日

2001年度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NO:CH-PS-2-2001 一.会议时间: 2002年11月28日上午8:30 ~ 17:00 二.会议地点: 本厂会议室(三楼) 三.会议主持人、记录人: 主持人:记录人: 四.参加人员: 五 六.本年度的管理评审按计划准时进行,望各评审员做好准备。 编制:办公室批准: 2002年11月20日2002年11月20日

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为确保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ISO9001:2000标准,于11月28日8:30时对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第1次评审,请以下人员准时参加: 望各部门提供本部门的资料,作为评审时的参考。 2002年11月20日--------------------------------------------------------------------------------------------------------------------- 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为确保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ISO9001:2000标准,于11月28日8:30时对厂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第1次评审,请以下人员准时参加: 望各部门提供本部门的资料,作为评审时的参考。 2002年11月20日

(现场管理)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作业许可管理程序 (第1页共6页) 1目的 为规范作业许可管理,提供危险作业控制、协调方法,制定作业计划和交叉作业衔接安全方案,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宁夏石化公司范围内所有作业(含外部承包商)。 3术语和定义 3.1 作业委托单位 提出作业需求的单位,通常为属地,主要负责填写作业许可证,负责组织落实作业条件及作业监护。 3.2 作业负责人 具体作业项目的负责人,主要参与办理作业许可证,负责组织作业人员、工器具的协调,负责现场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的确认。 3.3 作业批准人 审批作业许可证的责任人或其授权人,是有权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直线管理人员,通常是区域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 4职责

(第2页共6页) 4.1 机动设备处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程序。 4.2 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作业许可执行情况监督。 4.3 各单位按要求执行作业许可管理程序,并对程序实施提出改进建议。 4.4 员工接受作业许可培训,执行作业许可程序,参与作业许可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 5管理要求 5.1作业许可范围 5.1.1主要应用于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检维修作业、工程施工、工作程序未涵盖到的非常规作业,同时包括有专门程序规定的特殊作业,如受限空间、挖掘、高处作业、吊装、管线打开、临时用电、动火及其他需额外作业许可证的作业。 5.1.2如果工作中包含下列工作,还应同时办理专项作业许可证。 ——受限空间作业; ——破土作业; ——高处作业; ——吊装作业; ——管线打开; ——临时用电; ——动火作业。 5.2作业许可证申请 5.2.1 作业前作业委托单位申请人应提出申请,填写作业许可证并准备好以下相关资料。 ——作业许可证,参见附录; ——作业内容说明; ——风险评估或工作安全分析;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DOC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DOC 1、目的保证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满足ISO9001:2000标准的要求,并规定管理评审的职责、内容、要求和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包括方针和目标的评审。 3、引用文件ISO9001:2000 5、6管理评审《质量手册》 5、6章 4、定义无 5、职责 5、1 厂长主持管理评审工作、确定评审会议时间,批准评审报告。 5、2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的计划、实施及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督促评审后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检查和报告工作。 5、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落实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6、程序内容 6、1 管理评审的组织和时间间隔

6、1、1 管理评审间隔一般为半年。如因本厂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资源等发生重大变化或服务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经厂长批准后可增加评审次数。 6、2 管理评审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状况;B 内/外质量审核的结果;C 顾客抱怨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状况D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与验证状况;E 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和产品的质量情况;F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其改善措施。G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H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6、3 管理评审步骤 6、3、1 厂长决定评审时间,管理者代表通知各部门作好准备。 6、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并指定有关部门准备评审所需资料提交管理评审委员会。“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包括:拟稿审核批准青岛8888厂程序文件文件编号:HD-QP-503生效日期:2001-10-01 版本:A管理评审控制程序页码:2/2受控号:A 评审目的B 评审内容C 评审时间、地点、参加人员D 评审资料提供部门 6、3、3 由厂长主持评审会议,针对评审内容进行评审,并决定是否必要进行现场调查。 6、3、4 管理者代表指定专人记录管理评审会议内容,填写“管理评审记录”。

材料管理措施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材料管理措施 中建海峡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XXXXXX项目

XXXXX项目材料管理措施 为加快公司发展,加强XXXXXX项目材料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依据总公司《项目管理手册》和《内部控制手册》等有关规定,结合目前XXXXXX项目贯彻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及材料管理现状,特制定本措施。 第一条职责 一、项目部工程管理组职责: (一)严格按材料管理手册的相关要求执行。 (二)负责拟定C类材料采购合同,报主管领导审核签署。 (三)对需采购的材料供应商进行考察,评价合格后建立合格供应商台帐,并从名册中选择,组织项目部材料采购供应。 (四)确保采购的材料性能符合环保要求,确保搬运、贮存、保管、处置等安全,控制噪声、粉尘、垃圾的排放。 (五)掌握常用材料验收规范、标准及验收方法。如有新型材料的标准规范,应及时向材料采购中心传递信息。 (六)做好进场材料的验收工作,配合质监员、试验员做好相关项目的检验试验。参与对不合格材料的评审和处置。 (七)负责现场材料管理,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合理、有序堆放各种材料。对进场材料做好标识和发放。 (八)负责接收业主提供的材料,做好贮存、标识和发放。 (九)加强帐、物管理,做到帐、物、卡相符,单据全、手续清。 二、材料员职责: (一)制定项目材料管理目标,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做好现场堆料安排与仓储设施,做好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 (二)按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图预算材料汇总表,准确、及时编制材料需用计划,做到既保证施工生产需要,又防止形成超长积压和

