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如何体现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体现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体现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体现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作用

浅谈如何体现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作用

江苏省滨海县邱金兰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写后的评价,而忽略了写前对学生思路的拓展训练,这实际上是忽略了学生作文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怎么能叫他们写出奇特而精致的美文。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呢?经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教学中要落实好“设计——讨论、构思——评价”这三个环节。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作文教学中的做法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让课前设计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他才有希望去把它做好做成。写作文也一样,若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他们就会怕写作文,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老师在上作文课之前要做好课前设计。记得,在一次要写以动物为主题的作文之前,我预先布置学生回家后要仔细去观察家里或邻居家的小动物。到了第二天写作文的时候,当我宣布作文题时,学生们一反恹恹欲睡的常态,兴致立即高昂。接下来,我让大家打开思路,自由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枯燥的事变成快乐之事。然后,我让学生思考发言的内容,构思自己的作文。从而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作文脱颖而出。

二、让讨论与构思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来了,写作思路打开了,这并不代表学生就能把一篇文章写好。因此,接下来,老师最好能发动学生参与到老师设计的交流活动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灵感很容易在这种气氛中闪现,写作欲望渐渐强烈起来。最后,由学生独立构思选材、组织语言,这样就容易写出奇特而精致的美文。

三、让作文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动力

1.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目的不是甄别选拔写作高手,而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手段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变通评价标准,如我们可以不打分,而是采用等次,好的写“优”,中等的写“良”,

一般的写“及格”,不达到要求的写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2.要进行多途径评价

我们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不能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而应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途径评价。比如让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对孩子的作文作纵向比较;还可以把每次作文写得好的集中起来打印编成作文通讯,让全校及社会力量来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的作文,就能让学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多一份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能够充分地激发出来。

3.评价语气要因人而异

好的作文评语应该短小精悍,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激发学生更好地去写作。如果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后写的评语生硬、呆板、千篇一律,那么学生会厌倦与反感。为此,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会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写相应的评语,力求对学生有所鼓励,有所帮助,能成为激发学生继续写作的一种动力。如当学生在表达不成熟时,我不会泼冷水,而是泼“热水”,经常使用“太好了!除了不好的地方。”再如学生在句子表达中出现用词不当时,我写的评语是“这个词若换作这个词,是不是会更好?”另外,在批改作文中,当我读到学生说他写好作文太难了,无从下手时,我的评语又是“不要气馁,只要认真去观察,多读书,多练习写作,多向别人学习,相信你会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当学生看到老师那些亲切、温和又充满鼓励的语言,他们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温暖,他们怎能不好好去写作文呢?学生的写作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了。

总之,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老师自己去把握。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落实好“设计——讨论、构思——评价”这三个环节,那我相信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会写出有新意而精致的美文,我们作为老师的也不会再为学生不写作文、写不好作文而苦恼。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把课堂教学比做一个过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应由各方面综合而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动产生学习愿望,以积极主动并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归纳总结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师生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产生协作关系的过程,是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从而产生思想火花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教师的教学位置,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常常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运作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发挥需要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对于所教内容的不同反应适时改变教学策略,找到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教学的意义,那么这样的教学只是单方面的教,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所讲内容表现出疑惑的神情,教师应把握机会,从学生都熟悉的内容开讲,逐步引导到新的知识点上,或大家进行课堂讨论,共同论证新的知识点等方法,解决学生的疑惑,完成学习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民主,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课堂讨论,进行课堂案例分析引出新的知识点,综合小组意见,阐述不同观点。教师对于这个过程积极引导,从而有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良好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能够有效的配合,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发挥,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授业解惑的一种方式,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良好有序的开展,对于教学的质量是一种保证,对于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也是不可缺少的。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几点思考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几点思考 [日期:2013-04-0 9] 来源:商洛市市级机关会计核算中 心作者:唐爱兰 [字体:大中小] 我们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共产党员是中国广大群众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保卫祖国、抢险救灾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关键时刻,总是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显示了共产党员忠诚地为人民谋利益的本色。因此,做一名共产党员是自豪的,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是必须的,新时期共产党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党员形象影响、带动全体人员共同进步,促进各项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时代内涵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处在何条件下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模范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政,顾大局、识大体,以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带动群众。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共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理想信念,靠得住。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所以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道德品质,行得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有尊敬的国家。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在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倡导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精神。我们财政文化精神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厚德”。所以共产党员应该追求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不断净化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持之以恒读书,学得深。当今世界,学习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快慢的决定因素,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所以共产党员就必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四)立足本职岗位,干得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所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就是要求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周围群众做出表率。