剩余材料。 (三)掌握常用材料的标准和验收方法,对进场材料进行验证、标识,办理验收手续,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检验和试验,负责收集随行材料文件,并向试验人员移交。 (四)负责接收业主提供的材料,安排场地贮存和发放,单独建账立卡,若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通知业主,做好标识和记录。 (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监督材料合理使用,严格定额供料、定额用料、定额考核,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实行材料定量和节奖超罚制度。 (六)负责现场材料管理,协助抓好文明工地的材料管理,要求做到验收、保管、使用责任清,消耗走向清,工程竣工回收退料手续清,成本分析资料清。负责各种废旧材料、包装品等的回收和处理工作,服从上级对多余积压材料的处理工作。 (七)加强项目材料管理,坚持进场材料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按规定对材料做好搬运任务交底、标识、贮存防护工作,坚持收、发、领、退、回收、盘点制度,贯彻周转料具管理办法,建立用、管、清责任制。负责对材料出现的不合格进行标识、记录,隔离并报告有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对进场材料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处置,报告项目经理或材料采购部门。 (八)及时登记各类台账,及时准确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建好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材料消耗台账,为工程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九)进行定额管理、经济核算与统计资料分析工作,正确填制收、领、退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建立单位工程台账,搞好单位工程材料核算,分析节超原因,填制统计报表,并办理经济签证,及时整理并上报各种账单、报表资料,建立单位工程材料计划与实际耗用档案,定期统计分析,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项目材料管理水平。 (十)接受检查、审核,向相关部门传递有关信息,针对材料的不合格项,制定或落实有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地产公司质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地产公司质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管理评审,定期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评审,确保持续有效地满足标准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评审。 3.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并对评审结果做出决定性意见;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组织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检查落实管理评审意见; 3.3 工程部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准备工作,收集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组织实施和验证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4 各部门负责准备并提供所分管的评审所需资料,实施有关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控制程序 4.1 公司每年(间隔不超过12个月)组织进行一次管理评审,由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经理参加。在公司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组织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以及外部审核等特殊情况时,由公司总经理决定,增加管理评审的频次。 4.2 管理评审会议准备工作 4.2.1 公司总经理决定会议的召开时间,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安排有关部门,进行会议资料的准备工作: a. 工程部负责准备并提供年度内部及第二、三方质量体系审核和重大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的汇总分析; b.策划营销中心负责准备并提供顾客意见调查分析报告和对顾客投诉处理情况的汇总分析; c.工程部负责准备并提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d.财务与资产经营部负责准备并提供年度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e.管理者代表负责准备并提供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f.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g.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机会的识别; h.改进的建议。 4.2.2工程部负责收集整理有关的评审资料,经管理者代表审阅后,于评审会一周前,连同评审会通知发至参会人员。 4.3 管理评审会议 4.3.1 管理评审会议由公司总经理主持召开。 4.3.2 管理者代表汇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和分析意见。 4.3.3 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评审资料,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审: a.质量体系审核的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 g.改进的建议。 4.3.4 公司总经理对评审会议进行总结,并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4.3.5 工程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的记录并保存。 ; 4.4 管理评审报告 4.4.1 工程部根据评审结果和会议记录,起草管理评审报告。 4.4.2 管理评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a.质量体系运行的总体情况;

管理评审程序

目的:为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满足认可准则和用户的要求,特编制本程序。 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管理层对管理体系适应性、有效性和检测活动有效性的评审,包括对质量目标的评审。 职责: 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代表: 主持管理评审; 批准“管理评审计划”、议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报告”; 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质量主管: 协助最高管理者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组织落实管理评审会议有关评审议题的报告; 参加管理评审,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内部审核结果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负责组织落实管理评审议定改进措施的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技术主管: 参加管理评审,报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和质量控制活动情况; 报告实验室检测/校准能力和资源情况; 相关部门负责人:按管理评审会议议题要求准备相应的报告; 资料员: 归档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 程序 管理评审计划 实验室的管理评审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年度管理评审),评审计划由质量主管协助最高管理者制订,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在下列情况下,最高管理者可适时安排专题管理评审: a) 实验室组织结构、检测任务、资源发生重大变化与调整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相关方连续投诉时; c) 法律、法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外部要求发生变化时; d) 最高管理者认为有必要时,如实验室认可之前或之后、监督评审之前或之后等。 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应包括: a) 评审目的; b) 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c) 评审内容; d) 评审的准备工作要求; e) 评审时间安排等。 附加管理评审计划可参照“年度管理评审计划”,但内容可列专题。 管理评审的内容和议题 最高管理者或授权管理者代表在每个年度里根据以下议题和时机对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 (1)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2) 实验室的总体目标; (3)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4) 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理解要点: 1)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2) 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3) 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品的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在岗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需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只有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必需的; 6) 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必要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产工序; 2) 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3)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理解要点: 1)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 2) 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工厂还应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