析学生主体作用

析学生主体作用 摘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一)以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学生为了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们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2.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要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4.要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以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 1.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正在稳步推进,我们也在教学上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让我们欣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的现象很普遍。因此,我们还应努力寻求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以生为本”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清楚 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对象——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再随意剥夺学生思考、学习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成为教学的旁观者,相反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更好的驾驭知识、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妙,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更好地发挥,主体地位才会真正确立下来。 二、创设氛围,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让课堂活起来。”所以,教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课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始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可以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让自己与学生感情上融洽,心理上沟通。课堂上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来学习、讨论,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感化学生,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使教学产生良性循环。 那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应要求学生:预习,要按要求读、查、画、思、问;听,要注意力集中;讲,要积极、勇敢,把自己的见解讲出来;讨论,要热烈;练习要认真等。特别是在课堂上,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围绕目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主体作用自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注重情感,调动内在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教育不可忽视。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教师讲课,只有情思横溢,以情动人,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内在的情感因素,把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以此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内在的情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几点思考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几点思考 我们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共产党员是中国广大群众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保卫祖国、抢险救灾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关键时刻,总是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显示了共产党员忠诚地为人民谋利益的本色。因此,做一名共产党员是自豪的,做一名合格的党员是必须的,新时期共产党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党员形象影响、带动全体人员共同进步,促进各项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时代内涵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处在何条件下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模范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政,顾大局、识大体,以群众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去影响带动群众。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共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理想信念,靠得住。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所以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高道德品质,行得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有尊敬的国家。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在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倡导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精神。我们财政文化精神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厚德”。所以共产党员应该追求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不断净化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持之以恒读书,学得深。当今世界,学习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快慢的决定因素,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所以共产党员就必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四)立足本职岗位,干得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所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就是要求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周围群众做出表率。 (五)做好平常小事,看得见。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善于做小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凡小事做起,在平凡中孕育伟大,以涓涓细流汇成江海。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1-07-07T10:40:25.73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22期供稿作者:邓洪 [导读] 分组讨论,大胆质疑,深度思考 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邓洪 多少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如概念、公式、定理课上成“习题课”),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重教,轻学”,满足于“一讲了之”,学生满足于“一听了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解题教学过于追求模式化、程式化,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思维发展停滞;教学方式封闭,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懒于思考,疏于创造。综上所述,这正是我们提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所在。 一、根据学生的基础,巧分层 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课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基础,把学生分为五层,第一层“O”课代表1人,教师得力的助手,统管全班的数学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次大小型考试前三名的学生。下设第二层“A”7人,是七个小组长,“O”主管“A1—A7”,这七个同学是这科的前八名学生,是班中的数学骨干,班中数学兴趣的培养,成绩的好劣,优秀率的高低,其关键性的作用。第三层为“B”层,A1主管B1、B2,A2主管B3、B4,每人主管两人,依次类推,B层学生基础一般偏上,对数学比较感兴趣,这部分同学是班中的主要力量,起着推前带后的作用,对平均分、及格率显得尤为重要。第四层是“C”层,B1主管C1(若学生多,可管到 C2),依次类推,C层学生数学的基础较差,但还愿意学数学的同学,这部分同学对班中数学风气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五层是“D”层,C1主管D1,(学生多可管到D2),依次类推,D层是学数学差的学生,对数学几乎失去了兴趣的同学。从作业到练习可做1/2或1/3,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班中有合适的地位。层层有目标,教师根据各层的具体情况从作业到练习逐层安排,学生有不同的题做,效果甚好。 二、教师引路,主体参与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会使学生实现由自在主体向自由主体的转变,才会使其积极参与自身的发展与建构,丰富、和谐的主体性才有形成之可能。“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关注的核心要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教学才是最有效的。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回答、扮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的应是全体学生)。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凝练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分组讨论,大胆质疑,深度思考 教师可设计五种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只给出问题的条件,要求解题者自行探索,可以获得各种结论;②或只给出问题的结论,要求解题者自行研究结论成立应具备的条件;③或者对已给条件做出某种增删,要求解题者自行归结出原先给定的条件的相应变化;④对已给的结论做出某种改变,要求解题者自行推断原先给定的条件的相应变化;⑤对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或结论为疑问性),再进行证明的形式。接着让学生编写题目或提出质疑问题,看哪个组编的题目多,哪个组提的问题多,提的准、提的深。将它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的条件之一。其次,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和教科书质疑,看谁能将自己不明白或存有异议的问题提出来,看谁敢于向老师和教科书陈述不同的观点,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予以解决。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目标明确,指导检测 整堂课教师的指导贯穿始终,充当着“导演”的角色。检测可分为学生自测和教师检测两种,检测只划分优良等级。教师检测可随堂进行,学生自测也可课后进行,并且由小组轮流对本节课每次提出一个开放性与实用性相互结合的题目,课后进行研究讨论,第二节上课时进行讲解。检测时出现错误多的题目,教师先重点讲解,然后做在纠错本上,要求同学写上错的原因,注意事项等等,对以后是有好处的。 总之,放手不等于放任,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每课时要完成五大步,即:学生讲解→教师讲授→分组讨论→反思小结→目标检测。这样,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松了,而是更高、更严、更科学了。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不断再学习,再提高,不断增强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 其次,备课不但要做到精心备教材,更要精心备学生,备学法。要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忘,想学生之所乐。 再次,坚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的原则,努力当好演员。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变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已属历史的必然。

浅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0001

浅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 “YOUMAYTAKEA HORSETO THEWATE,R BUTYOUCANNOT MAKE HIM DRINK”.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能力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0-06-25T15:19:53.53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符建民[导读] 启发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符建民湖南省桃江县修山镇中心校 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正如教育家奥尼舒所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要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素质。 启发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求知欲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力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让学生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把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用阳光照射,接着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子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最后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子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学生完成这些步骤后,教师问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黑纸片遮盖的叶片有淀粉吗?”“这说明什么?”通过观察,学生正确地做出如下的结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是必要的条件。当学生试验成功后,学生不仅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油然而生,而且把新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全体参与,提供创新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要求学生学,学生围着教师转,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他们有机会去探索新知识。因此在课堂上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感知知识,获取知识。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有了我要学的心理,内心会产生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学生去探索,去创新。例如,在教学《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时,人人参与,各自观察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外形结构。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找到了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不同点:菜豆种子有种皮,有两片子叶,无胚乳;玉米种子果皮种皮紧贴在一起,有胚乳,有一片子叶。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就连后进生也能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菜豆种子于玉米种子的外形,结构。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三、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验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验,真正地放手让学生实验。让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实验操作中萌发,通过实验,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例如,根据初二教材中“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做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的内容增加了一个实验。我指导学生从玉米螟雌蛾体内提取了性引诱物——性外激素。夏夜,带领学生到玉米地里做诱杀雄玉米蛾的实验:将雌玉米蛾的性引诱物涂在滤纸上卷成纸卷,悬在水盆的水面上。学生兴趣很大,钻在玉米地里。月光下,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水盆。只见从四面八方飞来的雄蛾纷纷扑向滤纸,投入水中,不一会,就有几百只雄蛾葬身水中。同学们目睹了这种生物防治的高效性,异常兴奋。的确,在教学中利用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来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精心设计疑问,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突出每一环节所需解决的矛盾,精心设计一些既有兴趣又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其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血液》一课中,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观察两支量筒内的液体:一支是加入抗凝剂未分层的血液;另一支是加入抗凝剂已分层的血液。教师问道:“这两支量筒内装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平时对血液的认识,能马上认出来分层的那支量筒内装的是血液,而另一支是什么却答不出来。教师说道:“这支量筒内装的也是血液,两支量筒的血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马上被这一连串的问题所吸引,强烈希望探寻答案,然后教师可顺理成章的引入血液的组成这部分的教学。学生通过对两支血液的比较和对分层血液的观察,知道血液的成分不都是红色的,而是分出了三层不同颜色的成分: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红色的是红细胞,这样,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物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根据这一原理,生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工厂,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用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药物、食物,使学生了解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具有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或活性高),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了解转基因动物的乳汁能治疗相应的人类疾病。又如,组织学生到农村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从生产实践中获得知识。有一位同学运用生物课中学到的植物“开花和传粉”的知识,在自家的大棚里给南瓜进行人工授粉,放学后观察南瓜花的变化,他发现经过授粉的雌花,子房逐渐膨大起来,长成了小南瓜,而没有经过授粉的雌花却凋落了。他把这种方法传授给村里人。后来,他们村里的南瓜产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事例给人们一个启示:学生不但要从书本上学知识,更应从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生物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但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使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一旦带来社会效益,必然会令学生兴奋不已,更会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 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 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 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 要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 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 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 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 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 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 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 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 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 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 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 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 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 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简称,利用歌诀记忆,学生学起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教育文档

xx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就是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不依赖他人,自主地做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其中自主性中的“自”既是“自己”,也是“自我”,具有自主的意义。在德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理想,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他们的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提升、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受教育者自主生成、自主构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弘扬学生的自主性,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观念提出的新要求。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崇学生的人格;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为学生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服务。 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创造情景、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念教育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会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从中得到升华。 二、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性 体验性是指每个学生都作为主体直接地、民主地、主动积极地参与一切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真实体验生活,体验到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其主体性素质的发展。 现代德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充分了解德育内容和问题,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丰盛自己的道德情感,培育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源于人类协调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的需要,它产生于实践,且只能通过实践产生。学校培养学生的德性也只有通过具有道德意义的详尽的实践活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且形成一些自己的认识。 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从而导致其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我们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我们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我们,家长就会信任我

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3

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应发挥主体作用 伊犁州农机局曹永科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盏明灯.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着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品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局在各项工作中“党员带动、群众连动、干部推动”,取得明显成绩,关键是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局77名干部,党员就有57名。 一、党员在精神文明建创工作中也应承担主体作用 1、党员应该是在把握方向上成为理论学习的表率。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成熟。由学求知,由知坚信,由信导行,由行索果。因此党员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更要自觉把加强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在学习目标上,要把提高素质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及时把通过学习增强的素质转化为工作能力。既要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更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坚持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在学习对象上,要把自身学习与集体学习结合起来,不仅要抓好自身学习,而且要抓好集体学习,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在学习内容上,要把单纯式学习与综合式学习结合起来,善于学习掌握履职尽责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在学习方法上,要把灌输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克服方法简单、

形式单一,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的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2、党员应该是在力求创新上成为文明创建的表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提升干部素质的载体和目标。党员应带头在各层次的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应有作用,以高度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助推创建工作,参与创建活动,支持创建宣传,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并参与创建工作,并努力通过创建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党员应该是在真抓实干上成为道德模范的表率。优秀党员的要求与道德模范的标准在内涵上是异曲同工的,它是需要有牺牲小我的利益,而维护了大我的利益的精神,因此党员不仅应当争当争学优秀党员,还要争当争学道德模范,不断进行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完善,常修做事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知行合一,内外如一,德行统一,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4、党员应该是在文化学习上是成为传承文化的表率。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和内容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遵循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大同小异。党员干部大力开展和弘扬文化传承教育,是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打好党性修养底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广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路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1.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 在传统课堂里有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得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 得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高效益,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初浅的看法: 一、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协调一致。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统一,教与学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与学他们存在于同一个过程中。教与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管理、调节和指导作用,才能真正了解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认知规律;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调节,也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奏效。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 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的前提条件。而教师的善教也正是这一条件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整体素质又是作为一个善教者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的价值内存。因此,教师的良好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教师善教的“势能”是于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储备的。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能”也是随着这种势能的增加 而增大。高素质的教师都会注重对教材和对学生的研究、把握,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较新的视点突破。因此,他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更可以说是沟通教材与学生的媒体,使学习的主客体的知识、文化的内存被充分地激活。教师主导性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一个高素质善教者的体现。因此 ,提高教师整体 素质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有序、有效地完 成教学目标的根本。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 合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

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迅猛,私营企业党组织大量涌现。私营企业中,绝大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党员不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党员自身思想素质不高和私企党组织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造成的。私企中的许多党员在思想上弄不清三个关系,存在三种错误观念。一是弄不清私营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有些党员还没有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存在身份差别的错误思想;认识不到在私企工作,也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为党做贡献。二是弄不清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关系,存在被剥削的“雇佣”思想,认为为企业多作贡献其结果只能为“老板”多创造财富,因而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存在消极性。三是弄不清党的宗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存在挣钱第一、金钱至上的错误思想,把市场经济原则作为指导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唯一准则。因此,个别党员少讲甚至不讲理想信念,完全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义务。 那么,怎样才能使私营企业中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呢? 一、唤醒主体意识。即唤醒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的事业的主体,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党的领导的主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应当是一种能动的主体行为,这种行为源于党员的内心信念和内心情感。我们有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主要就是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应当说,一个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党员,

即使党组织外在的管理、督促、激励作用较弱,他亦能以积极的创造性态度发挥作用,体现自身的先进性,因为他早已视党的事业为己任,早已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强烈的内在情感,对他而言,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组织的一种要求,更是自身的一种神圣的责任和强烈的内心冲动。相反,如果党员主体意识弱化,即使党组织一再要求和督促,党员发挥作用往往也是被动的、勉强的、很有限的,或是此一时彼一时的。现在,不少党组织常常为发挥党员的作用而感到烦恼,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和采取了不少办法,但效果不理想。实际上,就是忽视了党员主体意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二、确立主体机制。怎样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呢?从党员个体来讲,就是要端正入党动机,自觉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从党组织和党的建设来讲,就是要在党内生活中确立党员主体机制。有时,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党员的意愿得不到应有的充分表达,往往是组织党员开会议事少,决策后强令党员讨论贯彻多;决策前征求党员意见少,决策后强令党员表态多;要求党员履行义务多,注重为党员行使权利创造条件少;在困难的时候强调党员作用多,在顺利时候则强调得少。在这样的状态下,党员在党内应有的主体地位就难免处于一种“虚置”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唤醒党员主体意识和确立党员主体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三、明确主职责任。一是明确抓党建的主职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相关文档